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一“因敏感心理导致慢性焦虑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

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

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

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女青年的焦虑情绪进行咨询,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分案的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

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关键词:焦虑情绪问题个案分析一、一般情况来访者,吕某,女,35岁,大专学历,汉族,中学教师,已婚。

正在自考本科。

出生于永嘉楠溪江畔的一个村庄。

从小到大,身体发育正常,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目前身体基本健康。

工作中人际关系正常。

来访时的情况:一人前来,衣着整洁得体,脸色憔悴,有点心神不定。

二、来访着自述主诉:心情烦躁不安、入睡困难半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中学的教师。

近几年,正参加自考本科学习,13天前参加《生理心理学》考试。

进入考场后,我的心跳加快,写字的手开始发抖,试卷较难,越做越紧张,脑子越来越胀。

考试结束,发现整个人发抖,当时并没感冒发烧。

跟一个熟人打招呼,脸上的肌肉抽动几下,很不自然。

考试前两天,睡不好。

当晚,又睡不着。

这样持续半个月时间。

睡不着想得很多:丈夫的缺点、儿子的淘气。

见到儿子、丈夫心烦,很想找丈夫吵架。

本科学习共有15门课程,现在已经学了九门。

放弃可惜,不放弃怕坚持不住。

其实,当年参加高考,前一天晚上有些紧张,睡得较迟。

第一场考语文,开始答题手就发抖,一直抖到考试结束。

身体也一直打颤,好像衣服穿得太少受冻的感觉。

那时脸上的肌肉好像没有抽动。

到现在,出现这么两次,这一次特别厉害,都这样下去,肯定会垮掉,于是就到你这儿来。

咨询前心理测验:SAS标准分61。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来访者叙述的内容条理清晰,所述问题符合实际,叙述时语速较快,情绪有点激动,脸上有痛苦的表情。

一个学习焦虑学生的辅导个案报告

一个学习焦虑学生的辅导个案报告

一个优秀学生的德育导师辅导个案长兴县金陵高级中学李云一、个案背景资料王某(化名),男,18岁,我校高一学生。

该同学生长在一个离异家庭,幼年时生活比较顺利,小学低年级成绩较好,比较活泼,但朋友很少。

10岁时爸爸和妈妈离婚。

父母离异后,一直很不安,常常不知所措,并且睡眠和食欲都不好,人变得更加孤僻。

学习成绩不断的下降。

本来他被判给爸爸,可是爸爸在外经商多次亏本,欠下很多的债务,自己一直跟妈妈生活,后来他妈妈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从他上初中以后,他妈妈打消了再婚的念头,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身上,每天晚上都在家里陪他读书,从来不出去,也不允许他出去玩。

从初二下半年开始成绩不断上升,进初中时全校排名120几位,初三结束时能在学全校排名10以内。

读高一开始的一个月,自己就觉得很紧张,总是感到害怕,晚上睡眠渐渐减少,每天只睡6个小时左右,还会常常醒来,白天常想要睡觉,还常常感到很闷,经常感到头疼,有时连脖子都转不过来。

但学习依然很优秀,班级始终保持一、二两名。

从班主任那里调查得知该生性格比较内向,但学习比较努力,在校不原意和别人交往,没有特别好的朋友,最近总觉得他有时有些恍惚,经常没精打采,以为他考第一名骄傲了,学习不努力,晚上看野书,所以发现他看小说狠狠的批评他。

把我并对我说:“下次月考,保持第一名就还给你,否则就没收,我看你怎么交待。

”班主任又把情况告诉了他妈妈,妈妈狠狠的骂了他一顿,并说如果下次没有考到第一名,就不要他了。

从那以后经他常想自己这两次考好都是凑巧,下次考试我肯定会考砸的,我感到心跳得特别快,简直就要跳出来,胸也闷得透不过气,我仿佛觉得自己就要死去,我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

星期天在家里想了很久,最后决定不读书去找爸爸,在妈妈去上班后,自己从学校溜回家,在抽屉中拿了两百元钱,就走了。

我知道爸爸在沈阳,去沈阳要到杭州坐火车,就沿着铁路向杭州方向走,走累了就改乘车,后来又坐的士终于到了杭州,到晚上钱就用得差不多了,想起妈妈一定很着急,就打电话给我妈妈,对妈妈说自己不读书了,如果同意就回来,如果不同意就不回来了。

学生心理辅导个人案例分析

学生心理辅导个人案例分析

学生心理辅导个人案例分析引言:本文通过对一个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应对学生心理困扰,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分析,能够增加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并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案例背景:在某中学初三(9年级)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小明表现出焦虑、自卑和社交障碍等多重心理困扰。

他在学习上也出现了退步现象,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一、问题识别与定义小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焦虑、自卑和社交障碍。

1. 焦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焦虑常常源于压力和不确定感。

针对小明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缓解焦虑:a) 情绪管理技巧: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来平复情绪。

b) 目标设定与计划安排:帮助小明合理设置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计划,减少任务压力。

c) 积极倾听与支持:鼓励小明表达自己的感受,提供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d) 心理咨询:引导小明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以帮助他更好地面对焦虑情绪。

2. 自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自卑感常常是因为对自己产生消极评价和与他人的比较而造成的。

针对小明的自卑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法:a) 增强自尊心:帮助小明发现并承认自身优点与长处,并通过逐渐完成一些有挑战性、有成就感的任务来增强自信心。

b) 鼓励积极互动:组织一些合作学习活动或社交训练,促进班级内外同学间的积极互动,提高小明在集体中的归属感。

c) 倾听和尊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耐心倾听小明的想法和困扰,并给予尊重和关怀。

3. 社交障碍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社交障碍主要表现为害怕与陌生人沟通、过度紧张或拘谨等。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法:a) 温和的曝光疗法:逐渐引导小明面对恐惧情境,并提供支持与鼓励。

b) 角色扮演训练: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小明模拟社交场景,增强他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信心。

c) 增加积极经验:组织一些团队合作或社交活动,让小明获得积极而愉快的社交经验。

二、解决方案实施过程在进行学生心理辅导时,关键的是根据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之间形成有机的合作。

一例焦虑抑郁状态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例焦虑抑郁状态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例焦虑抑郁状态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摘要:本文个案通过对一个焦虑抑郁状态的来访者的成长史和心理社会环境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了认知因素、行为因素及不良的应对机制在导致来访者的焦虑状态中的作用。

结合个案,从合理情绪行为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焦虑抑郁状态的病理心理机制,提出了以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为主的整合式心理干预方案。

1案例简述:来访者一般情况:来访者女,16岁,身高1.6米,体重50公斤。

高中一年级学生,未婚。

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成长发育情况:出生在成都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独女,出生及发育均正常,随父母生活。

性格温顺,平时不爱说话,比较内向、敏感,做事追求完美,认为上学期间就是成绩最重要,必须让自己的成绩达到班级前列的位置。

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关系不错,成绩很好,喜欢画画、舞蹈、看书。

幼年时期活泼开朗,能与同龄朋友相处。

父母均是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

6岁入学,从小父母对子女要求较高,对来访者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训练特别严格,家庭教育非常严厉,父亲不善言辞,平时话语很少,说话也比较生硬,与子女情感交流很少,除了工作很少对子女关心。

家庭气氛尚可,母亲关系亲近,情感交流比较多,主要关心生活和学习,但是母亲是个急性子,追求完美,教育来访者如果想要成为成功的人,就必须事事严格,注意细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从小对其要求苛刻,必须要按照母亲说的办,小时候还能够照着做,自从上了中学之后,经常因达不到母亲的要求而遭受训斥,母女俩时常因此吵架。

来访者总是力图把学习成绩考到最好的名次,并且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几名,并且在文艺方面发展不错,同时还是学校的文艺尖子生,受到老师的喜爱,同学的关注。

这段时间家庭对其要求就是学习成绩要好,要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做事、功课力求精益求精,并且在生活习惯方面要求也很严格,经常因为生活用品、学习用具没有摆放整齐而遭到母亲的训斥。

2 来访者的主述及主要问题:焦虑,烦躁,睡眠减少,情绪低落3+月。

初中生焦虑问题 案例

初中生焦虑问题 案例

初中生焦虑问题案例
初中生焦虑问题案例:
学生李某,女,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成绩中等。

李某从小就被父母严格要求,经常拿她和优秀的表姐比较。

进入初中后,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她开始感到焦虑和不安。

她担心自己的成绩会下降,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担心自己在班上被同学嘲笑和排斥。

渐渐地,李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和恐惧感,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出现失眠和头痛等症状。

对于李某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她的焦虑问题:
1. 与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她的内心感受,给予她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2. 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调整对她的期望值,不要过分苛求,尊重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多给予她一些肯定和鼓励。

3. 帮助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

4. 鼓励她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强自信心。

5. 建议她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以更好地应对焦虑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的干预和帮助,李某的情况逐渐好转。

她开始重新树立自信,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和动力。

同时,家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开始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和态度。

最终,李某成功克服了焦虑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位高中二年级同学焦虑紧张的咨询案例

一位高中二年级同学焦虑紧张的咨询案例

一位高中二年级同学焦虑紧张的咨询案例一、基本情况:一周前,接待了某校一位高二学生,该生17周岁,男,身高190厘米,穿着得体,善于交流。

因焦虑、紧张影响学习,在父母陪伴下前来咨询。

考入重点高中时,成绩在全市前五名,进入高中近两年时间,由于人际关系不和谐,导致学习起起伏伏,这次期末考试,倒退到了全市80名左右,无奈之下,在家长陪伴下来到我的工作室,接受心理辅导。

二、该生自述:在初二开始失眠,遇到事情焦虑、担心、害怕,每天都感到很累,头脑中有一些不必要的想法。

注意力不集中,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想。

到了高中以后,因为鸡毛蒜皮,与同学闹矛盾,看见就烦,对学习影响挺大的。

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好,由寄宿改为走读,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多了,父母也经常指责该生生活邋遢,不讲究卫生,在家怎么做怎么错,为此也与父母产生冲突。

父母看见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心里非常着急,不断的给孩子出主意想办法,让孩子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

孩子听到家长的这些建议,该生感觉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家长认为,整天胡思乱想,浪费了学习时间。

现在感觉在家也没有安全感,家长太能啰嗦,把以前的事情翻出来,感觉很烦恼,感觉无助、无奈,问题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反感父母对自己的责备,感觉父母不能理解自己,更感到厌烦,有时产生轻生念头。

三、母亲陈述母亲听了儿子的诉说,感觉非常委屈,一直因为为了他好,换来的却是对自己的埋怨和不理解。

有时不冲马桶,我就说说他,让他以后别再忘了。

学习结束,桌面乱七八糟,让他收拾一下,他却感觉父母找事难为他。

在生活方面很拖沓,说说就不乐意,我们也感到无语了。

四、理症状该生饮食正常,偶尔睡眠不好;遇事纠结,反复想问题;生活拖沓,无条理性;反感他人,并记恨在心,不能释怀;五、下诊断记恨他人,反复思考。

六、鉴别诊断该生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内容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虽然该生产生烦恼,担心害怕,这些都是有客观现实引起,且强度与现实一致;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心理活动局限在人际关系上,反应与自己的认知一致;该生人格的相对稳定,自小就生活拖沓,只是父母要求高,不是因为性格变化造成的。

儿童焦虑症的心理咨询方法一个成功的案例报告

儿童焦虑症的心理咨询方法一个成功的案例报告

儿童焦虑症的心理咨询方法一个成功的案例报告儿童焦虑症的心理咨询方法:一个成功的案例报告案例介绍:李小明,一名9岁的男孩,他在学校面临一系列的焦虑问题,包括考试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心理咨询的方法帮助李小明克服焦虑症的困扰。

1. 案例分析与诊断李小明的焦虑症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过度紧张、担心以及心理压力。

通过与李小明的咨询,医生发现其焦虑主要来源于学校生活,尤其是面对考试时的压力。

首先,医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李小明的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家庭教育方式等,进一步分析其焦虑症的病因。

2. 建立信任与沟通在咨询过程中,医生非常重视与李小明的关系建立。

通过提供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李小明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困扰。

医生给予李小明充分的关注和倾听,通过积极的沟通技巧,有效地与李小明达成共识。

3. 认知行为疗法作为焦虑症的常用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被应用于李小明的咨询中。

通过与李小明一起发掘其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医生帮助他理解这些模式是如何影响他的情绪和行为的。

医生教导李小明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替代消极、焦虑的思维,培养他的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生活方式调整医生与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生活方式调整的计划。

首先,医生鼓励李小明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以促进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

其次,医生建议李小明学习放松和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

此外,为了增加李小明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医生还推荐他参与社交活动,锻炼他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

5. 家庭支持与协调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非常重视李小明的家庭支持和协调。

医生与李小明的父母进行了沟通,提供他们关于如何帮助和理解李小明的建议。

医生与父母合作,共同解决家庭因素对李小明焦虑的影响。

通过与父母的密切合作,加强了李小明的治疗效果并促进了他的康复。

6. 结果与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李小明的焦虑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

他变得更加自信,并且学会了如何应对情绪和压力。

抑郁症、焦虑症学生的辅导案例

抑郁症、焦虑症学生的辅导案例

抑郁症、焦虑症学生的辅导案例案例简介一个抑郁症、焦虑症学生的辅导案例,通过配合医生用药,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和学校老师的教育,让该生基本上能够正常学习、生活。

案例分析与解决1、基本情况:姓名:刘xx 性别:男年龄:18岁性格特征:孤僻。

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易怒,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心,时常自怨自责,经常产生无助感、绝望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常因小事发脾气。

譬如在手机上玩游戏,输了也会发脾气、砸东西。

2、主要问题:(1)缺少朋友,独来独往。

他几乎没有朋友或者要好的同学,时常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于班上或者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他不但不主动参加,有时还表现出抵触心理、烦躁情绪。

(2)思维怪异、生活懒散。

经常以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并且易走极端;对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他会看得越来越严重,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生活没有规律、懒散松懈,生活用品随意摆放,晚上入睡难、易惊醒。

(3)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差。

缺乏学习目标,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以敷衍应付的态度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差。

3、家庭背景:父母离异,母亲已经再婚,很少管他。

他随父亲生活,由父亲抚养。

他父亲是一个性格内向、不擅言谈、不擅交流、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时忙于家庭生计,没有时间和他沟通。

所以,刘xx经常一个人在家独处,时常胡思乱想。

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差。

而他把这一切均归根于父母的离异。

对于邻居或亲戚朋友的关心、询问、开导,他时常当作是对他的嘲笑、讽刺,从而让他心里极其反感,并由此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4、学校教育:刘xx之前上学的初中是一个非常注重升学率的学校,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对于他这种后进生的成绩,教师很少关注。

不但如此,老师还经常以他学习不好为由批评他、指责他。

正是这种不被重视,加剧了他对学习的厌倦,并进而影响到他对其他很多事情的厌倦。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引言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新的人际交往环境。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大学生在面对人际关系时会出现敏感,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本文通过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探讨其中的问题、原因和咨询干预方式,以期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案例背景与问题描述小明是一所985高校大二学生,主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虽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他在人际交往方面一直存在一些困扰。

他告诉心理咨询师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过于在意,对自己的看法不自信;二是在与同学、社团成员等群体交往中总觉得自己处于被排斥的地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问题分析与原因探讨在初次咨询中,小明逐渐透露出他儿时的一些不良经历。

他说自己性格内向,儿时很少与同龄人交往,因此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障碍。

此外,他认为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适应能力较弱,对于新环境和新人的接纳存在困难。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小明对他人的看法过于在意,缺乏足够的自信,并在群体交往中表现出较强的社交焦虑。

咨询干预方法与过程心理咨询师在分析了小明的问题后,制定了以下咨询计划: 1. 探索与强化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通过咨询引导,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提高自我意识。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引导小明回顾过去的成绩和经历,使其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提升自信心。

2. 逐渐暴露于社交环境中:通过逐渐暴露于社交环境中,帮助小明逐渐适应并减少对社交的敏感和焦虑情绪。

心理咨询师建议小明主动参与一些校园活动、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活动,与更多的同学接触,促进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培养社交能力。

3. 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认知重构和情绪管理训练,帮助小明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教导他应对他人评价的策略、减轻焦虑情绪的方法。

关于对一“因敏感心理导致慢性焦虑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关于对一“因敏感心理导致慢性焦虑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关于对一“因敏感心理导致慢性焦虑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学生一般资料:该学生是我校(某某市职业中专)高职升学尖子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发挥好时能进级部前五名,性格内向,不擅言谈,身体素质较差,精神低落,心事重重。

成长史:出生:农村家庭,天真,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

小学: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初中:初二,出现焦虑问题,睡眠障碍,成绩下滑。

初三,在痛苦中度过,出现问题的导火线。

高中:高一:到我校学习,问题发展。

高二,问题进一步恶化,并且转移。

高三,学习的压力和问题严重的矛盾无法解决,主动寻求帮助。

(二)学生自我陈述:初二时,成绩优秀,因为上学路远,经常迟到被老师罚站,因为习以为常,所以不是很在乎,于是老师很生气,就狠狠地批评了我,我觉得老师肯定对我有成见了,于是我也开始不喜欢老师,以至于开始恨老师。

出于跟老师赌气吧,我也不认真学习了,紧接着自然就是成绩下滑,我本来学习那么好,现在却考得这么差,都怨那可恶的老师,我更恨老师了,我接受不了自己的成绩,晚上出现了失眠,我就买了安眠药,吃了也不管用。

我痛苦极了,我曾想过不上了,又考虑家人一定不会同意,真没办法,我难受死了,每天我觉得度日如年,我成了睡眠的奴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我该怎么办?真是祸不单行,上初三寒假时,我回家过年,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她在我们家吃的饭,但是,饭后我发现奶奶把她用过的碗扔了,我就好奇地问为什么,奶奶说她得了肝炎,此时我正想起我们刚学过,肝炎是传染的,哎呀,我刚才还和她在一个盘子里吃菜了,我是不是被传染了,我感觉好像自己真被传染了。

于是我整天闷闷不乐,也很害怕,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去医院检查,结果说我没有被传染。

我很高兴,但是此后我仍然害怕和别人一起吃饭,生怕自己被传染上。

我从不敢在外吃饭,因为我觉得外面的盘子不干净。

也不愿意跟别的同学互相借东西,于是我跟别人的来往少了,觉得自己很孤独。

我整天都在疑神疑鬼,我的头都快要炸了。

焦虑症心理咨询案例

焦虑症心理咨询案例

焦虑症心理咨询案例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常表现为过度担心、紧张和恐惧。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焦虑症心理咨询的案例,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焦虑症,并且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小王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家庭生活也有一些矛盾。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开始出现了焦虑症的症状。

他经常感到心慌、胸闷,甚至出现了恐慌发作。

这让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于是他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小王逐渐了解了自己焦虑症的症状和原因。

通过心理咨询,他学会了一些放松和缓解焦虑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认知重建等。

同时,心理咨询师也帮助他分析了工作和家庭中的压力源,指导他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持续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下,小王的焦虑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学会了更好地应对压力,改变了一些不良的心理习惯,也学会了更好地与家人沟通,处理家庭矛盾。

他的工作和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咨询对于焦虑症患者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症状和原因,还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症状,重建积极的心态。

同时,心理咨询也可以帮助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善工作和家庭中的压力源,从而全面地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但并不是不可治愈的。

通过心理咨询的帮助,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焦虑症,重建积极的心态,改善工作和生活质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共同促进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辅导员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辅导员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辅导员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案例案例一:学业压力引发的焦虑学生李明在大学期间表现优异,但最近由于学业压力过大,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症状。

他时常感到心烦意乱,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现失眠和食欲不振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进行了细致的沟通,了解了李明的具体困扰和压力源。

通过建立信任关系,辅导员帮助李明认清了自己的过度焦虑源自于对自我期望的过高和对失败的恐惧。

随后,辅导员建议李明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尝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

辅导员还鼓励李明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以减轻焦虑情绪。

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李明逐步找回了学习的动力和生活的平衡。

案例二:人际关系困扰引发的抑郁学生王芳因与同学关系紧张,逐渐表现出抑郁的症状。

她感到孤独,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产生了自我否定的情绪。

辅导员在与王芳的谈话中,耐心倾听了她对人际关系的困惑和内心的挣扎。

辅导员通过引导王芳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帮助她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某些误区,如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同以及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

为了改善王芳的情绪,辅导员还建议她参加社交技能培训班,提升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辅导员也通过安排定期的跟进谈话,帮助王芳逐步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并在过程中给予她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案例三:家庭问题引发的情绪困扰学生张强因家庭问题,情绪波动较大,常常表现出易怒和不稳定的情绪。

辅导员在接到张强的求助后,对其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家庭背景和情绪状况。

辅导员通过建立支持性关系,帮助张强释放压抑的情绪,同时提供了适当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情绪日记和情绪调节策略。

辅导员还建议张强与家庭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尝试改善家庭关系,缓解家庭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

辅导员还帮助张强找到适合的校园支持资源,如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更好地处理家庭问题带来的情绪困扰。

案例四:适应问题导致的自我怀疑学生李华刚入学时,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出现了自我怀疑和不自信的问题。

她在适应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表现出对自己能力的严重质疑。

1例大学生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报告

1例大学生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报告

1例大学生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报告1例大学生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报告引言:焦虑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本文通过一位参与心理咨询的大学生的个案,旨在分析这位大学生的焦虑问题,探索其症状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咨询干预方案。

个案背景:个案为21岁的大学生小李(化名),就读于中国某一985高校化学专业。

他在大学期间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包括频繁的烦躁、紧张和担心,睡眠困扰以及对未来的不安等。

症状表现及原因分析:1. 频繁的烦躁、紧张和担心:小李表示他经常感到烦躁不安,经常出现焦虑感,并且对自己的表现和未来发展感到不安。

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大学期间面临着课业压力、社会工作和就业压力等多种压力因素的同时作用,导致他无法轻松应对。

2. 睡眠困扰:小李表示晚上常常无法入睡,睡眠质量差,经常做噩梦,并且早上起床感到疲惫。

这可能是由于他在白天焦虑时候积累了压力,无法放松自己,导致晚上无法入眠。

3. 对未来的不安:小李表示对未来的发展不确定性和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导致他对未来感到不安和担心。

这可能是因为他在进入大学后面临着课余活动、实习以及就业等一系列决定,自己面临的选择压力较大。

心理咨询干预方案:针对小李的症状表现和原因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心理咨询干预方案:1. 完善适应性应对策略:帮助小李学习和运用积极的适应性应对策略,建立有效的应对模型,包括调整思维方式、寻找社会支持等,以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2. 情绪调节和放松训练:通过心理咨询师指导,教导小李掌握情绪调节和放松技巧,如深度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以促进身心放松,改善睡眠质量。

3. 未来规划和自信培养:协助小李进行未来规划,理清目标和计划,增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信心。

同时,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预期效果及建议:通过上述的心理咨询干预方案,预期小李能够逐渐减少焦虑的症状表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强调心理辅导师和个案之间的合作关系,以促进治疗的进展。

小学生过度焦虑反应咨询案例

小学生过度焦虑反应咨询案例

小学生过度焦虑反应咨询案例吴XX,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父母均为棉纺厂工人,高中文化程度。

问题行为:通过与被试个别谈话及任课教师反映:吴XX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性格内向,胆小孤僻,敏感多疑,情绪易冲动,自制力差,与同学相处不融洽,认为与同学交朋友既不必要也没有意思,经常想些消极的问题,对报纸上报道的有关儿童死亡受虐待的事尤为关注。

自今年春天以来,喜欢一位青年男教师,并对其产生了很深的依恋感情。

被试智力水平较高,学习成绩中上等。

兴趣特长:被试喜欢画画,手工制作,曾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绘画比赛并获奖励。

案例分析:吴XX的过度焦虑反应主要是家庭问题和个性问题造成的。

就家庭而言,(1)其父是孤儿,小时候被母亲遗弃,从孤儿院长大,性格较内向、孤僻,对被试无形中产生一定影响。

(2)被试对父亲不幸童年的具体经历反应强烈,经常为此而陷入痛苦之中。

(3)被试父母有时向被试灌输一此社会不良思想。

就其个性而言,这位小学生孤僻、敏感、胆小、多疑、情绪好冲动、自制力较差、对外人有敌视、不信任态度等,这些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使得她与同学很难相处,在同学中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对于老师,特别是对她态度好、关心她的任课老师,则表现出很强烈的依赖情感,如把年轻的女班主任称为姐姐,把新任课的一位年轻男教师称为哥哥。

个案指导思想通过任课教师多方面了解被试的情况,并通过各任课教师协助给予被试以心理辅导。

对被试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直接干预。

步骤是:1、首先与被试建立良好关系,使其充分信任自己。

2、认真听取被试的“秘密”,并真诚的象朋友一样与其探讨、分析,以明辨正误。

3、经常主动邀请被试到学校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谈话,以便及时了解被试最近的心理状况。

(三)进行家访,与被试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理解,配合辅导。

个案指导情况今年春天,从一青年教师处得知被试存有较严重心理问题后,立即与被试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分别进行了交谈,从中了解了被试的基本情况,问题行为所在。

【心理学案例】焦虑症心理咨询案例

【心理学案例】焦虑症心理咨询案例

焦虑症心理咨询案例这是一则女大学生焦虑症心理咨询案例,详细描述焦虑症状产生原因和治疗过程。

高校大学生新生入学后,由于对于高考成绩不满意、大学生生活环境不习惯、学习方式不适应、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等原因,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尤其是以往曾经患过焦虑症心理疾病的学生,这一状况会更加突出。

本文通过帮助一名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运用合理情绪疏导疗法原理,缓解焦虑问题的成功案例,阐释心理健康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1 案例简介王某,女,19 岁,大一新生,由于高考前夕的高度紧张导致其出现持续性焦虑心理,从而导致对各种考试都出现考前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经咨询,之前无重大生理和精神疾病。

SAS 总评分和SDS 总评分分别为86 分和59 分。

精神方面:思维清晰、语言表述清楚,有一定的逻辑性。

心理方面主要是考试前焦虑症状,情绪波动大,表现得较为浮躁,建议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技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在心理辅导人员的建议下,王某先后进行了6 次治疗,最终消除了上述心理问题,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SAS 测评得分55 分,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取得了之前设定的治疗目标,无反弹迹象,属成功案例。

2 案例分析处理过程2.1 心理状况初步诊断该生来到心理咨询中心后,笔者首先对她进行了心理测试,SAS 总评分分86 分,远超过标准线;SDS 总评分59 分,也超过标准线一定的程度。

2.2 了解来访者情况2.2.1 来访者王某的主诉在高考前最后一个学期,每次考试前,都会心慌、失眠、焦虑、疲倦等症状,还常伴有身体不适等异常症状,现在主要担心的问题是在今后的考试中持续出现这种情况,影响学业目标,进而影响毕业、就业等事关自身前途命运的事情。

而且对于目前的学校专业很不满意,但是又不想复读。

2.2.2 来访者王某的同学的反映最近两周学习中王某上课有走神、晚上睡眠质量差,不愿意和周围同学交谈,情绪低落,经常在宿舍哭泣。

高三焦虑学生心理疏导个案分析

高三焦虑学生心理疏导个案分析

高三焦虑学生心理疏导个案分析
老师,我睡不着
 ——高三焦虑学生的个案分析
 【来访者基本情况】
 一、案主姓名:凡凡(化名)
 二、性别:女
 三、年龄:19岁(虚岁)
 四、籍贯:市区人
 五、学校与年级:某寄宿制高中三年级文科学生
 【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一、同伴关系不良:案主内向,敏感,与某一室友关系不和,平日两人很少讲话,每人均有自己的伙伴。

但毕竟处在同一个屋檐下,感觉平日相处行同陌路。

因有一日晚上,该室友抢占了她洗澡的顺序而没有任何抱歉的话,前几日也有类似事情发生,但当时那位室友有向她道歉,这件事情让她心理很不舒服,而导致失眠,一夜无法入睡,12点来钟两次下楼去找老师帮忙,并很急迫的去敲了各个老师寝室的门,被宿管老师带回案主自己寝室睡觉。

 二、学习成绩焦虑:案主在班级排名在十名内,但自我主观评价不高,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英语和数学两名主科,成绩不如别人好而感到身心疲惫。

害怕自己考不上二本,落到三本里,会给家里人增添很多负担。

学习比较刻苦,但上星期一次英语考试没有考好而失眠一夜。

把成绩看得很重。

 三、夜晚睡觉失眠频率增多:小时。

最新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资料

最新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资料

最新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资料案例分析一:现代中学生焦虑症案例
患者:一名17岁的女孩R
主诉:R一度认为自己遭受了爱、安全地感和被接纳的欲望的摧残,
导致心理和情感疲劳,曾经晚上做的梦都会带着恐惧,考试前会出现担心
和焦虑,常常担心朋友会被伤害,感觉自己被压得太沉,心情烦躁,常感
到害怕,还有极度的疲劳和情绪低落,也会有自我攻击倾向,情绪波动起
伏大,睡眠障碍也时有出现。

诊断:一名17岁女孩疑似发生了焦虑症。

治疗:通过生物化学、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来帮助R改善现状并减少焦
虑症状。

治疗方案:
1. 调节生物化学: R摄入socvalen、薰衣草油、维生素B和维生素
C来帮助缓解情绪的波动以及害怕的感觉。

2.心理学治疗:通过和R沟通,帮助她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特别
是当她犯下错误时。

接着,再给R提供技术指导,教她去控制及处理情绪;对R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解释,引导R发展正确的认知模式;在谈话中,重点聊提出R对未来的担忧,帮助R面对和接受这些无法
控制的现实,最后,鼓励R发展主动性和自信,逐渐让R自己调节自己的
情绪。

好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的个案分析及对策

好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的个案分析及对策

【 解决对策 】 首 先针 对她 上进 心强 的特 点 ,修正
她 的期望值 。采取聊 天的方式 ,告诉她 要真正取得成就 ,必须把 自己的期 望值
建立 在每个 阶段 的具 体 目标及 可以付 之
于 实践 的计 划上 ,这 样 就 不 会 产生 过 多
的焦虑感。其次寻找方法 ,缓解她 的紧 张情绪 。具 体有 以下几种 方法 : ( 1 )转移 目标法 :让她把 注意 力 从不 良的心境中引开 ,鼓励她去做一些 体育活动 ,鼓励 她在课余 时间和别人聊
导致 关 键 时刻 无 法 正 常 地 发 挥 水 平 ,因 此 影 响 了后 一 阶段 的学 习 和 生 活 。
态基本上 回到 以前 ,有 的时候尽管成绩
没 有 原 来 好 ,她 也 能 面 对 了 ,没 有 那 么
结果 、 一 l l 惊讶 ,她考到年级十多 1
不 自信 了。
的心理 。 “ 成就焦虑”是一种不健康 的 心理倾 向,它是一种因希望 自己学业 、 成绩超过他人而担心被他人超过而引起 的持续的紧张不安 、带着恐惧性 的情绪 体验 ,典型的表现是 :总希望 自己在考 试 中成绩拔尖 ,名次上升 ,把名次的高
于临场发挥 ,但是过度的紧张会使结果
很糟。告诉她考试早晚要来的 ,是人生 的必经阶段 ,但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 人生 ,一次 、两次失误不算什么 ,要鼓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 析 ,一般来说 , 学习成绩较好 、心理素质欠佳 的学 生常
常会 出现 这 样 的情 况 。这 种 情 况 在 学 习
调试逐渐地恢复 自信 ,重拾 斗志。
( 作 者 单位 :北 京农 业 大 学 附 属 中学 )
【 案例分析 】
压力不大 或者不太 大的时候表现 得不 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一“因敏感心理导致慢性焦虑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学生一般资料:该学生是我校(某某市职业中专)高职升学尖子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发挥好时能进级部前五名,性格内向,不擅言谈,身体素质较差,精神低落,心事重重。

成长史:出生:农村家庭,天真,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

小学: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初中:初二,出现焦虑问题,睡眠障碍,成绩下滑。

初三,在痛苦中度过,出现问题的导火线。

高中:高一:到我校学习,问题发展。

高二,问题进一步恶化,并且转移。

高三,学习的压力和问题严重的矛盾无法解决,主动寻求帮助。

(二)学生自我陈述:初二时,成绩优秀,因为上学路远,经常迟到被老师罚站,因为习以为常,所以不是很在乎,于是老师很生气,就狠狠地批评了我,我觉得老师肯定对我有成见了,于是我也开始不喜欢老师,以至于开始恨老师。

出于跟老师赌气吧,我也不认真学习了,紧接着自然就是成绩下滑,我本来学习那么好,现在却考得这么差,都怨那可恶的老师,我更恨老师了,我接受不了自己的成绩,晚上出现了失眠,我就买了安眠药,吃了也不管用。

我痛苦极了,我曾想过不上了,又考虑家人一定不会同意,真没办法,我难受死了,每天我觉得度日如年,我成了睡眠的奴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我该怎么办?真是祸不单行,上初三寒假时,我回家过年,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她在我们家吃的饭,但是,饭后我发现奶奶把她用过的碗扔了,我就好奇地问为什么,奶奶说她得了肝炎,此时我正想起我们刚学过,肝炎是传染的,哎呀,我刚才还和她在一个盘子里吃菜了,我是不是被传染了,我感觉好像自己真被传染了。

于是我整天闷闷不乐,也很害怕,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去医院检查,结果说我没有被传染。

我很高兴,但是此后我仍然害怕和别人一起吃饭,生怕自己被传染上。

我从不敢在外吃饭,因为我觉得外面的盘子不干净。

也不愿意跟别的同学互相借东西,于是我跟别人的来往少了,觉得自己很孤独。

我整天都在疑神疑鬼,我的头都快要炸了。

中考我落榜了,我都不想上了,可怕家人伤心,于是来到职业学校。

爸爸让我上的升学班,还让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

在高一我仍然整天担心,看到别人手划破了,我就害怕站到自己的身上。

有一次,同学跟我开玩笑,把血弄到我身上,我觉得这下完了,我得马上洗干净,我一遍又一遍的洗,每洗一次我就会放松一些。

不洗干净,我就无法安心学习。

就这样我受折磨地度过了高一。

到了高二,我的情况更严重了,我开始害怕红色。

遇到红色的东西,我就会浮想联翩、忧心忡忡,无法学习。

此时我觉得如果再这样下去,我高考肯定考不上。

我想找人帮我解决,可是我又怕别人会笑我心理不健康。

老师讲的我根本没心思听。

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了,我想到了自杀。

但是我又不忍心扔下年迈的父母,于是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无论怎样,我都要活着。

就是在困惑中我度过了高二。

转眼间,我升入了高三,学习的压力和问题的严重让我更加担心。

我该怎么办。

我在校园里徘徊,突然看到心语信箱,我心里一动,有了,我的救星来了。

我为什么不找心理老师帮忙呢?我迫不及待地找到心理老师,于是便开始了我的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心理老师的观察:第一次见到他,感觉他心事重重,好像有很大的包袱压在身上,一筹莫展。

他很紧张,就怕被别的人知道,说他心理不健康,非常急迫的要我救救他。

还说已经找我几天了。

通过班主任的了解:该同学表现与其他同学不太一样,因为语文成绩不好,语文老师找他谈话,他觉得老师对自己太关心,受不了。

常跟班主任老师说:“老师,你别对我那么好,我受不了。

”考虑为其保密,于是未向同学了解情况。

(四)评估与判断:因为他能主动寻求帮助,因此肯定他不是精神疾病。

而是神经症。

根据他的自我陈述,曾先后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疑病、恐惧等问题。

首先对其进行了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心理测试。

(具体内容见附页)测试结果显示其次,参考了敏感心理、恐怖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的典型案例进行逐个对照。

综合分析:该学生感情脆弱,心理多疑,不能受到一点不良刺激,否则就会引起情绪的长时间低落。

这是典型的敏感心理。

因一次成绩不好,接受不了就出现失眠这也是敏感心理,此后担心自己睡不好会影响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出现睡眠障碍。

因曾经和患有乙肝病毒的人一起吃过饭,就怀疑自己得了乙肝,经检验无病后,仍然心有余悸,怕别人传染自己,不敢在外吃饭,不敢与人借东西。

了解到乙肝是血液传染就开始害怕血,怕别人的血,怕自己出血。

进而发展成害怕红色,以至于害怕老师用红笔写的评语。

这还是由于敏感心理所致。

表现出了典型的焦虑症。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该学生属于由敏感心理所致的慢性焦虑症。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近期目标:减轻心理压力,让他不要再担心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由我来解决,他的任务就是安心学习,什么都不想。

长远目标:通过对其进行认知疗法,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使他能克服睡眠障碍,不再害怕红色,不再害怕与人接触。

最终目标:使他的敏感心理得到减轻,不轻易被一些无聊的事情所困扰,影响学习。

让他能安心地、全身心地迎接高考(六)咨询方案的制定首先约定协议。

1.每周二中午一点心理咨询室见面,不准迟到。

2.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完成。

咨询方案设计思路:先减轻他的心理压力,让他相信我能帮助他解决问题。

然后用“认知疗法”减轻他对自己问题的担心。

再用“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疗法”解决具体焦虑的问题。

最后用“音乐疗法”巩固咨询成果。

(七)咨询过程阶段划分时间主要任务完成情况第一阶段9.10—9.15 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非常好第二阶段9.16—9.26 搜集信息,搞清问题的大致范围和可能性质基本完成第三阶段9.27—10.6 诊断检查,明确咨询目标确定第四阶段10.7—10.27 选定解决问题方案,实施具体的指导帮助或治疗试着进行,效果非常好。

第五阶段10.28—11.28 追踪反馈,巩固和发展咨询成效。

反馈良好,成绩显著提高。

心情良好。

(八)咨询效果评估:1.通过学生自己谈感受,认为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情绪也好了,再也不怕红色了,也不怕与别人接触了。

学习的劲头足了,上课也能注意力集中了。

在级部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心理老师。

2.通过班主任了解到,此学生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也爱说爱笑了,上课也集中注意力了,最明显的是成绩显著提高了。

3.通过再一次对其进行scl—90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

自觉症状基本没有了。

各分项测试分数均下降了许多。

(附咨询后的测试结果)题号分数题号分数题号分数题号分数题号分数1 4 19 3 37 5 55 5 73 12 5 20 5 38 1 56 5 74 13 5 21 3 39 5 57 5 75 14 3 225 40 5 58 5 76 55 1 23 5 41 5 59 4 77 46 4 24 5 42 5 60 2 78 57 5 25 1 43 5 61 3 79 58 5 26 5 44 5 62 5 80 59 5 27 3 45 5 63 3 81 510 5 28 5 46 5 64 1 82 111 5 29 5 47 1 65 5 83 412 2 30 5 48 1 66 5 84 313 1 31 5 49 5 67 5 85 514 5 32 5 50 5 68 5 86 515 4 33 5 51 5 69 5 87 516 5 34 5 52 5 70 5 88 517 4 35 2 53 5 71 5 89 518 5 36 5 54 5 72 5 90 5实际总分:281分总均分:3.122 总的看来,学生自觉症状属于中度。

阳性项目数:80阴性项目数:10阳性症状均分:3.3875 自觉不适的程度属于中度各项因子分:躯体化:4分强迫症状:4.6分人际关系敏感:4分忧郁:4.23分焦虑:4.9分敌对:4分恐怖:2.14分偏执:4.83分精神病性:4.4分其它:2.86分结果分析:根据该同学测试结果,总体看自己觉得症状程度属于中度,具体问题集中在焦虑、偏执、强迫症状三方面,主要表现为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猜疑、妄想、被动体验、夸大、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行为。

题号分数题号分数题号分数题号分数题号分数1 2 19 1 37 4 55 4 73 12 3 20 2 38 1 56 3 74 13 4 21 1 39 2 57 3 75 14 1 22 3 40 2 58 4 76 35 1 23 3 41 3 59 2 77 26 2 24 3 42 3 60 1 78 47 3 25 1 43 2 61 1 79 58 4 26 4 44 4 62 3 80 39 2 27 1 45 5 63 1 81 210 3 28 3 46 3 64 1 82 111 3 29 3 47 1 65 4 83 212 1 30 4 48 1 66 3 84 113 1 31 3 49 3 67 3 85 314 3 32 5 50 3 68 3 86 315 2 33 3 51 3 69 2 87 216 5 34 3 52 3 70 4 88 417 2 35 1 53 3 71 2 89 418 3 36 2 54 3 72 3 90 3实际总分:分总均分:3.122 总的看来,学生自觉症状属于中度。

阳性项目数:80阴性项目数:10阳性症状均分:3.3875 自觉不适的程度属于中度各项因子分:躯体化:4分强迫症状:4.6分人际关系敏感:4分忧郁:4.23分焦虑:4.9分敌对:4分恐怖:2.14分偏执:4.83分精神病性:4.4分其它:2.86分结果分析:根据该同学测试结果,总体看自己觉得症状程度属于中度,具体问题集中在焦虑、偏执、强迫症状三方面,主要表现为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猜疑、妄想、被动体验、夸大、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