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新序 节士第七
儒部语录《新序》
![儒部语录《新序》](https://img.taocdn.com/s3/m/769b3f2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0.png)
儒部语录《新序》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杂事第二杂事第三杂事第四杂事第五刺奢第六节士第七义勇第八善谋第九善谋下第十新序一、内容《新序》是刘向(公元前79-前8)收集或编写的一部著名的道德说教性的轶事和历史传说的汇编。
通行本共有166个条目,分为10卷。
人们还从其他资料中收集到59个条目的佚文。
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
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以及《春秋三传》(其中刘向对《谷梁传》很有偏见)、《庄子》、《荀子》。
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卷10)完全是汉代的故事。
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
广常人世(参见下文“九”,第17-19页)认为虽然这些卷的标题中有“杂”字,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范例藉以说明一个好的政府的基本因素。
其他各卷中,有的讽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卷六),有的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七),有的赞扬义勇之士(卷八),有的讲述大臣的善谋(卷九和卷十)。
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这些贤能之士不应动摇自己告诫和谴责残暴或愚蠢的国君的职责——的建议。
二、成书年代和真伪虽然早期的资料认为刘向是《新序》的作者,但更准确地说他是该书的编者,因为书中材料的主体都来自于其他典籍,刘向本人并没有创作任何部分内容。
把刘向视为作者而非编者起源于对《七略》中《新序》著录的错误解释,《七略》把此书和其他三种著述一同著录在刘向所“编排的”(即“序”)的67篇之中(见《汉书杂事第一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
舜尽孝道,以供养瞽。
瞽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
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
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器不苦窳;渔于雷泽,雷泽之渔者分均。
刘向新序
![刘向新序](https://img.taocdn.com/s3/m/3b8a41f6551810a6f52486a5.png)
刘向新序杂事(1)第一(刘向)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之邦,遇人,曰:“何谓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
”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
”桓公曰:“美哉!”与之饮。
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至德不孤,善言必再。
叟盍优之?”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好学士而不恶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
”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至德不孤,善言必三。
叟盍优之?”邦人奉觞再拜曰:“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
”桓公不说,曰:“此言者,非夫前二言之祝。
叟其革之矣!”邦人潸然而涕下,曰:“愿君熟思之,此一言者、夫前二言之上也。
臣闻子得罪于父,可因姑娣妹谢也,父乃赦之。
臣得罪于君,可使左右谢也,君乃赦之。
昔者、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君〕得罪于臣也,至今未有为谢也。
”桓公曰:“善哉!寡人赖宗庙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遇叟于此。
”扶而载之,自御以归,荐之于庙,而断政焉。
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非独管仲也,亦遇之于此。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鲍叔荐管仲,曰:“臣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柔爱,臣弗如也;忠信可结于百姓,臣弗如也;制礼约法于四方,臣弗如也;决狱折中,臣弗如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士卒勇,臣弗如也。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晋文公重耳亡,过曹,里凫须从,因盗重耳资而亡,重耳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
及重耳反国,国中多不附重耳者,于是里凫须造见,曰:“臣能安晋国。
”文公使人应之曰:“子尚何面目来见寡人!欲安晋国也!”里凫须曰:“君沐邪?”使者曰:“否。
”凫须曰:“臣闻沐者其心倒,心倒者其言悖。
今君不沐,何言之悖也?”使者以闻,文公见之。
里凫须仰首曰:“离国久,臣民多过君;君反国,而民皆自危。
靳尚人物形象分析300字
![靳尚人物形象分析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0aca55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7.png)
靳尚人物形象分析300字劝释张仪张仪曾以六百里地引诱楚怀王与齐国断交,事后又称当时只约定了六里。
楚怀王大怒,发动蓝田之战攻秦,结果大败。
和谈时,秦国想要用汉中地交换楚国的黔中郡。
楚王深恨张仪,便表示不要土地,只要张仪。
于是张仪入楚。
楚怀王扣押了张仪,准备杀了他。
靳尚收受了张仪的贿赂,便劝怀王释放张仪。
他对怀王说:"君王把张仪拘禁下狱,秦王必定愤怒。
天下诸侯一看楚国失去了盟邦秦国,楚国的地位就会低落。
"接着他又对怀王的宠妃郑袖说:"你可知道你马上要在君王面前失宠了吧!"郑袖说:"为什么?"靳尚说:"张仪是秦王有功的忠臣,现在楚国把他拘留下狱了,秦国肯定要楚国释放张仪。
秦王有一个美丽的公主,同时又选择美貌善玩且懂音乐的宫女作陪嫁,为了使她高兴,此外秦王还陪嫁了各种金玉宝器,用上庸六县送给她作为享乐的费用,这次正想让张仪献给楚王为妻。
君王必定很爱秦国公主,而秦国公主也仰仗强秦来抬高自己身价,同时更以珠宝土地为资本,四处活动,她势必会立为君王的妻子,到那时秦国公主就等于君临楚国,而君王每天都沉迷于享乐,必然忘记你,你被忘掉以后,那你失宠的日子就不远了。
"郑袖说:"一切拜托您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靳尚说:"您为什么不赶快建议君王释放张仪。
张仪如果能够获得释放,必然对您感激不尽,秦国的公主也就不会来了,那秦国必定会尊重你。
您在国内有楚国的崇高地位,在国外结交秦国,并且留张仪供您驱使。
你的子孙必然成为楚国太子,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利益。
"郑袖立刻就去说服楚怀王放了张仪。
折叠遇刺身亡楚王准备放出张仪,可是又担心他败坏自己的名声。
靳尚对楚王说:"请让臣下跟随他。
如果张仪不很好地事奉大王,请让臣下杀掉他。
"楚王宫中有一个仆隶,是靳尚的仇人,他对张旄说:"凭张仪的才智,并且有秦、楚两国的重用,将来您一定处境困窘。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34488b9ddd88d0d233d46aa8.png)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摘要:本文主要就元杂剧《赵氏孤儿》与史书《左传》《史记》中所记载的故事做对比,解析了《赵氏孤儿》这一剧作主题从“重恩仇”到“重忠奸”的跨越。
同时从受众的角度通过剧作细节的分析展示了这一杂剧在艺术上的魅力。
关键词:恩仇忠奸惊险纪君祥,一作纪天祥,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一类,又云其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
其生平事迹未详,所作杂剧六种,除《赵氏孤儿》外,其余皆佚。
《赵氏孤儿》的题目正名为:“公孙忤臼耻勘问,赵氏孤儿大报仇”,题为“冤报冤赵氏孤儿”,而《赵氏孤儿》则是其简称。
春秋时,晋灵公胡作非为,大夫赵盾屡谏。
灵公患之,屡次设法杀赵盾而未成。
赵盾为避祸出亡。
其同族赵穿弑灵公,赵盾知此事,未及越境而返。
舆论指责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太史书“赵盾弑其君”。
事见《左传》宣公二年。
此后赵氏家族确实遭到一场大祸,但此祸与灵公被弑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起于家丑。
赵盾之子赵朔,娶晋成公之姊(或云女儿),是为赵庄姬。
赵盾之弟赵婴,与赵庄姬私通。
鲁成公五年,赵婴之兄原同、屏季,因此事而放赵婴于齐,未久,赵婴遂亡。
八年,庄姬因赵婴之故,谮诸赵于晋君,云赵原同、屏季等将作乱。
晋君乃讨赵氏。
赵氏之封地亦被剥夺。
赵朔之子赵武,随母亲赵庄姬,养于晋君宫中。
后晋君采纳韩厥的建议,立赵武,返赵氏被剥夺的封地。
事见《左传》成公四年、五年和八年。
《赵氏孤儿》戏中所写救赵氏孤儿事、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复仇事,《左传》中根本没有记载,屠岸贾、程婴、公孙忤臼这三个主要人物,也不见于《左传》。
程婴、公孙忤臼救赵姓孤儿之事,始见于《史记,赵世家》,略云:晋景公时,赵盾卒,子赵朔嗣。
景公三年,灵公宠臣屠岸贾追究灵公被弑事,欲灭赵氏。
韩厥反对,而屠岸贾执意行之。
韩厥将此消息告赵朔,劝其逃走。
赵朔不肯,云韩厥必不灭赵祀。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屠岸贾未经晋君批准,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原同)、赵婴齐(赵婴)等,灭其族。
新序原文及翻译
![新序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cdc82d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3.png)
新序原文及翻译新序原文及翻译《新序》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
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心欲之。
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宋人有得玉者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沪教版作“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
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文学常识编辑1、本文选自《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轶闻轶事,半史半闻,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巩校定,清代学者有辑佚,校补各一卷。
【原文翻译】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
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宝剑的意思。
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
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
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
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
(完整版)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完整版)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3da824c1a37f111f0855bae.png)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文言文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抓实词,看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依总分.1、抓实词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前句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后句动词有”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
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是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
文言文断句指导及练习
![文言文断句指导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b80b15202d276a201292e82.png)
文言文断句练习一、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一些技巧进行辅助断句。
例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l、找名词 (代词),定句读。
(找主干定句读)主︳︳谓宾 /名(代)|︳动(形)名 (代))(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 (代)词,找主干。
)例2: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荀子·劝学》2、找虚词,定句读(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3: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道遥游》3、找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 4: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例5: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于兵法》4、找修辞,定句读(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例6: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苏洵《谏论下》5、依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徐州称谓的由来
![徐州称谓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09b4ab0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d.png)
徐州称谓的由来丁爱华春节期间,向一位搞史志的朋友通话拜年。
在说到徐州时,朋友要求我提供关于徐州名称的来龙去脉。
后来,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在给朋友的信中反映了徐州地域和名称由来的两层意思。
首先,关于徐州的地域概念。
我说:徐州起源很早,地域不断变化。
最早是夏禹徐州,据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行之所至,按土地肥瘠、出产多寡作出标志,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徐州名列其中,且位置偏前。
这时徐州地域,大约就是《尚书·禹贡》说的“海岱及淮惟徐州”。
意思是徐州范围包括,西自济水,东至大海,北到泰山,南达淮河这样一个地区。
周代偃王时代的徐州地域。
《后汉书·东夷传》:“偃王处潢池(潢水与泡水合,至沛人泗)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三代’’以后的徐州地域。
《徐州府志》在“徐州同名异地考”中说,此时徐州,或为国名,或为地名,或以统辖,或以侨治,错综移徙,治所不常;盖魏晋而后,惟彭城、下邳为徐州实土,其他率多假托,或官吏遥领,非征考时代,搞不清徐州究竟在何处。
三国时徐州刺史部由郯(今山东郯城北)迁下邳(今睢宁古邳镇),魏明帝时再由下邳迁彭城。
元代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彭城县并人徐州,名称经过两次变化(先为徐州路后为武安州)后以彭城为中心的徐州名称就固定下来。
其辖地则比较稳定和明晰:丰、沛、萧、砀、铜山、睢宁、邳州、宿迁。
解放后,徐州市(彭城)和徐州地区时分时合;徐州地区辖丰、沛、铜山、睢宁、邳、新沂、赣榆、东海八县。
1983年地市合并称徐州市,下辖六县市(丰、沛、铜山、雎宁、邳州、新沂)和五个区(贾汪、云龙、鼓楼、泉山、九里)。
徐州范围实际经历了由大划小的过程。
至于徐州名称,我说:一向歧义纷呈,铨释不一。
但若寻根究底,排除附会,就不得不从远古时期东夷徐国说起。
那时,华夏大地有炎黄、东夷、苗蛮、百越等四个族属集团。
徐人的祖先;归于与炎黄族属集团关系密切的东夷族属集团。
刘向新序原文及翻译
![刘向新序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8eba03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4.png)
刘向新序原文及翻译《刘向新序》原文及翻译《刘向新序》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章句词,为南宋梁宗刘伯宏《刘宏新书》中“序”部分所作。
下面是原文及其翻译:原文:有资短宦,时虽捷行,贤愚未尽,风尘犹存。
运多巧文,鉴深浅妍,群吴分道,金瑶何存?翻译:我曾有才胆而锐性迅捷,贤明者仍然不多。
今日我又把才华运用于精细文字,以此来辨是非深浅,四方各有分道,金瑶之宝又得何去何从?分步骤阐述一、刘向新序简介刘向新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章句词,由南宋梁宗刘伯宏所作,书名为《刘宏新书》,大概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思路、社会观念和文学创作等而写的。
二、原文及翻译原文:有资短宦,时虽捷行,贤愚未尽,风尘犹存。
运多巧文,鉴深浅妍,群吴分道,金瑶何存?翻译:我曾有才胆而锐性迅捷,贤明者仍然不多。
今日我又把才华运用于精细文字,以此来辨是非深浅,四方各有分道,金瑶之宝又得何去何从?三、诗词含义从原文可以看出,刘伯宏表达了自己力不从心,曾经有过才胆锐性,但现在却把自己的才胆用于文学创作上,为人们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在他看来,贤明在政治上的表现使物质文化的分歧变得更加明显,大家只能各走各的路,金瑶之宝却不知所踪了。
四、影响《刘向新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的出现标志着南宋词语的开端,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作品的普及也激发了人们对文学的热情。
五、结论《刘向新序》不仅为人们所熟知,且在古代文学史上有很深的影响,其所表达的观点也受到了众多古代知识份子的关注。
它成为了一部经典,被广泛传阅,也正是由它,诗歌文学发展才走向了更加完善辉煌的道路。
刘向_新序_文言文翻译
![刘向_新序_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08298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8.png)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太山,见老聃。
孔子下车,趋进,拜于门下。
老聃曰:“孔子何为者也?”孔子对曰:“丘,鲁之儒也。
”老聃曰:“吾闻儒者,其仪可象也,其德可称也,其行可师也。
今丘之来,何若?”孔子曰:“丘闻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聃曰:“善哉!夫道者,无亲无疏,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始无终。
故能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孔子闻之,喟然而叹,曰:“大哉!夫道,岂可一言而尽哉!”译文:往昔之时,孔子游览于太山,遇见了老聃。
孔子下车,快步走进,在门下跪拜。
老聃问道:“孔子为何而来?”孔子回答说:“我,是鲁国的儒生。
”老聃说:“我听说儒者,他们的仪态可以效仿,他们的德行可以称颂,他们的行为可以学习。
如今你前来,如何?”孔子说:“我听说,道是可以言说的,但不是寻常之道;名是可以命名的,但不是寻常之名。
无名者,是天地之始;有名者,是万物之母。
因此,常保持无欲,可以观察其奥妙;常保持有欲,可以观察其边界。
这两者,同出于道,但名称不同,都可以称之为玄妙。
玄妙再玄妙,是众妙之门。
”老聃赞叹道:“好极了!道啊,是没有亲疏、贵贱、长短、始终之分的。
因此,它能够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孔子听后,感叹不已,说道:‘伟大啊!道,岂能用一句话就能说尽呢!’”此段文言文阐述了孔子与老聃的对话,体现了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交融。
孔子对道的理解,既包含了道家“无名”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儒家“道可道,非常道”的辩证观点。
这段对话,不仅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智慧,也为我们后人提供了思考人生、宇宙的启示。
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4b11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7.png)
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文言断句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2afbf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5.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长曰遏,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札。
札即曰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
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
君子曰:‘能守节义。
’君,义嗣也,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以无失节。
”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遏曰:“今若是作①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其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
”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
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
季子使而还,至则君事之。
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
不悦曰:“先君之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
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先君之命而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曰:“尔杀我君,吾授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
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而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号曰延陵季子。
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②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即去。
徐人嘉.而歌之日:“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选自《新序·节士》) [注]①作:通迮,匆忙、仓促。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74dd2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e.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刘向《新序·节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崔杼者,齐之相也,弑庄公,止太史无书君弑及贼,太史不听,遂书贼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其弟又嗣书之,崔子又杀之,其弟又嗣复书之,乃舍之。
南吏氏是其族也,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将复书之,闻既.书矣,乃还,君子曰:“古之良吏。
”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正而好义,王使为理。
于是廷有杀人者,石奢追之,则其父也,遂反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
以父成政,不孝;不行君法,不忠。
弛罪废法而伏其辜,仆之所守也。
伏斧锧命在君。
”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非廉也。
君赦之,上之惠也;臣不敢失法,下之行也。
”遂不离斧锧,刎头而死于廷中。
君子闻之曰:“贞夫法哉!”诗曰:“彼已之子,邦之司直。
”石子之谓也。
申徒狄非其世,将自投于河,崔嘉闻而止之曰:“吾闻圣人仁士之于天地之间,民之父母也,今为濡足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
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亡天下:吴杀子胥,陈杀泄治而灭其国。
故亡国残家,非无圣智也,不用故.也。
”遂负石沈于河。
君子闻之曰:“靡矣乎,如仁与智,吾未见也。
”诗曰:“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此之谓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子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此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甚嗟也可去,甚谢也可食。
”(节选自《新序·节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B.弃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C.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D.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库有饥者蒙袂接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既书矣”与“既罢,归国”(《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刘向《新序 卷七 节士》(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刘向《新序 卷七 节士》(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7dd9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d.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
嫡同母昆弟四人:长曰遏,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札。
札即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
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将立子臧,子臧去之。
君子曰:‘能守节矣!’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才,愿附子臧。
”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遏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
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兄为君者皆轻死为勇。
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
”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
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而还,至则君嫡之。
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
不悦曰:“先君之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
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先君之命而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
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而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号曰延陵季子。
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节选自刘向《新序·卷七·节士》)10、材料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试卷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尔A杀B吾C兄D吾E又F杀G尔H是I父J子K兄L弟M相N杀O终P身Q无R已S 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爱,指爱护,与《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意思相同。
刘向《新序
![刘向《新序](https://img.taocdn.com/s3/m/ff03c02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d.png)
刘向《新序·节士篇》(节选)阅读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大夫。
有博通之知.,清洁之行,怀王用之。
秦欲吞灭诸侯,并兼天下。
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
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子兰、司马子椒;内赂夫人郑袖,共谮.屈原。
屈原遂放于外,乃作《离骚》。
张仪因使楚绝齐,许谢地六百里,怀王信左右之奸谋,听张仪之邪说,遂绝强齐之大辅。
楚既绝齐,而.秦欺以.六里。
怀王大怒,举兵伐秦,大战者数,秦兵大败楚师,斩首数万级。
秦使人愿以汉中地谢怀王,不听,愿得张仪而心甘焉。
张仪曰:“以一仪而易汉中地,何爱仪!”请行,遂至楚,楚囚之。
上官大夫之属共言之王,王归之。
是时怀王悔不用屈原之策,以至于此,于是复用屈原。
屈原使齐,还闻张仪已去,大为王言张仪之罪,怀王使人追之,不及。
后秦嫁女于楚,与怀王欢,为蓝田之会,屈原以为秦不可信,愿勿会,群臣皆以为可会,怀王遂会,果见囚拘,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怀王子顷襄王,亦知群臣谄误怀王,不察.其罪,反听群谗之口,复放屈原。
屈原疾王乱俗,汶汶嘿嘿,以是为非,以清为浊,不忍见于世.将自投于渊,渔父止之。
屈原曰:“世皆醉,我独醒;世皆浊,我独清。
吾独闻之,新沐者必振衣,新浴者必弹冠。
又恶能以其冷冷,更世事之嘿嘿者哉?吾宁投渊而死。
”遂自投湘水汩罗之中而死。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博通之知.,清洁之行学识 B.不察.其罪查究C.内赂夫人郑袖,共谮.屈原诬陷、说坏话 D.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借钱给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之.二虫又何知B.楚既绝齐,而.秦欺以六里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C.楚既绝齐,而秦欺以.六里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D.屈原为.楚东使于齐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屈原遂放于外,乃作《离骚》 B.怀王遂会,果见囚拘C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不忍见于世,将自投于渊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曾出使齐国,联齐抗秦,后楚怀王听信谗言,便疏远了屈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再度被放逐。
新序文言文翻译刘向
![新序文言文翻译刘向](https://img.taocdn.com/s3/m/aa7006a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4.png)
刘向,字子政,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少好经书,究心六艺,尤善辞赋。
尝游京师,结交名士,以文辞扬名于世。
年四十,擢为谏议大夫,官至光禄大夫,历仕成帝、哀帝、平帝三朝,历官三十余年,政绩显赫,声名远播。
新序者,刘向所著之书也。
此书成于西汉末年,凡三十一卷,所载多为西汉故事,旨在劝善惩恶,教化世人。
其文辞典雅,义理深邃,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新序原文如下:昔者,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衣褐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问之曰:“先生何乐?”启期对曰:“吾乐有三:夫乐在贫贱,不以富贵易吾志也;乐在寿考,不以寿夭易吾行也;乐在知己,不以穷通易吾交也。
”孔子曰:“善哉!”归而称之曰:“荣启期,乐天知命者也。
”新序翻译如下:昔日,孔子游览太山,遇见荣启期,他身着粗布衣,腰系绳索,弹琴高歌。
孔子问他:“先生为何如此快乐?”荣启期回答:“我的快乐有三:乐在贫贱,不因富贵而改变我的志向;乐在长寿,不因寿命长短而改变我的行为;乐在知己,不因境遇好坏而改变我的交往。
”孔子赞叹道:“说得真好!”回来后称赞他说:“荣启期,是乐天知命的人。
”新序中此类故事繁多,如《伯乐相马》、《齐桓公纳谏》、《晏子使楚》等,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深刻的道理,教化世人。
刘向所著新序,堪称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序之所以深受后世学者推崇,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新序故事丰富多彩,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
二、新序语言简洁明了,文辞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新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人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新序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当代社会仍具有警示和启迪作用。
总之,新序作为一部优秀的文言文著作,其价值不可估量。
它不仅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更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传承。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34488b9ddd88d0d233d46aa8.png)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摘要:本文主要就元杂剧《赵氏孤儿》与史书《左传》《史记》中所记载的故事做对比,解析了《赵氏孤儿》这一剧作主题从“重恩仇”到“重忠奸”的跨越。
同时从受众的角度通过剧作细节的分析展示了这一杂剧在艺术上的魅力。
关键词:恩仇忠奸惊险纪君祥,一作纪天祥,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一类,又云其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
其生平事迹未详,所作杂剧六种,除《赵氏孤儿》外,其余皆佚。
《赵氏孤儿》的题目正名为:“公孙忤臼耻勘问,赵氏孤儿大报仇”,题为“冤报冤赵氏孤儿”,而《赵氏孤儿》则是其简称。
春秋时,晋灵公胡作非为,大夫赵盾屡谏。
灵公患之,屡次设法杀赵盾而未成。
赵盾为避祸出亡。
其同族赵穿弑灵公,赵盾知此事,未及越境而返。
舆论指责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太史书“赵盾弑其君”。
事见《左传》宣公二年。
此后赵氏家族确实遭到一场大祸,但此祸与灵公被弑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起于家丑。
赵盾之子赵朔,娶晋成公之姊(或云女儿),是为赵庄姬。
赵盾之弟赵婴,与赵庄姬私通。
鲁成公五年,赵婴之兄原同、屏季,因此事而放赵婴于齐,未久,赵婴遂亡。
八年,庄姬因赵婴之故,谮诸赵于晋君,云赵原同、屏季等将作乱。
晋君乃讨赵氏。
赵氏之封地亦被剥夺。
赵朔之子赵武,随母亲赵庄姬,养于晋君宫中。
后晋君采纳韩厥的建议,立赵武,返赵氏被剥夺的封地。
事见《左传》成公四年、五年和八年。
《赵氏孤儿》戏中所写救赵氏孤儿事、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复仇事,《左传》中根本没有记载,屠岸贾、程婴、公孙忤臼这三个主要人物,也不见于《左传》。
程婴、公孙忤臼救赵姓孤儿之事,始见于《史记,赵世家》,略云:晋景公时,赵盾卒,子赵朔嗣。
景公三年,灵公宠臣屠岸贾追究灵公被弑事,欲灭赵氏。
韩厥反对,而屠岸贾执意行之。
韩厥将此消息告赵朔,劝其逃走。
赵朔不肯,云韩厥必不灭赵祀。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屠岸贾未经晋君批准,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原同)、赵婴齐(赵婴)等,灭其族。
《九章》篇次概论
![《九章》篇次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a304230912a216147929e1.png)
周秉高
( 本 刊 编辑 部, 内蒙 古 包头 市 0 1《 九章》 诸篇 分 四个 阶段 , 第一 阶段 为 楚怀 王五 年 、 屈 原2 0 岁, 写作 《 橘 颂》 ; 第二阶段 ,
第 一次放 逐 前后 ( 楚 怀王 十年 至 十七 年 ) , 写 作《 惜诵 》 和《 抽 思》 ; 第三 阶段 , 在 第二 次放 逐前 后 ( 楚 顷 襄王 初年 至 十三年 ) , 写作 《 思 美人 》 《 哀郢 》 和《 涉江》 三篇 ; 他 在 晚年 写作 《 悲回风 》 《 怀 沙》 和《 惜
尹 子兰 闻之 大怒 ,卒使 上官 大夫短屈 原于 顷襄王 , 顷
收 稿 日期 : 2 0 l 7 —0 3 —2 0
作者简介 : 周 ̄ i ( 1 9 4 5 -) , 男。 江苏海门人, 本刊主鳊、 中国古代文学教授、 中国屈原学会剐会长、 内蒙古科技 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有《 屈
原赋解析) ( 1 9 9 2 年) 、 《 风骚论 集》 ( 1 9 9 5 年) 、 《 新编楚辞索引) ( 1 9 9 9 年) 、 《 楚辞解析) ( 2 0 0 3 年) 、 < 楚辞原 ̄) ( 2 0 0 8 年) 、 《 套先 秦 两 汉诗 》 ( 2 0 1 2 年) 、 《 楚 辞故 事 ) ( 2 0 1 3 年) 和《 楚辞 探 析) ( 2 0 1 6 年) 等专著, 并发 表 论 文一 百 多篇 。
乃作《 离骚》 。 ” 这些历史 资料证 明 , 楚怀王十六年 时 ,
屈原第 一次 “ 遂放于外 , 乃作《 离骚》 ” 。 而史料还记载 , 楚怀王十八年时他 已出使 齐国 。并从齐 国回到了楚
国 ,那就说明他早 已经被怀王召回并且委以重任。 屈
新序节士原文及翻译
![新序节士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6976f6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f.png)
新序节士原文及翻译
新序节士原文:
1.守拂系映日,弄沙落云影。
绝非天借力,才能攀折枝。
2.山中探寒航,林间引夜灯。
披伪搜真元,求证出精神。
3.临风斗节士,浪涛信自由。
牢记当世价,晓声出利弊。
4.众节士结成,君看束星光。
志士临风护,森林尽皆彰。
新序节士翻译:
1.把太阳反映到扇子上,把沙子撒在云影里。
不是凭借天赋,就能把树枝攀折了。
2.在山间寻找寒风,引导夜晚的灯光。
撕开表面看本质,追求真实的精神。
3.临风考验节士,浪涛考验自由。
记住当世价值,及时认识利弊。
4.众节士聚在一起,看着星光被束缚。
志士们临风护卫,森林里都彰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祸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因囚拘之,君子闻之曰:“天之命矣
夫。”
纣作炮烙之刑,王子比干曰:“主暴不谏,非忠臣也;畏死不言,非勇士也。见过则
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进谏,三日不去朝,纣因而杀之。诗曰:“昊天太怃,予慎
齐,而秦欺以六里。怀王大怒,举兵伐秦,大战者数,秦兵大败楚师,斩首数万级。秦使人
愿以汉中地谢怀王,不听,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曰:“以一仪而易汉中地,何爱仪!”
请行,遂至楚,楚囚之。上官大夫之属共言之王,王归之。是时怀王悔不用屈原之策,以至
于此,于是复用屈原。屈原使齐,还闻张仪已去,大为王言张仪之罪,怀王使人追之,不
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许悼公疾疟,饮药毒而死,太子止自责不尝药,不立其位。与其弟纬专哭泣,啜餰粥,
嗌不容粒,痛己之不尝药,未逾年而死,故春秋义之。
卫宣公之子急也,寿也,朔也。急前母子也。寿与朔后母子也,寿之母与朔谋,欲杀太
哉?”又使急之齐,将使,盗见载旌,要而杀之,寿止急,急曰:“弃父之节,非子道也,
不可。”寿又与之偕行,寿之母不能止也,因戒之曰:“寿无为前也。”寿又为前,窃急旌
以先行,几及齐矣,盗见而杀之,急至,见寿之死,痛其代己死,涕泣悲哀,遂载其尸还,
至境而自杀,兄弟俱死,故君子义此二人,而伤宣公之听谗也。
无辜。”无辜而死,不亦哀哉!
曹公子喜时,字子臧,曹宣公子也。宣公与诸侯伐秦,卒于师,曹人使子臧迎丧,使公
子负刍,与太子留守,负刍杀太子而自立,子臧见负刍之当主也,宣公即葬,子臧将亡,国
人皆从之,负刍立,是为曹成公,成公惧,告罪,且请子臧,子臧乃返,成公遂为君。其后
晋侯会诸侯,执曹成公,归之京师,将见子臧于周天子而立之。子臧曰:“前记有之,圣达
恶之,至于自杀者,为见疑于欲国也,己之不欲国以安君,亦以明矣。为一愚御过言之故,
至于身死,废子道,绝祭祀,不可谓孝,可谓远嫌,一节之士也。”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
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
辞而入,越石甫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
邪?”越石甫曰:“吾闻君子诎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
曰:“向也见客之容,而今见客之意。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几辞,婴可以辞而无弃
乎?”越石甫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
史。”
齐攻鲁,求岑鼎,鲁公载他鼎往,齐侯不信而反之,以为非也,使人告鲁君,柳下惠以
为是,因请受之,鲁君请于柳下惠,柳下惠对曰:“君子欲以为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
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所难也。”鲁君乃以真鼎往。柳下惠可谓守信矣,非
独存己之国也,又存鲁君之国。信之于人,重矣,犹舆之輗軏也。故孔子曰:“大车无輗,
也,如不从先君之命而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
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授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
相杀,终身无已也。”去而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号曰延陵季子。君子以其不受国为
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
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
出师救楚。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
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
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
鲁宣公者,鲁文公之子也,文公薨,文公之子赤立,为鲁侯。宣公杀子赤而夺之国,立
为鲁侯。公子肸者,宣公之同母弟也,宣公杀子赤而肸非之,宣公与之禄,则曰:“我足
矣!何以兄之食为哉?”织履而食,终身不食宣公之食,其仁恩厚矣,其守节固矣,故春秋
美而贵之。
晋献公太子之至灵台,蛇绕左轮,御曰:“太子下拜。吾闻国君之子蛇,绕左轮者速得
髋闻之,乘肥马,衣轻裘,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冠桑叶冠,杖藜杖而
应门,正冠则缨绝,衽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子髋曰:“嘻,先生何病也?”原宪仰而应
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宪贫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此周而
交,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饬,宪不忍为也。”子髋逡巡,面有愧色,不
季子。”皆曰:“诺。”故诸其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
于身。”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
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而还,至则君适之。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
闾。不悦曰:“先君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
子急而立寿,使人与急乘舟于河中,将沈而杀之,寿知不能止也,因与之同舟,舟人不得杀
急。方乘舟时,急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二子乘舟之诗是也。其诗曰:“二子乘舟,泛
泛其景,顾言思子,中心养养。”于是寿闵其兄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之诗是也。其
诗曰:“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
罚而民畏,舜亦犹然。今君赏罚而民欲且多私,是君之所怀者私也,百姓知之,贪争之端,
自此始矣。德至此衰,刑自此繁矣,吾不忍见,以是野处也。今君又何求而见我?君行矣,
无留吾事。”耕而不顾。书曰:“旁施象,刑维明,及禹不能。”春秋曰:“五帝不告
誓。”信厚也。
桀为酒池,足以铉舟,糟丘,足以望七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为
刘向新序亦凡主页
亦凡商城
新闻中心
商务助理
聊天广场
四海纵谈
贺卡天地
亦凡书库
节士第七
晏子有功,免人于危,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
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
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
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
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蒿,蓬户瓮牖,揉桑以为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
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亡奔宋,曹人数请晋侯
谓:“子臧返国,吾归尔君。”于是子臧返国,晋乃言天子归成公于曹,子臧遂以国致成
公,成公为君,子臧不出,曹国乃安,子臧让千乘之国,可谓贤矣,故春秋贤而褒其后。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长曰遏,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札。
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
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
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难,杀子阳。子列子之见
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焉。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
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位而问焉,曰:“昔者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焉,尧授舜,吾子
犹存焉。及吾在位,子辞诸侯而耕,何故?”伯成子高曰:“昔尧之治天下,举天下而传之
他人,至无欲也,择贤而与之其位,至公也。以至无欲至公之行示天下,故不赏而民劝,不
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之患
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
“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
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
札即曰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
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义。君义嗣
也,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
舍之。遏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
严承命,不以身恨君,孝也。今太子见福不拜,失礼;杀身恨君,失孝。从僻心,弃正行,
非臣之所闻也。”太子曰:“不然,我得国,君之孽也。拜君之孽,不可谓礼。见禨祥而忘
君之安,国之贼也,怀贼心以事国,不可谓孝。挟伪意以御天下,怀贼心以事君,邪之大者
也,而使我行之,是欲国之危明也。”遂伏剑而死。君子曰:“晋太子徒御使之拜蛇,祥犹
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
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
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
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