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 2.临床表现
• (1)发冷、寒战、发热。
• (2)轻者体温在38℃左右,重者初起寒战,继而高热达40℃。
• (3)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
• 3.预防
• (1)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 (2)输液前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 (3)合理应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液体要现用现配。
搏细速、心律快、节律不齐。 • (2)咳泡沫样血性痰。 • (3)肺部遍布湿啰音。 • 3.预防 • (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老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液体量不宜过多。 •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 4.处理流程 • 迅速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停止输液,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湿化瓶中加
皮肤→记录
4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四)发热
• 1.发生原因
• (1)输液操作过程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 (2)输液器具灭菌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或使用过期物品等原因,都会造成输 液反应的发生。
• (3)液体灭菌不合格或护士在配制药物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致使液体被污染。
、走行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 (2)对于躁动不安患者、儿童穿刺成功后对穿刺肢体妥善固定。 • (3)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 • 4.处理流程 • 立即将针头拔出→局部按压止血→向患者表示歉意→按操作流程再行穿刺
2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二)药液外渗
• 1.发生原因 • (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 • (2)患者躁动或不慎将针头从血管内拔出。 • (3)患者病情较重,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 • (4)反复穿刺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物理性损伤。 • 2.临床表现 • (1)穿刺部位肿胀疼痛。 • (2)皮肤温度降低。 • (3)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力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 3.预防 • (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慎重选择穿刺部位,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穿刺针头。 • (2)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尽早发现药液外渗情况,以免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一、穿刺失败临床表现:针头未刺入静脉,或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预防及处理:(1)熟悉静脉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
(3)避免盲目进针,使血管充盈后再采用直刺法,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4)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
(5)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
二、药物外渗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预防及处理:(1)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2)加强巡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
(3)推注药液不宜过快,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4)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三、血肿临床表现: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
2~3天后皮肤变青紫。
1~2周后血肿开始吸收。
预防及处理:(1)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2)重视拔针后对穿刺点的按压。
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3)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4)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四、静脉炎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
预防及治疗:(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2)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可3~5天更换一次;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min;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等。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 处理
临床表现
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有突发性胸闷、 胸骨后疼痛,随即有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 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 持续的水泡声。
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
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 的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 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5~10 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 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 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 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 肺部的气体交换。 (5)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 (6)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
处理
原因
(1)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 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 性反应。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干扰血管 内膜的正常代谢功能而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3)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而引起局部静 脉感染。
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并且输入速度要 慢。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浓度要适宜,且输注 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 脉炎。 (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 复能力和对局部的抗炎能力。 (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针,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 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 (7)超短波物理疗法。 (8)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法的应用范围
静脉输液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补充体液等。在紧 急情况下,如严重脱水、休克或中毒等,静脉输液法能够迅速地提供必要的治疗 措施。
确保输液管路通畅
在输液过程中,要确保管路通 畅,无气泡滞留,避免空气进
入血管引起栓塞。
注意排尽管内空气
在更换输液瓶或拔针时,要注 意排尽管内的空气,防止空气 进入血管。
避免加压输液
加压输液时,要特别注意防止 空气进入血管,确保安全。
及时处理栓塞
如发现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 输液,采取左侧卧位、头低足
高位等措施,缓解症状。
03
定期更换注射部位
在输液过程中,要定期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输液导致的静 脉炎。
05
04
药物预防
对于一些容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可 以采取稀释、减慢输液速度等措施, 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静脉渗漏的预防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提高穿刺技术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 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因反复穿
小儿静脉输液法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01
静脉炎
由于小儿血管较细,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静脉炎。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
适的血管和输液工具,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若发生静脉炎,可采
用局部热敷或外敷药物进行治疗。
02
过敏反应
小儿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预防措
施包括在用药前询问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若发生过敏反应,
02
肌内注射法、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肌内注射法、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肌内注射法并发症与处理】一.疼痛1.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又多方面的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注药物刺激皮肤的疼痛。
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
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
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2.预防及处理①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②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进行肌肉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秒,尔后常规皮肤消毒注射;注射器内存在少量空气可减少疼痛;用持针的手掌尺测缘快速叩击注射去的皮肤(一般为注射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课减轻疼痛。
③配置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必须分次注射。
临床试验证明,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更能减轻病人疼痛。
④轮换注射部位。
二.神经性损伤1.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2.预防及处理①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②注射药物应尽量避免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根据地选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做肌肉注射。
③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
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方向。
④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⑤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的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三.局部或全身感染1.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
2.预防及处理与皮下注射相同,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静脉输液中血管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中血管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过将药物或液体输送到患者的血管系统中,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治疗。
然而,在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血管穿刺。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中血管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一、静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1. 血肿:在静脉穿刺时,如果不小心损伤到周围组织或其他血管,可能会出现血液在穿刺点周围聚集形成的血肿。
血肿一般会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和皮肤变色。
2. 渗漏:有时,输液管插入血管后,输液液体可能从静脉外渗漏到周围组织。
渗漏会导致局部浮肿、疼痛和皮肤变色,且可能减少目标药物的有效输送。
3. 血栓形成:血管穿刺可能刺激血管内膜,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可以阻塞正常血液流动,增加静脉内径,甚至导致血管堵塞。
4. 炎症或感染:在穿刺静脉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就容易导致炎症或感染。
这些并发症在血管周围引起红肿、疼痛和可能的化脓。
二、处理方法1. 血肿处理:如果出现血肿,可以先轻轻按压血肿,帮助散发血液。
之后,可以使用冷敷或热敷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如果血肿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输液的进行,应及时就医。
2. 渗漏处理:对于发生渗漏的情况,首先应立即停止输液。
然后,可以将渗漏的地方清洗干净,并应用局部药膏或覆盖性敷料。
如果情况严重,应通知医护人员或求助专业医生。
3. 预防血栓形成: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静脉穿刺后应及时停止刺激药物的使用。
此外,要确保患者在穿刺部位活动,并进行适当的抗凝治疗。
如果出现血栓形成的迹象,应尽快就医。
4. 炎症或感染处理:预防感染是最重要的。
在穿刺静脉之前,应充分洗手,并对穿刺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
如果发现炎症或感染,应询问医生的建议,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使用抗生素。
总结:静脉输液中血管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血肿、渗漏、血栓形成和炎症或感染。
在处理这些并发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如按压、冷敷或热敷、清洗和使用药膏或敷料。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发热反应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2、症状: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和高热。
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同时注意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二、急性肺水肿l、原因:(l)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症状: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预防及处理:(1)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尤需注意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和输液量不宜过多。
(2)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如病情允许可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
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气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
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包括静脉输液、皮肤护理、导尿、吸痰、血糖监测等。
在进行这些护理技术操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1.静脉输液:并发症:局部刺痛、淤血和皮下浸润。
处理方法:-局部刺痛:如果患者出现局部刺痛,应立即停止输液,检查输液部位是否漏液,如果有漏液应更换输液管。
如果没有漏液,可以调整输液速度或更换输液部位。
-淤血:当静脉淤血时,应检查输液针是否插入血管导致给药超过了饱和点,可尝试重新插针或向淤血区域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扩散。
-皮下浸润:出现皮下浸润时,应停止输液,将输液管插入新的静脉通道并进行冷敷,以缓解组织水肿和疼痛。
2.皮肤护理:并发症:皮肤损伤、感染和过敏反应。
处理方法:-皮肤损伤:创面渗血严重时,应及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压迫,血止住后再进行处理,可使用适量的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摩擦和刺激。
-感染:在进行皮肤护理操作前,应洗手并戴上手套,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对于已有感染的皮肤,应选择适当的护肤品,避免刺激和感染加重。
-过敏反应:如果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护肤品,洗净皮肤并观察是否有进一步的过敏症状。
如有需要,可给予抗过敏药物。
3.导尿:并发症:尿路感染、尿液逆流和尿道损伤。
处理方法:-尿路感染:在导尿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注意戴好手套。
导尿过程中避免在导尿管与封闭袋之间的连接处污染,定期更换导尿袋,并保持尽量少摇晃,以减少细菌传播。
-尿液逆流:定期检查导尿管的通畅性,如有尿液逆流现象,应及时更换导尿管。
-尿道损伤:导尿过程中注意轻柔操作,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型号和尺寸的导尿管,以减少尿道损伤的发生。
4.吸痰:并发症:氧饱和度下降、气管异物堵塞和呕吐。
处理方法:-氧饱和度下降:在吸痰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一旦出现下降,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并观察氧饱和度的回升情况。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引言: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常常进行的一项工作,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和预防这些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做好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进行讨论。
一、静脉输液引起的并发症1.静脉炎:处理方法包括停止输液、更换穿刺点、加强局部护理、给予抗生素等治疗,对症处理疼痛、红肿等症状。
预防规范包括严格手卫生、穿刺点消毒、使用无菌包装的输液器材、注意输液插管的固定,并定期更换。
2.脱血: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脱落,应立即停止输液,固定导管,按照相关处理规范重新插入,必要时应早期进行超声定位检查。
3.血栓形成:处理方法包括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通路、给予抗凝治疗等。
预防规范包括术前检查相关血凝指标、术后早期活动,适当使用抗凝药物等。
二、导尿造成的并发症1.尿道创伤:处理方法包括及时停止导尿、修复尿道损伤、给予抗感染治疗等。
预防规范包括术前进行尿道相关器械的消毒,操作时应注意轻柔,避免过度牵拉。
2.尿路感染: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更换导尿管、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加强个人卫生等。
预防规范包括术前进行尿培养和敏感试验,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严格手卫生和导尿器材消毒操作规范。
三、压疮的处理及预防1.压疮处理:对于已经形成的压疮,首先应停止进一步的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给予合适的敷料进行伤口的覆盖。
对于严重的压疮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2.压疮预防:预防方法包括定期翻身,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尽量减少长时间的压力,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座垫,合理饮食,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等。
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减少皮肤摩擦,避免扯动皮肤,选择合适的床位或座位等。
四、气管插管的并发症1.插管困难:处理方法包括适当调整插管姿势,使用插管辅助器械等。
预防规范包括术前评估和准备,根据情况合理选择插管的大小和类型,避免过度推动插管等。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然而,静脉输液并发症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彻底等原因,可能导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感染可表现为局部红肿、温度升高、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处理方法: 1. 及时更换输液管: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停止当前输液,并更换新的输液管。
2. 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加强消毒措施:对于输液操作人员,应加强手部消毒,并确保输液器具的消毒彻底。
二、静脉炎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等。
静脉炎的发生与输液速度过快、药物刺激、静脉损伤等因素有关。
处理方法: 1. 更换输液部位:一旦发现静脉炎的迹象,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避免继续刺激已经受损的静脉。
2. 给予局部抗炎治疗:可以使用局部抗炎药物或冷敷等方法缓解炎症反应。
3. 调整输液速度:对于输液速度过快的患者,应适当降低输液速度,减少对静脉的刺激。
三、溶液渗漏溶液渗漏是指输液过程中溶液从静脉外渗出,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药物浪费。
处理方法: 1. 及时停止输液:一旦发现溶液渗漏,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新的输液管。
2. 处理局部组织损伤:对于已经发生组织损伤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冷敷、局部抗炎药物等。
3. 避免药物浪费:在重新开始输液前,应评估溶液渗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药物浪费。
四、血栓形成长时间静脉输液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来说,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
处理方法: 1. 加强预防措施: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如定期更换输液部位、使用抗凝剂等。
2. 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栓:一旦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凝治疗等。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课件
胸痛
空气栓塞可能导致胸痛,通常表 现为胸骨后疼痛。
意识障碍
当空气进入脑部血管时,可引起 意识障碍、抽搐或昏迷等症状。
空气栓塞的预防措施
确保输液装置连接紧密
01
在输液前应仔细检查输液装置的连接情况,确保无漏气现象。
及时更换输液管
02
如发现输液管破损或老化,应及时更换新的输液管。
避免液体排空
03
在更换输液瓶时,应确保输液管内的液体没有被排空,以避免
其他治疗
如紫外线照射、超短波等 物理治疗方法。
03
渗漏性损伤
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机制
血管选择不当
选择较细或弯曲的血管进 行穿刺,导致针头与血管 壁贴合不紧密,输液过程 中出现渗漏。
穿刺技术不佳
穿刺时未能一次成功,或 针头固定不牢固,导致针 头滑出血管外。
药物性质影响
某些药物对血管有刺激性 ,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液体渗漏到皮下组织。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分类
机械性并发症
与输液设备或操作技术 有关,如血管损伤、液 体外渗、导管脱落等。
感染性并发症
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如 导管相关性感染、脓毒
症等。
化学性并发症
与药物成分或输液溶液 的化学性质有关,如过 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空气栓塞
由于空气进入血管所致 ,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04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的发生机制
空气进入静脉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装 置连接不紧密或输液管破损等原 因,空气可进入静脉。
血液循环
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空气被 带入血液循环,并随着血液流动 至肺部或脑部等重要器官。
空气栓塞的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引起注意。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常见的四种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
为了预防发热反应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其次,在插入导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
适时更换输液管。
此外,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如果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
若使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
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输液并发症。
为了预防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首先,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其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
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
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
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
(血栓性静脉炎) 严重者可出现发 热等全身症状
10
静脉炎的种类
化学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11
PH值
血液PH值为7.35-7.45
• 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 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 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 • 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
充分溶解的微粒 物质
23
化学性静脉炎
• 预防
• 输注高渗溶液时 ✓ 应选择最大的和最合适的静脉 ✓ 首先考虑中心静脉 ✓ 如可能,应在高渗溶液后注入等渗溶液以减少高渗溶液
19
渗透压
1g先锋Ⅴ在不同溶液中的渗透压变化
1g先锋Ⅴ 加入
溶液
溶液量(ml) 渗透压( mOsm/L )
无菌注射用水
10
340
0.9%氯化钠
10
600
0.9%氯化钠
20
426
0.9%氯化钠
50
44
0.9%氯化钠
100
17
5%葡萄糖
50
321
20
血液稀释不足
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 手背及前臂静脉:< 95ml/分 • 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 • 锁骨下静脉:1-1.5L/分 • 上腔静脉:2-2.5L/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 预防及处理
消化内科
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
静脉炎 渗出和外渗
感染 空气栓塞 导管栓塞 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 中心血管通路装置位置不正确
静脉解剖
外膜
最外的一层 弹性纤维及疏松组织 支持和保护作用 包含血管,提供自身营养
3
静脉解剖
外膜与IV 相关的因素
穿透这一层时有突破感 - 对静脉的损伤 脆性大,失去弹性(老龄)的静脉会影响穿刺成功率 滴速不易过快 外膜硬化时表现为穿刺时静脉滚动,穿刺困难
21
60滴/分 80滴/分
血管壁侧压↑
机械性静脉炎
外周小静脉 (血流:1ml/分)
300毫升/时 (5 ml/分)
500毫升/时 (8.3 ml/分)
液流>血流(如此时为较刺激性药液)
血液回流受阻
渗出
血液稀释药物的能力 下降/甚至为零
化学性静脉炎
22
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
• 导管留置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 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
• pH6.0-8.0:内膜刺激小 • pH<7.0为酸性
<4.1为强酸性,无充分血流下可使静脉内膜组织发生明 显改变 • pH> 8.0为碱性:使内膜粗糙,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加 pH>9.0为强碱性 •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12
PH值(常用药物的pH值)
Ampicillin (氨苄青霉素) Bactrim (磺胺合剂) Cipro (环丙沙星) Dilantin (地伦丁) Dobutamine(多巴酚丁胺) Dopamine (多巴胺) Doxycycline(强力霉素) MorPhine (吗啡) Phenergan (非那根即异丙嗪) Potassium(钾) Tobramycin(托普霉素) Vancomycin(万古霉素)
10.0 10.0
3.3-4.6 10-12
2.5 2.5-4.5 1.8 2.0-6.0 4.0 4.0 3.0 2.5-4.5
13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 是等渗标准线
• 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低渗溶液:<240 mOsm/L 如0.45%氯化钠溶液 等渗溶液:240-340mOsm/L 如0.9%氯化钠、5%葡 萄糖 高渗溶液:> 340mOsm/L如10%葡萄糖
渗透压
渗透压: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
• 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 高度危险 >600mOsm/L 中度危险 400-600mOsm/L 低度危险 <400mOsm/L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 造 成化学性静脉炎
17
渗透压(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阿霉素 5-FU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3%氯化钠 TPN 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4
静脉解剖
中膜
静脉的中层 较厚,是静脉的主要组成部分 致密的组织,弹性纤维,平滑肌,神经 维持静脉壁的张力 有收缩与舒张的功能
5
静脉解剖
中膜与IV 相关的因素
穿刺时感觉疼痛 外界温度的变化、激动、物理刺激(如输注冷液体)会导
致痉挛。热敷 可使静脉舒张,增加血流流速 止血带结扎过长,静脉过度膨胀,导致静脉挛缩。扎止
14
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
栓形成
相关因素:
• pH值 • 渗透压 • 血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小静脉粗导管 • 留置时间过长 • 消毒剂未干 • 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
15
渗透压
低渗 Hypotonic
等渗 Isotonic
高渗 Hypertonic 16
血带时间应<2分钟 穿过这一层就能看到回血
6
静脉解剖
内膜与IV 相关的因素
内膜的损伤 血小板聚集 导致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瓣 避开静脉瓣,否则会撕裂静脉瓣,形成血栓 内膜增厚及疤痕会造成穿刺失败 内膜增厚使回流量不足,并减慢输液速度
7
静脉解剖
内膜---最里层
平滑的单层弹性内皮细胞组成 光滑的表面,允许血液细胞顺利通过 分泌肝素及前列腺素抗凝作用
在光滑内膜的下层是粗糙的表面,允许血小板聚集 形成静脉瓣 内膜可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得很脆 内皮细胞层的功能之一是识别静脉内外来物质 内皮细胞层损坏或异物侵入将使该层产生炎性反应 静脉内膜的破坏可以是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
8
静脉炎定义
静脉壁内膜的炎 症,是一种进行 性的并发症
9
静脉炎的症状及体征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
280 650 352 610
1030 1400 1098
1190 2526
18
渗透压
临床观察发现,常规静脉滴注20%甘露醇静脉炎 的发生率为81.67%
20%甘露醇-渗透压1098mOsm/L
当甘露醇滴速为10ml/min。当输入高渗性液体时,血浆 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 并释放前列腺素,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并产 生炎症,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