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漳州市 2020 届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漳州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41.(25分)(1)地位:军机处成为畅通政情和传达政令的中枢机构。
(2分)作用;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皇权意志直达地方,君主专制得以强化;增强政务保密性。
(4分,答对两点即可)(2)规定主权在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君主专制;确立分权体制,避免专制独裁;明确内阁总理负责制和弹劾方式,限制总统权力。
(6分,答三点即可)(3)时代背景: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提出;(2分)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展;(2分)中苏结盟、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3分,每写出一个史实1分)先进之处: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规定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
(共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有有理,亦可得分)42.(12分)示例一:论题: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主义的经济发展。
(3分)阐述:自由理论的提出,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凯恩斯主义的提出,为罗斯福新政所实践,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为里根克服经济“滞胀”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推动新时期美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9分)示例二:论题: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
(3分)阐述: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作用;(3分)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形式,以法律为手段,积极干预经济;(3分)罗斯福新政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干预,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了社会保障体制,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3分)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1)加强生产监控;管理方式简化;税种减少;先试点后推广。
(6分,任答三点即可)(2)扩大了经营酿酒业人员的范围,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减少了官酿官卖时期的政府支出和经营风险;增加了财政收入,支援了南宋的抗金斗争。
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第i卷(选择题)一、多项选择题(共24个子题,每个子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子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合格的。
)1.《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中央集权制确立b、开始实行分封制D.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2.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
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
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士族垄断仕途c.选官方式多样b、科举制度是徒劳的。
科举制度考虑了多个阶层3.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c.加强了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四、三省六部制约皇权4.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
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
据此可知密折制()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b、这是公众舆论到达中央政府的途径。
D.它是专制君主制的发展5.《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
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a.划分田地b、因地制宜c.精耕细作d、首选种子6.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a、农业经济结构合理。
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2019届高三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荀子认为,如果人们加强农业生产,又节约开支,天就不能使人贫穷;如果人们荒废了农业生产而又奢侈浪费,天也不能使人们富裕。
荀子这一主张A.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B.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要求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2.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以“孝廉”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
孝廉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A.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B.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3.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这说明A.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B.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C.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D.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4.1672年,福建新任总督范承谟发现,迁海十余年后,大量迁民仍旧“无业可安,无生可求”,请求朝廷适当放开捕鱼等限制,以其课税“或接济兵饷,或借给迁民”。
据此可知,范承谟A.主张废除闭关锁国的政策B.认识到了海禁政策的弊端C.意在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超越了同时代官员的思想5.清咸丰,同治年间,社会动荡,民生艰难。
而政府官员“掩饰弥缝,苟且偷安”,士人沉迷于故纸堆中繁琐考证,社会上出现了“天下不乱于长发贼而乱于汉学”的说法。
这一说法表明A.太平天国沉重打击清政府统治B.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C.西方思潮冲击传统封建体制D.传统文化无法应对社会变革6.孙中山认为,要解次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地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
孙中山的这一主张A.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B.反映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C.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D.成为中共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7.1939年,国民政府行政院下令,禁止滥用“少数民族”一词,倡导以地域来称呼边疆同胞。
2021年2月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2021年2月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墨子·尚贤》中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这反映了墨子A.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尚贤B.反对宗法世卿世禄制度C.代表下层手工业者利益D.强调构建政治和谐社会2.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秦朝太尉是虚设的。
近年来,出土的秦封泥有“大尉府襄”和“大尉之印明秦朝确有“太尉”之职,“太尉秦官者”的记载不误。
据此可知,该考古发现A.与主流观点相互印证B.证实秦有人担任太尉实职C.有利于探求历史真相D.属于孤证不足为据3.北魏献文帝即位后大力遏止汉族官僚、重用鲜卑贵族,遭到群臣和冯太后的反对,被迫传位给孝文帝。
冯太后逝世时,孝文帝失声痛哭,“朕的祖宗只专意武略,未修文教,是她老人家教导朕学习古道”。
据此判断A.献文帝曾对汉官进行彻底清洗B.迁都洛阳适应了北魏发展需要C.群臣都曾坚决支持孝文帝改革D.冯太后有力地推动了鲜卑封建化4.下表是北宋元率年间(1078-1085年)南方与北方经济数据的对比。
(注:贯石匹两是宋朝的一种综合计量单位)表1依据上表推断,当时南方A.比北方更有利于发展经济B.土地兼并现象比北方严重C.人多地少不利于经济发展D.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5.在顾炎武看来,朱熹的学说、乃至整个宋明理学是汉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看,因此无论如何是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的。
福建省漳州市历史高考2024年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
据此可知()A. 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B. 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 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D. 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考古发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选项A,题目材料虽然表明商朝妇好墓中的玉器原料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中原文化已经辐射到周边地区,因为玉器的流动可能只是商品交换或文化交流的结果,而非中原文化单向辐射的结果,故排除选项A。
选项B,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是指不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但题目材料只提到了玉器的来源,并未涉及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故排除选项B。
选项C,商朝妇好墓中的玉器原料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这反映了当时区域之间存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往来,故选项C正确。
选项D,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涉及到文化、民族、政治等多个方面,而仅凭玉器原料的来源并不能断定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故排除选项D。
2、汉文帝前元十二年诏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
力田,为生之本也。
三老,众民之师也。
廉吏,民之表也。
”故令“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这表明当时统治者()A. 注重基层教化管理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实行察举选官制度D. 强调儒家思想治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汉朝统治政策的理解。
选项A,根据材料“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可知,汉文帝以户口为标准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这些人员各自率领自己的意愿来引导百姓,说明汉文帝注重在基层设置这些人员来教化百姓,即注重基层的教化管理,故选项A正确。
选项B,题目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教化而非经济政策,且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是商鞅变法,而非汉文帝,故排除选项B。
选项C,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非汉文帝时期,故排除选项C。
2022福建漳州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答案

A.知行合一B.格物致知C.理在气先D.心外无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得出是理学家强调要接触事物,观察事物,进行实践,才能获得真知,获得理,B项正确;AD项是心学,排除AD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2021-2022学年漳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认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2.周公“国西土 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逸周书·作雒》),县大于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表明秦朝郡县制
A.因袭周代制度B.强化宗法管理C.尚需不断完善D.具备创新特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县大于郡”“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改变以前县大于郡的情况,说明秦朝实行郡县制具备创新特性,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地方实行分封制,而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没有对周代制度承袭,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的史实,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这冲击了宗法管理,而不是强化,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秦统一全国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的史实,体现了秦朝郡县制具备的创新特征,而不是强调需不断完善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福建省漳州市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答案和解析

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
据此可知()A.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B.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D.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主要城市位于中原,商朝的慕葬里面发现了新疆的玉器,说明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有一定的联系,区域间存在交流往来,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这些玉器所具备的文化特征,而且这些玉器并非出土于周边地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和一体性,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排除D项。
故选C项。
2.汉文帝前元十二年诏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
力田,为生之本也。
三老,众民之师也。
廉吏,民之表也。
”故令“以户口率置三老、孝佛、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这表明当时统治者()A.注重基层教化管理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重视发展小农经济D.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据材料可知,汉朝统治者认为孝悌有利于天下治理,农业是国家之本,三老是民众之师,所以完善户籍制度,设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加强对基层的教化和治理,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基层的教化,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发展以及儒学独尊,排除B项、C项和D项。
故选A 项。
3.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楷书追求形体方正,而行书和草书是追求快速书写的结果,大量使用了连笔。
这些均与秦汉时期篆书的瘦长、隶书的扁平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教育的进一步发展B.士人群体不断壮大C.学术氛围较为宽松D.新书写载体的推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八省联考:2021年福建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八省联考:2021年福建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2021年福建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商人与秦人祖先来历,《史记》都有其母吞玄鸟蛋而怀孕生子的记载。
由此可以推测出早期的商人与秦人有 A.一定的文化关联B.相似的经济生活C.相似的宗法制度D.共同的血缘关系2.西汉地方长官须每年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垦田、赋役等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
汉宣帝曾斥责郡国“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
这表明当时西汉 A.地方财政出现危机B.政府运行机制待完善C.君主专制趋向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已崩坏3.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之序,称北魏乃承继前秦火德而来,故属土德;多数大臣认为应“以皇魏承晋为水德”,得到皇帝的认可。
孝文帝此举意在A.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B.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C.推行中原的文化学说D.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4.“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
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 A.佛教融人中国社会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5.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被称为“香药犀象”的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
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海外贸易的拓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经济结构的变化D.消费市场的扩大6.明清时期,江南人家有田十亩,必延请塾师培养子弟应举人仕;商人、高利贷者也热衷于培养后代在科场博取功名,还不惜血本捐官买爵。
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社会群体依附于政治权力D.官商一体成为趋势7.表1所列的是鸦片战争前后向国人介绍西方的书籍概况。
表1表1表明当时A.闽粤是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B.政府大力推动学习西方C.士人群体广泛关注外部世界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8.1843—1894年间,中国出现了许多外国工厂,主要从事轮船维修和农产品加工,同时也涉足肥皂、火柴、水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福建漳浦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福建漳浦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商鞍《君臣》中记载:“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这表明当时A.分封制瓦解、君主专制建立B.“以法治国”成立为治国标准C.法家是最受人民推崇的学派D.“以法治国”成为百家共识2.公元前651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
这反映了当时齐国A.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C.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D.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3.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
这种做法A.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B.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C.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4.战国后期,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这反映了A.中国实现局部统一的趋势B.分封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社会转型改变传统用人观5.宋元时期,政府统一发行的纸币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
明朝以后,纸币逐渐被白银所取代。
国民政府前期,币制改革法币取代白银。
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的变革B.宋明时期货币发展居世界领先C.货币近代化经历曲折发展过程D.国家统一稳定有利货币的统一6.1657年,清政府建立了经筵制度,接受大臣“遵旧典,遣祀阙里(孔子故里),示天下所宗”的建议,“择端雅儒臣,日译进《大学衍义》及《尚书》典谟数条”,供皇帝学习。
由此可见经筵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树立清政府的正统形象B.维护孔子权威和宗法观念C.提高清朝皇帝儒学修养D.提升《大学》《尚书》地位7.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6页,20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朝觐作为邦交手段主要有诸侯朝天子、诸侯相朝、天子朝诸侯三种。
据统计,秦国受朝觐16次,魏6次,周、赵、齐各3次,韩1次。
这反映出当时A.诸侯争霸斗争激烈B.统一趋势十分明显C.周王统治名存实亡D.诸侯外交非常频繁2.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
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
这一变化说明A.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B.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C.对外用兵加重人民负担D.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3.唐代,吏部考功司专门负责官员政绩、德行等考核,由考功郎中主持,参与官员考核的专职官员多达50余人,尚书省另派大臣前往主持。
这一做法旨在A.提升国家治理效能B.完善科举选官制度C.减少政治决策失误D.加强君主专制集权4.朱熹认为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和制度等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心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儿童追求圣人境界的引导效果要远远大于抽象而空洞的理论讲解。
朱熹的这一认识蕴含A.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B.格物致知的教育理念C.知行合一的哲学主张D.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5.明洪武年间,朝廷对刊印书籍不征税,大大刺激了刻书刊印风气。
万历年间,书籍刻印市场活跃,“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北京)也,金陵也,阊阖(苏州)也,临安也”。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印刷技术发展B.长途贩运发达C.江南经济繁荣D.市民文学兴起6.表1 清代财政收入状况统计表年代收入银数(万两)收入粮数(万石)粮价(两/石)顺治九年(1652)2438 562 1.15康熙二十一年(1682)3110 634 0.59乾隆三十一年(1766)4937 831 1.48 鸦片战争前夕4850 800 2.16 读表1,据此可知清代A.财政危机日益严重B.财政的货币化特征明显C.人地矛盾非常突出D.赋税制度出现重大变革7.《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者认为战争起因是外交处置不当引起的偶然事件,战争失败是因“前线将领指挥不力”,而条约则是“万年和约”,可永保太平。
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2月线上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2月线上适应性测试试题(含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 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 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量入为出”的经济原则,其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满足争霸或统一战争的需要,故A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逐步形成,并不是成熟阶段,排除B项;监督制度并未全面反映材料的内容,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均财节用”“量入为出”等信息不相符合,排除D项2.下表是汉代董仲舒的部分言论。
据此判断,董仲舒A. 排斥了法家学说B. 创立了全新儒学体系C. 恪守了儒家传统D. 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及其中“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等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吸收了道家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D;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吸收了法家思想,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董仲舒新儒学继承发展了先秦的儒家思想,C项中“恪守”表述错误,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联系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原因分析解答。
3.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 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 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 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答案】B【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前期是清明之世,政局稳定,导致唐前期的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而唐安史之乱以后,藩镇林立,皇权衰微,统治者急需通过科举选拔出治世人才,以求挽救社会危机的良方,这体现了国家政治形势对科举制的影响,故选B 项。
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一)历史 (含答案)

漳州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朝“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因此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C.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认同D.促使中央权力实现高度集中2.黑格尔认为,中国的道德原则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法则,“道德是由政府官员和法律规定的政治事物”。
能较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汉武帝独尊儒术B. 唐太宗轻徭薄赋C. 宋太祖完善科举D. 明成祖设置内阁3.据《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反映了元朝时期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地方行政体制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政府收入大幅增加4.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是徽州商人的黄金时代。
徽商的利润,除用来肥家润身外,就是耗费在输帑,即以课税、捐输等形式奉纳给封建国家;捐纳、兴办封建教育,以培植、扩大其封建政治势力;置族田、建祠堂、修坟墓、撰宗谱,以强固封建宗法制。
这导致A.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B.徽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商帮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D.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5.诗词谚语作为史料来源之一,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
对表1诗词谚语解读正确的是表16. 甲午中日战争后,法、俄、比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对华贷款权;同时,法国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共同瓜分对华贷款份额。
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一)语文

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材料一:近日,在不少地方的倡议下,制止浪费成为商家和顾客的共识;宣扬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直播不见了,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受到追捧;节约粮食和资源,杜绝任何形式的浪费,成为许多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连日来,中央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得到全社会热烈响应,凝聚起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强大正能量。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
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严厉要求,到“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的令行禁止,再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热情动员,国家高度重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和饮食风尚不是小事,通过这个小切口,可以推动价值理念的大革新、经济活动的大升级,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健康生活为目标,来一场饮食文化“绿色革命”,可谓正当其时。
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起来。
《资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苏轼感慨:“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
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丢。
当下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只有驰而不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清除未富先奢、炫富竞奢的土壤,才能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让饮食文化绿色低碳起来。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应成为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指导原则。
我们必须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戒除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饮食陋习。
福建省漳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统一度量衡B. 实行郡县制C. 焚书坑儒D. 推广佛教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爆发B. 辛亥革命成功C. 新文化运动兴起D. 五四运动爆发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A、秦灭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B、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三公九卿制C、秦始皇修建了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D、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4、关于《史记》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D、《史记》中包含了许多传世的名篇,如《游侠列传》、《货殖列传》等5、下列哪一项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A、《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B、五四运动爆发C、中共一大召开D、北伐战争开始6、下列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A、敌后战场主要由国民党领导B、敌后战场主要由共产党领导C、敌后战场在抗战初期就已经形成规模D、敌后战场没有发挥重要作用7、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约翰·洛克C. 托马斯·卡莱尔D. 马克·布洛赫8、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隋朝统一全国D. 唐太宗推行科举制度9、以下哪一项不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修筑长城1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灭掉了东方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都城迁至长安13、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A. 1840年鸦片战争B.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 1978年改革开放D. 1911年辛亥革命15、题干: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事件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D. 抗日战争胜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21届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一)(一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高考适应性测试(一模)地理试题2021年1月(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历史上佤族是一个流动性较小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横断山脉和怒山山脉南段。
境内峰峦连绵,河流纵横,山谷多,平坝少,人们习惯称之为阿佤山区,佤族村寨一般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的交流增多,人口呈现出由“阿佤山中心区”向外流动的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历史上佤族人流动性小主要是因为A.耕地面积广大B.对外交通不便C.人民生活富裕D.民族内部和谐2.阿佤山区佤族村寨的聚落形态主要呈①团块状②放射状③点状④线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阿佤山区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可能导致当地A.耕地面积不断减少B.老龄人口增加C.农业生产效率降低D.生态环境恶化图1示意皖南一传统民居某日的日照情况,该地8月常年实际日照时数多于6月。
据此完成4-6题。
图14.前阳台正对的方向是A.东北 B.东南 C.西南D.西北5.该日所在月份最有可能是A.1月 B.3月 C.7月 D.9月6.该地8月实际日照时数多于6月的原因是8月A.白昼长 B.晴天多 C.风力强 D.气温高新疆春季大风、降温、沙尘天气较为频繁,这段时间棉花正处于播种和出苗期,是棉花植株生长过程中抗逆性最弱的时期。
2020年4月9日,新疆尉犁县首次大规模在棉田中推广实施“麦棉同播”模式进行春播。
每块地膜上播种四行棉种和两行麦种,充分发挥小麦低温出苗快的特点,为棉花生长提供苗期保护。
小麦生长至20公分时将使用选择性除草剂进行化除。
据此完成7-9小题。
7.尉犁县棉田春播采用“麦棉同播”模式是主要为了A.增加土壤的肥力B.减少病虫害发生C.抵抗风力的影响D.增加作物的品种8.小麦生长至20公分时即被化除,有利于①增加种植密度②方便统一管理③避免影响光照④充分利用土地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9.从单独播种棉花到采用“麦棉同播”模式,体现了A.生产效率提升B.农业技术创新。
2021年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西埔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西埔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
”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A.发展生产,百姓归心 B.从严治吏,消除贪腐C.礼法并用,风清气正 D.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但未包含材料中“法不立”,故A项错误;从严治吏,与材料中“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不符,故B项错误;礼法并用,与材料中“教化可行,风俗可善”“法不立……勿贪,不可得也”相符,故C项正确;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2. 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
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错误的是A. 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B. 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C. 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选举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D. 古代中国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参考答案:C3. 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民族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参考答案:A从图表可知除了饮食业和服饰业中私营比重大,其他的重工业都是国营经济占绝对优势,反映出抗战时期为了战争需要,国家实行统制经济,故A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国统区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比重,与当时外国经济掌控国家重要物资不符,故B错误;材料中仅体现了国统区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比例,不能体现出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所占比重小,故C错误;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小,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这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是当时中国形势带来的影响,故D 错误。
【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试卷(一)历史试题

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
C.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
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
2.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东罗马帝国金币及仿制品计40多枚。这些金币跨越两个世纪(408~610年),其中新疆出土5枚、宁夏4枚、青海2枚、内蒙古2枚、甘肃1枚、陕西8枚。这说明当时
C.重男轻女观念推动家庭多生求子
D.国家为增加劳动力鼓励人口生育
9.在罗马时代,由于奴隶没有诉讼权,恩主(奴隶主)要解放奴隶时,可以请一个人作为奴隶的辩护人装作起诉恩主,问恩主是否要解放这个奴隶,然后由长官宣布奴隶获得自由,后来干脆直接由长官的卫士扮演辩护人的角色。这表明罗马法
A.重视维护法律程序和权威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B.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8.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下图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总和生育率总体居高,其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和人民生活逐渐富裕
B.土地改革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材料二 进入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圄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图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遲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贵族群体,强大的责族群体迳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漳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试卷(一)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朝“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因此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C.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认同D.促使中央权力实现高度集中2.黑格尔认为,中国的道德原则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法则,“道德是由政府官员和法律规定的政治事物”。
能较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汉武帝独尊儒术B. 唐太宗轻徭薄赋C. 宋太祖完善科举D. 明成祖设置内阁3.据《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反映了元朝时期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地方行政体制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政府收入大幅增加4.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是徽州商人的黄金时代。
徽商的利润,除用来肥家润身外,就是耗费在输帑,即以课税、捐输等形式奉纳给封建国家;捐纳、兴办封建教育,以培植、扩大其封建政治势力;置族田、建祠堂、修坟墓、撰宗谱,以强固封建宗法制。
这导致A.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B.徽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商帮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D.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5.诗词谚语作为史料来源之一,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
对表1诗词谚语解读正确的是表16.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共同瓜分对华贷款份额。
这表明当时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D.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间的共识7.1911年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只有50万~60万,而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已有260万,其中仅铁路工人和矿业工人就有90万。
这一现象A.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B.说明了中国铁路与采矿业较为发达C.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D.为推进民主革命转变提供阶级基础8.表2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重要活动表2A.中共不断纠正党内的右倾和“左”倾错误B.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政策调整C.民族危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中共在民族危机关头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9.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提出承认解放区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成立联合政府等要求。
9月3日,国民党发布《中国国民党为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必须完全实施宪政,要加紧整编全国军队,切实保障人民权利。
这表明A.国民党正面回应了中共主张B.国共两党宣言大同小异C.国共战时合作关系已经破裂D.国共两党矛盾日趋激化10.表3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农村土地和人口关系的变化。
表3A.小农经济历史终结B.土地所有制变迁C.农业合作社普遍建立D.现代农业开始起步11.古希腊拥有悠久的竞技传统。
公元前8世纪开始,以摔跤、游泳、赛船、马拉松等为代表的有组织的竞技比赛周期性举办,还逐渐融入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并与战争胜利、城邦荣誉紧密相连。
这A.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B.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C.导致了城邦之间的对立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12.1415年,胡斯因反对天主教会拥有地产、谴责教皇兜售“赎罪券”而被处以火刑;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同样的质疑却掀起欧洲宗教改革。
这表明A.思想变革是社会转型先决条件B.英雄人物的出现决定历史进程C.革故鼎新需契合社会演变时机D.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着偶然性13.卢梭主张“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其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
”他以为这个理想是不难实现的,为了防止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他提议征收遗产税及累进税等。
这表明卢梭A.否定财产私有制度B.崇尚理性主义思维C.倡导社会平等思想D.反对自然权利观念14.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出“社会公仆”的原则,这就改变了“官贵民贱”的世俗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官民之间的关系,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思想。
由此可知,巴黎公社所确立的“社会公仆”原则A.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治国理念B.发展了若干资产阶级民主原则C.有助于工农联盟革命策略的实施D.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15.1956年,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发表一项《联合声明》。
《声明》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提出“应该建立世界规模的集体安全”,“应该继续并且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的接触和意见交换”。
该声明A.缓和了美苏争霸的局面B.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形成C.推动了三个世界的出现D.促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第Ⅱ卷(非选择题5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其中16题20分,17题12分,18题8分,19题15分,共55分)16.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己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
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材料二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
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8分)(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1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远古时代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西方文明经历了学术争鸣、地方分治,然后沿着帝制的趋同道路前进。
但从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19世纪初期,中西方文明彻底分道扬镳。
在这一时期,中国仍沿着远古时代建立的基础演化,历经隋唐宋元明等朝代;而西方则沿着一条与远古时代完全不同的道路前行,进入中世纪时期。
这个第一次趋异的漫长时期,为中西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第二次彻底趋异的开始,这个趋异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西方进入一个复兴经济的趋同期。
——摘编自彼得·诺兰《中国与西方长期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发展中的“趋同”或“趋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18.(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读图,为上图拟写一个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9.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张元济(1867—1959年),清末进士。
1898年,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期间,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原富》(即亚当·斯密《国富论》)。
1902年,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同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设立编译所,推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翻译的《茶花女》等大批外国学术、文学名著;他主持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
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
1906年,清政府学部第一次审定初等小学教科书暂用书目,共计102册,商务版《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等54册入选,占一半以上。
其中有的教科书,印刷总量达到一亿册,成为那个时代教科书的范本。
到1926年,商务印书馆已经是远东最大的出版商;同年,东方图书馆建成,向公众开放。
1932年,日本纵火焚毁了东方图书馆。
面对浩劫之后的纸灰与瓦砾,商务人在悲愤中奋起,收拾烬余,投入复业的奋斗中,并很快恢复出版能力,但东方图书馆却从此消失了。
——摘编自周武《张元济与近代文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元济主要文化、出版活动的时代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元济主要文化、出版活动。
(9分)漳州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测试(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其中16题20分,17题12分,18题8分,19题15分,共55分)16.(20分)(1)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并产生了化工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得以广泛使用,进入“电气时代”;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形成了垄断;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8分)(2)不同:缺乏科技创新;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影响: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国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推动政治变革。
(6分)17.(12分)示例一:在向帝国时代迈进的过程中,重视法律作用是中西方趋同的表现。
中国经历春秋战国割据纷争之后,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以法治国,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国进入帝制时代。
希腊城邦时代之后,迎来了罗马共和国。
随着内部矛盾的激化,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罗马法进一步发展,成为维护帝国稳定的基石。
由此可见,重视法律作用,向帝国时代迈进是远古时代中西方趋同的表现。
示例二:古代中西方都有着思想解放的时期,构成东西方文化的源头。
中国古代,春秋晚期,道家、儒家思想先后出现。
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
古代希腊雅典,出现了智者运动,形成了思想解放运动,构成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
随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巨匠涌现,为西方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说,古代早期中西方都有着思想解放的时期,是一个趋同的时期。
示例三:隋唐宋元与同时期的欧洲是第一次趋异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中国政治上基本保持统一局面,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达;以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为代表的科技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