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班级:小学三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XX月XX日教学目标:1.能够按照给定要求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
2.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教学重点:1.整理和复习所学的知识。
2.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将所学知识整理分类,以便更好地复习。
2.如何通过复习将知识掌握牢固。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练习课。
教学准备:教材,讲义,数学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整理与分类步骤一:引入课堂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整理和复习》。
2.教师出示一组数学题目,通过让学生发现、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进入整理与分类的话题。
步骤二:概念讲解1.复习介绍分类学的基本概念,例如“同类归一堆,异类排在旁”。
2.教师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按类别进行分类,并介绍学生整理和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步骤三:展示与讨论1.教师展示学生整理的筆記,并逐一介绍每组知识的特点和难点。
2.学生逐一分享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好方法,并讨论改进和完善这些方法的可能性。
第二节课:巩固与练习步骤一:讲解和练习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并提供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在班级同学的帮助和互动下,共同完成这组练习。
2.教师现场解答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新点。
步骤二:小组合作与分享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互相讨论和协作,巩固和提高数学能力。
2.学生们通过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1.考察学生在整理分类和复习方面的能力。
2.考察学生在练习中主动掌握知识点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与分类”和“巩固与练习”两个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讲解和演示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认知特点,使课堂氛围及时热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和分类习惯非常重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6《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6《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和整理之前学过的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中包含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复习和整理来加强理解和运用。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激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基本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基本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能力。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板书,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知识进行呈现,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运算规则和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练习本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例子: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通过PPT,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讲解和示例。
例子:(1)加法:1 + 2 = 3(2)减法:5 2 = 3(3)乘法:3 × 4 = 12(4)除法:12 ÷ 4 = 3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练习题:(1)2 + 3 =(2)7 4 =(3)5 × 6 =(4)24 ÷ 4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解决,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例子: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小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香蕉,请问小华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加法:1 + 2 = 3减法:5 2 = 3乘法:3 × 4 = 12除法:12 ÷ 4 = 3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解决,并写解题过程和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前两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和整理,加深对分数运算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2.学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运算的规律。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分数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运算和实际问题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以及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分数运算的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供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难点内容二: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解题方法,突出简便计算的优势,如利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难点内容三: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运算模型。
-突破方法: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将其抽象为运算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
-难点内容四:理解运算定律与性质的内涵。
-与教材关联:教材中逻辑推理在运算中的应用。
2.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加法、乘法、减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及性质,提高混合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与教材关联:教材中运算定律及性质的实践运用。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运算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与教材关联:教材中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解决。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运算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运算定律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计算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减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
4.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括号的使用、简便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混合运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时,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单元的五个部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的应用、负数的认识以及负数的运算。
我将带领学生回顾这些知识点,并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所学。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理解负数的意义,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负数的运算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回顾与讲解:分别回顾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的应用、负数的认识以及负数的运算的内容,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a/b × c/d = (ac)/(bd)2. 分数除法:a/b ÷ c/d = a/b × d/c = (ad)/(bc)3. 负数的意义:负数表示比零小的数。
4. 负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法则与正数相同,注意符号。
七、作业设计1.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及应用。
答案:(1)8/15;(2)7/6。
2. 负数的运算。
答案:(1)1;(2)10;(3)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负数的运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债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负数的运算1. 借助直观教具:我使用了数轴来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2.掌握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操作,并能灵活运用。
3.能运用整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4.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整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
2.熟练运用整数进行多步计算和解决问题。
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整数思维能力,逐步理解整数运算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练习题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复习单元内容
1.整数概念复习。
2.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复习。
3.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操作回顾。
第二部分:课堂练习
1.整数计算练习。
2.解决实际问题的整数运算练习。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思维拓展题目讲解。
2.实际生活中整数运算的应用案例分享。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册上的相关题目。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整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分析。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 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认识0-1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 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
3. 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理解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4. 测量:初步了解长度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认识物体和图形,长度的测量。
2. 教学难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长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直尺,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所学知识,整理笔记,总结重点。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0-10的数字,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 1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法运算方法,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
3. 认识物体和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4. 测量:长度的概念,直尺的使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题,认识物体和图形题,长度测量题。
2. 提高练习: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拓展练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开阔学生的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单元《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1)精选全文
固
(3)水果店购进苹果和梨子各40箱。苹果每箱68元, 梨子每箱53元。买苹果比梨子多花多少元? (68-53)×40=600(元) 答:买苹果比梨子多花600元。
固
5.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
(如右图),这块菜地
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9×(21-9) +9×(19+9) =9×12+9×28 =9×(12+28) =9×40 =360m²
识
乘 法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运 算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
定 乘法结合律 两个数,积不变
律
(a×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 乘法分配律 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a+b)×c=a×c+b×c
识
除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
固
4.解决问题。 (1)每本集邮册都是24页,每页都可以插8张邮票。小
峰有这样的集邮册5本,一共可以插多少张邮票?
24×8×5=960(张) 答:一共可以插960张邮票。
固
(2)彭老师准备给篮球队8名队员每人发一套球衣和一 双球鞋,每套球衣64元,每双球鞋36元。买这些 球衣和球鞋一共需要多少元? (64+36)×8=800(元) 答:买这些球衣和球鞋一共需要800元。
+ 37 +a
加法的运算定律
连线。 360+270+640 62+21+38 527+(303+697)
型
21+(62+38) 697+527+303 360+640+270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49页)《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孩子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看同学们是否认识他,课件出示高斯的图片。
你们知道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数学老师要求全班学生算出:1+2+3+4+……….+98+99+100=?想知道高斯是怎样算的吗?同学们猜想…………你从高斯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运算中的一些规律。
揭示课题: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2、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3、汇报交流:其他人补充。
4、展示、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并进行总结。
5、知识结构网络: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运算定律和简便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运算的整理和复习乘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法积不变。
(a×b)×c=a×(b×c)分配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课件(共14张PPT)
2.选择。
(1)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另一
个一定是( A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2)小路画了一条长40 cm的( A )。
A.线段
B.直线
C.射线
3.如图,共有( 10 )个角,其中有( 4 )个锐角, ( 3 )个直角,( 2 )个钝角。
4.计算角的度数。 (1)如图,∠3是直角,∠1=36°,求∠2的度数。
点 方向无限延伸) 方向无限延伸) 方向无限延伸)
联系
是射线或直线的 一部分
是直线的一部分
角的含义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表示方法 边
1 顶点
边
记作:∠1 读作:角1
角的度量
60°
用量角器量角: 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读刻度——读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
∠2=180°-90°-36°=54°
(2)如图,∠1=60°,求∠2的度数。
因为∠1=90°-∠3, ∠2=90°-∠3, 所以∠2=∠1=60°。
5.画出下面的角。 80°
80°
130°
130°
学习之心不可无 怠惰之心不可有
整理和复习
线和角
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认识角
角的度量 角的分类
认识量角器
用量角器量角 认识几种类型的角 认识几种角之间的关系
画角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线段
射线
直线
相无限长
不 度 (可度量)
(不可度量) (不可度量)
同
点 端 2个(不能向两个 1个(可以向一个 0个(可以向两个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优质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前两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应用题的解决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复杂应用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规则,以及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应用题的解决,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课件和教学道具。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掉了这些苹果的1/2,请问他们还剩下多少苹果?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规则,以及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每组选择一道实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完毕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提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解答实例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巩固。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和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温度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图形和几何:点、线、面、体、角度、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4. 概率和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范:通过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练习成绩: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作业成绩: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进行定期的测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和复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基本概念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2. 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基本的计算,如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四则运算和百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 概念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单元的概念,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深层含义和实际应用。
2. 计算技能的熟练掌握: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学方法:1. 引导发现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案:准备好教材和教案,确保对教学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2. 教具和学具:准备好教具和学具,如计算器、练习册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以及基本的计算方法。
2. 自主学习:-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 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第10课时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42第1题,完成教科书P43“练习十”第2、4、6、7题。
教学目标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应用。
2.在分类、比较、辨析中,进一步厘清本单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完善课前自制的思维导图,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计算及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商的近似数,能利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小数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本单元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知识,建构网络1.快速浏览,构建结构。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科书P24~42的内容,同时思考本单元包括哪几大块内容?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总结:2.逐层复习,强化细节。
(1)复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课件出示)观察、思考这两个算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小数除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它们的计算方法。
5.07÷6= 15.26÷0.28=各组派代表一一汇报。
5.07÷6属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5.26÷0.28属于一个数除以小数。
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1)用商不变规律,同扩大,被除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
(2)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3)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5)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6)验算:用商乘原来的除数。
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 ),除数( )1,商( )被除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整理、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0的认识和书写,以及比较大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如“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等,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整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尝试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如数的认识、数的书写、0的认识和书写、比较大小等。
学生在自主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整理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数数游戏、比较大小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测量:整理和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认识。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熟练进行换算。
•复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小组中分享和交流。
教学重点•复习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长度单位的介绍、换算示例和练习题。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游标卡尺等)。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长度单位和换算关系。
•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出整理和复习的主题。
2.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知识讲解1.复习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定义和实际应用。
2.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给出换算示例。
3.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巩固练习1.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测量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解答疑问。
四、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2.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并总结归纳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总结1.总结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2.强调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20只每只重60克,第二批的30 只每只重70克。小华家的小鸡平均多重?
5、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86分,其余5名学生 的平均数为92分,这一组的平均分是多少?
4、冷饮店第一天卖饮料75瓶,第二天上午卖饮料25瓶,下午卖饮 料35瓶,第三天卖饮料81瓶,冷饮店平均每天卖多少瓶饮料?
5、第一小组6名同学有2人身高是124厘米,另外4人的身高都是 130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四、应用题
1、修路队4天修了两段公路,第一段长430米,第二段长26米,平 均每天修多少米?
2、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86分,其余5 名学生的平均数为92分,这一组的平均分是多少?
3、王叔叔骑自行车去旅行,第一天骑行75千米,第二天骑行60千 米,第三天骑行81千米,平均每天骑行多少千米?
1、18、19、20、21、22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20。( )
2、学校绿化带树木的平均高度是188厘米,绿化带中不可能有170厘米
高的树木。( )
3、如果想比较我们班和三(7)学生的科学成绩,用总分来衡量比较合适。
()
4、小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刚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
是142厘米,由此判断小明一定比小刚矮。( )
5、他说得对吗?
沙滩浴场
我的身高是
友情提示 平均水深120厘米
140厘米,不 会游泳,但也
不会有危险。
二、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表,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制成统计图
棵数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班 2班 3班 4班
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1小格表示( )棵树。 (2)三年级( )班的同学植树最多,达 到( )棵;( )班的同学植树最少,
《统计》整理与复习
自主整理提示
(1)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概括出本 单元的知识点。
简单的数据分析:
1、横向条形统计图。
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 量不一致的条形 统计图。
求平均数:
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 的总体情况。、Leabharlann 课堂练习一、判断。
只植了( )棵。
(3)三年级同学植树总数共( )棵。 (4)4班的植树总数是2班的( )倍。 (5)4个班平均植树( )棵。
四、应用题
1、工人叔叔修机器,第一天修了4台,第二天修了6台,第三天上午修 了3台,下午修了2台。平均每天修了多少台?
2、学校广播操比赛中,六位评委给三(6)班的评分分别是:92、98、 83、82、97、88,评分规则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 算出平均分。三(6)班的最终得分是多少?
※6、小红参加语文测验,前两次的平均成绩是9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 275分,小红这五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评一评我的表现吧
对一题得20分
•你得了多少分? •如果是满分,夸夸自 已吧!
今天的课堂表现
•你守纪吗?你认真参与小 组讨论吗?
•好 ★★★★★ •一般 ★★ •差
今天的课堂表现
(当两组同类数据个数不同时,只能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