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9)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9)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螺帽、锁、等物体、毛巾1条,钩码1盒,实验记录表三张。

教师: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擀面杖1根,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这是什么?(擀面杖)(给学生看一看)老师在木棒的中间钉了一根钉子,通过旋转木棒,看谁能先把这根钉子移过中点谁就获胜?请两名同学来进行比赛,谁愿意?再交换一下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生:手握粗糙的一头会赢生:手握粗糙的一头能用上劲,手握光滑的一头滑,使不上劲。

(游戏中的学生)师:那这是为什么呢?(停顿一下)(让学生先说一说,老师不作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好吗?二、学习新课(一)感受摩擦力1、现在请同学们把手压在桌面上,向前推动,再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把手压在桌面上向前推动感觉非常费力,好像有一种力在阻碍手向前推进。

当手离开桌面时,毫不费力的把手伸出去。

)2.其实刚才同学们将手压在桌面上向前推动,感觉有一种阻碍手前进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3.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板书:运动)师:生活中运动的物体都会产生摩擦,他们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

(二)测量摩擦力1、师:摩擦力既然是一种力,就有大有小。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4)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运动与摩擦力一、概述《运动与摩擦力》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运动与摩擦力》是一节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感受物体运动与摩擦;(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教学目标分析(1)、科学知识: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产生摩擦力,并且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大小有关。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参与探究过程,掌握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激发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能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科技的力量,用科学服务于生活。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拉力、反冲力、弹力等力,知道力有大小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这些原有的知识为本环节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加之此前学会了测量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较抽象的摩擦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策略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结合现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要求和本质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观察实验法,启发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既能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这节课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归纳法等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知道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这些力都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摩擦力,并且简单地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学生在前几节课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从重力,弹力,然后进入本课的摩擦力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也是为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打下基础。

另外力这一单元本身跟初中物理中的力学有着很深的联系,是为之打基础的课程,摩擦力也是其中之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探讨生活现象与动手实践,了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学生通过推测与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学生通过做对比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选择与运用已知器材,掌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的方法。

(2)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推测与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物体轻重的关系。

(3)学生通过探讨与合作理解常量与变量,做好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认真实验并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内容四、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做好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实验教学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运动与摩擦力》说课文稿一、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二、实验器材:钩码、测力计、砂纸、木块、毛巾、;系线的纸盒,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创新要点与改进要点创新要点:1、利用力学原理,以现有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改造、加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2、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示数稳定,读数更准确、方便。

3、拉动木板,不要求其匀速运动。

改进要点:(如图一)1、把测力计竖直挂起使用,读数就方便了。

2、利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水平拉动木板。

3、改拉木板不拉木块,这样拉木板不需要考虑它是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和测力计总处于静止状态,恰好克服原试验不足之处,操作方便。

四、实验原理或实验设计思路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原则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实验设计思路:1、首先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用手在空气中向前移动,在桌面上向前移动,对比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三次,并及时记录结果。

③学生汇报,发现问题。

2、用改进后的装置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①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测力计的挂钩上,另一端固定在盒子上。

②、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拉动盒子,找到刚好能使盒子动起来的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重复多做几次。

③、在桌面上铺一条干燥的毛巾后,在粗糙的毛巾上轻轻拉动盒子,并找到刚好能使盒子动起来的力,作好记录。

④、在桌面上铺一张砂纸后,在粗糙的砂纸上轻轻拉动盒子,并找到刚好能使盒子动起来的力,作好记录。

⑤、填好记录表,整理数据。

⑥得出结论: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4、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①、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测力计的挂钩上,另一端固定在装有钩码的盒子上。

②、在桌面上沿水平方向缓缓拉动盒子,找到刚好能使盒子运动起来的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③、重复多做几次实验,并且增加钩码数,填好记录表,整理数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一些初步的科学知识。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2.难点: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运动与摩擦力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初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4.5、运动与摩擦力》word教案(4)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4.5、运动与摩擦力》word教案(4)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时。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如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

为了使学生探究的时间更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小组分为一个大组,两个大组同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说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砂纸、记录表、实物展示台等。

六、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体现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可是对摩擦力并不了解,也并不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摩擦力的存在,如,用手拿起物品,走路,都要有摩擦力才行。

因此,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摩擦力,最好能通过简单的小活动让学生明白,运动物体要收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关于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大多能联想到越光滑的地方摩擦力越小,但不知道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参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运动和力》单元的要求及以上的思考和调查,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3.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认真进行实验的习惯;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理念与方法简介本节课在智慧教室的协助下,力求将传统课堂中看不到的每个学生个体的思维发展,转化为教师可以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全程学习历程,以科学分析资讯进行即时辅导与补救。

采用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中心,扩大关注,优化应用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材说明1、《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位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2、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入手,认识并且展开对摩擦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发现、观察、总结能力。

3、以实验探究为主,经历提问—推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得出规律的完整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数据整合能力。

(二)教法说明1、游戏引导:导入环节通过游戏“力夺接力棒”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2、合作学习:在经历探究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完成提出问题,实验推测,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社交技能。

3、实验教学:从体验物体间的摩擦现象、测量摩擦力到摩擦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都通过实验让学生真切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科技应用说明1、智慧教室的irs即时反馈器:帮助教师看到每一位学生的思考,为更平等的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

并且帮助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答案即时反馈,改变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教学。

2、智慧教室小组平板: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尤其实在TBL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个小组活动的过程可以快速呈现,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呈现(飞递,递交),帮助教师更有效的处理小组汇报信息,有效教学。

3、智慧助教HiTa:对实验教学的现场环境有了更好的呈现方式,即时视频、即时照片等。

4、多媒体:利用视频展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易错点清晰明了,利用视频展示现代科技的技术应用,帮助课堂联系实际。

二、教学活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4)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课堂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北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五节公开课教案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有关摩擦力的科学概念,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加之此前了解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学会了测量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较抽象的摩擦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下午好,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可以吗?学:……2、师:和老师一样,动动你的脚,感觉感觉,再搓一搓你的手,感觉感觉,在刚才的运动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学:……3、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运动与摩擦力》(板书)4、本节课里面有好多问题,需要同学门认真听,仔细想,积极回答,为本组加分。

二、出示学习目标:5、共同来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出示PPT)1、什么是摩擦力?2、你知道怎么样去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吗?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检验摩擦力和接触面之间的关系吗?4、你还能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和重量之间的关系吗?三、教学过程5、有了学习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学习的方向。

(一)什么是摩擦力1、师:请问同学们,你能感觉得到摩擦力吗?学生答:能或者不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8)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8)

运动和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的基础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有关摩擦力的科学概念,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探究科二、学生情况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加之此前了解了几种生活中学会了测量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较抽象的摩擦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准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新旧轮胎的对比、新旧鞋底的对比。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磨损花纹)。

汽车在路面上行驰,人走路都会跟路面产生摩擦,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导入新课,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科身边。

(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1、什么是摩擦力。

请同学们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体会一下手有什么感觉?用了多大的力?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感觉用了对比一下,两次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师小结:噢!原来是你的手在桌面上拖动时,有一种力在阻碍你运动呀!我们把这种力就称为摩擦力,那学家对这个力是怎么下定义的吗?课件出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今天,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六个方面做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了初步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的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同时本课是后面学习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这课非常重要。

二、说实验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真实验。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三、说实验内容设计本课将设计一个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如PPT图1、图2)。

有以下两个步骤:1、把小车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在木板上固定好毛巾,放上小车,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第二个实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如PPT图3、图4),有以下两个步骤:1、把小车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在小车上放牛奶,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四、说实验设计方法本课将采用提问法、分组实验法和对比实验法进行展开教学。

在分组实验中,我会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学5个同学,组长统筹安排并组织整个实验,两人进行实验操作,两人进行读数并记录数据。

运动与摩擦力一等奖说课稿

运动与摩擦力一等奖说课稿

运动与摩擦力一等奖说课稿《运动与摩擦力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运动与摩擦力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本人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探究技能: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并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研究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二、说学法、教法教法: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5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有关摩擦力的科学概念,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加之此前了解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学会了测量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较抽象的摩擦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二、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过程与方法:1、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2、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准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四、说教法本课的教学以直观、实验活动为主。

联系生活实际,以直接经验为起点开始探究活动。

倡导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识记能力。

五、说学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活动,本节课的学法是:直观教学,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

使学生在过程中,感受新知,理解重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六、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感知摩擦力1.复习测力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2.课件出示:新旧鞋底的对比。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磨损花纹)。

3.体验: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对比一下,两次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4.教师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会觉得手好像收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4.5、运动与摩擦力》word教案(1)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4.5、运动与摩擦力》word教案(1)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时。

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学生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重量关系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如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

为了使学生探究的时间更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小组分为一个大组,两个大组同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说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砂纸、记录表、实物展示台等。

六、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体现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说课展评一、说教材《运动与摩擦力》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运动与力》单元中承上启下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学习内容:1、感知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要求学后明确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它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总重量等因素有关。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探索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问题,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运用,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培养科学的探究态度: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并积极用实验去验证猜想的科学行为习惯。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和摩擦力。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探究技能: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并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研究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教师只作适当点拨,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三、说教学程序1、认知摩擦多媒体出示两物体经摩擦后的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轮胎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鞋底对比图片。

通过图片的直观感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认识“摩擦”现象,并让学生思考,举例说说生活、学习中的摩擦现象。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粉笔写字、拉桌子、橡皮擦擦字等现象,最后,再强调指出“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都会发生摩擦”。

通过这一引入教学,为学生理解“摩擦力”这概念作好铺垫,因为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刚刚形成的“摩擦”概念上的。

2、感知摩擦力认知了“摩擦”现象后,马上引入“摩擦力”这一知识概念。

在教学中我以提问渗入:在前两课我们知道了当橡皮筋被拉长时产生了弹力;气球吹大后喷出气体,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两物体摩擦时是否也存在一种力?为什么这样引导?因为我想对“摩擦力”这个概念虽有“摩擦”现象做铺垫,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理解,作一个很好的引入渗透,我觉得是十分关键的。

因为如果将书上的摩擦力概念出示,直接让学生理解掌握,我觉得比较勉强,学生也必定理解不深。

在此,以这样的提问引导,就能让学生较容易去思考联系,然后会尝试感知寻找“摩擦力”。

在学生自己感知摩擦力的活动中,我就及时给予学生引导,比如:让学生比较手掌按在桌面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时的用力大小来感知摩擦力,同时提问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从而希望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

这样设计也是为让学生汇报结果并分析时引起学生的思考(接触面关系)。

然后老师提出疑问: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让物体运动起来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引起的?3、推测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①讲述: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现象,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也不一样,我们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当学生提出猜测后,给予小结: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状况有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②引导提问: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如何验证?4、设计实验①实验探究“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由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实验计划。

首先,明确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设计实验。

如果在设计实验计划时出现困难,就及时给予点拨:从中也可以出现结构性材料加以引导。

因为实验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是探究的一个重点,同时可能也是一个难点。

所以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体交流。

这样我想学生在交流时才会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因为交流之前给了每个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在探究设计“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实验计划时应强调哪些条件改变?哪些不变?并明确实验方法,集体交流统一标准后教师可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结论得出要通过实验数据作为依据。

所以,学生实验是重点,但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却是结论得出关键点。

当学生实验探究时,要求小组实验过程中对同一物体拉动粗糙面和光滑面时的拉力大小进行记录。

再对每组的数据进行板书,分析每组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的得出我想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所以对全班同学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十分关键,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

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也必须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所以在分析全班同学的数据前应该让学生先分析小组内实验现象,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得出结论。

得出“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这一结论后。

②再让学生思考设计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对比实验,因为有了第一个实验计划的制定。

对这个实验计划的制定学生会比较容易得出。

所以教学时可让小组直接讨论,汇报设计方案。

明确实验方法后让学生比较物体间接触面一样但轻重不同时的运动摩擦力,最后记录分析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4、课后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知识(2)、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附:教学设计课题《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执教:榕山镇小洋洞小学校罗秀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重量大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一个,纸盒一个,钩码四个,砂纸一张。

教师演示材料:和学生同样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认识摩擦(出示磨损的鞋底)这里有张旧鞋底的图片,同学们看看鞋底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板书:摩擦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现象呢?2.摩擦与运动密不可分看来摩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我们了解摩擦吗?(两手分开)老师的双手之间有摩擦吗?(两手合在一起)现在老师的双手间有摩擦吗?怎样才算有摩擦?总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板书:(运动与)摩擦二、了解摩擦力(一).感受摩擦力认识摩擦力把手按在桌上拖动,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由于摩擦,运动的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板书:运动与摩擦(力)手往前推动,摩擦力是往什么方向的呢?如果手往后拉动,摩擦力又往什么方向?(用图表示出运动方向和摩擦力方向)(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认识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除了可以感受,还可以测量出来,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力?(出示测力计)用之前首先调零。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当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慢慢开始拉动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的大小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边说边示范),当物体运动起来后,我们要保持它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读出读数。

读数时视线和指针相平。

(2)学生分组练习测量笔袋或者铅笔盒等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三、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汇报测出的数据,看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学生讨论,提出假设。

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设: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与运动物体的轻重有关;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等。

(板书)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两个因素来研究。

(一)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1.猜测: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光滑程度是什么关系呢?你有什么理由这么猜测?2.出示实验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法。

4.交流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

提示:实验中要改变的是什么?准备怎么改变?不要改变的是什么?怎样保持它们不变?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5.学生进行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6.我们的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二)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大小之间的关系1.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这样推测的理由是什么?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实验。

3.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4. 我们的发现: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系?拓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动会上进行拔河比赛,你有什么好建议吗?布置作业今天我们想办法发现了这样的关系,余下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也能自己想办法来研究吗?关于摩擦力同学们可能还有更多的问题,想一想。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光滑小粗糙大运动物体的轻重有关轻小重大运动方式接触面的大小运动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