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探究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工艺及质量控制等。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 钻孔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定位测量→设置泥浆池→埋设钢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成孔检测→安放钢筋笼、导管→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凿除桩头。

2 施工准备

钻孔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围堰筑岛、施工导流、埋设护筒等施工项目。

2.1 围堰筑岛施工

筑岛的材料应用透水性好、易于压实的砂土或碎石土,岛面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无围堰筑岛的临水面坡度一般可采用1:1.75~1:3,施工期间,水流受压缩后,应保证岛体稳定,坡面、坡脚不被冲刷,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在淤泥等软体上筑岛时,应将河底的淤泥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重新换填粘土,并将岛面碾压密实。岛面要高出最高施工水位0.5m~1.0m。

2.2 埋设钢护筒

钢护筒埋设采取挖坑埋设法,护筒顶端标高应高出原地面或岛面以上0.3m~0.5m,护筒底端埋入原土或填筑后的粘土层上,周围用粘土密填分层夯实,并高出施工水位0.5m以上;护筒埋置深度宜为2~4m,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

2.3 设置泥浆循环池调制泥浆

根据钻机型号和孔深、孔径选择泥浆池的大小尺寸。钻孔泥浆一般由水、粘土和添加剂按适当的配合比配制而成。采用正循环钻施工,一般地层相对密度为1.05~1.20,易坍塌地层相对密度1.20~1.45;采用反循环钻施工,一般地层相对密度为1.02~1.1.06,易坍塌地层相对密度1.06~1.1,卵石层1.10~1.15。

3 灌注桩工程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3.1 钻孔施工

为了防止钻孔灌注桩发生倾斜,钻孔完成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或发生缩颈、坍塌等不良现象。施工时要做到下面几点:

3.1.1 钻孔施工技术参数

泥浆性能指标:比重:1.15kN/m~1.25kN/m粘度17s~20s。

3.1.2 钻孔施工质量控制

①钻机就位前应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机就位对钻孔质量和能否顺利钻进关系重大,就位时要保证钻锥中心对准桩位中心,并将钻机支垫牢固。钻进对中一般采用测定的控制网点,拉线找中并调整钻机使钻锥对中,检查钻机主盘是否平整,钻杆垂直度。

②初始钻进不要急于进尺,当钻进2m以下时钻杆稳定后在根据地层土质逐渐加快钻进速度。

③在不均匀地层,软硬变层地层钻进时,应合理控制钻进速度(粘土≤2m/h 砂性土≤3m/h),钻进时要轻压慢钻,以防钻孔偏斜、经常检查钻杆弯曲度,确保垂直度偏差1/100之内。

④采用优质泥浆护壁成孔是防止桩空缩径和坍塌的有效措施。为了使孔壁稳定性好,钻进成孔时应针对地层变化进行泥浆性能的适当调整,泥浆性能指标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⑤清孔清孔时保持钻孔的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以防止坍孔。采用正循环法进行钻孔,钻至设计孔深后即开始清孔,将钻头提离孔底80-100mm输入新泥浆循环,直至返回地面泥浆含渣量<5%为止,下完导管后进行孔深测量,若沉渣量超过100mm则进行二次清孔。清孔初期用比重大(1.15kN/m3~1.25kN/m3)的泥浆,将孔底泥渣洗出,清孔后期改为比重小(1.05kN/m3~1.2kN/m3)的泥浆以利于成孔至浇筑混凝土时的沉渣较小。为了保证清孔泥浆质量,用沉淀泥浆池供清孔使用。清孔后由专人用测绳(带重锤)测定孔底沉淤厚度,直到验收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3.2 钢筋笼制作与吊放

为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钢筋笼中心偏位,钢筋笼就位后突然下沉,钢筋笼下上浮等不良现象,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3.2.1 钢筋笼安放技术参数

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倾斜度±0.5%;

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3.2.2 钢筋笼安放要点及质量控制

①钢筋笼的制作应分段进行,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接头应错开,接头截面积不得大于受力筋总截面积的50%。

②设置专用台架制作钢筋笼,以保证笼体平直。环形箍筋与主筋采用点焊连接,螺旋箍筋与主筋采用绑扎和间隔点焊连接。

③采用Φ125mm厚40mm内径25mm的混凝土环形垫块做钢筋保护层,每节钢筋笼3组,每组4个,且均匀分布。

④钢筋笼下放入孔时,用吊车吊放,钢筋笼应保持垂直状态,对准孔位徐徐轻放,避免碰撞孔壁,下笼中若遇障碍不得强行下放,应查明原因,处理后继续下放。

⑤钢筋笼安装到位后应进行固定,用4根相同长度的钢管对称在顶部的吊环钢筋笼的第一道加强筋上,其上端分别卡在钻架上以避免钢筋笼下移和灌注混凝土时上浮。

3.3 水下混凝土灌注

为防止导管进水,导管堵塞及埋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施工时按照以下几点控制混凝土灌注质量。

3.3.1 混凝土施工技术参数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应大于40mm;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0.4~0.5,水灰比宜采用0.5~0.6;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

3.3.2 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①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孔深再进行一次测量,确定沉渣是否符合要求,否则要进行浇筑清孔。

②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须经过计算,使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把泥浆从导管外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其深度不小于 1.0m。当混凝土装满漏斗和送料斗后,提高隔离塞,混凝土即下入到孔底,排开泥浆形成导管下口闭水状态。另外,灌注时要做好详细的灌注记录,不断测量混凝土的上升尺寸,计算确定导管拆除的有效长度,核实混凝土实际灌入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