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境界的反思
学习学生管理三境界人治法治文治的学习心得体会
班主任,天下最小的主任,却拥有天下最大的世界,因为它承载着众多孩子心灵的梦想,而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多。
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学生的思想纷繁复杂,学生的信息包罗万象,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我认为:做好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有三种境界,一是基于儒家文化的“人治”,强调班主任的个人魅力与权威意志;二是基于法家思想的“法治”,强调班级规章制度建设对学生的约束与管理;三是“自治”,基于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强调班级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律发展。
下面从这三种管理境界的角度对班级管理的方法读点体会,以就教于各位同仁,与大家共勉。
境界一:人治——事必躬亲,引导督促初当班主任,大多选择的是这一路线。
这种人治的管理模式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它强调班主任是权威、发号施令者;学生是服从者、被动接受者。
班级管理模式是注重管,疏于理;注重人治,少德治;注重急功近利,少长远眼光。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班级管理会有初步的成效。
尤其是“严厉、凶狠”的班主任,能让学生在敬畏中无条件地顺从。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往往疲于应付,学生也叫苦不迭,造成师生关系的隔阂与紧张,更不利于班集体建设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可否认,班主任工作非常繁重,特别是初当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事事过问,凡事包办,对学生以命令和管教为主。
班级事务需要处理,老师家长需要联系,安全事故需要防范,学生成绩需要考虑,文体比赛参加,评比考核需要注意等等,日复一日,身心疲惫,班级日趋稳定,付出总有回报。
但凡不在场时,比如临时开会,班级的自修纪律就不尽人意,通此情景,逮住几个学生,批评教育一番。
学生看似信服,更多却是口服心不服。
一有空当,调皮学生扰乱纪律现象复燃如初,有时像“保姆”,苦口婆心,千叮万嘱,有时像“警察”,威严指责,简单惩罚,有时像“消防员”,万分火急时来赶场。
总之,凡事都一管到底,缺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人文教育,一定范围内只能保证短期的班级平稳,也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班级的自主发展。
人生三境界读后感
人生三境界读后感第1篇:人生三境界读后感《人生三境界》读后感《人生三境界》读后感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我认为人只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做人,另一种是做神。
从小长辈就为我们灌输一种思想:想要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
而到底具体怎样做人,没有谁可以为我们解释清楚。
长大一点后才了解,并不是先做的人,后做的事,而是我们在做事中学会了怎样做人。
我想童年时代大概就是冯友兰说的第一种境界――自然境界。
那个时候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限定,不知从何而来要到哪儿去,当然我们也不会考虑这些东西,只是“按计划行事。
”这是做人之前的阶段。
因为每个人童年的境遇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慢慢产生了。
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在上学之前无忧无虑,上学之后感到了约束,渐渐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或许是四十分钟背手坐在座位上,或许是放学回家后令人烦恼的家庭作业……于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了一连串的为什么,直到大人告诉他们是为了将来,他们才去俯首思考将来是什么,才去为约束的童年找个继续的理由。
山区贫穷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恰恰羡慕的就是教室里坐在座位上听讲的四十分钟,回家后还有可以做的作业。
有了他们与“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们的对比,才有了自然境界的升华,才开启了做人的第一步。
一个人在自然境界所做的事是对于他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的,由此看来,我们小时候被送去上学早已超越了自然境界了。
至于功利境界,那便是很容易达到的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是人性的本来面目。
利己的事不一定是损人的,而多数损人的事都是利己的,这使我们在学做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衡量自己与他人的利益或损失,而当我们实在不能明确谁是谁非时,当然会私心一点,做出利己的举动。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批判篡位夺权的人,那是人性的一种真实的体现。
除非他的私心膨胀得不可收拾,那便自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做人的重要环节就是道德境界了,从自身修养开始,从一句“你好”“谢谢”开始,一直到毛主席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人生三个境界的三句话
人生三个境界的三句话
境界一:思想上要超越自我,行动上要脚踏实地。
改变一个人生活,首先要改变思想。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不断探索、不断改变自己的观念。
想要改变,首先就要超越自我,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抱有更宏伟的目标,把握住每一刻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追求更高的理想。
只有在行动上才能把思想落实到实践,只有真正做出行动才能真正获得改变。
行动上需要相当的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应该脚踏实地,在逐步取得进步中走向胜利。
境界二:困难面前要勇于挑战,失败中要善于反思。
人生有起有落,无论做什么都会遇到困难。
凡事急功近利做不到,挑战的困难也也不可避免,但是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才能获得胜利。
当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勇敢面对,坚定地承担起责任,保持毅力,不断重复尝试,终会一定成功。
而当失败了,也一定要有反思,思考为什么会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境界三:交友要谨慎,自己的未来自己做主。
交友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但是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因为朋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蹴可及的。
因此,要慎重地选择朋友,要有礼义,但又要有心眼和智慧,不要被外部潮流所影响,要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损。
最后是自己要掌控自己的未来,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勇敢地追
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被他人的眼光所影响,也不要因为什么短暂的挫折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生的三个境界,也就是思想上要超越自我,行动上要脚踏实地,困难面前勇于挑战,失败中要善于反思,交友要谨慎,自己的未来要自己做主。
践行这三句话,给自己一个崭新的人生,让每一刻都富有意义,有希望和勇气,走向更好的未来。
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联想到教学三境界——学讲方式下教学相长的思考
是达到成熟 阶段 ,此 时没有老 师的指导 , 来, 以在 学 习成长 阶段锻炼 自己 , 不断地
只有 自己逐渐地摸 索、 探 索。境界之三是 提升教学专业水平。
创 新 阶 段 ,经 历艰 苦 的探 索经 历 之 后 , 经
教学 的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 , 教 师不
要学生接 受学校教育 , 听教 师讲课 , 其所
联想到教学三境界 , 针 对 学讲 方式 下教 学 相长进行研究。
明” , 不只发现 了新 的前进道路 , 而且还为 生进入到审美境界 , 见到 了“ 灯火 阑珊处 ”
的美景。
的每一位学生都会被教师的魅 力打 动, 并
三、 学 讲 方式 下 的教 学 相 长
自己的前进寻找 到了许 多的道路 , 此时人 认真听讲。
1 . 人 生 三境 界 解 读 。
我探 索, 从 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 教学 的第三阶段是 创新阶段 , 教师对 于教学已经产 生了自己的见解 , 并能够相
互交流、 相互学习 , 使 自己 有所 提 升 。 达 到
综上所述 , 王 国维提 出的人生三境界 对于教学以启发 ,延伸 出教 学三境界 , 其 中涉及到王国维 的治学之道。 教学本身就
目前徐 州市教育 大改革 , 要打造高效 课堂 ,就 要将教 师与学 生都置身于 学 习
关键词 : 王国维 三境界 教学相长
人生三境界
教 学
2 . 教学三境界解读。
将 王国维 的人生三境 界引 申到教学 者。正所谓“ 学无止境 ” , 教 师在讲课 的过 时代 的今天 , 知识不 断地转化 , 教 师要不
心 与 心 之 间 的 沟 通 。要 做 到 师 生 之 间心 学生 , 学生就 会对 教师 产生 “ 亲其 师 ” 而
谈人生价值取向的三重境界
人在年轻时,选择的余地大,不怕 没位置、没岗位,就怕你条件不好、不
人生价值追求、价值取向的“第二 重 境 界 ”:应 尽 便 须 尽 ,无 复 独 多 虑 ——“适当追求”。
人不仅要有“积极追求”这“第一 种态度”、“第一重境界”,而且还要有 “适当追求”这“第二种态度”、“第二重 境界”。
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 本上有了自己稳定的工作,有了稳定 的 家 庭 ,有 了 一 定 的 职 位 、地 位 和 财 富,有了明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和人生 价值取向。这时,“适当追求”,有选择 地“追求”就显得尤为可贵。一个人, 不可能什么都去做,什么都去争。否 则 ,很 可 能 是 忙 得 晕 头 转 向 ,不 可 开 交,过犹不及,甚至到头来得到的又付 之东流。因为适合你的位置逐渐少
人生要有意义,人生要有作为,人 生要有价值,人的一生总是在追求一 些 东 西 ,正 确 认 识 、对 待 人 生 价 值 追 求,对待人生价值取向,乃是事关人生 命运的大事。人在一生中,只有科学 地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到什么时 候、什么阶段做什么,做好该做的事, 才能使短暂的人生每个阶段都过得有 意义、有作为、有价值,而且身心和谐、 幸福长寿、善始善终,从而有利于整个 社会的和谐发展。
XIN CHANGZHENG
感悟人生
党建版
2013 年 第 12 期
谈人生价值取向的三重境界
弓克
境界,一般是指意识活动中的主 观感受,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 养。我们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 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 神修养水平的高低。在日常的生活 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总是 不一样的,但是作为社会中的普遍的 价值取向,人们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有 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修养的人, 以便体现自己在整个生活中的较高位 置。境界,也引申为特指人在某方面 造诣的深浅和高低。我这里所说的境 界,主要是指哲学和人生哲学意义上 的境界,是指人的主观觉悟及所达到 的精神状态、人生素质和哲学素养。
“阅读”三境界
“阅读”三境界阅读是一种能够感知美好、启发思考、丰富内心世界的行为。
从儿时的童话故事到青少年时期的文学名著,再到成年后的专业书籍和哲理作品,阅读始终贯穿着我们的成长和思考。
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逐渐领悟到了“阅读”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享受阅读在我们懵懵懂懂的童年,父母或老师常常会为我们朗读童话故事,带领我们踏入一个个奇幻世界。
在那里,我们会遇到勇士、公主、魔法师,和他们一起经历冒险、战胜恶龙、寻找宝藏。
这个阶段的阅读,我们是纯粹地享受其中的故事情节和美好意境,融入其中,感受到一种愉悦和惊喜。
我们会被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被故事的情节所打动,无拘无束地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接触到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其中大量针对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对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情感纠葛产生更深的共鸣,因为这些作品更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我们开始从中感悟到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这种阅读,我们不再仅仅是为了享受,而开始追求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情感表达,逐渐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深深沉浸在作品中,体味其中的辛酸、情感和思考。
第二境界:领悟阅读当我们步入社会,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后,我们的阅读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到各种领域的专业书籍、资讯、哲理作品等。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阅读逐渐向更深层次的领悟迈进。
我们开始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启发和思考,我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文字,而是通过思考和反思去理解其中蕴含的内涵。
我们会阅读各种领域的专业书籍,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我们也会阅读各种哲理作品,思考人生、人性、社会等更深刻的问题。
通过阅读,我们在不断思考和领悟中,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价值观念,拓展自己的眼界和思维,逐渐成长为更加理性、深刻和有内涵的人。
第三境界:践行阅读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和领悟的不断提升,我们逐渐明白了阅读的真谛——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启发,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得到的智慧与实践相结合。
人生三重境界蕴含的哲学道理
1111
1. 渐修与顿悟:人生三重境界中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代表着对外界事物的初步认识,是一种渐修的过程。
随着经历和思考的增加,人们逐渐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开始对事物的本质产生疑问和思考。
最终,通过不断地反思和领悟,人们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实现了对世界和自我的真正理解,这是一种顿悟的过程。
2. 认知的深化:人生三重境界反映了人们认知的深化过程。
从最初的表象认识到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再到最终的领悟和超越,人们对世界的理解逐渐加深。
这种认知的深化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不断探索。
3. 自我超越:人生三重境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我超越。
通过对世界和自我的深刻理解,人们能够超越自我的局限,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这种自我超越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关键,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4. 实践与修行:人生三重境界强调实践与修行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际的经历和实践,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实现认知的深化和自我超越。
实践与修行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总之,人生三重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和修行观,强调了认知的深化、自我超越以及实践与修行的重要性。
这些哲学道理对于人们的成长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集体备课的三重境界
从“别人说了什么”到“我有话要说”——集体备课的三境界还是要感谢李树培老师的,她的中小学教学科研三境界说又让我们的话语多了一些理性的色彩,至少,对照三境界说我们知道自己当下处于何种水平上面,以此自悟反思,设计自我。
这里有必要把李老师的话再重复说一遍:有人曾经借用王国维先生的词描述作研究(做学问)的三层境界。
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处于这种境界的人,还处在入门前毫无头绪的迷茫、困惑和痛苦之中。
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这里,想真正入门的人,正在以坚忍的毅力,勤奋地求索于复杂、艰难的场景之中。
境界三:“众里寻他前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到达这一境界时,正是已经用足功夫之时,于是参透真谛、豁然开朗、全身释然。
有人评说:如果说第一种境界是学徒,第二种境界是熟练工,那么第三种境界就是大师了。
境界越高,越不会拘泥于具体的技法,越会自由畅游于天地之间而不迷失大方向。
此外,还有人提出做研究的三个境界,分别要迈过三道门槛,即“别人说了什么”(或“别人做了什么”),“别人说得怎么样”(或“别人做得怎么样”),“我有话要说”。
翻翻笔记,集体备课已经进行了三次,散文、小说和文言文。
笔记从龙飞凤舞到梅花符号的标注,重笔的提示,以及清晰的问号和注释,见证了自我修炼的中的学徒、熟练工和初步的反抗意识(敢怀疑教授,向大师靠近啊)的变化。
学徒:第一次备课,不知今夕何夕,何去何从,八人一组,解读各自为政,何处是艳阳啊!多亏博士引路!熟练工:第二次备课,你放说罢我登场,求求你,理解我,我们都有隐形的翅膀,飞过高山也飞过绝望,让我一次说个够,建言献策,求同存异。
反抗意识(敢怀疑教授,向大师靠近啊):说你、说我,在学会倾听中力争有新发现,即便是教授,我也有保留我意见的权利。
在问答中解说,在解说中矫正,在矫正中完善。
我以为,华师大集体备课设计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供参考加工的校本研修方式——形式的空间巨大,备课内容可供不同情况的学校采用,共同流向文本解读与学生素养发展的康庄大道,只不过发展的状况不同而已。
学习的三重境界
北海市师德培训一班学习简报第1 期主编:辅导教师阮帅2012年3 月19日学习的三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其实,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也就是进入学习的开始阶段,高楼,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望尽天涯路”——也就是把尽量多的资料如理论、案例,要看的视频认真学习,因此要耐得住寂寞。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也就是现在的这个时候,事情特别多,工作繁忙,要交作业了,感觉力不从心……学习的过程不会一直平坦,这时候需要一种执着,一种坚持, 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它去实现它,哪怕“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终不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指的是学习后带来的成功,也就是成就感,幸福感。
学习中有困惑,有埋怨,苦苦的“寻他千百度”,在不经意的“暮然回首”时,发现原来自己收获很多,就在不远的“灯火阑珊处”。
希祝大家心情愉快,学有所获,幸福相伴!1.及时登录注册,真的学习才有真的收获!2.关注《项目公告》一栏,有新的消息或者作业在上面发布。
3.专家作业发布:作为班主任,你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请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加以说明。
(要求:按论文格式写作,引证规范,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层次分明,字数在5000字以上。
作业提交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22日。
T ips:写“我的教学故事”和“研修日志”等千万不要抄袭,不能网上下载粘贴过来。
宁可写短点。
德育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投机取巧可不是一个好老师该干的事哦!截止2012年3月19日10时,学习时间达19小时以上的教师有:黄后杰、梁峰、郑肖丽、罗建军,江玉群等人。
王国维读书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读书的三种境界王国维,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耳熟,仿佛他就在我们身边,叨叨着那些有趣的读书故事。
说到读书,王国维可谓是个“行家里手”,他总结出了读书的三种境界,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三种境界,顺便轻松一下,没准能从中获得点启发呢。
一、第一境界:书中自有颜如玉首先,咱们得从第一境界开始说起。
王国维说,读书的时候,最初的感受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哎呀,这窗外的风景真是美得不得了。
书里那些精彩的情节、动人的文字,简直让人如痴如醉。
这个阶段呢,就像是恋爱,刚开始总是充满了新鲜感。
你看看这书里的角色,仿佛都在和你对话,跟你倾诉心声。
读的时候,那种愉悦感就像是喝了一杯冰镇饮料,咕噜咕噜下去,清爽极了。
当然,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思考,更多的是享受这份快乐。
哎,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像在电影院里,电影一开始,音乐一响起,眼睛就被那些绚丽的画面吸引住了,根本顾不上思考剧情是怎样的。
读书也是一样,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忘却了外面的喧嚣。
总之,这第一境界,就是让你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心里那个小鹿乱撞,真是美滋滋。
二、第二境界:书中自有黄金屋接下来,我们得聊聊第二境界。
这一阶段呢,王国维可说得相当精辟——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可不是开玩笑,读书不仅仅是享受,更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智慧。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你会发现,书本不仅给了你一份快乐,还给你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
就像是你在一家餐厅吃饭,点了一道菜,吃着吃着,发现竟然有个大厨在后面给你示范,教你怎么做。
在这个阶段,你开始认真思考书中的内容,试图去理解那些深奥的道理。
或许你会把自己和书中的角色进行对比,想:“哎,我跟这个主角真像,都是在追寻梦想!”这时候,读书就不再是简单的消遣,而是成了你成长的一部分。
你开始会心一笑,觉得原来读书也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心中那个知识的渴望像火山一样喷薄而出,哇,真是让人热血沸腾!三、第三境界:书中自有千古事最后,咱们来聊聊第三境界。
这一境界可就高大上了,王国维说,书中自有千古事。
成长的三个境界
成长的三个境界
成长的三个境界可以用以下方式表达,不涉及任何网址、超链接或电话:
1. 自我意识的觉醒:成长的第一个境界是对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个人目标。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过去经历,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开始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2. 求知的渴望:成长的第二个境界是求知的渴望。
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推动着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他们追求学术知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3. 成就自我价值的实现:成长的第三个境界是成就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他们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感到自豪和满足。
同时,他们也明白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和进取的过程。
这三个境界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通过不断觉醒自我意识、追求知识和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人可以完善自己,成长为更加优秀和完整的个体。
人生三境界(话题作文)
人生三境界(话题作文)王国维曾精辟地概述了人生的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人生难免有挫折,此刻的我们努力摆脱失落,树立目标。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指的是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有幸达到的人将会顿悟人生的三境界并且对自己一生所追求的有了充分的认识,看破自己的一生。
没有经过第一、二境界锤练的人是无法达到第二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
那么,为什么人们必须经过第一、二境界才能到达第三境界呢?首先,第一、二境界的经历使达到第三境界的人充分认识自己的理想。
第一境界树立理想,使人对理想有了最初步的认识.第二境界对理想卢的执着追求使人认识到实现理想的困难之处并加深自己对于理想的认识。
正如巴金的一生,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文革”结束后,巴金树立了使人们从“文革”中吸取教训并反省自我的理想,随后他拿起笔杆,为实现理想日夜沉思、奋笔疾书。
终于,他的著作和思想使很多人认真地自我反省,他也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晚年的他对于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一定有了全新的认识,才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境界。
其次,第一、二境界的挫折磨炼了人的心智,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身患重疾并且成为了一个盲人.他曾为此苦恼、失落,甚至想到了自杀。
但最终依靠坚强的意志成为了一名作家。
正是由于保尔·柯察金经历挫折中迷茫、颓废后,内凡坚强的意志逐渐形成,他最终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也成为了意志坚强的榜样人物。
但是并不是所有经历过第一、二境界都能跃升至第三境界,这需要个人的修养和品修。
但现古今之成大事者,未尝不经历第一、二境界而直接到第三境界的人.既然有些事我们不得不经历,只有勇恨地面对它。
所以,此刻的我们应认真地度过人生的一、二境界,提升自我内涵为顿悟一切的人生最高境界打下基础,成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人生之路没有捷径人的一生是一个追逐理想的过程,可以说人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生命的境界有精避的论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试题探究三种“境界”——2013年高考江西卷第20题纵向、横向、拓展探究及反思
命 题 感 悟
坛 线
试 题 探 究 三种 “ 境界 ’ ’
— —
2 O 1 3 年 高考 江西卷 第2 O 题纵 向、 横 向、 拓展探 究及反 思
◎江 苏 省 西 亭 高 级 中学 陆 王 华
2 0 1 3 年高考江西卷第2 O 题为 解析几 何题 ,它是一道
1 . 纵 向探 究
c
2 k x  ̄ x 2 -2 k +
肼 — — — — —
帆: ) + 2 k 。
— —
l 2 一C
I tS2,十
一0
—
2 k ( a : k : c Z . - a  ̄ b z ) 一 2 k c + 1 ( 2 2 c ) + 2 k c 2 + 一 2 b 2 c( a 2 k 2 + b z )
考查 了椭 圆的方程 、 直线 与椭 圆的位置关系 、 直线 的斜率 等知识的综合试题 , 看似 常规 , 却 彰显对 常规数学思想方
法 以及通性 通法 的运用 , 突出“ 淡化 层次 内的 区分 , 强化 层 次间的区分 ” 的评价理念 , 考查 了学生综 合应 用知识及
由 (
贿
b 。
y l 一 一
: , 得 c z + 2 + z c z 一 z 一 。 .
a 2 k 2 c 2 _ a 2 b 2
.
( x l , y 1 ) , B ( Y 2 ) ,
探 究问题 的能力 , 值得继续学 习与研究.
一
b 。
y 2 _ _ 一
b 。 一 b 。
所 以
( Ⅱ
是经过右 焦点瑚 任一弦 ( 不经过 点P) , 设直
从三重境界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反思性教学
从而有效地化解教与学 的矛盾 。因此 ,反思性
教 学法 要 立 足 于 反 思 性 创 新 和 反 思性 思 维 以及
应用效果方面 的研究是一种提 高思想政 治理论 课实效性 的更佳途径 。教 学的根本 问题 是,教 给学生一种思考 的方法。
第 一 , 解 析 反 思 性 教 学 法 的 内涵 及 特 点 。
一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3 6 2 1 )3 0 6 — 4 0 8 7 4 (0 2 0— 0 1 0
、
引言 与 思考
用 的教学模 式 。就 如何使用 反思性 教学而言 ,
首 先 必须 明确 教 师 在 反 思 性 教 学 的 过程 中 ,要
教学是人类一项复杂 的社会 活动 ,英 国教 育家爱德华 ・ 德波诺认为: 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 。 然而长期 以来,受传统教育 思想 的束缚 ,应试 教育惯性的存在 ,课堂教学仍然 以传授 知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 中心 ,教 师虽然 能遵循 政治 教材 的知识体 系,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 本观点的教学,但 由于过多地采用抽象 的讲解 、 空洞的议论、机械的记忆,势必使学生被动地成 为知识的接纳器 ,最终导致 学生缺 乏主 动性 、
探 究与 解 决 自身 和 教 学 目的 以及 教 学 工 具 等 方
面 问题 ,将 “ 会 教 学 ”与 “ 会 学 习 ”统 一 学 学
反 思 性 教 学 是 目前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中经 常运
收稿 日期 :2 1 一 4 0 02o- 8
基 金 项 目: 文 是 作 者 主 持 的 华 南 农 业大 学教 育教 学 改革 与研 究 项 目 “ 想 政 治 课 反 思 性 教 学 与 师 生反 思 能力 培 养 本 思 的研 究” ( 题编 号 :7 0 一 0 6 ) 阶段 性 成 果 ;广 东 省 高校 第五 批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优 质 课 程 “ 克 思 主义 基 本 原 理 课 9 0 K1 16 马
学习的“三种境界”
学习的“三种境界”
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面临不同的境界。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种说法,将学习的境界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即“三种
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学而时习之”。
这个境界强调的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知识。
学习者在这个境界中将知识作为自己内心的财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反思,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
他们不仅仅追求知识本身,还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善于总结经验,反思失败,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
在这种境界中,学习者会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提高自己,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第二种境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个境界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开启的,学习者在这个境界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有限,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
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未知领域。
他们知道自己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这种境界中,学习者具有谦虚的态度,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第三种境界则是“知行合一”。
在这个境界中,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行动力。
他们深知知识的应用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出知识的价值。
在这种境界中,学习者注重实践操作,勇于创新,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实践能力。
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作出贡献。
学习的“三种境界”包括“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知行合一”。
这些境界帮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实现自我提升。
在反思与追问中提升教学能力——“圆锥的体积”教学“三重”境界
自学课本 。②学生结论 : 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 柱体积 的1 。 1 ③教师实验 : 3 教师把盛满水的圆锥体容器
里 的 水 倒入 圆柱 体 容 器 内 , 3 以 后 正 好 倒 满 。然 后 倒 次 学 生代 表 重 做 此 实验 。 三 、 纳 总结 , 归 强化 训 练
①教师 归纳 :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 圆柱体积
的 1 , 圆柱 的 体积 是 等 底 等 高 的 圆锥 的3 。 /或 3 倍
② 教学例 1 启发 学生 想 , 求圆锥 的体积必 须要 : 要
知 道哪 些 条 件 ? 注意 不 能 忘 记 乘 1 。 1 3
③完成 习题 : 教师带 着学生“ 秀” 作 的成 分。教 师
课 改纵横 ・ 案例反思
一 锥问重能 在与中境 力 反体“界 “追提 圆积三学 思”升 的学教 教”
最 近 , 者连续 听了三 节教学“ 锥 的体积 ” 一 笔 圆 的 课 , 想颇多 , 三节 课正体现 了当前数学 教学 的“ 联 这 三
重” 界 。 境
论, 而且 从 学生 做 练 习的情 况 来看 , 准确 率 很 高。
【 追问】
1 何 深 入 挖 掘 教 材 , 而体 现 新 课 程 理 念 ?笔 者 . 如 从 认 为 只 有 在 深 入 挖 掘 教 材 的基 础上 ,从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出 发 , 循 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 心 理 规 律 , 着 学 生 的 思 遵 沿 路 ,利 用 学 生 已 有 的 经 验 开 展 有效 的教 学 活 动 是 我 们 课 堂教 学 一 定 要 遵 循 的 。
2本节课课 堂气氛不浓 , . 学生不感兴趣 , 学生 完全 处 于被动状 态,没有很好 地落 实课 标 中提 出的 学生是 学习的主人 , 师是 学生学 习的组 织者、 教 引导者与合作 者 。教师没有能很好地激发 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 给学生 提 供 充 分 的 数 学 活动 的机 会 ,帮 助 他 们 在 自主 探 索和 合作 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 解和 掌握 基本的数 学知识与 技能、 学思想方法等。 数
蓦然回首的三个境界
蓦然回首的三个境界
蓦然回首,那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涌出的感觉,它让我们回首过去,回忆过去的点滴,反思自己的成长和经历,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人生的价值。
第一个境界是回顾过去的点滴,回忆那些曾经让我们激动、感动、难忘的瞬间,这些瞬间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回忆中,我们能够重新体验到当时的情感、思想和心境,感受到那些美好的时光,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第二个境界是反思自己的成长和经历,思考自己的得失和成就。
人生总是充满挫折和磨难,但只有通过反思和总结,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反思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为自己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指导。
第三个境界是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人生的价值,理解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在回首过去、反思成长和经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更好地成就自己和服务社会。
蓦然回首的三个境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面对未来。
它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灵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变化,为自己的人生注入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 1 -。
van.manen(1977)对教学反思水平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反思教学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20世纪70年代,教育学者van Manen提出了他对教学反思水平的理论。
这一理论为教学实践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反思教学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van Manen对教学反思水平的理论内容,并深入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和应用。
一、van Manen对教学反思水平的理论内容van Manen(1977)在其著作《Linking Ways of Knowing with Ways of Being Practical》中提出了教学反思水平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验纬度van Manen认为,教学反思的第一步是对教学实践经验的认知和理解。
他将经验分为技术型经验、实践型经验和批判型经验三个纬度,分别对应着教学工作的不同层次和内涵。
教学者需要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深入思考其中的技术操作、实践细节和批判意识,从而形成对教学实践的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
2. 确定性与疑问性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van Manen强调了确定性与疑问性的对立统一。
确定性代表着教学者对于教学实践的自信和坚定,而疑问性则体现了他们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思考和担忧。
教学者需要通过反思,不断地确认自己的教学定位和方向,同时也要保持对教学实践的疑问态度,不断地寻求突破和创新。
3. 实践的境界van Manen将教学实践的境界划分为技术性、理性和艺术性三个层次。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学者需深刻地理解这三种境界的内涵和特点,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技术性要求教学者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理性要求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理论,艺术性则要求他们具备敏锐的教学感悟和创新能力。
4. 教学实践中的哲学思考van Manen强调了教学实践中的哲学思考。
教学者需要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引入哲学维度,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这样他们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更高层次的决策和选择,引领学生走向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之旅。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员工从思想境界方面反思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员工从思想境界方
面反思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工作中站在前面,冲在前面,干在前面。
心里要有担当。
知能尽己任。
无论权责大小、职位高低,都要以办实事为中心,以组织服务为根本。
作为公司干部,要立足自身职能职责,对照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做好表率和示范,推动公司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在公司发展的大趋势中把握责任。
一个公司需要的是责任。
为自己负责。
当前疫情形势不明,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风险与机遇并存。
更迫切需要我们勇于创新,锐意进取。
在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要有“明知山有虎,我们也要向虎走去”的勇气。
形势越严峻,我们越应该勇往直前。
任务越艰巨,我们越要带头。
要有“我可以不为成功负责,但我必须为成功负责”的责任精神。
要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要求自己。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服务公司的大局负责。
认真负责地抓小事。
大事是责任,小事也是责任。
要善于履行职责,勤抓小事,化大事为小事,一件接着一件抓,一件接着一件抓,积小胜为大胜。
承担服务跨部门协作的责任。
要有“拨乱反正,悠哉游哉”的决心,解决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后顾之忧、后顾之忧,持续整改不合规问题,解决项目瓶颈问题。
在工作中站在前面,冲在前面,干在前面,就可以在公司这个大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境界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2-6-13 17:48:00
日志内容:
最近很少看电视,早早的就知道有“心术”这部电视剧,却不知道里面的故事情节,无意中在广播中听到了,做医生的三种境界。
觉得很深刻就在网上认真的把这三种境界从新的看了一遍!
医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种叫治病救人,就是看好病人的疾病。
第二种叫人文关怀,不仅看好病人的病,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
第三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那么,教师是否也可以达到这三种境界呢!
教师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传道授业,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
第二种:亦师亦友,不仅教他们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习惯,做他们知心朋友。
第三种,亲其师、信其道。
让学生爱上你,信任你,听从你的教诲,跟从你的行为。
第一种,传道授业。
虽然很好做,但不一定大家都能做到,现在有很多教师不再把这个行业看成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只是把他当成一种职业。
有的甚至觉得只为了一点点的微薄的收入,不值得全心的付出,开始玩世不恭,甚至放弃起来,他们不能称为教师,因为他们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就不能称作教师。
而真正能做到传道授业,教会学生学习的,已经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了,而且我们大部分教师都只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些。
他们传授学生知识,解答学生疑问,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
成为了教师境界中的第一种。
第二种,亦师亦友。
这一种教师,道德比较高尚,能真正去了解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仅仅教学生知识,我们还叫他们做人,我们教师真正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书是直观的,育人是内涵的,但是要我说,育人比起教书,才是更重要的,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娱乐,他们的心情和想法。
让他们有话和你说,有话敢和你说,有话想和你说。
做学生信任的教师,更是学生信任的朋友。
第三种,亲其师、信其道。
这是树立威信,不是强硬的让学生听你的话,而是让学生从心底里信任你,听从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要是学生的榜样,做到在学生眼中,你没有错误,你处处都闪耀着金光,这个就要求你,不仅要做好第二种,更要在第二种的基础上,知道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细节。
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里,解决他们生活上,学习上和其他一些特殊方面的难题。
让他们完全的信任你,放心的跟随你,因为你没有错误,因此也能带给学生更多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使学生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让自己真正成为光辉事业中的一缕耀眼的金光。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能做到第几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