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多选题[A型题]1.健康是指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答案]D[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

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答案]C[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C.疾病的诱因[答案]A[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4.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答案]B[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5.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答案]B[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6.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答案]E[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7.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体分析[答案]B[题解]对疾病有整体观的同时,也不能否定有时因局部病变产生疾病的可能,如阴道白斑(癌前病变)、皮肤瘢痕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生复习资料第一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体液:机体内的液体,是由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等组成。

2.正常成年男子的体液约占体重的60%,瘦人对缺水有更大的耐受性。

3.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Cl-;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K+,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

4.电解质的主要功能:①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②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等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③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5.正常成人每日至少需排出500ml尿液才能溶解并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6. 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K+多吃多排,不吃也排。

7.高渗性脱水㈠定义: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的病理过程。

㈡原因及机制:A水摄入少①水源断绝②不能饮水③渴觉障碍B水丢失过多①经呼吸道失水②经皮肤失水③经肾失水④经胃肠道丢失㈢影响:①口渴②尿少及尿钠变化③细胞内液→细胞外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⑤脱水热8.低渗性脱水㈠定义: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的病理过程。

㈡原因及机制:A大量体液丢失而只补充水分B肾失钠①长期连续使用排钠性利尿剂②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减少③肾实质性病变㈢影响:①易发生休克②有明显的脱水症③尿量和尿钠变化9.等渗性脱水㈠定义:体液容量减少,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而血清Na+浓度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的病理过程。

㈡原因及机制:①呕吐②腹泻③胃肠减压④大面积烧伤⑤大量抽放胸腔积水、腹水⑥麻痹性肠梗阻大量体液潴留于肠腔㈢影响:①丢失细胞外液②ADH和醛固酮分泌增多③肾重吸收水和钠增多10.水中毒㈠定义:由于水在体内潴留,体液容量增多,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的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复习材料

《病理生理学》复习材料

病理生理学(非选择题)历年真题、模拟题、课堂补充题目汇编2011级临床五年制8中班1.病理过程:或称基本病理过程。

主要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2.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3.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完全康复: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5.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6.脑死亡: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一旦出现脑死亡,就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

7.分子病: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8.基因病:主要指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9.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

10.水中毒:即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11.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脱水。

12.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通常情况下,血钾浓度能反映体内总钾含量,但在异常情况下。

两者之间并不一定呈平行关系。

而且低钾血症患者的体内钾总量也不一定减少,但多数情况下,低钾血症常伴有缺钾。

13.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1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病理过程:指存在于许多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3脑死亡:脑死亡是全脑机能的完全不可逆的丧失/全脑机能永久性消失,是整体死亡的标志4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减少的状态称为脱水5水中毒:由于机体排水能力降低,导致低渗性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水分过多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6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的脱水7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的脱水8等渗性脱水:水与钠等比例丢失,血清Na+浓度在130-150mmol/L的正常范围内,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的等渗的脱水9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散热受影响,加之细胞脱水,使体温调节中枢受影响而出现的体温升高10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11脑水肿:脑组织的液体过多引起脑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称为脑水肿12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13休克:是机体在各种强烈有害因子作用下发生的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害的机型全身性病理过程。

14高动力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又称高排低阻型休克或温暖型休克,是以外周阻力降低、心排出量正常或增加为血流动力学特点的休克15休克肺:是指长期严重休克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其病例特征为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肺淤血、肺出血、局限性肺不张、肺毛细血管微血栓及肺泡内透明膜形成等,由上述病理改变引起氧分压进行性降低,属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6MDF(心肌抑制因子):是休克时缺氧、酸中毒、使胰腺细胞溶酶体破坏释放组织蛋白酶,水解组织蛋白而产生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心肌收缩性,此外,还可使内脏小血管收缩和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17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或同时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病理过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大纲复习资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大纲复习资料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大纲1.活体组织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2.什么是健康?健康是指不仅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3.什么是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4.在疾病发生的原因中,以生物性因素最为常见。

5.疾病的经过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6.临床上确定死亡时间主要以脑死亡作为判断标准。

7.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8.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9.什么是萎缩?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营养不良性萎缩时,组织萎缩的先后顺序是:首先是脂肪萎缩、其次是肌肉和内脏等,最后是脑和心脏。

11.什么是化生?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12.心肌细胞脂肪变性时,在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结核病常引起干酪样坏死。

13.细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

14.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细胞核的改变,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5.坏死的结局包括: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

16.(1)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造血及淋巴细胞。

(2)稳定细胞:腺体或腺样器官(肝、胰、内分泌腺等)、软骨细胞、骨细胞、纤维细胞。

(3)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17.什么是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纤维结缔组织,可伴炎细胞浸润。

18.创伤的愈合类型包括:一期愈合(缺损小、创缘整齐、无感染)、二期愈合(缺损大、创缘不整齐、伴感染)。

19.骨折的愈合过程包括: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疾病概论一、病因: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

二、致病因素与疾病的对应P5 外因、内因三、疾病的转归主要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势四、机体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

自主呼吸停止。

瞳孔散大或固定、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不可逆深度昏迷。

脑血管循环完全停止。

脑电波及诱发电位消失。

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①高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50mmol/L失水多于失钠口渴,细胞脱水尿中枢脱水热②低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失钠多于失水无口渴低血容量性休克尿变化脱水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③等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维持在130-150mmol/L④血浆渗透压280-310 体液调节:RAAS 渴中枢ADH二、水肿的发病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渗出液蛋白质含量高(炎性水肿和淋巴性水肿)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三、钾排出过多的原因:经胃肠道失钾(儿童)、经肾失钾(成人)细胞兴奋性降低心肌兴奋性自律性收缩性增高传导性降低肾肠胃弱代碱(见尿补钾、滴速要慢)四、高钾血症:3.5-5.5mmol/L(正常血清)五、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对心脏的影响:心机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减弱。

对骨骼肌的影响:肌肉无力甚至麻痹。

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引起代谢酸中毒、反常性碱性尿第七章:酸碱平衡紊乱(案例分析-血气分析)(通看)一、PaCO2 40mmHg33-46二、SB24mmol/L 22-27 AB升高代碱降低代酸SB>AB呼碱SB<AB呼酸三、BB(缓冲碱)一切具有缓冲作用阴离子总和48mmol/L42-52反应代谢因素指标四、碱剩余BE: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将1L全血或血浆滴定到PH=7.4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mmol/L。

病理生理学资料复习

病理生理学资料复习

1. 标准碳酸氢盐浓度SB:受代谢性因素影响;实际碳酸氢盐浓度AB:受呼吸性因素+ 代谢性因素影响;AB –SB = 呼吸性因素。

缓冲碱BB:反映代谢性因素。

碱剩余BB:被测血液碱为正(用酸滴定)酸为负(用碱滴定)2.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四种情况: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严重肾衰、水杨酸中毒。

(除氯之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3. 机体产生酸碱平衡紊乱时的四种调节方式: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肾的调节源性休克;共同基础是微循环衰竭7. 呼衰根据血气特点可以分为:PaCO2是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二、判断题(10分)心脏紧张源性扩张:伴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心腔扩张(心肌纤维初长度的增加)心脏肌源性扩张:伴有心肌收缩力丧失或减弱的心腔扩大●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

●脱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补充液体及相关电解质进行纠正和治疗。

●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酸碱平衡紊乱: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

●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为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可用于区分不同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分析某些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缺氧:组织供氧量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阳,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休克:机体在严重失血、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

●自身输血:在休克早期,由于神经体液调节使小静脉和肝、脾储血库收缩,减少静脉血管床容纳的血量以增加回心血量和维持动脉血压,起到“自身输血”的作用。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疾病健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心肌肥大肝性脑病尿毒症发热高渗性脱水病理过程应激呼吸衰竭心肌顿抑急性肾功能不全二、简述题1、简述低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低钾血症引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为心肌兴奋性升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升高。

[K+]e明显降低时,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K+随化学浓度差移向胞外的力受膜的阻挡,达到电化学平衡所需的电位差相应减小,即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Em|↓),与阈电位(Et)的差距减小,则兴奋性升高。

|Em|降低,使O相去极化速度降低,则传导性下降。

膜对钾的通透性下降,动作电位第4期钾外流减小,形成相对的Na+内向电流增大,自动除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升高。

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皆可引起肌麻痹,其机制有何不同?请简述之。

低钾血症时出现超极化阻滞,其机制根椐Nernst方程, Em≈59.5lg [K+]e/[K+]I,[K+]e减小,Em负值增大,Em至Et间的距离加大,兴奋性降低。

轻者肌无力,重者肌麻痹,被称为超极化阻滞。

高钾血症时出现去极化阻滞,高钾血症使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按Nernst方程,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距缩小,兴奋性升高。

但当静息膜电位达到-55至-60mv时,快Na+通道失活,兴奋性反下降,被称为“去极化阻滞”。

3、一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什么类型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的指标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HCO3-原发性降低, AB、SB、BB 值均降低,AB<sb,be负值加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有:①体内分解代谢加剧,酸性代谢产物形成增多;②肾功能障碍导致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③肾小管产氨与排泄氢离子的能力降低。

< bdsfid="76" p=""></sb,be负值加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

病理生理学复习大全

病理生理学复习大全

名词解释:1、水肿(edema):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过多,称为水肿2、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增加,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血浆pH升高的病理改变。

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继而引起H2CO3含量改变,使NaHCO3/ H2CO3<20/1,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4、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减少,使血浆NaHCO3/H2CO3增加,血浆pH值升高的病理过程。

5、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增加,使NaHCO3/H2降低,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

6、缺氧(hypoxia):机体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发生的病理变化过程。

7、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8、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使体内凝血系统激活,从而引起微血管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弥散性微血栓,并继而引起凝血因子损耗、纤溶系统激活和多发性微血栓栓塞的综合病症。

10、休克(Shock):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毛细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综合征。

休克的临床表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11、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缺血器官组织恢复再灌注后,使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1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由于心肌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或一般体力活动时,心脏不能输出足够量血液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称为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除了含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时的代谢性酸中毒。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当血浆中HCO3-浓度降低,而同时伴有氯浓度代偿性升高时的代谢性酸中毒。

pH反常: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细胞损伤,称为pH反常。

TOLL样受体:为Ⅰ型膜蛋白,是一类病原体识别相关的受体,多种病原体及其产物感染人体后,可通过该受体家族成员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γ-氨基丁酸假说:肝功能衰竭时,肝脏不能清楚肠源性的GABA,导致血液GABA浓度增高,后者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与突触后膜GABA受体结全增多,导致氯离子内流使细胞发生超极化,从而使脑的功能被抑制。

人们把这种解释肝性脑病发病的学说称为γ-氨基丁酸假说。

泵漏机制:调节钾跨细胞转移的基本机制。

泵指钠钾泵,将钾逆浓度差摄入细胞内;漏指钾离子顺浓度差通过各种钾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外液。

病理生理学: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其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不完全康复: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谢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差别基因表达:不同种类细胞的基因选择活动的现象称差别基因表达。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异致细胞分化肠源性发绀: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在使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常到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入血后,可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使患者皮肤粘膜类似于发绀的颜色。

痴呆:是认知障碍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慢性脑功能不全产生的获得性和待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指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的过于强烈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代谢性碱中毒:原发性HCO3-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血浆HCO3-浓度的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下降。

病理生理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复习资料1、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

其中细胞内液占40%,外液占20%。

2、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K+,主要阴离子HPO42-、Pr-,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Na+,主要阴离子CL-、HCO3-。

3、胶体渗透压一般指血浆蛋白渗透压,通常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

4、水的来源:饮水1000~1500ml,食物水700~1000ml,代谢水300ml;水的排出:尿量1000~1500ml,皮肤蒸发500ml+呼吸蒸发350ml(=不显性失水850ml),粪便水150ml。

5、水的生理功能:A参与水解、水化等重要反应;B提供生化反应的场所;C良好的溶剂,利于运输;D 调节体温;E润滑作用6、总钠量40~50mmol/kg体重,血清[Na+]正常范围130~150mmol/L,主要排出途径:肾脏,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7、体液调节及渗透压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口渴中枢产生渴觉,血管紧张素Ⅱ↑,有效血容量↓—→刺激分泌ADH,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抗利尿激素(ADH)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促释放因素:(1)血浆渗透压↑ (2)有效循环血量↓ (3)应激醛固酮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排H+、K+促释放因素:(1)有效循环血量↓ (2)血Na+↓ (3)血K+↑心房利钠肽(ANF)作用:(1)减少肾素分泌;(2)拮抗血管紧张素缩血管作用;(3)抑制醛固酮的分泌;(4)拮抗醛固酮的保钠作用。

促释放因素:血容量↑8、总钾量50~55mmol/kg体重,血清[K+]正常范围3.5~5.5mmol/L,主要排出途径:肾脏,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1、酸碱平衡:在生理情况下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性的过程。

2、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

3、酸碱平衡的调节:A血液的缓冲作用(最迅速,但不易持久);B肺的调节作用(效能大,速度快,但仅对CO2有效);C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速度较慢,但可引起血[K+]改变);D肾的调节作用(速度最慢,但效率高,作用持久)4、酸碱平衡的检测指标:pH值、PaCO2(反映呼吸因素的指标)、标准碳酸氢盐SB(反映代谢因素的指Ps: 呼吸性ABD,血液pH与其他指标方向相反;代谢性ABD,血液pH与其他指标变化相同。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第二章疾病概论1.疾病:是对应于健康的一种异常生命状态,在疾病与健康之间还存在着一种亚健康状态。

2.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3.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诱因:有些疾病发生明显的诱因,即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4.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包括;①自主呼吸停止②不可逆性深度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脑电波消失⑤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 细胞外液中,阳离子主要是是Na+.阴离子主要是C l-2. 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渗透压90%—95%来源于单价离子Na+,Cl-和HCO3-,3. 机体排除水分的途径有4个,即经消化道(粪),皮肤(显性汗和非显性汗蒸发),肺(呼吸蒸发),肾(尿)。

每天由皮肤蒸发的水约500ml,通过呼吸蒸发的水分约350ml。

由尿排出的水分约为1000~1500ml,每天排出35g固体溶质的最低尿量为500ml,再加上非显性汗和呼吸蒸发以及粪便排水量,则每天最低排出水量为1500ml。

4. 血清Na+浓度的正常范围是135-145mmol/L,成人每天饮食摄入钠约100-200mmol.(<=2g).5. 低渗性脱水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也可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6.肾外丢失:经消化道失液: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

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

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绪论病理过程:主要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2.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3.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4.病因(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非特异性)6.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

7. 脑死亡一般应该符合以下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全无反应(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血清Na浓度正常范围130-150mmol/L;每天饮食摄入100-200mmolNa<130 mmol/L,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

以细胞外液失水为主原因机制:肾内或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不当,如只给水,不给电解质平衡液。

(等渗或高渗液丢失)(1)经肾丢失:长期服用高效利尿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2)肾外丢失:经消化道丢失;液体在第三间隙聚积;经皮肤丢失。

机体影响(病理生理变化):(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2)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

(口干不欲饮)(3)有明显失水体征,皮肤弹性减退防治:补钠液为主(张力液)。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易引起失液性休克原因: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②抗利尿激素(ADH)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③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基本病理过程(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

3.综合征: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到晚期)可能更出现的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

4.细胞株:当某些原代细胞经长期培养、筛选后,其功能、代谢、形态趋于均一化,并获得无限增殖及永生化的特征。

5.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和社会交往上均处于完好状态。

6.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系统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7.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大脑两半球和脑干)脑功能的全部、永久性停止。

8.分子病:是由遗传基因或物质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似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9.猝死:6(24)小时内的音非暴力因素所致的意外死亡。

10.生理性死亡:指生命的自然死亡,是因各器官的老化而发生的死亡。

11.病理性死亡:因疾病而造成的病理性死亡。

12.跨细胞液(第三间隙液):胃肠道消化液、脑脊液、关节囊液等(胃肠道、颅腔、关节囊、胸膜腔、腹膜腔等中的特殊分泌液)。

13.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为测定的阴离子UA与为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

14.标准碳酸盐SB:在38℃,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pCO2为5.32kPa(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血浆HCO3浓度。

15.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脱水。

16.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17.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明显减少,以失钠多余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钙、磷代谢异常
低钙血症hupocalcemia:当血清蛋白浓度正常时,血钙低于2.2mmol/L,或血清钙离子低于1mmol/L,称为低钙血症。病因和发病机制:1、维生素D代谢障碍(1)维生素D缺乏(2)肠吸收障碍(3)维生素D羟化障碍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PTH缺乏(2)PTH抵抗3、慢性肾功能衰竭4、低镁血症5、急性胰腺炎6、其他:低白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妊娠、大量输血等。对机体的影响: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低血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可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喉鸣与惊厥。2、对骨骼的影响: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可表现为囟门闭合迟缓、方头、鸡胸、念珠胸、手镯、O形或X形腿等;成人可表现为骨质软化、骨质疏松、和纤维性骨炎等3、对心肌的影响:低血钙对钠离子内流的屏障作用减小,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升高,但因膜内外钙离子浓度差减小,钙离子内流减缓,致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不应期亦延长,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和ST段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4、其他:婴幼儿缺钙时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慢性缺钙可致皮肤干燥,脱屑,指甲易脆和毛发稀疏等。
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血清钙大于2.75mmol/L,或血清钙离子大于1.25mmol/L,称为高钙血症。病因和发生机制: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恶性肿瘤3、维生素D中毒4、甲状腺功能亢进5、其他:肾上腺功能不全,维生素A摄入过量,类肉瘤病,应用使肾对钙重吸收增多的噻嗪类药物等。对机体的影响: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高钙血症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乏力、表情淡漠、腱反射减弱,严重病人可出现精神障碍、木僵和昏迷。2、对心肌的影响:钙离子对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具有竞争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高血钙时膜屏障作用增强,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降低,钙离子内流加速,致动作电位平台期缩短,复极加速,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缩短,房室传导阻滞3、肾损害,肾对高钙血症敏感,主要损伤肾小管,表现为肾小管水肿,坏死、基底膜钙化,晚期可见肾小管纤维化,肾钙化、肾结石。早期表现为浓缩功能障碍,晚期发展为肾功能衰竭4、其他,多处异位钙化灶的形成,例如血管壁、关节、肾、软骨、胰腺、鼓膜等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从机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得得规律及其机理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2.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果的变化。

3.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etiology):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7.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低渗性脱水。

8.高容量性低钠血疗(水中毒):其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由于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水中毒。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

又称高渗性脱水。

10。

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

12.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 PaCO240mmHg,38C,lO0% Hbo)测得的血浆HCO3量。

由于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所以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A 型题:C 1.下述哪一点不是判断脑死亡的主要依据?A.不可逆性昏迷B.呼吸停止C.心跳停止D.颅神经反射消失E.脑电波消失E 2.代谢性酸中毒时过度通气可产生:A.水肿B.水中毒C.低渗性脱水D.等渗性脱水E.高渗性脱水D 3.高渗性脱水最突出的表现是A.外周循环衰竭B.尿中氯化物极少C.血中钾离子正常D.口渴E.细胞内液量增多E 4.由于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而发生水肿的机制是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B.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淋巴回流受阻E.以上都是B 5.引起低渗性脱水最常见的原因是:A.大汗后只补充水分 B.丧失大量消化液后只补充水分 C.大面积烧伤后只补充水分D.长期使用排钠性利尿剂后只补充水分E.急性肾衰多尿期只补充水分E 6.低钾血症时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C.细胞内外均碱中毒D.细胞内外均酸中毒E.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D 7.高钾血症可引起下列结果,除了A.心室纤颤B.骨骼肌麻痹C.代谢性酸中毒D.酸性尿E.心电图T波高尖C 8.碱中毒时出现神经肌肉应激亢进,手足搐搦的主要原因:A.血钾减少B.血氯减少C.血钙减少D.血钠减少E.血镁减少D 9.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入院,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 7.40;PaCO2 5.90Kpa(44mmHg);HCO3—26mmol/L;血清Na+142mmol/L;血清Cl—96mmol/L 该患者属于哪种酸碱失衡?A.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B.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C.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D.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以上都不是B 10.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A.组织外液缓冲B.呼吸代偿C.组织内缓冲D.肾脏代谢E.骨骼代偿D 11.关于CO中毒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合宜?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B.CO抑制RBC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以恢复的损伤D.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E 12.对吸氧疗效最佳的缺氧是A.贫血所致的缺氧B.亚硝酸盐中毒所致的缺氧C.循环性缺氧D.组织中毒性缺氧E.呼吸性缺氧D13.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体温超过正常值0.5℃B. 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 是临床上常见疾病D. 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 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C 14.急性DIC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贫血 B.尿量减少 C.多部位出血 D.休克 E.多器官功能衰竭A 15.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A.ADP和红细胞膜磷脂的作用B.大量组织因子的暴露或表达凝血活酶样物质释放入血D.5-HT和TXA2大量释放入血 E.Ca2+参与激活凝血因子ⅩC 16.在休克动因作用下,使血管强烈收缩的最重要的体液因子是:A.血管紧张素II B.加压素 C.儿茶酚胺 D.血栓素A2 E.心肌抑制因子17.下列哪项是休克肺最有特征的病理改变?A.肺淤血 B.肺水肿 C.肺不张 D.肺栓塞 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C 18.休克初期“自身输液”作用是指:A.阻力血管收缩而维持动脉血压 B.容量血管收缩而回心血量增多C.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而组织液回流增多D.肾重吸收钠水加强而补充循环血 E.微循环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C 19.临床上引起心肌能量生成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A.心肌炎B.心肌病C.心肌缺血缺氧D.心包填塞E.以上都不是E 20.心室顺应性降低的常见原因是:A.心室舒缩活动不协调B.容量负荷过度C.压力负荷过度D.心肌缺血缺氧E.室壁厚度和室壁组成成分的改变E 21.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的主要机制是:A.Na+ 内流减少B.Cl- 内流减少C.H+ 外流减少D.K+ 外流减少E.Ca2+ 内流减少B 22.决定心输出量的最关键因素是:A.心肌兴奋性B.心肌收缩性C.心肌自律性D.心肌传导性E.心率E 23.肺部疾患引起呼吸衰竭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机制是:A.等压点上移B.弥散障碍C.气道阻塞D.呼吸抑制E. V A/Q比例失调D 24.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膜面积减少,膜厚度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制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 25.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A.上呼吸道急性感染B.过量镇静、麻醉药的应用C.慢性阻塞性肺疾患D.呼吸肌疲劳E.胸腔积液和气胸A 26.肝性脑病时,患者氨生成过多的最常见原因是:A.肠道产氨增多 B. 肌肉产氨增多 C. 脑产氨增多D. 肾产氨多,并向血液弥散增多E. 血液NH4+向NH3转化增多E 27.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 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 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D. 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E. 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D 28.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A.汞中毒B.急性肾炎C.肾血栓形成D.休克E.尿路梗阻C 29.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中原尿“漏回”是由于:A.肾小管阻塞B.原尿流速过慢C.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D.肾间质水肿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 30.慢性肾衰进行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A.原始病因持续存在B.肾小管重吸收负荷过重致肾小管损伤C.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D.GFR进行性降低E.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C 31.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病人有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数量下降B.血小板寿命缩短C.血小板功能障碍D.与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E.骨髓造血功能障碍C 32.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永久停止称为:A.躯体死亡B.临终状态C.脑死亡D.临床死亡E.脑干死亡D 33.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应:A.>250mmol/L B.>270mmol/L C.>180mmol/LD.>310mmol/L E.>330mmol/LB 34.某患者因急性胃肠炎反复呕吐伴高热一天而入院,该患者可发生何种类型水电解质紊乱A.等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D.细胞外液增多的高钠血症E.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B 35.某患者因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一周余,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盐水,此患者最容易发生何种电解质紊乱?A.低血钠B.低血钾C.低血氯D.高血钠E.高血钾C 36.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A.1.5mmol/L B.2.5mmol/L C.3.5mmol/L D.4.5mmol/L E.5.5mmol/LD 37.引起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是A.急性酸中毒引起细胞内钾释放至细胞外液B.血管内溶血、钾从红细胞内释放入血浆C.缺氧时细胞内钾释放至细胞外液D.肾脏排钾障碍E.大量使用保钾利尿剂B 38.〔HCO3—〕继发性升高见于: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C 39.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A.血液缓冲B.骨骼缓冲C.肾脏代偿D.呼吸代偿E.细胞内外离子交换B 40.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氧分压13.3Kpa(100mmHg),动-静脉氧差3.5ml℅,患下列何种疾病可能性最大?A.慢性支气管炎B.慢性贫血C.矽肺D.严重VitB2缺乏E.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A 41.下述哪种情况是生理性体温升高A. 应激B. 甲状腺功能亢进C. 鱼鳞病D. 高温所致的中暑E. 体温调节中枢损伤D 42.DIC时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增高 B.纤溶活性增高 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D.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E.高凝和低凝同时发生A 43.休克代偿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E.不灌不流,血液停止C 44.各类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A..心 B.脑 C.肾 D.肺 E.肝C 45.休克初期“自身输血”作用主要是指:A.RAA系统激活使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加强B.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回心血量增多 C.容量血管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多D.ADH分泌增多使肾远曲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加强E.儿茶酚胺增多使组织间液流入血管增多D 46.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A.心泵功能衰竭B.急性心力衰竭C. 亚急性心力衰竭D.以血容量、组织间液增多为特征的慢性心力衰竭E. 心肌衰竭47.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不可能发生?A.心率加快B.心腔紧张源性扩张C.交感神经兴奋D.心肌肥大E.血液重新分E 48.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为:A.PaO2<8kPa(60mmHg) B.PaO2>8kPa(60mmHg) C.PaCO2 >6.67kPa(50mmHg)D.PaO2<6.67kPa(50mmHg), PaCO2 >8kPa(60mmHg)E.PaO2<8kPa(60mmHg), PaCO2 >6.67kPa(50mmHg)C 49.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肺顺应性降低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气道狭窄或阻塞D.肺泡扩张受限制E.肺循环短路增加B 50.功能性分流指的是:A.部分肺泡V A/Q比率增高B.部分肺泡V A/Q比率降低C.死腔气量增多D.肺动-静脉短路开放E.真性分流D 51.氨对脑的毒性作用不包括: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 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C. 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加D. 使脑的敏感性增高E. 抑制脑细胞膜的功能B 52.关于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下列哪项错误?A.尿量超过400ml/24h B.氮质血症和高钾血症立即被纠正C.可产生低钾血症D.可有脱水甚至休克E.病人抵抗力低下,易继发感染A 53.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是:A.晚期大量肾单位破坏B.肾单位中原尿过多C.呕吐腹泻D.长期用排钾利尿剂E.代谢性碱中毒B 54.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的原因是:A.慢性肾盂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肾小动脉硬化D.肾结核E.尿路梗阻?A 55.能够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A.疾病的内因B.疾病的原因C.疾病的诱因D.疾病的条件E.疾病的外因E 56.整体死亡的标志是: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脑电波消失D.瞳孔散大,反射消失E.脑死亡D 57.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A.体液丢失的总量B.电解质丢失的总量C.细胞外液的总量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E.细胞外液的胶体渗透压。

B 58.高钾血症指血清钾高于A.4.5mmol/L B.5.5mmol/L C.6.5mmol/L D.7.5mmol/L E.8.5mmol/LD 59.血浆中PH值主要取决于A.PaCO2 B.BB C.〔HCO3—〕D.〔H2CO3〕E.血浆中〔HCO3—〕与〔H2CO3〕的比值E 60.严重的急性碱中毒时A.血钙浓度升高B.血钾升高C.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升高D.易发生抽搐E.C+DE 6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内生致热原A.白细胞介素-1B. 肿瘤坏死因子C. 干扰素D. 白细胞介素-6E. 尿酸结晶B 62.下列物质哪些不是发热中枢调节介质?A. AVPB. EPC. 前列腺素D. 环磷酸腺苷E. NOB 63.参加应激反应的关键性器官是:A.甲状腺 B肾上腺 C.前列腺 D.心脏 E.肺脏A 64.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最主要机制是:A.粘膜缺血B.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C.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D.全身性酸中毒E.血浆β-内啡肽增多B 65.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B.大量组织因子的暴露或表达 C.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内皮细胞受损E 66.3P试验阳性表明:A.组织因子增多 B.Ⅻa因子增多 C.凝血酶增多 D.纤溶酶增多 E.FDP增多A 67.能引起DIC的诱发因素有:A.羊水栓塞 B.细菌感染 C.大量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D.肿瘤组织大量破坏 E.异型输血C 68.休克期正确的补液原则是:A.根据血压变化而定补液量B.“失多少,补多少” C.“需多少,补多少”D.补充丧失的体液量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量 E.补液宁多勿少B 69.急性失血引起失血性休克的最低失血量一般需超过总血量的:A.10%以上 B.20%以上 C.25%以上 D.30%以上 E.50%以上?C70.在休克动因作用下使血管强烈收缩的最重要体液因子是:A.血管紧张素II B.加压素 C.儿茶酚胺 D.血栓素A2 E.心肌抑制因子B 71.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后负荷加重?A.甲状腺功能亢进B.高血压病C.肺动脉高压D.心室间隔缺损E. 心肌炎B 72.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A.肺动脉高压B.肺充血、肺水肿C.深睡眠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D.平卧时静脉回流加速E.平卧时胸腔容积减少B 73.关于心肌肥大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心肌肥大主要是心肌细胞体积增大B.单位重量肥大心肌的舒缩性能升高C.心肌肥大能有效的防止心力衰竭发生D.心脏总的收缩力加强E.肥大心脏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功能稳定状态C 74.死腔样通气是指:A.肺泡通气严重不均B.各部分肺泡V A/Q比例自上而下递减C.部分肺泡V A/Q比例高D.V A/Q比例<0.01 E.动脉-静脉短路开放D 75.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的原则是:A.快速输入高浓度纯氧,使PaO2迅速达到8.0kPa(60mmHg)B.间歇性给低浓度氧,使PaO2缓慢达到8.0kPa(60mmHg)C.正压给高浓度氧,使PaO2迅速达8.0kPa(60mmHg)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使PaO2缓慢达到7.33kPa(55mmHg)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使PaO2迅速达到7.33kPa(55mmHg)E 76.使正常递质生成增多、加强正常递质竞争作用的药物是:A.谷氨酸 B.精氨酸 C.谷氨酸钠 D.乳果糖 E.左旋多巴E 77.判断肾功能不全程度最可靠的指标是:A.NPN B.BUN C.电解质紊乱D.代谢性酸中毒E.内生肌酐清除率D 78.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是:A.汞中毒B.急性肾炎C.肾血栓形成D.休克早期E.尿路梗阻E 79.肾功能衰竭是指:A.轻度肾功能不全B.中度肾功能不全C.肾功能不全早期D.肾功能不全中期E.肾功能不全晚期A 80、尿崩症患者出现: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低钠血症B 81、哪一种水电解质失衡会发生脱水热A.等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D.低血钠症E.低血钾症A 82、明显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缺氧类型为:A.低张性缺氧B.贫血引起的缺氧C.CO中毒引起的缺氧D.组织中毒性缺氧E.亚硝酸盐中毒性引起A 83、在发热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可A. 无变化B. 轻度下降C. 明显下降D. 明显上升E. 轻度上升D 84、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A.高热B.休克C.长期不进食D.持续大量呕吐E.急性肾功能衰竭C 85、多数发热的发病学第一环节是A. 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 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C. 发热激活物的作用D. 体温调定点上移E.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D 86、关于紫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缺氧不一定有紫绀B.血液中还原型Hb超过5g%使可发生紫绀C.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易出现紫绀D.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紫绀一般较明显E.紫绀是否明显还和皮肤,粘膜血管中的血氧有关B 87、低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应:A.<250mmol/L B.<280mmol/L C.<180mmol/L D.<310mmol/LE.<330mmol/LA 88、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A.患者易发生休克B.口渴症状明显 C.失水>失钠 D.易发生脱水热E.嗜睡、昏睡D 89、调节钠水平衡的主要器官是A.皮肤 B.肺 C.胃肠 D.肾 E.胰腺E 90、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特征性变化是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B.血氧容量正常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B 91、AG增高反映体内发生A.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A 92、寒战是由于A.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B.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僵直性收缩C.下肢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D.全身皮肤的竖毛肌节律性收缩E.全身皮肤的竖毛肌不随意收缩D 93、某溺水窒息的患者,经抢救后其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20 PaCO2 10.7 kPa(80mmHg) HCO3—27m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