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论文

合集下载

计算机毕业论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

计算机毕业论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

计算机毕业论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解释题微处理器【解答】由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PU),叫做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解答】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总线以及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计算机裸机,叫做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解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即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键盘、磁盘机等),再配以足够的软件而构成的系统。

单板机【解答】将微处理器、RAM、ROM以及I/O接口电路,再配上相应的外设(如小键盘、LED 显示器等)和固化在ROM中的监控程序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称为单板机。

运算器【解答】运算器是直接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部件,主要由ALU (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算术逻辑部件)、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等组成。

地址总线【解答】地址总线是CPU对内存或外设进行寻址时,传送内存及外设端口地址的一组信号线。

地址总线的条数多少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数据总线【解答】数据总线是CPU与内存或外设进行信息交换时,所用的一组数据信号线。

它决定了CPU一次并行传送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反映出CPU 的“字长”这个重要性能指标。

控制总线【解答】控制总线是在CPU与外部部件之间传送控制信息(如读/写命令、中断请求命令等)的一组信号线。

1-2 单片机应包括哪些基本部件?其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解答】一般单片机芯片中包括微处理器、RAM、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有的还包括A/D、D/A转换器等。

其主要应用于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工业控制领域。

1-3 按图1-11和图1-12,写出取第二条指令操作码和执行第二条指令的过程。

【解答】ADD AL,12H指令的取指过程:IP的值(002H)送入地址寄存器AR;IP的内容自动加1,变为003H;AR将地址码通过地址总线送到存储器的地址译码器,经译码后选中002H单元;微处理器给出读命令MEMR;所选中的002H单元内容04H送上数据总线DB;数据总DB上的数据04H送到数据寄存器DR;因是取指操作,取出的是指令操作码04H,即由DR送入指令寄存器IR;IR中的操作码经指令译码器ID译码后,通过PLA发出执行该指令的有关控制命令。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2)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2)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2)推荐文章无人驾驶技术原理论文优秀范文热度:微机控制技术论文热度:微机接口技术论文热度:微机测控技术论文热度:微机继电保护技术论文热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篇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初探摘要:针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为了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微机原理”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研究。

关键词:微机原理;全程式考核;PBL教学法作者简介:张志伟(1977-),女,河北卢龙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马杰(1978-),男,回族,山东泰安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天津?300410)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972106)、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JCYBJC00900)、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研立项“模式识别双语教学平台建设”重点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55-02“微机原理”是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Intelx86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认识及软硬件的分析设计能力。

学生学好这门课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基础,更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量大,实践环节多,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较难,因此,大力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各高校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具有近三十年历史的课程,同时是一门技术更新快、应用范围广、信息量大,对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都有很高要求的课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首篇:微机基本概念和结构微机是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和电源等组成的一种小型计算机系统。

而微处理器则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常见的有Intel、AMD、ARM等品牌。

微机的主频和CPU处理器数量决定了其计算能力和响应速度。

存储器是存储数据的地方,包括ROM和RAM两种类型。

其中ROM是只读存储器,通常用来存储系统的启动程序和BIOS等基本信息;RAM则是随机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和打印机等,是微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

总线是将微机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的通道,主要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电源则为微机提供电能。

微机的结构是由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体系结构。

微机按照其计算能力和规模可分为个人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等不同类型。

随着技术的发展,微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第二篇:微机系统原理微机系统原理是指微机系统运转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技术问题。

其中涉及到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总线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操作系统的原理、以及编程技巧和调试方法等内容。

微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其内部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多个功能模块。

运算器用于执行各种计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则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寄存器则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指令集执行各种操作,并根据指令之间的关系完成整个程序。

存储器是存储数据的地方,其中RAM需要电源供电,当电源关闭时内存中的数据即被清空,ROM则不需要外部电源供电,因为其中的程序和数据不会改变。

输入输出设备则是用于外部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

总线是将微机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的通道,主要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存储单元的地址信息,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控制总线用于传输和控制命令。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论文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论文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论文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微机原理及应用的相关内容。

首先介绍了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然后详细讨论了微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接着,本文重点介绍了微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控制、科学研究、医疗健康等方面。

最后,本文总结了微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引言微机作为现代科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家庭到工厂,从医院到交通系统,微机的应用无处不在。

本论文旨在探讨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的广泛性。

通过深入研究微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微机原理微机是一种小型计算机系统,由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操作系统等组成。

微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各种操作。

处理器负责执行指令,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和程序,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交互,操作系统则管理和控制这些硬件设备。

微机的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

控制器负责解码和执行指令,运算器负责进行数据运算。

存储器包括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和数据,外部存储器则用于扩展存储容量。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与用户或其他设备进行交互。

微机应用微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广泛。

下面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工业控制:微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微机控制系统,工业生产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通过微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科学研究:微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科学家可以利用微机进行数据采集、实验控制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微机的高性能和易用性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医疗健康:微机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医疗设备如心脏起搏器、血压计和体温计等都利用了微机技术。

微机的应用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生活娱乐:微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

微机原理课程综述论文

微机原理课程综述论文

微机原理课程综述论文姓名:高祥学号:14170110013内容摘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与前面的电路分析、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及后面的体系结构、单片机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紧密相连,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它不像一般的课程比较注重理论的学习,微机原理这门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它既有汇编语言的程序编写,又有硬件接口的连接,它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本文主要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内容和应用做介绍。

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微型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迅速,涉及的行业也众多,对于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而且现在对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的重要性与地位不言而喻。

而我们学习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讲的是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的组成及接口技术和基本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通过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来提高计算机硬件接口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所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做实验,用理论去实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软件控制部分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的,而汇编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不太好写的语言,它更接近计算机的底层语言,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中要用汇编语言去编写很多接口的初始化程序和应用程序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就会非常难。

所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不能忽视理论与实践应用任何一方面,同时还要掌握好汇编语言。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共有十章内容。

第一章讲的是微型计算机概论。

本章主要是要我们了解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力;了解微型机的发展和分类;了解单片机和单板机的组成;熟知微型计算机结构、三总线结构和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微机原理课程综述论文剖析

微机原理课程综述论文剖析

微机原理课程综述论文内容摘要《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我们掌握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微机应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为微机在本专业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应用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80X86 汇编语言接口技术正文一、课程综述本课程以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和应用为主题,系统地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工作模式,介绍了8086CPU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存储器的组成和I/O接口扩展方法,微机的中断结构、工作过程,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的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1.80X86微处理器结构8086/8088 CPU的内部是由两个独立的工作部件构成,分别是总线接口部BIU(Bus Interface Unit)和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

两者并行操作,提高了CPU的运行效率。

(1)总线接口部件BIUBIU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①20位地址加法器②4个16位段地址寄存器:代码段寄存器CS、数据段寄存器DS、堆栈段寄存器SS和附加段寄存器ES③1个16位指令指针寄存器IP④内部寄存器(用于通信、暂存)⑤输入输出总线控制电路⑥1个6字节指令队列缓冲器功能及工作过程: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接口传送信息。

主要工作过程如下:①当指令队列中出现两个以上的指令字节空隙(8086是1个字节空隙)时,BIU会自动按CS和IP值所形成的20位实际物理地址对应的程序存储器单元中取指令字节②一次从程序存储器中取两个指令字节,顺序存放在指令队列寄存器中③由EU从队列指令中取走位于前列的指令,若指令需要在内存单元中读取数据,此时根据EU的请求在BIU中形成一个20位的存放数据的实际物理地址④CPU从物理地址单元中取得操作数,经BIU送到内部的运算部件(ALU)数据总线,再由EU执行响应操作⑤根据指令的性质,若需要,再由EU提出请求,将运算结果写入由BIU所指出的内存单元或者I/O端口中(2)执行部件EU8086和8088的执行部件EU的具体结构都是相同的,包含以下六个部分:①4个16位的通用寄存器组(AX、BX、CX、DX)②4个16位的专用寄存器(BP、SP、SI、DI)③1个16位的算术逻辑单元(ALU)④1个16位的状态标志寄存器⑤1个数据暂存寄存器⑥执行部件的控制电路功能及工作过程:①EU从BIU的指令队列中取出指令代码②由EU控制电路的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后执行指令所规定的全部功能③执行指令所得结果或执行指令所需的数据,都由EU向BIU发出命令,对存储器或I/O接口进行读/写操作④反映本次操作结果的状态写入到响应的状态寄存器(3)EU和BIU的关系从上面的操作过程可以看出EU只负责执行指令,BIU则负责取指令,读出操作数和写入结果。

计算机毕业论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

计算机毕业论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一)解释题微处理器【解答】由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PU),叫做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解答】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总线以及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计算机裸机,叫做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解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即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键盘、磁盘机等),再配以足够的软件而构成的系统。

单板机【解答】将微处理器、RAM、ROM以及I/O接口电路,再配上相应的外设(如小键盘、LED 显示器等)和固化在ROM中的监控程序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称为单板机。

运算器【解答】运算器是直接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部件,主要由ALU (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算术逻辑部件)、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等组成。

地址总线【解答】地址总线是CPU对内存或外设进行寻址时,传送内存及外设端口地址的一组信号线。

地址总线的条数多少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数据总线【解答】数据总线是CPU与内存或外设进行信息交换时,所用的一组数据信号线。

它决定了CPU一次并行传送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反映出CPU的“字长”这个重要性能指标。

控制总线【解答】控制总线是在CPU与外部部件之间传送控制信息(如读/写命令、中断请求命令等)的一组信号线。

1-2 单片机应包括哪些基本部件?其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解答】一般单片机芯片中包括微处理器、RAM、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有的还包括A/D、D/A转换器等。

其主要应用于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工业控制领域。

1-3 按图1-11和图1-12,写出取第二条指令操作码和执行第二条指令的过程。

【解答】ADD AL,12H指令的取指过程:IP的值(002H)送入地址寄存器AR;IP的内容自动加1,变为003H;AR将地址码通过地址总线送到存储器的地址译码器,经译码后选中002H单元;微处理器给出读命令MEMR;所选中的002H单元内容04H送上数据总线DB;数据总DB上的数据04H送到数据寄存器DR;因是取指操作,取出的是指令操作码04H,即由DR送入指令寄存器IR;IR中的操作码经指令译码器ID译码后,通过PLA发出执行该指令的有关控制命令。

关于微机原理新技术论文(2)

关于微机原理新技术论文(2)

关于微机原理新技术论文(2)副标题#关于微机原理新技术论文篇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摘要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现状,从实验内容和方法、教材、考核方法、管理模式4个方面出发,提出一些改革思路。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改革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1-0113-03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Experiment//Zhang Xiaohong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link in the course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experiment,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some reform thoughts about the experimental contents and method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 management mode.Key words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experiment; reform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ce,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Zhanjiang, Guangdong, China 52404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电子信息及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规接口技术,掌握系统和接口的程序设计,并为以后的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1]。

微机原理小论文——重点CPU技术及发展趋势

微机原理小论文——重点CPU技术及发展趋势

微机原理小论文 ——CPU技术的分析与发展00748029 李赓 信科07目录: (1)摘要: (2)正文: (2)引言: (2)CPU的发展历史: (2)CPU性能分析: (4)影响CPU性能的主要因素: (4)1.主频 (4)2.外频 (4)3.倍频 (4)4.指令系统 (4)提升CPU性能的主要技术: (5)1.高速缓存(Cache) (5)2.生产工艺 (5)3.工作电压 (5)CPU最新发展情况: (5)1. “铜矿赛扬” (5)2. Itanium (6)3. Celeron (6)CPU 发展趋势分析: (6)结论: (7)后记: (7)参考文献: (7)CPU 的性能体现了计算机发展的程度,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然而,近来自Pentium IV推出后,CPU 的发展似乎停滞。

是什么影响了CPU的进一步发展,CPU 将何去何从?业内人士给了许多猜测,然而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通过追寻CPU 发展的历史,分析了CPU 发展的特点。

结合对最新CPU 发展的跟踪,和计算机的应用趋势,分析预测了CPU 的发展趋势。

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是,结合当前CPU 的发展趋势,设计和开发一些CPU 能运行起来的相关应用软件,为新一代的软件产业发展作预测性指导。

正文:引言:根据摩尔定律, CPU的速度应该每过18个月翻一番。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CPU的速度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上升,根据两位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John Hennessy和David Patterson的说法,在这当中每年性能的提升可以达到58%之多。

可是自从1996年以后,CPU速度上升的步伐似乎慢了下来。

根据专家们的分析,从1996年到2002年,CPU的提升速度只有41%,而从2002年至今,更是下降到25%。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这种下降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着CPU的快速发展?首先看看CPU的发展历史。

CPU的发展历史:1971 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面世。

微机原理综述论文__精华版

微机原理综述论文__精华版

合肥学院课程论文题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论文系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11计本(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张向东2013年12月9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论文一、课程综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硬件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我们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在本课程中,先是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整体概念,随后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微型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和高速缓存技术,紧接着分别具体到各类芯片详细介绍了各芯片的功能及其实现的硬件。

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整体概念,对单片机、单板机、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系统做了简单的区别介绍。

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锁定80X86,对其内部结构,指令系统做了极其详细的介绍。

8086是16位微处理器,其内部的运算器和内部寄存器都是16位的,这些是区分16位处理器的主要依据。

8086内部由两大功能部件——EU(执行部件)和BIU(总线接口部件)组成。

使8086的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可以并行进行,从而提高了指令执行的速度。

8088是准16位微处理器,它与8086的差别是:BIU中的指令队列是4个字节,而8086是6个字节;8088的外部数据引脚为8条,而8086是16条数据引脚。

8086有两种工作模式:最大模式和最小模式。

最小模式,即引脚接+5V,8086是单处理器系统,最大模式,接地,8086是多处理器系统。

介绍8086之后,本书也对80X86做了稍微详细的介绍,其中,80286是16位微处理器,片内集成有存储管理和保护机构,它有两种工作方式——实方式和保护方式。

80386是32位微处理器,数据总线是32位,内部寄存器和运算器也是32位,具有32位地址线,能寻址4GB的物理地址,虚拟存储空间为64TB。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论文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报告目录第一章微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4)1.1 课程设计的要求及目的 (4)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4)1.3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5)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5)2.1 设计思想 (5)第三章硬件设计 (6)3.1 硬件设计概要 (6)3.2 芯片及其功能说明 (6)3.2.1 单片机及其功能说明 (6)3.2.2 MAX7219及其功能说明 (9)3.3 硬件电路设计系统原理图及其说明 (11)第四章软件设计 (13)4.1 流程图 (13)4.2 软件系统的使用说明 (14)4.2.1 MAX7219驱动 (15)4.2.2 时钟进位运行规则 (16)4.2.3 时间调整部分 (16)4.2.4 键盘去抖 (17)4.3源程序及注释 (17)第五章心得与体会 (33)参考文献 (35)第一章微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1.1 课程设计的要求及目的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智能电子钟以时间准、功能强、外形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实验通过设计一个智能电子钟,旨在使学生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l.了解智能电子钟的功能特点与工作原理。

2.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实现电子钟功能的思路和方法。

3.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码管显示的原理和接口方法。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1)编程语言为C语言;(2)基于单片机的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3)从键盘上输入当前时间,格式为“XX(小时):XX(分):XX (秒),以此为起点,每秒刷新一次,1秒钟延迟方式采用软件方式并用子程序编写或者定时器实现,主程序用于显示时间结果和调用子程序,由于软件延迟产生的误差每小时调整一次,保证每小时误差不超过0.1秒。

1.3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微机应用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课程是测控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微机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常规芯片的使用方法、掌握简单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的设计方法。

微机原理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论文

微机原理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论文

微机原理论文-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等一些电子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发达,而其中很多的电子技术都与微机原理的应用有很大关系。

下面是微机原理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微机原理论文第一篇:微机病毒入侵的途径与预防措施摘要:微机的发明和应有不仅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 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辩证的看待, 微机的普及和使用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 但是由于微机的联网而使得个人的信息和自身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让微机的防护能力更强, 我们就需要了解病毒是怎样侵入到微机系统中的, 对其研究后才能找出防治微机病毒的方法。

对其进行研究对于确保微机的安全使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机病毒; 途径; 预防; 诊断;一、绪论1983年11月3日, FredCohen博士研究出了第一个微机病毒。

在这以后, 微机病毒一直不断在威胁着用户的系统安全。

每当出现一种新型的电脑病毒后, 病毒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 与此同时也会有相应的反病毒程序出现。

由于微机网络的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微机病毒的传播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 微机面临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也在不断的加大。

二、微机病毒入侵的途径(一) 利用木马入侵的方式入侵木马程序就是当黑河在微机系统进行写的时候, 也就是获得了微机的写权限时, 运行了包含木马的程序。

因此, 不知底细的文件或电子邮件不能随意打开, 即使需要打开, 打开之前也要查毒。

并且还要及时的运行木马杀毒软件和及时对病毒库进行更新。

(二) 利用共享功能入侵微机共享对于微机使用人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但是对于黑客来说用处非常的大。

因此在微机上禁止共享功能, 设置账户并设置相对复杂的密码、及时打开微机防火墙等是非常必要的。

(三) 利用漏洞进行入侵网络信息服务能给WEB服务器提供非常强大的网络服务功能。

但是WEB服务器拥有自身的漏洞, 现在黑客非常喜欢利用这些漏洞来进行攻击, 所以, 我们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web服务器, 关注微软的官方网站, 及时的安装各种系统补丁。

微课程论文(5篇)

微课程论文(5篇)

微课程论文(5篇)微课程论文(5篇)微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微机原理课程在高校已经开设了长达一二十年,开设课程的名称不尽相同,有“微机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等多种,但是教学内容大体全都,基本都是以80X86CPU和其组成的PC机为重点,课程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原理部分包括:微型计算机基础学问、80X86CPU系统结构及其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原理与接口、I/O接口技术、中断与中断管理、总线技术等学问;接口部分包括:8259A、8253、8255A、8251A等可编程接口芯片和A/D转换器。

课程主要分理论教学和试验教学两部分,课堂上理论教学主要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中心,由于课程的第一部分介绍的是原理篇,所以理论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较多,每章有大量的名词和术语,而且前面各章的内容涵盖的学问点多而杂,课程各部分前后内容都有交叉,同学不易学,爱好不高。

初学《微机原理》时,许多同学可能都没有什么头绪,面对众多的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的问题感觉枯燥乏味,同学学习的乐观性比较松怠,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而且以往课时数较少,教材内容根本讲不完,更何况给同学做练习和补充实例都很困难。

接口部分主要接受接口芯片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应用,编程一般采纳的都是汇编语言,该语言为硬件语言,指令多而难记忆,以往课程学习中,同学对此语言把握状况不佳,动手编程力量较弱,这使得在微机原理课程的指令系统篇和接口篇消失了学习难点。

在试验教学过程中,试验内容有些为验证性试验,同学自主创新较少。

通常都是老师把程序编写好,同学对比老师的电路图连接线路,然后同学调试运行并观看结果,最终写出试验报告,整个过程不是自主学习和思索,许多同学对试验原理并不理解,也不能够独立编写程序,这样就不具备微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开发力量,试验课程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2课程改革2.1教学内容改革老师和同学普遍都认为微机原理课程的内容多而简单,假如在有限的学时内把原理、汇编、接口三部分学问讲授完是特别困难的,基本不行能完成,所以我们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把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放在课堂上精讲,而一些相对来说较简单的内容或者是与其它先驱课程的重叠内容只做简洁介绍或复习性回顾,让同学课后去自学,比如在前面的学期中已经开设了汇编语言课程,所以在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两部分讲解时,可以把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的内容合并讲授,而且同学不需要记住全部的指令,把握一些常用的频繁指令即可,再通过对程序的分析和大量编程来提高编程技巧和动手力量,这样处理的效果比较好,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

微机原理论文

微机原理论文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现状和未来(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030841109)摘要: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再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电源、辅助电路和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而构成的完整的计算系统。

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高尖端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将推进全球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Abstract:Microcomputer system based on the microcomputer as the core, match agai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xternal equipment, power, auxiliary circuit and control computer software, which constitute the work of complete calculation system. In people's life, it plays a tremendous role. The development of sophisticated computer will promote glob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mankind's history, the breakthrough.关键词: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技术,新型计算机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与现状:我们通常所说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俗称电脑。

其准确的称谓应是微型计算机系统,可以简单定义为:在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外部设备和软件构成的实体。

微型计算机系统从全局到局部存在三个层次: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也常称为微处理机,它包括算术逻辑部件ALU,控制部件CU和寄存器组 R三个基本部分和内部总线,相当于一般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的组合。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篇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学改革探讨引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单片机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ARM技术》、《微机式医学仪器》学习的纽带和桥梁。

该课程涉及内容繁多,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而且面临CPU更新速度快的发展现状,无论是从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上来说,都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本文结合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1教学内容陈旧,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脱节《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CPU的结构及功能介绍、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系统、接口技术等。

目前有关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材很多,但提到该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联系的甚少,而且有些教材或者不提及32位GPU以及目前CPU的最新技术,或者在教材后面部分从较高层次对32位CPU中的进行阐述。

由于学时有限,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知识基本上无法涉及,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离现实太远,将来用不上,因此学习时就带有一定的排斥性。

1.2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互动性羞该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课程的软硬件系统关系非常紧密,而且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很重要,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实际中理论教学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用电子教案结合板书进行讲析,而这种单纯的理论分析,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尤其是讲到CPU结构、指令系统、总线时序等知识点时,由于缺乏互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实验环节与教学环节脱离目前高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实验,大都采用实验箱,这些试验箱装置主要实现芯片功能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若干连接几根重要的连线即可出结果,基本上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即使是在最后的设计性实验中,也是由实验教师给出实验线路和程序,学生按线路连接,按程序敲入即可。

微机原理与应用范文

微机原理与应用范文

微机原理与应用范文微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综合性课程。

它不仅深入探讨了微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还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相关的软件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入了解微机原理与应用非常重要。

在微机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处理各种计算和逻辑运算。

内存则储存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输入设备如键盘和鼠标,用来将信息输入计算机。

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和打印机,用来显示和打印计算机处理的结果。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组成部分,我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然后我们深入探讨了微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微机由中央处理器、主板和外部设备组成。

中央处理器又分为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

控制单元负责控制微机的运行,算术逻辑单元则负责进行各种计算和算术逻辑运算。

主板是微机的核心部件,负责连接各种硬件设备和传输数据。

外部设备如硬盘、光驱和USB接口等则是通过主板连接到微机的。

通过学习微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我们对微机的组成和工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软件应用方面,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

常用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使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文字、数据和图形等信息。

网络应用如网页浏览器、即时通讯软件和电子邮件等,使我们能够更顺畅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

通过学习这些软件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

微机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深入了解微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各种问题。

同时,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微机原理与应用对我们的未来发展也非常重要。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一、设计任务1、编写一汇编语言程序,要求从键盘接收一个四位的十六进制数,并在终端上显示与它等值的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2、掌握接受键盘数据的方法,了解将键盘数据显示时须转换为ASCII码的原理。

二、设计方案(1)实现十六进制数向二进制数的转换第一步:实现十六进制数的输入和对应二进制数的转换。

利用DOS系统功能中的1号输入字符的功能,接收输入的十六进制数,将其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若是0-9之间的数直接屏蔽高4位,若是A-F之间的数在屏蔽高4位后还要加9)。

BX中存放的是二进制数的结果,利用算数左移指令使BX左移4位,然后与下一次转换后的数相加。

如此循环4次,得到对应的二进制数。

第二步:实现显示转化后的二进制数。

利用ROL和RCL指令,从最高位起循环取出每位二进制数,将其转换成对应的ASSCII码,调用DOS系统功能调用中2号功能显示。

(2)实现十六进制数向十进制数的转换。

第一步:从十六进制向二进制转换,由于十六进制和二进制的特殊关系,它们之间的转换非常简单。

第二步:从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方法是将要转换的二进制预先放到AX寄存器中,判断AX中数的符号,若为负数,则将负号送入输出缓冲区,并求AX的绝对值;若AX中的数为正数,则不做其他处理,此时AX中即为无符号二进制数。

然后将无符号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可采用将AX除以10,得到第一个商和第一个余数,第一个余数就是所求十进制的个位,将第一个余数除以10,得到第二个商和余数,第二个余数就是十进制的十位数,重复以上过程,一直循环到商为零时,得到的余数就是所求十进制的最高位数,这就是数制转换中常用的“除模留余倒排列”法则。

主程序框图GETNUM子程序框图四、程序运行结果截图通过设计和编写程序代码,运行程序后,其结果先为显示开始界面几位菜单界面,而后随意输入一个小于4位的十六进制数,打完字敲回车,马上出现所对应的十进制数。

当连续输入4位的十六进制数直接输出十进制数,同时,再打回车,可以再输入十六进制数,并且可以循环运行。

毕业设计论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微型计算机软件编程。

2.要求我们根据接口电路的硬件要求进行计算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使我们的软件编程能力得到加强,对接口电路的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3. 课程设计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锻炼。

本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工程实训的重要教学环节,也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在学完该课程之后,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这能使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接口设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实践,培养我们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了解有关工业标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在设计中不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动脑动手的技术工作能力,而且还要逐步建立科学正确的设计和科研思想,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设计题目1的分析:⑴.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8088汇编语言程序各种结构的设计及编程方法;2.熟练掌握DOS中断功能调用的方法。

⑵.设计要求:编制一个完整的程序,计算100个正整数(字数据)之和,如果不超过机器数的范围(65535),则计算其平均值并存于RESULT中,否则显示“overflow”。

⑶.设计思想:本设计要求100个正整数之和再按设计要求显示,但是在将源程DOS时,输入100数要溢出时用cup代码表示不明显,直观,所以我将100个该写成10个数,手动输入10个数,使程序简单明了。

微机原理及应用结业论文

微机原理及应用结业论文

微机原理及应用结业论文电信0901A07090063申浴阳2011年12月- 1 -微机原理应用——继电器控制1. 引言通过该论文进一步了解直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微机控制直流继电器的一般方法。

同时进一步熟悉8253和8255的使用方法。

2. 原理图3. 原理实验原理如上图所示,按图连接电路,其中的继电器输出插头J 4接实验盒的继电器插头。

编程使用8253定时,让继电器周而复始的闭合5秒钟(指示灯亮),断开5秒钟(指示灯灭)。

1. 8253的六种工作方式(1) 方式0——计数结束时中断控制字写入控制寄存器后,输出端OUT 立即输出低电平。

写完计数初值后,若GATE为高电平,在CLK的下降沿开始计数,输出OUT仍为低电平。

当计数到0时,OUT立即输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

门控信号GATE为高电平时,计数器工作;当GATE为低电平时,计数器停止工作,其计数值保持不变,等GATE为高时继续计数。

在计数器工作期间,如果重新写入新的计数值,计数器按新写入的计数值重新工作。

(2)方式1——可重复触发的单脉冲触发器控制字写入后,OUT端输出高电平。

写入初值后并不开始计数而是等待GATE上升沿的到来。

GATE出现上升沿后在CLK下降沿开始计数,OUT输出低电平,计数到0时,OUT变高。

方式1可产生单拍负脉冲信号,脉冲宽度由计数初值决定。

在计数器工作期间,当GATE又出现一个上升沿时,计数器重新装入原计数初值并重新开始计数。

可见,输出的负脉冲比原来延长了。

在计数期间对计数器又写入新的计数值,要等到当前的计数值计满回0且门控GATE信号再次出现上升沿后,才按新的计数值开始计数。

(3)方式2——频率发生器(能自动装入计数初值)计数器计数期间,输出OUT为高电平,当减1计数器为1时(注意不是减到0),输出端OUT变为低电平,当减到0时,OUT端又变为高电平并自动重新装入原计数初值,从而开始一个新的计数过程。

在计数器工作期间,若写入新的计数值,而GATE一直维持高电平,计数器仍按原计数值计数,直到计数器回零并在输出一个时钟周期的低电平后,才按新计数值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论文
浅谈微机原理的应用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09通信6班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
姓名:
浅谈微机原理
引言
自1981年美国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微型计算机IBM-PC/XT以来,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便以其执行结果精确、处理速度快捷、小型、廉价、可靠性高、灵活性大等特点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且技术不断更新、产品不断换代,先后经历了80286、80386、80486乃至当前的80586 (Pentium)微处理器芯片阶段, 并从单纯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在内的强大多媒体工具。

如今的微型计算机产品无论从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软硬件支持性以及易用性方面都比早期产品有了很大的飞跃,便携式计算机更是以小巧、轻便、无线联网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人士的喜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4年,罗伯茨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了一种专供业余爱好者试验用的计算机“牛郎星”(Altair)。

第一台真正的微型计算机——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设计成功了他们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装在一个木盒子里,它有一块较大的电路板,8KB的存储器,能发声,且可以显示高分辨率图形。

1977年,沃兹尼克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个人计算机——Apple Ⅱ,并“追认”他们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展示的那台机器为Apple Ⅰ。

1978年初,他们又为AppleⅡ增加了磁盘驱动器。

从微型计算机的档次来划分,它的发展阶段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微机——第一代PC机以IBM公司的IBM PC/XT机为代表,CPU是8088,诞生于1981年,如图1-3所示。

后来出现了许多兼容机。

第二代微机——IBM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IBM PC/AT标志着第二代PC机的诞生。

它采用80286为CPU,其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能力都大大提高。

第三代微机——1987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微处理器。

386又进一机器,称为该档次的微机,如386DX。

第四代微机——198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486微处理器。

486也分为SX和DX两档,即486SX、486DX。

486档次的微机也已很少使用。

第五代微机——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第五代微处理器Pentium(中文名“奔腾”)。

Pentium实际上应该称为80586,但Intel公司出于宣传竞争方面的考虑,改变了“x86”传统的命名方法。

其他公司推出的第五代CPU还有AMD公司的K5、Cyrix公司的
6x86。

1997年Intel公司推出了多功能Pentium MMX。

奔腾档次的微机由于可运行Windows 95,所以现在仍有部分在使用。

第六代微机——1998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Ⅱ、Celeron,后来推出了Pentium Ⅲ、Pentium 4,主要用于高档微机。

其他公司也推出了相同档次的CPU,如K6、Athlon XP、VIA C3等,第六代CPU是目前最流行的档次。

第七代微机——2003年9月,AMD公司发布了面向台式机的64位处理器:Athlon 64和Athlon 64 FX,标志着64位微机的到来。

2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发展现状
我们通常所说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俗称电脑。

其准确的称谓应是微型计算机系统,可以简单定义为:在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外部设备和软件构成的实体。

系统构架如下图所示:
微处理器
内存储器
微计算机
I/O接口电路
硬件系统总线
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
过程I/O 通道
微型计算机系统从全局到局部存在三个层次: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也常称为微处理机,它包括算术逻辑部件ALU(Arithmetic Logic Unit),控制部件CU(Control Unit)和寄存器组 R(Registers)三个基本部分和内部总线,相当于一般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的组合。

通常是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将这些功能制作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即一般计算机系统概念的中央处理器(CPU)。

微处理器先后经历了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的发展阶段,目前生产的微型计算机所用的微处理器主要是64位Pentium4芯片,除Intel公司之外, AMD、Motorola及Cyrix公司也有类似的产品。

微型计算机(Micro Computer)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加上由LSI制作的内存储器M(ROM、RAM)、I/O(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包括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组成的裸机。

该层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板, 它已安装了CPU和内存条。

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 Computer System)是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再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电源、辅助电路和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而构成的完整的计算系统。

由此可见,单纯的微处理器不是计算机,单纯的微型计算机也不是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它们都不能独立工作,只有微型计算机系统才是完整的(数值的及非数值的)信息处理系统,才具有实用意义。

事实上,台式机和笔记本计算机以及各种掌上电脑之间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于是,许多人将微型计算机按照其从事的工作进行等级划分。

以往,人们对微型计算机的认识大都是从台式个人计算机与笔记本计算机的使用而来:速度不断提升的CPU,功能不断创新的软件,竞争激烈而不断推陈出新的外部设备等等。

至于微型计算机的等级划分大都局限于商用和消费用两类通用计算机。

其实不然,除了这两类外,还有工业用、军用与航天用等微型计算机,它们都属于专用计算机的范畴。

根据不同的用途,微型计算机采用的标准也不同。

例如,在家庭、办公室、学校、商场等室内运行的一般消费性和商用微型计算机可以在常温和平均湿度下运行,但在非常温地区或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就需要用高一个等级的工业微型计算机了。

工业微型计算机的标准一般要求操作系统的工作温度在0℃~60℃之间,存储温度在20℃~80℃之间,湿度则在10%~90%之间。

而且要求计算机有更强的稳定性、多种兼容软件、远程控制能力等。

军用微型计算机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微型计算机,必须满足相应的军事规范。

有定制的全军规计算机,也有通过对商用成熟技术(Commerical-off-the-shelf,COTS)产品进行特殊处理,使之能够用于军事环境的加固计算机。

军用微型计算机面对的环境比工业微型计算机更苛刻,例如酷热的沙漠、炮弹横飞的战场、振动和冲击力強大的坦克车等。

因此许多国家在军用计算机方面都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如法国的GAM-EG13、德国的VG和英国的DefStd等, 其中美国的Mil-Std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标准,其他国家的军方常以此衡量产品的质量。

尽管各国的标准不尽相同,但防水、防沙、防热、防寒、防振、防摔、防压、防霉菌、防盐雾等都是军用微型计算机必须满足的标准。

不过军用微型计算机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应用,也可应用于类似的环境,如伴随潜水员进入海底或水底、民用机载和船载以及野外操作等等。

航天微型计算机比军用微型计算机要高一等級。

对它的要求并非是“运算能力超强”,而是能“适用于航天用途”。

例如,星载计算机要求耗电小,因此耗电超过70W的Pentium(R) 4就不适用。

结语
可以预见,电脑以其极佳的移动性、丰富的功能、小巧的外形受人们欢迎。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和移动计算应用的迅速崛起,微型计算机尤其是便携式计算机技术开始步入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时期,并且进一步朝着微型化、模块化、无线化、光电子化、专用化、网络化、智能化、环保化、人性化以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学习好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掌握互联网领域最先进的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