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复习题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名词解释: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2.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措施。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

5.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6.平曲线半径:公路在平面拐弯地形成的圆弧称平曲线,圆弧的半径即为平曲线半径。

7.停车视距: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应是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8.耕地组织形式: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9.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10.土地整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

11.水资源: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淡水数量,它是一个动态的不可代替的资源。

简答题:1.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特性和功能?1.土地是指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人类活动对其改造的结果,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特征:①自然性、②数量的有限性、③沃度的差异性、④空间性、⑤永续利用性、⑥属性的两重性3.土地功能:生产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2.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这一矛盾。

3.规划的任务是什么?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 复习题

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  复习题

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复习思考题(*为最后复习时老师提到的)第一章绪论1*、资源:是人类发现的一种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其原始形态可投入生产过程或直接用于消费。

土地资源:是指目前或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产生价值的土地。

土地资源特性:具有生产性;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限制性(针对一定的适宜性而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的可更新性(可改良性,提高土壤肥力);土地资源的时间历史性(形成改良的过程)和空间性(位置的固定性)2*、土地资源调查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书P5答:土地资源调查应包括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权属调查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统计、土地登记以及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的工作。

包括:①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②土地类型调查;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④专项土地资源调查;⑤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其特点有两个:一是多学科的协同工作;二是以系列成图的形式来体现综合调查的成果,即用相同比例尺的不同专业成果的系列主题制图或同一专业不同比例尺的系列制图。

3*、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分为概查和详查。

土地资源概查主要是为全国和大区域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估算,并可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省、地级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区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成图比例尺为1:10万至1:50万以上的中小比例尺,分类和制图精度要求较低。

土地资源详查是为县级及县级以下单位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登记、土地综合评价和土地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比例尺为1:5万至1:5000的大比例尺和1:2000以下的详查比例尺。

4、土地资源调查时应怎样进行路线调查?答:①任务:沿一定方向的路线,穿过不同地形部位,以了解该地区的土地构成要素的变化、土地类型特征、土地资源分布规律的特点;②调查路线布局直接影响工作进度与质量,要在熟练背景资料基础上再地形图上选定路线;③调查时要点线结合,点是指在土地构成要素急剧变化地方,停下来研究,而其他地方可略览;④一般应铺设多条线路进行调查,路线密度取决于调查目的、调查区面积大小、地形地貌复杂程度和成图比例尺大小;⑤路线调查时,应特别注意地形地貌、植物群落、岩石变化,找出明显变化的转折点。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题

⼟地利⽤规划期末复习题2015年复习题⼀、名词解释(8题每题2.5分共20分)⼟地利⽤:是指⼈类为满⾜⾃⾝不同需要,采⽤科学、技术和⽂化的⼿段,利⽤和开发⼟地的功能,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为和活动。

⼟地类型:由于⼟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地性质相对⼀致的⼀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种类型组合就是⼟地类型。

⼟地利⽤类型:指的是⼟地利⽤⽅式相同的⼟地资源单元,如耕地、园地、林地、⽔域、牧草地、城镇、⼯矿、交通⽤地等。

⼟地利⽤⽅式:各种⼟地利⽤类型按产品的市场⽅向、投⼊⽔平、采⽤的技术和动⼒、地权关系的不同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地利⽤形式。

⼟地利⽤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种⼟地利⽤类型和⽅式在数量上的⽐例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地利⽤强度:⼟地资源利⽤的效率,单位⽤地⾯积投资强度,对⼀个单位的⼟地投资的强度。

⼟地利⽤集约度:指单位⼟地的投⼊量,可由单位耕地⾯积拥有的马⼒数表⽰机械化⽔平,有效灌溉⾯积表⽰⽔利化程度等。

⼟地利⽤率:⼟地利⽤率指已利⽤的⼟地⾯积与⼟地总⾯积之⽐,⼀般⽤百分数表⽰,是反映⼟地利⽤程度的数量指标。

⼟地利⽤率=⼟地总⾯积?未利⽤地⾯积⼟地总⾯积×100%城镇⽤地容积率:指城镇建设总⾯积与城镇占地总⾯积之⽐,反映城镇⼟地利⽤程度。

建筑密度:即建筑占地系数,指⼀定建筑⽤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积与城镇⽤地总⾯积之⽐,以百分⽐表⽰。

⽤以说明建筑物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地利⽤率。

城镇⽤地容积率=城镇建筑占地⾯积城镇⽤地总⾯积×100%⼟地区位:指特定地块(宗地)的地理和经济空间位置及其相邻地块的相互关系。

需求门槛:指某中⼼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和服务⽔平,换⾔之,是使保证供应此商品和服务的商服企业能获取正常利润所需的最低销售额和服务量。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题题库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题题库

练习题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耕地需求量预测测3、耕地与建设用地需求4、耕地与居民点需求预测5、人口、耕地与居民点预测1.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 (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土地建设利用率;水域中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养殖水面-水利建筑用地 总未利用地=水域中未利用地+未利用地(1)土地总面积=1200+300+550+50+150+78+90+750+450+50=3668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1200/3668*100%=32.72%(2)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1200+300+550+50+180) 3668*100%=62.16%(3)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2100/1200=1.75(4)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100%=550/3668*100%=14.99%(5)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450/750*100%=60%(6)土地建设利用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土地总面积*100%=(150+78+90+450-180)/3668*100%=16.03%土地总面积耕地 园地林地 牧草地 城镇村用地 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小计已利用1200 300 550 50 150 78 90 750 450 502、耕地需求量预测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680 kg,蔬菜占有量24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粮食自给率为9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解: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自给率)/(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680kg/人×90%)/(15000 kg/hm2×2.5)=1.632万hm2经济作物用地=(1.632×3)/7=0.70万hm2蔬菜用地=(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240kg/人)/(30000 kg/hm2×2.5)=0.32万hm2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1.632万hm2+0.70万hm2+0.32万hm2=4.984万hm23、耕地与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某地预测到202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3,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答:(1)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500kg/人)/(15000 kg/hm2×3)=1.11万hm2经济作物用地=(1.11×3)/7=0.48万hm2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1.11万hm2+0.48万hm2=1.59 万hm2(2)求建设用地需求量:城市建设用地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65%×100 m2/人=0.65万hm2村镇建设用地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35%×120 m2/人=0.42万hm2因此,建设用地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村镇建设用地=0.64+0.42=1.06万hm24、耕地与居民点需求预测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9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解:1)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500kg/人)/(15000 kg/hm2×2)=1.67万hm2 经济作物用地=(1.67×2)/8=0.42万hm2蔬菜用地=(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100万人×160kg/人)/(30000 kg/hm2×2)=027万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1.67万hm2+0.42万hm2+0.27万hm2=2.36万hm22)求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65%×90 m2/人=0.585万hm2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100万人×35%×120 m2/人=0.42万hm2因此,居民点用地=城市居民点用地+村镇居民点用地=0.585+0.42 =1.005万 hm25、人口、耕地与居民点需求预测某地201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土地垦殖率为36.56%.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2)耕地需求量?(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答:(1)期末总人口:116*(1+4.5‰+16‰)^9=139.24万人城市人口:139.24*62%=86.33万人村镇人口:139.24-86.33=52.91万人(2)粮食需求量=(139.24*420/1000-15)/( 15*2)=1.45万hm2蔬菜需求量=(139.42*160/1000+10)(30*3.5)=0.31万hm2经济作物需求量=1.45万*3/7=0.62万hm2耕地需求量=1.45万+0.31万+0.62万=2.38万hm2(3)城镇居民点用地需求量=86.33*96=8287.68 hm2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52.91*125=6613.75hm2居民点用地需求量=8287.68+6613.75=14901.43m2=1.49万hm2(4) 2.38万hm2 / 36.56%=6.51万hm2=65100m2人均土地指标=65100m2/139.24=467.54 m2/人人均耕地指标=23800m2/139.24= 170.93m2/人下表是某省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有关评价指标和权重,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填写空白表格并选出最佳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重点【复习版】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重点【复习版】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土地:】从本质上来说是由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成果组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更简单的说是一定范围的空间,这个空间的组成要素是土壤、大气、光照、岩石、水文、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成果。

【2、土地利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即通过一些措施加于土地的行为)来发挥土地的某些功能来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包括达到预期的效用和相应的目的)。

【3、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

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4、刚性】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战略指导思想、任务和内容、规划指标的数量和结构、用途分区及用途管制规则、重大项目用地布局和规划管理程序等方面所具有的固定性、法定性、权威性、严肃性和指令性。

【5、契约地租:】土地承租人和土地出租人通过契约的形式,规定佃户按期交给物主的租金款额。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范围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7、规划:】是一种服务于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系统所确定的长远目标,提供未来系统空间发展的战略,并借助合法权威通过对系统行为及其变化的控制,来调整和解决系统发展中的特定问题的职业性活动过程,是公共管理的一种形式。

【8、弹性理论:】指某一物质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经济学中指当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化反映的灵敏程度。

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

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是国土规划土地开发利用部分的深入和具体化。

国土规划不能代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区域规划是一种宏观控制规划,比土地利用规划要广泛,土地利用规划附和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

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合理配置,即就是要最终解决用地的数量和位置。

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合理组织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地率。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1、依规划范围和任务、内容的不同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2、按行政区域等级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依规划对象不同可分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4、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5、土地利用规划效益预测与方案的评价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包括:1居民点用地规划2交通运输用地规划3水利工程用地规划4农业用地规划5旅游地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1、地租地价格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中应遵循地租理论,努力获取最大的地租收入。

●地租和地价理论对于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不断地提高土地肥力和改善土地质量状况;修筑交通运输网络,改变土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追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完成)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完成)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单项选择题:1.关于土地的概念,错误的是( D )。

A.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B.既是劳动资料,又是劳动对象C.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D.是普通商品2.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C )。

A.面积的有限性 B.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3.说土地资源有非再生性,是因为( C )。

A.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不断地被植物消耗B.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C.水土流失造成土地丧失松散的土层,裸露出坚硬的基岩D.土地会随着人类的不断使用而逐渐耗竭4.下列说明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的是( A )。

A.采伐山地的森林,不仅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的状况,同时也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B.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C.高质量的土地资源用途广泛,既可种农作物,又可植树造林D.土地利用促进或影响社会发展5.土地资源的功能有( D )。

A.植物生产功能 B.建设承载功能 C.生态功能 D.以上三项都是6.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因为(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以上三项都是7.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 C )。

A.兼容性 B.折衷性 C.政策性 D.动态性8.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A )。

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简答题:1.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答: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四个方面:即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2.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答: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总结1.土地的观点1)人们往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和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2)土地的平面观以为土地指整个地球表面(包含陆地和大海)3)土地包含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如天气、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还包含过去和此刻人类活动成就4)立体的广义的土地观点可近似于环境、资源、领土2.土地的功能1)养育功能2)承载功能3)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3.土地的特征1)土地的物质自然性2)土地的数目有限性3)土地的沃度差异性4)土地利用的连续性5)土地地点的空间性6)土地属性的双重性4.土地利用的观点人们依照土地资源的特别功能和必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5.土地利用门路1)从土地利用广度扩展2)从土地利用深度挖潜6.土地利用规划对必定地区将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自然历史特征在时空长进行土地资源分派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举措实质:人类对将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向所作的早先估量的过程目的:保持人类生计,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的利益职责:土地供需展望、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指引连续利用记述土地规划最早的是汉代的《尔雅》7.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首要任务:土地供需综合均衡2)核心内容:土地利用构造优化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3)土地利用微观设计8.土地利用规区分类1)按对象不一样区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2)按范围区分:地区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3)按任务区分: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土地利用详尽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9.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剖析与评论2)土地利用潜力剖析3)土地供应与需求量展望4)土地供需均衡和土地利用构造化5)土地利用规区分区或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花费效益剖析和规划实行10.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11.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理论为地租和地价理论级差地租:利用较好生产条件土地的超额收益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的差异性级差地租Ⅰ:因为土地肥饶程度和土地地点的不一样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因为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所产生的生产率差异而形成的土地价钱: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钱 =地租 /利息率12.区位理论: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3)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4)廖什的市场区位论13、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2)就地取材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4)逐级控制原则5)动向均衡原则土地利用整体规划14.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在必定地区内,依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公民经济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应和总需求,确立或调整土地利用构造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举措。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

⼟地利⽤规划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 地球陆地上能够⽣长植物的蔬松表层为( B )A.⼟地B.⼟壤C.⼟层D.表⼟2.⼈⼒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的陆地还不能是(A )A.法律意义上的⼟地B.经济意义上的⼟地C.⽣态意义上的⼟地D.社会意义上的⼟地3.国家领⼟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的( B )A.整个部分B.特定部分C.平⾯部分D.⽴体部分4.⼴义的⼟地的平⾯观认为⼟地指( A )A.整个地球表⾯B.地表C.平地和⼭地D.整个陆地5.⼈们通常把地球表⾯由泥⼟与砂⽯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D )A.陆地B.地表C.⼟壤D.⼟地6.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劳动⼒和(D )A.资本B.⽣产资料C.交通D.⼟地7.我国城市⼟地资产总值约为(C )A.13万亿B.15万亿C.18万亿D.20万亿8.当⼟地被投⼊⼈类社会⽣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C )A.物质载体B.重要资产C.物质条件D.⽣产资料9.⼈类赖以⽣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是具有肥⼒的( B )A.⼟壤B.⼟地C⼟层D.表⼟10.农作物所需⽔分、养分、空⽓和热量的供应者与调节者是具有肥⼒的(B )A.陆地B.⼟地C.地表D.⼟壤11.地球表⾯积是个(C )A.可变数B.未知数C.常数D.已知数12.⼟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D )A.载体作⽤B.地基作⽤C.操作场所作⽤D.基地作⽤13.不同沃度的⼟地使资本⽣产率产⽣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C )A.客观条件B.必要条件C.重要条件D.宏观条件14.具有景观功能的⼟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B )A.社会价值B.美学价值C.⽣态价值D.环境价值15.不同沃度的⼟地使资本⽣产率产⽣差别,是重要条件对于形成(C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D.矿⼭地租16.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地为其(B )A.载体B.仓库C.基地D.场所17.⼈类劳动可以影响⼟地利⽤⽅式,但⼈类绝对不能创造新的(C )A.陆地B.地表C.⼟地D.⽤地18.⼟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地的(A )A.有⽤性B.资产性C.有限性D.⾃然性19.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发展进⾏超前性的调配和(D )A.调整B.估计C.预测D.安排20.⼟地对下列哪种部门作为地基、场地和操作基地发⽣作⽤。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 -国开国家开放大学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 -国开国家开放大学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国开国家开放大学
一填空题
1、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其中自然特性是指土地物质的自然性与整体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与土地性能的地域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双重性。

其中土地经济特性指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3、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植物生产功能、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和土地的生态功能。

4、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是土地利用规划要解决的特殊矛盾,也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

5、垦殖指数等于耕地面积除以土地总面积,复种指数等于农作物播种面积除以耕地面积。

6、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单选(10*2)名词解释(6*5)问答(3*10)论述(2*15)一、绪论1、土地(网上找的):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原意:地球表面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扩展概念: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利用:是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目的而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或经济活动。

3、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门研究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律、有效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遵循有关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在时空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合理分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正确的和各项建设工程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相结合,从而制定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又为将来而保护好土地资源,以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4、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土地本身的适宜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分配土地,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的土地利用战略性和控制性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为了特定目的而制定的部门或跨行政区界限的区域性专项规划或单项规划。

)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一个区、一个村或一个企业对其内部一定时期的土地利用空间所作的具体安排和技术设计。

包括其空间布局、利用分区、具体建设项目的设计,以及施工方案和搬迁计划等。

(包括)确立和调整各级土地利用范围,消除土地利用缺点;进行农田水利和农村主干道规划设计;耕地内部规划设计;园地内部规划设计;林地内部规划设计;水面养殖规划设计;牧草地内部规划设计;居民点内部规划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考前复习资料(详解版)

土地利用规划考前复习资料(详解版)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与层次(P29-31)1)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指土地利用规划的种类、类型、项目和不同时序所构成的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包括(按等级层次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①按区域性质可分为行政区土地利用规划、自然区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②按规划期限划分为长期土地利用规划、中期土地利用规划和短期土地利用规划;③按行政区划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④按目的可划分为经营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型土地利用规划;⑤按规划的空间范围可划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⑥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和土地利用施工。

2)土地利用规划层次(见P30 图1-1)图1-1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全国、省、市、县、乡5个层次,不同层次规划的任务、内容有所不同,决定了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类型和特征各不相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时空尺度、详细程度和定量化水平上也存在差异。

[ 补充: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相关内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组成的比较完整的规划层次。

②不同层次的规划由不同等级的行政主体组织编制,并由不同等级的审批机关进行审批。

在实际工作中还涉及到总体规划纲要、近期建设规划等内容。

③上层次的规划为下层次的规划提出强制性框架,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并通过下层次规划的编制落实和深化上层次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从而使下层次规划成为上层次规划实施的工具和途径。

以规划推进城市的建设,发挥引导城市建设的作用。

]2. 各种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任务(P27-28)1)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进行空间布局上的优化组合,及其保障手段和措施的超前性计划与安排。

土地利用管理课程复习题 2

土地利用管理课程复习题 2

土地利用管理课程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以下标准执行(A)。

A.法定最高标准B.法定最低标准C.法定中等标准D.市场标准2、农用地转用批准后,超过以下年限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A)。

A.2年B.一年C.半年D.三个月3、《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以下(A)倍。

A.30 B。

20 C。

15 D。

104、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上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分别为(A)。

A.30%、70% B。

40%、60% C。

20%、80% D。

50%、50%5、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以下情况给予补偿(A)。

A.原用途 B。

现用途 C。

征地后的用途 D。

变更后的用途6、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A)倍。

A.6-10 B。

4-6 C。

6-8 D。

10-157、商业用地使用权出让最高期限为(A)。

A.40年 B。

50年 C。

70年 D。

60年8、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行( B )管理。

A. 指导性B.指令性C.市场化D.强化性9、建设项目用地实行( A )预审。

A.分级B.属地C.行业D.部门10、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 C )年,自批准之日起计算。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11、符合规定的预审申请和初审转报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和接收。

不符合的,应当场或在( C )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和转报人,逾期不通知的,视为受理和接收。

A.1日B.3日C.5日D.10日12、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 D )批准。

A.县政府B.市政府C.省政府D.国务院13、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上缴中央财政和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比例分别为( C ),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土地利用管理》复习重点

《土地利用管理》复习重点

《土地利用管理》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和选择1、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管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指国家从全局利益出发,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和地域条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2、土地利用系统为人类活动所利用的土地表层及其以上和以下的所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结合体。

它是一个由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

3、土地征用国家为了公共需要、城市建设和其他原因,依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补偿后,强制取得农村集体所有的农业用地、宅基地及其他用地从而取消其所有权以利另外制品和使用的一种土地制度与政策。

土地征用具有强制性、补偿性、转移性和公开性。

4、建设用地为满足人类因生产生活方面的物质建设有必要嫌弃获得做够操作场所和建筑空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要求而通过工程手段提供的土地。

建设用地是指城乡建设、工业建筑、交通、军事、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等各项用地的总称。

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建设用地称为“农业建设用地”,其余称为“非农业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具有逆转用途的相对困难性。

5、土地市场又称不动产市场、地产市场,是指土地产权流动中所发生的土地供求双方关系及整个土地产权交易领域。

只要存在土地产权交易关系,就必然存在土地市场。

土地市场的主体应当是土地供求双方,客体是土地产权。

土地市场随土地制度的不同而不同。

6、城市土地利用人们根据城市土地资源所固有的属性和作为城市土地的各种功能特征,对城市土地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不同项目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

广义地城市土地利用包括城市土地配置和土地利用两大基本过程。

7、土地储备政府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土地进行储备,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土地建设用地的需求,确保政府能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一种管理制度。

8、农用地管理国家为维持土地公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等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

CH1绪论1.土地规划的客观必要性:(1)土地是一种生产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的生产资料;(2)农业生产的最根本特点是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相结合;(3)使一切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地通过规划得到最合理的应用。

2.土地规划概念(研究对象):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3.土地规划的特点:目的性、阶级性、变化性。

4.土地规划的任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

具体任务:①土地供需综合平衡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③土地利用宏观布局④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5.土地规划的工作程序:明确任务、组织班子、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总体构想、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评价、系统运行、系统更新。

&CH3居民点布局1.居民点的概念与类型: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是人们聚居和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资料集中配置的场所。

类型:城市:【特大城市(>100万人)、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和小城市(<20万人)】、城镇【县城和集镇(建制镇和乡(场)镇)】、乡村【中心村、基层村和村落】。

2.小城镇的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调查农村居民点建设。

3.目前我国居民点的现状:(1)居民点按居住密度分为五级;(2)居民点规模小、居住分散;(3)村镇规划滞后、用地松散、人均地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4)建筑密度大、容积率低、不利于内部结构优化;(5)用地面积大、扩展迅速;(6)生产生活双重性,不利于用地分区。

4.居民点布局形式及各自优缺点:(1)卫星式:优点:是小居民点向大城市过渡的阶段,是城市化的过程;缺点:占地较多。

(2)带状式:优点:沿交通要道设立,通达度好,发展迅速;缺点:发展带状受限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地资源的特性。

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的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又表现了土地的(整体性)性。

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可以归纳为5点,首先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政策性);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整体性);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又有公益的、私人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因此规划有(兼容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就具有一定的( 折中性);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那么规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3.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

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分为(3个)阶段。

在第二阶段,土壤蒸发的速度(减慢),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减小)。

在第三阶段,蒸发发生于(较深)的土层中,土壤水分以(气态)形式逸入大气中。

4.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

植物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对其进行调节。

3.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5.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6.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7.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水的保证率)。

8.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大小等有关。

9.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岩石矿物)。

10.残积物一般分布在(丘陵山地),可依下伏母岩的矿物学性质,把山地分成(石灰岩山区花岗岩山区)紫色砂页岩山区、玄武岩山区等等。

11.当坡度大于(10º)时机动车道应采取“S”形布设。

12.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反应,它包括土壤的(肥力状况耕作性状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3.土地的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特征(大致沿纬向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地带),呈(南北更替)变化规律。

纬向地带性决定于不同纬度带接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14.土地的经向地带性是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降水大气湿度气候)或(植被)由海岸向内陆逐渐减少,造成的(土壤)等地带性因素和土地类型呈一定宽幅的沿经向变化的分布规律。

15.由于(海拔高度气候)的变化,引起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分异,从而造成(植被)和(土壤)土地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称为土地垂直地带性规律。

16.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形成土地类型千差万别,首先按照水热条件的组合类型分为(12)个高级土地类型。

17.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划分出土地一级类型8个,写出其中4个(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18.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首先它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规划),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反映(社会总体利益)的要求,协调和解决各业用地需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自上而下),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战略性规划社会总体利益自上而下因地制宜合理配置)1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和(收集资料)二个方面。

2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21.一般常用的土地利用结构平衡的方法是(综合平衡法)。

22.果园用地选择的原则是(适地适树)。

23.选择人工鱼塘要尽量避免占用耕地。

一般可以利用(湿地、滩涂)建设鱼塘24.山区土地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和(工程措施: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25.风沙地的特点主要是(移动性漏水漏肥)和(养分贫瘠)。

26.风沙地治理的生物措施主要是(种植固沙的草、灌木和乔木)27.沼泽地和滩涂的共同特点是(水分过多),因此开发利用的要点是(排水),或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潮湿条件的利用方向。

28.沼泽地开发治理措施包括(拦截水分工程)(排水工程)( 生物排水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四个方面。

29.沼泽地开发利用的方向可以是开垦为(水稻田),开辟为(牧场),建立(芦苇(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或自然保护区))基地等等。

30.盐土中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的特点是(上重下轻,表聚现象突出)31.在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区,盐土由于(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一年中明显划分出淋盐期和积盐期。

32.盐土开发利用原则,一个是(系统治理)的思想,三个相结合,是(改良与利用)相结合、(水利工程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及(土壤除盐与土壤培肥)相结合。

1 / 733.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种稻改良)34.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单项选择题:1.关于土地的概念,错误的是(D.是普通商品)2.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3.说土地资源有非再生性,是因为(C.水土流失造成土地丧失松散的土层,裸露出坚硬的基岩)。

4.下列说明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的是(A.采伐山地的森林,不仅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的状况,同时也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5.土地资源的功能有(D )。

A.植物生产功能B.建设承载功能C.生态功能D.以上三项都是6.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因为(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以上三项都是7.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C.政策性)。

8.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8.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C.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大气透明度的增加)。

9.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A.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10.关于气温日较差,错误的叙述是(B.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11.土壤冻结时(D.冰晶体扩大使土粒破裂,解冻后,土壤较疏松)12.昼夜温差比较大(A.作物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13.有效积温是指(C.作物在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14.关于土壤蒸发,正确的是(B.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

15.关于植物蒸腾的叙述,错误的是(C.蒸腾速度在一定限度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6.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B.人均淡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C.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D.以上三项都正确17.水资源的三要素是(D.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18.风以三种方式将沙粒带入气流,造成沙尘暴的方式是(C.悬移)。

19.在城市规划布局中,错误的安排是(c.工业区安排在居住区盛行风向的上风处)20.山区发展果树要考虑岩石类型,产苹果、梨,糖分高,果型好的,一般是(B.花岗岩山区)。

21.山区发展果树,要考虑岩石类型,出产柑橘品质优良的,一般是(C.紫色砂页岩山区)。

22.沙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D )。

D.河流故道23.壤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C )。

C.黄土高原24.黏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A )。

A.扇缘洼地25.我国一般认为种植业的上限坡度为(D)。

D.25º26.我国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等属于(B)。

B.冲积平原27.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土壤分为(A )。

A.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十一级28.颗粒粗,保水保肥性弱,潜在养分含量少,土温上升快,这是(C)。

C.砂质土类29.以下说明黏质土的是(D )。

D.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好30.影响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阻碍作物生长的土壤盐分含量为(A)。

A.0.3% 31.植物难以生长时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D )。

D.1%32.对植物有明显抑制作用时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B )。

B.0.5%33.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为(D )。

A.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B.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C.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D.以上三项都是34.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为(B )。

B.由于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35.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水汽来自(A )。

A.太平洋36.我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一般自(B )。

B.东南向西北递减37.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耕地包括(D)。

D.菜地38.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园地包括(B )。

B.果园39.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林地包括(D)。

D.苗圃40.县级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D)。

D.属于管理性和实施性规划41.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的重点是(B)。

B.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42.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A )。

A.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43.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A )。

A.土地评价44.土地利用规划处理大量数据、图形,现在已经广泛应用(C )。

C.地理信息系统2 / 74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D)。

A.法律措施B.行政措施C.经济与技术措施D.以上三项都是46.基本农田是(B )。

B.高产稳产田47.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有(D)。

A.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B.建立基本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C.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D.以上三项都是48.关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叙述错误的是(D )。

D.县级规划期限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相适应,一般为20~30年49.编制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收集的资料包括(D )。

A.县域基础资料B.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C.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D.以上三项都包括5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B)。

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51.土地利用调整次序是(A)。

A.优先安排农业用地52.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是(C)。

C.综合平衡法53.下列应列入农业用地区的为(A )。

A.宜农后备土地资源54.下列不得列入独立工矿用地的为(C )C.占用耕地建砖瓦窑55.在农业用地区内,鼓励(D )D.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用地56.县级规划成果包括(D )。

A.规划文本B.规划说明C.规划图件及附件D.以上三项都是57.规划文本中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内容为(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