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

合集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化学(必修) Word版含答案.pdf

江苏省扬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化学(必修) Word版含答案.pdf

(1)酸浸时温度和时间对锌浸出率影响见下表。酸浸时间/h酸浸温度/℃锌浸出率
/%2808729095211085.339594.52.59594综合考虑,反应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 ▲ 。
(2)氧化通空气,其原因是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加入锌粉的目的是 ▲ 。
(4)检验Fe3+是否的方法是 ▲ 。
25.(6分)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和条件已略去)。A、B、D是无色气体,G是红棕色气体
,C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化学式为 ▲ 。(2)的电子式为 ▲ 。
()写出E与G反应的方程式 ▲ 。()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
26.(10分)对锌渣(主要成分是ZnO、FeO、Fe2O3、CuO)进行适当处理可制得ZnSO4·7H2O,其流程如下。
D.C+H2OCO+H2
15.一定条件下将0.1 mol N2和0.3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可生成0.2 mol NH3
B.(N2): v正(H2)=1:3时平衡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D.增大压强反
应速率减小
16.下列有机反应书写错误的是
③ 8NH3+6NO27N2+12H2O (2分)
(2)①②CO2 H2O
(3)①② a ③ c ④锌 电化学 锌块
(二)《有机化学基础》
24.(15分)
①FeCl3溶液②萃取(或萃取分液分液)NaOH (2分)
③C6H5ONa + CO2 + H2O → C6H5OH + NaHCO3 (3分)
()①67.2② (3分)

2013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化学.pdf

2013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化学.pdf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2013年化学科(江苏卷)的命题2.2013年化学科(江苏卷)以考查学生的化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为主,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基本思想。

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化学思维等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发展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3.2013年化学科(江苏卷)将进一步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进一步体现化学科(江苏卷)的“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对化学学科的考试内容作如下说明。

(一)素养和能力要求 1.理解化学科学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形成化学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理解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2)能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对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认识化学科学及其重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形成信息素养 (1)能够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相关模型、数据和图形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

2013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2013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2013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D2013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地理学科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为依据,旨在测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必备的地理素养,注重测试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与形成的地理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力求做到与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充分体现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力求突出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公平性和创新性。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一)测试范围测试范围包括“地理必修1”、“地理必修2”、“地理必修3”三个必修模块。

(二)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试题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判读和分析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进行相关的地理计算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比较准确、简洁的文字、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以及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要点。

能够结合有关地理事实材料,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推理、判断和分析,简要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4.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发现地理问题。

能够探究、评价地理问题,(12年:能够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试卷结构(一)题型比例天气系统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水循环了解水循环的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洋流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和暖流)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结合实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结合实例,简述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地理必修2测试内容测试要求人口增长模式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数量与环境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城市的空间结构结合实例,说明(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城市服务功能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测试内容测试要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实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理解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地理必修3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区域的含义了解区域的含义区域差异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地理环境结合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区域环境与发展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测试内容测试要求遥感(RS)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说明:红色标注的部分为13年新增内容,蓝色标注的部分为修改内容、。

江苏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冲A策略

江苏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冲A策略

江苏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冲A策略作者:陈兴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年第03期[摘要]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达A具有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了解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研究应对策略,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帮助合适的学生顺利达A。

[关键词]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达A,科学认知,教学策略“学业水平测试”是江苏省高考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是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为命题依据,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的化学学科素养,是对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终结性评价[1]。

采用A、B、C、D四级等级评价,获C级(≥60分)以上等级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获得A等级(≥90分)享受在高考总分中加1分的奖励。

2010年江苏省高考方案规定,参加高考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获得1A加1分,获得4A加5分。

分数虽然不高,但高考竞争激烈,一分只差,常有数千名学生之多。

这一分对于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先机,顺利跨入高校门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

如何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中夺得先机顺利地拿下A呢?一、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结构和特点(一)试卷结构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共计26道试题,包括选择题23道,选做题1道,无机框图题1道,综合题1道。

选择题考查必修1和必修2内容,每题3分计69分。

选做题15分,考查化学生活和有机化学,学生可以从中选择其一进行解答。

无机框图题6分,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综合题10分,考查化学实验、工业生产流程和化学计算。

整卷分值100分,90分以上获得A。

(二)试卷特点试卷难度特点: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比例约为7:2:1。

前22道选择题和选做题较基础,容易得分。

第23道选择题(3分),第25道框图题(约有0~2分)、第26道综合题(约有4~6分)为较难试题,特别是23题和26题较难,学生失分严重,是得A的拦路虎。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化学)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化学)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化学(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化学必修科目(指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的教学实际,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

以化学必修科目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一)测试范围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二者选一,以及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其内容本说明中不再列出)。

(二)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三类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和每一类学习目标由低到高的水平层次划分,以及每一水平层次包含的行为动词,本说明相应地将认知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个水平层次,技能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体验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Ⅰ、Ⅱ、Ⅲ三个水平层次。

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认知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2.技能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a.初步学习、模仿b.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c.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3.体验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Ⅰ.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Ⅱ.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Ⅲ.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三)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化学1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学生实验测试内容①1.粗盐的提纯2.蒸馏水的制取3.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或碘水中的碘)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5.常见物质的检验6.探究金属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7.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8.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9.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0.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①各模块中学生实验的测试要求参见《化学1》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江苏省扬中市2013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化学试题

江苏省扬中市2013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化学试题

江苏省扬中市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科目)2013.1.12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杨香涛审题人:马玲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3题,共23题69分)、非选择题(第24题~第26题,共3题31分)共两部分。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密封线内、并认真核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 S—32Cl—35.5K—39Fe—56 B a—137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每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1. “高钙牛奶”、“含氟牙膏”、“铁强化酱油”等商品名称中的“钙”、“氟”、“铁”指的是A.单质B.分子C.元素D.氧化物2.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氯化钠的熔化B.碳的燃烧C.氨气溶于水D.水的通电分解3. 绝大多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果质子或中子为某些特定数值,原子核就异常稳定,科学家将这些数值称为“幻数”,科学家在人造硅同位素4214Si中发现新的物理学“幻数”,下列有关4214Si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4214Si原子核内含有14个质子B. 4214Si的原子序数为14C. 4214Si的核外电子数为14D. 4214Si原子核内含有42个中子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铝是一种耐火材料,可制耐高温实验材料B.氧化铁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二氧化硫可以用来加工食品,使食品增白D.氨气常用作制冷剂5. 生产中通常用铁制容器盛装下列哪一溶液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浓盐酸D.浓硝酸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6O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NaHCO3电离:NaHCO3=Na++H++CO32-D.氮分子的结构式为:7. 下列各种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量筒、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胶头滴管、⑦蒸馏烧瓶,欲配制浓度为1.0mol·L-1的氯化钠溶液100mL,需用到的仪器是A. ①③⑦B. ②⑤⑥C. ①④⑦D. ③④⑦8. 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此时当光束通过该红褐色液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该红褐色液体是A. 溶液B. 胶体C. 悬浊液D. 乳浊液9. 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a+、CO32-、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 Ba2+B. Ag+C. OH--D.H+10. 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A. 淀粉B. 蚕丝C.植物油D. 纤维素11.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8gO3与O2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3N AB.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1N AC.11.2L氧气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6H14中所含碳原子数分子数为6N A1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 Al(OH)3↓+3NH+4B. 钠投入水中:Na+H2O===Na++2OH-+H2↑C. 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D. 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Ba2++OH-+H++SO42-===BaSO4↓+H2O13. 对于反应MnO2 + 4HCl(浓)MnCl2 + 2H2O + Cl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生成7.1 g Cl2,则转移0.1 mol电子B.MnO2是氧化剂C.HCl是还原剂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14.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中,正确的是15. 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A. 氧气与臭氧B.1H和2HC. 甲烷和乙烷D.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16. 下列物质中,不含有共价键的是A.MgCl2B.MgCO3C.HCl D.NaOH17.18.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B.燃烧属于放热反应C.化学键形成吸收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都含有氢元素B.乙酸乙酯易溶于水C.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D.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20. 右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B.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Cu△浓H 2SO 4△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 .b 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21. 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 ;取代反应 B .CH 2=CH 2 + Br 2 CH 2B r -CH 2 Br ;加成反应 C .2CH 3CH 2OH+O 22CH 3CHO+2H 2O ;取代反应D .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取代反应22. 短周期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 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 与X 属于同一主族。

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

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

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一)语数外考试说明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二、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

名师解读江苏省2013年高考说明

名师解读江苏省2013年高考说明

名师解读江苏省2013年"高考说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以及2013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

对语数外和物化生、政史地等9门课程的高考考查内容做了详细说明。

各科说明内容主要包括“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和“典型题示例”等部分。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明”将于本月下旬发到学生们手中。

现代快报特邀南京金陵中学、南京一中、南京五中的九科名师,对2013“高考说明”全新变化,重要的知识点、难点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复习建议。

为考生考出好成绩助力。

语文在表述方式上有微调解读老师:金陵中学特级教师陈柏华2013新变化《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与前一年的《考试说明(语文)》对比,个别地方的措辞和表述方式略有更动。

“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里“鉴赏评价”的(1)去年表述为“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今年则表述为“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现代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里的(1)去年表述为“丰富含义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今年则表述为“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表现力”。

“现代文阅读”部分“探究”里的(1)去年表述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今年则表述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另外,在“古代诗文默写篇目”(初中部分)做了一些调整,除此而外,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复习建议1、全面复习。

高考复习应当以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切忌主管臆断。

2、突出重点。

古诗鉴赏、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文言文今译、作文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也是制约学生高考考分提升的瓶颈。

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复习有必要注意突出重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江苏卷,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江苏卷,解析版)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Cl 35. 5 Ca 40 Mn 55 Fe 56 Ni 59 Cu 64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A.甲醇 B.天然气 C.液化石油气 D.氢气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14692U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C.0. 1 m ol·L-1AgNO3溶液:H+、K+、SO42-、I-D.0. 1 mol·L-1NaAlO2溶液: H+、Na+、Cl-、SO42-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A.称量 B.溶解 C.转移 D.定容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丁乙丙。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D.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2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A
I
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关注现代化学发展的新成就
B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A
I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B
认识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B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测试范围
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二者选一,以及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其内容本说明中不再列出)。
(二)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三类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和每一类学习目标由低到高的水平层次划分,以及每一水平层次包含的行为动词,本说明相应地将认知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个水平层次,技能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体验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工、Ⅱ、Ⅲ三个水平层次。
C.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3.体验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
1.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Ⅱ.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Ⅲ.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三)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化学 l
主题l 认识化学科学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认知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

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化学(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化学必修科目(指必修学分规定的内容)的教学实际,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重点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一)测试范围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二者选一,以及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其具体内容本说明中不再列出)。

(二)测试要求的表述参照《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对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三类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和每一类学习目标从低到高的水平层次划分,以及每一水平层次包含的行为动词,相应地将认知性考查要求分为A、B、C、D四个水平层次,技能性考查要求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体验性考查要求分为Ⅰ、Ⅱ、Ⅲ三个水平层次。

1.认知性考查要求的水平层次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2.技能性考查要求的水平层次a.初步学习、模仿b.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c.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3.体验性考查要求的水平层次Ⅰ.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Ⅱ.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Ⅲ.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三)测试内容及要求化学1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Ⅰ)2.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关注现代化学发展的新成就。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化学
一、命题指导思想
化学(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化学必修科目(指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的教学实际,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

以化学必修科目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测试范围
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二者选一,以及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其内容本说明中不再列出)。

(二)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三类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和每一类学习目标由低到高的水平层次划分,以及每一水平层次包含的行为动词,本说明相应地将认知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个水平层次,技能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体验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工、Ⅱ、Ⅲ三个水平层次。

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认知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化学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化学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化学一、命题指导思想化学(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为依据,以化学必修科目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一)测试范围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二者选一,以及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其内容本说明中不再列出)。

(二)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对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三类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水平层次划分和各层次中的行为动词,本说明相应地将认知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个水平层次,技能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体验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Ⅰ、Ⅱ、Ⅲ三个水平层次。

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认知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2.技能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a.初步学习、模仿b.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c.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3.体验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Ⅰ.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Ⅱ.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Ⅲ.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三)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化学1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对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以及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体会物质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CⅢ(Ⅱ)学生实验测试内容1.粗盐的提纯2.蒸馏水的制取3.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或碘水中的碘)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5.常见物质的检验6.探究金属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7.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8.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9.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0.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各模块中学生实验的测试要求参见《化学1》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201309高二(必修)化学调研测试考试说明

201309高二(必修)化学调研测试考试说明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必修)期末调研测试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学科调研测试是一项阶段性监测,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在一定阶段内学科知识、能力及技能的达成,监控学校学科组织教学的情况,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一线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最终为学科教学定位和教学管理服务。

高中学科调研测试一般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其主要参考依据有: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2013年化学科(江苏卷必修)考试说明。

3.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要求、扬州市高中化学学科指导意见。

4.化学课调研测试试卷将以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为主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基本思想。

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突出四基要求,突出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化学思维等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科学发展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重点体现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高一必修试卷将体现“基础、能力、发展”的目标;高二文方向试卷将力图体现“过关、强基”的目标;高三及高二选修试卷将体现化学科(江苏卷)的“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

二、高二(必修)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说明(一)考试内容及要求1.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化学与生活。

2.考试要求:以2012年江苏必修考试说明为准。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题类型及分值比例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试卷分值比例为选择题约占70%(约69分),非选择题约占30%(约31分)。

选择题中单选题约23题,非选择题约3题。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70%中等难度题约20%较难题约10%(三)典型题示例一、选择题1.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属于A.酸B.碱C.盐D.氧化物【命题意图】该题考察物质分类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科目)考试说明(化学)
一、命题指导思想
化学(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为依据,结合我省化学必修科目(指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的教学实际,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

以化学必修科目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测试范围
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二者选一,以及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其内容本说明中不再列出)。

(二)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对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三类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水平层次划分和各层次中的行为动词,本说明相应地将认知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个水平层次,技能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体验性测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Ⅰ、Ⅱ、Ⅲ三个水平层次。

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认知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2.技能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
a.初步学习、模仿
b.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c.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3.体验性测试要求的水平层次
Ⅰ.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Ⅱ.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Ⅲ.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三)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化学1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学生实验测试内容①
1.粗盐的提纯
2.蒸馏水的制取
3.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或碘水中的碘)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常见物质的检验
6.探究金属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7.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8.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9.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0.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①各模块中学生实验的测试要求参见《化学1》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2
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
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实验测试内容
1.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
2.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3.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4.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5.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6.探究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7.探究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化学与生活
主题1 化学与健康
主题2 生活中的材料
主题3 化学与环境保护
学生实验测试内容
1.淀粉的水解
2.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
3.确定易拉罐的主要成分
4.区别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纤维
有机化学基础
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主题4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学生实验测试内容
1.溴乙烷的取代反应
2.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3.乙醛的性质
4.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
5.糖类的性质
三、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
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简答、计算等题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分比例约为7︰3。

(二)难易题比例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组成,其占分比例约为7︰2︰1。

(三)内容比例
《化学1》和《化学2》占分共约85%,《化学与生活》或《有机化学基础》占分约15%。

四、测试方式和时间
(一)测试方式
闭卷笔试。

(二)测试时间
75分钟。

(三)试卷满分值
10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