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

合集下载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面积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常常涉及到的概念。

在教学中,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存在一些困惑,同时也存在一些教学不足之处。

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希望能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概念的引入和解释1.1 引入面积的概念在教学中,我通常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比如房间的面积、庭院的面积等。

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1.2 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引入概念后,我会给出面积的定义,并详细介绍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例如,对于矩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对于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再除以2。

通过具体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技巧。

1.3 面积单位的引入和转换在面积的教学中,我也会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并教授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等。

同时,我也会教授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换算。

二、面积计算的练习和应用2.1 练习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为了巩固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不同基本图形的面积。

例如,给定一个矩形的长和宽,让学生计算其面积;给定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让学生计算其面积。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2 面积的实际应用为了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实际应用,我会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房间的平面图,让学生计算房间的面积;给定一个花坛的形状,让学生计算花坛的面积。

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训练,学生能够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3 面积计算的思维拓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会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已学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与评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与评析

重操作重思辨追根求联——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评析一、教材分析核心知识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3个面积单位的表象。

种子课分析:对于“面积”,学生虽然在生活实际中经常有机会接触,但是要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二维空间,从“线”有长度,发展到“面”有大小,并形成“面”的空间观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

因此,面积的教学更需要丰富的活动经验来支撑,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理解面积的意义。

所以,面积和面积单位是面积领域的种子棵,是面积领域的根。

前置基础: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后继地位:为后面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及物体体积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知识领域: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概念教学。

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认识3个面积单位。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通过操作,充分体验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形成从一维----二维,进而拓展到三维空间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一)直接感悟,积累生活经验,理解面积意义。

1、猜一猜。

老师带了两件礼物(球、铅笔盒),请一个同学蒙上眼睛来摸一摸,猜一猜你摸到的是什么。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他说,铅笔盒的表面是平的,球的表面是弯曲的。

这个同学真厉害,一下子抓住了最关键的特征。

2、摸一摸。

你还能摸哪些物体的表面?教师带领全体同学一起摸书本、尺子、练习纸、课桌、黑板、粉笔盒等物体的表面。

3、说一说。

刚才摸的面有大有小,谁能说说××物体的表面比××物体的表面大(或小)师:这些表面有大有小,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叫它的面积。

4、边摸边说。

谁能像我这样边摸边说:我摸得是××表面的面积。

小学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课后反思

《面积与面积单位》课后感想一开始因为个人原因想过放弃这次讲课机会,可是思来想去这个机会对我无疑是一次考验也必将是一次成长,所以还是完成了这次讲课。

确实通过这次讲课我有了以下一些想法和感受。

首先就是感恩。

整个磨课过程,不管是车老师王老师还是学校的数学老师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每个细节的处理,每个问题该怎么问,每个环节该怎么过度……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真的要说声谢谢!然后就是关于备课的感受。

备课时整个教学过程基本到位,但受老教材影响,设计中我出现了面积的概念。

直到第一次和车老师交流后才发现新教材不再给出面积的概念了。

这也是为了不让学生死记硬背,更多的是理解掌握。

通过这个事我就觉得在备课时我们还是应该多关注教师用书,多联系新课标理念。

接着是试讲后的感受。

先说说试讲过后的感受,因为内容较多,整个过程就像我一个人的独角戏。

就是最糟糕的那种老师一直拖着学生跑,学生一直在追。

接着在和学校老师们交流过后,主要纠结用图形测量面积那个环节到底要不要放手?第一次做的学具又小又软,所以没有用,而且制作学具需要花费的时间很多,因为这些我就很排斥再做学具。

可是在我从学校到研训中心的路上,终于战胜了懒惰的自己,还是觉得这个环节要放手好一点,既然要上,就往更好的方面设计,这样才会有所突破,有收获。

所以最后讲的时候都是重新制作的学具。

用了的课堂确实比试讲没用时好很多。

这样目的也就达到了。

再说说正式讲完后的感受。

上完过后就觉得这里没讲好那里也没讲好。

例如在具体说物体的面积时,“窗户表面就是窗户的面积”表达不够清楚并且没有及时纠正学生。

我自己的语言也不够干净利落。

还有就是处理课堂生成的时候,仍然不够漂亮。

例如在给出用圆形摆面积时,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而是放在最后对比,如果在一开始就否定了用圆,用三角形,这样学生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更加能体会到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准确性。

最后,感谢有这次机会让自己又成长了一些。

以后虽然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去花心思,但是课前的准备真的很重要,必须备好课再走进教室,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共4篇)由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信甜裕”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

这节课内容是从线过渡到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如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来测量桌面的面积,这些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得到的,如:信封、书本、手帕、树叶等。

因此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致非常高,反馈结果多种多样:10个信封的大小、8本书的大小、6块手帕的大小、24个格子等。

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

学生不仅理解了面积单位的产生,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二、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任务驱动的设置,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感受桌面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那么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面来测量桌面。

可是测量结果不统一,怎么办?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三、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

课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范文.doc

课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范文.doc

课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范文上周在学校开展的数学组青年老师教研课中,我执教了三年级的《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

因为从教过三年级的数学,对教材有一定的理解,所以准备起来不是那么的不知所措。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学生获得了知识,而我丰富了人生的历练。

并且其中夹杂着一点点的感受,在感受中我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三年级在小学属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场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开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擅长逻辑推理,有的擅长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节课上下来,我相信有一些是比拟成功的地方,比方孩子们活泼积极,整个课堂有序而活泼。

但我要反思的更多的是这节课上不成功的环节。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知道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花了比拟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前面的教学占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在后面教学面积单位认识的时候显得非常的薄弱,只是浮云略水一般过了。

并且因为前面环节的拖沓,使得周长和面积的精彩比拟以及面积单位的应用与拓展没能通过练习表达出来,所以导致教学还是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

它使我更深入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自己操作的时机,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究成功的喜悦!今天教学了《面积单位》一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学好这局部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根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得进步和开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探究面积的含义。

1、物体的面积教师:课前见面的时候,我们握手交了朋友,与老师握手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老师的掌面大,你们的掌面小,教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看来手掌面有大小。

教师:那再摸摸我们课本的封面和黑板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课本的封面小,黑板面大。

教师:课本的封面和黑板面也有大小,在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它们的表面有大小?学生:地板面、脚掌面……都有大小。

教师:你们真善于发现!你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什么吗?学生: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师:你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能说说课桌面的面积吗?2、封闭图形的面积。

教师:和你们交朋友我很高兴,想送你们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想。

你们认识它们吗?观察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教师:好极了!你真善于观察!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什么?学生: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师: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疑惑不解。

)教师:那我们来看一看圆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动态课件演示)师生:圆形的面积是由一条曲线围成而形成的。

教师:那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正方形的面积由四条线段围成而形成的。

(动态课件演示)教师:那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三角形的面积由三条线段围成而形成的。

(动态课件演示)教师:那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由四条线段围成而形成的。

(动态课件演示)教师:看来,图形的面积是由线围成而形成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你能指出它的面积吗?为什么?学生甲:它不完整。

学生乙:它少一条线。

学生丙:它没有围起来。

学生丁:它不封闭。

教师:它不是封闭图形就没有面积。

(动态课件演示)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那我们要在这里补上封闭两个字。

3、归纳面积的含义?教师: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了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数学家们就是这样定义面积的含义的。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来源:青岛教学资源网)执教:威海市高区第一小学赛红艳评析:威海市高区第一小学李谦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意义。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和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教具准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长方形的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最近老师在威海买了新房子,想去看看老师的新家吗?生:想看。

(播放课件)师: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得更全面一些,我还带来了房屋的平面图呢。

仔细观察,动脑思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一共有几个房间?生2:是什么形状?生3:一共有几个长方形?生4:大卧室有多大?师:我们所说的大指的是什么大呢?生:面积大师:真聪明,我们所说的大就是指它的面积大。

那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吗?生:……师:你感到困难,你可以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啊。

生:课本的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生:橡皮上的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生:桌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师:象这位同学说的课本面的大小就是课本的面积。

咱们一起用手来摸一摸,象我这样摸一下,行不行?(教师就模一部分)生:不行师:那应该怎样模?生:全部都要模师:对了,整个面的大小才是面积,好了咱们一点不漏地摸。

摸完后你有什么感觉?生:平平的滑滑的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面积?而且象老师这样摸给大家看。

生1:本子面的面积生2:铅笔盒面的面积。

师:大家看平面图,餐厅是什么形状?书房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围成的图形的大小也是面积。

你还知道哪些图形的面积?生: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环形师:说的真不错,知道的真多。

【评析:课的导入是从看老师的新房这个情景入手的,通过让学生来观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面积,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思维意识。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通过教授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中的相关概念。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的反思。

一、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1.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面积概念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面积概念,例如房间的面积、地板的面积等。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面积是指平面上的空间范围。

1.2 利用图形和实物进行面积的比较为了匡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我可以使用图形和实物进行面积的比较。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纸片面积,让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虽然大小不同,但面积可能相等。

1.3 引导学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计算教室的面积,或者计算一个花园的面积。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二、引导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转换2.1 引导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定义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定义。

例如,平方米是指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米的面积。

通过理解面积单位的定义,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面积单位的转换。

2.2 利用图形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为了匡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转换,我可以使用图形进行示范和练习。

例如,通过给定一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将其转换为平方厘米或者平方分米。

通过图形的转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3 引导学生应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应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并将其转换为平方英尺或者平方码。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面积单位的转换。

三、加强练习和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3.1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为了巩固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我应该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中,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教授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反思,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概念理解不清1.1 学生对面积的概念理解不许确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面积的概念理解不够准确。

他们往往将面积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平面图形所占领的空间大小,而没有深入理解其暗地里的数学定义。

1.2 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含糊此外,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含糊性。

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常见的面积单位,而没有真正理解单位的意义和转换方法。

1.3 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不熟练除此之外,学生在面积计算方法上的掌握也不够熟练。

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而没有理解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暗地里的原理。

二、教学方法不当2.1 缺乏生动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利用生动的教学案例来匡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这导致学生很难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2 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此外,我在教学中也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过多地依赖讲解和演示。

这样一来,学生很难主动参预到教学过程中,无法积极思量和运用所学知识。

2.3 缺乏巩固和拓展的练习在教学中,我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巩固和拓展练习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后,很难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改进措施3.1 清晰明确地讲解概念和定义为了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我将在教学中更加清晰明确地讲解概念和定义。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角度理解面积的含义,并与数学定义相结合。

3.2 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为了提高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应用能力,我将引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通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二篇)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一)《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从线到面"的一个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先前知识是抽象的、陌生的。

教学本课后,一些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的单位有了粗浅的认识。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组织了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猜一猜、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本节课我认为对于"面积"这个概念的揭示还是比较成功,学生在一系列用手摸身边熟悉物体的表面及体验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对比)的活动中,已经建立了"面积"的表象。

在教学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时,我依据教材提示的思路,一步一步展开。

但是在提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任务后,没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哪个部位又是1平方分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

但是学生的反馈热情并没有我预计的那么高涨,这也许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

在教学中我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

同时也可让学生估算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的大小,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但是我在我在教学中没有体现这一环节,没有使得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总而言之,这节课还是有许多不足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不够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

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面积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使用的一个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匡助他们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概念的引入和解释1.1 引导学生了解面积的定义: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区域大小。

1.2 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简单的形状,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复杂的形状,可以通过分解为简单形状的组合来计算。

1.3 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面积是衡量物体大小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在数学中有应用,也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2.1 引导学生了解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买地毯时需要计算房间的面积,种植花草时需要计算花坛的面积等。

2.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面积计算: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计算面积来解决问题,如计算一个长方形围墙需要多少砖块等。

2.3 引导学生分析面积计算的误差来源:例如,计算时忽略了单位转换、计算公式的错误等,匡助他们提高计算准确性。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3.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面积单位的定义:如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等。

3.2 引导学生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例如,通过给出一个面积值,让学生将其转换为其他单位表示。

3.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单位换算来解决问题,如将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从平方米转换为平方厘米等。

四、面积计算的拓展应用4.1 引导学生了解面积计算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力和压强计算、地理中的土地面积计算等。

4.2 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问题进行面积计算: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他们通过面积计算来解决问题,如计算一个不规则形状的面积等。

4.3 引导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的实际实验:例如,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体验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实录和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实录和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和反思外马三小杜银煌【实录】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70---74页内容学习目标:1、小组自主探讨,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小组自主实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这一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迁移类推和概括能力。

3、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学习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习难点: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准备:1、学具:两人小组准备1平方厘米(蓝色)、4平方厘米(绿色)、1方分米、1杂乱的三角形、圆等学具若干个;8厘米×2厘米和4厘米×4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个;每人准备剪刀一把,白纸一张,练习纸一张。

2、教具:准备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

教学流程一、引入1、谈话: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住房也越来越大了,谁来说一说,你家的住房有多大?2、全班交流3、提示课题师:你知道,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平方米是指你房间的什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探讨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积意义1、通过“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感知“面积”。

师:从字面看,想想面积可能会与谁有关?(1)找找,我们的身边哪儿有面?(2)摸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看看,课桌面和黑板面,你有什么体会?(4)你还能比较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小结:是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大小之分。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齐读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通过“封闭图形”让学生感知“面积”。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是它们的面积,那以前我们也学过了一些封闭图形。

课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范文

课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范文

本次教学反思的课文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及其换算,掌握丈量正方形、长方形及一般多边形面积的方法,以及应用面积学习之所以重要的理由。

一、教学准备在进行本次教学之前,我充分准备,先行阅读了教材中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对于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并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如板书和图表等。

二、教学过程1.预备知识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先通过复习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了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进一步说明了面积单位是长度单位的平方,并进行了举例。

2.内容讲解在讲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讲解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探讨答案的方式,使学生对于面积、面积单位等相关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深入探讨面积单位的重要性和用途,让学生明确了它的作用,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换算和运用。

3.练习题针对面积计算的方法和面积单位的换算,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练习题目。

这些练习题大多数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一张纸的面积、一块地的面积等等,这些问题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并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4.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尤其是采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互动式教学方式等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中获得收获。

三、教学效果通过这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学生们回顾了长度单位,并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堂上,学生们表现热情积极,能够迅速理解面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且掌握了换算不同面积单位的方法。

在教学互动方面,学生们积极地提出了问题,不断地向我提问和探讨,我及时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辅导和解答,使学生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面积与其相关的计算以及面积单位的运用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事情了,学生在掌握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能更好地解决生活、工作等实际问题。

同时,这也是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知识。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我认为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教学之前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充分地分析和准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来源:青岛教学资源网)孔祥收执教 (山东省定陶县北关小学)任文亮评析 (山东省定陶县教学研究室)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8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经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课前听了同学们谈那么多高兴的事,老师挺高兴的。

老师也有一件高兴的事,你们想知道吗?生:想!师:老师买新房子了,你们想不想到老师的新家看看?生:想!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播放老师新家和外部环境图)师:这儿有曲折的小路,宽阔的草坪,高高的楼房,这是老师新家的外部环境。

咱们再到室内看一看,这是客厅、餐厅、厨房和卧室,还有其它房间,怎么样?老师的新家漂亮吗?生:漂亮。

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房子有多大?生:95平方米、110平方米、120平方米。

……师:老师告诉同学们,老师的房子是130平方米的,同学们想一想130平方米指房间的什么?生:面积。

师:没错,130平方米是房间地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面积的问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析:通过主题图,创设到老师新家看到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猜测老师新家的大小,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本课学习的内容,起到激情引欲,明确学习目标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一)探究面积的含义1、观察法比较。

(课件出示房间平面图)师:这是房间的平面图,从房间的平面图中你知道些什么?生:老师的房间是两室两厅的。

生:老师的家有大卧室、小卧室、书房、客厅、餐厅、卫生间。

生:老师的房间形状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一」最近我有幸在茅箭区实验学校执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收获了不少。

兴奋过后,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整个教学过程,课中的成功与不足如下:一、成功之处:1、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因此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引入,并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平方米可以站几位小朋友等?使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2从面积的概念到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很自然的展开教学的。

例如:比较不出来哪个的面积大时就要来测量,一步一步是引出来的,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

教师是顺着学生的思维,随着学生的想法把新的内容加进去的,和学生的思维同步。

3、“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

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量一量图形面积,验证1平方米可以站几人等。

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教具、课件发挥了作用,较适合。

二、不足之处1、对重难点的把握不太清楚,有详无略。

2、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与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

课堂中小组活动欠缺组织和章法,没有达到小组讨论、操作的真正目的。

3、教学机智需要加强,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在处理上缺少分寸,教师的评价必须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平日里多积累。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后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后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后反思今天我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我觉得本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二点:①教学过程尊重同学的实际需求;②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一)学习需求来自同学引导同学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根据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沛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因为同学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需知道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同学在操作中充沛体验统一丈量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同学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同学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

例如让同学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丈量面积,容易发生误会,并通过发明矛盾抵触,使同学明确要丈量面积的大小必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

面积有哪些呢?我不直接说明,让同学充沛地表示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学习过程重视体验新课标重视同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同学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同学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构建属于自身的认知体系。

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同学自身的教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同学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

同学在估一估、摸、摸、量一量、说一说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

例如;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让同学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让同学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让同学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同学动手剪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后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与反思一、自由谈话:师:同学们,听说咱们班是咱学校纪律最好,课堂参与最积极的班级,是不是?生:是(声音很洪亮)师:今天我很高兴认识你们,并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习这节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师很神秘的从包中拿出两个纸杯,标有①、②师:同学们,我手中拿的是什么?生:纸杯师: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生:纸师:同学们仔细看,这两个纸杯哪个用的纸多?生猜想,意见出现不一致。

师:(引领)咱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个纸杯哪一个用的纸多呢?生:用剪子剪开。

师:(拿起剪子剪开)然后怎么办?生:把它们放在一起。

师:(按同学们的建议操作)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②号纸杯用的纸多。

师:同学们,你们太聪明了,你们知道吗?刚才大家用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重叠法。

(师边说边板书)师:刚才咱们比较的实际就是纸杯的表面,通过比较得知②号纸杯的表面比①号纸杯的大,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你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的表面哪个大?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

(学生用手摸,但有的学生把物体的表面理解错了,仅仅摸其中一个面)师:咱们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用手摸一下铅笔盒和数学课本的表面。

(请来的这位同学能正确演示)师:(学生演示后)同学们看到了吗?这位同学刚才做的太棒了,他的手把铅笔盒,数学课本的每个面都摸了一遍。

看来,同学们对物体的表面理解到位了,那么,同学们仔细动脑筋,观察一下你的课桌上的东西,以及咱们教室里的物体,甚至包括你自己,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

(学生开始积极思考)不一会儿,就有同学高兴地举起手,迫不及待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想法)生1:数学课本比练习本的表面大生2:数学课本比橡皮的表面大生3:课桌比凳子的表面大师感觉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故意把自己的双手举起来,用力搓了搓,这一动作打开了部分学生的思维。

生4:老师的手比我们的手的表面大。

师:是吗?咱们比一比?摸一摸你的手表面,再看看老师的。

师生自由地谈话能促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而积极的暗示对于提高学生的激情很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探究面积的含义。

1、物体的面积教师:课前见面的时候,我们握手交了朋友,与老师握手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老师的掌面大,你们的掌面小,教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看来手掌面有大小。

教师:那再摸摸我们课本的封面和黑板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课本的封面小,黑板面大。

教师:课本的封面和黑板面也有大小,在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它们的表面有大小?学生:地板面、脚掌面……都有大小。

教师:你们真善于发现!你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什么吗?学生: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师:你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能说说课桌面的面积吗?2、封闭图形的面积。

教师:和你们交朋友我很高兴,想送你们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想。

你们认识它们吗?观察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教师:好极了!你真善于观察!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什么?学生: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师: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疑惑不解。

)教师:那我们来看一看圆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动态课件演示)师生:圆形的面积是由一条曲线围成而形成的。

教师:那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正方形的面积由四条线段围成而形成的。

(动态课件演示)教师:那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三角形的面积由三条线段围成而形成的。

(动态课件演示)教师:那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由四条线段围成而形成的。

(动态课件演示)教师:看来,图形的面积是由线围成而形成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你能指出它的面积吗?为什么?学生甲:它不完整。

学生乙:它少一条线。

学生丙:它没有围起来。

学生丁:它不封闭。

教师:它不是封闭图形就没有面积。

(动态课件演示)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那我们要在这里补上封闭两个字。

3、归纳面积的含义?教师: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了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数学家们就是这样定义面积的含义的。

你们真善于总结。

二、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矛盾冲突,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

1、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知道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在我们周围,都有物体的面,现在,任意找两个物体或图形的面,比一比。

看看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明你比较时使用的方法,给它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开始吧。

(小组内交流)教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刚才你们比较的什么呀?结果怎样呢?你使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甲:我比的是铅笔盒的上面和书的封面,铅笔盒的上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小。

学生乙:我比的是橡皮的上面和书的封面,橡皮的上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小。

学生丙:我比的是课桌面和书的封面,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学生丁:我比的是这个圆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圆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教师:刚才在同学们汇报时我发现,同学们有技巧。

看了吗,把这2个物体或图形重叠,谁的面积多,谁的面积就大。

这方法好!真善于动手。

这种方法就叫做重叠法。

教师:有同学比过老师送给你们的黄颜色和粉色的图形谁的面积大吗?(动态课件演示)学生甲:黄颜色的图形面积大。

学生乙:粉色的图形面积大。

学生丙:一样大。

学生丁:无法判断。

教师:哦,坏了,现在有四种不同的意见了。

这还真是个难题。

这样吧,下面老师就把这个难题交给大家。

请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能比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为了大家研究方便,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学具,就放在材料袋里。

那现在,想一想:你们组打算选用什么小图形做标准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并说明理由。

咱们就来比一比哪个组最快得出结论!好,开始。

(拿出材料袋的东西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教师:好了,请同学们坐好了,哪个小组先给大家说说。

你们组选用什么小图形做标准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甲:移动课件演示。

(动态课件演示)学生乙:我们组选用小正方形,理由是,圆不能占满整个图形,三角形能占满但太麻烦,大正方形摆黄色正方形可以,摆粉长方形不行,所以选小正方形最合适。

教师:刚才这个组是选用小正方形做标准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

而且也说明了理由。

还有跟他们不一样的吗?学生丙:圆是不能占满整个图形,但也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所以我们组认为选圆形也合适。

学生已:选小正方形最合适。

教师:我听明白了,同学们真不简单。

2、认识面积单位教师:好了,看来,同学们都认为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来作标准比较准确。

咱们光说大小,不太容易统一。

这样吧,你们量一量刚才用的小正方形,看看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边长是1厘米。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多少合适?学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厘米。

教师:你们都同意吗?学生:同意。

教师:你们真善于推理思考,和数学家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把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厘米。

(板书:平方厘米)教师:那1平方厘米是边长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教师:1平方厘米有多大我们知道了。

请同学们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纸片去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谁愿意把你的发现给大家说说?你先说吧!学生:图钉,方格纸,指甲……教师:好了,咱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

那看看我们刚才摆的黄颜色和粉色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大?(动态课件演示)学生:黄颜色的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粉色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估测比赛,比赛规则:不准动手用物体或工具测量,只能用眼睛看,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你估的结果,否则算违规,失去参评的机会。

第一局:先估一估橡皮较大的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再动手摆一摆,看看你的估测能力怎样。

学生:4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8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和9平方厘米。

教师:到底是多少呢?你们量一量。

学生:橡皮较大的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8平方厘米。

教师:好了,刚才我们用1平方厘米纸片,很快的测量出这块橡皮现在这个面的面积。

现在用它你能很快测量出桌面的面积吗?学生:能,但太麻烦了。

教师:那我们能不能创造出再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呢?学生:平方米、平方分米。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厘米。

那1平方分米又该怎样规定的呢?学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分米。

教师:用它也去找一找,跟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差不多?学生:手掌面、粉笔盒的一个面……。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局比赛。

第二局:先估一估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再动手摆一摆,看看你估测能力是不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学生:3平方分米、4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和7平方分米。

教师:到底是多少呢?你们量一量。

学生: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7平方分米。

教师: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分米,那么1平方米又该怎样规定的呢?学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为1平方米。

教师:用它也去找一找,跟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差不多?学生:有一些方桌面、地板砖的面等……教师: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常用的面积单位。

我们可根据面积大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单位测量。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三局比赛。

第三局:先估一估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每组选一个成员,一起再动手摆一摆,相信这次你的估测会更准确。

学生:3平方米、4平方米、5平方米和6平方米。

教师:到底是多少呢?我们量一量。

学生: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5平方米。

教师:作为奖励,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先估一估大约可以站多少人?学生:13人、15人、18人、20人和25人。

教师:那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人?(首先让1个学生站上去,让这个学生谈谈感受,再让学生估计一下还可以站几个人,第二次又站上去了6个学生,然后逐个增加直到站满整张纸,借机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三、收获、体会、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教师:这节课很快就结束了,我很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甲:我知道什么叫面积。

学生乙:我认识了3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知道其中平方米最大,平方厘米最小。

学生丙:我能用手势比出来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有多大。

学生丁:我会估一些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

教师:你们的收获真大呀,你们想知道我有什么收获吗?学生:想。

教师:我的收获就是你们用智慧带给我快乐的40分钟。

谢谢你们!我想留下最后一个问题供你们思考,如果我们要测量我们学校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的摆,这个方法可行吗?有更快更简洁的方法吗?反思:自治区第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已结束许久,我没有预想的那样轻松,内心倒生出几许“惆怅”和“遗憾”。

待心境渐趋平和之际,我重新反反复复地观看了录像,进行了冷静地分析和反思。

下面是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的零星思考,以供同仁探讨:落实课标之处:一、体现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如:开课前的“握手”谈发现;课中,为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任意找两个身边的物体或图形的面,比一比。

看看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为建立起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准确表象,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哪一个面的大小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估一估橡皮的一个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无不是让学生将生活中自己熟知的事物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更感性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二、学生能在现实情景和已有的认知或生活经验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已有了模糊的认识,再通过摸一摸和课件这一直观的教具,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抽象出面积的概念,有助学生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三、学生能经历新知探究的形成过程,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就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经历”、“体验”、“探索”而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从操作和体会入手,让学生比较两个身边的物体或图形的面,当比较到面积相近的两个图形时,必然产生认知冲突和解疑需要。

第二个环节从经历和探究入手,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给学生留下的这足够的操作时间、体验空间和汇报辨析,以使学生感受到“比较时既要选择正方形做标准,还要注意正方形的大小要统一”。

至此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体现主体作用,获得成功体验。

思考研究和改善的问题:一、课堂中有些即兴生成处理不当,没有充分利用,展开引导和讨论,为教学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