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要点第三编经济

合集下载

专科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

专科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梳理一、需求与供给影响该商品需求的因素是: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未来未来的预期。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人口因素、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城市化等。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的替代商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及其在家庭预算中的所占比例、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商品耐用程度、时间长短。

需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中包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随商品本身的价格上升而减少。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总是为负值。

以下经济现象中不符合需求规律的是(炫耀效应、吉芬商品)。

收入负效应不能反映商品的市场需求规律。

收入正效应才能反映商品的市场需求规律。

除商品的价格因素外,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政府的政策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包括:厂商供给能力和商品生产周期;产品生产成本。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二是人们在消费某种商品时对满足需要程度的主观感受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包括: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值;同一曲线上各点总效用相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均凸向原点。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增加商品x的消费时,x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商品y的边际效用因x的减少而增加,所以x替代y的边际替代律(绝对值)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因而五差异曲线时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解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变化)三、供给理论边际技术替代律是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市场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

边际技术替代律可以用等产量曲线上各切点的效率来描述。

由于效率不同,则等产量曲线上边际替代率也不相同。

短期内,厂商不能根据所需产量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因此,短期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供给理论与市场理论是从(供给)方面研究厂商行为。

(完整word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整理版

(完整word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整理版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综合基础知识》必看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3年版)_2

《综合基础知识》必看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3年版)_2

《综合基础知识》必看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3 年最新版) 随着各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陆续展开,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必考题库中各考点常考高频试题,并按照考点分类编写,方便大家根据各地招考简章公布的考试大纲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强化复习。

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您定能够金榜题名,实现您的梦想。

1、单选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_。

A : 基本路线B : 基本纲领C : 基本方针D : 基本原则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2、多选题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有_____。

A : 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B : 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C : 强制性和被动性相统一D : 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参考答案: ABD本题解释:【答案】ABD。

解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1.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 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3.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BD。

3、单选题我国在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和利用外资、发展对外技术交流时,必须坚持的一个共同原则是_____A : 四项基本原则B : 平等互利原则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 反对霸权主义原则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4、单选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时间是_____。

A : 1949 年B : 1953 年C : 1954 年D : 1956 年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解析】D。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5、单选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坚持_____。

高中经济选修3-4知识点总结

高中经济选修3-4知识点总结

高中经济选修3-4知识点总结
1. 经济学基础知识
- 经济学定义: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资源的科学。

- 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 市场经济:以市场供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由政府集中决策安排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体制。

2. 需求与供给
- 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 供给:表示生产者在一定市场价格下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 市场均衡:当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达到稳定状态。

3. 市场结构与市场形式
- 垄断:一个厂商或少数厂商掌握市场上绝大部分或全部商品或服务的供给。

- 寡头垄断:市场上有几个大厂商垄断市场。

- 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卖方和买方,产品同质化,无市场
控制力和价格控制力。

4. 宏观经济学
- 国民经济核算:国家对经济总量进行统计和核算的一种方式。

-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国民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指标。

- 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 失业率:表示劳动力中未能就业的比例。

以上是高中经济选修3-4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经济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经济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经济知识点归纳总结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市场经济:市场供求决定资源配置,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会自动调节资源分配。

- 计划经济:由国家计划决定资源配置,重视公平性,个体利益相对次要,资源分配由中央政府决策。

供给与需求- 需求: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受价格、收入、偏好等影响。

- 供给: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供应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受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影响。

- 市场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状态,市场上不存在过剩或短缺。

物价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造成物价普遍上涨。

- 供给和需求决定物价水平: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供给增加,需求不变会导致物价下降。

- 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货币购买力上升,物价普遍下降。

国际贸易与关税- 关税:进口或出口商品需要缴纳的税费,用于限制和影响国际贸易。

- 进口关税: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保护本国产业。

- 出口关税:增加出口商品价格,保护本国市场。

- 保护主义: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本国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比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包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发展。

分配制度- 市场分配:根据个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通过价格、收入等机制实现。

- 计划分配:由国家计划决定资源的分配方式,注重公平性和社会福利。

以上是一些高中经济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会计部分)复习要点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会计部分)复习要点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会计部分)复习要点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会计部分)复习要点2010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会计部分复习讲解主要要点2010年10月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章统计与统计数据1.统计的含义包括: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与统计数据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2.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分为: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区分四种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的要点:首先应区分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和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对现象进行定性计量;而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对现象进行定量计量;其次应区分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区分现象性质无递进或递减关系(即无顺序);后者区分现象性质则有递进或递减关系(即有顺序)。

再次应区分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区分现象的定量关系只能进行加、减运算;后者区分现象的定量关系则能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3. 统计数据的类型按照其所采用计量尺度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是由定类尺度计量的;顺序数据是由定序尺度计量的;数值型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的。

可按照不同计量尺度性质来理解。

4.变量及其类型。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其具体表现为变量值。

统计数据就是变量的具体表现,即统计数据就是变量值。

变量可按照统计数据的类型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

数值型变量又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理解不同类型的变量要从不同计量尺度性质来理解。

而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区分在于:前者计量的数值只能用整数;后者计量的数值不光能用整数而且还可用小数或分数。

5.统计指标及其类型。

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或者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就是说统计指标可以是个概念,也可以是概念加数值。

统计指标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完整)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完整)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考试内容:掌握需求的含义。

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1·单选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A.愿意购买的数量B.能够购买的数量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D.实际购买的数量答案:C(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考试内容:掌握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下降的,比如:劣质商品,吉芬商品(3)产品价格。

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预期。

(7)其他因素:如商品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例题1·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A.呈同方向变化B.呈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答案:A【例题2·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答案:ABDE【例题3多选题】属于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 消费者偏好B.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C. 替代品的价格D. 互补品的价格E. 产品生产成本答案:ABCD【例题4·单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综合基础知识a类考什么

综合基础知识a类考什么

综合基础知识A类考什么引言综合基础知识A类考试是一种常见的笔试考试形式,旨在考察考生在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素养和知识。

本文将介绍综合基础知识A类考试的内容和考察要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政治与法律政治与法律是综合基础知识A类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政治理论,了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

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政治制度与体制•公民的权益和义务•中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法律常识和基本法律素养等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政治学和法律方面的教材、参加相关培训和模拟考试,来提高对政治和法律方面知识的掌握。

二、经济学经济学是综合基础知识A类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理论,掌握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

具体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理论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经济学教材、参加经济学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三、管理学管理学是综合基础知识A类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管理实践能力。

具体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经营管理与组织管理•决策与决策理论等备考阶段,考生可以阅读管理学教材、参加管理学方面的培训和案例研究,以提高对管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综合基础知识A类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能力。

具体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编程语言与算法设计等考生可以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教材、参加计算机培训和实践项目,提高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外语外语是综合基础知识A类考试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事业编 c类 综合基础知识

事业编 c类 综合基础知识

事业编C类综合基础知识1. 什么是事业编?事业编是指在我国公务员招录体系中的一类职位,属于行政管理类别。

事业编分为A、B、C三个级别,其中C类为最低级别。

事业编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基础知识和能力,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2. 事业编C类考试内容概述事业编C类考试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C 类考试内容的主要方面:(1)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事业编C类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党章党规等相关内容,了解我国国家制度和政府组织机构。

(2)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公务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C类考试中,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劳动法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熟悉我国的法律体系,了解法律条文的适用和解释。

(3)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公务员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C类考试中,主要包括行政组织、行政管理原理、行政能力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4) 经济学经济学是事业编C类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原理和分析方法。

3. 如何备考事业编C类综合基础知识?备考事业编C类综合基础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和技巧:(1) 学习规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备考事业编C类综合基础知识的第一步。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或每周的学习任务,并确保按计划执行。

(2) 系统学习事业编C类综合基础知识内容较多,需要系统学习。

可以根据考试大纲,结合教材和参考书,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建立起知识体系。

(3) 多练习备考事业编C类综合基础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可以通过做题、模拟考试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目录)第一篇政治篇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第四节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五节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与货币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三节资本积累与资本流通第四节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三章毛泽东思想第一节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节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节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篇法律篇第一章宪法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第二节国家机构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章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第二节行政行为第三节行政复议第四节行政诉讼第三章刑法第一节刑法概述第二节犯罪第三节刑罚第四章民法第一节民法概述第二节物权第三节人身权第四节合同第五节知识产权第六节婚姻与继承第三篇管理篇第一章管理学基础第二章行政管理第一节公共行政第二节行政组织第三节行政领导第四节行政决策、第五节行政执行第六节行政监督第三章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第一节事业单位概述第二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第三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第四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第四篇经济篇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经济体制第二节市场经济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章微观经济第一节市场主体第二节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三节市场竞争第四节收入分配第三章宏观经济第一节宏观经济调控第二节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三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第四章国际经济第一节开放经济第二节国际贸易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市场第五篇人文科技篇第一章历史常识第一节中国古代史第二节中国近代史第三节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章文学常识第一节中国文学常识第二节外国文学常识第三章科技常识第一节科学的基本知识第二节科技前沿第六篇国情省情篇第一章中国国情第一节国土与资源第二节人口第三节民族与宗教第四节社会经济结构第二章浙江省情省策第一节浙江社会历史简况第二节浙江自然地理概况第三节浙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第七篇公文篇第一章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第一节公文概述第二节公文的格式要素第三节公文的行文规则第四节公文的编排与稿本第二章常用法定公文第三章公文处理基础知识第一节公文的收文办理程序第二节公文的发文办理程序第三节处置办毕公文第八篇农业、农村工作篇第一章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知识第一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第三节农村土地管理第二章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第一节中央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第二节浙江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第九篇时事政治篇第一章重要时政专题第一节十七大报告第二节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章国内时政第三章国际时政。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分配、供求关系和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是关键。

以下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1.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 货币与银行体系
-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贸易与汇率
2. 微观经济学
- 需求与供给分析
-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 生产与成本理论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 环境经济政策
4. 产业经济学
- 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策略
-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 产业创新与技术进步
5. 经济数学与经济统计学- 统计分析方法与经济预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 数量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分析
6. 金融学基础知识
- 货币市场与利率理论
- 资本市场与投资分析
-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以上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油!。

2021最新事业编《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1最新事业编《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1最新事业编《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_____。

A.实现科技的飞跃B.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C.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D.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答案: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_。

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D.改革创新答案:C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要求是_____。

A.协调发展B.统筹兼顾C.“五个统筹”D.“三个代表”答案:C解析:统筹兼顾是指导原则,“五个统筹”是具体内容。

4、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C.人类社会进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答案:B解析:第一个新纪元是指对俄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5、以下电影中的情节,符合史实的是_____。

A.秦始皇身穿黑色朝服,接见来自日本和高丽的友好使者B.卫青大破匈奴,武帝赐其华屋,卫青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C.张骞从西域返京后,给汉武帝带回核桃、苜蓿、大蒜等西域特产D.曹操写信给孙权,云孤承献帝圣命,奉辞伐罪。

2023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2023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2023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梳理一、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GDP、GNI、GNP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意义;-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等构成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要素;-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支出、供给、货币、利率和汇率等方面的知识。

2.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 经济增长的测度方法,包括实际GDP增长率、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等;-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教育、法制、自然资源等。

3.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内涵、分类以及作用;- 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应及其限制。

二、微观经济学1. 市场需求与供给- 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基本概念;-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形成及其对价格与数量的影响;-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如技术进步、税收政策等。

2. 生产与成本- 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增长模型等基本概念;- 成本的分类与测算方法,如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平均成本等;- 供给的基本决策,包括短期与长期供给决策模型等。

3. 市场结构及公司行为- 国内与国际市场结构的基本形式;- 公司行为与市场结构的相互关系;- 市场失灵及产生的原因等。

三、国际经济学1.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观点;- 贸易模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贸易政策及其调整手段;- 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世界贸易组织。

2. 国际货币金融- 国际货币市场及其交易形式;- 汇率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 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运动规则;- 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等。

本文对2023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的经济基础知识要点进行了梳理,提供参考。

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学三大模块,详细介绍了各个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技巧等内容。

2023年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口诀

2023年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口诀

2023年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口诀一、宏观经济学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衡量标准。

2.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GDP组成要点。

3.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价值贬值。

4. 失业率高,经济不景气。

5. 贸易顺差,出口大于进口。

6. 财政政策,政府调控经济。

7. 货币政策,央行控制货币供应。

8. 经济周期,景气与衰退交替。

二、微观经济学1.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2. 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增长。

3. 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4. 成本曲线,边际成本递增。

5.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6. 垄断产生,市场竞争减少。

7. 弹性系数,需求变化敏感程度。

8. 机会成本,放弃的次优选择。

三、货币银行学1. 货币发行,央行的职能。

2. 存款准备金,银行的储备。

3. 贷款利率,银行收益来源。

4. 存贷款利差,银行盈利手段。

5. 存款保险,保障存款安全。

6. 货币供应量,影响通胀水平。

7. 货币乘数,扩大货币供给。

8. 利率决定,货币市场调控。

四、国际贸易学1. 比较优势,互惠贸易原则。

2. 关税壁垒,限制进口商品。

3. 贸易逆差,出口少于进口。

4. 汇率波动,影响国际贸易。

5. 自由贸易区,取消关税限制。

6. 保护主义,保护本国产业。

7. WTO规则,促进全球贸易。

8. 货币汇率,国际贸易结算。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1. 资本积累,投资创造财富。

2. 人力资本,教育培训提升效益。

3. 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

4. 制度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5. 产业结构,产值比重变化。

6. 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加。

7. 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8. 城乡差异,发展不均衡。

六、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1. 股票市场,企业融资渠道。

2. 债券市场,借款人筹集资金。

3. 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工具。

4. 证券投资基金,分散风险。

5. 商业银行,提供各类贷款。

6. 证券公司,股票买卖交易。

7. 保险公司,风险分散保障。

8. 外汇市场,跨国货币兑换。

七、经济法规与政策1. 市场竞争法,维护公平规则。

人力基础知识知识要点: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人力基础知识知识要点: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人力基础知识知识要点: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资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

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4、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5、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6、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7、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动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8、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9、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10、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11、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12、通过居民户与企业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13、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14、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

15、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

16、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17、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19、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全

《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全

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必备资料《综合基础知识》核心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政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考情分析:2005—2011年期间考马哲题目12道,主要分布在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划分和矛盾定律的基本了解。

知识点一: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典型命题:中国古代,王守仁:“心外无物”,西方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时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典型命题:中国古代朱熹:“理在事先”,西方黑格尔:“绝对精神”。

(二)唯物主义:(三种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源,直观,无理论依据。

典型命题:中国古代:五行说;西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知识点二:对立统一规律注意:1、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定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2、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 要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 要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经济基础知识要点一、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2.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际收支等指标,用以描述和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状况。

3.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性、增长性、波动性和平衡性等,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研究经济发展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二、微观经济学1.市场供求关系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市场的供求关系,了解市场价格形成和调节机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2.企业生产和成本理论了解企业如何最大化利润,以及生产要素的选择和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3.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于市场效率和市场公平有着重要影响,了解各种市场结构及其特点对于产业政策和反垄断法规有着重要意义。

三、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1.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稀缺性、选择性、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等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它们对于理解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等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

四、经济学分支学科1.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工资决定等问题,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对于解决就业和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财政学财政学研究政府的税收和支出行为,理解财政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3.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金融机构的组织和运行等问题,了解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至关重要。

五、国际经济学1.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比较优势,了解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基础知识——第3章劳动经济学要点

基础知识——第3章劳动经济学要点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第3章劳动经济学要点1、劳动要素也称为劳动力或人力要素。

2、劳动要素的特点及各特点的定义。

(1)动力性(2)自我选择性(3)个体差异性(4)非经济性3、劳动力供给的内容(1)微观劳动力供给: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给。

(2)中观劳动力供给: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社会劳动总供给的下一个层次,是对于某一产业、部门供给的偏好。

(3)宏观劳动力供给:从宏观的角度着眼,全面研究劳动力供给;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社会就业的基本格局。

4、劳动力供求关系可分为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三种基本类型。

5、在劳动力总量过剩的情况下,不同的资源个体因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状态。

6、造成劳动力结构上过剩的原因。

7、就业: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社会求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与状态。

8、失业的类型:(掌握各类型的定义及特点)(1)总量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它的需求数量,即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是在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的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社会对它的需求之间结构不对立、不统一所造成的失业。

(3)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结合过程中偶然失调所造成的暂时失业。

(“正常”失业)(4)技能性失业:即个人缺乏就业技能而处于失业状态。

(5)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

(6)选择性失业:是求业人员在社会上尚有一定的就业岗位时,不愿意到该岗位上去工作,而要等待更好的职业所形成的失业。

(自愿失业)9、劳动力市场的含义(1)劳动力市场是经济要素配置场所(2)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交换关系(3)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经济运行体制10、劳动力市场的划分(1)从市场分层角度——分为普通市场与人才市场两种。

(如初、中、高级人才市场)(2)从市场内容角度——分为各种专业、职业市场。

(如保姆市场、计算机软件人员市场)(3)从市场形式角度——分为固定机构性市场、临时集中性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第一节市场和市场经济一、市场的含义和市场要素(一)市场的含义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2、市场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3、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二)市场要素1、市场主体指的是拥有商品或货币并独立自主地从事商品交换活动以实现自己经济利益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和以一定组织形式出现的法人。

具体可划分为:一是商品生产者二是商品经营着三是商品消费者四是有财务分配权的政府管理机关2、市场客体指作为交换对象的各种商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他们共同构成市场交换的基础。

3、市场行为购买行为、销售行为、竞争行为4、市场秩序二、市场经济的涵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运行形式。

资源配置是由市场导向决定的。

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市场运行法制化;⑤保障制度社会化;⑥经济生活国际化多余的:市场经济的作用及缺陷1.作用:①优化资源配置;②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③调节供求平衡;④进行评估筛选;⑤实现宏观经济联系和传递市场信息2. 缺陷:①对宏观经济活动调节的盲目性;②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③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④市场经济具有分化性第二节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运行机制一、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一)价值规律(二)竞争规律(三)供求规律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有机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的机理。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其核心是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它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

1.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企业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的信号。

2. 供求机制:在竞争的过程中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调节和平衡供求的自行调节的机能3.竞争机制:竞争是构成市场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力的灵魂。

4.风险机制:破产是风险机制运行的最关键的条件5.信贷利率机制:在竞争过程中借贷利息率的变动同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5. 工资机制: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同劳动力供求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三、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2、促进技术创新功能3、信息传递功能4、利益分配功能5、外向开拓功能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1、生产与需求严重脱节2、计划价格脱离实际3、高度集中的经济决策弊端多4、经济活动缺乏竞争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1、1982年十二大提出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指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1. 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2. 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3. 是扩大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内在要求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所有制结构不同: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2. 市场经济运行的目的不同3.分配方式不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①把提高效率放在优先地位,但要兼顾社会公平;②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③既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4.宏观调控的作用不同: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建立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切实成为市场主体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4、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第一节市场主体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成为市场主体a1、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2、市场主体主要有三类:企业、个人和农户,另外还有政府和境外的个人、企业和政府3、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原因 A 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是健全市场体系,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键 B 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产生作用的客观基础4、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基本条件 A 企业有明确的产权 B 企业能自主经营决策 C 企业之间地位平等二、现代企业制度1、含义: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态的新型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A 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所有权,并取得由法律认定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

现代企业的法人产权与自然人企业的私人产权有着本质的区别:a 法人企业享有的法定财产权是以“组织”名义行使的,不受自然人意志和行为左右;b 法人企业具有永续存在的“生命”,不受自然人生命周期的限制;C 法人企业取得了企业法律形态,以《公司法》规范其组织形式、组织原则和商事权力、义务。

B 现代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C 现代企业是具有管理层级制的科层组织D 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管理走向职业化,并造就了一个职业经理人阶层。

E 企业经营决策目标的多元化3、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三个层次:A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B 公司外部治理市场C 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A 适应市场结构变化,抵御日益增大的市场风险B 利于形成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市场制衡机制C 利于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D 具有完善的法律规范性和国际惯例性E 利于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演变与类型1、根据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2、根据企业组织类型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划分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或确认的企业类型,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改革1、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深化面临的主要问题:A 冗员问题B 国有改制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C 布局与结构问题D 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集团的产权结构与治理问题2、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A 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以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报纸增值B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C 要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对国有经济的分类改革,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含义及基本特征1、含义:指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中,由具有不同功能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各类市场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按照市场客体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一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一般商品市场包括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2、基本特征: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作用1、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

2、有利于企业搞好生产和资本运营,成为市场主体。

3、有利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

三、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第三节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一、市场秩序1、市场秩序是市场在运行中形成的各类市场主体都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与法律规范的总称。

首先,市场秩序体现的是市场内在的规定性其次,市场运行的内在秩序一旦形成,就必然不同程度地上升为法律形式。

2、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维系契约的稳定及效力其次,制定竞争规则,规范竞争行为再次,提供宏观调控手段二、市场规则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第一节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的经济职能1、社会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进口总值社会总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公共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出口总值2、根据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3、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根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供求混合型、结构型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A 价格信号失真,误导经济资源配置,使市场机制失灵,降低经济运行效率B 助长流通领域投机之风造成流通混乱C 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加剧社会矛盾D 降低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引起出口下降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必要性A、政府干预和调节是纠正和弥补市场缺陷的必要手段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C、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A 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行宏观调控B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C 管理国有资产D 调节收入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E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第二节政府宏观调控一、政府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特征1. 涵义: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的管理、调节、控制活动2、特征:以总量调控为主要调控目标、以间接调控为主要调控方式、以物质利益激励机制为主要调控手段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1、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基本任务:A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B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C 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D 实行公平的收入分配三、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1、基本方式: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也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变为间接调控为主,这种转变表现为:A 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B 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管理为主C 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经济管理为主D 由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变为指导性计划为主2、宏观调控的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第三节宏观调控政策和宏观调控体系1、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2、我国财政调节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3、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第一节国民收入分配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间接税净额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金)+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1)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2)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3)是控制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4)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国家预算、银行信贷、劳务费用、价格杠杆第二节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1.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 劳动还存在重大差别,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 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条件是有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第三节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特征和功能1、内涵: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护、照顾或救助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