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习题与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1-5-1人体的稳态免疫含解析
1.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改变内环境的pH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答案 B解析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不会大幅改变内环境的pH,A项错误。
只有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B项正确。
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项错误。
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项错误。
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B.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答案 C解析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发挥作用时,不需要抗体的参与,A项错误。
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项错误。
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浆细胞,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C项正确。
记忆细胞接受再次入侵的病原体刺激后,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才能抑制病原体的繁殖,D项错误。
3.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
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C.内环境温度和渗透压的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D.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答案 A解析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A错误;内环境发生变化后,机体自身会通过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4.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由于感染HTLV-Ⅰ引起的,HTLV-Ⅰ的HBZ基因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形成有利于病毒生存的环境,并促使T细胞恶性增殖。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第二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练习(含解析)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选择题1.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速甚至血压高升等症状。
对此现象的剖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有必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强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会遇到损坏C.人体内环境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人到高原地域后细胞代谢会发生杂乱分析:人体保持稳态的调理能力是有必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遇到损坏;因为青藏高原空气稀疏,氧含量降低,有的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因供氧不足而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为了输送更多的氧气,机领会出现心跳加速、血液的运输能力增强等现象,故人体内环境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 C2.(2019 ·河南郑州检测) 以下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B.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环境中Na+、 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喜悦性D.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分析:淋巴细胞散布在淋巴和血浆中, A 项正确;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项正确;内环境中+浓度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浓度主要影响神经Na K细胞的静息电位,从而可能影响神经细胞的喜悦性, C 项正确;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部,内环境是细胞外液,D项错误。
答案: D3.有少量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响症状,轻度的惹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致使休克、死亡等。
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起过敏反响的根来源因B.吃虾惹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响拥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首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己免疫反响分析:过敏反响有显然的遗传偏向和个体差别,所以过敏反响的产生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 正确;第一次吃虾时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拥有特异性和记忆性,当第二次吃虾时会对过敏原过分敏感,从而惹起过敏反响, B 正确;虾蛋白刺激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C 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惹起过敏反答案: D4.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元分泌的α突触核蛋白常常异样纤维化成斑块状,该蛋白会惹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响,刺激T 细胞增殖分化攻击分泌该蛋白的神经元,大脑皮层运动神经中枢的多巴胺在神经元受攻击后,分泌的多巴胺减少,造成患者肌细胞张力增添,出现震颤、僵直等症状。
精品优编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大题)6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含解析
6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一、典例例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回答下列问题:(1)向家兔的耳缘静脉注射3%乳酸2ml,血浆的H+浓度升高,呼吸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收缩(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与神经细胞相同),呼吸加深加快,此过程中呼吸肌细胞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同时,血浆中的H+与HCO−3结合,生成的CO2和H2O通过呼吸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上述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_,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
(2)临床上给脑水肿患者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高渗水溶液,消除水肿。
药用机理是:静脉注射后,甘露醇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血浆渗透压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促使水分由______向______转移,达到初步消肿目的;甘露醇经肾小球滤过后,______(填“能”或“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导致肾小管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增加,消除水肿。
【答案】(1)由负电位变正电位维持机体pH相对稳定神经-体液(2)升高组织液血浆不能【解析】(1)传出神经使呼吸肌收缩,且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与神经细胞相同,说明呼吸肌发生兴奋,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血浆中的H+呈酸性,与HCO3-结合生成的CO2和H2O,维持机体pH相对稳定,这种方式有神经系统和CO2参与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静脉注射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促进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减少了组织液的水分,肾小管和集合管不能重吸收甘露醇,使肾小管中渗透压升高。
例2.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
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
高考生物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专题检测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三第3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②结构2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③发生过敏反应时,结构1的通透性可能会升高④A液中的O2浓度总是比C液中的高⑤A液成分包括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⑥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C进入A、B内,再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发炎部位A.①③④ B.②③⑤C.①④⑥ D.②⑤⑥解析: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渗出,组织液增多。
结构2(毛细淋巴管)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液和组织液。
过敏反应时,结构1(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可能会升高。
对于一般组织,血液中的氧气要渗出供应组织细胞的需要,所以A液(血浆)中的O2浓度总是比C液(组织液)中的高。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能在血浆中出现。
发炎部位就是免疫反应发生的部位,也是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的部位。
答案:A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D.Na+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有重要功能,K+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有重要功能解析:Na+主要来自食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K+应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寒冷环境中皮肤也可通过蒸发排水。
答案:D3.如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据图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C,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腺分泌D,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分泌物C与D表现为拮抗作用D.血糖的平衡是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的过程应属“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答案:B4.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试卷含解析: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试卷含解析: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人体的稳态和免疫1.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中Cl-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B.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C.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D.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解析:组织液中无机盐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A正确;血浆中不含有蛋白酶,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B错误;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D正确。
答案:B2.如图表示人体肝脏组织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③的表面只存在胰岛素受体B.当①②④的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④会使其pH明显降低D.②与③成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D3.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解析: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组织液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错误。
答案:D4.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C.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D.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解析: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A正确;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B正确;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不会进入宿主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C错误,选C;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
高考生物-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专题练习(十)(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十)人体的稳态和免疫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O等物质A.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2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值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B.在大量排汗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C.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时组织液含量增加D.剧烈运动时血浆的pH明显下降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D.神经元细胞膜内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6.感染“诺如病毒”会引发人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与发热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感染“诺如病毒”后会引起垂体大量合成抗利尿激素B.病毒的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C.效应T细胞与“诺如病毒”结合可抑制该病毒在体内增殖D.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7.某健康人饮用一定的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课下30分钟检测(九)——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课下30分钟检测(九)——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选择题1.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2.(2013·长春模拟)美国研究人员于2013年3月3日报告说,他们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首次“功能性治愈”了一名艾滋病病毒的女婴感染者。
所谓“功能性治愈”,指的是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便不接受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患儿血液中检测出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女婴出生时携带的艾滋病病毒是其母亲遗传给她的B.对女婴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感染B细胞C.目前该女婴血液中难以检测出艾滋病病毒,其体内也一定不会有艾滋病病毒的抗体的存在D.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可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2013·合肥模拟)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素只能作用于肝细胞,促进其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B.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C.图中贮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来自内质网D.若体内含胰岛素受体的相应抗体,则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4.(2013·南开模拟)下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B.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加,产热量增加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D.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5.(2013·青岛二模)下面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6.(2013·安庆二模)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
2019届高三生物考前大题精炼:人体的稳态和免疫(附解析)
2019届高三生物考前大题精炼:人体的稳态和免疫(附解析)例:(2018北京卷)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 )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_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 、DB7(一种癌细胞)和MEF (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 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 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 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 。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
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
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
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
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裂/增殖免疫(2)①高于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③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细胞(3)FDCB(4)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2)实验一: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一个注射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含有iPSC。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精练(完美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思路解析:A液位于组织细胞间隙,所以是组织液;B液位于血管,所以是血浆,而不是血液;C液位于淋巴管,所以是淋巴。
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内环境。
体液除了组成内环境的三种液体外,还包括细胞内液。
C项中表示的三种液体的关系正确。
答案:A2.请在下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
①~④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内环境渗透压B.组织液血浆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C.组织液血浆内环境酸碱度D.血浆组织液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解析:淋巴可由组织液形成,并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共同组成了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可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故C 项正确。
答案:C3.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解析: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淋巴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进行物质交换,离子浓度差别较小,而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随意进出细胞,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浓度差别较大。
答案:B4.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
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细胞、CO2从体内排到体外、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⑦B.⑦→⑥→⑤→③→②→①C.⑦→⑥→③→②→①D.①→②→③→⑤→⑦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间接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专题九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参考答案
专题九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参考答案及解析1.B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及实验结果的分析,难度中等。
运动时,人体内的血量没有增加。
2.D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硅尘进入体内可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如可能破坏溶酶体膜,导致其内的水解酶释放,破坏细胞的通透性;硅尘进入体内导致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该病导致肺功能受损,进而破坏内环境稳态;吞噬细胞吞噬硅尘,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D解析同种抗原再次刺激,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A 正确;能作用于靶细胞并使其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B正确;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选项D错在“才”字,抗原侵入宿主细胞之前,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已经发生,D错误。
4.D解析由图可知细胞1是T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有分裂能力,故A正确。
细胞2是效应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场所,故B正确。
合成a需要的原料和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故C正确。
细胞3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能力,故D错误。
5.BC解析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B正确;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产生的皮肤红肿、哮喘等异常生理现象,C正确;人体内的巨噬细胞既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6.B [解析]d细胞分泌抗体Y,为浆细胞,②过程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④过程是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⑤是抗体的分泌,是基因的表达过程,⑥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与Y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7.B解析由图示知,物质a作为抗原激活了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抗a抗体与物质a特异性结合所形成的结合物被吞噬细胞清除;因抗a抗体可与突触后膜的AChR结合,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专题八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调节-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通用版)
专题八人体的稳态及免疫调节第一篇:回归教材【基础回扣】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血浆中水的主要来源:________。
3.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________。
4.“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
“血泡”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
5.人输液时使用的生理盐水是________,其与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___。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________,从而不能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6.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7.持续发热会使体液减少,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来矫正,这两种溶液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
8.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________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
9.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三部分。
免疫细胞主要指________;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________等。
10.艾滋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是________。
11.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借助________回流而组成的。
12.体液免疫过程中,________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细胞吞噬消化。
13.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________细胞,进而与________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14.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乙肝病毒侵染机体时,人体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b液增多的是(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b是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如果血浆周围的管壁破损会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流出,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出现组织水肿,故①正确,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低,会出现组织水肿,故②正确,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不能渗入到淋巴会导致组织水肿,故③正确。
肾炎血浆蛋白丢失会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故④正确。
因此选D。
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答案】C【解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包括营养物质和O2的进入以及代谢废物和CO2的排出。
O2的进入和CO2的排出离不开呼吸系统的参与。
营养物质的吸收必须先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然后借助于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代谢废物的排出离不开泌尿系统的参与。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答案】C【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失水,故A错误。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是发生在细胞内,故B错误。
血浆中的HCO3-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的温度,故C正确。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蛋白质和无机盐维持的,故D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文档:1-5-1人体的稳态与免疫(含解析)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对应学生用书P0661.[2015·课标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 A解析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
静脉滴注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并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A正确。
注入的生理盐水进入静脉后不会刚好在细胞内、外液中平均分配,B错误。
输入的Na+主要进入细胞外液,C与D均错误。
2.[2015·福建高考]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答案 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体内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 细胞,“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胰岛B细胞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叫自身免疫病,A项正确;患者体内因胰岛B细胞死亡导致其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项错误;据题意可知胰岛B细胞死亡是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的,C 项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能会导致该病更加严重,D项错误。
3.[2015·课标全国卷Ⅱ]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 D解析存在体液中的抗体可以和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但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A项错误;溶菌酶可以将细菌的化学成分水解,与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不同,B项错误;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够诱发人的细胞癌变,C项错误;HIV主要寄生在T细胞中,人感染HIV后的症状(免疫力低下)与HIV浓度增大和T细胞数量下降有关,D项正确。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课后作业(教师版)
课后作业5.2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免疫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减少食物中糖的摄入量就能控制血液中糖的含量B.人体接种疫苗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动增强C.内环境相对稳定时,淋巴会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D.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解析】选B。
人体内的糖可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因此减少食物中糖的摄入量不能控制血液中糖的含量,A错误;人体接种疫苗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会增殖分化,它们的活动都增强,B正确;内环境相对稳定时,淋巴也不会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C错误;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D错误。
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B.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解析】选D。
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的某考生,在等待高考体检的过程中,因血糖的消耗而使其浓度降低,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A错误;通过神经与体液调节,该考生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释放,C错误;因该考生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其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较强,导致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正确。
3.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解析】选D。
与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X是组织液,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箭头关系的Y是血浆,Z是淋巴。
二轮复习专题八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
返回
解析:细胞外液中有缓冲对,能将人体的 pH 维持在 7.35~7.45 之间, 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A 正确;正常人血浆 pH 的维持与它 含有 HCO- 3 /H2CO3、HPO24-/H2PO- 4 等离子有关,B 正确;丙酮酸在细胞质 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 错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 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D 正确。 答案:C
2.(2021·四川省攀枝花市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血红蛋白、葡萄糖、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C.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会影响恒温动物内环境的稳态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返回
解析:血红蛋白、呼吸酶均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 错误; 抗原与抗体发生的特异性结合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 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进而将病原体消灭掉,B 正确;外界环 境的温度变化会影响恒温动物内环境的稳态,在内环境稳态的自我调节 范围之内,不会引起内环境温度大幅度变化,C 错误;细胞质基质是机 体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D 错误。 答案:B
提示:组织液。 2.人输液时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0.9%目的是?
提示:0.9%的 NaCl 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 输液时用 0.9%的 NaCl 溶液的目的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平衡。
返回
3.稳态现象普遍存在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在分子水平上,存在 基因 _表__达__的稳态;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血压、心率)的稳态等;在 宏观水平上,种群数量的消长 存在稳态现象,生物圈也存在稳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成分辨析(1)内环境成分: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主要包括四类:①基本成分:水、无机盐、血浆中的血浆蛋白;②营养成分: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③调节成分:细胞合成的分泌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激素、递质等;④代谢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分、尿素等。
(2)非内环境成分①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胞内酶、膜上的载体等。
②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呼吸道、消化道、尿道、生殖道中的物质以及泪液、汗液等。
2.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及变动原因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指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动态平衡”过程。
(2)意义①血糖和氧水平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即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规律总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二、血糖、体温与水盐调节 1.血糖调节(填补下图)(1)血糖调节中既有体液调节,又存在神经调节。
(2)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含量升高、有关神经兴奋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3)调节血糖的激素有多种,但降血糖激素只有一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为升血糖激素。
(4)参加血糖调节的器官有多种,如肝、肾、胰、肠等。
(5)糖尿病①病因:胰岛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②血糖:大于160~180mg/dL 。
③症状: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
④检测:糖尿病病人的尿液+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2.体温调节(1)调节过程(以环境温度改变为例)(2)注意问题①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只有神经调节。
②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③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3.水盐平衡及调节(1)平衡本质: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调节过程(3)注意问题①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③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三、免疫调节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乏T细胞几乎无特异性免疫。
(2)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当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则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3)记忆细胞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量更大的特点。
特别提醒(1)在特异性免疫中,对抗原有特异性作用的细胞或物质是: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抗体。
(2)吞噬细胞一般不吞噬正常的机体细胞,这说明它有识别作用,但它的识别作用没有特异性,吞噬细胞对所有异物都识别。
(3)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来的,其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2.免疫失调症及发病机理(1)过敏反应: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例如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2)自身免疫病: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艾滋病的发病机理: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这种病毒能特异性侵入T细胞,并在T 细胞内繁殖,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3.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①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
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②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
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综合分析【例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②③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B.③中的水都来自②C.④中的呼吸作用最终产物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能参与体液调节D.②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例2】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解析】(1)机体产热增加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变式探究2】下图为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B.寒冷刺激时,a、b、c、d、e激素的分泌均增加C.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分泌a、e激素D.图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骨骼肌均为效应器【解析】由于人的各种感觉的形成部位都在大脑皮层,所以A错;分析图形可知a、b、c、d、e分别【例3】(2013·上海卷(四))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组成。
图中表示浆细胞的是细胞________(用图中细胞编号回答)。
(2)图中细胞Ⅰ完成的免疫应答过程有两大方面,既能通过途径③保护人体,又能产生________。
(3)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________(多选)。
A.表达细胞表面受体B.产生更多的细胞内水解酶C.合成大量ATP D.合成更多蛋白质分泌到胞外(4)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途径________。
A.①B.②C.③D.④(5)图示①~④的4个途径中,一定会发生膜上受体与细胞外分子相互识别过程的有________。
(6)若人体第二次受到相同病毒攻击,会发生快速免疫应答。
请用箭头(→)、相关文字以及图中相关细胞编号写出快速免疫应答的途径。
【例4】(2013·重庆,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解析】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机体【变式探究3】美国研究人员于2013年3月3日报告说,他们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首次“功能性治愈”了一名艾滋病病毒的女婴感染者。
所谓“功能性治愈”,指的是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便不接受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患儿血液中检测出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女婴出生时携带的艾滋病病毒是其母亲遗传给她的B.对女婴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感染B细胞C.目前该女婴血液中难以检测出艾滋病病毒,其体内也一定不会有艾滋病病毒的抗体的存在D.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可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变式探究4】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医学上可以采用注射疫苗的方法预防一些传染病B.接种“甲型流感疫苗”能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注射抗体不能提供相应疾病的长期保护,只能保持短暂的免疫力D.对易感者注射治愈者的血清进行预防的方法属于主动免疫,而且快速有效【例1】下图为某高等动物体内参与信息交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数字代表细胞类型,字母代表血管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2与细胞3之间通过________结构建立联系,信息在二者之间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动物的血浆渗透压升高时,细胞类型________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通过血液的运输到达________部位进行代谢活动的调节。
(3)该动物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时,短时间内血管A和血管B明显增多的激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图中的血管________中可以检测到甲状腺激素,当其浓度升高后,会作用到细胞类型________,导致其代谢发生改变,该种调节机制为________。
(4)与细胞4相比,细胞1和2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探究】下图表示下丘脑对某些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控制,图中A~C表示三种不同的组织器官,1~8表示相关的组织或细胞,虚线箭头表示下丘脑经由延髓再进一步发出的自主神经,实线箭头表示通过相关激素建立的联系。
据图分析:(1)图中所示的“神经分泌细胞”具有双重功能,为神经和内分泌两大信息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其分泌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