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打印版)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5e673848e9951e79a892782.png)
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1. 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4. 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 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 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 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 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0. 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 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 “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 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0e1ad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3.png)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汇总道德与法治是初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
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分。
下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的知识点汇总。
一、道德知识点:1.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们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称,是人们行为的价值导向。
2.什么是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
3.什么是社会道德?社会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彼此之间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4.什么是个人道德?个人道德是人们在个体生活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自律、奉献、勇敢等。
5.什么是美德?美德是指具有积极正面品质的道德特征,包括诚实、守信、友善、勤劳等。
6.什么是恶习?恶习是指一种消极的个人行为习惯,如懒散、贪婪、自私等。
7.什么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对人类生活与发展的本质、价值以及人们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进行研究的学科。
8.什么是法律道德?法律道德是指人们遵守法律法规的道德要求,包括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等。
9.什么是公德?公德是指人们在公共场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排队、不乱扔垃圾、尊老爱幼等。
10.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特定职业领域中遵守的道德要求,如医生要有敬业精神,教师要有爱心等。
11.什么是家庭道德?家庭道德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孝敬父母、和睦相处等。
12.什么是学校道德?学校道德是指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文明礼貌、守时守纪等。
13.什么是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的情感体验,包括对正义的热爱、对恶行的愤慨等。
14.什么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是非优劣进行判断的能力,包括辨别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15.什么是道德判断?道德判断是指根据道德准则对事物或行为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
二、法治知识点:1.什么是法治?法治是指国家政权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必须按照法律进行组织、管理和规范,保障全体公民平等自由的一种政治方式。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f3333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d.png)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一、思想品德1.礼貌与待人接物:-学会向他人问候、道歉、感谢等基本礼貌用语;-遵守礼仪规范,尊重长辈和他人的感受;-端正用语,不说脏话、粗话;-禁止欺负、歧视他人。
2.爱护集体:-尊重集体荣誉,不做违法、违纪、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事情;-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不随地乱扔垃圾。
3.诚实守信:-养成诚实的品德,不撒谎、不作弊;-守信用,言行一致;-尊重他人的隐私。
4.爱劳动,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依法参加劳动;-珍惜物质,不浪费、乱花钱;-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5.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不歧视残疾人,不辱骂或破坏他人财物。
二、社会公德1.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安全第一,不玩火,不拿陌生人的东西。
2.公共场所注意礼貌:-不喧哗、不乱丢垃圾;-不破坏公物,不随地乱涂乱画。
3.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听从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学会爱护同学,关心朋友。
4.维护社会安宁:-不参与斗殴、欺凌等违法行为;-看到危险情况及时报警。
5.社会公益:-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法律基础知识1.宪法和法治:-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国家根本大法;-法治是国家的一种治理方式,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人格权利、财产权利等;-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刑法和民法:-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罚的法律体系;-民法是调整公民间财产权益关系的法律体系。
4.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权益和受到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5.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循;-法制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四、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掌握法律常识:-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对于突发的法律问题,能够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分析和判断。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打印版)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efe735e009581b6ad9eb8d.png)
2021届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大全01要点名词识记02改革开放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的意义?(1)我国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
(2)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4)“四个尊重”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成就?(1)综合国力方面,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 A 民生活方面,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国际影响力方人,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重要性)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挑战。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如何全面深化改革?(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创新发展;(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先进文明成果;(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4)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
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3共同富裕1.为何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精准扶贫?(1)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方面。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核心必背知识点(共二十类)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核心必背知识点(共二十类)](https://img.taocdn.com/s3/m/90516dd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e.png)
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必背知识点一、经济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5.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6.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新发展理念。
7.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8.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
9.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关于政治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设法治中国。
4.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5.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7.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8.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三、关于文化建设的常用表述语:1.坚定文化自信。
2.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3.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常用表达: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5.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6.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7.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8.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9.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10.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50c8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0.png)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1.这些基本情况知识点包括国家的行政区划、国旗、国歌、国徽、国庆节、军事节日等。
2.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监督是法治的重要手段,法律是人民群众共同遵守和维护的规则等。
3.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4.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合法性原则等。
5.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知情权、言论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
6.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守法、参加劳动、公德心、社会责任等。
7.公民的法律责任,包括刑法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8.对法律与道德问题的认识,包括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是规范行为的标准等。
9.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良好风气。
10.学会正确对待网络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犯罪。
11.学会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关注产品质量,合理消费。
12.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认识,尊重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13.学会正确处理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14.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尊重父母,互相帮助,维护家庭的和睦。
15.学会正确处理友情,树立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拒绝欺凌、暴力行为。
16.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与兴趣爱好。
17.学会正确处理网络威胁和侵权行为,不参与网络欺凌、网络谣言传播等违法行为。
18.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以上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15b127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e.png)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1.道德知识1.1道德的基本内涵和功能1.3道德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4道德的意义和价值2.道德修养2.1诚信与诚实2.2友爱与互助2.3尊重与宽容2.4公德心和集体主义精神2.5自律与自强3.人际关系3.1家庭关系3.2师生关系3.3同学关系3.4社会关系4.社会公德4.1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4.2社会公平和正义4.3遵守公共秩序4.4尊重劳动4.5珍惜粮食4.6爱护环境5.法律知识5.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5.2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5.3法律的作用和功能5.4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5.5法律的适用和效力6.法治修养6.1遵守宪法和法律6.2尊重法律权威6.3公正和廉洁6.4坚决反对违法犯罪行为6.5学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7.国家法律制度7.1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7.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7.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4刑法和民法的基本知识7.5地方法规和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8.青少年法律教育8.1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8.2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义务8.3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危害和后果8.4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性9.社会支援和救助制度9.1社会福利制度9.2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9.3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支援10.社会治理10.1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10.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0.3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0.4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以上是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的核心知识点整理。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公民素养的现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归纳
![初中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4502e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f.png)
初中中考《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归纳《道德与法治》是中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涉及到人们的道德行为和法律知识。
在考试中,核心的知识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知识点的归纳:一、人的价值和道德知识1.人的尊严和平等:明确人是具有尊严和平等的生命体。
2.人的权益和自由:包括人身权利、自由权利和财产权利等。
3.人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人在社会交往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尊重他人权益、遵守规则等。
4.人的社会行为规范:理解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友善和谦虚等。
二、家庭与社会1.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和谐家庭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
3.公民社会责任:明白每个人都应对社会负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法律知识1.法律的定义和特点:理解法律的概念以及法律的特点。
2.法律的形成过程:了解法律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等过程。
3.宪法和法律体系:掌握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法律的具体内容: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等,了解不同领域的法律规定和法律责任。
5.法律援助:了解法律援助的意义和内容,以及如何获取法律援助。
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权利:明白公民拥有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
2.公民义务:了解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如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等。
五、行政法和刑法1.行政法:了解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能,掌握公民对行政行为的权益保护方式。
2.刑法: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掌握常见刑事犯罪的种类和法律责任。
六、青少年法律保护1.未成年人的权益:了解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
2.青少年犯罪和预防: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七、政治和法治1.政治觉悟:明白公民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责任,如参与选举、履行公民义务等。
2.法治意识: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法治社会的特点。
八、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区别:明了道德和法律的定义和特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d571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9.png)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一、道德伦理篇: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权威规范。
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但并不完全一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社会公德:包括礼貌待人、守时、守信等行为规范,通过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可以增进社会和谐。
3.家庭美德: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尊重,如孝顺父母、关心亲人等。
4.环境道德:提倡爱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
5.学习道德: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坚持诚实守信。
6.社会道德:强调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反对不正当竞争和欺压弱小。
7.个人道德:讲究自我修养,要有好品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法律法规篇:1.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持续性以及约束性等特点。
2.宪法和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法律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行为的法律文书。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组织等权利,同时也有遵守法律、保护环境等义务。
4.犯罪与刑罚:犯罪是违法行为,刑罚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处罚。
5.婚姻家庭和继承权:婚姻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继承权是公民的合法权利。
6.财产权与合同权:公民有财产权利,合同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买卖、租赁等交易的自由。
7.人身权利与人格权利:人身权利是人的生存、发展和尊严等基本权利,人格权利是指个人享有的人格自由和形象权利。
8.劳动权与合法权益: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用人单位应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9.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选择信仰、表达信仰的自由。
三、综合知识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套国家基本价值观。
5.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目标。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必备知识点汇总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必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1cc852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2.png)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必备知识点汇总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必备知识点汇总一、国策、战略、理念(3个考点)1.基本国策包括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包括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包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和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3个考点)1.发展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邓论、三代和科发。
3.伟大旗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标志、标准(7个考点)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4.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进入近代史。
5.1921年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6.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标志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
四、之路、之本、根本、基础等(35个考点)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而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考点大全(重点标记版)!抓紧时间打印背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考点大全(重点标记版)!抓紧时间打印背](https://img.taocdn.com/s3/m/a536f00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71.png)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考点大全(重点标记版)!抓紧时间打印背
今天已经是六月六号了,距离我们的中考只有短短的六天时间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实际上对于知识的着重记忆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中考《道德与法治》的必考点大全(重点标记版)!抓紧时间打印背,虽然这门学科是以开卷的形式进行考察,实际上却是最有难度的,所以今天分享的这份资料是非常不错的。
2024学年道法中考总复习三大板块汇总,考前必背!(可打印)
![2024学年道法中考总复习三大板块汇总,考前必背!(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f01a51d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1.png)
2024学年道法中考总复习三大板块汇总,考前必背!(可打印)①道德与心理②法律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我国公民和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具有普遍约束力。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3. 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符合平等原则中的“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这并不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4. 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但不等于可以为所欲为,未成年人违法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6. 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
7. 规则与自由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密不可分的,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8. 维护规则,不仅需要自己自觉遵守,还需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9.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10.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1.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12. “一切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的说法是错误的。
13.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例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
14. 行政拘留和罚款是行政违法的标志词。
15. 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16. 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17.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8.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罚是一种处罚方式,是依照法律对犯罪者实行的强制制裁。
中考道法必背知识点(全覆盖)
![中考道法必背知识点(全覆盖)](https://img.taocdn.com/s3/m/236dab2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2.png)
中考道法必背知识点(全覆盖)2.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公平正义。
3.经济发展的关键:创新驱动。
4.国家治理的关键:权力制约和监督。
5.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解决体制机制障碍。
6.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绿色发展。
7.国家安全的关键: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8.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思想道德建设。
10.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信息化和智能化。
11.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法治文化建设。
1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提:科技创新。
1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前提:和平发展。
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发展经济、强军兴军、科技创新、文化自信。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XXX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9.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0.我国的发展战略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1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全面依法治国。
12.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法治。
13.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依法行政。
1.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清单(复习必背)
![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清单(复习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4c04f9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d.png)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重点句+考点问题+典型例题】重要基础爱护身体 成长的节拍生命的思考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 中学时代重要性见证生命进梦想与个人.时代.中国梦紧密相连努力:立志.坚持.方法学习天地学习点亮生命 学会学习发现 自己自我发展、他人交往 2途径、3方面 做更好的自己认识友谊交友的 智慧朋友圈数量上:变大质量上:变小 友谊的 力量影响很大特质与澄清建立友谊 呵护友谊 网上交友网络交友利与弊慎交网友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学会自我保护 遵守法律法规珍视生命探问生命生命有时尽 生命有接续养护精神 增强生命韧性 绽放生命生命意义 生命 精彩 自我价值 对他人的价值 对社会的价值 生命充盈 拒绝冷漠 平凡与伟大走近老师文明传播者 老师风格不同 师生 交往教学相长 亦师亦友亲情 家的作用孝亲敬长爱的 碰撞 危害沟通化解 家庭 建设现代家庭变化 良好心态面对师生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思维导图】成长的节拍中学时代中学序曲少年有梦中学时代的作重要基础、见证生命进阶成长的礼物新机遇、新挑战塑造新自我少年梦想的特点 与个人、时代脉搏、中国梦紧密相连 实现梦想努力:立志、坚持、方法学习新天地学习伴成长正确认识学习学习是重要任务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做人 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没有终点学习点亮生命生存、生活;动力; 为幸福生活奠基。
享受学习体味学习学会学习学习是苦乐相伴的过程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交往 怎样认识自己途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方面:生理、心理、社会接纳与欣赏主动改正缺点、扬长避短、激发潜能、带来福祉。
(二)《成长的节拍》必背核心句---高频选择题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3.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31835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b.png)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2.心理与生理的协调发展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和保证。
3.情绪是把双刃剑。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4.应对挫折的关键是应对挫折的态度,是要战胜自己。
5.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
6.优良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关键作用。
7.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8.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
9.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11.犯罪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罚当罚性是刑事违法的必然结果。
12.任何违法行动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3.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根本品格。
14.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
交往是人生- 1 -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
任何人都必须依赖于集体。
15.只要每天都保持一种好心情,就会变得性格开朗。
16.家庭是第一所学校,是社会的基石。
17.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处世之道,做人之本。
18.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诺言其实不违背诚实的原则。
19.诚实是信任的道德基础,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
20.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2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是每个人的最高的人身权益。
22.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3.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类活动、充分享有其他各类权利的根本保障。
24.就公民小我说,承受教育,才干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从国家角度看,要实现现代化,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
25.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26.人生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
27.劳动是人维持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28.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石。
- 2 -29.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大全01要点名词识记02改革开放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的意义?(1)我国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
(2)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4)“四个尊重”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成就?(1)综合国力方面,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人民生活方面,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重要性)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挑战。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如何全面深化改革?(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创新发展;(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先进文明成果;(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4)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
03共同富裕1.为何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精准扶贫?(1)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方面。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2.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4)动员广泛的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努力。
3.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扶贫工作,说明了什么?(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3)我国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4.列举党和国家近年来采取的扶贫措施:(1)加快农村危房改造;(2)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制;(3)实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制度。
5.青少年能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3)从自身做起,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4)为政府扶贫工作献计献策,自己履行义务。
04党的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党的基本路线地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05科技创新1.创新的意义: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目前的科技现状?为什么要建设科技强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的做法)(1)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4.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成效;(3)党的正确领导,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创新;(4)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5.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对我国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增强我国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3)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6.我们青少年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
(4)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7.列举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北斗导航服务全球;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8.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2)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06民主与民主意识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特点?(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3)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目的是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1)发展选举民主。
(2)发展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3)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权力滥用,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与热情。
5.监督权:行使途径:(1)通过人大代表反映;(2)用书信、电话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3)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监督。
注意问题: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要实事求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能聚众闹事。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1)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原则参与民主生活。
(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
07依法治国1.法治有什么作用?——→法治的意义(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法治的要求(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全面依法治国:(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要求(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国家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6.法治建设,青少年怎么做?(1)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2)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3)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4)向人们大力宣传法治知识和重要性;(5)同破环法治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7.法治政府:(1)含义: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核心内涵:依法行政。
8.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9.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和个人分别应怎样做?(1)政府:A.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B.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10.怎样厉行法治?——→法治社会(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环境。
11.开展扫黑除恶等法治建设活动有什么意义?(1)有助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