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申辩之读书笔记
申辩篇苏格拉底读后感

申辩篇苏格拉底读后感
苏格拉底可太酷了,他站在那儿,就像个“智慧界”的超级战士,不过他的武器不是刀枪剑戟,而是他的嘴巴和那些一针见血的思想。
你想啊,他被人告了,罪名听起来还挺玄乎的,什么不敬神啦,腐蚀青年啦。
这就好比现在有人告你,说你有个超能力,能把年轻人变得不听大人话,还说你不尊重大家都信的东西,可实际上你啥坏事儿都没干。
苏格拉底申辩的时候,那叫一个理直气壮。
他说自己到处找人聊天,问问题,可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多聪明,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啥都不懂,想搞清楚真理到底是啥。
这就像一个特别好奇的孩子,拉着大人的衣角不停地问“为啥呀,为啥呀”。
他把那些所谓的智者怼得一愣一愣的,那些智者以为自己啥都懂,可苏格拉底就像个专门戳破气球的针,一下子就把他们那些看似高大上的伪装给戳破了。
我觉得最搞笑又特别深刻的是,他好像在说:“我就是个爱智慧的人,你们觉得我坏,其实是你们自己心虚。
”他这种坦然面对那些莫须有罪名的态度,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要是搁我身上,被人这么冤枉,估计早就气得跳脚,话都说不利索了。
可是苏格拉底呢,有条不紊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就像是在给大家上一堂超级精彩的哲学课。
从他的申辩里,我还能感觉到一种孤独。
他就像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周围的人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转啊转,觉得他是个怪胎。
他追求的是真正的智慧和美德,可其他人却被一些表面的东西蒙蔽了双眼。
这就好比在一群只知道玩泥巴的孩子里,有一个孩子在研究星星,那些玩泥巴的孩子就觉得这个看星星的孩子不正常。
苏格拉底的申辩篇读后感.docx

苏格拉底的申辩篇读后感.docx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的申辩篇是他的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阅读这篇文章,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受到了启发。
一、论证思想的重要性苏格拉底在申辩时,强调了思想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经过思考的观点才是值得信赖的,否则我们是无法认识到真理的。
苏格拉底对思考的重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思考的力量,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我们才能看到问题的真相,了解事物的本质。
二、批判多数意见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中,他也对多数意见进行了批判。
苏格拉底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多数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往往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他们只是被流行的观点所影响。
苏格拉底在申辩中通过反问的方式,逐步揭示了许多错误的观点和多数人的偏见和错误的倾向,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批判一些表面的观点和多数人的偏见的必要性。
三、认识到真理的价值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中,他总结了自己的申辩经验,并阐述了如何寻求真理。
他强调,要想得到真理,必须同情于被诱惑的人,用真正的话语将他们带回到正确的方向。
苏格拉底的申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真理的重要性,真理才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
四、思考人生的意义苏格拉底在申辩中提到了人生的意义,他说,“值得活着的人是那些在生命中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和这个世界是相连的”。
苏格拉底的这个观点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让我思考自己的目的、价值,让我明白活着的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决心。
总之,苏格拉底的申辩篇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哲学经典。
这篇文章通过苏格拉底的精神,表达了一种思考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真理。
阅读苏格拉底的申辩篇,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部对话录,记录了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进行辩护的情景。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而闻名,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思辨能力。
他以一种平和而坚定的态度,对控诉他的人进行了精彩的辩护。
他不仅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辩证法,还能够深刻地剖析人性和道德问题。
他的言辞中充满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守,这使他成为了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位伟大思想家。
其次,苏格拉底的申辩引发了我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
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提出了许多关于正义和道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正义?”、“人应当如何行为才能算是正义的人?”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进行了反思,还让我意识到了正义和道德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苏格拉底的申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正义的内涵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最后,苏格拉底的申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在这部作品中,苏格拉底展现了对真理和正义的坚守,以及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具有的品质和态度。
通过他的申辩,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总之,通过阅读《苏格拉底的申辩》,我对正义、道德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苏格拉底的智慧和品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继续激励着后人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成为永恒的哲学经典。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书笔记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书笔记第一篇:《苏格拉底的审判》读书笔记《苏格拉底的审判》读书笔记对于苏格拉底,我们并不陌生,就跟我们承受中国的传统道德一样,从小耳儒目染,但却也只是停留在大体印象中。
这本书则为我们解释了苏格拉底,能让人认识他,了解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人明白了他为什么会被审判,又为什么最终接受了死……雅典民主传统是西方文明的骄傲,然而它也不是永远宽容的。
苏格拉底的杀身成仁使得他扮演了西方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第一个殉道者,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罪行的哲学家起诉、判罪、处死,这给雅典的民主烙上了永远洗不清的污点。
他出生在古希腊战争的混乱时期,道德价值低落,因此苏格拉底认为,若要支持当时生活中的伦理局面,人人就必须认识自己,这也是他哲学的出发点。
因为苏格拉底一生没有任何著作,所以今天我们了解他的生平、思想,主要见于色诺芬尼的《回忆录》和柏拉图的《对话录》。
斯东晚年所著《苏格拉底的审判》一书对尘封已久的历史进行了重现和创新的解释。
一场两千多年前的审判,为何就能引起这么广泛的关注?两千多年后,历史学家对于这场审判所做的评价是: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的审判和处死,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
纵观当年的历史,这的确是一个不寻常的审判。
第一、审判发生在以自由民主文明闻名的希腊雅典城邦;第二、被审判的人是名噪一时的大哲学家;第三、被审判的原因恰恰是基于他在言论自由基础上发表的反民主的言论;第四、这场审判结果成为了“民主”制度下最大的冤假错案。
苏格拉底的审判狠狠地扇了民主一个耳光。
以上种种背景综合起来,形成了人们千年以来的疑惑:民主的审判如何酿成大错呢?苏格拉底是基于两个理由被处死刑的,一个是他不信仰城邦的神,只信仰自己的神,另一个是他腐蚀或者败坏青年。
起诉他的人是三个希腊城邦的公民。
很多人反观这段历史的时候,一般会集中于对苏格拉底的惋叹和赞颂,苏格拉底以卫道士和殉道者的身份站立在历史之中,而作出决定的陪审法院则被质疑成愚民行为。
苏格拉底的申辩 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一:引子《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部作品,记录了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为自己进行申辩的过程。
这部作品以其思辨性和哲学性而闻名,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苏格拉底的聪明才智和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所感动和震撼。
二:正文1. 苏格拉底的申辩之前的背景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中,苏格拉底是被控煽动青年悖逆、蔑视信仰和引入一个新的神明。
此案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困境和它对新思想的排斥。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面对这些指控进行自身辩护的机会。
2. 苏格拉底的辩护策略和思考方式在自己的申辩中,苏格拉底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辩证法,他并没有举出实例来反驳指控,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的辩论对手自相矛盾,揭示出他们的无知和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苏格拉底试图证明自己并没有对雅典社会造成任何危害,他只是在追求真理,让人们思考他们所谓的信仰和文化。
3. 苏格拉底的智慧和纯真在申辩过程中,苏格拉底展现了他的思辩才能和智慧。
他通过真理的追问和批判,揭示了人们对伦理和道德的漠视。
他虽然被控煽动青年悖逆,但他反驳说他只是在让人们自省和思考他们的信仰和行为是否合乎道德。
4. 苏格拉底的遭遇和结局尽管苏格拉底以聪明的辩证法为自己进行了申辩,但最终他还是被控状所制,并被判处死刑。
尽管他提出了其他惩罚的建议,但他的辩护并没有改变雅典社会众人对他的看法。
在面对死刑时,苏格拉底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表现出了他高尚的品质和纯真的灵魂。
三:结尾1、本文涉及附件为了更好地理解《苏格拉底的申辩》,本文附上了该作品的原文版本以及其他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评论。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文所附的附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有一些法律名词被提及。
在此附上这些名词的注释,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1) 控状:指起诉书或控告书,即对被告提出指控的文件。
读书笔记:苏格拉底的申辩(中)

读书笔记:苏格拉底的申辩(中)04“啊,雅典人,你们听到我的原告们讲话时感觉怎样,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自己,我几乎被他们那富有说服力的语言搞得一无所知——他们是真厉害,几乎没说一句实话就能取得的这样的效果。
虽然他们说了很多假话,让我为之倾倒的却只有一句——我是说他们居然警告你们, 听我说话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被我的雄辩所蒙蔽!他们真应该为这话感到惭愧,因为我在这方面的缺陷一开口说话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他们说雄辩的力量,说的是真理令人信服的力量,那么我承认我是雄辩的;而如果不是,我只能说这些人很无耻。
但是我这样的雄辩和他们的雄辩是多么不一样啊!你看,就像我刚才说的他们几乎没有说一句真话,或者不会多过一两句真话,但是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将是完全的事实,我不会像他们那样玩弄一些美丽的辞藻,其实那没有一点趣味。
我决对不会的,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这是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辩护词,尽管他声明自己是第一次在法庭上申辩,且指出自己是一名70岁的老人,可他的开场白,明显地是将陪审员与自己隔开了,他直接定义这个庞大的陪审团都被他们公诉人给蒙蔽了。
苏格拉底的学生及朋友们一听到他的辩词,就知道他怀着必死的决心来进行这场申辩的,在申辩词中,苏格拉底自己都在说,假如他能像起诉他的人那样,无耻去做大家已经习惯了的那些丑事,如在法庭上哭啊、叫啊、抱怨啊、哀求啊等等,所有这些事情,都配不上苏格拉底这个名字。
苏格拉底说,所有不经检审的人生都是不值得过的。
他不害怕死亡,那是因为“死亡无非是两种可能情况之一:一种死亡是空空的一无所有,也一无所知,或者,死亡就像人们说的,是灵魂的一种迁移,从这个世界到另外一个世界。
现在你想象一下,有一种无知无觉的状态,就象一个人沉睡得连一个梦都没有的时候,那死亡真的是一种巨大的收获了,如果一个人可以做一个选择,是愿意选那些无梦地沉睡,还是他一生中其他的日日夜夜。
我觉得任何一个人,不只是我们这些平常人,包括那些国王们,都会觉得自己一生很少有什么时候比那样沉睡的时候更幸福。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书笔记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书笔记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篇重要著作,讲述了他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故事。
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它的历史背景和哲学的思考,还因为苏格拉底的勇敢和智慧。
在书中,苏格拉底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辩论技巧,成功地为自己辩护并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他坚持认为,真正的智慧只能通过内省和思考来获得,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
我对书中苏格拉底与法官们的对话印象深刻,他巧妙地利用了逻辑推理和道德观念,为自己的哲学思想辩护。
尤其是他说到:“未经省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时,我深受触动。
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
在理解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他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示了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展示了一个哲学家应有的勇气和坚持。
他的这些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真理和智慧的价值,以及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的申辩》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书。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和人格,还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追求真理和智慧,通过内省和思考来获得真正的成长。
在阅读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思考和启示,这些都将在我未来的生活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苏格拉底的申辩第四章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第四章读后感
这一章里,苏格拉底就像个无畏的斗士,继续在法庭上阐述他那些惊世骇俗的观点。
他面对那些想要定他罪的人,一点都没有退缩的意思,这种勇气真的超级酷。
就好像在一个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走的人群里,他偏偏要反着来,还特别坚定地觉得自己走的才是正道。
他说的那些话呀,乍一听觉得挺绕的,但是仔细一品,又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考大门。
比如说他对所谓的智慧、对城邦的看法之类的。
感觉他在挑战当时所有人的固有观念,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在严肃的大人世界里大喊:“你们都错啦!”不过他可不是毫无根据的乱喊,他的每一个观点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用他独特的方式把道理一点一点地掰扯清楚。
而且我发现,苏格拉底特别擅长用反问。
他就像拿着一把小钩子,通过反问把那些人的想法勾出来,然后再把这些想法里不合理的地方给指出来。
这就好比是先把敌人引到自己的地盘,然后再一举歼灭,这种辩论的技巧简直是绝了。
我在想,当时在场的那些人听了他的话,心里肯定是五味杂陈的。
有人可能觉得他是个疯子,有人也许会暗暗佩服他的胆量。
而我呢,读完这一章,就像是从一个习以为常的小天地里被拽了出来,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思考维度。
虽然有些地方还不是完全能理解透彻,但就像吃了一颗有点怪味但又特别有嚼劲的糖果,越嚼越有味道,让我忍不住想要继续读下去,看看这个特立独行的苏格拉底还会说出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来呢!。
《油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书笔记

读《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有感读完了这本看似很薄的书,留给我的不知是薄薄的内容,还有变读边思考的一些想法和老师讲的课程引发的一些深思。
《游叙弗伦》中,是苏格拉底和状告父亲的油叙弗伦进行的有关于“虔敬”的讨论。
读完了这篇也许有点苏格拉底有点找人恨的原因。
苏格拉底虽然谦虚爱学爱求教,当他拜访有智慧的人进行求教,却要指出他人的缺点,甚至让他人觉得自己是否有智慧,从而导致狭隘而无知的人对他产生怨恨。
我觉得苏格拉底是可爱的人,让人又爱又恨。
如果换作是我与之交谈,说不定早就因为他的长篇大论而逃跑了,但同时不得不为他丰厚的学识,严谨的逻辑,深刻的思想所折服。
游叙弗伦状告父亲贪财害命,在今天看来是大公无私之举,苏格拉底也站在理性的角度不反对这事情本身,但是,当他知道游叙弗伦状告父亲并非出于什么理性,而是受了宙斯杀了自己的父亲这类所谓“神”的启示后,就与游叙弗伦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读这一篇的时候一直有一个问题,游叙弗伦的父亲的行为是否有错?游叙弗伦告发父亲的行为是否有错?而在苏格拉底的指教中,不免又想好像游叙弗伦及其父亲均有错,又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在想其目的在于告诉人们,做合理的事要凭借理性而非神谕。
因为神也五花八门,神是在不同客观条件下人们为了各自不同目的而创立的一个个神秘的理由。
那么,事实上,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善的,恶的,就都可以随便找一个神,甚至自己制造一个神来做榜样或者理由,然后大行其道了。
苏格拉底认为,这是极其危险的。
这是我初读时一些粗浅的想法,但读完这篇再结合老师所讲,我也明白这篇的重点在于讨论什么是虔敬,虔敬是否正当。
同时也暗示了苏格拉底被告发为“亵渎神灵,毒害青年”是不正当的。
所以《苏格拉底的申辩》更是情深意切的为自己申辩。
不再于他究竟是多么免罪而活下来,而在于他再用正当的方式来唤醒糊涂的人:什么该是正当的?由上篇得知一个正常的案件应审理:谁犯罪,所犯何罪,何时犯罪。
但由于迈雷托士的蛊惑加上对苏格拉底的怨恨之情,在审理案件时,而忽略掉了该有的程序,所以我认为这个审理程序是不正当的。
读书笔记苏格拉底的申辩

读书笔记苏格拉底的申辩Ol公元前399年的某天,苏格拉底端起雅典法庭判给他的一杯毒槿汁的酒,他环顾了一下围在周围的人,神态自若且安详。
他的弟子柏拉图及朋友们带着祈求的眼神看着他。
“老师,您其实可以通过缴纳罚金的形式免受极刑的处罚,大家已经给您凑齐了100个米纳。
”“先生,您可以向法庭申请流放的,咱们先保住命,后续再想别的办法。
”一丝平静的笑容闪现在苏格拉底的脸上,这个70岁的老人淡淡地说了一句“分别的时刻来到了,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去死,而你们继续活着,哪一条路更好,只有神才知道。
”这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带有哲理的话。
02在希腊雅典的街头,经常能看见一位常年穿着一件长袍,即使在冬天都光着脚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男人,男人长着一副狮子鼻,嘴唇肥厚,个子矮小,形象有点丑陋。
有些人认为他说的话颠三倒四,整天疯疯癫癫,他甚至被一些达官显贵所唾弃。
他就是苏格拉底。
他见到谁,都想找机会跟人聊天。
苏格拉底之所以到处找人谈话,他的问题无外乎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真理,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
他的问题其实都是想证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神谕是对的。
神谕是什么呢?苏格拉底有个好朋友,他在世的时候有次去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祭神,完毕后他顺嘴问了女祭司,除了神之外,谁会是这个世上最有智慧的人?女祭司告诉他,这个世界上,除了神,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听到这个神谕,他非常不信,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所知的人。
作为一个哲学家,他需要证明自己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于是,他就开始去寻访公认的有智慧的人。
他的理论是,只要找到一个人比自己有智慧,那就证明了苏格拉底不是世上最智慧的人。
于是,苏格拉底就开始跟各色人等交流,这里有达官显贵,有各行各业的智者,通过交谈,苏格拉底发现,这些被公众认可的智者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
经过苏格拉底的论证,他证明神谕真的是正确的,神说他是最智慧的人,说白了也就是,苏格拉底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他最有智慧,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智慧,而那些被认为有智慧的人,连这点都不知道。
2023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2023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2023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1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申辩,并不以寻求获得陪审团支持,达到无罪开释为目标,而更像是苏格拉底日常对话的延续,其中充满了马虻式的批评。
苏格拉底的第一个批评针对的是雄辩家,认为他们娓娓动听的演说都是虚伪的。
《泰阿泰德篇》中,苏格拉地区分了雄辩家和哲学家。
双方都以自己的生活为善,对方的生活为恶。
前者拥有演讲和使人愉悦的技巧,但心灵是不完善的;后者以向上探求为善,却不注意世间事物,通常是糟糕的演讲者。
苏格拉底。
并不是无视俗世的,但从认同上说,显然倾向于哲学家这一极端,而哲学家常具有的糟糕的演讲能力,似乎也在苏格拉底申辩的失败中得到了证明。
但从苏格拉底的批评上看,他并不以没有获得无罪开释为失败,相反,他认为,重要的是真实和正义,而不是雄辩的技巧,这两者甚至是不相容的。
针对苏格拉底的第一个攻击是:“苏格拉底经常为恶,好奇地探究天上地下的事,把坏的说成好的,还把这些传授给他人。
”苏格拉底对此加以否认之后,便开始讲述德尔斐神庙神谕的事,并得出结论说,自己如果真如神谕所说,是最有智慧者,这种智慧也只是知晓自己无知的智慧,是人的.智慧,而真正的智慧,只有神拥有。
这既是对苏格拉底凭智慧教唆他人指责的反驳,也以声称只有神有智慧的方式表示了虔敬的态度。
另一批原告给苏格拉底的罪名是:苏格拉底为恶,腐蚀青年,不信城邦的神,另立新神。
苏格拉底以迈雷托士的话自相矛盾作为反驳。
他提醒迈雷托士,所谓不信神的控告只对阿那克萨哥拉适用,而且说一个相信有鬼神踪迹的人不信神,是荒谬的。
结束有针对性的反驳之后,苏格拉底就开始了回顾生平的宣讲。
这部分包含了对死亡和虔敬的看法。
在他看来,死亡胜于屈辱的偷生,且死后世界未必就不如现世,甚至还要更好。
这样的观点在《斐多篇》中有更详尽的阐述。
《斐多篇》里的苏格拉底,提出死亡可以使哲学家的灵魂摆脱肉体的纠缠,独自思考,而进入纯洁、永恒、不朽、不变的境界,达到智慧的状态。
关于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书的读后感

关于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书的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作品之一,以苏格拉底为主角,记述了他在雅典法庭上为自己进行申辩的情节。
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读后让我有很多感悟。
首先,我被苏格拉底的智慧和勇气所震撼。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以他的辩才和思辨的能力在雅典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尽管他被控谋杀罪并面临死刑,但他没有选择逃亡,而是选择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
在申辩的过程中,苏格拉底展示了他深厚的思想和逻辑能力。
他追问了控方的见解,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不仅仅是为了自保而辩护,更是试图揭示真理和智慧。
他用自己的智慧来质问控方的观点,使法庭上的每个人都感到震撼和困惑。
同时,苏格拉底的申辩也让我对正义和道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种审判的概念,即在查明事实之前不能任意定罪。
他批评法庭上的陪审员只听取了证词的内容,而忽视了证词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思辨和批判性思维,才能找到正确的结论。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正义和道德不应仅凭主观意愿来决定,而是应该建立在事实和理性的基础上。
苏格拉底通过他的申辩向我们展示了思辨和辩论的重要性,以及修养和知识的重要性。
他对法庭和司法制度的批评也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权威和权力,而需要保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此外,苏格拉底的申辩也让我思考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在面临死刑的威胁下,苏格拉底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尽管他知道,和陪审员争论可能会进一步陷入困境,但他仍然选择了继续辩论和追求真理。
这种勇气和坚持让我深感敬佩。
通过阅读《苏格拉底的申辩》,我还意识到真理往往是复杂而多义的。
在法庭上,控方和辩方的观点各有不同,很难判断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面临这种情况。
这本书告诉我,我们不能轻易相信表面的观点,而是需要通过思辨和辩论来寻找真相。
总的来说,阅读《苏格拉底的申辩》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苏格拉底的申辩,我增长了知识,思考了正义和道德的问题,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2024年关于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书的读后感

2024年关于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书的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本文学作品,描述了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情景。
这本书通过苏格拉底的辩论过程,深入探讨了真理、正义、道德等伦理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完《苏格拉底的申辩》后,我对苏格拉底的思想和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苏格拉底的申辩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苏格拉底一直保持着镇定从容的态度,娓娓道来,语言优美,逻辑严密。
他富有智慧和思辨的才能,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法官和听众思考问题,使人们通过辩论来认识和追求真理。
苏格拉底的辩论方式以问答形式为主,他通过不断提问和质疑对方的观点和论据,从而揭示出它们的不足和错误,以此来达到辩论的目的。
这种辩论方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明白了辩论并不是一种争斗、攻击的手段,而是一种追求真理、增进认知的方法。
其次,苏格拉底在辩论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原则,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雅典法庭上,苏格拉底被指控不尊重国家神灵和引导年轻人思想,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辩护。
他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启发人们思考,追求真理和正确的生活方式。
苏格拉底强调通过辩论来发现和认识真理,而真理是与正义相连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追求真理和正义,人们才能过上更加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这使我深思,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追求真理和实现正义,如何用智慧和理性指导我们的行为。
另外,苏格拉底在维护人的思想自由和个人权利方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苏格拉底面临着死刑的威胁,他仍然坚信自己的辩护是正确的,并选择了坚贞不屈的态度。
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言行展示了思想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他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去捍卫自己追求真理的权利,从而成为了自由思想的象征。
苏格拉底的行为使我明白,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权利,勇敢地站出来,并为自己的观点发声。
《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对哲学和伦理问题的思考。
苏格拉底的申辩 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第一章:引言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书中,作者通过描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论和论证技巧,展现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己信仰的坚持。
本文旨在将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感悟和思考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二章:对苏格拉底的认识在本章中,我将对苏格拉底的生平和思想进行概述。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他以提问和辩论的方式探索真理,并尝试通过对话揭示人们内心的思想和信仰。
第三章:苏格拉底的申辩技巧本章我将详细介绍苏格拉底的申辩技巧,包括提问、引导和逻辑推理等方面。
苏格拉底通过巧妙的问题和逻辑推理,使对方不断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并逐渐揭示出真理的本质。
第四章:对苏格拉底的学说的思考在本章中,我将对苏格拉底的学说进行分析和思考。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美德,只有通过不断追求真理和思考,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
对此,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评价。
第五章:对苏格拉底的申辩中的案例的讨论在本章中,我将着重讨论苏格拉底的申辩中出现的具体案例,分析其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讨论,我将进一步理解苏格拉底的申辩技巧和整个论述的逻辑结构。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在本章中,我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苏格拉底的思想对现代的影响。
苏格拉底的申辩技巧不仅对古希腊哲学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今天的辩论和思考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附件:本文附有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案例的具体引用和参考文献,供进一步阅读和研究使用。
法律名词及注释:1、辩论技巧:指在辩论过程中运用的巧妙问题和引导对方思考的技巧。
2、逻辑推理:指运用逻辑规则和法则对论证过程进行推理和证明。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一)虽然看起来《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述得是苏格拉底为他的清白所做的申辩,其申辩对象是雅典的五百人陪审团,但其实本篇对话录是柏拉图在借苏格拉底之口为哲学所做的申辩,其申辩的对象乃是政治。
贯穿于整个《申辩》的线索便是政治与哲学之间的张力。
柏拉图几乎所有的对话篇的主人公都是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对话篇中,苏格拉底和他的对话者们探讨着各种问题,与其说苏格拉底所探讨的“是什么”的问题是他的哲学,倒不如说苏格拉底的哲学就是他的生活方式,是他对善的追寻。
在苏格拉底这里,哲学的目的便是要实现一种善的生活。
所谓苏格拉底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审慎的、不断追问的生活。
在《申辩》中,当有人提出流放苏格拉底,条件是让苏格拉底放弃爱知,苏格拉底对此断然拒绝,说道:“一个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
正因为此,苏格拉底整天在市场上和别人对话,省察那些自以为知的人,通过一个个的诘难指出他们的无知。
也正因为这样,苏格拉底才得罪了雅典公民,最终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虽然苏格拉底反复提到自己拒绝从政,但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政治,因为政治的目的也是要实现一种善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政治与哲学一样都是以善为目的的。
但是,政治与哲学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是原始性的,而政治则是次生的。
哲学作为一种对善的追问是直接指向善的,而政治虽然也以善为目标,但已经退化为一种手段。
在哲学那里,手段与目的是不分的,人们既是通过哲学追问进而向善进发,并且哲学追问本身也就是一种善的生活。
而在政治那里,手段与目的完全分离,政治只是一种为了实现善的生活的手段,因而在政治生活中,人们看起来似乎已经完全忘却了对善的追寻。
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对立,在这一意义上就可以说是一种面向上对立,前者直接面向善本身,后者只面向有益于实现善的事物。
正是哲学与政治这一点对立才进一步衍生出其它方面的对立。
对于哲学而言,由于其直接面向善,因而她力求以真理取代意见;而对于政治而言,由于它仅仅作为一种以实现善为目的次生性的手段,它需要以意见为基础,最终由意见逐步上述到对真理的探寻,因此,它才需要一些“高贵的谎言”作为政治生活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读了,我仿佛跟着苏格拉底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思想之旅。
在书中,苏格拉底面临着城邦对他的指控,却毫不退缩,坚定地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申辩。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虽然没有苏格拉底那般伟大和深刻,但也让我对坚持真理有了一些小小的感悟。
那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场全校性的演讲比赛。
我呢,平时就是个挺爱表达自己想法的人,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我精心准备了自己的演讲稿,主题是关于校园环境保护的。
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也花了好多心思去收集资料、组织语言。
比赛那天,我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
一开始,我讲得还算顺利,看着台下同学们专注的眼神,我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可讲到一半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有个评委老师突然打断了我,说我的观点太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
我当时就懵了,脑子一下子有点空白。
但我很快就冷静下来,我想,这是我坚信的东西,我不能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放弃。
于是,我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老师,我知道可能在您看来我的想法有些理想主义,但我觉得正是因为理想的存在,我们才有努力的方向。
就像校园环境,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觉得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那我们永远也不会有进步。
”我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
我接着讲下去,详细地阐述了我为什么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行动,比如增加垃圾桶的数量、加强环保宣传、组织志愿者活动等等,来逐步改善校园环境。
我还列举了一些其他学校成功的案例,说:“别的学校能做到,为什么我们不行?”这时,台下的同学们开始鼓掌,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支持和鼓励。
可那个评委老师的脸色却不太好看。
我心里也有点打鼓,想着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会不会因此影响比赛成绩。
但转念一想,我来参加比赛,不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吗?如果为了迎合评委而放弃自己的信念,那还有什么意义?比赛结束后,我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公布成绩的那天,我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
当听到我获得了二等奖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苏格拉底的申辩之读书笔记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书笔记在《苏格拉底的申辩》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分别对两批诬陷者做出了申辩和控诉。
对于第一批诬告:“有一个苏格拉底,是智慧的人,对天上地下的事无不钻研,不信神灵,能把有理的说成没理的。
”苏的看法是我本身并没有没有智慧,我的智慧是“以不知为不知,而不以不知为知”。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而在苏看来“人的价值不大,甚至毫无价值”,而女巫关于“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了”的断言其实是说“凡人呐,你们中间那个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是最智慧的,他承认自己在智慧方面实际上豪无价值”。
中国自古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及“自知者明”,多少带了一点以谦逊为美德的传统价值观的判断。
但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觉得苏对自己的这种定位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谦虚,甚至我们可以说他是反之以此为傲的,他想表达的是一种消极的哲学观——即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渺小的,是无价值的。
在当时思想自由的雅典,苏的存在无疑挑战者大多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
或许他的盘问,他的查访,对那些政界人物、诗人、手艺人及许许多多其他雅典公民来说觉不是逼迫发现自己的无知时受到的羞辱那么简单,仔细想想,那其实会引起一种内在的恐慌,即自身对生活生命本身的质疑。
这才是最可怕的,我们生活于世上,可却不知为什么而活,因为一切人类能够达到的目标都毫无意义。
或许在各种文化并存的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在意对这种观念报以理解的一笑,但我无从想象当时人们在信仰自由而不确定接受到这个“事实”时的痛苦。
从这点上看,对苏的审判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了。
另外,说苏不信神(虽然这一指控在之后有被再次提及)就显得十分荒谬了,不管他的神是自然还是具体的某种存在,他对个人的否定实际已表现出对神的绝对肯定与崇拜。
而且他自己也一直称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是在侍奉神道。
或许他真正教人的不是不信神而是不自信(不相信人的价值)。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批控告:“苏格拉底作恶多端,因为他毒害青年,不信本帮的灵机,另奉新的灵机。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书笔记

作者: 柏拉图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原作名: Apologia Socratis译者: 吴飞出版年: 2007-6页数: 232定价: 25.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柏拉图注疏集ISBN: 9787508041896你在任何一个关于苏格拉底的介绍中都能找到这本书,虽然这书不是他本人写的(作者是他的学生柏拉图)。
苏格拉底死亡之所以会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就要归功于柏拉图的这本《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是经典中的经典,千古绝唱。
读这本书,至少告诉我们几个道理:一、陷我们于无知的就是已知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们应该省察什么?我认为至少得对自己不懂的事情和知识边界保持敬畏之心。
而不是觉得自己什么懂,什么都会。
只有知道自己哪里不会哪里不懂的人,才是充满智慧的。
而明白这一点,又去努力追求我们的短板,尽力弥补的人生,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值得过么?苏格拉底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被德菲尔神谕称为全希腊最智慧的人。
小时候,总是被父母教育:鱼头不能吃,吃了会让人变傻。
于是他们抢在我之前把鱼头给吃了,剩下的鱼肉都留给了我。
当时我对此深信不疑,并且在每次吃鱼的时候,想都不想就把鱼头留给父母。
好让自己“不傻”长大了才知道,鱼头很美味,也很有营养,吃鱼头甚至是一道名菜。
当年父母说吃鱼头变傻,无非是觉得鱼头刺比较多,吃起来比较麻烦,担心我的嗓子被卡住而已。
耽误我去认知鱼头是不是吃了会变傻的,可以认为就是小时候长期被灌输的已知,让我产生了不假思索的行为。
二、从细节中寻找真相《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中详细的记载了苏格拉底被人起诉之后自己的申辩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是坚决认为自己无罪的,但是傲慢的证词成功触怒了陪审团,最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雅典人民在遭受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惨败之后,又无理智的处死了自己城邦最具有智慧的导师,真是一件让人痛心疾首的事件。
但是明白了这些,就能完整的还原历史吗?未必,独到这里最好多问几个自己问题1、这本书是谁写的,和作者什么关系,立场如何?2、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3、当时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他的动机是什么,放到现在,是否会是同样的选择?每一本书都是一个谜团,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拼凑证据链,获取真相的过程。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哲学思辨的经典之作。
作者柏拉图通过对苏格拉底的对话记录,展现了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申辩过程,以及他对自己信仰和哲学思想的坚守。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道德、真理等重要问题,也让我对自己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反省和启发。
在书中,苏格拉底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和坚定让人深为敬佩。
他在法庭上被控犯有亵渎神灵和腐蚀青年的罪行,但他并没有选择逃避或者妥协,而是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思想。
他认为真理和正义是最重要的,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也不应该放弃。
苏格拉底的申辩过程充满了智慧和辩证的思考,他通过对话的方式揭示了对方的矛盾和错误,展现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这种深刻的哲学思辨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除此之外,书中还反映了当时雅典社会的道德和政治现实。
苏格拉底所受到的指控和审判,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异见者和思想家的打压和排斥。
在一个权力和利益至上的社会里,真理和正义往往被忽视和践踏。
苏格拉底的申辩不仅是对自己的辩护,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质疑和批判。
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唤醒人们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信仰和行为。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让我对当今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省。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的申辩》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哲学思辨的经典之作。
通过苏格拉底的申辩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坚持和勇气,也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道德和政治现实。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道德、真理等重要问题,也让我对自己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反省和启发。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得到启发和思考,探索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苏格拉底的申辩》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哲学经典,它生动地展现了苏格拉底在面临审判时的崇高姿态和深刻思想,宛如一座灯塔,在人类思想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智慧之光。
在思想层面,苏格拉底对智慧的理解令人深思。
他那句著名的“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并非是一种谦逊的姿态,而是一种对知识和人类认知局限的深刻洞察。
在法庭上,他以这种姿态面对指控,展现出真正的哲学家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
他通过与各种人的对话来探寻智慧,发现人们往往自以为知道很多,但实际上对事物的本质缺乏深入理解。
这种对知识的反思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过程,提醒我们不要轻易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要不断追问和探索。
例如,在日常讨论中,我们可能会对道德、正义等概念有一些模糊的看法,但苏格拉底式的追问会让我们发现这些看法背后的矛盾和不清晰之处,从而激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这些重要的哲学问题。
从道德角度来看,苏格拉底的申辩体现出一种坚定的道德勇气。
他拒绝向不公正的指控妥协,即使面临着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威胁。
他坚守自己的信念,认为自己所做的——通过对话来启发人们追求智慧和美德——是正确的,是对雅典城邦有益的。
这种道德勇气在面对众人的误解和权威的压迫时显得尤为珍贵。
他没有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放弃自己的使命,反而把审判当作一个宣扬真理的机会。
他的行为让我们思考在道德困境中,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当社会的主流观点与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是随波逐流还是像苏格拉底一样坚守正义?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激励我们在道德的道路上保持坚定。
在对雅典城邦的影响方面,苏格拉底的申辩具有深远的意义。
尽管他被指控腐蚀青年和不信城邦的神,但实际上他是雅典城邦精神的真正守护者。
他通过与青年和市民的对话,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对美德的追求。
他的存在促使雅典人思考城邦的价值观、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等重要问题。
他的审判和死亡也成为了雅典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引发了后人对民主、自由、正义等概念的深入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的申辩》读书笔记
在《苏格拉底的申辩》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分别对两批诬陷者做出了申辩和控诉。
对于第一批诬告:“有一个苏格拉底,是智慧的人,对天上地下的事无不钻研,不信神灵,能把有理的说成没理的。
”苏的看法是我本身并没有没有智慧,我的智慧是“以不知为不知,而不以不知为知”。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而在苏看来“人的价值不大,甚至毫无价值”,而女巫关于“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了”的断言其实是说“凡人呐,你们中间那个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是最智慧的,他承认自己在智慧方面实际上豪无价值”。
中国自古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及“自知者明”,多少带了一点以谦逊为美德的传统价值观的判断。
但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觉得苏对自己的这种定位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谦虚,甚至我们可以说他是反之以此为傲的,他想表达的是一种消极的哲学观——即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渺小的,是无价值的。
在当时思想自由的雅典,苏的存在无疑挑战者大多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
或许他的盘问,他的查访,对那些政界人物、诗人、手艺人及许许多多其他雅典公民来说觉不是逼迫发现自己的无知时受到的羞辱那么简单,仔细想想,那其实会引起一种内在的恐慌,即自身对生活生命本身的质疑。
这才是最可怕的,我们生活于世上,可却不知为什么而活,因为一切人类能够达到的目标都毫无意义。
或许在各种文化并存的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在意对这种观念报以理解的一笑,但我无从想象当时人们在信仰自由而不确定接受到这个“事实”时的痛苦。
从这点上看,对苏的审判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了。
另外,说苏不信神(虽然这一指控在之后有被再次提及)就显得十分荒谬了,不管他的神是自然还是具体的某种存在,他对个人的否定实际已表现出对神的绝对肯定与崇拜。
而且他自己也一直称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是在侍奉神道。
或许他真正教人的不是不信神而是不自信(不相信人的价值)。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批控告:“苏格拉底作恶多端,因为他毒害青年,不信本帮的灵机,另奉新的灵机。
”苏格拉底对此主要做了两方面的辩护。
一方面对于毒害青年,他斥责“自命为好人和爱国人士”的梅雷多(主要原告)实际上根本不管心教育,而只是“对自己不关心的是冒充热心,假装关怀。
苏问他谁教青年学好,梅开始说法律,但当苏要求他指出确切的人时,他在苏的步步诘问下,承认有审判官、元老们、议员们(显然他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说不而得罪这些人),据此苏做出总结“你的意思是所有雅典人除了我都能教青年学好?”,梅此时不得不被迫而恼怒地承认这一点了。
于是,苏便容易地找出漏洞:对马来说,只有少数人,即驭手对它是有益的,对其他一切动物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梅对青年人实际上漠不关
心的真面目也就随之被揭穿了。
不仅如此,苏还做了进一步的辩护,即人们都知道和坏人在一起会对自己不利,那么如果他是有意教坏青年而又生活在他们当中就是自己损害自己,而这是不和常理的,所以自己要么并未教坏青年要么并非有意。
对于梅对他不信神灵的说法,他也以相同的方法揭示出其自相矛盾之处(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他说自己之所以被指控完全是因为“众人的偏见和忌妒”。
苏格拉底的智慧和口才都是惊人的,从他的申辩中我们就能看出。
我觉得值得一提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他用于和人辩论的方法;二是他在明知自己的作为会招致“众人的偏见和忌妒”仍坚持这样做的原因。
首先,我们容易从《苏格拉底的申辩》及《理想国》的对话中找出规律,苏与人谈话时总是避免正面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对他人话语中的细节不断发出疑问以使其自己发现自己观念中错误和自相矛盾的面,但是苏在此时仍不会轻易乘机抛出自己的见解而是选择继续追问怎样才是更好的情况,从而让对方自己发觉真理。
苏始终相信绝对的真理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的,“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我们可以看到苏教给别人的的确不是知识,而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法,通过考虑各方面可能存在的情况批驳自己看法中存在纰漏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全面的见解(尽管对某些细枝末节问题上的刨根问底的确使之看起来已近乎诡辩)。
而在越来越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现今中国教育中,我不得不为这从西方文明发源之初就展现出的可贵精神表示惊叹。
现在再说第二点,苏说:“有人说‘苏格拉底啊,你不断地追求,招来杀身之祸,不觉得惭愧吗?’而我的回答是‘一个人的职位在哪里,不管这是自己选定的,还上级指派的,他都应该坚守在那里,面对着危险,不考虑死亡,也放弃其他顾虑,决不让荣誉受到损害。
’”苏认为他的岗位是神赐的,即终身研究哲学考察自己也考察别人。
这让我联想到历史上无数为自身信仰献身的人,同样的无惧于非难和死亡,像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布鲁诺一样坚信“后世的人会明白我,知道我和我的价值”。
那么尽管我们可以没有争议地得出结论苏的死对希腊是一个惨痛的损失,但对他自己而言可能并不见得是个悲剧,一生为追求真理而活,最后也能为捍卫信仰而死,这其实是怎样幸福的一件事!我感动于这个伟大思想家的每一种坚持:不从政,为了使“尽力防止做任何不公正、不虔诚的事”的自己保全生命以帮助人们寻找潜藏在内心的真理于智慧;不哀求,为了自己、“你们”以及整个城邦的荣誉,“如果我凭劝说和哀求迫使你们背弃了誓言,我就会教自己不信神灵”。
我震撼于他对在场所有人的诘问:“高贵的公民啊,你是雅典的公民,这里是最伟大的城邦,最以智慧和力量闻名,如果你只关心获取钱财,只斤斤计较于名声和尊荣,既不关心,也不想到智慧、真理和自己的灵魂,你不感动惭愧吗?”西方自古对思想的捍卫和重视由此即可见一斑。
许多人在读过《苏格拉底的申辩》的第二部分后可能都会惋惜地觉得苏本不会死,然而正是他在此的第二次申辩将自己推入绝路。
但我怀着疑惑有重读了这一部分后觉得之所以智慧如他却如此不理智行事除了苏本身的个性的固执、真率之外其实还有另外的价值所在。
当由于票数的接近而提议苏自己选择用别的方式代替死亡时,他说自己一直是在为城邦做出贡献,应该在国宾馆用餐,如果一定要处罚,他建议罚一两银子,或是由柏拉图等担保罚三十两。
这是一种嘲讽,一种捍卫,他不愿为生命而舍弃自己相信对的东西,如果希腊不能容忍他的思想,如果他被允许活下来却不能帮人看清自己的无知从而去追求真理,或许在他看来,生命也失去了意义吧。
我们不会忽视死亡,尤其不会忽视那些为捍卫真理而死的勇者,我想苏自己是知道这一点的,我们不能排除他正是想利用此完成最后一次悲壮的对思想的传播。
显然,他做到了。
第三部分是苏最后的话,没有愤怒,没有畏惧,甚至没有惊异于自己的宿命。
“我并不认为我在危险中应当去做那不配自由人做的事,现在也不懊悔自己作了那样一个申辩,倒是宁愿作了那申辩而死不愿了出另一种申辩而生”。
他请求雅典的人们审查、斥责儿子的不端,就像他自己对他们做的一样。
——最后的话和他的一生一样磊落无悔!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也能看到他最后对这个尘世的悲悯,正如他最后的话“我去死,你们去活。
这两条路哪一条比较好,谁也不清楚,只有神灵知道”,死亡因其本身的未知性并不见得多么可怕,而扼杀真理的世界、不尊重智慧的人间才是真正让人无法寻觅到幸福的。
苏的智慧、坚持、勇敢成就了其光辉的一生。
尽管他自己并未立著作传,尽管我们已无从考证柏拉图的文字中有多少是其原创的见解,他对西方文明的起源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苏的死反映出绝对民主的、绝对自由的弊端,到底是全部的人民都应该有表决的权利还是我们的社会应该由那些称得上精英的人统治更为合理是至今仍争论不清的话题。
同时,苏的死一方面是对思想的扼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已对思想有了相当的重视,甚至已重视到可以因为一个人的思想而对其判处死刑。
这是我最后的两点看法吧,觉得很多问题还没想特别清楚,姑且把这篇极不成熟的文章作为我的第一次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