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合集下载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天气与气候”。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这一章节的知识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为后续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对天气有初步的认识。

接着,详细阐述了气候的概念、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让学生了解到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间大气的平均状况。

教材还安排了丰富的图表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天气与气候的差异。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天气现象有了一定的感知,但对于天气和气候的科学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直观的图表,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能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能力。

(2)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增强对生活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2)常见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的判读。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传授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2、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天气符号、天气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提高对天气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辨析、天气的两大要素、天气符号的识别以及天气变化的原因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天气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他们对天气的认识多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天气的两大要素,学会识别天气符号,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辨析,天气的两大要素,天气符号的识别,天气变化的原因。

2.教学难点:天气符号的识别,天气变化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天气符号卡片等,直观展示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天气的两大要素。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天气符号的识别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课堂讲解:讲解天气符号的识别方法和天气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天气知识。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
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循序渐进。

通过一些录像短片和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及其一系列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因其教学结构与方式都是以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为主要依据,所以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利用课件再设计一组天气和气候的小组竞赛题,效果会更好一些。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3.1多变的天气》是一节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课程。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的测量指标、天气的变化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认识天气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但对于天气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现象,培养他们对天气的感知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的定义,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对天气的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的定义,天气的测量指标,天气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天气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天气的定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现象,讨论天气的定义,得出天气的定义。

3.学习天气的测量指标:介绍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测量指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指标。

4.探究天气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总结天气的变化规律。

5.应用与拓展: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的天气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天气与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建立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理解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气候,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1)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2)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天气与气候之间的联系。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候说课稿-完整版教学设计

气候说课稿-完整版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世界的气候》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

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接下来说一说我的学生情况。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些气候相关知识,但他们对整个世界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状况等了解较少,在头脑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概念,而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知识都隐藏在图表中,学生单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有限,要把握好这一节内容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了解家乡的天气及气候特点,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区别“天气”与“气候”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天气和气候。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常见的天气符号,本节课是学习这一章节的基础。

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内容后,可以对天气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现,课堂上可以设置活动来引导学生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学生初次学习天气与气候的相关概念,因此需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区分近似概念,同时设立课堂活动,能够及时吸引学生兴趣,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通过阅读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观念,同时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难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五、说教学方法【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地图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形成原因方面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图表等方式,深入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特别是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对气候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2.讲授新课: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重点讲解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对气候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气候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记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课件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课件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课件说课稿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说课设计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气候的地区差异”。

本课是在介绍完天气、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深化、综合而递进的一个知识——气候。

它从区别于第二章《海洋与大陆》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了地球上的另一环境——大气环境,为学生以后学好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打下了基础;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大气环境”的研究做了伏笔。

本课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区域性与综合性;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对学生日后的工作、研究,特别是出差、旅游、留学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将会终身受益。

能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我们确确实实研究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能终身受益的地理本节内容包含以下两大部分:1.气候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气候的描述、气候的特征、气候与天气的比较。

2.世界气候类型的地区差异,主要包括: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从纬度位置和海路位置来分析各气候类型的分布、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的有关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掌握地理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观。

具体就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来表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初中学生情况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分析,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这两个术语。

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

通过观察阐发世界气候的漫衍图能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角度说出气候类型的漫衍情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世界气候分布图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让学生学会自己研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天气与气候(通用)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天气与气候(通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初步学会判读简单的天气图。

③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学会读卫星云图图、常用天气符号、会看天气预报,培养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对环境保护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对空气质量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探究和讨论教学法、启发式读图法、分析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学法:
读图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一、天气与气候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三、大气环境质量。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4.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本节内容可联系许多天气现象和气候知识;
七、本节的思想教育作用
1、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 别,在生活 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气温的变化,学会看气温分布图; 3、通过全球气候变暖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危害,培养学生保 护环境的意识; 4、通过读图,学会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

第三章知识结构
天气 与气 候
多变 的气 候
气温 和气 温的 分布
降水 和降 水的 分布
气候 世界 的气 候
天气 及其 影响
天气 预报
洁净 的空 气
气温 与生 活
气温 的分 布
气温 的变 化
降水 与生 活
降水 的季 节变 化
降水 的分 布
气候 的地 区差 异
影响 气候 的主 要因 素
气候 对人 类的 影响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教材分析(新 Nhomakorabea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天气与气候
多变的气候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气候和气候各要素的地区差异,初步 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地理推理能力


3.地理应用能力
4.地理创新的能力
六、本节的外部联系
由于教学因子可联系的外部知识十分丰富,同时外联的 目的全在于提高教学知识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明确选择教 学因子外联的原则: 1.与该教学因子相关,有利于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 2.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 3.有利于形成教学知识体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说课稿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等要点。

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从天气对人们生活活动的影响到判读卫星云图,以及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的目标定为: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天气和气候的比较,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通过卫星云图预测未来两天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家乡天气情况的查找和预报,加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读懂卫星云图和识记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难点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说教法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心理学角度的特点出发,本节我采用了电脑网络互动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以及游戏教学法。

三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判读卫星云图、识记天气符号时我主要是通过过探究讨论的方法极大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

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和辩解,使学生的智力相互激励,产生智力的群体效应,形成思维高潮。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

第三节降水变化和分布一、教材的地位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分析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中,课标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并能认识降水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使部分学生能够联系本地实际讨论分析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学习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分布。

在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同时又为后面气候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中涉及的数据、图表较多,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四、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来体会降水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会测量降水量。

通过读图分析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能够联系本地实际,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本地区降水的特征及水资源利用基本状况。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

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如雨、雪、冰雹等大气降水现象。

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六、教法与学法1、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为主、教师启发为辅,以问题为情境,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2、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以设问的情境引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天气与气候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天气与气候》。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等要点。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材穿插了与天气有关的图片,避免了学生对某些天气现象的陌生感,也便于学生理解,且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同时安排了课内活动和课外延伸活动,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2)、能区别“天气”与“气候”,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3)、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掌握天气和气候的不同特点,学会描述某时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探究等形式,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3)、通过收看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认识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意义,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区别“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术语,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指导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联想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把些理性的知识化为感性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形象生动的印象,深化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天气与 生活 的关系;B
本报讯 夏收期间遇上了 少有的好天气。南苑乡顺利 完成小麦收割任务。
天气与 农业 的关系;C 天气与 军事 的关系;D
三、说教学过程
测天气
谈天气
多变的天气
报天气识天气Βιβλιοθήκη 知天气第二板块:识天气
自主学习
小组竞赛展示
整合点:——人机交互,智能评价体系
利用FLASH制作一个常见的天气符号学习和拖图游戏,学生有30秒的学习时间,学习 结束后flash自带计时系统,开始拖图游戏,在计算机上操作,规定时间系统计算规定时间 内,答对几道题。通过一个小游戏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且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识天气
知天气
第五板块:“测” 天气
拓展延伸—— 身边中与空气质量有关的人类活动有哪些? 以及对你的影响?
整合点:生活中的常识,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通过身边的天气常识,感知生活中对天气产生影响的因素,谈谈你对空气质量的感触,以及身边 存在的影响空气质量的人类活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又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洁净的空气,从而实 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天气不同
设计意图:搜集身边地理信息资料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第一板块:谈天气
小组合作探究二: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小组汇报展示
整合点:利用白板的拖拽容器功能,实现人机交互。
第一板块:谈天小气组合作探究三: 天气与生产生活
天气与 交通 的关系;A
生活提示 未来两天内将 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将下 降8-10℃,提醒市民注意增 添衣服,预防感冒。
人教版七年级 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流程
说课标
说教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教学目标本章教材对应《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作进一步的细化,提出更具体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 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 了解大气污染指数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标准,并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大气污染。

4. 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5. 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6. 能用降水量柱形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7. 能熟练的利用降水量柱形图或等降水量线来确定某一地区的降水状况。

8.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9. 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并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二)过程与方法1. 利用各种手段(多媒体、图片等)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

2. 让学生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

3. 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地理说课课件

地理说课课件

02 新课教学
1 天气是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稳定。
①昆明四季如春; 2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明天大风降温; 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⑤一场秋雨,一场寒。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体会天气变化与生 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
02 新课教学
认一认:认识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分 析卫星云图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哪些 地方有雨或阴天?
画一画:画出天气符号 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 游戏:A组或B组4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
一人出示符号卡片,另三人抢答。 比一比:希沃游戏“天气符号抢答竞赛”
02 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天气符号,看懂电视天气 预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节内容是全
02
章的入口,是学习
天气与气候的基础。
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为切入
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
候复杂多样。但又有章可循,建
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
05
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 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
物的本质能力。
04 03
本节课由天气及其影 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部 分内容组成,所有内容都 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学好本节内容,对认识气温、 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02 学情分析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 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 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 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的为生产 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考虑到 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 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 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和天气预报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和天气预报

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感受地理的实用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天气与天气预报,七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所有学生都看过天气预报,能够说出一些描述天气的词语和识别部分天气符号,但主要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需要进行深入系统学习,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利用留白式的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等要点。

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从天气对人们生活活动的影响到判读卫星云图,以及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
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的目标定为: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天气和气候的比较,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通过卫星云图预测未来两天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家乡天气情况的查找和预报,加
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
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读懂卫星云图和识记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难点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心理学角度的特点出发,本节我采用了电脑网络互动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以及游戏教学法。

三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判读卫星云图、识记天气符号时我主要是通过过探究讨论的方法极大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

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和辩解,使学生的智力相互激励,产生智力的群体效应,形成思维高潮。

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又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
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
何是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因此,加强学生
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理论思维转换的过程。

因此,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力能力;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展的探究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内容分为6个环节:课堂引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比较、识别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复习目的。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是顺利进入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这里我运用了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等录像及对发射日期的疑问:当时神州5号飞船的发射并没有决定仅仅设在10月15日发射,而是说在14至17日之间候机发射,为什么要进行候机发射呢?从这里开始诱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一下进入到了兴奋状态,顺利完成了课题的导入。

2、天气与气候--辨一辨
在生活中运用这两个术语才是要学生达成的最终目标。

于是,通过对词语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我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用到的语句,
了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并完成了两者区别列表,最后让学生对一系
列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的天气或气候的属性进行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的理解。

3、识别天气符号--比一比
天气符号的对比识别中,天气符号较多且难记,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记忆,我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符号竞赛,在欢快的环境中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议一议
因为是复习课,容量大,我设计表格让学生自主看图填注。

列举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游一游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倡议学生关注天气、关注气候、关注空气质量,进行家乡生活区的厂矿企业进行调查:这些企业是否有排放废气超标的现象,如果有,这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并就这个问题在下一次课堂中进行一个口头演讲。

进一步强化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激发学生的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