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黄希庭编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
一、心理学的领域
心理学: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问。
1)人格及其发展
人格:个人的各种特征所组成的综合体。
2)动机和自我
动机:指引和激发行为的内在动因。自我: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
自觉控制力:个人对自己和环境的控制能力。
3)学习心理
现代心理学对学习心理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时的行为获得
或经验改变的过程。
学习并不限于知识的习得,也包括感知经验、言语、记忆、动作技能、智慧技能等
的获得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4)教学与管理心得
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与对期望响应的结果。
5)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主要包括个体和团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6)心理健康与辅导
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帮助心理困扰者减缓精神痛苦的过程称为心理辅导。
二、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总是为了揭示心理的事实、规律、机制和本性。
第二节
一、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的观点
以生物学的知识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所作的解释。
2)行为的观点
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3)认知的观点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
过程。
4)精神分析的观点
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研究的精神分析的观点是由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佛洛依德提出
的。
潜意识过程:个人没有觉知到的然而却影响着行为的那些冲动和欲望。
内隐记忆:人们并不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却能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上
表现出来。
5)现象学的观点
集中于主观经验,即探求个人对各种事件的私人观点。
二、当代心理学的综合观
1)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个体的心理现象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例如包含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等。
①个体心理的多维度多层次性
心理过程:动态的,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情绪过程:个体对待他所认知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趋向目标追求时的意识活动。
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稳态的,指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人格特质:个体的认知、情绪、意志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
意识:我们现时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自我意识:个人对于自我的觉知。
潜意识:潜伏在意识之下难以被觉知的心理现象。
②个体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它离不开物质载体。
行为:个体的可观察测量的反应或活动,如肌肉运动、腺体分泌、言语、表情等。
③个体心理的能动性
第一,心理对行为具有支配和调节作用。
第二,心理对环境具有选择和建构作用。
第三,心理对脑的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生物反馈:根据身体的内部生理变化所显示的线索,通过条件反射原理,逐渐学习
到由自己的意识来控制原来不能控制的生理活动。
2)各种心理学观点的合理因素
还原论:一种酱心理学概念还原为更基础的生物学概念的做法。
第三节
一、研究的基本程序
1)建立假设
2)搜集资料
3)分析资料
4)做出结论
二、基本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自然情景中搜集被观察者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
系统观察: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非系统观察
2)实验法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
无关变量:实验变量以为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
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
实验室实验: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定的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3)调查法
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
4)个案研究法
搜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第四节
一、心理学对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
二、学校教育对心理学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第一节
一、人格的含义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但在一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
是密切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
2)人格的稳定性
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3)人格的独特性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群体人格:同一种文化陶冶出的共同的人格特征。
4)人格的社会性
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社会化: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
三、个性差异
个性:人格的独特性。
个性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各不相同的现象。
第二节
一、人格动机的概念
情境动机:个体只在某种特殊情境下产生活动,去追求目标以求得满足的动机,这类动机是暂时性的、非普遍性的、它不属于个体稳定的人格特征。
人格动机:个体所追求的不限于某一特定目标,凡是他所爱好的、珍重的,均不因情境改变而有所差异。
二、人格动机的类型
1)理论型
把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热爱
真理,尊重知识。
2)经济型
把实惠和财富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实惠、注重效益和经济收入,把财富视为
能力。
3)审美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