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易地搬迁资金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资金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资金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易地搬迁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为了实现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活条件,易地搬迁资金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二、项目目标。

1. 实现易地搬迁地区的群众安居乐业,改善生活条件;2. 促进易地搬迁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3. 保障易地搬迁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就业权益。

三、资金来源。

易地搬迁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以及其他社会资金。

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是易地搬迁资金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则是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配套支持,其他社会资金则是对易地搬迁项目的补充和支持。

四、资金分配。

1.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将根据易地搬迁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重点支持易地搬迁项目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和民生保障等方面;2. 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将作为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配套支持,用于易地搬迁地区的项目实施和运行维护;3. 其他社会资金将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补充和支持,主要用于易地搬迁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五、资金管理。

1.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将由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2. 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将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性;3. 其他社会资金将由相关社会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六、资金使用。

1.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易地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和民生保障等方面;2. 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将主要用于易地搬迁地区的项目实施和运行维护;3. 其他社会资金将主要用于易地搬迁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七、资金监督。

1.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将接受国家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2. 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将接受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性;3. 其他社会资金将接受相关社会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贫困地区的居民从原址搬迁至相对富裕地区,通过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促进产业发展等方式来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是指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政策,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长期困扰着国家的发展进程。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全面解决贫困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旨在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二、实施原则1.全面依法依规。

依法制定、实施及监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充分保障贫困群众的权益。

2.全面科学规划。

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搬迁规划,考虑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

3.全面参与社会各界。

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共同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4.全面持续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搬迁,更需要在新的地方提供就业机会和扶贫产业,促进搬迁群众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1.制定搬迁规划。

根据各地的贫困程度和可行性,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该规划应涵盖搬迁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机会等方面。

2.资金筹措。

全国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

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设立专项扶贫基金等方式筹措资金。

3.选择搬迁地点。

根据搬迁规划确定需要搬迁的地区,并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搬迁地点。

4.实施搬迁方案。

确定搬迁对象和搬迁时间,向搬迁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补偿,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搬迁工作,确保搬迁过程安全顺利。

5.建设基础设施。

在搬迁地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支持产业发展的条件。

6.推动产业发展。

根据搬迁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适地适业的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帮助搬迁群众增加收入。

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为确保2023年全面完成我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我们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立足我县实际,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成”的要求,用三年时间,将全县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搬迁对象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人口,以及居住条件恶劣、基础设施难以覆盖的贫困人口。

三、安置方式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以县城、重点集镇、中心村为主,合理规划安置点。

1.集中安置:在县城、重点集镇、中心村建设安置房,为搬迁户提供基础设施完善的居住环境。

2.分散安置:对于部分有特殊需求的搬迁户,可采取分散安置的方式,确保其生活品质。

四、搬迁政策1.土地政策:搬迁户原住房土地收回,新安置点提供土地使用权。

2.财政补贴:按照人均2万元的标准给予搬迁户财政补贴。

3.住房保障:搬迁户在新安置点享受住房保障政策。

4.社会保障:搬迁户纳入安置地社会保障体系。

5.教育保障:搬迁户子女享受当地教育资源。

6.医疗保障:搬迁户享受当地医疗保障政策。

五、产业发展1.发展特色农业:以搬迁户为主体,发展特色农业,提高收入。

2.培育主导产业:以安置点为中心,培育主导产业,带动搬迁户就业。

3.技能培训: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搬迁户就业能力。

4.劳务输出:组织搬迁户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六、基础设施配套1.完善交通设施:确保搬迁点与周边道路连通,提高出行条件。

2.配套水电设施:确保搬迁户用水用电需求。

3.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店等,方便搬迁户生活。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搬迁点生态环境良好。

七、组织保障1.成立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落实。

3.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搬迁户知晓率和参与度。

4.做好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户稳定脱贫。

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易地搬迁工作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城市更新等原因,为了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将受影响的居民群体重新安置到新的居住区域的工作。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最新的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确保顺利完成易地搬迁工作,保障居民权益,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二、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1.确定易地搬迁范围和受影响居民群体:通过综合调查和评估,确定易地搬迁的范围和搬迁的受影响居民群体。

时间安排:两周内完成。

2.制定易地搬迁方案:根据受影响居民的实际情况,制定易地搬迁方案,包括新的居住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配套等内容。

时间安排:一个月内完成。

3.协商和征求居民意见:与受影响居民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征求他们对搬迁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时间安排:两周内完成。

4.安置新居住区域建设:按照搬迁方案进行新居住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工作。

时间安排:六个月内完成。

5.搬迁工作实施:根据搬迁方案和征求居民意见后的调整,组织专业搬迁队伍进行居民搬迁工作。

时间安排:三个月内完成。

6.安置后的辅助工作:为居民提供相关的社会服务配套,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支持。

时间安排:长期进行。

三、组织机构和责任划分1.易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协调和决策。

2.项目管理团队: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包括调查评估、方案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搬迁等。

3.社区代表:作为沟通和协调的桥梁,负责与受影响居民进行沟通和协商。

4.搬迁队伍:负责居民的实际搬迁工作。

五、资金和资源保障1.政府投入:政府将提供资金支持,用于新居住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配套。

2.社会资助: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参与,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六、风险控制和应急预案1.风险评估: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居民安全。

七、评估和反馈1.定期评估:在搬迁工作实施过程中,定期评估工作进展和居民满意度。

昭觉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昭觉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昭觉易地移民搬迁实施方案为了有效推进昭觉易地移民搬迁工作,提高易地搬迁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确保易地搬迁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充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规划、精准实施”的原则,确保易地搬迁工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

(二)总体目标。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昭觉县实际情况,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确保易地搬迁对象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实现整体脱贫。

二、搬迁规划。

(一)选址规划。

根据易地搬迁对象的实际需求和当地资源环境情况,科学选址规划易地搬迁安置点,确保易地搬迁对象能够在新居安居乐业。

(二)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易地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易地搬迁对象的生活便利。

三、搬迁安置。

(一)房屋建设。

根据易地搬迁对象的实际需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易地搬迁房屋,确保易地搬迁对象有稳定的住房。

(二)产业扶持。

根据易地搬迁对象的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开展产业扶持工作,帮助易地搬迁对象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来源。

四、搬迁保障。

(一)政策支持。

加大对易地搬迁对象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确保易地搬迁对象能够稳定脱贫。

(二)生活保障。

加强对易地搬迁对象的生活保障工作,包括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确保易地搬迁对象的生活稳定。

五、监督管理。

(一)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易地搬迁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易地搬迁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易地搬迁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易地搬迁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易地搬迁对象积极参与易地搬迁工作,确保易地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易地搬迁工作,加强对易地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易地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协调配合。

易地搬迁整改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整改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整改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易地搬迁整改成为了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

易地搬迁整改是指将原有居住区的居民搬迁至新的居住区,同时对原有区域进行整体改造,以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

二、目标。

易地搬迁整改的目标是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整改,可以改善原有居住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居住条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组织实施。

易地搬迁整改需要形成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包括规划部门、土地资源部门、建设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各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搬迁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确定搬迁范围。

根据城市规划和整改需求,确定易地搬迁的范围和对象,明确搬迁的规模和目标。

同时,需要充分征求居民意见,保障搬迁的公平公正,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

3. 指导规划。

对新的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包括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确保新区的功能完善,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对原有区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的居住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排水等,确保居民的生活便利和安全。

同时,对原有区域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

5. 完善公共服务。

新的居住区需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原有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满足居民的需求。

6.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整改过程中,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修复原有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同时,在新的居住区,需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7. 促进产业发展。

整改过程中,可以结合产业发展,引导新的产业布局,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地区面临着资源匮乏、生活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易地搬迁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易地搬迁工作旨在将农村居民从资源匮乏地区迁移到资源丰富、生活条件优越的地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二、工作目标1.提高易地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2.促进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和收入增长。

3.促进易地搬迁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4.确保易地搬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和实施步骤1.规划设计阶段(1)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包括易地搬迁群众的数量、生活条件、就业状况等。

(2)制定易地搬迁规划,确定易地搬迁地点,并绘制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

(3)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论证,包括经济评估、环境评估、社会影响评估等。

(4)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形成最终的易地搬迁规划。

2.资金筹集阶段(1)制定易地搬迁工程的资金需求计划,包括建设费用、补偿费用等。

(2)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争取项目资金。

(3)寻找其他渠道的融资,如银行贷款、社会投资等。

(4)完善资金筹集计划,确保项目资金的落实。

3.征地拆迁阶段(1)制定征地拆迁方案,包括征地面积、拆迁方式、补偿标准等。

(2)进行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确保合法、公正、公平。

(3)开展社会稳定工作,妥善处理群众的诉求和矛盾。

4.建设施工阶段(1)制定建设施工方案,包括工程划分、工期安排等。

(2)进行易地搬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

(3)建设易地搬迁的住房和公共设施,确保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进行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5.基础设施配套阶段(1)制定基础设施配套方案,确保易地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满足群众的需求。

(2)建设配套的学校、医院、商店等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3)完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村级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村级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村级易地搬迁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村级易地搬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

村级易地搬迁是指将原本分散在山区、偏远地区的村庄,整体搬迁到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实施目的。

村级易地搬迁的实施旨在解决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易地搬迁,可以集中优化资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实施内容。

1.选址规划,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搬迁地点,进行规划设计。

2.基础设施建设,在搬迁地点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为搬迁后的村庄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3.安居建设,建设符合农村居民生活习惯的安居环境,包括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等,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产业发展,结合搬迁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适宜的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5.生态环境保护,在搬迁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步骤。

1.调研评估,对搬迁地区进行调研评估,了解当地的资源、环境、产业发展情况,为后续规划和实施提供依据。

2.协调安置,与搬迁地区相关部门和村民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安置方案,确保搬迁过程顺利进行。

3.规划设计,制定村级易地搬迁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选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建设、产业发展等内容。

4.建设实施,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

5.监督管理,加强对搬迁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确保搬迁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五、实施效果。

通过村级易地搬迁实施,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生活条件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

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资源环境的恶化,为了改善易地移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市决定实施易地移民搬迁项目。

本项目旨在将易地移民群众从原居住地迁往新的生活区域,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促进他们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易地移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2. 保障易地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提供必要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服务。

3. 促进易地移民群众的经济发展,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

4. 保护易地移民群众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项目实施步骤。

1. 项目规划阶段。

(1)确定易地移民搬迁的总体规划,包括搬迁范围、搬迁规模、搬迁时间等。

(2)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易地移民搬迁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3)与相关部门协商,确定易地移民搬迁的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

2. 搬迁准备阶段。

(1)对搬迁地区进行环境评估,确保新的居住区域符合生活居住的基本要求。

(2)建立易地移民搬迁档案,对搬迁群众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和核实。

(3)开展搬迁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解答他们的疑虑和困惑,促进他们对搬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 实施搬迁阶段。

(1)组织搬迁群众进行逐户搬迁,确保搬迁工作有序进行。

(2)提供搬迁群众的生活保障,包括安置房屋、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培训等服务。

(3)加强对搬迁地区的管理和服务,确保易地移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四、项目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搬迁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推动搬迁工作。

2. 健全搬迁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搬迁资金的使用合理、透明、有效。

3. 建立搬迁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对搬迁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健全搬迁政策法规,保障易地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五、项目效果评估。

1. 对搬迁项目实施后的易地移民群众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发展情况。

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总体安排
1、确定搬迁的工作范围:负责行政机构办公设施家具、设备及其他文物搬迁;
2、确定搬迁的技术要求:针对机构家具的完整性、文物的特殊性,确定搬迁的工作要求;
3、搬迁前的准备工作:为搬迁准备有关相关车辆、起重机械、保护材料等;
4、确定搬迁队伍:组织专业搬迁队伍;
5、安排搬迁时间:根据搬迁任务的量、内容以及安排合理的搬迁时间;
6、制定搬迁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制定搬迁计划;
7、安全搬迁:做好搬迁时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搬迁工作的安全高效;
8、搬迁后的工作:完成搬迁工作后,检查搬迁物品,保证物品完整性,做好后续工作。

二、对技术工作的要求
1、对物品的分类:负责人应根据物品的材质、质量、重量,尽量分类好所有物品;
2、搬迁大件物品:搬迁的物品多为大件物品,如桌椅、镜子、书架等,负责人应做好大件物品搬迁的准备工作;
3、物品的保护:负责人应在搬迁的过程中做好物品保护,尤其对物品外表面,要用外衣或是报纸包裹保护;
4、物品的安全:负责人应确保搬迁过程中,物品的安全无损,尤其对贵重物品,应有专人照看;。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3篇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3篇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精选3篇(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指针对贫困地区,在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通过搬迁贫困户到具备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条件的地区,以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一种扶贫方式。

下面是一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方案:1. 选址阶段:a. 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等因素,选择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作为搬迁安置点;b. 配置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确保安置点基础设施完备;c. 指定搬迁规模和户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搬迁安置计划。

2. 安置前期准备阶段:a. 制定详细的搬迁计划,包括搬迁时间、搬迁流程、安置户的选择标准等;b. 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搬迁户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解决他们的疑虑和顾虑;c. 开展产业发展规划工作,为搬迁户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3. 安置实施阶段:a. 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搬迁户能够顺利安居;b. 配套发展产业,包括农业、养殖业、加工制造业等,为搬迁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c. 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引进企业、发展服务业等方式,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d. 加强社会保障,确保搬迁户的基本生活保障。

4. 后期扶持和跟踪服务阶段:a. 建立健全搬迁户的帮扶机制,确保帮扶工作能够持续开展;b. 进行产业发展的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搬迁户的发展水平;c. 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搬迁户的生活质量。

以上是一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方案,其中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精选3篇(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实现精准扶贫目标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

通过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迁移到经济发达地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最终实现脱贫的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总结如下:1.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贫困人口从贫困地区搬迁到经济发达地区,有效解决了他们因地理位置所带来的贫困问题。

营山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营山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营山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营山县地处四川省南部,是一个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贫困县。

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营山县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本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效果,更好地服务于贫困群众。

二、实施目标。

1. 实现易地搬迁群众的稳定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2.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易地搬迁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3. 促进易地搬迁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实施措施。

1. 就业扶持,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带动,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当地产业发展,提高收入水平。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易地搬迁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易地搬迁地区的交通、生活条件。

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对易地搬迁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提高易地搬迁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

4. 产业发展扶持,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引导,加大对易地搬迁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来源。

四、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2.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为易地搬迁地区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来。

3. 督导检查,建立健全的督导检查机制,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五、实施效果。

经过实施方案,易地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加强,易地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得到了有力支持,易地搬迁地区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六、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让贫困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巧家县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巧家县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巧家县易地搬迁实施方案巧家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东南部,是一个多山地、多民族聚居的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巧家县积极推进易地搬迁工作,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易地搬迁的背景和意义易地搬迁是指将居住在生态脆弱区、自然灾害多发区、资源枯竭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等特殊区域的居民,按照政府规划和安排,搬迁到相对安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居住地,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巧家县易地搬迁的实施,旨在解决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的问题,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安居乐业。

同时,易地搬迁还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二、易地搬迁的实施方案1.选址规划巧家县易地搬迁选址规划要充分考虑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作为搬迁安置点。

同时,要合理规划居住区、生产区、公共服务设施等,确保新居民的生活便利和社区功能完善。

2.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新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

要确保新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基本生活服务和社会保障。

3.产业扶持易地搬迁后,新居民需要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才能实现长期的安居乐业。

因此,巧家县易地搬迁实施方案中,要充分考虑新居民的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发展特色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

4.社会保障易地搬迁后,新居民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巧家县易地搬迁实施方案中,要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教育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新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社会保障待遇。

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一些地区的资源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决定实施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将受影响的居民安置到更加适宜居住的地方,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二、项目目标。

1. 实现受影响居民的安居乐业,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 保护并修复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项目范围。

本项目将在受影响地区周边范围内展开,涉及居民搬迁安置、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四、项目实施方案。

1. 调查评估,对受影响地区进行全面调查评估,了解受影响居民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科学确定搬迁安置地点。

2. 搬迁安置,根据调查评估结果,科学规划搬迁安置点,建设符合居民需求的住房和配套设施,确保受影响居民能够顺利搬迁并安居乐业。

3.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恢复自然生态平衡。

4.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搬迁安置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5. 就业创业扶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帮助受影响居民实现就业和创业,增加收入来源。

6. 社会保障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保障受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五、项目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充分调动各方资金,确保项目实施的资金保障。

2.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 组织协调,建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项目实施各项工作。

4. 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项目效果评估。

通过项目实施后,将对搬迁安置地区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项目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估。

易地搬迁的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的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的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易地搬迁成为了解决农村贫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易地搬迁的背景和意义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易地搬迁的实施方案。

一、易地搬迁的背景和意义。

易地搬迁是指将居住在生态脆弱区、自然灾害多发区、资源枯竭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区的人口,搬迁至相对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区,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易地搬迁不仅可以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易地搬迁的实施方案。

1.选址规划。

易地搬迁选址规划是易地搬迁工作的第一步,必须科学合理地选取搬迁地点。

首先要考虑搬迁地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避免搬迁后出现新的生态问题。

其次要考虑搬迁地点的交通便利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保障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最后要充分听取搬迁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搬迁群众的意愿,确保选址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搬迁安置。

搬迁安置是易地搬迁工作的核心环节,必须做好搬迁群众的安置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搬迁安置政策,确保搬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要加强对搬迁群众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的生产生活环境。

最后要加强对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

3.产业发展。

易地搬迁不仅仅是简单地搬迁人口,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产业的转移和发展。

因此,易地搬迁的实施方案中必须要考虑产业发展的问题。

首先要根据搬迁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搬迁群众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

其次要加大对搬迁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对搬迁群众的创业扶持和就业培训,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

4.生态保护。

易地搬迁的实施方案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1为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无土安置”及农民工公寓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确保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搬迁安置总体情况(一)搬迁安置范围及对象金城江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大化县等10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而且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或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人口,以及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农村人口。

(二)搬迁安置方式易地扶贫搬迁以县为基本实施单位,实施县内或乡镇范围的搬迁工程,并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依托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按“无土安置”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一是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进行搬迁安置;二是依托小城镇发展,结合乡镇扩容的需求进行搬迁安置;三是把居住环境分散、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状况较差的农村人口搬迁安置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

(三)搬迁安置任务20xx-2020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约3.3万户15万人,同时吸引部分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农村人口搬迁到乡镇、县城或项目园区周边,涉及总人口预计达6万户30万人。

“十二五”期间(20xx-2015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7208户81450人。

其中:20xx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5577户26140人;20xx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38户20451人;20xx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88户17744人;20xx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05户17115人。

易地搬迁选址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选址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选址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的发展已经不再适应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因此需要进行易地搬迁。

易地搬迁是指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居民从原居住地迁移到新的居住地。

因此,易地搬迁选址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址原则。

1.生态环境原则,选址应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确保易地搬迁后的生活环境能够得到改善。

2.基础设施原则,选址应考虑到周边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便利程度,以确保易地搬迁后居民的生活质量。

3.社会稳定原则,选址应尽量避开人口聚集区,避免因易地搬迁而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4.经济发展原则,选址应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避免易地搬迁对当地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尽可能为易地搬迁后的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三、选址流程。

1.调研评估,对易地搬迁地区进行全面的调研评估,包括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选址提供依据。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评估结果,制定易地搬迁选址方案,确定搬迁地点的范围和条件,并进行初步的选址规划。

3.征求意见,向当地政府、居民代表等相关方面征求意见,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选址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确定选址,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确定最终的易地搬迁选址,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实施措施。

1.搬迁规划,制定详细的搬迁规划,包括搬迁时间表、搬迁流程、搬迁资金等方面的安排,确保搬迁工作有序进行。

2.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搬迁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搬迁地区的生活质量。

3.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搬迁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搬迁后的生活环境能够得到改善。

4.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为易地搬迁后的居民提供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确保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易地搬迁随迁户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随迁户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随迁户实施方案为了有效推进易地搬迁随迁户工作,切实保障随迁户的合法权益,提高易地搬迁随迁户的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地推进易地搬迁随迁户工作,确保易地搬迁随迁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促进他们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步骤。

1. 选址规划,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确定易地搬迁随迁户的新居址,并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新居址的基础设施完善,便利设施齐全。

2. 户籍迁移,对于易地搬迁随迁户的户籍迁移工作,要依法依规进行办理,确保其在新居址能够正常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3. 生活保障,针对易地搬迁随迁户的生活保障,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住房补贴、就业创业扶持等,确保他们在新居址能够顺利安居乐业。

4. 社会融入,为了促进易地搬迁随迁户融入新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对他们的社会帮扶和精神慰藉,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融入当地社区。

5. 综合评估,对易地搬迁随迁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调整和改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加大对易地搬迁随迁户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促进其融入新的社会环境。

2. 资金投入,加大对易地搬迁随迁户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

3. 宣传教育,加强对易地搬迁随迁户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积极配合相关政策和措施。

四、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易地搬迁随迁户工作的工作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协调机制、督导检查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确保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有效实施。

五、责任落实。

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易地搬迁随迁户工作的责任,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

六、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易地搬迁随迁户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

县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县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县易地搬迁实施方案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县易地搬迁是指政府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集体协商、依法合理、科学规划的方式,将农村居民从原有居住地迁移到新址的一种社会公益性行为。

为了有效推进易地搬迁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易地搬迁的背景和意义。

易地搬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易地搬迁,可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易地搬迁的原则和目标。

易地搬迁工作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集体协商、依法合理、科学规划”的原则,坚持以农民利益为核心,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目标是实现易地搬迁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易地搬迁的工作程序。

1. 确定易地搬迁规划区域和搬迁规模,开展前期调研和规划设计工作;2. 组织宣传和政策解读,做好搬迁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引导农民理解和支持易地搬迁工作;3. 开展搬迁户调查和登记,做好搬迁户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4. 制定搬迁方案和安置方案,确保搬迁户合法权益得到保障;5. 开展易地搬迁工作,做好搬迁户的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6. 加强易地搬迁后的扶持和帮扶工作,促进搬迁户稳定融入新生活。

四、易地搬迁的保障措施。

1. 加强易地搬迁政策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引导农民理解和支持易地搬迁工作;2. 健全搬迁户资料管理制度,确保搬迁户信息真实完整,保障搬迁户合法权益;3. 建立健全搬迁户安置和生活保障机制,确保搬迁户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产条件得到保障;4. 加强易地搬迁后的扶持和帮扶工作,促进搬迁户稳定融入新生活,实现增收致富。

五、易地搬迁的监督和评估。

1. 建立健全易地搬迁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易地搬迁工作的监督和检查;2. 加强易地搬迁工作的评估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以改进;3. 健全搬迁户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了解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易地搬迁 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 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了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易地搬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政策手段。

易地搬迁是指将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由于自然灾害、城市建设等原因,搬迁到另一地区的行为。

易地搬迁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搬迁群体的生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易地搬迁实施方案的制定1. 调查评估:首先需要对搬迁地区进行调查评估,包括自然环境、社会资源、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科学的评估,确定搬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制定规划: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易地搬迁的规划方案。

包括搬迁地点的选择、搬迁对象的确定、搬迁资金的筹措等内容。

3. 宣传政策:对搬迁对象进行政策宣传,让他们了解搬迁的意义和好处,增强搬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确定补偿标准:制定合理的搬迁补偿标准,保障搬迁对象的合法权益。

5. 实施方案:明确易地搬迁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分阶段、有序地进行搬迁工作。

三、易地搬迁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1. 资金筹措: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方式筹措搬迁资金,保障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地点选择:根据调查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宜的搬迁地点,确保搬迁后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能够得到改善。

3. 安置安居:建设符合搬迁对象居住需求的安置点,包括住房、学校、医疗设施等,确保搬迁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生产就业:为搬迁对象提供就业机会和生产条件,帮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稳定生活。

5. 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搬迁对象的基本权益和福利。

四、易地搬迁实施方案的监督和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易地搬迁实施方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搬迁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搬迁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评估效果:定期对搬迁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搬迁工作。

3. 审查整改:对于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保障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平凉市泾川县2008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2、建设单位:泾川县高平镇人民政府3、项目性质:贫困搬迁4、建设期限:2011年9月——2013年8月5、搬迁与安置方式:整社搬迁本村内就近集中安置。

6、搬迁规模:拟搬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115户503人。

7、建设规模:本项目设一个安置区,新建住宅115户,户均建筑面积67.68平方米,新建人饮工程1处,埋设供水管道6.15公里;新建道路一条2.1公里;架设0.4KV低压线路3.2公里,安装变压器1 台,户表工程115户;新建果园230亩,改造果园230亩;迁出区生态恢复92亩,安置区绿化23亩。

8、项目投资:项目总投73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5.2万元,农电工程18.44万元,道路工程16.76万元,产业开发工程25万元,住宅工程637.6万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10万元,其他费用12万元。

9、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3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试点资金151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3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2万元,自筹537万元。

二、项目背景(一)项目建设的意义目前,我县部分地区农村住宅处在自然环境差、地质环境恶劣的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生活水平十分低下。

为了确保这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仅靠政府“输血式”救济只能是治表不治本,无法使当地群众尽快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高平镇是我县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之一。

大寺坳村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迁出区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均住在黑梁河流域的沟壑边缘地带,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

山地面积较多,受交通运输不畅等因素制约,产业结构单一,无主导产业,群众生活困难,人口连年下降,2008年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严重制约着高平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的贫穷落后面貌,为人民群众创造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引导群众实现小康,国家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既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因此,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对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加快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通过贫困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2、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维护好、引导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群众共同富裕。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能够使当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自己赖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为群众提供新的生存空间,创造新的发展环境;能够更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和扩大生产能力,增强发展高效农业的适应性;能够品种单一、粗放经营的农业发展现状,便于迁出区群众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能够发展多种经营,扩宽致富增收渠道,加快致富步伐;能够为移民提供较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贫困地区人民的全面发展。

3、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灾后重建工作的迫切需要。

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居民住宅大部分在侵蚀残塬地带,房屋以土木结构依坡建设,窑洞依山开挖。

易地扶贫开发试点工程拟对部分群众搬迁安置到生存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并配套较为完善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从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4、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探索和实践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思想,突出整体扶贫效益,对移民实行集中连片安置,统一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要求,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凸显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变救济式单纯“输血”为开发式综合“造血”,可提高国家扶贫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有利于调动贫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近年来,泾川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新建了移民农宅,配套了水、点、路及产业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为全县贫困山区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搬迁探索出了新路子,提供了新模式。

(三)易地搬迁的可行性1、政策可行性。

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04]112号)的颁发为易地搬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2、资源可行性。

大寺坳村坳心社安置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为易地搬迁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保证。

3、产业可行性。

依托安置区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的优质果品产业,利用产业优势,能够引领和带动广大搬迁群众尽快建设产业集群,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三、项目县概况(一)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东与陕西省长武县接壤,南邻灵台县,西接崆峒区、崇信县,北靠甘肃西峰、镇原、宁县等区县。

2、行政区划。

全县有15个乡(镇),215个行政村,1476个自然村。

人口密度238人/平方公里。

全县有汉、回、蒙、藏、苗等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8%。

全县有6个乡(镇)102个村被省上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乡村。

3、气候。

泾川县地处内陆,系大陆性气候,属泾、渭河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全年日照为2315.4小时,日照百分率52%。

≥0℃的日照时数为1769.6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76%。

太阳辐射的年总量为532.32千焦/每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210.9千焦/平方厘米,热量较丰富,农作物一年一熟。

全县年平均气温10℃,最热为七月,平均气温为23℃,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4℃,气温年较差为27.4℃。

多年平均无霜期174天,最长为208天,最短为148天;年平均降雨量553.4mm,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

全年降水量约3/5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量为327.1mm,占全年降水量的59.1%。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冰雹等。

4、水文。

地表水:泾川县境内地表水系为黄河三级支流——泾河水系。

泾河、汭河、黑河、红河四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6.938亿立方米。

其中,自产径流量为0.761亿立方米,占径流总量的11%,其余为过境水。

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出现于地表以下500米以内,浅层水出现于地表以下150米以内,水质宜于人畜饮用和农业灌溉。

合计地表水和地下水,全县水资源总量为0.76亿立方米。

5、土地资源。

泾川县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呈山、川、塬三大类型。

全县总土地面积为1403.9平方公里,折合211.4万亩,现有耕地80.9万亩,林地69.6万亩,草地19.8万亩。

6、种植业资源。

(1)粮食作物:全县粮食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历来以冬小麦为主,约占粮田面积的60%,其次是玉米,占20%左右,高粱占10%左右,谷类占6%左右。

(2)油料作物:以菜籽、胡麻为主,其次是荏籽、芝麻等,一般作零星种植。

(3)饲草及绿肥作物:以苜蓿为主。

(4)野生牧草:有狗尾草、地毯草、冰草、蒿子等。

(5)树种:常用造林树种大约有28科、36属、56种,以杨树、刺槐为主;果树有4科、6属、20种,以苹果、梨、柿子、核桃、红枣居多。

7、地质构造。

泾川属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质构造包含六盘山凹陷体和鄂尔多斯地台,其上发育着震旦、寒武、奥陶纪的海相地层。

加里东运动地壳上升,海水退出显露陆地,直到二迭、三迭,朱罗纪时又形成内陆盆地。

燕山运动褶皱成山,地台中部受白垩纪沉积,广大地区以中生代砂岩为基岩,上覆第三纪保德期三趾红土和第四纪黄土,黄土厚度一般不超过100米。

8、土壤。

根据土壤普查数据,泾川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8个亚类、13个土属、2个土种、4个变种。

六大类土壤的分布和地形地貌类型相一致,主要有黑土、黄绵土、淤育土、潮土、红土、灰褐土。

从化验结果分析,全县土壤耕层养分概况是:缺氮、少磷、有机质不足、钾含量较丰富。

全氮平均含量为0.067%,速效磷平均含量为6.7PPM,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914%,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49PPM。

(二)社会经济状况据统计资料,2008年泾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4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7.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08万元,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5元。

2008年粮食总产量14、1万吨,大家畜存栏10.8万头,全县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265户31.69人,劳动力19.9万人。

全县有省列贫困乡6个,贫困村102个,贫困人口3.62万人。

道路交通状况:全县道路交通便利,有省级以上公路6条,县乡公路17条,形成以国道312线、省道304线、罗长路、泾灵路、泾镇路、高邵路为主干的公路交通网络。

其中国道59公里,省道64公里,县乡公路2190公里,通客货车率分别达到100%和68%,营运总里程达到4567公里。

邮电通信及电力状况: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较快,全县15个乡镇(区)均设有邮政所、电信所,215个行政村中203个村通上了电话,占95.8%。

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6万门,乡村交换点达到23处。

城市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34.5部/百户,农村电话普及率28.7部/百户,移动通讯在网用户达到57000户以上。

县上建成了政府中心网站和“泾川经贸在线”、“泾媒网站”、“泾龙果业信息”等网站,财政、劳保、卫生、工贸等业务实现了网上管理,建成乡(镇、区)“农民信息之家”15个。

全县有15个乡(镇、区)农电站,建成10千伏变电站1处,35千伏变电站7处,电力资源充足。

水利设施状况:全县有万亩灌区5个,建有幸福渠等骨干渠系5条,保灌面积5万多亩;有自来水厂68处,自来水入户5.0万户受益人可.4万人;机电井累计达到572眼,补充灌溉5.7万亩,修护堤岸48公里。

四、易地搬迁范围及对象(一)搬迁范围泾川县2008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搬迁范围涉及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115户503人。

(二)迁出区位置及现状大寺坳村位于黑梁河流域沟壑边缘地带,距镇政府9.8km,迁出区罗家社的115户居民住宅均依沟边建在低洼狭窄的岸边台地上,这里地形地貌支离破碎,群众多采取地窝子院居住形式,院落排水不畅,水、路不通,农业生产生活十分不便,由于道路状况极差,道路等级低,大型农业机械引用得不到推广,拉水、磨面分别要到2公里以外的塬区才行,遇到天阴下雨则造成交通中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