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感悟
小学语文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521327ba561252d381eb6ece.png)
小学语文二年级《黄山奇石》教学感悟本学期我执教了《黄山奇石》一课。
本课属于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文章。
《黄山奇石》一课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
因此,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明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发明性地解决问题;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 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如:有的学生喜欢朗读,有的学生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汇报自己学习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有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扮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注意学生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和齐读等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小组交流学习把自己独到的意见和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
黄山奇石的作文优选篇
![黄山奇石的作文优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e70e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4.png)
黄山奇石的作文优选篇黄山奇石的作文 1黄山奇石真奇妙,那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图画。
一棵棵松树像威武的士兵,守卫着黄山。
山顶上有一块仙人石,像一只靴子,倒置在石台上,人们称为“仙人晒靴”。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只见一块像猴子似的石头蹲在山上,看着一望无际的`云海,真是又淘气又可爱。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飞来石”是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巨石高12米,重约360吨,像一只大乌龟。
黄山的奇石多得数不胜数,希望你有空也去黄山游览,细细观赏黄山的奇石吧!黄山奇石的作文 2黄山的奇松、云海、温泉和奇石被称为“黄山四绝”。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狮子”。
它四只脚站在山峰上,一动不动地站在山头,抢着球。
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银光闪闪的天狗。
它伸着脖子,望着亮。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天狗望月”了。
“仙女弹琴”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女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弹拨着琴。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仙人画画”、“仙女看书”、“狮子望月”。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黄山奇石的作文 3虽然我没有去过黄山,可是我也知道黄山有许多怪石。
比如说:天狗望月、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在黄山的最顶峰,如果你站在远处看,就会好像看到一位仙人站在上面,这就是著名的“仙人指路”。
他站在高峰,好像在为迷路的人们指点方向。
“天狗望月”就更有意思了。
到了晚上,“天狗”望着月亮,好像对着月宫里的嫦娥姐姐说:“嫦娥姐姐,你快点出来吧,陪我一起玩好吗?啊,嫦娥姐姐可别忘了带玉兔出来哦。
”“金鸡叫天都”好像每天早上在催人们起床赶快去工作似的。
这时,我仿佛听到了一声鸡叫,“金鸡”是多么的勤劳啊!我们也要像“金鸡”那样辛勤的工作。
黄山的石头真怪呀!我多么想亲自到黄山去看看那让人向往的怪石。
2.黄山奇石黄山奇石千姿百态,诸如白象石、猴子观海、飞来石、仙桃石、雄鸡报天都、仙人指路等等。
《黄山奇石》文本解读
![《黄山奇石》文本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ead61f9b14e852458fb57a9.png)
《黄山奇石》文本解读黄山以青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著称于世,本文写地是黄山地一绝——奇石.《黄山奇石》围绕黄山地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全文共个自然段:第自然段总写黄山地有趣;第自然段分别具体地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三块奇石地有趣形状;第自然段写黄山奇石还有很多,等着人们去给它们起名.一块块奇石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却是那样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这是因为作者善于想象.由于多数学生未去过黄山,为此课文配了奇石图,图文并茂,帮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感悟课文对黄山奇石地赞美之情.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地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地名字.“奇特地石头”与文章题目《黄山奇石》相呼应,奇:有别于它,罕见,特有;因为这样俊伟、这样磅礴地怪石和奇峰,只有黄山才有.一个“奇”字吸引读者,产生兴趣,为整篇文章奠定了良好地情绪,体会黄山石地奇妙,产生对大自然地热爱.“仙桃石”是一块形状像桃子一样地巨石.这么一个普通地桃石,前边加了一个‘仙’字,会使读者产生了这么多地联想,而这些联想都是我们根据这个桃石,想出来地现实中不存在地事物地形象,可能是神仙放到那里地,赋予这块石头灵气,这就是想象.也许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地石盘子.尽管这样,多少年来,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飞”和“落”两个字用得十分生动.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地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地.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予了神气地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地手法把景物描写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你瞧,石猴地两只胳膊抱着大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陡峭地山峰上,仿佛在观看翻滚地云海.这只石猴看地是云海,云也在它地脚下了,就像大海地波涛那样上下翻滚,气势磅礴,更说明石猴地地势很高,进一步和“陡峭”相呼应,石猴在上面一动也不动,这是一种拟人手法地描写,更说明了山势地高而陡,连猴子也不敢动了.“抱”“蹲”“观看”等一批描写动态地词语地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赋予了这块石头生命.“金鸡叫天都”这个“有趣”一词是整节地概括词,有趣在这块石头会变化.每当太阳升起地时候,阳光照在山峰上,那几块石头就像一只金光闪闪地公鸡,高昂着头,伸长脖子,面对天都峰啼叫.那只鸡要在太阳升起来时,阳光照在山峰上,才能称为“金鸡”.“高昂、伸长、啼叫”这几个动作词把这只鸡地神态写活了.其实也是作者丰富想象和联想地产物.黄山上地奇石还有很多.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还有一些没有名字地石头,正等着我们给它们取名呢!第一句话说明黄山地奇石有很多.第二句话说明黄山是大自然地杰作,各种石头形态各异,用“等着”一词激发出读者去接近大自然地兴趣,对大自然产生无穷兴趣,并提升了愿意去亲自体验大自然、为它们取名地愿望。
2024年游黄山心得感悟(三篇)
![2024年游黄山心得感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c7955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c.png)
2024年游黄山心得感悟自幼以来,我对描绘世界各地壮丽山川和秀美风光的电视节目抱有浓厚的兴趣。
每当我通过电视屏幕目睹黄山以其雄浑壮丽的景象闻名于世时,我曾无数次地憧憬着能亲临其境。
幸运的是,这个暑假,我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就在上个月中旬,我有幸与叔叔婶婶一同游览了黄山。
我们首先在距离黄山最近的酒店安顿下来,次日清晨,简单用过早餐后,我们便启程前往黄山。
车辆尚未抵达目的地,我的思绪早已飞向黄山的峻岭之间。
一到黄山,车刚停稳,我便急切地跳下车,环顾四周的壮丽景色。
置身山脚下,环视四周,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黄山的美丽景观繁多,我一时竟不知从何处欣赏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奔腾直下的瀑布,它犹如一匹银色的绸带自山崖跌落,气势磅礴,正如诗中所描绘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冲击在岩石上,激起银白的浪花,瞬时水雾缭绕,流水顺着山势欢快地流淌,发出“哗哗,哗哗哗……”的美妙乐章。
我被这美景深深吸引,忍不住跑到瀑布下方的潭边,蹲下身来仔细观赏。
那水清澈见底,沙石尽现,令人心醉。
叔叔见我沉醉其中,便提议道:“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再去其他地方看看吧!”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里。
叔叔拉着我开始攀登黄山。
我曾领略过大兴安岭连绵起伏的山脉,也欣赏过香山如火的红叶,但从未见过像黄山这般陡峭的山!黄山之高令人惊叹,座座山峰直插云天。
黄山之奇无法用言语形容,有的山石似仙人的背篓,有的宛如猴子观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黄山之险让人胆颤,“天都峰”的山崖几乎垂直而下,必须紧握铁索才能攀登。
其中最险峻的当属“鲫鱼背”,它如同两座山峰间架起的天梯,两侧皆为空悬,令人望而生畏。
当我们费力地攀上这座山峰,低头俯瞰,我不禁惊叫出声。
叔叔拍了拍我的肩膀,鼓励道:“别怕,有叔叔在呢。
”于是,我鼓起勇气,站在狭窄的“鲫鱼峰”上。
据我从书籍中了解到,黄山共有____座知名山峰,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和光明顶最为壮观。
莲花峰海拔____米,是黄山的最高峰。
听《黄山奇石》有感
![听《黄山奇石》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8716e789eb172ded63b7cb.png)
听《黄山奇石》后感今天,我和区语文中心组的其他老师们一道,在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保定团洲分校,参加了关于培养小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教研活动,听了徐天喜老师的一节示范课—《黄山奇石》,听后很受启发。
《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
课题中的“奇”字,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
关于本课的教学目的,我认为,一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意在激发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二要紧扣这次活动的主题,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徐老师这节课基本上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听了徐天喜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留下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几方面:一、抓住题眼,理解“奇”字揭示课题后,老师就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了解了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
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老师在课的伊始就紧紧抓住了题眼,把握了重点,使整堂课的学习围绕“奇”字展开,层层深入。
二、整体感知,找出“奇石”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
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
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徐老师板书了课文中详写的几种奇石的名字,引导学生依次学习。
三、精读课文,欣赏“奇石”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
老师在讲解这些石头“奇”在哪里时,让学生选择说,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感受黄山石头的奇妙。
黄山奇石观后感
![黄山奇石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a3a2fb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7.png)
黄山奇石观后感话说这天,我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黄山的旅程。
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小时候过年等着放鞭炮,既期待又兴奋。
黄山,那可是咱中华大地上的瑰宝,特别是那黄山奇石,听说能让人看得目瞪口呆,美得不像话。
一走进黄山,我就被那股子仙气儿给包围了。
满眼的绿树青山,云雾缭绕,仿佛步入了人间仙境。
这还没见着奇石呢,心里头已经美滋滋地想着,这趟值了!1.1 奇松怪石,相得益彰先说那奇松吧,它们一个个长得跟模特儿似的,挺拔又优雅。
枝干扭曲,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又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而那些奇石呢,就像是藏在松林里的宝藏,时不时地探出头来,给你一个惊喜。
有的石头圆滚滚的,像个大皮球;有的则瘦骨嶙峋,像是被风雕刻出来的骨架。
这些石头和松树混在一起,就像是天生的一对,怎么看怎么和谐。
1.2 飞来石,让人叹为观止最让我震撼的还得数飞来石。
这块大石头,孤零零地立在山顶,四周没有任何支撑,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我站在远处,望着它,心里头那个惊讶啊,简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心想,这得有多大的力量,才能让这块石头飞到这么高的地方,还稳稳地立在这儿?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我就觉得自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
二梦幻云海,奇石添彩2.1 云海翻腾,宛如仙境黄山的云海,那更是一绝。
站在山顶,看着云雾在脚下翻滚,就像是置身于大海之中。
那些奇石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就像是害羞的小姑娘,半遮半掩的。
有时候,一阵风吹过,云雾散去,那些奇石就露了出来,像是给你一个大大的微笑。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在和这些石头玩捉迷藏,既刺激又好玩。
2.2 猴子观海,栩栩如生说到奇石,就不能不提猴子观海了。
这块石头,就像是一只调皮的小猴子,蹲在山崖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远处的云海。
它的神态、动作,都栩栩如生,让人忍不住想上去摸一摸。
我站在旁边,看着它,心里头那个亲切啊,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小伙伴。
2.3 梦笔生花,诗意盎然还有一块石头,叫做梦笔生花。
游黄山的心得感悟简短(精选10篇)
![游黄山的心得感悟简短(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ec036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3.png)
游黄山的心得感悟简短(精选10篇)游黄山的心得感悟简短篇1人们都说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在学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后,我就更加向往了,所以这个长假,我们一家人决定去黄山风景区游玩。
一路上,我按捺不住好奇和兴奋的心情,不停地问东问西,只盼能早点到达目的地。
到了黄山市已经是中午了,爸爸说下午上山肯定来不及了,于是决定先去黄山旁边的宏村玩儿。
我一听就急了,我可是冲着黄山来的啊!不过大人们说宏村的风景也很优美,有好多有徽派特色的古建筑(什么叫徽派啊?我好想知道),而且第二天去爬山玩的时间也可以长一点儿,我就只好在心里说:“黄山,我明天再来看你吧!”(一)游宏村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又走了半个小时的路,我们终于到了宏村。
一走进景区的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大大的人工湖(后来看了介绍知道它叫南湖)。
湖边都是上百年的老树,一条石堤把湖分成了两半,在石堤的中间还有一座小小的拱桥,拱桥倒映在水中,远远看着像是天上的月亮浮在湖面上。
景区的人真多啊,大家只好排着队,小心翼翼地沿着石堤穿过南湖,走进宏村又窄又深的小巷。
小巷两侧的房子都是白白的墙、黑黑的瓦,屋子两边都是高出房顶的墙,墙两头是挑出的飞檐,上面都雕着精美的图案,妈妈说这就是徽派建筑里有名的“马头墙”,不光美观,还起到防火的作用呢;更有趣的是,宏村路边的垃圾桶也都是马头墙的造型。
再往里面走,又看到一片半月形的湖面,听旁边的导游说,这就是宏村的月沼了。
月沼周围一圈都是像刚才看到的那种徽派建筑,倒映在水中,就像水墨画一样!在宏村玩儿了一个下午,我不光看了风景,长了知识,还在景区的印章店里刻了我的第一枚印章,好开心啊!(二)登黄山今天终于要去登黄山啦!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奇松怪石,我就激动不已。
可一到山脚下,我就傻眼了:售票处人山人海,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好不容易买好票,又排了三个小时的队(站得腿都发抖了),我们终于坐上了玉屏索道。
从缆车里向外望去,脚下是深深的沟谷,身边是雄奇的山峰,虽然惊险,但秀美的风景让我忘记了害怕,只觉得一双眼睛真不够用,排队的辛苦也早忘得一干二净了。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2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1a7cd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5.png)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2篇《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风光秀丽奇妙,又有详细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
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敏捷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阅历,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学问和生活阅历,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我依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课件,效果较好。
如在观赏完文中的其次、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很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
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预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心情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快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
另外调动了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奇怪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剧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忱,课堂气氛活泼,学生的学习热忱高涨。
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展了拓展延长处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爱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展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进展。
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需的。
但要把握好时机,掌握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欣赏、鼓舞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黄山奇松》一课,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
课文采纳了比方、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势,抒发了对它们的赞美之情。
《黄山奇石》优秀教学反思(5篇)
![《黄山奇石》优秀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f2160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9.png)
《黄山奇石》优秀教学反思(5篇)《黄山奇石》优秀教学反思1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发语文资源。
语文学问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当上完《黄山奇石》这课时,我确定在今日的语文活动课上,让同学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来体会文章的情感,赞叹黄山的奇妙,也赞叹大自然的宏大。
体会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制造。
但我细想一下,同学会不会就只画狗、狮子,完全没有石头的横迹。
那样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吗?同学是最好的潜在资源,嗨,试一下吧!于是,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画之前好好看看书,好好看看图。
”我带着几分担心,等待着结果。
没想到画一出来,虽有同学果真就只画只狗,或画只狮子,但却有不少的同学画的却是几块石头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也很逼真。
我有意问:“你这怎么是一块一块拼的呀?”“由于它是石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欣慰。
是呀,语文课堂是同学的想象与联想自由纵横驰骋的天地。
语文课不仅仅只是学问的传授,语文教学要擅长挖掘课本的潜在资源,拓展同学的思维,提高了同学的实践力量。
努力开发语文资源,这样的课堂没有终结,语文课堂便不断丰富、延长。
语文课堂实现着与生活的通联,可以说,语文课堂因生活而丰富,同学的生活因语文课堂而精彩!而我们则要不但地应用开发语文资源。
《黄山奇石》优秀教学反思2《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山石的奇妙。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难点是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异,并能把黄山石介绍给更多的人。
学习本课时,配图的三个自然段,我预备实行看图学文的方法,第五自然段引导同学发挥想象,自画“金鸡叫天都”。
最终在同学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
一、图片导入,激发同学爱好。
黄山风景秀丽奇妙,中外著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
但许多同学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的风景没有形象的熟悉。
因此,上课伊始,我用黄山美丽的图片、“四绝”的奇妙把同学带入黄山,领会黄山的奇妙风光,同学的爱好极其深厚,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27a49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1.png)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反思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分析教材:《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
学生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训练点是继续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某些句子的意思。
《黄山奇石》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生动具体地描写了黄山风景区里各种有趣的奇石,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课文的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出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因此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分析学生: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地将句子读的通顺、流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
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少数同学能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和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分析课程标准:1——2年级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教学策略阐述:关于字词教学:①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引出词语,由词语引出句子,进而来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主动识字。
②关于词语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的解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想象、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的意思,教师采用媒体和资料介绍的方法,使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加之适当的朗读指导训练,进一步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
关于句子的教学: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适时的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以完成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年级《黄山奇石》的教学反思
![二年级《黄山奇石》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e122a0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5.png)
二年级《黄山奇石》的教学反思1、二年级《黄山奇石》的教学反思《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
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
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
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习。
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体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
这里就要求教师掌握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现的景观。
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
否则,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
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
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
请同学演板,共同观察,纠错而获得正确规范的字体方式为主。
写字教学中,突出相同结构的字的这个重点。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
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f3e8e8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d.png)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今天学习《黄山奇石》。
我受名师课堂启发,在朗读上下功夫。
对“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两块石头的描写,请孩子们反复读。
第一次让他们想着石头像什么来读。
第二次,找出描写的关键词来读。
第三次,带着喜爱的感情读。
第四次,去掉部分文字,填空式地朗读。
第五次,只留下图片和四个关键字来读。
指名读,请他再推荐另一个同学读。
没有刻意说背诵,但是看图描述图中石头,用“在……有……它……这就是”的句型来说的时候,已经能完整背诵。
并且几个程度好的学生会用这个句型改写另外两个自然段。
练笔题是看图用“好像、真像”等词说说图中的石头,并写下来。
都能动笔写,大部分观察仔细,能用较流畅的'语句表达。
但回家后的练习,用“好像”写句子,刘锦琦等几个同学却写成了“我好像我的妈妈”这样的句子。
我在下面评论了“要写成比喻句,你这句不是比喻句。
”怎样才能将课堂内容迁移,让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能运用课堂上积累学到的,学会表达,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今天还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
她强调了语文课的目标是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交际的课堂,这三点要细细体会,并努力实践。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2一、有效教学应从导入开始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为课文服务,当然也包括开课伊始的导入环节。
在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想从学生的假期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问:“同学们,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认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学生们都争着举手发言,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但是王老师指出,导入设计要为新课学习服务,要直切教学内容,增加思维含量,可以直接问:“同学们了解黄山吗?”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这节课要学跟黄山有关的课文,把自己在书上、电视上或者听说的内容与大家交流,教师再渲染黄山之美,板书课题,思考:“读了课题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同样可以起到调动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ce24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0.png)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1黄山奇石》一文中,重点讲了四块奇石,一是“猴子观海”、二是“仙人指路”、三是“仙桃石”、四是“金鸡叫天都”。
现在的人教版中,前三块奇石都配了插图,只有“仙桃石”没有插图,怎么办呢?用幻灯吧,效果不好,既不清楚,也没有好的幻灯片。
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主意:请同学们看看,这本书的编辑叔叔好像忘了给哪块奇石配插图了?结果这个问题抛出去后,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有的说是忘了给“仙桃石”配插图,有的说是忘了给“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是忘了给“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
学生看来是不糊涂的,可一下子又讲了另外几块不是重要的奇石也该配插图,那又如何是好呢?我又趁机引导: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讨论一下,应该给哪一块配插图好?为什么?终于,有个学生发现了,说:应该给‘仙桃石’配好。
因为,前面几块都作了重点介绍,后面是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的三块奇石都有了插图,所以我觉得是给‘仙桃石’配插图好。
“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
”看来事情好解决了。
于是,我又趁机引导:那么,你觉得这块奇石该怎么画好呢?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找,你觉得哪几个词要画出来?谁来试试看?嘿,又有好多小手举起来了。
“这样吧,先请大家先读,然后自己画画看。
”最后,我请了一位学生上来画,然后,又从课本中,联系“形态逼真”、“恰好”这几个词来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竟然激活了。
我真是高兴。
反思: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其情景(境)性特点,我们面对许多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变化和情况是具体的确切的并且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它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某种判断和选择。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
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
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团队的形成。
归根结底,意味着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得到转变:从单纯道德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
《黄山奇石》听课总结及反思
![《黄山奇石》听课总结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0cdb7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7f.png)
《黄山奇石》听课总结及反思第一篇:《黄山奇石》听课总结及反思听课总结及反思青年教师的听完了,我细细品味着这几节课课,感到学到的东西很多,感到了青年教师的青春与活力,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在,每位老师都在努力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感悟和收获,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材取舍不求全,教学设计有突破。
一堂好课并不需要你完整地将一篇课文上完,而在于你深入领会教材挖掘其中一个有侧重地进行教学训练。
前2个老师执教的《黄山奇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
更准确、更直观。
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
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
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图片,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
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
二、品词品句,善于咬文嚼字。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阅读教学注意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重视读书,这一点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很好地领会并实施,注意了对比品析。
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
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
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但是学生的读书声音太小是普遍的问题,还有些教师板书如有新意,相信一定会是精彩的一堂课。
听课反思《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
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
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
更准确、更直观。
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
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
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黄山奇石反思
![黄山奇石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2fae751b0717fd5360cdcf0.png)
黄山奇石反思黄山奇石反思(通用4篇)黄山奇石反思1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本文写的是黄山的一绝――――――奇石。
作者选择了一些形状奇特的石头,根据它们的名称展开想象,给黄山奇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由于班中小朋友都没有去过或见过黄山,所以我先向大家介绍了一下黄山的地理位置和最著名的四大景观,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了解。
然后通过播放课文动画,听课文录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章介绍到的“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等石头的形状以及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媒体图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通过看、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奇石,激发学生对峻美壮丽的大自然的向往,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
自主识字仍旧是我们目前的教学重点,在字词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进行自学,让他们用各自的好办法来识记生字,学生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有的用加部首,有的用换部首,有的用猜字谜等方法以熟字带生字,既形象又便于记忆。
在教“昂、朝、抢”时我用做做动作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字的含义。
教学“陡峭”时用图片来帮助理解,效果较好。
在教学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打破了常规的顺序教学,而是随机地以学生的回答来组织教学段落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讲讲喜欢的理由,同学们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来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奇石的奇妙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文的篇幅较长、生字教多,在字词教学时花费的时间多了些,所以到课文最后一部分时间就显得比较仓促。
在设计教案时准备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照样子简单地说说其他几块石头,可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就只能留到课后再做了。
对于新教材,由于是“新娘子吃汤团―――――头一遭”所以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等方面都不甚疑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作文黄山奇石范文
![作文黄山奇石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19fe9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3.png)
黄山奇石饱含自然神韵,犹如大自然的馈赠,成为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
它们奇形怪状、主题各异,每一块石头都代表着古老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黄山之上,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奇石的数量和品质,它们用惊人的奇妙力量为黄山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黄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神山、秀山,位于安徽省南部,自东向西延伸约40千米,南北宽约30千米。
黄山山脉海拔2580米,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2米。
在这里,奇形怪状的岩石就像一座座巨型艺术品,独具魅力。
黄山奇石多姿多彩,是黄山的一大景观。
这些奇石被认为是自然雕刻的杰作,代表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黄山奇石举世闻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黄山奇石由于形状各异,被取名为不同的名称,每块石头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著名的奇石包括:光明顶上的迎客松、螃蟹石、狮子峰、独立峰、荷花峰、金鸡独立等。
其中,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作为黄山一大名胜和地标,它与钟楼、朝阳峰、怪坡及云谷寺等被誉为是黄山五大奇观。
黄山奇石的自然魅力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中国文化中,岩石被誉为是自然神韵的象征,喻意着世事无常,万物变易。
黄山的奇石则更是因为其独特奇形而得名,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
在黄山奇石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古老智慧的精髓。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在黄山奇石中,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生命与力量。
这些奇石给人们以巨大的启示,使人们更喜欢自然、更珍视生命。
在黄山奇石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拔、气温、水热等因素的影响。
在漫长的大自然雕琢过程中,每块石头的形态都是独特鲜明的,同时也反映了地质构造的特点和变化。
在一定意义上,黄山奇石在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艺术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黄山奇石是一种宝贵的文化宝藏,见证着大自然的神秘与深邃,了解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文明成就。
在这些石头的身上,我们可以读到文化故事和自然魅力,也可以从中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人文体验。
黄山奇石感悟
![黄山奇石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a90689ffcfc789eb172dc8de.png)
黄山奇石感悟《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
在这篇课文中,以地图的形式导入,身临其境做一次黄山旅游区的小导游,去著名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等景点,充分调动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让他们有体会山河壮美的含义。
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课我主要借鉴的是愉快教学法。
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奇妙都可以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这一点上课的时候王续锟同学表现的非常优秀!!!教学最后,我让同学们看了黄山其他奇石的图片,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不拘泥于课文所说的仙女弹琴,他们发挥自己想象也会发现原来那个仙女弹琴也像一只狗,而且我们班侯俊熠同学还提到了他在河北看到的一块很像千手观音的石头,这一点也很棒!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所涉及的其他奇石图片上面直接标注了公认的名字,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就是在“狮子抢球”这一景点的介绍上力道不足,没有给学生们讲解仔细,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很多看法,很好。
“老僧采药”讲解的时候讲到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的背篓了,稍微有点偏主题。
篇2:黄山市差旅费办法20XX黄山市差旅费办法20XX 本文关键词:黄山市,差旅费,办法黄山市差旅费办法20XX 本文简介:黄山市市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市直机关国内差旅费管理,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依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参照财政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和省财政厅《安徽省省直机关差旅费管理费办法》,制定本办法。
【二年级作文】黄山奇石_200字
![【二年级作文】黄山奇石_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b8315b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8.png)
【二年级作文】黄山奇石_200字黄山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它的自然景观和奇妙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除了壮观的山峰和云海,还有大量的奇石景观,其中的“三叠泉”、“玉屏门”、“莲花峰”、“象鼻峰”等都非常著名。
以下就是我对黄山奇石的一些感悟:黄山的奇石,像一位高贵的女士,美丽、优雅、神秘。
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各有不同的形状和寓意。
看似只是几块岩石堆积在一起,但是它们在特定的角度下会显露出莫大的意境,让人为之惊叹。
例如,“莲花峰”像是一个盛开的莲花,细腻的花瓣和简单的线条吸引了众多游客。
而“百步云梯”就像是宫殿里的楼梯,若隐若现的云雾让人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
除去景致的美好,还有许多黄山奇石传奇、故事和传说。
据说,“天都峰”就是传说中的玉皇大帝所驾坐的金龙的头部,现在的游人可以在那摸龙角寻求好运;而“神笔峰”就是传说中的文魁星的神笔所留下的痕迹,游人在那里可以亲手写字寄语。
这些丰富的内涵和一般奇景共同构成了黄山无比的风光。
黄山奇石的美而非常抢眼,人们对它的态度也非常特殊。
无数游人涌入黄山,他们有的喜欢在黄山奇石前静坐沉思,有的则喜欢把自己的爱情寄托在它们上面,写下情书,寻求祝福。
今天,我们享受了黄山奇石美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它们的美好,不要随意破坏;如果有机会,更应该从大自然中获取启示,体会自然美的感觉,将这份感悟融入自己的人生中。
黄山奇石的美是国宝级的,它兼具了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审美能力,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我相信,在未来的好几个世纪中,它们都会一直成为人民群众朝圣黄山的目的地之一。
黄山奇石阅读理解
![黄山奇石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6892a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e.png)
黄山奇石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于世。
而在黄山上,更是有许多奇石瑰宝,被誉为“黄山奇石”。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黄山奇石的特点和魅力。
黄山奇石是黄山独特的自然地质景观之一。
黄山地处于大别山脉的枢纽地带,形成于1.6-1.7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因地壳运动而形成了许多奇特而壮观的山峰和岩石。
这些奇石在经历了亿万年的天地变迁后,形成了如今它们独特的风貌。
黄山奇石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奇异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们有的像人、像动物,有的像树、像云,有的像钟、像船。
其中最有名的有迎客松、猴子观海、笔架松等。
这些奇石形状各异,有的雄伟磅礴,有的姿态万千,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想象空间。
它们融山水之灵、文化之韵、山石之美于一体,成为了旅游者们拍照留念的热点。
黄山奇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崇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黄山奇石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黄山奇石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有的寓意着“忠诚信义”,有的寓意着“高尚坚贞”。
这些寓意都可以从黄山奇石的形状和文化内涵中得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同时,黄山奇石也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常常被用于打造园林景观,使得古典园林更加典雅和精致。
黄山奇石是黄山文化的瑰宝。
黄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黄山奇石作为黄山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观赏黄山奇石可以使人沉浸于深邃的艺术境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灵动。
而黄山奇石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总之,黄山奇石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奇异的文化内涵成为了黄山的一大亮点。
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人们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的象征。
对于游客来说,观赏黄山奇石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之美,也可感受到人文的智慧和艺术的力量。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黄山奇石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
在这篇课文中,以地图的形式导入,身临其境做一次黄山旅游区的小导游,去著名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等景点,充分调动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让他们有体会山河壮美的含义。
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课我主要借鉴的是愉快教学法。
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仙桃石”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奇妙都可以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这一点上课的时候王续锟同学表现的非常优秀!!!
教学最后,我让同学们看了黄山其他奇石的图片,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不拘泥于课文所说的仙女弹琴,他们发挥自己想象也会发现原来那个仙女弹琴也像一只狗,而且我们班侯俊熠同学还提到了他在河北看到的一块很像千手观音的石头,这一点也很棒!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所涉及的其他奇石图片上面直接标注了公认的名字,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就是在“狮子抢球”这一景点的介绍上力道不足,没有给学生们讲解仔细,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很多看法,很好。
“老僧采药”讲解的时候讲到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的背篓了,稍微有点偏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