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合集下载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应急预案是指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项综合性的行动计划,它是一个单位、组织或地区为解决突发事件或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制定的一种应急管理措施。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编制,本文将从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和原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

应急预案制定的依据主要来自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计划,使应急预案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应急预案编制标准。

国家制定了应急预案编制标准,为各级政府和单位提供了规范的编制参考,应急预案编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制定。

3.现实情况依据。

针对现实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必须有针对性,因此,应急预案制订必须依托于存在的问题,以针对问题制定策略。

4.科学技术依据。

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必须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为依据,制定合理的预案,保证应急措施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5.历史经验依据。

应急预案是基于历史事件、疾病等经验总结而制订,以此为依据,可以提升应急预案的完善程度和精准性。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

应急预案的整体设计要合理、科学,而且操作可行性强,对实战应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主动性原则。

应急预案的设计要具有前瞻性、预测性,提前预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给出切实可行的预警响应措施。

3.协调性原则。

应急预案的编制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层面,各部门之间必须密切协同配合,合力制定、实施,确保应急处置协调有序。

4.灵活性原则。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具有灵活性,必须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5.适用性原则。

应急预案要根据不同情景制定不同的应急方案,确保应急措施的适应性和完善性。

6.公开透明原则。

应急预案制定过程应该公开透明,使公众了解应急预案制定的主要内容,并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整个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周期性原则。

应急预案的编制不能是单次性的,而应是长期性的,周期性地持续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延续性和实用性。

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原则与依据

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原则与依据

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原则与依据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编制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应遵循哪些原则和依据呢?一、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原则(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人的生命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编制应急处理预案时,应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例如,在应对地震灾害时,应急预案应优先考虑如何迅速组织人员疏散、救援被困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生活保障。

(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预防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佳策略。

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要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加强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等工作,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将突发事件的风险和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比如,对于火灾事故的预防,应急预案应包括定期的消防设施检查、员工消防安全培训以及制定火灾隐患排查制度等内容。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以确保各项应急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同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实行分级负责,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权限。

以应对洪水灾害为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全国的抗洪救灾工作,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则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地区的抗洪救灾工作。

(四)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要求应急处置行动迅速、果断。

在应急处理预案中,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例如,在处理重大交通事故时,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需要迅速响应,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现场救援、事故处理和交通疏导等工作。

(五)依法规范,科学处置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应急处置工作合法合规。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应急预案是防范和减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是在全面、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操作经验总结而形成的。

下面将对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编制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应急预案编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要求,如《国务院关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安全生产法》、《应急管理条例》等。

2.本行业、本地区实际情况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结合本行业、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并考虑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实际操作和经验总结。

3.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依据。

应急预案编制要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分工、配备和培训,以及应急资源和设备的准备情况,确保应急预案在执行过程中具有高效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应急预案应当符合科学、实用、可行的原则,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操作性。

二、编制原则1.全面性原则。

应急预案必须全面考虑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规划和考虑,从而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预案。

2.科学性原则。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和管理原则,确保应急组织的机制和措施科学合理,符合应急要求和实际情况。

3.合理性原则。

应急预案应合理选择最佳的应急措施,考虑应急资源、应急设备、应急人员和资金预算等方面的因素。

4.可操作性原则。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实际可行、易于操作。

必须考虑实际应急组织中的条件和体制,确保应急预案的执行顺利、高效、及时。

5.及时性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要具有急迫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按照复杂和多变的情况,及时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6.可持续性原则。

应急预案制定要能够保证延续性和可持续性,应急预案要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随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持续有效的应急管理。

三、总结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发生后防范和减轻其影响的重要手段,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和原则是保证应急预案科学化、实用化、及时化和可持续化的基础。

应急预案编制总则

应急预案编制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应对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编制总则。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国家和地方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5. 国内外相关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和标准三、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应对能力。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 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原则:遵循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编制应急预案。

4.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原则: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高效处置。

5. 保障生命、减少损失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努力减少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四、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五、编制内容1. 总体要求: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依据、原则、适用范围等。

2. 组织机构: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部成员及职责分工。

3. 预警和报告: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明确预警级别和报告程序。

4. 应急响应: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处置措施和责任分工。

5. 保障措施:制定物资、装备、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6.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 恢复重建: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措施和责任。

8. 附则:包括应急预案的修订、废止、解释等。

六、编制要求1. 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编制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2. 细化措施:明确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和责任主体。

3. 适时修订:根据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应急预案编制是一个机构或企业为应对意外突发情况而制定的一种预先规划行动的指导性文档,是组织应对的框架和行动准则。

应急预案通常涵盖对应急事件的识别、通知、联络、处置、评估和恢复等环节。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接下来,本文将就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做一详细的介绍。

一、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主要参考“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组织Application 实施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相关标准国家标准《GB/T 19630-2005应急预案编制指南》、《GB/T 29490-201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等相关标准作为依据,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

(三)实际情况根据行业、地区、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历史教训和经验,制定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编制原则(一)法定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应急预案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法律法规的适用和规范要求。

(二)科学性原则应急预案必须准确、科学、合理。

应急预案应根据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危机情况,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演练,使其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

(三)实用性原则应急预案必须具有实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导。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考虑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

(四)安全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考虑安全,以保证应急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前提。

应急预案的设计要满足安全生产要求、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五)灵活性原则应急预案必须具有灵活性。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保证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在应急事件中能快速适应、快速反应,及时调整应急预案。

(六)综合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达到综合性的要求。

应急预案是一个整体体系,应考虑到识别、报告、调查、评估、处置、预防控制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包含了现场、外围、后勤、社会、心理、宣传等多个方面。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31
目录
• 编制依据 • 编制原则 • 编制流程 • 预案内容 • 预案管理
01
编制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 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 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 灾法》
地方政策规章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条例 地方政府防汛抗旱规定 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条例
科学救援
科学救援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的科技含量和效率,减少救援过程中的盲目性 和危险性。
科学救援原则要求在应急预案中注重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 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反映迅速
反映迅速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 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 进行应急救援工作,减少突发事件造 成的影响和损失。
性。
预案发布与实施
03
经过评审后,正式发布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
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04
预案内容
基本信息
01
描述预案的基本信息
02
预案名称、编号、版本等信息。
03
预案所涉及的地区、单位、设施等基本情 况。
04
预急组织架构和职 责
01
02
成立应急工作组,明确 各工作组的组成和职责 。
03
04
成立应急指挥部,明确 指挥部成员及职责分工 。
确定应急联动单位和协 作部门的职责与协作机 制。
应急资源与保障
保障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使用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明确队 伍组成、职责和培训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紧急情况、救援和恢复工作而制定的一套操作性很强、具体规定的行动指南。

它为各级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灾害事件、事故事故等紧急情况下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下面将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及原则。

一、依据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职责和任务、环境特点等。

1. 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灾害防控法规、安全生产法规、环保法规等,以及相关部门针对特定行业和领域发布的规章制度。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预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职责和任务:应急预案的编制还要根据各级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职责和任务进行。

不同单位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不同,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根据这些职责和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预案的内容和流程,确保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序、高效地应对。

3. 环境特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环境特点不同,这也需要在应急预案编制中进行考虑。

例如,山区应急预案要考虑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沿海地区应急预案要考虑海洋环境和风险等。

根据环境特点的不同,预案的编制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 科学性原则:应急预案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以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

预案的编制应借鉴先进的应急管理经验,结合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各项应对措施和工作流程。

2. 统一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建立在统一的框架下,各级单位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应保持预案的统一性。

这样可以确保不同单位和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配合和协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3. 预防为主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重视预防工作,即在紧急情况发生之前,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预警措施,降低事故和灾害发生的概率。

预防为主的原则更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整体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注重整体性,即将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到全面的规划和管理中。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例如中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明确了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定要求,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参考具体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事故灾难等,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都需要根据其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制定。

三、组织机构的职责和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根据组织机构的职责和要求进行,明确各个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各个部门和人员在应急事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角色需要在预案中明确规定,以确保在突发事件中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协调配合。

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要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科学性意味着应急预案需要基于科学的分析和评估,确保其在实际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可操作性意味着应急预案需要易于理解和操作,各个部门和人员能够根据预案进行相应的行动。

五、灵活性和适应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

灵活性意味着应急预案需要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变化,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需求。

适应性意味着应急预案需要与组织机构和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在实际应急过程中能够进行及时的修订和更新。

六、信息化和技术支持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和技术支持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比如借助电子预案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

七、全员参与和培训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全员参与和培训。

只有通过全员参与,才能够充分了解组织机构的情况和需求,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应急预案。

同时,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急能力和应对能力。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依据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依据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依据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迅速组织调度资源、展开应急救援行动而编制的详细操作指南。

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家和地方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至关重要。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需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和原则:1. 国家法律法规: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和职责、处置程序等。

2. 前期调研和风险评估: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风险评估。

通过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潜在影响和适应能力,为编制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3. 基于科学技术支撑: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对灾害风险区域进行精确划定和评估,提高应急救援的准确性和效率。

4. 按照防灾减灾救灾的原则: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要遵循防灾减灾救灾的原则,即优先考虑预防灾害、减少灾害风险,其次是灾害发生时的救援行动。

预案应尽可能提前预测和避免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

5. 区域特点和资源配置:编制应急救援预案需要考虑地区的特点和资源配置,根据地震、风暴潮、洪水等不同灾害类型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救援流程和措施。

同时,要考虑到各类救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合理调度和利用资源,提高抗灾救灾的响应能力。

6. 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应急救援是一个多部门、多层级的工作,各部门之间需要密切合作、互相支持。

在预案的编制中,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协同行动,提高应急救援的协同性和效果。

以上是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一些基本依据和原则,通过合理的依据和编制程序,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在灾害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到快速、有效地组织救援和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CATALOGUE目录•应急预案概述•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应急预案编制原则•应急预案编制流程•应急预案编制方法与技术•应急预案优化与改进建议01定义重要性定义与重要性应急预案的分类按应对对象划分按应对措施性质划分按适用范围划分适用范围应急预案适用于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不适用范围对于一些特殊或非常见的突发事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加具体的应急预案或采取其他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01国家相关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地方政府规章省、市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中涉及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标准和技术规范历史经验和教训01科学性原则是指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科学原理,基于对事故发生的机理、概率、危害等方面的充分认识和研究,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指导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预案的技术性和有效性。

总结词: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基于科学原理和研究,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指导应急处置,确保预案的技术性和有效性。

VS可操作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考虑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及时响应能力,确保预案能够迅速启动并有效运转。

这包括对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响应程序、信息报告和反馈机制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以便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总结词: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考虑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响应能力,对应急启动、程序、报告和反馈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安排,确保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性原则01成立编制小组组织领导培训危险源辨识通过现场调查、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识别出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造成损失的危险源。

要点一要点二风险评估根据危险源的特点,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资源调查对应急资源进行调查,包括应急队伍、物资、设备等,了解其分布、数量和质量情况。

能力评估根据应急资源情况,评估应急响应的能力水平,为预案编制提供依据。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是一个组织架构和协调步骤,用于应对灾难和紧急情
况的计划。

为了确保该计划有效,应急预案需要按照以下依据和原
则进行编制:
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应急预案需要考虑国家安全法、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
法规。

2.情况分析: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地理位置、天气、人口密度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计划。

3.专业知识:应急预案需要依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应急
管理、危险源识别和防范、灾害预警等方面的知识。

4.相关经验:应急预案需要结合过去的灾难和紧急情况的经验,分析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预案。

原则:
1.科学性:应急预案需要根据科学原理来制定,例如,尽可能
减少损失和保护生命安全。

2.及时性:应急预案需要及时制定,以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
立即启动。

3.灵活性:应急预案需要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在不同
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和应对。

4.可行性: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行性来制定,因此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和条件的限制。

5.实用性:应急预案需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因此,应急预案编制需要根据相关的依据和原则,确保预案科学、有效和实用,以应对各种灾难和紧急情况。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及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

2. 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分析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及其潜在影响,确定关键点和目标,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过程与流程: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明确应急响应的过程和流程,制定合理、科学的行动方案,包括事件的报告、通知、应急资源调配和应急指挥等环节。

4. 分工与职责: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明确责任人员和相关部门,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组织应急响应工作。

5. 综合协同: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注重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综合应对突发事件的协同机制,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6. 持续改进: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突发事件应对的需要。

7. 反思与学习: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反思以往应急响应工作中的不足和不完善之处,及时吸取教训,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背景。

应急预案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行动计划。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为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编制目的。

1. 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 为了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3. 为了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和任务,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

三、编制原则。

1. 综合性原则,应急预案要综合考虑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紧急性原则,应急预案要能够迅速启动,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3. 灵活性原则,应急预案要能够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

4. 协调性原则,应急预案要能够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资源和力量,实现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

四、编制内容。

1.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级别划分,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和级别划分。

2. 应急响应预案,针对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包括启动条件、启动程序、应急处置措施等。

3. 应急资源保障预案,明确各类应急资源的来源和调配方式,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调配和利用资源。

4. 应急指挥协调预案,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的指挥和协调体系,确保指挥系统的顺畅运行。

5. 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对人员伤亡、失踪、困难群众的救援和救助措施。

6. 应急信息发布预案,明确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

五、编制流程。

1. 确定编制组织,由相关主管部门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组织,明确责任人和分工。

2. 调研分析,对本地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和重点。

3. 制定方案,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案,明确编制的内容、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应急预案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

它是各个单位和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重要参考,也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依据和原则,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将探讨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依据1. 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的编制需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条例》等。

依据法律法规编制应急预案,能够保证其合规性和合法性,有效提高其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2. 政策文件和规范性文件政府发布的突发事件应对相关政策文件和规范性文件也是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依据。

这些文件通常具体规定了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流程,为编制预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3. 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来确定具体的编制内容和预案方案。

实际情况包括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社会经济状况等,风险评估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从而为预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二、原则1. 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依据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借助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测手段,制定合理和可靠的方案。

预案的内容应符合科学规律,并能够提高应急响应的效果和效率。

2. 系统性应急预案需要具备完整的信息和措施,以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预案在编制时应考虑到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的工作,并协调各个单位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应急响应体系。

3. 灵活性预案的编制需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预案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应能快速作出反应和调整,以保证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公开透明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公开透明,以便于各方面的参与和监督。

公开透明可以增加各方面的信任度和合作性,提高应急响应的效果和社会认可度。

5. 效率和经济性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效率和经济性,合理配置资源和人力,并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

应急预案演练_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演练_编制依据

一、编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为提高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演练编制依据。

二、编制依据1. 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政策文件依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3)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3. 行业标准和规范依据(1)GB/T 29639-201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GB/T 29640-2013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3)GB/T 29641-2013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评估导则4.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依据(1)XX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XX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XX县(市、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 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1)本地区地理、气候、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特点(2)本行业、本单位的产业结构、生产经营规模、安全风险等级等方面的特点(3)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历史发生过的突发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经验教训(4)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实施情况三、编制原则1. 科学性原则: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业标准规范和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演练。

2. 实用性原则:紧密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应急预案演练具有可操作性。

3. 预防性原则: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损失。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根据及原那么一、平安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的编制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消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3、《消费平安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建筑工程平安消费管理条例》5、《平安消费答应证条例》6、《工程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7、《建立工程重大质量平安事故应急预案》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安消费工作的决定》9、《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律规定、结合本市建立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那么1、以人为本、平安第一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建立工程施工突发事故造成的施工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实在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平安防护。

充分发挥建筑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建立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平安消费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平安消费应急工作机制。

3、充分准备、科学求援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才能,确保应急救援的科学、及时、有效。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

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藏、队伍建立、装备完美、预案演练等工作。

5、条块结合、网格管理继续发挥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加强对施工工地的动态管理,建立施工工地全方位监管的长效机制,进步建立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的协同应对才能。

三、事故分级为有效处置建立工程施工突发事故,根据建立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建立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Ⅰ级〕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为特别重大建立工程施工突发事故:〔1〕造成30人以上死亡;〔2〕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3〕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4〕市政根底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特别宏大。

应急预案的编制的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的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1. 引言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危机或紧急情况而制定的一套详细方案和步骤。

编制应急预案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保障人员安全、物资合理利用以及组织有序运行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编制应急预案的基本依据和原则。

2. 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编制应急预案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2.1 国家法律法规在国家层面上,编制应急预案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2.2 地方法规及地方政策文件各地方政府编制了不同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在编制应急预案时需结合当地的法规和政策文件,确保预案的合规性和实际可行性。

2.3 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应急管理标准和规范,如石油化工行业的《石油化工行业应急预案编制指南》、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

企事业单位在编制应急预案时需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预案符合行业要求。

3. 工作环境及特点分析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需要进行工作环境及特点分析,了解所处环境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确定应急预案的编制重点和内容。

3.1 工作环境分析工作环境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如地震频发地区、台风多发地区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人口规模、工业结构、交通状况等;•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机制和能力。

3.2 特点分析特点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主要业务活动及相关风险因素:如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危险品处理、银行的金融风险等;•关键设备设施和人员的分布情况。

4. 基本原则和编制过程编制应急预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4.1 领导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并明确给予支持和配合,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外部评审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应急 预案进行评审,提高预案 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修改完善
根据评审意见和建议,对 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提高预案的质量和可操 作性。
05
编制内容与要求
基本信息
预案编号
为方便对应急预案进行统一管理和查询,每 个预案都应具有唯一的编号。
编制单位
负责编制应急预案的单位,如政府部门、企 业等。
社区应急预案应用案例分析
总结词
居民参与、多部门协作、信息共享
VS
详细描述
该社区在应急预案编制中,积极倡导居民 参与,通过开展培训、宣传等活动提高居 民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同时,注重多部门 协作,整合资源,确保预案的实施效果。 在信息共享方面,建立信息平台,及时传 递应急信息,提高响应速度。
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实践及效果评估等
目的
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 正常秩序和工作。
编制必要性
01
02
03
提高应对能力
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 对应对突发事件进行系统 性的规划和准备,提高应 对能力和响应速度。
减少损失
应急预案明确了应对突发 事件的流程和措施,有助 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
增强协同性
应急预案需要协调各方面 资源,增强各单位和部门 的协同性,确保快速有效 地应对突发事件。
编制原则
科学性
应பைடு நூலகம்预案的编制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 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 。
系统性
应急预案应涵盖各个方面,包括预警 、响应、救援、恢复等环节,形成完 整的系统。
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 际中得到有效执行和操作。

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原则

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原则

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

以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准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在本单位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三)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四)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原则。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

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的主要原则
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火灾、爆炸、危房倒塌、毒气泄漏等。

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

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

1/ 1。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VS
合理配置资源和使用成本
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和使用 成本,在保证应急处置效果的前提下,尽 量降低应急措施的成本和资源消耗。
04
编制过程和方法
编制过程
情景构建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明确相关情景,包括 事件的起因、经过、影响等。
预案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 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等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ANK YOU.
重要性和意义
重要性
应急预案的制定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减轻国家损失 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
应急预案的编制可以为各级政府和组织提供决策依据,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科 学、高效、有序地开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突发事件的预 防和应对提供有力保障。
02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可行性
具备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
应急预案必须具备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以保证在紧急情况 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考虑资源和能力限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充分考虑现有的资源和能力限制,根据 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
经济性
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的平衡,既确保应急处置的有效性,也 要尽量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02
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和建议。
有关应急管理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
03
03
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科学性
依据科学理论和工作实践经验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科学理论和工作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制 定应急措施。
考虑历史案例和实际情况
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参考历史案例和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科 学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面不平
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4)其他
(三)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四)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照明光线不良:(1)照度不足
(2)作业场所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
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科学、及时、有效。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
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美、预案演练等工作。
文档
实用标准
5、条块结合、网格管理
继续发挥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加强对施工工地的动态管理,建立施工工地全方
位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的协同应对能力。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9、《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律规定、结合本市建设
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造成的施工人员伤亡作为首要
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建筑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
《国务院302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重特大危险源的调查
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
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安
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机制。
3、充分准备、科学求援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
2)安全生产条件:满足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
3)安全生产业绩: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测量的结果;
4)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业绩的组合;
5)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6)事故:造成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5)未“敲帮向顶”开始作业
6)冒进信号
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9)在绞车道行走;
10)未及时嘹望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做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3、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Ⅲ级)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2)造成10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损坏,社会影响较大。
4、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Ⅳ)
1)造成3人以下死亡;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其他
使用不安全设备
文档
实用标准
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2)使用不安全装置和设备
3)其他
手代替工具操作(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2)用手清除切屑
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式件进行机加工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1)冒险进入涵洞
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7)隐患:未被事先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和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8)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对项目安全风险和不利环境影响的管理系统。
9)劳动强度:劳动的繁重和紧张程度的总和。
10)特种设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23)个人防护用品:为使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穿戴用品。
(同义词;劳动防护用品)
24)安全认证;由国家授权的机构,依法对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场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卫生性能,以及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等进行考核、认可并颁发凭证的活动。
25)职业安全: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把柄等操作)
(7)奔跑作业
(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9)机器超速运转(10)违章驾驶机动车(11)酒后作业,
(12)客货混装
(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4)工件坚固不牢
(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1)拆除了安全装置
2)安全装置堵塞
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11)特种作业:由国家认定的,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12)特种工种: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类别的统称。
13)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由国家认定的,在易发生伤害及职业危害的场合,供职工穿戴或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14)有害物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及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3)光线过强
通风不良
1)无通风
2)通风系统效率低
3)电流短路
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
5)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
6)瓦斯浓度趔限
7)其他
作业场所狭窄
作业场地杂乱
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
4)其他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操3)安全间距不够
(4)拦车网有欠缺
(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6)设施上有锋利倒梭
(7)其他
强度不够
1)机械强度不够
2)绝缘强度产够
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
4)其他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进行(1)设备带“病”运转
(2)超负荷运转
(3)其他
维修、调整不良
(1)设备失修
文档
实用标准
预警级别: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四个预警级别。
应急响应: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
文档
实用标准
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启动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
3)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特别巨大。
2、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Ⅱ级)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2)造成50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3)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巨大。
三、事故分级
为有效处置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依据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
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
一般(Ⅳ)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
2)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
29)职业病: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30)职业禁忌:某些疾病(或某些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性禁忌。
31)重大事故:会对职工、公众或环境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即刻或延迟性严重危害的事故。
有分散注意为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2)未戴防护手套
(3)未穿安全鞋
(4)未戴安全帽
(5)未佩戴呼吸护具
文档
实用标准
6)未佩戴安全带
7)未戴安全帽
20)有尘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允许值
文档
实用标准
的作业。
21)有毒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作业。
22)防护措施:为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面采取的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措施或手段。
15)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
16)有毒物质: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17)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失的因素。
18)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19)有害作业: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允许值的作业。
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响应(Ⅳ级)
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响应(Ⅲ级)
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响应(Ⅱ级)
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响应(Ⅰ级)
建筑施工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7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