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讲解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陵讲解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参观。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代皇帝刘启与其皇后王氏的同茔异穴合葬陵园。所谓同茔,就是指同一陵区,异穴,就是说帝、后分葬在两座墓穴中。汉景帝在公元前153年,也就是即位第四年开始修建此陵,到公园前126年结束。前后共经历了28年时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陕西考古工作者就开始了对汉阳陵的调查、钻探和发掘,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掌握了阳陵的规模、形制和布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取得丰硕的成果。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就是通过三十年来的阳陵考古工作的成果展示,再现汉代“文景盛世”时期的物质生活和文化风貌。下面,请随我步入展厅,共同领略两千年前的“天汉神韵”。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构成中华民族主题的汉族也是在这时形成,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对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汉”作为中国人或中国文化的代称。从我们面前的西汉世系表可以得知西汉共有11位皇帝,共经历了214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经历了秦末起义以及随后的楚汉战争,所以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全国到处民不聊生,以至于发生人吃人的现象。牧畜马匹极其缺乏,连贵为天子的刘邦想找四匹同样颜色的马为他拉车都很难找到,而王宫将相只能坐牛拉的车出行。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刘邦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于是他顺应了历史潮流,采用了反映道家思想的“黄老之术”和“无为而治”的治世之术。意思就是政府不过多的干预人民的生产,减轻一些刑罚和赋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西汉经济慢慢地发展起来。在景帝统治的十七年间,他能继承汉高祖、汉文帝所推崇的“黄老之术”,对内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平定“七国之乱”,对外“和亲匈奴”,使社会达到了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封建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文景之治”。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选址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有传统习俗,风水观念,皇帝个人喜好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物质经济能力的限制,古代封建帝王陵墓的营建及其死后的葬礼、祭祀活动是非常庞大而繁复的,而当时的生产能力不可能提供像今天这样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如若统治者将其陵墓建在距京城较远的地方,必然会给上述活动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我们来看图板,中间是汉长安城,距它北边的平原是咸阳原。因为这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而且距汉长安
城只有十几公里,所以成为汉代帝王修建陵墓的首选之地。西汉十一位皇帝的陵墓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除了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分布在西安的东郊和南郊以外,其余九个皇帝的陵墓全部分布在咸阳原上,呈一字排开之势,而阳陵是位于最东端的一座。它的东边是泾河和渭河的交汇之处,我们可以在距阳陵东边9公里的地方看到非常有名的“泾渭分明”的景观。阳陵的西边和汉高祖长陵接壤,北濒泾河,南越渭河与汉长安城相望。所以堪称是一块风水宝地了。
一外藏坑陈列馆
这里首先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帝陵模型。汉代皇帝的墓葬基本都呈覆斗形,也就是倒扣过来的斗的样子。而陵山的东侧这一排长短不一的坑道就是我们现在要前往参观的外藏坑展厅了。
通过玻璃地面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所处位置下面就是汉代的实际地表。也就是说汉代的地面是在这里的。首先可以看到的是21号外藏坑。它距现代地表六点四米,长二十点一米,宽二点九米,深二点六米。坑内西侧可以看到有木车一辆的痕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木车已毁朽。在木车的旁边还出土铁剑一把和刻有“东织令印”的印章一枚。另外还出土有着衣式男陶俑49件、宦者俑6件,粉彩女俑29件以及部分陶器铁器,并有大量木箱遗迹。“东织”属于西汉少府下属的官署。少府,列为九卿之一,负责征收山海地泽收入和管理手工业制造,所领诸事均为皇帝私人财政事项。至东汉时兼管宫廷所用服御诸物、宝货、珍膳等。据此推断,这里属于皇帝私有的纺织及印染工厂。
这里是20号外藏坑。坑长二十点二米,宽三点三米,深一点三到一点九五米。坑内的器物全部放置于西段十点四米的范围内,基本为陶俑、陶动物、少量铁器和木车及其配套的陶马。因坑内没有出土印章或可以证明其所属的物品,故不能断定其所属。
这里看到的是19号外藏坑。此坑由木质隔断将其分为两部分,西半部分出土有陶俑、木车马、木箱以及陶动物。其中粉彩女俑11件,着衣式男俑35件,另有陶牛、陶鸡、陶猪、陶狗、铁叉、铁钩、铁梭等若干件以及“徒府”铜印一枚。木质隔断以东则是大量木箱和布匹遗迹。木箱已完全毁朽,布匹则完全炭化,但布匹经纬线依然清晰可见。秦汉时期因犯罪而强迫其为官府从事体力劳动的称为“刑徒”,“徒府”则很可能就是当时管理这些人员的机构。
这里是18号外藏坑。其间出土的除了木车以外大多数为陶俑。并且根据这里出土的一枚“永巷丞印”断定这里是象征宫女管理机构的地方。“永巷”原本只是未央宫中一条长长
地巷道,两侧则居住着宫中的宫女。后来,随着各种的宫廷斗争,出现了罪不至死的嫔妃或犯妇,于是她们便也被关在这里从事着与宫女们一样的体力劳动。在永巷众多被关押的女囚中,最有名气的也是受到迫害最深的当属刘邦的爱妃“戚夫人”。戚夫人貌美如花,能歌善舞,为人随和,深受刘邦喜爱,刘邦甚至曾经想废掉刘盈,立他与戚夫人生的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一驾崩,吕后便下令将戚夫人囚禁于永巷,给她剃了光头,戴上铁项圈,穿罪犯所穿的赭色囚衣,并让她干舂(音:冲)米的活儿以羞辱她。这时赵王如意尚在邯郸,母子离散,含垢忍辱的戚夫人就作了这首《舂歌》表达内心的愤懑和凄楚。诗歌是这样的“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其中“子为王母为虏”,以母子地位之悬殊直抒内心不平,先声夺人。紧接着说自己每天起早贪黑舂作不止,且生命危在旦夕,随时可能发生不测。而末句“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汝)”犹如一声绝望的呼号,将心中的悲苦和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倾吐而出。可叹的是,这首歌带给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却是更惨痛
的灾难。吕后看到这首歌,恼羞成怒,杀心顿起,将赵王如意招至宫中,趁孝惠帝外出打猎之机,派人用鸩(音:震)药将其毒杀。又用极残忍的手段断去戚夫人手足,去眼使瞎,煇耳使聋,饮瘖使哑,把她扔到厕所中,命曰“人彘(音:志)”。自古以来,人类虐杀之毒,肉刑之剧,动心骇听,无过于此!最终戚夫人被折磨至死。而戚夫人遭此酷刑,就连吕后的儿子惠帝刘盈都认为:这不是人做的事。
这里看到的是17号外藏坑。坑长九点四米,宽二点八米,深二点三米。此坑布局可以分为三部分,西侧为木车马区,中部为着衣式陶俑区,东侧则为生活用具区。另外还出土有陶罐、陶盆、铜权、半两钱、铁制农具、工具以及“宦者丞印”铜印等。宦者丞也是少府下属机构,是管理宦官的。由此断定这里象征的是宦官管理机构。
这里是16号外藏坑。这里也可以看到木车遗迹。木车旁除了出土有铜质车马器以外还有陶盆、陶壶、铜钵、铜斗、铜权、玛瑙珠以及陶俑等。同时这里还出土“大官之印”、“左府”、“右府”、“府印”等数枚铜印。大官也就是太官,同属少府的下属机构。其职责就是将食品原料进一步加工为熟食品。也就是说这里是皇帝专属的食品精加工厂。
这里看到的是15号外藏坑。此坑长二十一米,以木质隔断将其分为两部分。东部基本为大麦、高粱、糜子等农作物。其上发现有“导官令印”字
样封泥六件,另外还出土有半两铜钱、铁灯、陶罐、陶猪、陶狗、陶牛等。西部以陶俑和木车为主。另外陶俑身旁还发现有“仓印”、“甘泉仓印”等铜印三枚。根据史书记载,导官属于少府下属机构,主管皇帝饮食的初加工。其它几枚铜印则应该是导官下属的仓库管理者的官印。这里还曾经出土了炭化的花生,它将中国花生引进或种植史从原来认为的明代提前到了汉代,也就是提前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这里是14号外藏坑。此坑长五十八点二米,坑内用木质隔板将其分为三段。西段放置有陶俑、木车马、漆木器、陶猪、陶狗、陶鸡、陶钵、茧形壶、石磨盘、印章等;中断放置大量漆木器及少量陶器和动物骨骼等,漆木器上各有一鎏金铜饰,铜饰内各嵌有封泥一枚,印纹为“太官令印”;东段出土大量鹿、猪、羊、兔、鸡和大型牛科类动物骨骼。根据出土封泥推断,这里和下面我们要看到的13号外藏坑功能一样。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13号外藏坑了。此坑长九十四米,宽三米,深二点四米到二点八米,是这里最长的外藏坑。该坑可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埋藏有小乳猪、大猪、绵羊、山羊、家狗、狼狗等彩绘陶塑动物。除小乳猪头向北外,其余动物头均向西,并分上下层摆放。这里的陶塑动物共计1391件,完全可以称为一个饲养场。西区主要放置原大的木车以及陶器,在这里出土的陶仓内还发现了碳化的粮食和动物的骸骨。此坑内出土有“太官丞印”,而“太官”是主管皇帝饮食的官署,所以推断这里应该是皇帝专享的食品仓库。
这里是12号外藏坑,也是这里最短的外藏坑。此坑南侧紧邻帝陵司马道,坑内发现木车遗迹三乘以及少量陶俑和铁灯、铁矛、铁锛等数十件。在一件陶俑旁出土“宗正之印”铜印一枚。“宗正”是管理皇族事物的机构,为九卿之一,并且多为皇室成员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