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

合集下载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0×10^9/L。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所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导致白细胞减少。

本病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白细胞减少症。

一般轻度减少的患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

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发病原因从中性粒细胞发生的过程看,在骨髓中可为干细胞池(多能造血干细胞—粒系定向祖细胞)、分裂池(原始粒细胞—中幼粒细胞)、贮存池(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

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多贮存于骨髓,是血液中的8~10倍,可随时释放入血。

中性粒细胞至血液后,半附于小血管壁,称为边缘池;另一半在血液循环中,称为循环池。

结合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大致分为三类: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破坏或消耗过多,分布异常。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复杂,可以是单一因素,但更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一)生成减少1.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最常见原因,可直接作用于干细胞池和分裂池,破坏、损伤或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及早期分裂细胞。

某些药物可干扰蛋白质合成或细胞复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另一些药物的作用与剂量无关,可能是由于过敏或免疫因素引起。

2.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于中性粒细胞生成障碍而引起减少。

骨髓造血组织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转移瘤细胞浸润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3.异常免疫和感染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是通过综合性机制起作用的,异常免疫因素(如抗造血前体细胞自身抗体)及感染时产生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

4.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如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缺陷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二)成熟障碍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代谢障碍,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由于粒细胞分化成熟障碍,造血细胞阻滞于干细胞池或分裂池,且可以在骨髓原位或释放入血后不久被破坏,出现无效造血。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疾病,在该症状中,机体内中性白细胞(粒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水平。

中性白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它们在人体中起着防御作用,帮助抵抗感染。

在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容易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因此治疗非常重要。

治疗方法G-CSF一种促进骨髓生成中性白细胞的药物,通过刺激骨髓中的干细胞产生更多的中性白细胞,从而提高患者的中性白细胞水平。

G-CSF在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有效性较好。

抗生素治疗由于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感染,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或治疗感染。

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控制并预防感染的发生。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抵抗感染的能力。

在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治疗中,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免疫功能。

输血在极端情况下,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以帮助恢复体内的中性白细胞数量,并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

预防措施避免接触感染源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弱,因此需要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中性白细胞数量可以帮助早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结语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合理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积极配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诊断鉴别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诊断鉴别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诊断鉴别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是两种与白细胞数量相关的疾病,虽然两种疾病都可以导致白细胞数量的减少,但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却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进行详细的对比和鉴别。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机体内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水平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总数的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非常广泛,可以是由于先天性缺陷、遗传性疾病、药物毒性、病毒感染、免疫相关疾病等多种原因所致。

根据减少的细胞种类不同,白细胞减少症又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和巨噬细胞减少症等。

由于白细胞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白细胞减少症容易导致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而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特指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的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遗传因素和获得性因素。

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是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或分化过程中的遗传突变所引起的,如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症、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获得性粒细胞缺乏症则可以由药物、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多种因素引起。

粒细胞是机体免疫防御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之一,其减少会导致机体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且感染可能迅速扩散、且难于控制。

在临床表现上,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人通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腹泻、关节疼痛等。

由于不同种类白细胞的减少,病人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免疫功能缺陷,比如淋巴细胞减少症患者易患肺炎、巨噬细胞减少症患者易患真菌感染等。

粒细胞缺乏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复发严重的多器官细菌感染,如阿斯克龙综合症、慢性肺脓肿等。

此外,不少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还有其他异常临床表现,如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发热、肺部炎症等。

诊断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方法主要包括全血细胞计数、骨髓穿刺等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可以准确测定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量,进而判断白细胞减少症的种类。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概念】生理情况下,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共有五种,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病,当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计数低于(4-10)*109/L时候就称为白细胞减少症,而其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则称为粒细胞减少症。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1*109/L,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完全缺乏时,称粒细胞缺乏症。

【病因】(1).感染性疾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减少,鉴于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病毒性肝炎、风疹、流感、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疟疾或黑热病原虫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转移癌等,常同事伴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

(3).理化损伤: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

物理因素如放射线,化学物质如笨、铅、汞等,以及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药、抗甲状腺和免疫抑制剂等。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抗性:脾功能亢进、淋巴瘤。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

①粒细胞生成减少如感染、电离辐射、肿瘤骨髓转移、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抗肿瘤或其他药物影响等;②粒细胞成熟障碍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③粒细胞破坏增多如脾亢、感染、炎症或免疫异常;④粒细胞分布异常循环池内的粒细胞迁移至边缘池,可造成假性粒细胞减少,外周血粒细胞计数减少,注射肾上腺激素后,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计数恢复正常。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健康问题,指的是体内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抵御感染、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白细胞减少到不正常的程度,人体的免疫功能就可能受到影响,增加感染的风险。

原因白细胞减少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先天缺陷、药物副作用、疾病以及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可以导致一些白细胞减少的遗传性疾病,例如家族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白血病等。

先天缺陷可能导致白细胞的生成受限,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药物副作用是一种常见原因,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癫痫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可能会抑制骨髓中白细胞的产生。

此外,病毒感染、HIV、白血病、骨髓损伤等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

症状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常见的症状包括易疲劳、体力不支、反复感染、发热、发冷、出血、皮肤发红、口腔溃疡等。

由于白细胞减少,身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容易感染细菌、病毒和真菌。

因此,患者可能经常出现感染症状,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此外,由于白细胞减少,造成血小板减少,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如鼻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

诊断和治疗诊断白细胞减少症通常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以确定白细胞数量是否低于正常范围,进一步的检查可能需要通过骨髓活检、遗传学检测等进行。

对于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治疗方案将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

一些情况下,治疗可能涉及使用生长因子来促进白细胞的生成,并可以在感染时进行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或处理感染。

在一些病例中,骨髓移植可能是必要的。

生活保健对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注意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人群拥堵的地方,保持卫生环境,经常洗手,定期消毒家居环境。

2. 饮食营养均衡: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为常见血液病。

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以乏力、头晕为主,常伴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状;后者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为主。

其发病原因很多:①生成减少或成熟障碍,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肿瘤侵犯骨髓、药物(抗癌药、氯霉素、磺胺药等)、苯和X线及细菌毒素等抑制骨髓、脾亢引起的成熟障碍。

②破坏过多,特别是多种药物和自身免疫病通过免疫引起及各种感染致消耗过多。

③粒细胞附着在血管壁和移向脾脏引起其分布异常,如各种过敏和内毒素血症。

该组疾病只要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即可诊断,但关键是病因诊断,可通过详细病史特别是用药史、体检及骨髓象和一些特殊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关键是去除病因,而对原因未明的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症,可口服1-2种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碳酸锂、维生素B4和B6等,但对粒细胞缺乏症病人应按急诊立即住院抢救,否则会危及生命,应给无菌隔离、控制感染、血白细胞成分输注、对症处理,必要时应给粒或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

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常用药物有哪几种?1. 抗肿瘤药如氮芥、马利蓝、环磷酰胺、氨甲蝶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阿霉素、自力霉素、羟基脲等等,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白细胞减少症,在肿瘤细胞被杀伤的同时,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受到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抗感染药:(1)抗生素:主要是氯霉素、合霉素,它们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不仅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还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其他如四环素、多粘菌素类、链霉素偶而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2)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磺胺嘧啶。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白细胞减少症,又称“低白细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是指白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低于正常水平的疾病。

白细胞减少症可以分为自发性白细胞减少症和诱发性白细胞减少症。

自发性白细胞减少症通常不可逆,诱发性白细胞减少症通常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有时也可能是一种慢性疾病。

诊断白细胞减少症的标准通常基于症状、临床表现以及血液检查的结果。

症状和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瘙痒、疲劳乏力、流鼻涕、抑郁症、恶心或呕吐、贫血等。

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数)以及淋巴细胞比例。

一般情况下,如果白细胞低于4000/ul,血小板低于150,000/ul,淋巴细胞比例低于20%,则可以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

除了血液检查来诊断白细胞减少症,还可以采用其他检查手段,以查明病因。

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进行X射线检查、CT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来检查患者身体内部情况。

此外,还可以选择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来查明患者患病的原因。

白细胞减少症既可以是一种自发性疾病,也可以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可能存在严重的隐患,比如肿瘤、感染性疾病等,因此,在诊断白细胞减少症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以便正确诊断并作出恰当的治疗方案。

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主要是为了解决诱发白血病的病因。

如果是因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则可以适当减少或停止服用药物,以恢复血液正常水平。

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则可以通过抗感染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另外,对于自发性白细胞减少症,可以采取激素疗法,但是效果不一定比较好。

综上所述,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症状、临床表现与血液检查的结果。

此外,也可通过X射线检查、CT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来查明病因。

对于治疗,需要对病因进行深入调查,根据病情设立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恢复正常血液水平。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中性白细胞,也称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亚类型,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

当中性白细胞数量减少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损,容易导致感染和其他健康问题。

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病因进行介绍。

病因一:骨髓抑制骨髓是产生血细胞的重要器官,包括中性白细胞。

当骨髓受到抑制时,中性白细胞的生成数量会减少,从而导致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骨髓抑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药物毒性: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生素等可以对骨髓产生毒性作用,抑制其正常功能。

•放射线辐射:高剂量的放射线辐射也会损害骨髓,导致血细胞生成减少。

•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抑制骨髓功能。

病因二:免疫性疾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其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健康的细胞,包括骨髓中的造血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可能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其发生机制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病因三: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体内某些重要营养物质的缺乏,进而影响到骨髓的正常功能,导致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缺乏的关键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B12和叶酸:这两种维生素对于造血细胞的正常生成至关重要,其缺乏可能导致贫血和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病因四:遗传因素一些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导致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这类疾病通常与特定基因的突变或缺陷有关。

其中,常见的包括:•先天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患者本身就缺少正常数量的中性白细胞,容易发生感染。

病因五: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病因,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还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例如:•肿瘤浸润:某些肿瘤会浸润到骨髓内,干扰正常造血细胞的生成,导致中性白细胞减少。

•放化疗:在癌症治疗中使用的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也可能引起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综上所述,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复杂多因素的疾病,可能由骨髓抑制、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

儿童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与治疗

儿童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与治疗

诊断方法改进
治疗方案优化
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病因,制定了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显著提高了 治疗效果。
针对儿童白细胞减少症的特点,完善 了诊断流程,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 及时性。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开发新型药物
进一步探讨儿童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 ,特别是与遗传、免疫等因素的关系,为 精准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03
病因分析
先天性因素
遗传因素
儿童白细胞减少症可能与某些遗传性 疾病相关,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骨髓发育不良等。
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儿童白细胞生 成或功能异常,进而引发白细胞减少 症。
获得性因素
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等感染可能导 致儿童白细胞减少,如流 感、麻疹、风疹等病毒感 染以及严重的细菌感染。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A等,这类药物 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 反应,减少白细胞的破坏 。
抗生素
如果白细胞减少是由感染 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处 方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
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摄入,如瘦肉、鱼 、蛋、奶、豆类、新鲜蔬 菜和水果等。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如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以免加重白细胞减少。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白细胞减 少的疾病,如肺部感染、骨骼病变等 。
CT或MRI检查
对于怀疑有深部组织病变或肿瘤的情 况,可进行CT或MRI检查以进一步明 确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具体标准包括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骨髓检查异常等 。

中医医案——白细胞减少症

中医医案——白细胞减少症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卫阳固腠理法治愈卫阳不振病案:徐某,女,28岁。

主诉及病史:1978年8月,因头痛服去痛片后,继而出现白细胞减少,头晕无力,食欲不振,稍有劳则汗出恶风,容易感冒,睡眠及二便尚可。

经保健室给服西药(药名不详)未效,后又住院服西药治疗,白细胞维持在2700/mm3。

诊查:舌质正常,脉象浮缓,余症如上。

辨证:证为卫阳不振,腠理不固。

治法:宜温卫阳,固腠理以增强其机体之抗病机能,用桂枝加黄芪汤。

处方:桂枝10g 白芍15g 黄芪20g 甘草3g 生姜5片大枣5枚服上方药7剂,复查血象白细胞为5400/mm3。

药已中病,仍守原方。

再服药7剂,白细胞已升至7800/mm3,诸症霍然。

随访6年,未见复发。

按语白细胞减少症,以白细胞减少、倦怠乏力,或发低烧、容易感染等为临床特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卫气虚证。

本案患者虽无低1烧,但其他症状均为卫阳不振、腠理不固之表现,故用温卫阳、固腠理之法而获显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156-157,谭日强医案。

谭日强,1913年生,湖南省湘乡县人。

中医教授。

17岁拜师学医,1934年考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36年毕业后留校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在湘西、湘南一带行医;抗战胜利后在长沙开业。

1952年到湖南省立中医院工作,1960年调湖南中医学院任教。

曾任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湖南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余年,擅长内、妇科,对心血管病、血液病、肝脏病的防治颇有研究。

主要著作有《传染性肝炎的辨证治疗》、《金匮要略浅述》等书。

2。

白细胞低的原因及危害有多大

白细胞低的原因及危害有多大

系最密切,也最具直接效果的方式----饮食。

由内而外的调理,给身体各部门最需的养份,是最自然也最好的方式。

中国自古便有以食物美容的观念,如《黄帝内经》所言:五脏健康,容颜才美。

其奥妙之处就是选择对的食物。

以下是美国一位饮食专家所提供的抗老美容食物。

1.红橙、樱桃及蓝莓胶原能让我们的皮肤及肌肉具有弹性,但其生成制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但仍可利用“深色水果”来抵抗皮肤的老化。

医学博士说:“红橙、樱桃与蓝莓等水果,具丰富的抗氧化剂,它可以透过其抑制细胞氧化燃烧的作用来减缓老化,并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让人体增加胶原蛋白的制造,增生健康皮肤,让人看起来更年轻,更健康。

”2.贝类、葵花子与沙丁鱼这三种食物都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必需脂肪酸。

医师表示:“脂肪酸可以滋养肌肤,让肌肤更健康,使皮肤细胞以最佳的状态来运作。

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它管控养分与废弃物的传输,让人看起来年轻。

”3.蒲公英、芜菁与芥菜专家说:“有些食物可以帮助清理我们的肝脏免除于毒素、重金属与脂肪的危害,让身体更有效率地运作。

此外,健康的肝脏可使我们的眼睛更明亮,皮肤更加紧实。

”她建议我们多摄取绿色食物,如绿花椰、菠菜以及芝麻菜(又称箭花菜)等;芜菁、芥菜与西洋蒲公英也有相同的功效。

此外,摄取这些略带苦味的绿色食物,还可帮助改掉嗜食甜食的习惯。

白细胞低的原因及危害有多大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

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

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放射线等。

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如系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

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

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服用灵芝营养品,如稀牌胶囊之类的来增加白细胞也是很好的方法。

由于白细胞负责人体的免疫,那么白细胞的减少就会使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

介绍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μ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

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

其中获得性占多数。

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

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

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等、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

如系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

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

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如何预防1.对密切接触放射线或苯的人群(高危人群)应作定期检查。

2.对服用有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的患者,要严密随访。

3.慢性白细胞减少患者,若长期随访血象稳定,可不必服药。

对白细胞数较低而有症状者可选用利血生、沙肝醇、维生素B4等药物中的1-2种。

4.对起病急骤的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应送血液科抢救。

如何治疗1、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

2、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

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对由于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

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概述】周围血液白细胞计数低于4000/mm3称为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

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1800~2000/mm3称为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低于500~1000/mm3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常伴有严重的难以控制的感染。

上述三类情况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大致相同,但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等。

【诊断】白细胞计数是最主要的实验诊断依据。

白细胞计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可有较大的波动,所以往往需要多次重复检验始可诊断。

粒细胞浆内可有毒性颗粒和空泡,常提示存在细菌性感染。

单核细胞比例常代偿性增多。

如杆状核的比例增加(>20%)提示骨髓有足够的粒细胞生成能力。

骨髓象随原发病而异。

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内各阶段的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粒细胞有明显的毒性改变或成熟受阻。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可增多,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大致正常。

病情好转时外周血中晚幼粒细胞及较成熟粒细胞相继出现,个别可呈类白血病血象。

诊断的第二步是寻找白细胞减少的病因。

要注意追问有无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或化学物接触史;有无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基础疾病,例如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无反复感染史等。

下列特殊检查可辅助了解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骨髓粒细胞贮备功能测定用致热原如初胆烷醇酮、脂多糖及强的松(或氢化考的松),通过中间产物——“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的作用,促使骨髓粒细胞释放,了解粒细胞的释放功能。

如用强的松40mg口服五小时后白细胞计数较服药前增加2×109/L以上或用氢化考的松200mg静脉注射3~4小时后白细胞计数较用药前增加4×109~5×109/L以上者均为正常。

(二)肾上腺素试验皮下注射0.2mg后20分钟测白细胞数,如升高2000/mm3或较原水平高1倍以上,提示血管壁上有粒细胞过多聚集在边池。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与治疗PPT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与治疗PPT

案例二:预防与护理经验分享
预防措施: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接触有害物质
护理方法:注意个 人卫生,保持良好 的生活环境
饮食调理:多吃富 含蛋白质和维生素 的食物,提高免疫 力
心理疏导:保持乐 观积极的心态,减 轻心理压力
案例三:预后与转归情况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 年龄、病史等
诊断结果:白细胞减 少症的诊断依据和程 度
治疗方案:采用的治 疗方法和药物
预后情况:治疗后的 恢复情况和预后效果
转归情况:是否复发 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总结:对案例的分析 和启示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免疫学检查:通过免疫学方法, 检测白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 况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了 解白细胞减少症的遗传背景和 基因突变情况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 MRI等影像学方法,观察白 细胞减少症引起的器官损伤 和病变情况
鉴别诊断
病毒感染:如流感、肝炎等 细菌感染:如肺炎、肠炎等 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药物副作用: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其他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营养性白 细胞减少 症:由营 养不良引 起
遗传性白 细胞减少 症:由遗 传因素引 起
其他原因 引起的白 细胞减少 症:如放 射线、化 学物质等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
感染:病毒、 细菌、真菌等 感染可导致白
细胞减少
药物:某些药 物如抗生素、 抗肿瘤药物等 可导致白细胞
减少
免疫系统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可 导致白细胞减
饮食调理:通过调整饮食,如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可以补充营养, 提高白细胞数量。
05
白细胞减少症的预防与 护理

白细胞降低诊断标准

白细胞降低诊断标准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一般可以分为急性白细胞减少症和慢性白细胞减少症,两种情况的诊断标准是有所区别的,具体如下。

1、急性白细胞减少症:成人的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持续时间短暂,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恢复。

2、慢性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或更长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白细胞减少症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诊断,而是一种症状或体征,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

因此,在确定具体的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在治疗上,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平时要注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其他升白细胞药物,如B族维生素、鲨肝醇、利血生、雄激素等,必要时可考虑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手术,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临床医生根据病情制定。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是指体内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能增加其感染的风险。

在临床上,护理人员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提供恰当和细致的医疗护理,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本文将探讨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的相关问题,包括病情观察、感染防控和心理支持。

1. 病情观察在护理过程中,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血常规指标以及其他相关的临床表现。

特别是当患者发热时,应及时记录体温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患者是否有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如咳嗽、咳痰、腹泻等,以及皮肤和黏膜的异常。

2. 感染防控由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免疫力较弱,因此感染防控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并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此外,患者的病室应保持清洁干净,保持空气流通,并定期消毒。

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3. 心理支持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往往因为免疫功能下降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

可以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和担忧,并提供积极的回应和建议。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抵抗力。

4. 营养支持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常常对营养摄入有一定限制。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应增加患者对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的摄入,增强其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和改进。

5. 社交支持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往往在疾病期间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与外界的联系较少。

护理人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为患者提供社交支持,例如邀请患者与家人或朋友进行视频通话,组织一些适合患者参加的康复活动和娱乐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防治感染
轻度减少者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 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增加,应减少出入 公共场所 粒细胞缺乏者应急诊收入院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1)利血生 20mg Tid (2)维生素 B4 10~20mg
Tid (3)鲨肝醇 50mg Tid (4)辅酶A 50u im gd ( 5 ) 肌 苷 200~600mg im 或
恶性肿瘤细胞浸润骨髓。
骨髓转移癌
胃癌骨髓转移
(3) 异常免疫(如造血前体细胞自身抗 体)和感染时产生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致 中性粒细胞减少
(4)成熟障碍(造血物质缺乏) VitB12、叶酸缺乏
二、粒细胞破坏过多
(1)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 减少、SLE、RA
(2)非免疫因素:病毒感染或败血症 时,中性粒细胞在血液或炎症部位消耗 增多,脾大导致脾功能亢进,血液细胞 在脾内滞留、破坏增多。
三、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 假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移至边缘池
内毒素血病、异体蛋白反应
粒细胞滞留循环池其他部位:
血液透析、脾大滞留
临床表现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 轻度减少 >1.0*109/L 中度减少 (0.5-1.0)*109/L 重度减少<0.5*109/L
临床表现
轻度减少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 现为原发病症状。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 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 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 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现高热、 粘膜坏死性溃疡及严重的败血症、脓毒血 症或感染性休克。粒细胞严重缺乏时,感 染部位不能形成有效炎症反应,常无脓液。
可表现为骨髓增生低下或代偿性 增生活跃。
三、特殊检查 肾上腺素试验:
肾上腺素促进边缘池中性粒细胞进入循 环池—鉴别假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
有无抗粒细胞自身抗体
诊断和鉴别诊断
(1)白细胞减少症— 持续低于 4.0×109/L。
(2)粒细胞减少症—持续低于 2.0×109/L。
预防
放射线及苯等化学毒物接触者,需定期检 查血常规。
有药物过敏史或用药后粒细胞减少者,应 避免使用同类药物
预后 轻、中度者预后好 粒细胞缺乏者病死率高
gd
三、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按急症住院治疗
1、采用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交 叉感染
无 菌 隔 离 室
2、积极控制感染 3、支持疗法
4、重组人粒系刺激因子3ug/kg.d。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四)免疫抑制剂
免疫介导的及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可使 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鹅口疮(口腔真菌感染)
淋巴结肿大与肛周脓肿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1)RBC.Hb.血小板多属正常 。
(2)WBC < 4.0×109/L,粒 细胞 < 2×109/L,中性细胞 < 0.5×109/L。
(3)粒细胞核左移,分叶多,有 空泡或中毒颗粒。
二、骨髓象
解热镇痛药:氨基氧嘧啶、他巴唑等。
引起白细胞减少常见药物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巴比妥类等。 磺胺类药:磺胺嘧啶、长效磺胺等。 抗生素:氯霉素、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
等。
(2)影响造血干细胞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 血,骨髓造血组织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转 移癌细胞浸润等,由于中性粒细胞生成障 碍而引起减少。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 少症者由于造血干细胞缺陷而导致中性粒 细胞生成减少。
有核红细胞
光镜下的血细胞(瑞氏染色)
中性粒细胞
正常外周血涂片
正常外周血涂片
正常外周血涂片---嗜酸粒与嗜碱粒
白 细 胞 变 化 曲 线
急性炎症中性粒细胞的游出和聚集过程
白 细 胞 吞 噬 过 程
中性粒细胞:军队 抗生素:武器
外周白细胞持续低于4.0×109/L时,称为 白细胞减少症。其中主要是粒细胞减少, 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 × 109/L时,称 粒细胞减少症。
(3)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 < 0.5×109/L。
鉴别诊断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白细胞不增多性急性白血病
骨髓再生异常综合征 巨幼细胞性贫血 转移瘤脾 自身免疫性疾病 脾亢 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
治疗
一、病因治疗
对可疑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 应立即停止接触。继发性减少者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白血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经过治 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 可恢复正常。脾亢者可考虑脾切 除。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时, 称粒细胞缺乏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粒细胞生成减少:
(1) 细胞毒性药物及物理化学毒物引起的 粒细胞减少:直接破坏、损伤造血干细 胞或者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细胞复制。
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见药物有
抗癌药:氮芥、白消安、环磷酰胺、6-MP、阿糖 胞苷、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