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3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师同步教案5篇

2023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师同步教案5篇____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师同步教案1《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目标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3.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似虎不是虎,速度快过虎,身披花点衣,羚羊填饱肚。
——打一南非动物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
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速读检测。
(出示课件5)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容。
如果我们能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阅读的效果是不是就会增强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
1.共700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___分钟。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生读课文,交流。
(预设)生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5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读得更快一些。
生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4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结,而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七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内容(篇1)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
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课文在叙述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
3、初步感受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
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
(生读课题)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二、整理字词,丰富词库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妮、菩、咆、哮、枞、抑、曙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生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关于“爱德华·格里格”的资料。
3、小组合作,理清文章的结构。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四、达标检测,巩固课堂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内容(篇2)【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__。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检查交流预习成果: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⑴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⑴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⑵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请大家观看一个短篇,边看边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学习课文,突破重难点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晏子使楚教案卢嘉颖-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六、布置作业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洛”。
能正确读写“洛阳”、“匆匆”等词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12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斤斤计较、大失所望、熙熙攘攘、门可罗雀、无拘无束、邂逅、矜持”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性格的书的阅读方法。
3、了解书架上性格迥异的书,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二、重点和难点1、能准确理解“门可罗雀、熙熙攘攘、邂逅、矜持、蛰居”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板书设计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教学反思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
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进而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2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4.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5.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2.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图片引入: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育活动吗?(跳水)你们喜欢看跳水吗?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走近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电子版五年级语文教案(通用8篇)

电子版五年级语文教案(通用8篇)电子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约摸”,大概估计。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
读后思考:(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学五年级语⽂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有感情的⽤⾃⼰的语⾔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感受祖国⼭河的壮丽。
3、培养学⽣对⼤⾃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激发学⽣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的吗?你见过其他颜⾊的树林吗?激发学⽣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新课⽂《红树林》(板题,⽣齐读课题) ⼆、初读全⽂、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课⽂,把⽣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多读⼏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结。
三、学习课⽂,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想⼀想:作者是从哪⼏个⽅⾯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喜欢的段落读⼀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 1、学完课⽂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字新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课时 ⼀、总体把握: 1、熟读课⽂,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的句⼦。
2、结合课⽂,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个⽅⾯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的提纲。
三、听写⽣字⽣词,纠错 四、⼩练笔:描写⾃⼰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2.⼩学五年级语⽂教案 教学⽬标: 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草不⽣”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理解词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场雪》教学反思
潮阳区西胪竹岭小学 黄丽吟
《 第一场雪》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先用一段精美的动画瑞雪图把学生由晴朗的现实引入大雪纷纷、银装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 第一场雪》,并通过学生质疑定标。
接着在导学达标环节中,我以学生读为主,先后设计了三次读:一快速读,初步感知雪的特点: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时,雪后景色很美。
二精读、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日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
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
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
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
学生读:粗略读、研读、激情朗读、配乐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
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
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
又如在朗读训练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们一员,和他们赛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三)恰当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唤起了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本节课辅助教学的精彩其一是开始的激情导入。
用一段精美的动画,从形、声上一下把学生带入了雪的氛围。
其二是学完雪后美景后,设计的一组配乐雪景土,不仅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更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深的喜欢雪,想要赞美雪。
四)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
本节课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
如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我赞赏她:“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
大家齐读得棒,我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
又如学生朗读表现不好时,我首先肯定优点:“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异,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通过这一句句发自发腑的赏识、激励,浒墅关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不断地追求成功,学得更主动了。
虽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一、自控能力较差。
课堂中不能恰当地控制浒墅关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在好学地方用时太长,导致时控失调,前松后紧。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研读课文时自学提示的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
虽然说在研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学得吃力。
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
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展示。
同时多学习、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能见好就收 ,力争使课堂时控恰到好处。
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