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9.2分数的大小比较 青岛版

合集下载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我今天要为大家教授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涉及到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以及能够进行基本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分数的概念理解,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重点则是分数的定义和分数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如苹果和饼干,以及一些分数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实物,引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意义。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分数的比较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内容,并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掌握的情况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比如通过阅读一些数学故事,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学生们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学生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分数的概念理解,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两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的地方。

分数的概念理解是学生们初次接触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有些抽象。

因此,我通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如苹果和饼干,来帮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意义。

我会让学生们亲自将苹果或饼干分成几份,然后用分数来表示每一份的大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第91页—第93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整数、理解并掌握了“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也是从整数向分数过渡的关键环节。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感知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其他方面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模型等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和愿与同学分享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

【教学难点】能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解释一个特定分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经验唤醒谈话:同学们看,老师拿来了几个饼?老师又拿来了几个饼?仔细观察,这是几个?猜猜看,老师接下来会拿出多少个?预设:1. 小半个。

2.41个。

谈话:真厉害,能比划一下它有多大吗?因为它比一半还要小,就是小半个。

接下来老师会拿出多少个?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还能合情的推理,猜想,可真会学习。

谈话: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法?【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入手,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会用较规范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记录,同时为下面分数的引入做铺垫。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认识21,理解分数的意义。

1.问题一:半个饼,是用什么数字来表示?预设:①0.5 ②21谈话:它是怎么得到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共20张)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共20张)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几分之几。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几分之几。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三角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彩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情境图。

把4个橘子平均分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2个;把2个蛋糕平均分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1个。

现在有一个月饼,怎么分呢?预设:每个盘子一半。

二、合作探索1.认识1 2(1)谈话: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呢?你能创造一个新的数来表示一半吗?预设1:1 2。

2:(2)让生说一说1和2都表示的什么?并展示分数的演变过程。

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领读12,学生相互读(3) 回顾分月饼的过程。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 2。

(4)找图形的12,并展示预设:1、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 2;2、把正方形纸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 2;3、把三角形纸片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 2。

观察3幅图,询问图形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 2。

引出: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板书)(5)找生活中的1 2只要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 2。

2.认识,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2份是它的。

3.创造更多的分数。

(小组交流并展示)……(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谈话:分数自己的书写顺序和名称。

先看书写顺序,进行数空,再展示分数的名称(分数线,分母,分子)三、自主练习()2、判断(1)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它的()(2)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这样的3份是它的 .()3、你能用分数表达这些成语吗?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四、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比较大小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比较大小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比较大小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子、分母、分数线等基本概念。

2. 分数的性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与整数、小数的关系等。

3. 分数的比较大小:学习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比较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分数的比较大小:对于一些特殊的分数,如何快速、准确地比较大小。

2. 分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如何将分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用于展示分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 纸质材料:用于分发给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

3. 白板、白板笔:用于板书设计,展示解题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1.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子、分母、分数线等。

2. 分数的性质:分子、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与整数、小数的关系等。

3. 分数的比较大小: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计算题:让学生计算一些分数的比较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比较大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要表示的份数。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并进行同分母分数的比较。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要表示的份数。

2. 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同分母分数的比较。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图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蛋糕,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蛋糕?学生会想到把蛋糕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得到1份。

这时引出分数的概念: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要表示的份数。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长方形、正方形等。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操作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观察同分母分数的特点,发现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总结同分母分数比较的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1)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用分数表示每一份。

(2)比较大小: 3/4 和 2/4。

(3)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3份。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分数的认识,以及同分母分数比较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分数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比较的规律。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用分数表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果、糖果等。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分数的加减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概念,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比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比 大小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 比 大小   ︳青岛版

比大小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用面积模型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

2、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和分子是1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法:启发式教学。

学法:自学,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彩笔,课本教学合适: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我来写几个你们来读一读?那么你们知道分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探究学习1、出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1/4和3/4谁大谁小。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收集学生作品。

(1)问:这个跟上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上面是以一个东西为整体。

下面是一群东西为整体。

(2)你能来给我们讲讲这个吗?(3)问:明明个数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表示1/4啊?继续呈现学生作品问:这个同学没有画图也说明了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你能读懂它吗?可以借助一个图来说明吗?其实还可以这样比,你能读懂它吗?这些方法都比较了3/4和1/4,会比了吗?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2/6 4/65/7 2/71/8 5/87/10 6/10问:你为什么这么快?你是怎么比的?总结:它们都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母相同比较分子,分子大这个分数就大。

分子小分数就小。

2、出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1/2和1/4谁大谁小。

生独立思考,师巡视并收集学生作品学生预设: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设计意图:学生在讨论辨析中,明确要想比较它们的大小,整体必须一致。

出示分数墙: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得出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1、有两个一样的正方形,都平均分成了4份。

请同学们涂一涂,使涂色后的图形能分别表示这两个分数,小组合作或独立涂色。

2、讨论:通过涂色,同学们认为哪个分数大?为什么?三、交流反馈1、同学们独立画图,用图说明涂三份比涂一份多,那么用分数表示,哪个大?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要表示的份数。

2. 使学生能够读写分数,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情景。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分数的简单计算。

3.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分数的简单计算。

2. 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情景导入,例如:小明有4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2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定义,强调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要表示的份数。

(2)分数的读写方法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读写分数。

(3)分数的简单计算讲解分数的简单计算,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把一张纸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用分数表示每份。

4. 应用练习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

例如:一个班级有40人,其中有男生20人,求男生占全班的比例。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然后写下来,下次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应用练习,让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避免只是机械地读写分数。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学习。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下更多的功夫,通过生动的例子、形象的图示和反复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分数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读写分数。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介绍分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2. 分数的读写:教授学生如何读写分数,包括分数的符号、分子和分母的写法等。

3.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授学生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包括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同分子分数的比较以及异分母分数的比较等。

4. 分数的加减法: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

5.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数在购物、分配物品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通过讲解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3.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和实际应用等内容,通过图表、公式和实例等形式展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分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分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1~94页。

教学与实践活动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与实践活动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教学与实践活动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教学与实践活动准备实物投影仪、月饼、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月饼。

1、把4个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月饼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

1)教师演示分月饼。

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2)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3)教师演示把一个月饼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一)教学1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是由分子、分数线和分母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3.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4.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由分子、分数线和分母组成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2. 分数的读写方法:先读分母,分数线读作“分之”,再读分子。

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和分子。

3. 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例如,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1/8。

4. 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食物、测量长度、计算时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数读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分配食物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引出分数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意义。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分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3.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数读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情境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

如分配蛋糕、测量绳子长度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意义。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用分数表示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后,取其中的一份。

2. 请学生用分数表示一根绳子长度的1/3。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意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

2. 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认识。

3. 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认识。

2.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分数的特点,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分数的读写方法教师示范分数的读写方法,学生跟读,并动手书写分数。

(3)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教师讲解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运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的读写方法。

(2)小组合作,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总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与家长分享。

六、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读写方法3. 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数的读写方法”。

这个细节是分数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对“分数的读写方法”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9.2分数的大小比较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9.2分数的大小比较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9.2分数的大小比较青岛版9.2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95-96,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提示:借助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过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抽象的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火龙果、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练习。

1、写出下面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5中的1是(),- 是( ),5是()。

2、读出下面的数,并说一说各分数的意义。

1 42 8生:四分之一,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四分之一。

3、观察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二、操作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1、操作比较 19和14的大小:小组内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交流。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

(两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学具进行汇报,如,这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形,我把其中的一个平均分成九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 9,而把另一个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 4。

所以1 4大于1 9 。

另外的小组可以用其它的图形来汇报。

)(板书 > )2、进一步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老师这还有一个火龙果,你想吃它的 1 4 呢?还是1 9 ?为什么?课件演示一个圆被平均分的过程。

如果将这个圆一直分下去,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会怎样?如何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呢?小结: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板书: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总结:同学们了不起,探索出了分数比较的方法。

这也就是咱们这节课学习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2.能用图形及物品模型的方式表示分数;3.能够对比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数大小关系;4.能够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部分占整体的数,由分子和分母两部分组成,表示为$\\frac{分子}{分母}$的形式;•分数的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的数量;•分数中间用“/”表示。

2. 分数的表示方式•通过图形表示分数:将图形分成若干等分,分子表示有几份,分母表示共分成几份;•通过物品模型表示分数:将物品等分,分子表示有几份,分母表示共分成几份。

3. 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数大小关系•同分母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同分子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4. 最简分数的简化方法•将分子和分母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以物品模型引入分数概念教师提供一些复合物品模型(如带有颜色的玻璃球、水果等),让学生分成若干份,引出分数的概念。

(2)通过图形认识分数教师出示一些分成若干等份的图形,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形中某些部分的数量。

2. 讲授新知(1)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教师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让学生掌握分数的组成和表示方式。

(2)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数大小关系教师出示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理解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数大小关系。

(3)最简分数的简化方法教师给出几组最简分数,演示如何将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将几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3. 深化学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深入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4. 归纳总结通过复习分数的概念和符号、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大小关系、最简分数的简化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问答法;•组内讨论。

六、板书设计分数的概念分数的符号由分子和分母组成$\\frac{分子}{分母}$分子表示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整体数量/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的组成和表示方法,并着重讲解同分母和同分子的分数大小关系及最简分数的简化方法。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备课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备课设计

1
学时
你会进行分数计算
划分
共吃了多少比萨?
1
吗?
单元 四大 结构
3. 学到什么程度: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用属性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简
单实际问题,发展数感。
【课程大概念】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学科大概念】将抽象的分数转化为实物或图形来理解,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课标解读】
课标及课
1. 学生学什么:
程大概念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并理解几分之几。
分析
2. 学生怎么学: 在“保罗大叔分比萨”情境中,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体会分物品时,一般采用“平均分”的方式。借助分比萨(1
块)引出分数的产生,帮助学生理解在“平均分”的前提下,一块比萨的“一半”就是它的½。通过“涂一涂”,理解几分之几。
学情 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整数、理解并掌握了“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认识分数的起始课, 为第二学段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说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意义,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分一分,比一比,总结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方法及。 3.在解决共吃了多少比萨的过程中,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其解决拼图问题。
任务 情境设计
【任 务】帮助保罗大叔分比萨,并解决分比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境设计】一对双胞胎来到店里点比萨,保罗大叔把比萨分成 2 块端给了他们。可是,不一会儿他们就大声吵起来…… 他们为什么吵呢?
学习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标分析】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肖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比较抽象,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因此,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分月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关注如何分的同时,感知分数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划称,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波好动,特别是男生求知欲望强烈,学生学习之间有跨度,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逐步形成了并牢固建立起表象意识,使学生在情境化、自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合作探究中,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91至92 页的信息窗口1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几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读写简单的分数。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能力。

4. 引导学生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与读写。

2. 分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3. 分数的简单运算。

4.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数的概念与读写。

2. 分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难点1. 分数的意义理解。

2.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数卡片、实物模型、PPT课件。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分数。

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数的概念、读写和表示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分数的意义。

4. 小结:总结分数的概念、读写和表示方法。

5.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分数练习,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6. 应用:引导学生探讨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2. 板书内容:分数的概念、读写、表示方法、简单运算、实际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的概念和读写。

2. 提高题:通过实际操作,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并计算其值。

3. 拓展题:探讨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概念、读写和表示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培养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或具体事物,感受和理解分数。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意义。

2. 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

2. 通过具体事物或图形表示分数。

教学方法1. 利用直观的教具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操作,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直观的教具或实物,如一张饼,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理解“一半”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一半”吗?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一半”?二、新课1. 利用教具或实物,如一张饼,一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半”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数。

3. 讲解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4.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分数的意义。

2. 老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

2. 提问:什么是分数?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二、新课1. 利用教具或实物,如一张饼,一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半”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数。

3. 讲解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4.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分数的意义。

2. 老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95-96,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提示:借助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过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抽象的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火龙果、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练习。

1、写出下面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5中的1是(),- 是( ),5是()。

2、读出下面的数,并说一说各分数的意义。

1 42 8生:四分之一,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四分之一。

3、观察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小朋友们在分橙子,小东吃了这个橙子的58。

生:小利吃了这个橙子的38。

师:谁来说一说:38是什么意思?生:把这个橙子平均分成 8份,其中的3份就是八分之三。

师:那么58是什么意思呢?生:把这个橙子平均分成 8份,其中的5份就是八分之五。

师:他们两个谁吃的多呢?生:小东吃的多。

生:一样多。

师:究竟谁多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学了这一课你就知道多少了。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主动解决问题。

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者的工作。

(二)探究新知一、动手操作,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1、学生操作比较58和38两个分数的大小:分数,也是数家族中的一员,既然是数,就有大有小,你猜他们两个谁大谁小?小组讨论,可以借助学具、画图、也可什么都不用来讨论,不需要的就想一想如何完整的说明白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想法。

用图形来比较,(分数的意义)来比较,都得出58>38。

2、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比较出了58>38。

看看这些分数,能发现什么?(只要平均分得总份数相同,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

)(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分数就大。

)二、操作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1、操作比较 19和14的大小:小组内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交流。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

(两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学具进行汇报,如,这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形,我把其中的一个平均分成九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 9,而把另一个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 4。

所以1 4大于1 9 。

另外的小组可以用其它的图形来汇报。

)(板书 > )2、进一步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老师这还有一个火龙果,你想吃它的 1 4 呢?还是1 9 ?为什么?课件演示一个圆被平均分的过程。

如果将这个圆一直分下去,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会怎样?如何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呢?小结: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板书: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总结:同学们了不起,探索出了分数比较的方法。

这也就是咱们这节课学习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分数的大小比较.)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主动解决问题。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三)巩固新知:1、完成96页“自主练习”第一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请学生说一说比较的过程。

2、完成“自主练习”第二小题。

请学生说一说题意:先把图形表示出分数,再比较大小。

集体交流,个别说出比较的过程。

设计意图:一次小练习,一次小提升,巩固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达标反馈一、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二、涂一涂,比一比。

三、填写一填。

2656 16 46 36 66 比46大的分数:( ) 比46小的分数:( )四、小琪和小然吃同一个西瓜,分别吃了820和720。

谁吃的多?一、13>18 17>19二、略。

三、66 56 26 16 46 36四、小琪吃得多。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表现的真的很棒,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相信你们只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分数的知识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收获,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布置作业一、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

二、在○里填上“>”或“<”。

三、比大小111 ○ 123 611 ○ 1 1112 ○ 712 47 ○ 67613 ○ 513 58 ○ 57 411 ○ 49 55 ○ 44四、涂一涂,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五、一瓶果汁,小栋第一天喝了13,第二天喝了14,小栋哪天喝得多?答案:一、13 15 16 14二、><三、><><><<=四、一样大。

五、第一天喝的多。

板书设计分数的大小比较58>38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小的分数就小1 4>1 9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节课的两个内容都经历了猜测——验证——交流——归纳的四个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

数学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仅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但在一些小的环节设计方面还应该进一步斟酌。

课堂的即时生成问题,老师处理的应该再妥善一些。

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师:这几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分数。

(板书:分数)要是交好这位朋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那里的天气特别炎热,他们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

大家猜猜这时候他们最想吃什么?生:西瓜。

师:对了,沙和尚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大西瓜,问师傅怎么分,师傅说:“咱们师徒四人,每人吃这个西瓜的1/4吧!”(配音)猪八戒一听,急得够呛,赶紧嚷到:“不够,不够,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8!”(配音)站在一旁的孙悟空听了偷偷地笑了。

同学们大家猜猜孙悟空为什么在那偷偷地笑呢?生:因为孙悟空认为西瓜的1/4比它的1/8大。

师:到底孙悟空对不对呢?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资源数字的故事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

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

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

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

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

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的趣味故事我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时,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

“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

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开始,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

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

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我们班的张某某,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

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

我顺势说:“张某某同学真聪明,她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9根…….。

黄某某同学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

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接着我又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

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大高个”周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周某某得意的说。

“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黄某某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

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吗?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