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于主观综合评判的作战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_查亚兵

合集下载

联合作战仿真评估体系探索

联合作战仿真评估体系探索

联合作战仿真评估体系探索摘要:联合作战仿真评估系统由多个作战要素组成,包括情报信息、指挥控制、作战保障等多个方面,而情报信息为贯穿整个体系化仿真系统的基础和纽带,在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支持下,通过地面、海上、空中、空间等各类传感器进行接入或者模拟仿真,将军种作战单元或联合作战体系情报信息中心、各类情报侦察力量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体化体系作战仿真评估系统。

通过对各类情报信息的模拟、接入、传输、处理和分发,实现战场情报态势的无缝链接,实时准确生成战场态势图,为后续的指挥控制和作战保障等过程,提供有效的支撑。

关键词:军事仿真;作战模拟;体系对抗前言:未来作战参战力量多元、战场空间多维,作战行动多样,联合作战成为必然趋势。

新时期军事仿真训练特点与需求呈现出与传统战争所不同的特点与需求,建立满足要求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近似各种真实战场环境的联合作战仿真系统,并实施高强度、实战化的仿真模拟,是提升实战能力的首选途径。

1.模拟训练技术相关背景通过开发模拟训练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联合作战指挥和训练的需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作战在现代高科技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军在联合作战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缺乏实际的应用经验。

为了提升我军执行联合作战任务的能力,以及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利用现代作战模拟技术构建联合作战模拟系统,可以弥补传统作战模拟技术的缺陷,比如无法模拟地域分布的作战、只能支持单一军种或兵种等限制。

这种模拟系统是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进行联合作战指挥和训练的最佳选择。

模拟训练技术的研究探索,开发技术和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我国在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作战模拟技术和武器装备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开发广域网联合作战模拟系统所需的技术支持。

此外,我国仿真和作战模拟工作者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研发了大量武器装备训练模拟器和作战模拟实验室,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物质基础,这些都表明我们已经具备了开发联合作战模拟系统的成熟条件。

武器对抗仿真系统运行可信性评估研究

武器对抗仿真系统运行可信性评估研究
( 1 . 海军 装备技术研究所 武备室 , 北京 1 0 2 4 4 2 ; 2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水武与防化系 , 辽宁 大连 4 3 0 0 3 3 ) 1 1 6 0 1 8 ; 3 . 海军工程 大学 兵器工程 系 , 武汉
摘要 : 传统仿真系统可信性评估是考虑仿真系统 中所有 因素影 响 , 是对仿 真系统可 信性 的综 合评价 , 但对 于评估不 同任务下武器对抗仿真的可信性 具有 一定 局限性 ; 针对这类 根据任 务需要不 同仿真模 型参与情 况下 的仿 真系统运
L I U J u n ,L I B o , L I Q i n g — mi n ,Z H A N G Z h i — h u a
( 1 . N a v a 1 E q u i p m e n t T e c h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 j i n g 1 0 2 4 4 2 , C h i n a ;
用性 。
关键词 : 武器对抗仿 真 ; 固有可信度 ; 运行可信性 ; 运行 可信树
中图分类号 : T P 3 9 1 .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7 0 7 ( 2 0 1 3 ) 0 3— 0 0 1 6— 0 5
Dy na mi c Cr e d i bi l i t y Es t i ma t i o n o f W e a p o n r y Ri v a l r i e s S i m ul a t i o n S y s t e m
第3 4卷
第 3期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2 0 1 3年 3月
【 武器装备理论与技术】
d o i : 1 0 . 1 1 8 0 9 / s c b g x b 2 0 1 3 . 0 3 . 0 0 5

系统仿真精度与置信度评估方法研究

系统仿真精度与置信度评估方法研究
System Simulation Accuracy and Confidence level Evaluation
(TSSAC)is a chief technical problem that should be answe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ystem simulation.in order to acquire the reality of simulation result,the accurcy and confidence should be analyaed correctly and exactly.
系统仿真精度与置信度评估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研
究课题,在理论分析、数学建模和软件设计上都有相当大的难度。
本项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鱼雷系统仿真技术水平和促进鱼雷武器装
备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防应用价值I%r-I
—,
关键词:
仿真精度 仿真置信度 协方差分析描述函数技术
频谱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西北T业夫学硕士论文
国内,仿真与建模可信性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视,如冯文华等(32】 采用CADET法分析了反坦克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精度;查亚 兵、黄柯棣等【31】使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比较了导弹系统仿真与笆行 试验数据:杨军、魏华粱等提出使用最大熵谱估计和交叉谱估计 的方法进行模型验证。另外,在文献[37][40]中,康风举、查 亚兵分别提出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但进一步应用 研究结果的报告尚未见到。总之,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属于 起步阶段,还没有类似于TCMC的专门机构来负责协调。近几年, 根据国内的发展现状、应用水平和型号研制的需要,“系统模型的 校核、验证与确认”已经成为仿真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炮兵作战指挥效能研究

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炮兵作战指挥效能研究

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炮兵作战指挥效能研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炮兵作战指挥效能研究现状1.3 研究目的和内容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 论文结构和安排第二章: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概述2.1 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的概念和目标2.2 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的内容和特点2.3 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第三章:模糊综合评判法理论及其应用3.1 模糊数学基础理论3.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本原理3.3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中的应用第四章:评估炮兵作战指挥效能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4.1 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4.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4.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实例分析第五章: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模型的实证研究5.1 实证研究的设计和方法5.2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5.3 实证研究结论和启示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研究结论6.2 研究不足和展望6.3 建议和建议的实施计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炮兵作战在现代战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炮兵部队具有杀伤力强、射程远、打击范围广、隐蔽性好等优点,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

而在炮兵作战中,炮兵作战指挥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一支炮兵部队的作战效能,往往取决于指挥的水平和质量。

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是提高炮兵部队作战效能和战斗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评估炮兵作战指挥效能,可以发现炮兵部队指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作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提升指挥的水平和效果。

因此,对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国内外炮兵作战指挥效能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的研究日益增多。

国外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研究成果涵盖了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指标的构建、模型的建立、影响因素的研究等多个方面。

国内主要集中在部队评估、指挥员评估等领域。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仿真模型和战斗力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仿真模型和战斗力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仿真模型和战斗力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表现的技术,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其中,军事仿真模型和战斗力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仿真模型和战斗力评估方法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一、军事仿真模型的研究与应用1. 综述军事仿真模型军事仿真模型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军事行动进行模拟和重现的手段。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得军事仿真模型更加真实和精确。

例如,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模拟真实战场中的智能敌对势力,使得军事演练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2. 基于人工智能的敌情模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被用于敌情模拟,模拟各种不同形态和策略的敌对势力。

通过分析大量的战争历史数据和情报信息,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出对手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方式,从而帮助决策者制定军事战略和战术。

3. 基于人工智能的装备模拟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军事装备的模拟和评估。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模拟出各种各样的武器系统和装备的性能及特点。

这样的仿真模型可以为军队提供仿真实验和训练环境,以及评估各种作战装备的性能优势和弱点。

二、战斗力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1. 综述战斗力评估方法战斗力评估是对军队战斗力的量化和评价,是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估模型的建立。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战斗力评估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提供更精准的评估结果。

2. 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军事数据,包括作战历史、情报信息和实时数据等。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军事指挥和决策支持。

3. 基于人工智能的作战模拟和评估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建立作战仿真模型,模拟各种不同的作战情景和战术策略。

通过与军队现有作战力量进行对抗,可以评估军队的实际战斗力水平,发现战术和战略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反舰武器装备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方法

反舰武器装备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方法
4结论
仿真试验的方法评价反舰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是通过虚拟配置、虚拟布阵达到模拟各种战场攻防态势的目的,可充分考虑并检验武器装备的各种作战使用方式,构建多种典型的战场态势,该方法具有易于构建多样化的作战态势、周期短等优点,但是这种方法对反舰武器装备的各项战术技术性能等进行了简单化处理,很难对反舰武器装备在真实战场环境下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能力以及处理战场突发状况的能力进行检验。实装对抗试验法最大的优点是作战效能真实、可信,但其组织实施难度大、周期长、消耗大。因此,仿真与实装对抗相结合试验法能够充分模拟各种战场变化和武器装备的各种使用方式,能够比较真实、可信地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进行评估。
作者简介:孙贵新,男,1967.09,辽宁东港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靶场测控工作。
2反舰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模型和实现途径
3反舰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评估方法
基于仿真的作战效能评估是要依据反舰武器装备的对抗的效能指标体系,利用仿真方法获取对抗中作战效能指标的相关数据,对作战效能进行评估。是提高作战能力和进行作战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
(1)作战适用性评估
作战适用性是反舰武器装备在作战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可用的程度,在计划的保障方案和资源下,由军事人员在外场使用时能完成规定任务的程度。作战适用性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作战环境适应性、作战保障适应性和作战使用适应性等。作战适用性评估是评定武器系统在战场上使用的适合程度。作战适用性的评价与作战效能的评价一样,可分为要素评定和综合评定。对于作战适用性要素的评定,诸如后勤保障性、兼容性、训练要求等,都有其作战适用性的量度值或定性的量度事件,可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评定。对于作战适用性的综合评定,可用模糊数学的Fuzzy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定。以作战适用性要素作为因素集,应用作战适用性各要素评定结果,可以较好地实现对作战适用性的综合评定。

基于UML的作战仿真VV&A过程形式化建模

基于UML的作战仿真VV&A过程形式化建模

基于UML的作战仿真VV&A过程形式化建模唐见兵;查亚兵【期刊名称】《系统仿真技术》【年(卷),期】2013(009)001【摘要】可信性是作战仿真的生命线,对作战仿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校核、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VV&A)是确保其可信性的重要途径.建立合适的VV&A过程形式化模型是开展作战仿真VV&A过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分别从用例、静态结构、动态行为及交互等方面对VV&A过程进行形式化建模,建立了作战仿真VV &A过程的用例、类图、活动图及顺序图模型,并给出相应的形式化定义.实践表明:作战仿真VV&A过程形式化建模可以使VV&A的描述规范化、标准化及形式化,便于不同领域人员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以及VV&A工程化应用,促进了VV&A工作顺利开展.%The credibility is the lifeline of warfare simulation. To execute verification, 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 (VV&A)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nsure the credibility of warfare simulation system through out the life circle. It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foundation to make the right formal model of VV&A process for warfare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the formal models of VV&A process is carried out,in which the details of use case,static construction,dynamic activities and interactions are modeled based on UML, and their formalization defini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formalization modeling on VV&A process for warfare simulation by UML can make it standardization, regularization andformalization,which can help the researchers in different domain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 research of VV&A can be used in engineering,which help the job of VV&A is developed expediently.【总页数】8页(P14-20,44)【作者】唐见兵;查亚兵【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9【相关文献】1.基于Timed-UML顺序图的RBC交接形式化建模与分析 [J], 安越;李国宁2.基于HUML的列控系统形式化建模与参数分析方法 [J], 赵晓宇;程瑞军;程雨;马小平3.HLA作战仿真的VV&A过程 [J], 唐见兵;李革4.作战仿真中基于UML的通信建模研究 [J], 潘丽君;王精业5.基于UML和OCPN的防空作战仿真系统建模研究 [J], 何晶;王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仿真可信度评估的探讨

关于仿真可信度评估的探讨

第20卷 第4期计 算 机 仿 真2003年4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03)04-0001-03关于仿真可信度评估的探讨许素红,吴晓燕,郇战(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陕西三原713800)摘要:根据国内外仿真可信度研究现状,探讨了仿真可信度评估理论。

重点研究了仿真可信度的概念和性质,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的原则以及与仿真系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 on:VV&A)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可信度;评估;仿真系统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仿真可信度评估对于仿真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仿真系统在应用中的可信度;实现对错误与不足的早期检测;减少开发和应用仿真系统的风险;节省仿真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费用;改进仿真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重用性,扩大了仿真系统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产生更可预测的结果;能够改进文档和档案管理,改进项目间的通信、可视性和协调性;促进仿真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

因此,随着系统仿真技术向纵深方向的不断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仿真可信度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外对仿真可信度评估研究最早开始于对仿真模型的检验问题,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对利用模型代替实际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的可信度有了怀疑,1962年,美国学者Biggs和Cawthorne就对“警犬”导弹仿真进行了全面评估。

几十年来,对仿真模型检验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仿真可信度评估研究的重点。

七十年代中期,美国计算机仿真学会成立了模型可信性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on Model Credibili-ty,简称TCMC),其任务是建立与模型可信度相关的概念、术语和规范。

九十年代,由于仿真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使得仿真系统检验的难度增大,对仿真系统的可信度研究的重点从仿真模型的检验问题研究为主转向如何更加全面系统地对仿真系统进行VV&A上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第32卷第6期J OUR NAL OF NA TIONA L UNIVERSI TY OF DEFENSE TECHNO LO GY Vol.32No.62010文章编号:1001-2486(2010)06-0153-05基于主观综合评判的作战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X查亚兵1,2,唐见兵1(1.国防科技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73;2.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可信度是作战仿真的生命线,对作战仿真系统建设全生命周期进行校核、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 on,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VV&A)是确保其可信度的重要途径。

合适的评估方法是进行可信度评估的前提条件。

在全面分析与比较已有可信度评估方法基础上,针对作战仿真可信度评估中突出主题专家作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主观综合评判的可信度评估方法,重点设计了基于专长权的主题专家权重定量计算方法。

这些方法都被应用于/@@作战仿真系统0的可信度评估工作中。

实践表明,本文的研究对于作战仿真系统等复杂仿真系统的可信度评估非常有效。

关键词:可信度评估;作战仿真;主观综合评判方法;主题专家;权重计算中图分类号:TP39119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a Credi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Warfare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Subject Integrate JudgmentZHA Ya-bing1,2,TANG Jian-bing1(1.College of Basic Education for Commanding Officers,National Uni v.of Defens e Technology,Changsha410073,China;2.College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National Univ.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410073,China)Abstract:The credibility is the lifeline for warfare simulation.To execute verification,validation and accredi tation(VV&A)is an i mportant approach to insure the credibility of warfare si mulation system all the life circle.A proper method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credibili ty evaluation.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existing evaluation methods,the subject in tegrated judgment method was put forward,aiming at the characteri stics of giving prominence to the function of subject matter expert(S ME)in the credibility evaluation for warfare simulation.Furthermore,a method of quanti tative weights calculating based on SME was desi gned as the focal part of the research.These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credi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warfare si mulation sys tem.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is highly effective for complex system si mulation,such as warfare simulation system.Key words:credibili ty evaluation;warfare simulation;subject integrate jud gment method;subject matter expert(S ME);weight calculating仿真可信度能否达到要求,直接关系到仿真应用的成败[1]。

国内外仿真界有共识:没有经过校核与验证的模型没有任何价值,没有经过可信度评估的仿真系统也没有任何价值[2-3]。

作战仿真具有多层次性、多要素性、整体涌现性、不确定性、病态性以及模型粒度多样性等复杂性特点[4],从而影响到它的可信度。

因此,为了获取作战仿真的可信度,必须对系统建模与仿真(M&S)的全过程进行可信度评估[5-6]。

本文在对已有的几种可信度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针对作战仿真可信度评估的特点,提出基于主观综合评判的可信度评估方法,并加以应用。

1已有可信度评估方法分析与比较目前,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估X收稿日期:2010-09-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904055);国家部委重点基金项目(9140A04010110KG0110)作者简介:查亚兵(1968)),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15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法、相似度评判法、基于置信度评估法、基于逼真度评估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文献[7-11]对这些可信度评估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通过分析,这些方法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是否需要计算权重、是否单因素评判以及在作战仿真全过程中的适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

表1已有可信度评估方法比较Tab.1Comparison of existi ng credibili ty evaluation methods评估方法定性P定量主观P客观计算权重单因素评判适用情况相似度评判法定量客观<<模型基于置信度评估法定量客观@<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法定量客观@<模型层次分析法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子P分P系统模糊综合评判法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子P分P系统模糊层次分析法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子P分P系统灰色综合评估法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模型、子P分系统基于逼真度评估法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模型、子P分系统注:打/<0表示适用,打/@0表示不适用。

原则上,已有评估方法都可以应用于作战仿真可信度评估中。

但是,由于作战仿真具有作战领域的专业性、仿真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以及缺乏对照数据源等特点,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满足作战仿真的军事需求、军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包含经验参数较多的数学模型以及高层作战仿真结果等的可信度评估要求。

因为这些评估项目都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评估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主题专家的主观定性判断,很难找到一种客观的、定量的可信度评估方法。

主题专家进行评判时,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水平经常相差较大,导致评判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都采用相同的专家权重,势必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因此,必须计算主题专家的权重。

现有可信度评估方法中,大都没有考虑这一点。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观综合评判的可信度评估新方法。

2主观综合评判方法主观综合评判方法就是充分利用主题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对某一个评估对象的各个因素进行评价,然后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或模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整个仿真系统进行可信度综合评估,从而得到系统的可信度。

该评估方法重点突出主题专家的作用以及他们权重的客观性。

211主观综合评判方法的一般步骤一般地,主观综合评判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分析仿真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提出系统的可信度评价指标,建立其多层次递阶结构。

第二步,确定具体被评估项(主要指各个阶段的模型)的可信度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的选择由评价目标与实际情况共同决定,具体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指标必须与评价目的和目标密切相关;(2)评价指标应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全面反映所需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3)评价指标总数应尽可能少,以降低评价负担。

第三步,计算主题专家的权重。

第四步,主题专家对可信度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评价时,主题专家可以定量给出可信度值,也可以以/优、良、中、差0的方式进行定性评判。

如果定性评判,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五步,计算单个被评估项的可信度。

第六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法、基于逼真度评估法或其他方法,对单个被评估项的可信度向上综合处理,便得到整个系统的可信度。

以上步骤中,第三步是关键,而在其他评估方法中专家的权重是事先给定,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

因此,论文着重研究主题专家的权重计算,其他步骤与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类似,就不再阐述。

如果只是对单个的军事需求、军事概念模型等进行可信度评估,主观综合评判方法可以简化为三步:¹计算主题专家的权重;º主题专家对各个评估项进行可信度评判;»将所有的主题专家的权重与相应的可信度相乘,并加权求和,便可以得到该评估项的可信度。

212 主题专家的权重计算专家权重是他的权力大小的数量表示。

在可信度评估活动中,专家权力的分布影响着评估的模式、速度和质量。

专家权力依来源可以分为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强制权力、专长权力和模范权力五种[12]。

因此,在执行特定的可信度评估任务S 时,专家的权重P (A ,S )是上述5种权力的函数:P (A ,S )=F [L (A ,S ),H (A ,S ),C (A ,S ),E (A ,S ),M (A ,S )]其中,L (A ,S )、H (A ,S )、C (A ,S )、E (A ,S )及M (A ,S )分别为专家A 被赋予的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强制权力、专长权力及模范权力。

在作战仿真可信度评估过程中,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考察专家的权力,起主要作用的是专家的专长权。

因此,专家的权重P (A ,S )可以近似为他的专长权,即P (A ,S )=E (A ,S )。

专长权来源于专家在执行特定的可信度评估任务时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个人权力,与他在组织中所担任的职务无关,但与群体成员的知识(包括技能)与可信度评估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素质的贴近程度以及他在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地位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