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论文
摘要:大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前进的动力,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无论对大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是大学生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当下错综复杂的信息时代,如果缺少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往往会使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走向迷途,这与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势必严重脱节。

在高等教育阶段,重视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探源
在传统的教学文化中,由于中国的考试制度还没有找到一条以检查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方式,使得现在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仍然没有摆脱以知识记忆为主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成为教师塑造和雕刻的对象,忽视了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建构的内在过程,本应该存在的价值引导又因这种自主建构的缺失而变成了价值灌输,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

到了大学阶段,这种在中学已然形成的被动、机械的、应试的学习方式势必影响到大学的学习,如果在这个阶段,任然沿袭着传统的“记忆性教学方法”,缺少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和能力将很难得到充分发展。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求知和探索的能力,它能在个人一生的学习中发挥长久的作用,是大学生离开校园后适应社会的需要。

如果缺少了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新型教学文化的创造将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要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形成一种“批判的充满智慧”的教学文化。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途径
(一)批判性思维教育内容
批判性思维提倡怀疑精神,要求人们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

它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精神两个方面。

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来开展。

批判性思维技能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1.解释能力:理解和表达各种经验、情景、数据、事件、判断、习俗、信念、规则、程序或规范的含义或意义;2.分析能力:即识别问题、观点和论据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3.评估能力:对论据的充分有效性、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进行判断的能力;4.推论能力:识别和维护得出合理结论所需要的因素,包括信息、观点、证据、原则等多方面的能力;5.校准能力:勇于质疑、确证或改正一个人的推论或结果的能力,自我审查、自我校正。

人并非思考的机器,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形成和使用离不开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支撑,批判性精神属于一种人格或气质,有了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存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有了方向和动力。

这种品质一般包含以下六种:1.求真的欲望,希望获取充分的知识和信息;2.自信心:对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有把握。

3.乐于思考,能鉴定问题所在,
以理由和证据去理解症结和预计后果;4.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致力于通过理性思考获得真知;5.开放思想:对不同的意见采取宽容的态度,防范个人偏见的可能。

6.尊重他人。

批判性思维既能体现思维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

通过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使他们们能够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并且接受已知的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锤炼出具备怀疑、判断、评价、猜想、反驳、修正和创新的品质。

(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技能的传递,要促进和发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遵循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取新的策略和方法,重塑新的教学文化。

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文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师塑造和雕刻的对象,教师传递信息,学生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积极地探寻和评价信息,教学情境相对封闭,学生懒于思考,这种教学可视为一种典型的“无批判的被动接受性”的教学文化。

缺乏了学生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教学,必然是一种缺乏智慧的教学,在我国,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尚不明确,但如果把批判性思维融入到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去,建立并发展一种“批判的充满智慧”的教学文化,则是完全可以且非常有必要。

在“批判的充满智慧”的教学文化中,教师不再是“话语霸权
者”,而是教学群体中“平等者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是与学生进行批判性对话的伙伴。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针对各种观点进行理智的质疑和探讨,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假设,并主动的进行探寻和验证,同时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特征,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开放精神、又富有自信心的思考者。

2.提倡教育对话理念
“批判的充满智慧”的教学文化的养成要求师生之间的教育应该采取一种交往和对话的方式,在教育交往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你”与“我”的关系,对话和交往是以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为基础的,交往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自由、民主和活力的公共领域。

在二者之间的交往对话中,学生的思维不再被同化,而是能够被鼓励着从不同的视角考察问题,继而形成独立的判断和选择。

当然,这种对话,需要教师消除权威意识,才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在现代信息社会,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存在绝对的权威,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有批判精神,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敢于合理的质疑权威,挑战权威,秉承着一种良好的批判性精神,这对学生将起着极好的“楷模效应”。

3.通过隐形课堂发展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精神不是能够直接传授的,而是人们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发展而来的。

隐形课堂,是指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对人影响颇大的环境因素,如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

良好的文化
氛围,对批判性精神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而这种精神的拥有,又将极大的激发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在校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和活动形式来加强学生这一精神的培养,如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辩论赛、社会调查等方式。

除了校园,社会是最大的课堂,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每年举办的各类赛事,诸如各类大学生辩论赛,电视谈话类节目等等,都为人们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大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前进的动力,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无论对大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