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教案
《口耳目》优秀教案
《口耳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口耳目》。
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口、耳、目”三个字,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字词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读和书写“口、耳、目”三个字,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字词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图片、汉字卡片等。
2. 学具:课本、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包含“口、耳、目”三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三个字的名称。
2. 课文学习(10分钟)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口、耳、目”三个字的发音。
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理解课文大意。
3. 字词学习(10分钟)利用汉字卡片,分别展示“口、耳、目”三个字,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讲解每个字的基本含义,如“口”表示嘴巴,“耳”表示耳朵,“目”表示眼睛。
4. 实践练习(5分钟)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口、耳、目”三个字,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口——嘴巴耳——耳朵目——眼睛七、作业设计1. 请用“口、耳、目”三个字分别造句。
答案:口:我会用嘴巴吃饭。
耳:我能听到妈妈叫我起床。
目:我用眼睛看到美丽的风景。
2. 请模仿课文的句式,用其他身体部位造句。
答案:手:我用双手写作业。
脚:我走路要用脚。
头:我头痛时要休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了“口、耳、目”三个字,并理解了它们的基本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字词书写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用“口、耳、目”三个字描述他们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 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口耳目”是人体五官之一,认识它们的位置和作用。
2.学习描述人物外貌特征和衣着的表达方式,提高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有关口耳目事物的搜集整理和展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描述人物外貌特征和衣着的表达方式,提高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难点: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有关口耳目事物的搜集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眼、耳、口的位置和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环节a.课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课文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b.人物外貌特征描述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外貌特征的人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图片或实物,并将不同的特征贴在不同的人物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描述。
c.衣着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衣着形式,包括颜色、款式、组合等,再通过板书或图片展示一些常见的衣着形式和搭配,帮助学生提高衣着描述能力。
d.练习环节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观察描述,以最快的速度给出对方的衣着外貌特征表述。
2.创作环节: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描述一个房间,并让其他同学根据描述画出这个房间的样子。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3.展示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绘制的房间图和其他小组的衣着外貌特征表述展示给全班同学,以此评选出最好的一组,提高学生的创作和展示能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熟记口、耳、目的位置和功能,描述生活中具体的口耳目。
2.学生是否能够提高观察力和描述能力,自信分析和描述人物外貌特征与衣着,以及房间的布置和陈设,能否给出充分的证明。
3.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创造能力,个人创作和表达能力,展示相信度,新颖度和引人入胜度。
五、学习拓展1.国家文化遗产——各地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学习。
2.人物形象的艺术创作和欣赏。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当前科目的教学内容输入方法,详情请参阅第三章。
2024版《口耳目》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互动环节设计与实践 • 知识巩固与技能提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Chapter
《口耳目》背景及意义
《口耳目》是一篇经典的启蒙读物,通过生动形象的描 绘,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
该课程对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培养
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 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训练
通过案例分析、辩论等活动,引导 学生对《口耳目》中的观点进行批 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为 社会做出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Chapter
课程总结回顾,梳理知识点
口耳目的基本概念
对口、耳、目等感觉器官的功能和重要性进行了详细讲解。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分析了感觉与知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它们在认知过程中 的作用。
感知觉障碍及其影响
介绍了常见的感知觉障碍类型,如听觉障碍、视觉障碍等,并讨 论了这些障碍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 演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布置与《口耳目》相关的写作任 务,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 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听力训练 口语表达 阅读理解 写作练习
播放与《口耳目》相关的音频材 料,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口耳目》教案设计
《口耳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2)培养学生正确认读、书写“口、耳、目”三个字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口、耳、目”三个字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口、耳、目”的书写和发音;(2)运用游戏、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对“口、耳、目”的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汉语的情感;(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用心学习的态度;(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积极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字:口、耳、目2. 词语:口头、耳朵、眼睛3. 句子:口红、耳机、目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2)培养学生正确认读、书写“口、耳、目”三个字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口、耳、目”三个字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
2. 教学难点:(1)“口、耳、目”三个字的区别和用法;(2)引导学生运用“口、耳、目”三个字进行句子表达。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口、耳、目”的形状和用法;2. 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口、耳、目”;3. 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趣味故事引入“口、耳、目”三个字;2. 讲解与示范:讲解“口、耳、目”的形状、含义和用法,并进行书写示范;3. 认读练习:学生跟读、自主练习认读“口、耳、目”;4. 书写练习:学生书写“口、耳、目”,教师进行点评指导;5. 句子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口、耳、目”进行简单句子表达;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7. 游戏互动: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10.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
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
“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指名读——开火车带读)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口耳目》教案(通用14篇)
《口耳目》教案(通用14篇)《口耳目》篇1识字一 2《口耳目》教材分析: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
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
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学情分析:本课生字结构比较简单,又是义形结合的象形字,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
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义了解、识记字形。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可以依据象形字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认识3 种笔画“竖、撇、捺”和1 个偏旁“角字头”。
发展语言,培养自信心,表达自己的意见。
过程与方法: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
学生: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趣激情1、配乐讲故事老师指着“龟甲”上的文字说:“有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龟甲”,上面刻着许多奇怪的图案,(出示一个大大的“龟甲”刻着12个甲骨文)考古学家说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你们猜猜,会是怎样的故事呢?(先给出让学生猜的时间,然后教师再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人们。
有勇敢的爸爸,勤劳的妈妈,还有可爱的孩子们。
一天清晨,一轮红日从竹林里升起(贴出“红日”图),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爸爸们出去打猎。
这一天,收获可真大。
他们捉到了一只兔子和一头羊(贴出“兔”和“羊”)。
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妈妈们在田地里辛勤地培育禾苗(贴出结着穗儿的禾苗图)。
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精品8篇)
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精品8篇)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学写"口、耳、目、手"4个字。
认识3种笔画"竖、横折、撇"。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急生字,会写"口、耳、目、手"4个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到了,景色多美啊!鲜艳的花朵,引来了漂亮的蝴蝶,也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大家看图画,想一想,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呢?二、教学"目"过渡句:大家说的非常好!看要用"目"来看,说话要用"口"来说,听要用"耳"朵来听,指要用"手"来指,站要用"足"来站。
(跟老师齐念一遍)你记住了吗?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呢!1、图文对照,认记"目"字。
看图读字:(1)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2)借助拼音认读"目",并指导"目"指的是眼睛。
比形认字:比一比,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看出"目"的39;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识记字形: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2、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三、学习生字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6个生字。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1)小组派代表交流。
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口耳目教学设计5篇
口耳目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口耳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口、耳、目、手、足、站、坐七个生字。
2.理解“站如松”等四句的含义,并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四句话。
3、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这五个器官,知道这五个器官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观察、说话、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认识五个器官和它们的用途,教育学生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学好语文,并能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正确运用语文。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知道五个器官的用途。
教学难点指导书写、认识五个器官。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与本课人体器官有关的图片若干。
教学方法讲授、朗读、图文结合、合作、探究、练习学法指导朗读、图文结合、合作、探究、练习前置性作业1、根据书中图画认识五个生字,并能指出身体上的五个器官。
2、说出五个器官的用途。
3、在父母的指导下朗读“站如松”等四句话,体会含义。
4、按照笔顺写出七个生字。
班级学习展示过程第一次补充完善第二次补充完善一、学习生字:1、全班齐读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一边读生字,一边指出相应的人体器官。
4、课堂活动:请一位同学上到讲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念生字,让他指出相应的人体器官。
5、学习生字。
6、说说这五个人体器官的用途。
二、学习课文:1、师范读课文。
2、生齐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
4、课堂活动:按课文要求做做这四个动作。
5、说说这四个动作对我们的活动提出了什么要求?“耳”由横、竖、竖、横、横、横六画组成。
“目”由竖、横折、横、横、横五画组成。
“口”由竖、横折、横三画组成。
“手”由撇、横、横、竖钩四画组成。
“足”由竖、横折、横、竖、横、撇、捺七画组成。
“耳”是听声音的器官;“目”是看东西的器官;“口”是说话、吃饭的器官;“手”是拿东西、写字等的器官;“足”是走路的器官。
“站如松”就是要求站立要像松树一样直,“坐如钟”就是要求坐要像钟一样稳,“行如风”就是要求走路要像风一样快,“卧如弓”就是要求卧下要像弓一样弯曲。
口耳目教案收藏10篇
口耳目教案收藏10篇栏目选择了最有价值的“口耳目教案”资料供读者方便参考。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
教案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对本文的关注欢迎光临!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3种笔画和1个偏旁。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3种笔画和1个偏旁。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12个生字,并认识一种新笔画︱及1个偏旁撇横撇。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认读学过的生字卡山水田土石鱼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十分有趣的生字。
二、尝试新字1、出示生字:日、月、兔,看看谁能认识这几个字,是怎么认识的?2、出示日月兔的实物卡片,请同学上台贴图,把图片贴在相应的生字卡上方。
三、图文结合,整体感知1、出示其他的实物卡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2、小组讨论:把手中的生字卡帖到哪一幅图片下呢?为什么?手上的生字你们认识吗?3、全班交流4、小结。
四、揭示课题,教目字1、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示范,带读。
2、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1)、读字看图认读目字,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2)、看字比形比一比目字和象形字有什么关系(3)、识记生字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目字的?教师引导:目的字型与实物的形的联系是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4)师生共同小结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五、学习生字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生字。
2.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六、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认识了什么字,是怎样记住的?2.教师提示易忽略的笔画。
如: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
兔-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6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一)教案:教材: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学目标:1. 学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认读生字词造句。
2. 听懂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大意。
4. 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插图造句。
教学准备:1.《口耳目》课文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师生问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谈论生活中的观察经验,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等。
3.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插图,猜测课文内容。
Step 2:听说读写1.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3. 练习生字词,造句,并与同伴分享。
Step 3:分析课文1. 学生观察插图,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找出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Step 4: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Step 5:拓展延伸1. 学生上台依据已学内容描述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
2. 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反思:1. 教学准备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教具,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2.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师生互动频繁,增强了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造句和讨论,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兴趣。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二)教案:教学内容:《天地人》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2. 通过观察插图,初步了解天地人的概念。
《口耳目》精品教案
《口耳目》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口、耳、目、手、足”五个身体部位的汉字。
2.了解身体部位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五个汉字,会读会写。
2.难点:理解身体部位的功能,以及汉字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儿歌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一首关于身体部位的儿歌,让学生跟着唱。
2.提问学生:“儿歌中提到了哪些身体部位?”引出“口、耳、目、
手、足”。
2.认识“口、耳、目、手、足”
1.展示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名称。
2.教师出示汉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3.讲解汉字的含义,如“口”是指嘴巴,用于说话和吃东西等。
3.了解身体部位的功能
1.让学生用身体部位做动作,如用口说话、用耳听声音等。
2.提问学生:“这些身体部位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说出身体部位
的功能。
4.游戏巩固
1.玩“指五官”游戏,教师说一个身体部位的名称,学生用手指出来。
2.玩“猜谜语”游戏,教师用谜语描述一个身体部位,学生猜出答案。
5.儿歌巩固
1.教学生唱一首关于身体部位的儿歌,如“口耳目,手足全,人人都
有好身体。
”
6.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汉字和身体部位的功能。
2.强调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口耳目》教案(精选)
目录 CONTENT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开发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口耳目》课程背景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0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耳目传承对于弘扬民族
文化、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动作示范
通过教师或多媒体展示正确的“口耳目” 动作或姿势,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学生实践与互动
实践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口耳目”相关的实践练习,如观察、模仿、体验等,让学生在 实践中掌握技能。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验,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归纳小结与拓展延伸
归纳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的“口耳目”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 忆。
练习法
布置适量的书写练习,让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汉字的 书写技巧和规范。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
掌握与口、耳、目相关的汉字的字形、字 义及用法,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VS
难点
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和演变过程,提高学 生的汉字文化素养。为突破难点,教师可 以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如使用多媒体 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演变。同时,教师还 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和书写实践, 提高学生的汉字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与“口耳目”相关的视频 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问导入
向学生提出与“口耳目”相关的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
知识讲解与示范
《口耳目》教案范文
《口耳目》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口、耳、目”三个字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口、耳、目”相关的事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口、耳、目”三个字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口、耳、目”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2. 运用“口、耳、目”三个字进行创意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口、耳、目”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与“口、耳、目”相关的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三个器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字词:讲解“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举例说明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3. 口头表达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口、耳、目”三个字进行口头表达,如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等。
4. 书面表达练习:布置一道以“口、耳、目”为主题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一篇有趣的文章。
5. 课堂总结: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口、耳、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观察生活中与这三个器官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评价学生对“口、耳、目”三个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其他部位的汉字,如“手、足、心、肝”等,进行比较学习。
2. 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口耳目》教案——原创
《口耳目》教案——原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口、耳、目”三个字进行交际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口、耳、目”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汉字“口、耳、目”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词汇拓展:与“口、耳、目”相关的词汇。
3. 情景对话:运用“口、耳、目”进行交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难点:运用“口、耳、目”进行交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运用“口、耳、目”。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口、耳、目”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汉字:“口、耳、目”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3. 词汇拓展:学习与“口、耳、目”相关的词汇。
4. 情景对话:设计情景,让学生运用“口、耳、目”进行交际。
5. 课堂练习:分组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查漏补缺。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情景对话评估:评价学生在情景对话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运用“口、耳、目”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口、耳、目”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拓展作业:让学生搜集生活中与“口、耳、目”相关的实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口耳目》教案(精选
2024年《口耳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八单元《口耳目》。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口耳目》的学习,生字词的认识和理解,朗读与口语表达训练,以及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中口、耳、目三个词语的用法,提高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口、耳、目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口、耳、目三个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认识和理解,朗读与口语表达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挂图等。
学生准备:语文书、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口、耳、目三个词语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与口、耳、目相关的现象。
2. 课文学习(15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学生跟读,巩固生字词。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2)学生尝试回答,教师点评并讲解。
(3)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语文实践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口耳目”词语接龙游戏。
(2)教师评选出最佳小组,给予表扬。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口、耳、目三个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2. 生字词及其解释。
3. 课文结构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用口、耳、目三个词语造句。
答案示例:我用耳朵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2.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朗读和口语表达方面还需加强。
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
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学流程: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说师贴上生字卡片)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二、认读生字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
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尖子学生可以自己介绍识记的方法)三、巩固认读(1)书上48页“我会连”。
(2)找一找,下面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习的?shu mu yue liang er duo xiao niao树木月亮耳朵小鸟yi zhi xiao yang zai chi cao一只小羊在吃草。
long zi li mian you jiu zhi tu笼子里面有九只兔.wo men jia you san kou ren我们家有三口人。
注:带点的字是以前学过的。
带横线的字是今天学习的。
(3)生活识字:谁的名字中有今天学习的生字?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篇2【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3、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口耳目教学设计(共5篇)
口耳目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口耳目教学设计口耳目-教学设计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口耳目-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口耳目第一课时一、复习生字,情境导入。
学生对于抽象的汉字认读本来是一个有困难的课题。
但是我们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尽量把抽象的汉字具体为只管的形象,学生就会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气氛当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好本课的生字,达到语气的教学目标。
1、复习:卡片认读前一课的数个生字。
2、新课导入:现在识字王国里有几位生字朋友正焦急的等着与大家见面呢。
瞧,他们来了。
(课件先展现“生字王国”画面,创设情境,再出示本课所有生字及图片。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了解学情: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字记得更牢,有信心吗? 2、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三、揭示课题,读准字音。
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带读。
重点指导:耳。
第1页/共5页四、图字对照,学习“日”字。
1、看图读字2、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3、比形认字: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日”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4、课件展示象形字的演化过程。
5、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五、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尝试认字。
(1)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
(2)同桌互教互读。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_个生字,请学生看拼音读一读。
(2)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读。
(3)教师重点点拨“竹”、“羊”的读音。
(4)齐读、“开火车”读。
3讨论识记方法。
先小组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1)观察画面,记忆生字让学生说说对画面的理解。
师结合画面对几个象形字的由来做适当讲解。
(2)编顺口溜记忆容易忽略的笔画(如:“鸟”,小鸟不能没第2页/共5页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等)(3)鼓励用更独特的办法记忆字形。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导语】《⼝⽿⽬》⼀课属于看图识字,课⽂分两部分:第⼀部分是⼀幅含有⽣字的图画,画⾯展⽰了学⽣熟悉的⽣活场景,对应的五个⽣字都是他们熟悉的⾝体部位的名称。
第⼆部分提供了与⾝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字“站”和“坐”,并以两位京剧⼈物形象让学⽣感知“坐”“⽴”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活习惯。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幅是⽣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体部位名称的词“⼝、⽿、⽬、⼿、⾜”;第⼆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如风,卧如⼸。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卧的⽣活习惯。
⼆、学情分析 这⼀课的识字与⼉童的⽇常⽣活联系得⾮常紧密。
课⽂的学习遵循这⼀阶段的⼉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熟悉的⽣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认识⾃⼰⾝上的⾝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形象地感受到各⾝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的意义。
学⽣在⽇常⽣活中说⾝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般都是⽤双⾳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朵”,⽽教材中是⽤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标 1.看图对照,认识“⼝、⽿”等7个⽣字。
2.会写“⼝、⽬”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
联系⽣活了解坐、⽴、⾏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容易与⾳近字“⽊”混淆,教师要重视“⽬”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理解。
“坐”是⼀个动词,在⽣活中学⽣容易与“座”混淆。
口耳目优秀教案(
口耳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口耳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口、耳、目等身体部位的作用,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口、耳、目”三个字,并掌握与其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身体各部位的作用,激发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口、耳、目”三个字,并掌握与其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卡片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口、耳、目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身体部位的作用。
2. 讲解新课(10分钟)(1)学习生字:展示PPT,引导学生认读“口、耳、目”三个字,并讲解字义。
(2)学习词汇:引导学生用“口、耳、目”三个字组成词语,如“口腔”、“耳朵”、“目光”等。
(3)学习句子:出示例句,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句子意思。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小组,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口耳目2. 板书生字:口、耳、目3. 板书词汇:口腔、耳朵、目光等4. 板书句子:例句及学生典型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口、耳、目”各5遍,并组词。
(2)用“口、耳、目”三个字造句。
2. 答案:(1)略(2)例句:我用耳朵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口耳目优秀教案一等奖(精选
口耳目优秀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具体内容包括:课文《口耳目》的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的生字词,了解口、耳、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节课的生字词,如“口、耳、目、嘴、鼻、眼、耳”等。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口、耳、目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
3. 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中的这些器官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内容学习(20分钟)(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认读并书写。
(2)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口、耳、目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词语进行表达。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例题:请用“口、耳、目”这三个词语造句。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口、耳、目口:吃饭、说话耳:听声音目:看世界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2. 用“口、耳、目”这三个词语造句。
答案示例:(1)我用耳朵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2)我用眼睛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3)我用嘴巴吃到了美味的食物。
3. 观察生活,发现其他器官的作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口耳目》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口、耳、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其他器官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口耳目
教学内容:口耳目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与同伴交流“口、耳、目、手、足”的作用;
2.借助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站、坐、行、卧”的要求,激发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
4.理解笔画“横折”“撇”“弯钩”,知道笔顺规则“先外后里再封口”,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准确书写“口”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按照准确写字姿势写字。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识字卡片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1.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2.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使用看图识字方法的课文。
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观看花儿的场景,学习相关身体部分名称的5个字;第二部分则通过两个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通过学习两句俗语学习两个表示动作的字。
图画展示的是生活,所以,看图识字的本质是利用已经熟悉的生活识字。
这身体部分的5个字和两个表示动作的字,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常说的,有利于学生掌握。
这篇课文的识字学习,学生仍没有汉语拼音为拐棍,但有上述的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和水平实行猜读、试读,然后教师反馈正音和示范,从而达成识字和朗读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体,对图画情有独钟,所以教学中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图, 图文对应来识记,也可联系生活识记,拓展与这5个身体部位相关的词语或活动,在语境中正音、识记。
“站、坐是两个表示动作的合体字,可通过图文结合、动作演示等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字形, 理解字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识字兴趣
1.猜谜语引入教学。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眼睛)
(2)两把扇,在两边,摸得着,看不见。
(耳朵)
(3)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卧个红姑娘。
既会说,又会唱,一日三餐用得上。
(嘴巴) 提示学生:眼睛能够简称为“目”,嘴巴能够称为“口”。
2.小结:我们说的眼睛、耳朵、嘴巴, 都是我们身上的器官。
它们的作用可大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它们相关的汉字。
3.板书课题。
板块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看图引出生字。
(1)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提示: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2)初识“手、口”。
穿绿衣服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会说些什么?
提示:小女孩用手指着花,出示“手”。
她可能会说:这朵花这漂亮;这朵花快开了; 这朵花真红啊……出示“口”。
(3)初识“足”。
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提示:她双脚站在地上,一边听绿衣服小女孩说话,一边在看花。
“脚”也叫“足” , 出示“足”。
(4 ) 初识“目、耳”。
小男孩在干什么?
提示:他看到小女孩了。
看要用眼睛,“眼睛”也叫“目” ,出示“目”。
他听到了小女孩的话。
听要用耳朵,“耳朵”简称“耳”,出示“耳”。
2.识记5个生字。
(1)认读5个生字,重点正音“手”“足”“耳”。
音难字:翘舌音:耳、手、站;平舌音:足、坐
相机实行音难字教学。
(2)活动一:看谁朋友多。
步骤一:教师举例示范———我是手,我有手心、手背、手掌、手指……
步骤二:学生选一个字,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词语。
(3)活动二:看谁最能干!
步骤一:教师举例示范———我是手,手能写字,手能提水……
步骤二:学生选一个字,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身体部位能产生的行为。
试着编写儿歌:口:口能说话。
口能唱歌。
耳:耳能听话。
耳能听音乐。
目:目能看书。
目能看电影。
手:手能翻书。
手能打球。
足:足能走路。
足能踢球。
(4)活动三:找朋友。
1.认读5 个生字,读一读。
(开火车、点名读)
2.图片生字配成对。
(指读)
3.我举字卡,你读字。
(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
)
(5)活动四:看动作举卡片。
看老师做动作,学生举相关的生字卡片。
如:教师做用手指某处的动作,学生举“手”的生字卡片;教师做跑步的动作,学生举“足”的卡片;教师做眺望远方的动作,学生举“目”的卡片等。
板块三理解新笔画,指导规范书写
1. 落实写字要求:身坐正,脚放平,仔细看,认真临,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牢记。
2. 复习田字格书写要点以及准确的写字和执笔姿势。
3. 学写“口、目”。
(1)观察“口、目”,理解新笔画:横折。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横到转折处,先往左下按,竖再往左行。
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横折”。
(2)学写“口”字。
提示:“口”字要写得稍微小一点,左竖和横折的折稍稍往里斜,整体字形上宽下略窄。
(3)学写“目”字。
比较“目”和“口”有什么异同。
提示:“目”的横折的折不需往里斜,要写直,与“口”不同。
中间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
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后面书空。
学生尝试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后集中讲评,展示投影,优劣对比。
第二课时
板块一创设语境,巩固使用汉字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口耳目,还记得他们有哪些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1.活动设计一:遥控器。
(1)老师和一名学生上台游戏作示范:老师随机出示卡片, 小朋友就大声念出这个字, 并做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动作。
如:手,招手;口,张嘴;足,踢腿……
(2)同桌互相练习。
(3)换一换:一个小朋友用身体部位做动作, 另一个小朋友说出这个部位, 并找出相关的字卡。
(4)师生合作练习:老师做动作,全班找字卡。
(5)升级版:老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练习说话。
例如:耳,这是我的小耳朵,它能够让我听到美妙的音乐。
2.活动设计二:人的五件宝。
(1)拍手读儿歌:手足口耳目,人的五件宝,学习和劳动,天天离不了。
(2)提问:为什么说“学习和劳动,天天离不了”呢?
板块二朗读韵文,识记理解使用
1.朗读韵文,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后学生跟读,提醒读准“站”和“坐”的字音。
2.学习“站、坐”。
(1)找一找、圈一圈表示动作的词语。
提示:站、坐、行、卧。
(2)结合图片和生活识字: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站、坐”这两个字? 在哪里见到过?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这两个人的动作(站、坐),简要了解这两个人物是京剧人物形象花木兰、包公,并初步感知什么是“站如松,坐如钟”,理解“如”是“好像”的意思。
(4)回忆生活中哪些人做到“站如松,坐如钟”,并请小朋友上台动作示范或出示相关图片。
(如升旗仪式上的同学、站岗的哨兵、坐姿端正的同学等) (5)举一反三: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3.熟读成诵,理解使用。
(1)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师生对读等方式熟读成诵。
(2)活动设计:照镜子。
请小朋友上台做动作,其他同学跟着学做动作, 并说出这个动作以及相对应的句子, 例如:站,站如松;坐,坐如钟。
板块四复习田字格,指导书写
1.学写“耳”。
(1)观察范字说要点:四个横的长短变化不同,最后一笔横最长,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匀称。
(2)师范写,生观察后练习。
2.学写“手”。
(1)形象感知,理解新笔画:撇和弯钩。
老师拿出细铁丝,折出这两个笔画的样子,提示弯钩是一笔完成的。
(2)师范写,生观察后练习。
学生尝试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后集中讲评,讲评后再练习。
布置作业:
(一)向家长汇报朗读课文,熟练完成之后,家长签“已读”。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7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