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镇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农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是农村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规范、开发、发展各地的农村文化产业;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独有的特点,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第一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创新
一、坚持突出市场导向的竞争发展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适应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结构,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消费者对于自然性、生态性、多样性、趣味性、体验性、特色性、益智性等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经营主体必须做好消费者的市场调查与研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进而根据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文化特点、市场发展、原有资源基础、产业基础等情况,创新性开发特色化的文化产品、提供完善的经营服务,开创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和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经营主体必须有竞争意识,了解周边区域同类经营者的经营业务和范围,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现象出现,不断推陈出新,在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中,充分挖掘区域整体文化元素以及相关的产业元素,在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策略,形成不同地区基于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
二、坚持突出乡土性的特色发展理念
乡土性农业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农村文化所蕴含的朴实、勤劳、
节约、尊长、爱幼等道德观、价值观是乡土性的集中体现,代表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先进文化。同时,我国地广物博,资源禀赋差异大,在不同区域其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也是不一样,代表了一个特定区域的特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别,也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素材。因此,因地制宜地综合挖掘、幵发各地的自然景观资源、风土人情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科技文化资源等,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让消费者“去体验农村文化活动、去领悟农村文化价值”。对于现代城市消费者而言,体验农村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必须让这些优秀的乡土性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深入消费者内心,实现文化的价值,倡导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塑造一种和谐的城乡关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三、坚持突出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理念
尽管文化产业的最大优势是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影响小,但农村文化的地域性以及它与其他产业的高度渗透力决定了农村文化产品与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息息相关,也需要一定的资源环境作为支撑。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适度开发,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二是要注重生态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三是在文化与农业、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综合开发中,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改善联系起来,要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经济为依托,遵循低碳生产、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方式,寻求保护与开发二者间的平衡,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最高理念,努力追求生态、文化、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
四、坚持突出科学规划的产业发展理念
从我国各地农村文化的发展实践来看,文化产业热带动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不少地方对农村文化产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存在明显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从众性。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科学规划各地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遵循农村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规律。在国家层面,必须把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做到城乡资源共享、平台共享、优惠政策共享。地方政府在对农村文化资源的幵发中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必须建立有效的平台和技术及信息支持,强化地区间文化产品或项目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范围内以及区域之间农村文化产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
知识链接
什么是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原理本来是国际贸易学中的重要概念,现在广泛的用在各种竞争合作的比较当中,而不仅仅是企业间贸易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城市的功能定位,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求职者之间的能力比较,公司之间的发展能力比较,等等,任何可能发生比较和差异的地方
都能用到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
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通俗地,比较优势原理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
第二节农村文化产业的管理创新
一、政府管理职能创新
政府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整体规划、监督管理、宣传引导、政策制定和人才培养职能。
1、整体规划。政府要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来,把握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规律;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规划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尤其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呈现的新趋势以及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据此重新规划农村文化产业总体布局与发展思路,大胆创新农村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坚持项目带动,坚持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地引导农村文化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农村文化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监督管理。制定完备的农村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明确项目立项条件、申请流程、审批规范、管理体制等事宜,从而保障农村文化产业能有序发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透明幵放的多元化社会投资机制与产权公开清晰的现代化企业经营,切实按照市场经济运营和现代企业发展制度来运转和开发相关项目。政府部门一方面要鼓励、支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法制管理,惩处不法经营的行为,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经营主体的合法经营。
3、宣传引导。依照市场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政府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服务职能,加强政府宏观引导,按照地方特色优势,确立发展重点。通过财政支持、项目支持、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引导农村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同时,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宣传报道要纳入年度宣传重点,以新的媒介形态、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宣传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定期开展农村文化大篷车、农村文化巡礼等系列活动,增强城乡受众的现实体验与感召力。
4、政策制定。赋予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同城待遇”,将城市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优惠措施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设计中加以延伸。一方面,相关机构要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法规,将具体管理方案和规则,逐渐上升到法规的高度,使农村文化产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得到保障,使整个产业运营体系构建起扎实的基石与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政策支持上要加大力度,尤其是投融资政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