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文学作品列表

合集下载

萧红的诗人介绍

萧红的诗人介绍

萧红的诗人介绍01 作者简介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乃莹(一说为:张乃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02 好书推荐推荐一:《呼兰河传》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

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推荐二:《生死场》《生死场》共有十七章节。

《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

在第一章节《麦场》至第十章节《十年》里,作者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日常生活。

《麦场》写到赵三感到养牛和种地之不足,必须到城里去发展。

他渐渐不注意麦子,每日进城,梦想着另一桩有望的事业。

而这种时候,地主还要加地租,他和李青山等人想发起“镰刀会”进行抵抗,但中途失败,他家的青牛卖了,无法种地,他只得编鸡笼去卖。

可这只是暂时的缓解,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贫困。

“五月节”到了,由于米价跌落,卖的钱不够还债,成业家连一斤面粉也买不起。

在东北严寒的冬季里,孩子们饱受摧残。

生了病无钱医治,任其恶化,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孩子死了,只是随便地用草捆起来,扔到乱坟岗任野狗撕扯。

萧红小说的主要作品有

萧红小说的主要作品有

萧红小说的主要作品有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她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她短暂的生命中,她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一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萧红小说的主要作品。

第一部是《湘行散记》。

这是萧红的第一部小说集,于1929年出版。

《湘行散记》主要以她在湘西地区旅行时的所见所闻为主题。

她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视角描绘了湘西地区的土风民情,展现出了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人文情感。

第二部是《干校六记》。

这是萧红在1961年到1972年期间写作的一系列短篇小说集合。

《干校六记》以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队所经历的苦难和痛苦为主题。

通过精准的语言和刻骨铭心的描写,她将自己和其他人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展现出来,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第三部是《呼兰河传》。

这是萧红在1947年至1948年期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了她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塑造和自然描写,展现了战争年代农村女性的优秀品质和坚韧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种种矛盾。

第四部是《红玫瑰与白玫瑰》。

这是萧红于1944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红玫瑰与白玫瑰》以作者周文璟与哈笑社的爱情为主线,通过对周文璟的情感经历和内心纠葛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局限和女性自我解放的渴望。

小说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触动,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最后一部是《萧红小说选》。

这是一本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选集,收录了萧红的部分作品。

《萧红小说选》汇集了她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等,丰富展现了她作为作家的多样风貌和独特创作理念。

萧红的小说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多样化,风格独特,思想深刻,以其独特的人物刻画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赏。

她的作品不仅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也对女性地位和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的真实描绘。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萧红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萧红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萧红小说专练萧红作品:《手》《火线外(二章) 》《麦场》《呼兰河传》《林小二》《朦胧的期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萧红在我们的同学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她初来的几天,我们叫她“怪物”。

下课以后大家在地板上跑着也总是绕着她。

关于她的手,但也没有一个人去问过。

她的父亲第一次来看她的时候,说她胖了:“妈的,吃胖了,这里吃的比自家吃的好,是不是?好好干吧!干下三年来,不成圣人吧,也总算明白明白人情大道理。

”在课堂上,一个星期之内人们都是学着王亚明的父亲。

第二次,她的父亲又来看他,她向她父亲要一双手套。

“就把我这副给你吧!书,好好念书,要一副手套还没有吗?等一等,不用忙……要戴就先戴这副,开春啦!我又不常出什么门,明子,上冬咱们再买,是不是?明子!”在接见室的门口嚷嚷着,四周已经是围满着同学,于是他又喊着明子明子的,又说了一些事情。

她的父亲也是青色的手,比王亚明的手更大更黑。

在阅报室里,王亚明问我:“你说,是吗?到接见室去坐下谈话就要钱的吗?”“哪里要钱!要的什么钱!”“你小点声说,叫她们听见,她们又谈笑话了。

”她用手掌指点着我读着的报纸。

校长已说过她几次:“你的手,就洗不净了吗?多加点肥皂!好好洗洗,用热水烫一烫。

早操的时候,在操场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

”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般透明的手指去触动王亚明的青色手,看那样子,她好像是害怕,好像微微有点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让她去接触黑色的已经死掉的鸟类似的。

“是褪得很多了,手心可以看到皮肤了。

比你来的时候强得多,那时候,那简直是铁手……你的功课赶得上了吗?多用点功,以后,早操你就不用上,学校的墙很低,春天里散步的外国人又多,他们常常停在墙外看的。

等你的手褪掉颜色再上早操吧!”校长告诉她,停止了她的早操。

“我已经向父亲要到了手套,戴起手套来不就看不见了吗?”打开了书箱,取出她父亲的手套来。

萧红简介

萧红简介

萧红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迺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毕业于女师大附中,著有《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代表作为《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1月22日,31岁的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去世于香港。

人物生平求学经历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现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

现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

在“东特女一中”,萧红除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校刊上发表过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诗。

1927年冬,哈尔滨学生联合会组织反对日本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游行,学生们情绪高昂,纷纷请愿。

萧红在这一抗日爱国运动中表现得坚定勇敢,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面。

1929年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

祖父去世后,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

1930年秋,萧红初中毕业。

她不顾家庭反对,在表哥陆舜振的帮助下到北平,进入女师附中读书。

因为没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顿中。

颠沛流离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萧红逃离家庭,与中学同学同居怀孕后被弃,困于旅馆。

困窘间萧红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报社的萧军,萧红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1年1月,萧红寒假中离开北平返回呼兰,被软禁在家中。

同年2月底,萧红再次去北平,不久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到3月中旬,萧红与未婚夫一起离开北平回哈尔滨。

此时,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不满萧红去北平读书,代弟弟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引发萧红的不满,萧红到法院状告汪大澄。

庭审中,汪恩甲顾及哥哥的声誉,违心承认解除婚约是自己的主张,与哥哥无关。

萧红输掉了官司,回到呼兰,后随家搬到阿城县(现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福昌号屯,被迫与外界隔绝。

小学课文中,以萧红为作者的有哪些课文?

小学课文中,以萧红为作者的有哪些课文?

小学课文中,以萧红为作者的有哪些课文?小学课文中,以萧红为作者的有哪些课文?萧红为作者的课文有《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两篇。

1、《火烧云》为现代文学作品,是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

2、《我和祖父的园子》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祖父的园子》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7课。

作家萧红(1911~1942),笔名萧红,原名张廼莹。

1933年萧红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援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火烧云作者:萧红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

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著,很威武很镇静地蹲著。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分析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分析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附商事街介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麦场》(现名为《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牛车上》等。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萧红代表作》等。

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回忆鲁迅先生》,《桥》等。

1911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六),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远祖张岱,萧红祖父张维祯一代从阿城县福昌号屯迁到呼兰。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

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

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

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幼年时一直和祖父生活,无忧无虑,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回忆那时生活的。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妹感情一般。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廼莹。

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

这里面的后花园,也就是后来出现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大花园,一个拥有她很多记忆的地方。

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

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曾多次得奖。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

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驻军邦统汪廷兰之子汪恩甲。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挠、逼婚,没能继续上中学,辍学在家。

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

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现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

在“东特女一中”,萧红除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校刊上发表过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诗。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麦场》(现名为《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牛车上》等。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萧红代表作》等。

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回忆鲁迅先生》,《桥》等。

1911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六),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远祖张岱,萧红祖父张维祯一代从阿城县福昌号屯迁到呼兰。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

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

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

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幼年时一直和祖父生活,无忧无虑,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回忆那时生活的。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妹感情一般。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廼莹。

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

这里面的后花园,也就是后来出现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大花园,一个拥有她很多记忆的地方。

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

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曾多次得奖。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

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驻军邦统汪廷兰之子汪恩甲。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挠、逼婚,没能继续上中学,辍学在家。

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

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现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

在“东特女一中”,萧红除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校刊上发表过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诗。

萧红

萧红
萧红和萧军发表的《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求学经历
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现为哈尔滨市萧红中学。
在“东特女一中”,萧红除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校刊上发表过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诗。1927年冬,哈尔滨学生联合会组织反对日本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游行,学生们情绪高昂,纷纷请愿。萧红在这一抗日爱国运动中表现得坚定勇敢,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面。
1929年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
1930年秋,萧红初中毕业。她不顾家庭反对,在表哥陆舜振的帮助下到北平,进入女师附中读书。因为没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与中学同学同居怀孕后被弃,困于旅馆,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报社的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写信结识鲁迅,1934年到上海找鲁迅,并且最终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小说《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其中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萧红散文名篇

萧红散文名篇

萧红散文名篇
1. 《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这是萧红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描述了她年轻时的憧憬和对自由的追求。

2.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篇散文以自传形式写就,揭示了萧红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和无奈。

3. 《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是一篇以幽默和讽刺手法描写生活琐碎的散文,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束缚。

4. 《落花生》-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个贫穷农村家庭的故事,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农民命运的关注。

5. 《乡村四月》-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春天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

6. 《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散文是萧红对好友刘和珍的追思和怀念,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7. 《神圣的魂》-这篇散文以宗教为主题,表达了对信仰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思考。

8. 《一杯茶》-这篇散文以品茶为线索,抒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感悟。

9. 《母亲》-这篇散文以描写母亲形象为主线,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家庭的关怀。

10. 《蝴蝶》-这篇散文以蝴蝶为象征,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些散文作品展现了萧红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关注,以及她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

第五章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萧红(1911~1942)小说

第五章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萧红(1911~1942)小说




四、萧红小说的艺术风格: 1、语言稚拙,有生味儿、鲜味儿。 “草叶和菜叶都蒙盖上灰白色的霜,山 上黄了叶子的树,在等候太阳。太阳出 来了,又走进朝霞去。·····” 2、诗画的意境。萧红的小说以诗人的眼 睛关照自然,富有趣自天成的韵味。她 状物写景不重形似而重神似。抓住事物 的特点,融进作家的感情,追求一种诗 画交融的境界。如《山下》中的林姑娘。
萧红的小说创作
一、生平简介: 萧红(1911~ 1942) :原名张迺 莹,生于黑龙江呼兰 县一个地主家庭。是 “东北作家群”的代 表作家。


东北作家群: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 罗烽、白朗、李辉英、舒群等。 二、主要作品: 《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





三、作品简介: 1、《生死场》六万字,共十七节。背景是二 十年代东北哈尔滨附近农村。以二里半、麻面 婆一家、王婆、金枝三个家庭为主要描写对象, 写出了生和死的形形色色。 2、《马伯乐》: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马伯乐在 抗战这个动荡时期的种种窘相和丑态。 马伯乐:寄生虫、胆小鬼、钱迷、洋奴 3、《呼兰河传》主要写一个北方小城镇单调 的美丽和人民的善良与愚昧。 在展现关于生与死、关于空间的永存、时间的 永动等生命体验方面提供了一部形象的文学样 品。




学追求,借 诸自己的文字组织,有效地使戏剧性(当时也 是一种“小说性”)淡化了,使小说化解为散 文,使“事件”丧失(或部分地丧失)其情节 意义。 4、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深层依据:悲剧感。 萧红的作品中的痛苦是一种因年深月久而“日 常生活化”了的痛苦。 她写轻易的、无价值的死;麻木的死和生者对 死的麻木。 《王阿嫂之死》 《北中国》:耿大先生 萧红写生命的被漠视同时也写生命的顽强。 冯歪嘴子

萧红作品_萧红散文集

萧红作品_萧红散文集

萧红作品_萧红散文集
∙萧红:中秋节
∙萧红:烦扰的一日
∙萧红:夏夜
∙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孤独的生活
∙萧红:感情的碎片
∙萧红: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小黑狗
∙萧红:弃儿
∙萧红:镀金的学说
∙萧红:中秋节
∙萧红:破落之街
∙萧红:小六
∙萧红:饿
∙萧红:祖父死了的时候
∙萧红:过夜
∙萧红:家庭教师
∙萧红:来客
∙萧红:提篮者
∙萧红:他的上唇挂霜了∙萧红:当铺
∙萧红:借
∙萧红:买皮帽
∙萧红:广告员的梦想∙萧红:新识
∙萧红:“牵牛房”
∙萧红:十元钞票
∙萧红:索非亚的愁苦∙萧红:同命运的小鱼∙萧红:几个欢快的日子∙萧红:公园
∙萧红:夏夜(另一篇)
∙萧红:册子
∙萧红:剧团
∙萧红:白面孔
∙萧红:又是冬天
∙萧红:一个南方的姑娘∙萧红:十三天
∙萧红:欧罗巴旅馆
∙萧红:拍卖家具
∙萧红:最后的一个星期∙萧红:女子装饰的心理∙萧红: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感情的碎片
∙萧红:两个朋友
∙萧红:失眠之夜
∙萧红:来信
∙萧红:天空的点缀
∙萧红:女子装饰的心理∙萧红:记鹿地夫妇
∙萧红:无题
∙萧红:我之读世界语
∙萧红:牙粉医病法
∙萧红:滑竿
∙萧红:林小二
∙萧红:放火者
∙萧红:茶食店
∙萧红名言名句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
∙萧红经典语录。

萧红作品目录

萧红作品目录

萧红作品目录小说1.《弃儿》署名悄吟,载1933年5月6日至17日长春《大同报》副刊《大同俱乐部》。

2.《王阿嫂的死》署名悄吟,1933年5月21日作,发表报刊、日期不详。

3.《看风筝》署名悄吟,载1933年6月30日《哈尔滨公报》副刊《公田》。

4.《腿上的绷带》署名悄吟,载1933年7月18至21日长春《大同报》副刊《大同俱乐部》。

5.《太太与西瓜》署名悄吟,载1933年8月4日长春《大同报》副刊《大同俱乐部》。

6.《两个青蛙》署名悄吟,载1933年8月6日长春《大同报》周刊《夜哨》第一期。

7.《哑老人》署名悄吟,载1933年8月27日、9月3日长春《大同报》周刊《夜哨》第三、四两期。

8.《夜风》署名悄吟,载1933年9月24日、10月1日、10月8日长春《大同报》周刊《夜哨》第六、七、八三期。

9.《叶子》署名悄吟,载1933年10月15日长春《大同报》周刊《夜哨》第九期。

10.《清晨的马路》署名悄吟,载1933年11月5日、12日长春《大同报》周刊《夜哨》第十二、十三两期。

11.《渺茫中》署名悄吟,载1933年11月26日长春《大同报》周刊《夜哨》第十四期。

12.《跋涉》(小说、散文集)署名三郎、悄吟,1933年10月哈尔滨五日印刷社。

内收萧红作品:春曲(之一),王嫂的死、广告副手、小黑狗、看风筝、夜风。

13.《患难中》署名田梯,载1934年3月1日至5月3日哈尔滨《国际协报》周刊《文艺》。

14.《离云》署名悄吟,载1933年3月10、11日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

15.《出嫁》署名悄吟,载1934年3月20日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

16.《麦场》(即《生死场》的前两章:《麦场》、《荣圃》)署名悄吟,载1934年4月20日至5月17日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

17.《进城》署名悄吟,载《青岛晨报》副刊。

18.《生死场》(中篇小说)署名萧红,1935年12月上海容光书局初版,“奴隶丛书”之三。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

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麦场》(现名为《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牛车上》等。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萧红代表作‎》等。

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回忆鲁迅先‎生》,《桥》等。

1911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六),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远祖张岱,萧红祖父张‎维祯一代从‎阿城县福昌号屯迁‎到呼兰。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

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

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

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幼年时一直‎和祖父生活‎,无忧无虑,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回忆那‎时生活的。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妹‎感情一般。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廼莹‎。

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

这里面的后‎花园,也就是后来‎出现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大花‎园,一个拥有她‎很多记忆的‎地方。

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

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曾多次得奖‎。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

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驻军‎邦统汪廷兰‎之子汪恩甲‎。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挠‎、逼婚,没能继续上‎中学,辍学在家。

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

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萧红的代表作

萧红的代表作

萧红的代表作
萧红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女作家,她的哲学式的文学风格在20世纪中期被誉为“中国新文学的艺术标志”。

作为新月文学团体的一员,萧红以“唯物主义”和“抒情主义”为主导思想,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纷呈、富有深度又充满哲理的作品。

萧红的代表作有《像雨后的彩虹》、《明天的脚步》、《少女的微笑》和《给自己的信》等。

《像雨后的彩虹》是萧红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母亲不舍将女儿送出家门出国留学的故事,感人至深,它表达了中国人追求卓越的梦想,以及对家庭的不可撼动的忠诚,为了目的的不懈努力,对未来的理想以及对母亲的告别等主题,深刻地告诉读者,努力付出和忍耐终会有回报。

《明天的脚步》是萧红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以一个发生在新中国初期的田园故事为背景,结合她对历史变迁的理解,深刻表现了乡村学校的艰苦和贫困,以及农民的苦难和勤劳的精神,表达了她以乐观和忍耐坚持不懈、发展进步,把握未来的信念。

《少女的微笑》是萧红一部最著名的小说,通过一个简单的恋爱故事,表达了萧红对爱情的深刻理解,生动描绘了难以抹去的少女特有的痛苦,教导人们即使经历苦痛,也要以最美丽的微笑面对生活,坚持梦想。

《给自己的信》是萧红最著名的一篇作文,它描述了萧红从孩童时期到成年的成长经历,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章。

文中,萧红倡导人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新的事物,敢于接受新思想;倾注心血,
努力奋斗,不断追求完美的自我;全心全意投入,一起追逐生活的美好。

总之,萧红的作品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形象有力地展现出女性的热情和激情,引导人们在追求精神完美和伟大梦想中不懈地努力,勇于展现自我,从而成为一代新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艺术家。

萧红作品

萧红作品

1933年《可纪念的枫叶》(诗歌)创作于1932年春,收入自编诗稿中,生前未公开发表,首刊于1980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萧红自集诗稿》。

《静》(诗歌)创作于1932年春,收入自编诗稿中,生前未公开发表,首刊于1980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萧红自集诗稿》。

《偶然想起》(诗歌)创作于1932年春,收入自编诗稿中,生前未公开发表,首刊于1980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萧红自集诗稿》。

《栽花》(诗歌)创作于1932年春,收入自编诗稿中,生前未公开发表,首刊于1980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萧红自集诗稿》。

《春曲》(六首)(诗歌)创作于1932年春。

收入自编诗稿中。

《春曲》(之一)收入1933年10月3日五日画报印刷社(哈尔滨)初版的《跋涉》(与萧军诗文合集)。

首刊于1980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辑《萧红自集诗稿》。

《幻觉》(诗歌)创作于1932年7月30日,首刊于1934年5月27日《国际协报·国际公园》,署名悄吟。

《弃儿》(散文)创作于1933年4月18日,首刊于1933年5月6日—17日《大同报·大同俱乐部》(长春),署名悄吟。

《王阿嫂的死》(短篇小说)创作于1933年5月21日,收入1933年10月五日画报印刷社(哈尔滨)初版的《跋涉》(与萧军诗文合集),署名悄吟。

《看风筝》(短篇小说)创作于1933年6月9日,首刊于《哈尔滨公报·公田》,署名悄吟。

收入1933年10月五日画报印刷社(哈尔滨)初版的《跋涉》(与萧军诗文合集),署名悄吟。

《腿上的绷带》(短篇小说)创作日期不详,首刊于1933年7月18日—21日《大同报·大同俱乐部》(长春),署名悄吟。

《小黑狗》(散文)创作于1933年8月1日,首刊于1933年8月13日《大同报·夜哨》(长春)第一期,署名悄吟。

收入1933年10月五日画报印刷社(哈尔滨)初版的《跋涉》(与萧军诗文合集),署名悄吟。

萧红的作品

萧红的作品

萧红的作品萧红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原名《麦场》)、《马伯乐》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除这些之外,萧红的作品还有《可纪念的枫叶》、《一粒土泥》、《长白山的血迹》、《回忆鲁迅先生》、《跋涉》、《商市街》、、《海外的悲悼》、《旷野的呼喊》、《家族以外的人》等等。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四大才女之一。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乃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生死场》一经发表之后,便在文坛上引起了非常热烈的反响,肖红也因此一举成名。

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肖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她通过一种诗化的表现风格,对于散文化的小说文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体特征: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

系列散文《商市街》在发表时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议论,因为萧红使用了不少小说的技巧,这样的写作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异常新颖,从文体上看,它更接近小说,不过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萧军《商市街·读后记》)。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商市街》、《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最新文档】萧红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2页)

【最新文档】萧红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萧红的资料篇一: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萧红主要作品及简介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麦场》(现名为《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牛车上》等。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萧红代表作》等。

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回忆鲁迅先生》,《桥》等。

1911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六),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远祖张岱,萧红祖父张维祯一代从阿城县福昌号屯迁到呼兰。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

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

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

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幼年时一直和祖父生活,无忧无虑,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回忆那时生活的。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妹感情一般。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廼莹。

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

这里面的后花园,也就是后来出现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大花园,一个拥有她很多记忆的地方。

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

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曾多次得奖。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

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驻军邦统汪廷兰之子汪恩甲。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挠、逼婚,没能继续上中学,辍学在家。

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

萧红生平及作品

萧红生平及作品

萧红生平及主要作品介绍萧红(1911-1942),现代著名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

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

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1940年去香港。

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

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原名《麦场》)《马伯乐》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后花园、祖父和我》《萧红代表作》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回忆鲁迅先生》《桥》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著作书目集

萧红著作书目集

萧红著作书目集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学习小提示: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狗》
1934年9月9日
《生死场》
中篇小说
1940年12月20日
《呼兰河传》
长篇小说
1941年
《马伯乐(第一部)》
1941年
《马伯乐(第二部)》
1938年3月初
《突击》
剧本
1940年7月
《民族魂鲁迅》
1936年10月24日
《海外的悲悼》(致萧军)
书信
1939年3月14日
《离乱中的作家书简》(致许广平)
《〈大地的女儿〉——史沫特烈作》
1940年7月
《回忆鲁迅先生》
不详(1941年5月5日首刊)
《骨架与灵魂》
不详(1941年9月20日首刊)
《“九一八”致弟弟书》
不详(1941年9月1日首刊)
《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1933年10月
《跋涉》
散文集
1935年3月至5月间
《商市街》
1936年
《桥》
1940年6月初版
《进城》
不详(1934年首刊)
《去年今日》
1936年5月6日
《马房之夜》
1936年9月4日
《家族以外的人》Leabharlann 1936年9月初《红的果园》
1936年(1936年9月20日首刊)
《王四的故事》
不详(1936年10月1日首刊)
《牛车上》
不详(1936年11月16日首刊)
《亚丽》
不详(1937年5月10日首刊)
资料来源:萧红数字展馆(关于萧红/作品目录)
萧红文学作品列表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体裁
1932年春
《可纪念的枫叶》
诗歌
1932年春
《静》
1932年春
《偶然想起》
1932年春
《栽花》
1932年春
《春曲》(六首)
1932年7月30日
《幻觉》
不祥(1933年8月13日首刊)
《八月天》
1937年6月20日
《一粒土泥》
1933年4月18日
《弃儿》
散文
1936年8月9日
《孤独的生活》
不详(1936年9月18日首刊)
《长白山的血迹》
不详(1936年10月29日首刊)
《女子装饰的心理》
不祥(1933年10月29日首刊)
《中秋节》
不祥(1934年6月14日首刊)
《镀金的学说》
不祥(1936年11月29日首刊)
《感情的碎片》
1936年12月12日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1937年8月14日
《寄东北流亡者》
不详(1938年12月29日首刊)
《我之读世界语》
1939年8月28日
《茶食店》
1939年9月22日
《鲁迅先生生活散记——为鲁迅先生三周年祭而作》
不详(1939年10月18日首刊)
《记忆中的鲁迅先生》
不详(1939年10月20日首刊)
《记我们的导师——鲁迅先生生活的片段》
1940年6月28日
《萧红散文》
1933年8月6日
《两个青蛙》
短篇小说
1933年8月27日
《哑老人》
1933年9月20日
《叶子》
1933年11月15日
《渺茫中》
不详(1933年7月18日首刊)
《腿上的绷带》
不详(1933年8月4日首刊)
《太太与西瓜》
1934年3月8日
《患难中》
1934年3月8日
《出嫁》
不详(1934年夏首刊)
《两朋友》
1938年8月6日
《黄河》
1938年8月20日
《汾河的圆月》
1938年10月
《孩子的演讲》
1938年10月31日
《朦胧的期待》
不详(1939年1月21日首刊)
《逃难》
1939年1月30日
《旷野的呼喊》
1939年5月16日
《莲花池》
1939年7月20日
《山下》
1939年7月24日
《梧桐》
不详(1939年8月5日首刊)
《天空的点缀》
1937年8月22日
《失眠之夜》
1937年8月17日
《窗边》
1937年10月17日
《逝者已矣!》
1937年10月22日
《小生命和战士》
1937年10月22日
《火线外(二章)》
1937年12月13日
《一九二九年底愚昧》
1938年2月20日
《记鹿地夫妇》
1938年5月15日
《无题》
不详(1938年9月18日首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