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导王龙教授《组织行为学》mba授课讲义(浙大..._1491016663汇编
清华大学MBA课程讲义——组织行为学案例

案例分析:绩效预测艾里克斯·梅赫(Alix Maher)是新英格兰大学新任的招生部主任。
这所大学规模不大,但对学生的挑选十分严格。
艾里克斯拥有教育学学士学位,并在最近获得了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
但她过去从没有大学招生方面的经验。
艾里克斯的前任与下属(共五名下属)一起制定了选拔学生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高中成绩(占4096),学业能力倾向测验(SAT)分数(占4096),课外活动及成就(占10%),申请信的质量和创造性(占10%)。
艾里克斯对SAT分数的使用持保留态度。
下属们陈述了他们的理由,她认识到高中的成绩等级相差很大。
在一所学校中得“A"的学生成绩,可能在要求更为严格的学校中只能得“C"。
艾里克斯还认识到,SAT测验的编制者(教育测验服务中心)令人信服地指出这一测验分数是学生大学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指标。
但艾里克斯还是有一些担心:1.SAT考试的压力很大,很多学生产生了考试焦虑,因而考试结果可能并非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
2.有证据表明,通过辅导,学生的SAT成绩可提高40分一150分。
这表明那些付不起500美元一600美元参加考试辅导班的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3.SAT真的有效吗?还是它仅仅区分出了少数民族者、穷人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文化环境受到限制的人?艾里克斯正在考虑是否应改变学校的选拔标准和权重比例。
她想起不久前与一位从事工业心理学工作的朋友的一席交谈.这位朋友在《幸福》100家公司(《幸福》杂志排行榜上前100家公司)中的一家任职。
他说他的公司定期使用智力测验来帮助选拔求职者.比如,公司的招聘人员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进行面试,确定可能的人选。
然后,他们用标准智力测验对候选人进行测试。
那些得分至少在80%以上的人才可能被录用.艾里克斯想既然企业招聘员工时都可以使用智力测验,为何不能用于学校的录取工作呢?另外,大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也许SAT分数应该在选拔决策中占更高权重,也就是高于40%。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ppt课件

解决问题应该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一、组织有效性的复杂性
(一)组织有效性研究的回顾
管理学概念 代表人物
基本理论
有效性因素
科学管理 管理原则 人际关系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组织行为学 第一讲
绪论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通过本讲,你应该能够了解:
整合化适应和差别化适应
团体学习、愿景 、系统思维
积累性知识、运行能力、制 度能力、用户价值
合作的成员、扁平的结构, 工作团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二)关于组织有效性的两种观点
1、有效性的目标观点 以目标作为定义和衡量有效性的尺度,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四、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1、改善质量和生产率 2、改善人际技能 3、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4、授权 5、激发革新和变革 6、处理临时性 7、员工忠诚度减弱 8、改善道德行为
可是.最近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大张遇到了几 个棘手的问题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MBA十日读》(组织行为)

经理们的办公程序⑷
■ 适应你的老板
■ 工作上成功的第一步就是理解老板及其背 景,其中包括:
1 他们所说明和未说明的目标; 2 他们所承受的压力; 3 他们的强项、弱点和盲点; 4 他们喜欢的工作风格。
36
第二步是反省、评价自己的需要,包括: 1 你自己的强项和弱点; 2 你的个人风格; 3 你对依赖或的干权威人士的倾向性。
副总裁 (营销)
副总裁 (财务)
副总裁
副总裁
(经营) (行政)
46
■ 产品型
首席执行官 各种 职员职能
副总裁 (营销)
产品经理 产品1
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
产品2
产品3
副总裁 (行政)
产品经理 产品4
销售
市场
广告
47
■ 顾客型
首席执行官
各种 职员职能
总经理 产业
经营
总经理 顾客
总经理
总经理
零售连锁店 行政
董事长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
调整和留置 命令调出 技能缺陷 激励问题
提升极限
53
㈦系统理论和机构分析
54
■ 管理子系统—是制定目标计划和控制充实 的器官。
■ 适应值系统—是公司的眼睛,监视着环境。 ■ 范围内控制系统—是公司的嘴巴,它控制
着机构的进食。包括人员的招聘、购买原 材料以及资金筹措。 ■ 生产子系统—是公司的肠子。它将投入变 成产品和服务。 ■ 范围外廓子系统—营销班子、人事部门、 公共关系部。
■ 指导与发展—是评价工作的首要目标。
34
经理们的办公程序⑶
■ 惩戒
■ 1 首先查清事实。问一下你自己,是不是 你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清华大学博导王龙教授《组织行为学》MBA授课讲义(浙大

清华大学博导王龙教授《组织行为学》 MBA授课讲义(浙大
•人
•社会关系的总和
清华大学博导王龙教授《组织行为学》 MBA授课讲义(浙大
清华大学博导王龙教授《组织行为学》 MBA授课讲义(浙大
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
个体行为: 核心问题是沟通与文化 群体行为:核心问题是领导与团队 组织行为:核心问题是系统与规律
清华大学博导王龙教授《组织行为学》 MBA授课讲义(浙大
讲授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领导学的艺术 •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的行为科学 •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受文化影响的科学
气』。
•其实,我同意你的见解,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态
度』•。我知道你讲得都是对的,你也是为了我
•
好,可是我愿意,你管得着吗?!
•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心理状态,使我们 心与心的距离更远了。了解别人的心就成了 与人打交道中最重要的问题。
清华大学博导王龙教授《组织行为学》 MBA授课讲义(浙大
我们对人心有多少了解
• 心理对人有什么影响? •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 如何研究人的心理? • 为什么在生活中常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呢?
清华大学博导王龙教授《组织行为学》 MBA授课讲义(浙大
常见的心理现象分析
角色心理(变心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论语》
紧张缓和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自我求证 晕轮效应
清华大学博导王龙教授《组织行为学》 MBA授课讲义(浙大
课堂学习-与时俱进
• 做得体的事,说得体的话。 • 寻找自己的位置 • 培养自己审时度势看清环境变化的眼光 • 不要执着于自己的经验,养成迅速适应
清华总裁课堂《组织行为学EMBA课程》

要点一
组织行为学理论
要点二
实践案例分析
课程回顾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群体 行为和组织结构等方面,以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学员可以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 中的实际应用,包括领导力发展、团队建设、组织变革等 方面。
分析组织行为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组织行为学将面 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组织管理实 践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创新,为组织带来 新的思想和创意。
知识共享
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促进知识在组织 内部的传播和利用,提高组织的创新 能力。
跨文化管理
文化差异
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理解 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文化融合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建立共 同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
跨文化沟通
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减少文化冲 突,促进组织的全球化发展。
详细描述
华为在面临国际竞争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断调整自身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通过创新激励机 制、优化决策流程和提高内部沟通效率,华为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企业向现代化科技企业的转型。
案例二:阿里巴巴的团队建设
总结词
阿里巴巴以其独特的团队文化和高效执行力著称。
详细描述阿里巴巴重Fra bibliotek员工培训和团队凝聚力,通过建立共同价值观和目标,培养了一支高效协 作的团队。在面临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阿里巴巴能够迅速调整战略,保持竞争优势。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组织行为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组织行为学将更加注重跨文 化研究、数字化时代下的组织变革、领导力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清华总裁课堂《组织行为学EMBA课程》300页ppt

2、物质刺激方法 物质刺激的方法即用物质诱因,去驱 动人的积极性。 物质刺激的方法并非调动人的积极性 的唯一动力; 物质诱因与人的积极性并非直接因果 关系。
清华总裁课堂《组织行为学EMBA课 程》300页ppt
3、硬的教育方法 硬的教育方法即惩罚的方法。 惩罚有两种:
清华总裁课堂《组织行为学EMBA课 程》300页ppt
6.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所谓组织行为学,就是综合运用与人的行为有关
的知识,专门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 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可见,组织行为学侧重于:
· 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 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
(2)知觉
n 知觉是感觉的高一级形式。它是人脑对客 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n 知觉的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 恒常性。
n 我们可以利用知觉的多种心理效应,提高 管理水平。
清华总裁课堂《组织行为学EMBA课 程》300页ppt
清华总裁课堂《组织行为学EMBA课 程》300页ppt
清华总裁课堂《组织行为学EMBA课 程》300页ppt
n 组织能满足人的多种需求
清华总裁课堂《组织行为学EMBA课 程》300页ppt
4.组织行为学中“行为”的含义
n 行为是一个极具普遍意义的概念 n 组织行为学中的行为是指人的行为 n 一般认为:人的行为是人的器官和机体在客观
事物的刺激下所发生的反应形式。 n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认为:人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n 从总体上讲,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工作组织 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
n 具体地讲,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即个体、 群体和组织。
MBA组织行为学111页DOC

《组织行为学》篇章结构●序言●第一讲组织行为学导论●第二讲社会知觉与行为●第三讲态度与行为●第四讲个体行为的激励●第五讲群体行为(上)●第六讲群体行为(下)●第七讲组织行为序言●S1管理概述●S2用系统研究代替直觉S1管理概述●管理者(managers)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
他们作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organization)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制造公司或服务公司是组织,学校、医院、军队、零售店、警察部门、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等都是组织。
在这些组织中监督别人的活动,并对达到目标负有责任的人被称为管理者。
一、管理职能●本世纪早期,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今天,我们把这些职能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计划●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任何道路都会把你带到目的地。
因为公司的存在就是要达成—定的目标,所以必须有人来设定这些目标,选择能够达成目标的手段。
管理者就是这样的人。
计划(planning)的功能包括:定义组织目标;建立达到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使计划具有全面的层次性以便整合和协调不同的活动。
2、组织●管理者也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我们把这种功能叫做组织(organizing)。
它包括确定要完成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归类;谁向谁报告;在哪一级作决策。
3、领导●每个组织都包含人。
于是,指导和协调这些人就成为管理工作,这就是管理的领导(1eading)功能。
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卷入了领导工作。
4、控制●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的最后一项功能是控制(controlling)。
目标设定,形成计划,结构安排妥当,雇用、训练、激励了员工以后,仍然存在着某些事情发生混乱的可能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讲课讲稿

欲望大。 44. 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意感与流动率成正相关。 45. 大学教授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具有更强制自尊。
46. 大多数生产线的工人更喜欢在小群体中工 作,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是生产线工作单 调枯燥。
概念理解 1、客观事物是人的情绪情感产生的客观来源
客观事物
外部现象 机体内的刺激
情绪、情感
2、人的需要及人对自己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关系的认 识,是产生情绪和情感的主观原因。
人的需要 需要 关系 客观事物
情绪、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类对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的反映,都是人内心的主观体验形式,因此, 二者本质相同且相联系
分析自己的认知定势, 了解个人的认知偏好, 跳出这些认知陷阱以 避免知觉偏差的出现
要因人而异,随景而 异,承认并考虑不同员 工对同一组织事件会有 不同的认识,作耐心细 致的、有针对性的工作
以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实事求是地对员工的在
应该尽量利用知觉原 理待人处事;树立自 己在员工心目中的良 好形象。
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情绪(emotion): 情感(feelings):
代表着感情性反映 经常被用业描述具
的过程,为人和动 有稳定而深刻社会
物所共有。
含义的高级感情。
1、二者区别:
情 绪(emotion) 情 感(feelings)
较广泛。情绪为人与 窄些。情感为人独
广泛性 动物共有(低级需要 有(高级需要满足)
满足)
组织行为学
第二编 个体行为管理
•知觉和情感原理 •个体差异与管理 •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课件——清华大学

群体规范是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关键因素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 规范》
——正是考虑到群体规范的特殊作用 影响群体规范建立和发展的因素 P119
★ 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所产生的压力,在一定限 度内能促使整个群体为实现群体目标而明确责 任分工和统一行动步调。因而群体规范是一种 强大的社会力量,其功能具体表现为:
有明确的分工——学校组织的成员有确定的 社会责任,扮演不同的角色
有一定的权力与权威——学校通过合理运用 社会赋予的权力实现自己(组织)的职能, 同时借助其它影响形成权威
通过必要的法规调节组织成员的行为
& 组织与群体的异同:
★ 相同之处:都由特定成员组成,存在一 定的人际关系,目标,内部结构等
群体支柱的功能
评价准则的功能
P120
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行为矫正功能
★ 群体规范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其对一个组 织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增加还是降低生产率
★ 群体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P121
群体规范会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压力,迫使 他按照群体目标和准则调节自己的行为。这种 压力与权威命令不一样,后者是由上级发出的, 具有强制性,而前者作为多数人的一致意见, 虽不具有强制性,但个体在心理上感到难以违 抗。如果个体一旦偏离群体规范,就会受
★ 不同之处:
♣ 性质不同:组织是社会的部门或机构,通 常有法人代表,而群体只是特定人群,没 有法人代表
♣ 结构不同:组织是以职责权利维系的系统, 故上级组织可以支配下级组织,组织的领 导可以指挥自己的部属;而群体虽然可分 为大群体和小群体,但它们没有隶属关系, 更没有指挥与服从的关系
♣ 组织负有协调自己内部各种群体的关系, 调节其行为的责任,而群体一般不能左右 组织的行为
清华大学MBA组织行为学精选PPT演示文稿

6
3.十个倾听坏习惯
以下所列十条是倾听者的十个坏习惯。要客观的评价自己,认识
到你听的怎样是走向积极变化的第一步。
是否
1. ___ ___ 我经常插嘴 2. ___ ___ 我草率的得出结论
3
看到了什么?
按摩 推手
4
倾听技术(Listening)
倾听是: ·通过你的耳朵(和眼睛)接收信息。 ·给出信息的含义。 ·决定你对信息的看法。 ·对所听到的东西给予反应。·
1.如何做一名好的听众
2.令人满意的倾听应具有的要素
(1)意识性:
(2)信息存储
5
(3)经验、需要、兴趣的作用
倾听训练—— 你是一个好的听众吗?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 团体学习 系统思维
15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 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 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 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 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 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 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就个人而言,也只有少数的成年人努力发展 本身,超越自我。当你询问成年人的愿望是什么,通常他们首先提到 较负面的、想要除掉的人或事。例如他们说:“我想要我的岳母搬 走”,或“我想要彻底治好背痛”。然而自我超越的修炼坝,是以厘 清对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让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活。 这里,最有趣的部分是: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个人 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承诺,以及由一群“学习者”组成的企业所特有的 精神。
组织行为学课件(清华大学)

四、管理的历史发展
最早将管理应用于生产,是威尼斯
军用造船厂的生产管理,这是现代 工业生产流水线的雏形。 罗马教庭的正式组织,是有效的组 织管理方法的体现。 古代管理:注重管理环节
2014-1-15
10
四、管理的历史发展
现代管理的特点:注重人的因素,
重视领导行为;管理手段上强调科 学化、定量化。 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人为管理学 在未来将受到日益重视。
2014-1-15 7
三、管理的性质
1915年,闵斯特伯格认为:企业的
成功应当依赖引入心理学,注重人 的因素和劳动力的学习和训练,既 要保持效率,又不致使人受到伤害。 企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技术原因:20% 人为原因:80%
2014-1-15
8
四、管理的历史发展
观点 泰勒:科学管理 梅奥:人际关系学派(霍桑试验) 金字塔、中国长城,是古代管理活动的杰 作。 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提出:管理的一般原 则,就是管理者应使下级愿意服从于它的 领导;管理者应争取获得同盟者和支持者; 管理者应有能力保持自己的人力和物力。 (从哲学的高度,以城邦作战为背景。)
沟通
上——下级关系
2014-1-15
19
七、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
组织水平 结构——以工作任务的分配为主 发展——变革 组织文化——共识,惯性
2014-1-15
20
八、组织行为学 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人力资源的变化 多样化 国际化 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代替不了决策、沟通 国际经营、跨国管理
2014-1-15 25
三、知觉(续)
C、对个人行为归因的知觉与判断 内控制型:责任感强,不易进行人际沟通。 外控制型:推卸责任,较易接受领导、服 从、易交流。 命运控制型:不可预知。
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

生产率 准确——效益
3
10.01.2024
二 生产率的提高
❖3 企业创新
➢ 技术创新:发明可以提高生产率 但 投资风险大;代价高昂
➢ 制度创新:具有不可预见性 ➢ 管理创新:提高组织中人的因素;改
变人的行为;提高生产率 在提高生产率的 基础上创造利润
4
三 管理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
10.01.2024
2001年11月制作于清华园 lf
1
10.01.2024
第一讲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一 组织行为学是对管理活动中人的 因素的研究
➢ 管理的要素:人 财 物 ➢ 人:把潜在的资源化为现实的目标
人
财
物
2
10.01.2024
二 生产率的提高
❖ 1 生产率反应出了产出的商品或提 供的服务与投入的人力 财力 物力 的关系
最基本的需求
1好奇心 2食物 3荣誉感道德 4害怕被社会排斥 5生殖种族延伸 6体育运动 7秩序
8独立 9社会交往 10复仇 11家庭 12地位和声望 13公民权 14力量把我自己 影响他
人 15厌恶
42
10.01.2024
一 需求与动机
❖动机与行为
基本需求
行为
被剥夺的程度 实现的难度
减少行为出现频率的有效方法 是降低需求水平
职业经理人很容易形成A型性格
B型性格
追求安逸
休闲工作时间之外
不考虑工作;放松 A型性格的人很容易
向他人传达压力; 喜欢越俎代庖;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10.01.2024
40
第三讲 动机与激励
生产率
积极性
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3.3 社会知觉
2 知觉方式与归因理论
(1)归因理论的假设 所谓归因(attribution),是指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来推测人的内在动机和意图,目的在于理解自己和他人行
为的原因。归因理论认为,对于行为的判断取决于对行为动因的解释,这种动因分为两种,即内因和外因。所 谓内因,是指行为来自行为者自身的控制;与此相反,外因是指行为原因不在行为者控制范围内。
3.2 知觉
3.2.1 知觉的性质
1.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主体对环境的对象化把握,指人脑对环境刺激的整体反映,体现为 个体为了理解环境而解释其感觉印象的过程。
人们努力根据事物本来面目认识它们,但这种努力离不开感觉和知觉的中介。 知觉是对环境的对象化把握。首先,知觉是对于环境的直接反应;其次,知觉把对象从环境
知觉组织就是对这些要素进行结构化组织,使其成为整体并产生意义。
3.2 知觉
2 知觉的组织方式
知觉组织的过程主要有三步:首先是对象分离,接着是知觉归类,最后进行感觉评价而形成知觉。 对象分离是知觉最基本的步骤,是指知觉到的客体在背景中作为可分离部分被突出出来。比如,看画展的时 候,人会自觉把画从墙上分离出来。画是知觉到的对象,而墙是对象的背景。 知觉归类是知觉的组合,指将几个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可识别模式的倾向。人们倾向于使用连续性、封闭性、 接近性、相似性等原则来进行知觉归类。这些原则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知觉律观点。 感觉评价是对接受的信息进行评价并使其产生意义的过程。这涉及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定型偏见、光环效 应、推己及人等。
3.3 社会知觉
(4)韦纳的归因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在《动机的情绪归因理论》中,提出了不同
清华总裁课堂《组织行为学EMBA课程》

绪 论
当代职工的心理特点 及组织的对策
—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
一、当代职工心理上出现的新问题
(一)心理退化 退化原指有机体在収展演变过程中,某 一部分器官结构变小,机能减退以至消失。 退化泛指事物由好变坏,由优变劣。 心理退化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人的心理 活动由积极变消极。 (二)心理逆反 心理逆反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形 成的与常态性质完全相反的心理现象。
第一篇 个体行为
心理活动与人的行为
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个体行为规律
个体激励问题
一、心理活动与人的行为
心理活动的内涵 认知活动与行为 情感活动与行为 意志活动与行为
1.心理活动的内涵
所谓心理活动就是指人们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活动以及人们对 客观事物的态度。 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相互 联系的三个方面,即认识活动、 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
二、职工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
1、传统教育方法 典型的传统教育方法是回忆对比,忆苦思
甜。
实质:“思维方式”的变化 计划经济—封闭—纵向思维;满足感; 市场经济—开放—横向思维;不满足感。
传统教育方式适应了“纵向思维”的需要, 但却满足不了“横向思维”的需求。
2、物质刺激方法 物质刺激的方法即用物质诱因,去驱 动人的积极性。 物质刺激的方法并非调动人的积极性 的唯一动力; 物质诱因与人的积极性并非直接因果 关系。
2.情感活动与行为
在心理学上,情感与情绪是两个联系非常密切词汇。 情绪是指那些与某种机体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而情感则是指那些与人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 联系的态度体验。可见,情绪是态度体验的低级形式,而情感 则是态度体验的高级形式。但两者经常交织在一起。 同认知活动一样,情绪与情感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但 两者所反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情感具体可分为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其中,理智感是人在 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感是人的言论、 行动、思想、态度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美 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行为、思想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 的情感。 情感对人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如身心健康、工作绩效等)。 人应该培养和维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