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

合集下载

新闻报道角度有哪些

新闻报道角度有哪些

‎‎‎‎新闻报道角‎度有哪些‎篇一:‎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写作角‎度或称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写作时‎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人点。

‎同是‎一条新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

角度不‎同,挖掘的‎深浅就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不‎同,新闻价‎值也就不同‎。

一个优秀‎的记者,总‎是力求选择‎最佳的角度‎来表现新闻‎主题。

‎新闻‎的写作角度‎,又可以粗‎分为两类。

‎‎一是‎观察新闻材‎料、掂量新‎闻材料的角‎度,或者叫‎思辨角度。

‎这种思辨角‎度,有时在‎写作之前的‎采访过程便‎已经完成。

‎高明的记者‎,往往在采‎访的同时,‎便酝酿写作‎角度,做到‎边采访边思‎索?心中有‎数。

甚至一‎俟采访结束‎,文章结构‎已酝酿成熟‎,各段之间‎的起承转合‎已经想好,‎下笔立就。

‎也有的在采‎访之后,面‎对一本子材‎料,反复琢‎磨、分析,‎梳理、判断‎、选择。

‎‎二是表‎现的角度,‎多指技巧而‎言,也即如‎何选准切入‎点而言,往‎往比较具体‎。

但两者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本章将两者‎结合起来谈‎。

‎一、‎全局高度找‎角度常常‎有这种情况‎,当我们通‎过采访,记‎了满满的一‎本子材料,‎脑袋里却乱‎成一团浆糊‎,不懂得从‎何下笔,苦‎思冥想,总‎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

‎换句话来说‎,就是不懂‎得通过哪个‎侧面去表达‎。

‎好些材料‎,孤立地看‎,静止地看‎,在一个部‎门、一个局‎部,可能是‎新鲜的,先‎进的,有意‎义的。

换句‎话说,可能‎是新闻。

但‎是,用发展‎的观点去看‎,拿到全局‎的这个天平‎上称一称,‎又可能不是‎新闻。

‎对发‎生在某个地‎区的一件事‎,你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认为不算新‎闻,该写的‎没有写,换‎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可‎能是?想断‎苏州刺史肠‎?,会上头‎版头条。

同‎样,你是?‎想断苏州刺‎史肠?,别‎人则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你把别人的‎旧闻当作新‎闻来写,自‎然没有命中‎率。

什么是新闻角度

什么是新闻角度

1、什么是新闻角度?如何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答:新闻角度是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与窗口,它从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

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一般说,要抓“四点”、“一小”。

四点即:(1)抓特点。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发展变化的,有共性有个性。

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新闻才会受读者欢迎。

(2)抓新点。

即角度要新,通过某一侧面、角度去反映主题,使新意盎然,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

(3)报道同一事物,应注意错开角度,即寻找不同的侧重点。

目的是使新闻主题既不与别报重复,又报道了新闻事实。

(4)选新闻角度要有群众观点,即从群众的角度看事物。

从群众角度、读者的角度入手,就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使新闻主题表现得通俗明确。

“一小”即:角度要小。

凡是选准了一个小的角度,摆出具体生动的事实,就容易把主题写得有深度,写起稿来显得生动、活泼,受读者欢迎。

这样,选准小的角度,就有利于主题深化,有利于抓到具体的材料,有利于报道人物与事物的个性特征,稿子容易写得短小精悍,并且做到时效性强。

2、什么是通讯情节?怎样展开(写好)通讯情节?答: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

有的通讯,具有贯串全篇的整体情节,它本身便成为通讯中总体故事展开的主线,并以此联缀数个相关的小故事或典型的细节,构成一篇既有具体的个性化的内容,又有统一整体画面的通讯。

通讯典型情节的展开,具体方法如下:(1)从写作角度上说,通讯情节要写得具体完整。

一个情节要有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完整的印象。

有一些事实很有意义,很能说明问题,但构不成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就要用细节来弥补情节的不足。

(2)通讯情节的展开要注意描写与叙述、具体与概括紧密结合,才能把情节写得深刻感人。

生动的形象描写要借助综合叙述来贯穿,才不会写得支离破碎;综合的叙述要有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补充,才不致枯燥无味。

新闻采编与写作知识点

新闻采编与写作知识点

新闻采编与写作知识点新闻采编与写作是新闻传播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能,掌握有效的新闻采编和写作知识点,对于记者、编辑和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新闻采编与写作知识点。

一、角度选择与新闻价值在新闻采编中,选择合适的角度是关键。

一个新闻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角度,选择与读者最相关、最引人关注的角度是必要的。

新闻以“新”为重,要关注突发性、独家性,抓住读者的眼球。

同时,新闻要有社会价值,关注公平、正义、人权等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

二、新闻的基本要素与结构新闻的基本要素包括“五W一H”,即Who(谁)、What(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什么)和How(如何)。

这些要素构成了新闻的基本框架,准确、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新闻事件。

在写作中,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件,正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叙事,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三、客观、真实与可信性新闻的本质在于客观、真实地报道事实。

新闻从业人员应力求客观、中立,尽量采用多方视角,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色彩。

同时,新闻报道要具有可信性,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描述,避免夸大、虚构等不实报道。

记者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采访,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图片和视频应用新闻报道不仅依赖于文字,还需要配合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

图片和视频能够直观地展现事件的现场情况,增加读者的信任度和参与感。

在使用图片和视频时,需要注意版权问题,尊重被拍摄对象的权益,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五、新闻编辑与写作技巧新闻编辑和写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在编辑新闻稿件时,要注重提炼和把握关键信息,精简语言表达,避免啰嗦和冗余。

采用简洁明了的段落结构和句式结构,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信息。

同时,新闻编辑和写作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避免错误和造成误解。

六、新闻伦理与道德规范新闻报道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伦理和道德规范。

记者应尊重隐私权和人权,避免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新闻写作角度

新闻写作角度

新闻写作角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写作角度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能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引发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探讨新闻写作角度的选择与应用,以帮助读者和写手更好地把握新闻创作的方向。

一、新闻写作角度的定义新闻写作角度,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作者站在何种立场和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观察、分析和表达。

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新闻作品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

二、新闻写作角度的分类1.政治角度:关注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策法规等,强调政治意义和影响。

2.经济角度:关注经济发展、行业动态、企业成败等,强调经济价值和趋势。

3.社会角度:关注社会现象、民生问题、道德伦理等,强调社会效应和人文关怀。

4.文化角度:关注文化现象、艺术成就、教育成果等,强调文化内涵和传承。

5.科技角度:关注科技创新、科研进展、技术应用等,强调科技力量和变革。

6.人物角度:关注新闻事件中的典型人物,以人物为主线,展现新闻事件。

7.深度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揭示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等。

8.独家角度:挖掘独家新闻线索,提供独特见解,突出独家报道。

三、新闻写作角度的选择原则1.真实性:新闻写作角度必须基于事实,不能脱离实际,凭空捏造。

2.重要性:选择对读者有较大影响和价值的角度,突出新闻的核心内容。

3.新颖性:追求独特的视角,避免重复他人的观点,提高新闻的吸引力。

4.深度性: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揭示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内涵。

5.人文关怀: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展现人性的光辉,传递正能量。

四、新闻写作角度的应用实例1.以政治角度为例,可以关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报道。

2.以经济角度为例,可以关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分析政策扶持、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因素。

3.以社会角度为例,可以关注老龄化问题,探讨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4.以文化角度为例,可以关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新闻写作如何选择最佳角度

新闻写作如何选择最佳角度
四是 最 佳 的新 闻 角度 要 能 引起 人 们 广 泛 的兴 趣 。 个 新 闻 价值 的 大小 与 关 注 一 人 群 的 多 少 成 正 比 。 注 人 群 越 大 , 闻 关 新
< 新闻世界 ) 月 / 九 下月刊 4 1
报道好这个新 闻 , 就需要 另辟蹊径 , 这个 另辟 蹊径也 就是选 择新 闻报 道角 度 。 因 此, 对别人报道过 的事件 , 为避 免蹈其覆
这种情况, 自己所 要 采 写 的新 闻事 件很 重
过一篇 《 菜村劲吹文 明风 》 蔬 的消息 。 笔
者 一 次 按 照 领 导 要 求 报 道 一 个 蔬 菜 专 业
个 学农 的大学生 , 利用所学 的技术 , 种植 蘑菇 。 听到这个消息后 , 我立 即前去采访 。
采 访 后 ,我 就思 索 应 该 按 什 么 角 度 写 。 这
探讨。 新 闻采 写 为什 么必 须 选 择 角度
二是 最佳的新 闻角度要 能反 映事物
本 质 和 人 物 的思 想 变化 。 个 新 闻事 实 往 一
往有表象和本质 , 我们在选择报道角度时,

形式进行追踪报道 , 这时每一篇新 闻都需 要选择一个 角度 , 从而使整个系列报道 不 互相交叉又能 自成体系。

表面。 其实村村通电的本质应该是 , 由于有 了电, 民可以看上了电视 , 村 看到电视才能
及 时 了解 国家 的 方 针政 策 , 能 掌握 更 多 才
的镜头不一样 , 其反 映的主题 、 明 的问 说
题也会不一样 。 因此 , 闻采 写 必 须 选 择 新
致 富信息, 如果从这个角度写 , 就能更好地 体现这一新闻事实的本质。
而是看这则新 闻是否体现 了国家 的方 针 政 策。 笔者曾写篇 《 蘑菇 棚里 的大学 生 》

试论怎样选择最佳新闻角度

试论怎样选择最佳新闻角度

试论怎样选择最佳新闻角度[角度,是指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所谓新闻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切入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

甘惜分教授在其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说: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记者善于选择新闻角度,将会有效地挖掘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突出事物的个性特征,使自己的新闻报道不同凡响。

一、巧取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世间万事万物复杂多样,变化无穷,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状态和意义就会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同样在新闻报道中,一个新闻事件的出现,一个典型人物的涌现,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矛盾、诸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使其呈现出复杂性和多面性,而且每一侧面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表象与特点。

对于同一新闻事实,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去观察和报道,其形态各异,所蕴含的意义、所体现的新闻价值,有时连舆论导向都会有区别,甚至大相径庭。

因此,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对新闻事实要从不同方向切入,多侧面体现新闻价值,选择最佳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选的好,不仅能体现和提升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而且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令人耳目一新。

相反,一个好的新闻素材,新闻视角没特点,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就没有多少人看,使其新闻价值被埋没,也造成新闻资源的浪费。

二、选择最佳新闻角度的路径和方法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喻为“挖矿”。

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

”我们选择新闻角度,就是寻找反映事物的最佳位置,也是记者观察、挖掘、表现新闻事实的切入点、着眼点、侧重点。

然而,作者面对大千世界,接触到的新闻事实众多,选择角度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呢?新闻角度选择的思路多种多样,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种:1.人无我有,从逆向思维中选择新角度。

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教学要点

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教学要点

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我们在动笔写作一则新闻之前,有一个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写这则新闻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入手来表达这个主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面对成堆的事实材料,就无从下手,具体写作流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就无所凭依。

(一)主题的提炼古人作文很讲究立意。

唐代文学家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这里的“意”或“主脑”,以及古人另外常用的“旨”、“志”、“神”等,就是指文章的主题。

新闻作品的主题可以解释如下:它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也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核心。

主题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

现实生活异常丰富,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众多的、复杂的种种主题。

我们不能抓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主题必须有所选择。

我们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应抓住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

新闻的主题应是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主题。

它与全局的形势紧密相联,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其次,选择主题要考虑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再次,选择主题不仅应当是正确的,而且要合乎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炼主题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无目的报道,新闻主题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标准: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鲜明,是指记者对新闻所报道的人或事,要有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应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主题集中,是指新闻主题要单一,要抓住要点,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切忌贪大求全。

一条新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时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去。

所谓“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点,以小见大”等,都说明这个道理。

如何选取新闻写作的角度

如何选取新闻写作的角度

如何选取新闻写作的角度如何选取新闻写作的角度新闻总是与事物的某种变动相联系的,我们就要有较强的捕捉新闻的能力,小编收集了如何选取新闻写作的角度,欢迎阅读。

一、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与窗口选择新闻角度的目的,就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更加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从新闻写作的实践来看,新闻角度一般分为挖掘角度和表现角度,前者以采访为主,后者则是偏重写作采集,二者互相关联,互为补充,进而使角度变得独特和鲜活起来。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专兼职通讯员要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

要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就要善于找好新闻的由头。

什么是新闻的由头呢?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

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也就是写作的引子或者理由。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

新闻由头,就是你手中的素材是否值得写、你写的事件或人物是否有根据、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基本依据。

新闻由头是新闻事实中最敏感、最突出、最新鲜的部分,不仅是新闻的基本因素,而且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

新闻由头有两性:较强的时效性,引出新闻主题的重要性。

新闻由头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强调所写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

即告诉读者和听众稿件中的事件或者人物为什么现在成了新闻,你报道的这个新闻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

第二个作用:翻新旧闻,拯救想报道却过了时效的事件和人物。

现实中,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先知先觉,哪里有新闻,拥有现代传播技术和庞大采编队伍的专业媒体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就别说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了,不可能预知新闻。

事实是,许多新闻被我们发现时,它早就成旧闻了;有时,新闻事件是逐渐显现的,这期间或许还有个过程,当我们发现时,没准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旧闻”,那么,如何让这些旧闻成为新闻呢?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

找新闻由头,要立足于新闻的变动。

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

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
青年木工李列到大连奋斗几年以后,在那里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商场,被村民们戏称为“东黑河的常驻大使”。36岁的李世英从走村串户替公家收粮,到成立自己的农副产品购销公司,走南闯北,手头总离不开一本地图册。生意越作越大,他们家的地图也由县到地区到省次第更换,今年换了第四次,变成全国地图了.在他家的《中国行政区图》上,有三分之一的省份用铅笔、钢笔、圆珠笔画上了各种记号.他说:“咱也知道啥叫地大物博,知道东黑河到底在哪里了.凡是图上画过的,我都去过了。总有一天,我会把地图上的所有省市都画上几道。”
年过花甲的李陈氏,尽管没上过学,没学过地理,但她认识地图上的北京、新乡、西安、上海。儿行千里母担忧,她的四个儿子在那些地方打工或工作。看着地图上一片黄绿色包围着的西安,好像儿子就在身边.东黑河周围的农民,也开始喜欢地图了.上蔡县新华书店说,1993年.农民从他们那儿买走了17500幅。
(《中国青年报》1994—04-26)
三八节妇女组不谈妇女问题
本报记者张玉玲
“妇女组不谈妇女问题”。这是3月8日下午,记者听完全国政协妇联14组的讨论时得到的印象.
与记者有同感的是今天会议主持人-—中国科协副主席胡启衡委员。她说,妇女委员们现在很少谈妇女问题,而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国家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建议。妇女委员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大大提高,实实在在地在履行自己的权力。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这里的旧,是指新闻报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年年重复的老题材,例如农业报道中“春种秋收四季歌”、如交通报道中的“冬运与春运"、教育报道中每年一度的高考,还有节日报道,如血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新年、春节等。在新闻报道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反复报道的老话题,如脱贫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国有企业改革、反腐倡廉、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如果在这些报道中,找不到一个新的角度,那么它们必然雷同、陈旧,引不起受众兴趣.

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

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

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1. 知情权与新闻伦理- 核心价值观与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采访对象的知情权与公众的知情权存在平衡和冲突。

新闻报道应该尊重个人隐私,但也不能过度保护,否则将违背新闻伦理,无法实现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功能。

- 公正客观的原则新闻报道应该基于客观事实,不应该受到任何利益的干扰或偏见的影响。

记者应该避免主观陈述和情感色彩,通过事实陈述来让读者有自主思考的空间。

2. 三问法与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 发问思维和六何法三问法是新闻报道的经典写作方法,通过提出“什么、为什么、怎样”的问题,可以确保报道内容全面准确。

用发问思维和六何法来引导自己在选题和角度选择上更加明确和思考。

- 角度选择的重要性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是新闻写作的基础,一个恰当的角度可以让报道更具深度和独特性。

合适的角度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共鸣,并且更容易产生影响。

3. 新闻报道的结构与文风- “倒金字塔”结构新闻报道的结构非常重要,要能够在一开始就吸引读者,并逐渐展开。

倒金字塔结构可以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重要的信息,并且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 生动简练的文风新闻报道应该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避免冗长的描述和废话。

另外,生动的表达和形象的描写可以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和记忆力。

4. 引用与报道的多样性- 引用的功能与技巧在新闻报道中,引用可以增加报道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合理的引用可以让报道更加全面、丰富,并提供多视角的观点。

记者需要注意引用的本义,避免断章取义和失真。

- 报道的多样性和多媒体呈现现代新闻报道不仅限于文字,还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报道的多样性可以增加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关注度,提高传递信息的效果。

5. 时间压力与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时间压力对新闻报道的挑战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报道新闻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记者需要在短时间内采集信息、整理思路和撰写稿件,不能因为时间压力而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新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一个新闻事件,记者站在什么立场、什么角度去寻找和选择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影响着新闻事实的表现,其新闻价值也会相距甚远。

好的新闻角度不仅能使受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易于接受新闻,更能大大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反之,新闻报道简单化等现象则极有可能发生。

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素材,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报道新闻事件,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要素。

新闻的主题角度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

选择新闻的主题角度应把握好以下两方面:报纸被称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要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导向性,因此,新闻的主题角度也就必须紧扣党和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度。

受众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新闻信息流通的终端接受者;媒体不懈努力希望得到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媒体要想和受众建立一个有效的传播体系,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指导性和引导性,而且必须具有针对性。

现在新闻界有一个说法,人们的注意力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有人把媒体的竞争称为眼球争夺战,而新闻媒体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面向受众。

受众关心的、有利害关系的和能引起共鸣的,新闻报道就必须针对这些做出选择,确定主题。

在具体的采访写作中,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把受众放在首要位置,写受众想看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新闻素材进行堆砌。

新闻主题决定了新闻素材的选取,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就需要和之相应的素材作支撑。

不同的主题需要不同的素材,因此报道的主题一旦确定,新闻素材就必须围绕主题作出选择,凡是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的材料一定要抓住不放,凡是和新闻主题无关的材料则坚决割舍,一切素材都为表现主题服务。

新闻的表现角度,指记者对同一主题、同一材料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新闻效果。

语言怎样表达、结构如何安排、怎样构思新颖,都是表现角度涉及的范畴,它们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能否成功地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

浅议新闻写作如何选好角度

浅议新闻写作如何选好角度
大主题。
众所急,通 过协调有关部 门,开通了专线车 ,解决 了 油田职工出行难 的问题 。这篇稿件 言之 有物 ,生动具 体,在 同类题材稿件 中比较抓人 “ 眼球”。 3 、旁 敲侧 击 。新 闻事 实就 像 五光 十色 的 多面 体,可以多方面 、多角度去反映它。有 时候 ,正面报 道 角度 大 ,涉 及 面 广 , 内容 庞 杂 , 掌握 不 好 文 章 就 容 易 显得 拉杂 、呆 板 ,很 难 给 人 留 下深 刻 印象 。而 选 取 个 侧 面去 报 导 ,角 度 小 了, 材料 相 对 集 中 ,反 倒 显 得精 悍 活泼 ,可 读 性 强 , 因 此 , 要打 破 从 正 面 看 事 物

又如2 0 年 《 05 现代交通报 》要展现 “ 村村通柏 油 路 ”这一工程 的成绩 。其 中一篇稿件 ,写了长年 生活 在大山深 处的农民马老汉 ,借助交通部门 “ 村村通柏
油 路 ”的 契机 ,大 力 发 展 农 副 产 品 种 植 ,每 天 一 大 早 就 将 自家 种植 的香 椿 芽 运 到 城 里 的 农 产 品 市场 上 , 由 于 香 椿 新 鲜 、 口感 好 ,很 受 市 民 的欢 迎 ,一 上 午 就 能 卖 完 。 文 章很 生动 、具 体 ,虽然 是 小 事 ,但 却 真 实 反 映了 “ 村村通柏油路 ”这一 民心工程 为群众带来 的实 惠 , 从 一个 小事 情 上 反 映 了一 个 大 的 主题 ,这 比直 接
பைடு நூலகம்
的老习惯 ,善于选取事物的最佳侧面去观察 ,这样 写 出的新闻角度就会新颖,也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 19年3 9 4 月,在第十七届冬奥会上带伤拼搏的我国 选 手 叶乔 波 从 德 国归 来 。对 于这 位 全 国知 名 的 体育 明 星赛后 回国的消息,各家传媒 多有详细 的报道。而解 放 军报 新 闻 《 乔 波 坐轮 椅 回 到北 京 》 独 树 一 帜 。 与 叶

新闻报道与特写写作技巧

新闻报道与特写写作技巧

新闻报道与特写写作技巧导言:新闻报道和特写是新闻写作中常见的两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和风格要求。

本文将通过对以下六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来介绍新闻报道和特写的写作技巧:选题与角度选择、素材的搜集与整理、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图片的运用以及新闻写作的限制与责任。

一、选题与角度选择新闻报道和特写的选题和角度选择是写作的起点,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和读者的关注度。

选题要时刻关注读者的兴趣和社会热点,选择有价值、有影响力的话题;角度选择要突出独特性,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一件事情,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

二、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搜集和整理素材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工作,包括采访、调查、观察等方式。

记者要善于运用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取舍有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整理素材时,要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总结,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

三、结构的安排新闻报道的结构通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主要信息放在开头,细节逐渐展开。

特写则可以采用故事性的结构,先引入一个具体的场景或人物,通过展开细节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不管是报道还是特写,结构的安排要清晰、有层次感,将信息有机地串联起来。

四、语言的运用新闻报道和特写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抓人眼球。

报道要注重客观性,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避免主观性和情感表达。

特写可以更加注重个性化表达,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描述方法,营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

五、图片的运用图片是新闻报道和特写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更加直观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记者要善于捕捉生动有趣的图片素材,并合理运用在文章中,提供更多视觉上的感受,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六、新闻写作的限制与责任新闻写作存在一定的限制和责任,记者要遵守新闻伦理,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合法、合规是新闻报道和特写的底线,记者要对信息来源进行核实,对敏感信息进行谨慎处理,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结论:新闻报道和特写是新闻写作中重要的形式,其写作技巧和风格要求有所不同。

从选题与角度选择、素材的搜集与整理、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图片的运用以及新闻写作的限制与责任等六个方面入手,可以帮助记者提升新闻写作的水平和质量。

新闻写作技巧碎谈(9个方面)

新闻写作技巧碎谈(9个方面)

新闻写作技巧碎谈(9个方面)新闻写作是一门艺术,要想让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事件并产生共鸣,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以下是九个方面的新闻写作技巧碎谈。

1.标题吸引眼球:标题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关键。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地表达新闻的核心内容,具有吸引力并能唤起读者的兴趣。

2.写作结构清晰:新闻报道应该遵循简洁明了的写作结构,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作方式。

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然后逐渐展开相关细节。

3.用简练的语言:新闻写作要求简练而生动,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

使用清晰、直接的语言能更好地传达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

4.客观中立的态度:新闻报道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引导读者的观点。

避免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并确保所报道的事实准确无误。

5.加入引人入胜的细节:细节是新闻报道的灵魂,能够使读者更加沉浸在新闻事件中。

通过描写人物的表情、环境的氛围等细节,能够使报道更加生动有趣。

6.注重事实核查:新闻报道必须严格遵守事实核查的原则。

不可盲目报道传闻,而是通过多方求证,确保所报道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7.运用多种报道形式:新闻报道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新闻报道、采访报道、专题报道等。

根据不同的新闻事件,选择最适合的报道形式,能够更好地传达新闻信息。

8. 突出人物故事:人物故事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讲述受访者的经历、感受和见解,能够更加深刻地触动读者的情感,并使新闻事件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9. 吸引读者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新闻报道的重要部分。

读者通常会通过开头判断是否继续阅读,通过结尾总结新闻事件的要点。

因此,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和一个精炼的结尾非常关键。

新闻写作是一门充满挑战和创造力的艺术。

以下是继续探讨新闻写作技巧的相关内容。

10. 灵活运用引用:在新闻报道中引用相关人士的观点和言论,可以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同时,引用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

11. 选取合适的报道角度:新闻报道的角度决定了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感知方式。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整理课件
导语写作禁忌
• 1.避免写缺乏核心要点的导语

宝鸡集中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标题)
• [本报讯] 宝鸡市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始终把群众满意不 要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主要标准,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边学边改求
实效,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并
新闻出版评奖全面“瘦身”,由原先的共计90个,整改后
减至24个,其中全国性文艺评奖现有奖项44个,减至18
个。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春国际电影节等国内比较由于影
响的电影节,军被降为地方性电影奖项,而最具传统的金
鸡百花电影节将被肢解,电视金鹰奖也将有3/1的奖项被
砍;电影华表奖则干脆选择了“消失”。(《华商报》
“部分要素”:根据新闻特点,选取一两个最能激
起受众兴趣、突出新闻要点的要素写进导语.
整理课件
新闻导语

[例]今年以来 ,商洛市国税局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
税收与社会和谐统一,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组织收入与
落实政策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使重点税源收入贡献日益
增大,占到全市国税收入的“半壁江山”,成为该市税收
取得成效。(2005年4月15日)
整理课件

张友渔宪法学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
• 本报讯 张友渔微笑着望着大家——一位参加昨天张友渔宪法学学术 思想研讨会的同志说,这张遗像“照出了张老的特点:亲切、平易近 人”。

照片无法反映出的是他的思想,而这正是昨天召开的这次研讨会
的内容。与会者都是首都宪法学界的专家、教授及学者,共80多人。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 新闻导语
二.新闻主体 三.新闻结构 四.角度选择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最佳角度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最佳角度

摘要: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指记者挖掘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彰显新闻事实的切入点,表现新闻主题的突破口。

一条新闻,同样的主题思想,报道都要求标新立异,独具匠心,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新的角度。

选择最佳的角度去表现新闻主题已成为一个记者认真探讨的问题。

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指记者挖掘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彰显新闻事实的切入点,表现新闻主题的突破口。

一条新闻,同样的主题思想,报道都要求标新立异,独具匠心,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新的角度。

选择最佳的角度去表现新闻主题已成为一个记者认真探讨的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个新闻事实,由于选择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的效果就不大一样。

黄山的“天都峰”西侧的一个小山头,站在这边看叫“五老上天都”,站在那边看,则成了“金鸡叫天门”。

角度,虽然并不在根本上影响新闻报道的价值,但它却起着促进或促退的作用。

我们的报道,如果老是从一个角度取材,即使都是正确的,需要的,但就同“好戏不出三遍唱”一样,时间一长,雷同过多,人们就会感觉到单调乏味。

久而久之,观众就会望而生厌。

因此,巧选角度,是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最佳角度呢?放眼全局选角度新闻是时代的记录。

每个时期有一种反映时代主流意识,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主导精神,即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新闻的灵魂,是广播电视宣传的主旋律。

成功的经验证明,选择新闻角度,首先要放眼全局,站在时代的高度,寻找你所报道的新闻素材所体现时代精神的“闪光点”。

找到了“这一个”与时代精神辉映的“闪光点”,便是最佳的新闻角度。

比如,1997年焦作人民广播电台采制的《“股份水”浇灌农家田》一稿,就有很强的针对性。

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对实行股份合作制疑虑重重,农民对“股份制”更是谈之色变。

作者选择了这个事例进行报道,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和指导意义。

该新闻被评为当年度河南省好新闻二等奖。

后来的农村变化证明,这个“新的萌芽”,符合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心愿,代表了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方向。

谈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谈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谈新闻报道⾓度的选择2019-06-03写好新闻,表现好主题,全在于⼀个技巧,⽽技巧,⾸先要“巧”在⼀个“⾓度”上。

同样⼀个报道题材,同样⼀件新闻事实,选择⼀个好⾓度会给⽂章增⾊,使新闻价值成倍增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选择⾓度呢?笔者认为,选择报道⾓度可以从下⾯⼏个重点着⼿:⼀是抓特点,⼆是抓棱⾓,三是抓新意。

抓特点,就是抓时代的特点新闻报道,⾸先是通过⼤量的典型事实和先进⼈物事例来宣传党的⽅针政策。

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作重点。

这就要求新闻⼯作者在认真学习党的⽅针政策、吃透精神的前提下从多⽅⾯进⾏⼴泛宣传。

要做到紧跟形势,就必须在特点上下⼯夫,在特点上选⾓度。

例如:《⼤众⽇报》曾刊登过⼀篇通讯《他猜错了书记的⼼》,获全省好新闻⼀等奖,并被收⼊《⼭东好新闻集》⼀书。

该⽂作者就抓住了时代特点,挖掘出了最佳⾓度。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个别⼲部乱拿乱要,影响群众关系的不良风⽓,为此,党和政府及时提出,⼲部要廉洁奉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就是当时的时代特点。

作者没有从⼀般的思维和普通的⾓度着笔,⽽是在⼀个“猜”字上下⼯夫。

“猜”,给⼈留下悬念。

当某书记⼤热天来到⽠地,敲这个、拍那个的时候,联想起个别⼲部乱拿乱吃的情况,⽠农总会猜疑:他们⼜要⽩吃⽩拿了。

结果事件的发展恰恰相反,这位书记不仅没吃⼀个⽠,反⽽送来了包销合同,为⽠农解决了卖⽠难的问题。

这种欲纵先收、欲进先退、以⼩见⼤的笔法和居⾼临下把握时代脉搏、以点带⾯、曲径通幽的新闻⾓度,正是⽂章成功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我们⾝边每⽇每时发⽣的变化,都蕴藏着很多新闻信息,问题在于我们看到、听到这些信息之后,能不能放到社会全局的⾓度上加以衡量,从中提炼出好的⾓度。

⼤家知道,报纸、电视、⼴播是党和政府赖以指导⾯上⼯作的舆论⼯具,正因为如此,我们报道的新闻必须是与各项政治、经济等⼯作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事实。

抓棱⾓,就是抓“闪光点”基层通讯员中,有不少同志爱抓⼤⽽全的综合报道,总认为这样的新闻有分量,但往往⾯⾯俱到,重点不突出,四平⼋稳,没有棱⾓,更多的则写平凡⼈物、平凡⼩事。

新闻写作角度和方法选取的思路

新闻写作角度和方法选取的思路
方法 。
创作 出有价值 的新 闻。
. 1 时 间和空 间角度。有些新 闻 由于 2 新闻写作方法 中筛选 出有 报道 价值 的材料 的过 程 和 1 发 生 在不 同 的时 间或 不 同的地 方 ,因 2 . 1 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任 何 写作 尤其 是新 闻写 作都 需要 而其 报道 的重要 性也相应地产 生变化。 素材 的积 累对 新 闻写作 具有 重要
素材 中具有成为新 闻潜质 的构成部 分。 地 点就 有 可能 引起更 多人 的关 注 ,等 面应该 更加 高度 重视 。新 闻素材是 从
也 就是说 ,要 找 出材料 中可 以 吸引读 等 。 社 会生 活 中搜集 到 的那 些还 没有 经过 . 2 特 色和思想 角度。特色 角度主要 加 工或 提炼 的原 材料 ,它是 存在 于生 者 的部 分 ,使 读者 对 即将报 道 的新 闻 1 是 指大 部分 节 日的庆祝 活 动 由于 年年 活 中且 能够 被记 者意识 到 、挖掘 到 的 有一定 的接受度 。 想 要 找 出读 者 能够 接受 并可 能感 都举 行 所 以基本 上大 同小 异 ,因而要 普遍现象 。 兴趣 的材料 部分 ,就是 在写 作前对 收 求 记者 在报 道时要 找 准当年 活动 与往
不 进 行新 闻材 料 的积 累 ,就无 法 集 到 的材料 进行 整理 和归 纳 ,从 而筛 年 不 同的特 点 ,才 能创 作 出有价 值 的 展 开新 闻写 作工作 。而 想要 写 出优 秀
选 出最 能引起 读者 共 鸣 的那 一部分 作 新 闻。而 思想 角度 是指 有思 想 的报道 的新 闻作 品,就应该 养 成随 时保存 新 为写作题材 。 所谓生活百态 , 各不相同。 往往 可 以 留给读者 更 为深刻 的 印象和 闻材料 的 习惯 ,把 所接 触 到的 、与新 不 同的人 对 同一件 事会 产有 不 同的看 震撼 效果 ,因而可 以 引起 许 多人 的注 闻作 品写作有关 的素 材全部积 累起来 。 法 ,因此 在新 闻写 作过 程 中 ,选择 不 意 。所 以加强 新 闻报道 的思想 力度 是 记 者在 经年 累月 的采访 过程 中积 累起 同 的角度 进行 写作 就会 产生 不 同的新 提 高新 闻 的报道 价值 ,使 其脱 颖 而 出 来 的材 料夹 ,是 其从 事新 闻研 究与 写 闻报道效果 。 的有效手段 。 作的 “ 万 宝囊 ”。而 每一 名想 要积 累

论新闻角度的成因和选择

论新闻角度的成因和选择

论新闻角度的成因和选择摘要:新闻报道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甚至如水中月、雾中花。

如何选准新闻切入的角度,将直接影响新闻价值。

本文剖析了新闻角度的涵义,分析了影响新闻角度选择的因素,并结合相关新闻案例,从抓特点、抓闪光点、抓新意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选择新闻角度。

关键词:新闻角度选择有好的新闻事件、好的新闻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何选择新闻角度的问题。

新闻角度选择得好,能使新闻增添色彩,选择得不好则会使新闻黯然失色。

然而,即使是同一新闻事件,记者的观察角度和展现方式也不尽相同。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中就提出了角度问题:在同一座大山面前,因观察者的立场、角度不同,因此而产生的视觉差异也大相径庭。

同样,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记者在同一时期会做出不同的报道,有的精彩漂亮,有的相形见绌。

这其中的缘由就是新闻角度建构的不同所致。

世间万事万物复杂多样,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于同一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去报道,所体现的新闻价值就不一样,有时候还可能连舆论导向也会大相径庭。

在生活中不管是看问题还是做事情都是从多角度出发的,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个人都熟悉的那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小学生在家里温习功课,手里拿着本书趴在桌子上睡觉了,妈妈见了心疼地说:“这孩子真乖,睡觉还拽着本书不放。

”爸爸见了生气地说:“这孩子真没出息,拿到本书就打瞌睡。

”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就拿拍摄人像来说,就有平视、俯视、仰视等不同的角度。

而平视又有正面侧面之分,侧面又有8分面、7分面、6分面、5分面等区别。

当然,这里讨论的“角度”不是摄影的“角度”而是新闻立意的“角度”。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多侧面的、多动态的、多属性的,搞新闻报道必须选择最佳角度。

一些有经验的记者往往通过巧选角度而发头条、上要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写作角度或称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写作时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人点。

同是一条新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

角度不同,挖掘的深浅就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不同,新闻价值也就不同。

一个优秀的记者,总是力求选择最佳的角度来表现新闻主题。

新闻的写作角度,又可以粗分为两类。

一是观察新闻材料、掂量新闻材料的角度,或者叫思辨角度。

这种思辨角度,有时在写作之前的采访过程便已经完成。

高明的记者,往往在采访的同时,便酝酿写作角度,做到边采访边思索”心中有数。

甚至一俟采访结束,文章结构已酝酿成熟,各段之间的起承转合已经想好,下笔立就。

也有的在采访之后,面对一本子材料,反复琢磨、分析,梳理、判断、选择。

二是表现的角度,多指技巧而言,也即如何选准切入点而言,往往比较具体。

但两者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本章将两者结合起来谈。

一、全局高度找角度常常有这种情况,当我们通过采访,记了满满的一本子材料,脑袋里却乱成一团浆糊,不懂得从何下笔,苦思冥想,总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

换句话来说,就是不懂得通过哪个侧面去表达。

好些材料,孤立地看,静止地看,在一个部门、一个局部,可能是新鲜的,先进的,有意义的。

换句话说,可能是新闻。

但是,用发展的观点去看,拿到全局的这个天平上称一称,又可能不是新闻。

对发生在某个地区的一件事,你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认为不算新闻,该写的没有写,换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可能是“想断刺史肠”,会上头版头条。

同样,你是“想断刺史肠”,别人则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你把别人的旧闻当作新闻来写,自然没有命中率。

这里头的学问,除了新闻敏感外,与记者站得高不高,看得远不远,心中是否有全局、有大局有关。

因此,在选择新闻角度时,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俯视的角度,来衡量所采写的文章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所谓全局的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包括国外形势,党和国家的总方针、政策,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思想动态,较大围的客观性情况,发展趋势、趋向等。

这些构成了新闻的社会背景,没有这些大背景,便无法判断其新闻价值的大小。

全局在胸,才会统筹帷幄,才能“游刃有余”,对所要报道的事实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从中选准最佳角度,写出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新闻来。

1987年,建省的信息传出,引起全国各地极大的兴趣,形成了轰动一时的“热”。

作为隔海相望的,如何利用这个机遇,顺应“”这个大潮做足文章,这是人最为关注的。

当时,开放势头正猛,提出“借粤兴桂”。

为此,广西日报社领导要我和承工同志到及两广边境跑一趟。

于是,我们跑了半个,走机关,看市场,采访了因“汽车事件”正赋闲的特别行政区原秘书长玉益(后来成为省委副书记兼市委书记),更多的则是向沿途碰上的各级考察团请教对策。

采访很认真,记了满满的两个笔记本,到动笔时却犯了难:不知从哪里人手!可写的题材和角度很多:可以写的开放政策,经济形势;可以写人和商品在;可以写的物产资源、旅游名胜;甚至可以发怀古之幽思,写那位刚直不阿、千古敬仰的人海瑞。

作为省报记者,虽然从这些角度写,都有可能见报,但总觉得未把文章做足,未免可惜。

在市政府招待所,我们经过两天的苦苦思索、分析,决定把文章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写。

只有站在两省区经济发展的高度,优势互补的高度,互惠互利的高度,从两省区共谋发展、共同前进的角度出发,提出战略上的参考意见,才算是把文章做足;同时,这也是人民和决策者最为关心、最感兴趣的。

为了使自己开阔思路,站得更高,动笔前我们还把《梁厚甫通讯评论选》翻了一遍。

于是,我们运用述评的形式,调动历史的、地域的、人文的、现实的材料,对两省经济往来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对如何打好“牌”,在战略上和策略上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三点意见,即:开辟一条通道,打出一个“拳头”,调整好一个产业结构。

这样一写,我们感到对两省区开展经济合作、如何借助振兴自己,便有了较高的指导价值,比从其它角度来写,分量就大不一样了。

写事件通讯要用大局来衡量,要站在宏观的高度,时代的高度来分析、取舍材料,写出时代特征、全局意义。

同样,写人物通讯也有个大局问题。

郭梅尼回忆她刚参加新闻工作时,尽管工作劲头很大,采访也很深入,但写出来的作品却屡屡被编辑部“枪毙”,而一些老记者写同样题材的作品,却很快就见报了。

原因在哪里呢?多年后,她回过头来总结道:“为什么我积累了那么多材料却写不出来?我和笔下的人物那么近却并不了解她?后来我注意总结自己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逐渐明白了,并不是每一个好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到报上来宣传的。

生活中可歌可泣的人很多,报纸上要歌颂的人物,是能够促进解决时代存在的主要思想矛盾,能够代表时代精神的人物。

这些经验教训使我懂得了作为一个记者,首先,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要把你所采写的人物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来衡量,放到时代的天平上来称称,才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它的新闻价值。

”(郭梅尼《在人生的跑道上》,载《首届长江新闻奖文集》第187页)那么,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全局”呢?(一)记者要想总理的事“当记者要想总理的事”,这是艾丰同志的名言。

当然,记者不是总理,也不是任何一级领导,但记者要像总理一样;心中装有大局,站在总理的角度,去俯视、把握、掂量新闻事实:从什么角度去写,才能是全国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新经验。

七十年代初,笔者还是个农民通讯员,常听县里搞报道的老同志说这样两句话:一是“上挂下联”,二是“吃透两头”。

什么叫上挂下联?即是上挂中央的精神,看看党中央提倡什么,宣传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下联当地的实际,有什么东西与中央的精神合拍,对中央的调子。

吃透两头,也就是说吃透上面的精神,吃透当地的民情、社情、市情。

这样才有的放矢,不放“空炮”、“马后炮”。

当时没有电视,为了紧跟上头精神,摘报道的同志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听收音机,听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头条消息是什么?因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捎息要比《人民日报》等大报来得快。

我们说“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或者说是“站在中南海的高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站在天上立题,站在地上取材”的意思。

“登高壮观天地间”,(白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高,才能胸襟开阔,视野开阔。

如同站在高山之巅,远近诸山、视若培丘,山下万物,尽收眼底;公路如链如带,飘没云里山间,河流纵横交错,延绵不尽。

这就是登高效应。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新闻报道要想体现时代精神,全局精神,就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从而使报道扣紧时代跳动的脉搏。

要正确估量自己所采写的事实在全局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全局的角度确立报道的主题和选择契机,使报道一锤敲到最响处。

从而见微而知著,抓住人们最常见并且见怪不怪的事,透过微观开掘具有普遍意义的报道主题,努力从事物的现状中预见到它的发展趋势,把握形势的新变化,及时采写提出事关全局的新见解,以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的把握,决定于记者的宏观意识,决定于记者把握大局的能力,洞察全局的能力,以及科学预见的能力,涉及到记者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理论修养、调查的深度和知识的积累。

(二)沉下去,浮出来,退几步大诗人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抓住庐山不同角度有不同景观的特色,不仅把庐山的奇妙,精确地概括出来了,而且把“识”与“不识”跟诗人所处的位置联系起来,道出了其中的生活体验,很有哲理。

东坡不愧大手笔。

从东坡的这首诗中,我们新闻工作者也可以悟出道理来。

这个道理,简单地说,就是“沉下去——浮出来——退几步”!所谓沉下去,是指记者采访要深入,越深入越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这个道理。

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曾记述游褒禅山华山洞:“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这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语言用在新闻采访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任何浅尝辄止的采访,都不会有丰厚的回报。

典型报道,重大报道更是如此。

沉下去,是记者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报道的前提。

所谓浮出来,就是跳出被采访的事物,冷静地、客观地、全面地对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梳理、判断、选择。

也就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选择最佳角度的过程。

如果只有沉下去,没有浮出来,就可能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现面对记得满满一本子的材料,苦思冥想,理不出个头绪来的状况。

所谓“退几步”,是指记者从采访的材料中浮出来之后,还要与材料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然是指审视的角度而言。

从宏观高度,居高临下,选择角度或切人点。

著名记者华山有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抓小鸡,老鹰总是先飞得高高的,在空中转上几圈,瞅准目标,然后一头猛扎下来——小鸡一下子就被它抓走了。

‘飞得高,抓得准’,就是说突破一点必须和了解全面结合起来。

”(载《新闻业务》1953年第20期)高明的画家也是如此:在构思时,往往在画布上勾勒出一个大概轮廓,然后后退几步,左看右看,反复打量,来确定构图是否合理,主题是否突出。

要收到“一览众山小”的效果,诗人一定要“会当凌绝顶”;要识庐山真面目,只能跳出庐山看庐山。

我们从大局、全局的角度把握新闻事实,才能选准最佳的角度。

二、关切点上找角度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曾经对笔者这样说过:“读者最关心什么,我就写什么。

”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毫无疑义,我们新闻媒体的受众是人。

我们写文章的着眼点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字,也就是报界常说的“读者是报纸的上帝”。

因此,围绕广大读者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即热点问题、疑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找准文章的切人点,是选择新闻最佳角度的方法之一。

纵观这几年被评上全国好新闻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作品提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了人民群众想知而未知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文章选择人民群众最感兴趣、议论最多的事件人手,就最拥有读者。

因此,当我们记者进入采访之前,就应该掂量脚下这块土地上,哪个问题最为群众所关心;动笔之前,想想哪个角度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换句话说,怎样写才跟广大读者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少奇同志1948年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指出:“要把群众真正的思想搞清楚,把人民心里不敢说的,不肯说的,不想说的,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反映出来。

”“要把人民的要求、呼声、困难、趋势、动态,真实地、全面地,不是拉杂地而是精彩地反映出来。

”这番话是非常有见地的。

八十年代中期,《市场报》曾经先后发表5篇社论:《办实事惠》、《拆掉无形的围墙》、《茶市也该摘起来7》、《拼出像样的农贸市场来》、《不能“天天喊,喊不动”了》,这五篇社论有一个共同的副标题:《同有关领导交换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