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河北工程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目录摘要 (2)一、设计任务 (2)二、总体方案的确定 (3)三、机械系统的改造设计方案 (3)1、主传动系统的改造方案 (3)2、安装电动卡盘 (4)3、换装自动回转刀架 (4)4、螺纹编码器的安装方案 (4)5、进给系统的改造与设计方案 (4)四、进给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5)1、脉冲当量的确定 (5)2、切削力的计算 (5)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5)4、同步带减速箱的设计 (7)5、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10)6、同步带传递功率的校核 (14)五、绘制进给传动机构的装配图 (14)六、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5)七、步进电动机驱动电源的选用 (16)八、控制系统的部分软件设计 (17)1、存储器与I/O芯片地址分配 (17)2、控制系统的监控管理程序 (17)3、8255芯片初始化子程序 (18)4、8279芯片初始化子程序 (18)5、8279控制LED显示子程序 (19)6、8279管理键盘子程序 (21)7、D/A电路输出模拟电压程序 (21)8、步进电动机的运动控制程序 (22)9、电动刀架的转位控制程序 (22)10、主轴、卡盘与切削液泵的控制程序 (22)参考文献 (23)第 1 页共23 页河北工程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第 2 页 共 23 页摘要:卧式车床(如C616/C6132、C618/C6136、C620/C6140、C630等)是金属切削加工 最常用的一类机床。

当工件随主轴回转时,通过刀架的纵向和横向移动,能加工出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端面,螺纹面等,借助成形刀具,还能加工各种成形回转表面。

卧式车床刀架的纵向和横向进给运动,是有主轴回转运动经挂轮传递而来,通过进给箱变速后,由光杠或丝杠带动溜板箱,床鞍以及中滑板产生移动。

进给参数依靠手工调整,改变参数时需要停车。

刀架的纵向进给和横向进给不能联动,切削次序需要人工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doc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工科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涉及机电系统的设计、分析、优化和实现等方面的知识。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具体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机械部分和电子控制部分的设计。

在机械部分,需要根据系统的功能和要求,设计机械结构,包括传动机构、导向机构、支撑机构、制动机构等。

在电子控制部分,需要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和传感器测量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传感器,设计控制电路和程序,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指标和优化设计。

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工作效率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机械结构的设计来提高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和控制参数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另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的可维护性包括系统的维修性和可靠性,即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维修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系统的可扩展性包括系统功能的可扩展性和升级性,即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实现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子电路设计等工具。

学生需要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

同时,还需要使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系统的模拟和调试,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电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的就业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能力。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和设计能力,掌握机械系统元部件设计和微机控制系统及其接口设计方法,掌握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应用和设计基本方法,培养以机电结合的人才。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其内容是学生已经修完的PLC技术、电子电工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的为基础,培养学生机电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提供基础。

四、教材选用与参考书课程教材:张建民主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修订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参考书目:[1]杨可桢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郑学坚周斌主编,微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张建民主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六、课程进度表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实验要求:必做。

七、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分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和课外项目三部分。

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实验和课外项目分组进行,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精神。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的内容跨度较大,要多练多想,善于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做好笔记,老师所讲的内容和例题与教材往往不一致,是老师自己的经验总结,注意将老师所讲内容与教材、参考书的比较,以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我们将所学的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培养我们独立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课程设计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的理解,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熟悉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融合与应用。

3、培养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方案设计、图纸绘制、参数计算、器件选型等。

4、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包括运动方式、精度要求、速度范围等。

2、进行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包括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的选择和布局。

3、完成机械结构的详细设计,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

4、选择合适的驱动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器件,并进行参数计算和选型。

5、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

6、对设计的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三、系统方案设计1、功能需求分析经过对任务要求的仔细研究,确定本次设计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为一个小型物料搬运机器人。

该机器人能够在规定的工作空间内自主移动,抓取和搬运一定重量的物料,并放置到指定位置。

2、总体方案设计(1)机械结构采用轮式移动平台,通过直流电机驱动轮子实现机器人的移动。

机械手臂采用关节式结构,由三个自由度组成,分别实现手臂的伸缩、升降和旋转,通过舵机进行驱动。

抓取机构采用气动夹爪,通过气缸控制夹爪的开合。

(2)驱动系统移动平台的驱动电机选择直流无刷电机,通过减速器与轮子连接,以提供足够的扭矩和速度。

机械手臂的关节驱动选择舵机,舵机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抓取机构的气缸由气泵提供气源,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的动作。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1.1课程背景1.2课程目标1.3课程内容1.4教学方法1.5考核方式二、课程背景2.1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述2.2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3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三、课程目标3.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2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3.3能够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解决实际问题3.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四、课程内容4.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定义4.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4.1.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4.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4.2.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需求分析4.2.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设计4.2.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设计4.2.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设计4.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4.3.1工业生产中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4.3.2日常生活中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4.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验设计4.4.1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的设计原则4.4.2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的搭建方法4.4.3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的数据分析五、教学方法5.1理论教学5.1.1讲授5.1.2讨论5.1.3案例分析5.2实践教学5.2.1实验教学5.2.2项目设计5.3网络教学5.3.1在线课程5.3.2远程协作六、考核方式6.1平时表现6.2实验报告6.3课堂讨论6.4期末考试6.5项目设计成果七、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意义与发展7.1对于学生的意义7.1.1增强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理解7.1.2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7.1.3提升就业竞争力7.2对于专业发展的意义7.2.1推动机电一体化系统相关课程的设置7.2.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7.2.3增强学校在机电领域的影响力7.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未来发展7.3.1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7.3.2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八、结语8.1总结课程设计的重点8.2展望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未来发展以上就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通过对课程背景、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详细规划,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校在机电领域的影响力,推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及目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现代制造业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它将机械、电气、电子、传感器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流程。

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让学生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掌握机电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设计要求2.1 设计目标设计一个具有自动化、智能化、高效率、高精度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要求满足以下功能:•具有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完成生产流程;•具有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控制设备,能够实时获取生产状态信息并进行控制;•具有高精度的精确控制能力,能够保证生产质量和效率。

2.2 设计内容•机械设计:设计一个包含多个部件的机械系统,实现物料转移、加工、成品分离等操作。

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适当的运动轨迹、速度、力学参数等。

•电气设计:设计配备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对机械系统运动、物料流动等各方面的控制。

电气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噪声、电磁兼容性、安全可靠性等。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机械控制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集成控制器,实现对整个机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控制系统需要具有高精度、高响应、高鲁棒性等特点,能够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2.3 设计要求•机械系统应具有适当的小型化性质,易于搬运和维护;•电气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隔离性,保证安全和避免电磁干扰;•控制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3. 设计步骤3.1 设计方案确定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包括机械系统的结构布局、传动链设计、电气系统的元件选型、电路设计和控制系统的算法设计等。

3.2 细节设计在确定了整体方案后,对各个系统进行细节设计,包括机械系统的部件设计、电气系统的布线设计、控制系统的编程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课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课件

设计软件介绍
SolidWorks
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用于建立三维模型、进行运动分析和优化设计。
AutoCAD
二维绘图软件,用于绘制平面图、电路图和布局图等。
MATLAB/Simulink
仿真软件,用于系统建模、分析和优化。
LabVIEW
虚拟仪器软件,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等。
设计经验分享
经验一
注重系统整体性
设计要求
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包括技术指标、性能参数、安全性能等方 面。
设计优化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计成果评价
评价标准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专家评审、实验测试 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01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 求
设计任务书解读
任务书内容
01
详细解读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要求、限制条件和
预期成果。
任务书分析
02
对任务书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任务书实施计划
03
根据任务书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实施计划,确保按时完成设
计任务。
设计要求与规范
设计规范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符合行业 要求。
实时性、稳定性、可扩展性
传感检测系统设计
设计内容
传感器选型、信号处理电路、数据采 集与传
设计要点
准确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
0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 计实践
设计案例分析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2. 学习并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常见传感器、执行器及其应用;3.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组装与调试;2.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零部件的设计与绘图的技能;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在项目实践中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2. 传感器与执行器:学习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 常见执行器的类型、原理及控制方法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讲解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常用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 CAD软件应用:学习CAD软件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免费范文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免费范文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一、概述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机械、电气、电子等功能部分的新型产品或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成为一门重要课程。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篇免费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范文,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该课程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操作过程。

二、课程设计内容1. 课程设计主题: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2. 设计要求:a. 选择一个具体的工业生产场景,例如流水线生产、自动包装、自动搬运等;b. 设计一个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该生产场景的自动控制和监测;c. 设计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接线图,包括传感器、执行器、PLC等设备的选型和连接方式;d. 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对生产场景的自动化控制;e. 设计人机界面,实现对系统的监控和操作;f.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系统配置、程序代码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步骤1. 选择工业生产场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具体的工业生产场景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例如流水线生产。

2. 系统需求分析分析所选生产场景的具体要求,包括自动控制的功能需求、安全性要求、生产效率要求等。

3. 硬件配置和接线图设计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PLC等硬件设备,并设计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4. PLC控制程序设计根据系统需求,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对生产场景的自动化控制。

5. 人机界面设计设计一个直观简洁的人机界面,实现对系统的监控和操作。

6. 系统调试和实验验证将硬件设备和控制程序进行组装和调试,验证系统在实际场景中的性能和稳定性。

7.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系统设计思路、硬件配置、程序代码、系统调试结果等内容。

四、课程设计范文(此处省略具体的课程设计范文,仅列出课程设计内容的大纲)1. 课程设计主题: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2. 设计要求:a. 选择流水线生产场景;b. 设计一个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流水线的自动控制和监测;c. 设计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接线图,包括传感器、执行器、PLC等设备的选型和连接方式;d. 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对流水线的自动化控制;e. 设计人机界面,实现对系统的监控和操作;f.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系统配置、程序代码等内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一、概述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在机械与电气领域的融合中,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机械和电气控制及驱动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传感器、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其具有高性能、高效率、高灵活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因此对其设计的研究与应用愈发受到重视。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定义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在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将各种设备或系统组合成一个整体,在保证各子系统之间具有联动性、互补性和协调性的基础上,使之实现协同工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的集成度、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能源消耗和材料的浪费。

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1)需求分析:根据客户需求以及系统使用环境等,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界定,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指标。

(2)功能设计:在明确了系统的需求后,根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模块设计、软硬件设计等。

(3)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和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并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

(4)通信网络设计:建立合适的通信网络,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

(5)安全性设计:设计系统的安全控制系统,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6)可靠性设计:考虑系统的故障预防、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手段。

(7)试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检验系统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主要挑战1. 多学科交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需要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2. 复杂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如机械结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算法等,使得系统设计变得极为复杂。

3. 故障预防: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环境复杂,系统工作稳定性要求高,需要考虑到各种故障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高度“机电”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微电子的控制手段下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机电一体化系统知识,使学生将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微电子的控制手段下高度地“融合”,并由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备、产品,如:数控机床、机械手、智能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FMS)、无人生产车间等的原理、调试、维护到小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设备的改装,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以工作任务导向及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与装调的实际工作项目活动,使高等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维基础,学会分析和处理工程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针对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将来胜任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群职业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和突出的岗位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知识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的产品范围,分类及发展趋势。

2)掌握模块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应知、应能的知识和技能。

4)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相关技术的联系和接口关系,了解产品开发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拆装、调试和操作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体系,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学会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3、素质目标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五、教学基本条件1、为保证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要求一个专用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和供学生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朱红萍二0一一年十二月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二、设计题目及参数三、设计内容四、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五、心得体会六、参考文献一、课程设计目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独立进行一次机电结合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是:1)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设计,掌握几种典型传动元件与导向元件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与选用原则。

如齿轮/同步带减速装置、蜗杆副、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等。

3)通过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掌握常用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选择方法与控制驱动方式,学会选用典型的位移/速度传感器;如交流、步进伺服进给系统,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直线光栅等。

4)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一些典型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控制软件的设计思路;如控制系统选用原则、CPU 选择、存储器扩展、I/O 接口扩展、A/D 与D/A 配置、键盘与显示电路设计等,以及控制系统的管理软件、伺服电动机的控制软件等。

5)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并初步树立“系统设计”的思想。

6)锻炼提高学生应用手册和标准、查阅文献资料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及参数设计题目:X-Y 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任务:设计一种供立式数控铣床使用的X-Y 数控工作台,主要参数如下,1)立式铣刀最大直径mm d 15=; 2)立铣刀齿数3=z ; 3)最大铣削宽度mm a e 15=; 4)最大背吃刀量mm a p 8=; 5)加工材料为碳素钢或有色金属;6)X 、Y 方向的脉冲当量脉冲/005.0mm y x ==δδ; 7)X 、Y 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0.01mm ;8)工作台面尺寸为mm mm 230230⨯,加工范围为mm mm 250250⨯; 9)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min /3000max max mm v v y x ==;10)工作台进给最快移动速度min /400max max mm v v f y f x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学时数44学分数2.5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面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像机械工业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综合性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尽提高和拓展了机电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而且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提高生产系统的工作质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很有意义的.本课程是学生在学完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的专业技术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关键技术有着重要意义.(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本大纲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要求,本课程性质,跟踪现代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的发展编写.(三)大纲内容编写原则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特点和方法;结合机电一体化共性的关键技术,对其各子系统的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介绍;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内涵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四)实践环节1.课程设计(1)名称:机械手控制系统编程与操作(2)主要内容与要求:利用PLC实现机械手控制功能的要求编写程序,安装调试实验台.按照本课程实验说明书要求完成,并通过实验验证程序的正确性.(3)学时分配:4(五)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序号教学学时环节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见习实验其它小计一绪论44二机械系统设计66三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88四控制电机及其选择计算88五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1010六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举例448总计4044(六)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等;期终成绩占60%.2.试卷成绩与实践成绩:试卷成绩占60%,实践成绩占10%(实验报告5%,实验过程考核5%).3.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平时成绩20% 实践成绩占10% 试卷成绩占70%=10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姜培刚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2.主要参考书: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王孙安.《机械电子工程》.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郑堤.《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历史,内涵,应用和发展前景. 2,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要素.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定义一,△机电一体化的内涵;第二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一,△○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分析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第三节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关键技术第四节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第二章机械系统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系统数学建模方法.2,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特征及设计方法. 3,了解常用的传动系统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机械系统设计一,△○机械系统建模方法第二节机械传动系统的特征一,△机械传动装置的特征参数及相应的调整方法第三节机械传动装置一, △○传动比的设计方法第三章传感器检测及及接口电路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用参量检测的传感器原理;2. 掌握检测传感器的接口电路原理以及相应的信号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感器一,△○传感器性能指标的内涵二,△传感器选择的原则第二节位移测量传感器一,△大位移测量传感器的原理.第三节速度,加速度传感器一,△速度,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原理第四节位置传感器一,△位置测量原理.第五节传感器前期信号处理一,△○信号调理线路常用模块的原理第六节传感器接口技术一,△○采样保持器原理及应用.第七节传感器非线性补偿原理一,△○软件补偿方法第八节数字滤波一,△○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第四章控制电机及其选择计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用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2. 掌握常用伺服电机的控制调节方法;3.掌握伺服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内涵及电机的选择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步进电动机及其控制一,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二,△步进电机的性能参数三,△○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第二节直流伺服电动机及其控制一,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二,△○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第三节交流伺服电动机一,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二,△○交流电机的控制方法第四节直线电动机一,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第五节控制电机的选择和计算一,△控制电机的选择.第五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种类2. 掌握各种工业计算机的区别;3.掌握各种信号接口原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工业控制计算机一,常用控制计算机的种类二,△○各种控制计算机的区别第二节计算机的接口技术一,△○开关量及数字两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二,△○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第三节可编程控制器一,PLC的原理及选择方法,外围电路设计的原则第四节数字控制器设计一,△○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第五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举例一,教学目标:1.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要点2. 了解数控机床的设计过程及主要构成的设计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要点一,△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过程第二节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应用举例一,数控机床的设计过程及主要构成的设计方法注:用\"△\"明确重点内容,用\"○\"明确难点;编写人:凌杰审核人:封士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教学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13机电b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何伟完成时间: 2017年1月10日电子科技大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课程(产品)设计任务书目录1. 总体方案设计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任务 (1)1.3. 总体方案的确定 (2)2. 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4)2.1. 导轨上移动部件的重量估算 (4)3. 总结 (16)4. 附录 (18)4.1. 机械装配图 (18)(注意:目录容宋体小四)1.总体方案设计1.1.设计目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独立进行一次机电结合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是:1.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设计,掌握几种典型传动元件与导向元件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与选用原则。

如齿轮/同步带减速装置、蜗杆副、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等。

3.通过对尽给伺服系统的设计,掌握常用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选择方法与控制驱动方式,学会选用典型的位移/速度传感器;如交流、步进伺服进给系统,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直线光栅等。

4.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一些典型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控制软件的设计思路;如控制系统选用原则,CPU选择、存储器扩展、I/O接口扩展、A/D与D/A配置、键盘与显示电路设计等,以及控制系统的管理软件、伺服电动机的控制软件等。

5.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并初步树立“系统设计”的思想。

6.锻炼提高学生应用手册和标准、查阅文献资料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1.2.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和参数。

题目: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任务:设计一种供立式数控铣床使用的X-Y 数控工作台,主要参数如下:1)立铣刀最大直径d=15mm ;2)立铣刀齿数Z=3;3)最大铣削宽度mm a e 15=;4)最大背吃刀量mm a p 8=;5)加工材料为碳素钢或者有色金属;6)X 、Y 方向的脉冲当量mm y x 005.0==δδ/脉冲;7)X 、Y 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mm 01.0±;8)工作台面尺寸为220mm*240mm ,加工围为240mm*260mm ;9)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min /3000mm v v y x ==;10)工作台进给最快移动速度min /400max max mm v v f y f x ==;1.3. 总体方案的确定系统整体方案的确定。

1 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1.1导轨副的选用 要设计的X-Y 工作台是用来配套轻型的立式数控铣床的,需要承受的载荷不大,但脉冲当量小、定位精度高,因此,决定选用直线滚动导轨副,它具有摩擦系数小、不易爬行、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安装预紧方便等优点。

丝杆螺母副的选用 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需要通过丝杆螺母副转换成直线运动,要满足0.005mm 的脉冲当量mm 01.0±和的定位精度,滑动滑动丝杆副无能为力,只有选用滚珠丝杆副才能达到。

滚珠丝杆副的传动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运转平稳、寿命长、效率高,预紧后可消除反向间隙。

减速装置的选用选择了步进电动机和滚珠丝杆副以后,为了圆整脉冲当量,放大电动机的输出转矩,降低运动部件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转动惯量,可能需要减速装置,且应有消间隙机构。

为此,决定采用无间隙齿轮传动减速箱。

伺服电动机的选用任务书规定的脉冲当量尚未达到0.001mm,定位精度也未达到微米级,空载最快速度也只有3800mm/min。

因此,本设计不必采用高档次的伺服电动机,如交流伺服电动机或直流伺服电动机等,可以选用性能好一些的步进电动机,如混合式步进电动机,以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

检测装置的选用选用步进电动机作为伺服电动机后,可选开环控制,也可选闭环控制。

任务书所给的精度对于步进电动机来说还是偏高的,为了确保电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不受切削负载和电网的影响而失步,决定采用半闭环控制,拟在电动机的尾部转轴上安装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用以检测电动机的转角与转速。

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分辨力应与步进电动机的步距角相匹配。

考虑到X、Y两个方向的加工围相同,承受的工作载荷相差不大,为了减少设计工作量,X、Y两个坐标的导轨副、丝杆螺母副、减速装置、伺服电动机,以及检测装置拟采用相同的型号与规格。

2.控制系统的设计1)设计的X-Y工作台准备用在数控铣床上,其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单坐标定位、两坐标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的基本功能,所以控制系统应该设计成连续控制型。

2)对于步进电动机的半闭环控制,选用MCS-51系列的8位单片机AT89C52作为控制系统的CPU,应该能够满足任务书给定的相关指标。

3)要设计一台完整的控制系统,在选择CPU之后,还需要扩展程序储存器、数据存储器、键盘与显示电路、I/O 接口电路、D/A 转换电路、串行接口电路等。

4)选择合适的驱动电源,与步进电动机配套使用。

2.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1.4. 导轨上移动部件的重量估算1.导轨上移动部件的重量估算按照下导轨上面移动部件的重量来进行估算。

包括工件、夹具、工作平台、上层电动机、减速箱、滚珠丝杠副、直线滚动导轨副、导轨座等,估计重量约为800N 。

2.铣削力的计算设零件的加工方式为立式铣削,采用硬质合金立铣刀,工件的材料为碳钢。

则由表3-7查得立铣时的铣削力计算公式为:Z n a d f a F p z e c 13.00.173.075.085.0118-= (1)今选择铣刀直径d=15mm ,齿数Z=3,为了计算最大铣削力,在不对称铣削的情况下,取得最大铣削宽度mm a e 15=,背吃刀量mm a p 8=,每齿进给量mm f z 1.0=,铣刀转速n=300r/min 。

则由(1)式求得最大铣削力:N N F c 146323007121.01211813.00.173.075.085.0≈⨯⨯⨯⨯⨯⨯=-采用立铣刀进行圆柱铣削时,各铣削力之间的比值可由表3-5查得,结合图3-4a ,考虑逆铣时的情况,可估算三个方向的铣削力分别为:N F F c f 16091.1≈=,N F F c e 55638.0≈=,N F F c fn 36625.0≈=。

图3-4a 为卧铣情况,现在考虑立铣,则工作台受到垂直方向的铣削力N F F e z 556==,受到水平方向的铣削力分别f F 和fn F 。

今将水平方向较大的铣削力分配给工作台的纵向(丝杆轴线方向),则纵向铣削力N F F f x 1609==,径向铣削力N F F fn y 366==。

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1)滑块承受工作载荷m ax F 的计算及导轨型号的选取 工作载荷是影响直线滚动导轨副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本设计中的X-Y 工作台为水平布置,采用双导轨、四滑块的支承形式。

考虑最不利的情况,即垂直于台面的工作载荷全部由一个滑块承担,则单滑块所受的最大垂直方向载荷为:F G F +=4max (2) 其中,移动部件重量G=800N ,外加载荷N F F z 556==,代入式(2),得最大工作载荷kN N F 756.0756max ==。

查表3-41,根据工作载荷KN F 756.0max =,初选直线滚动导轨副的型号为KL 系列的JSA-LG15型,其额定动载荷kN G a 94.7=,额定静载荷kN G a 5.90=。

任务书规定工作台面尺寸为220mm*240mm ,加工围为240mm*260mm ,考虑工作行程留有一定余量,查表,按标准系列,选取导轨长度为500mm 和540mm ,滚珠丝杠长度应为480mm 和520mm 。

(2)距离额定寿命L 的计算 上述选取的KL 系列JSA —LG15型导轨副的滚道硬度为60HRC ,工作温度不超过100摄氏度,每根导轨上配有两只滑块,精度为4级,工作速度较低,载荷不大。

查表3-36~表3-40,分别取硬度系数0.1=H f 、温度系数00.1=T f 、接触系数81.0=C f 、精度系数9.0=R f 、载荷系数5.1=W f ,代入式(3-33),的距离寿命:km F G f f f f f L a W R C T H 6649503max ≈⨯⎪⎪⎭⎫ ⎝⎛= 远大于期望值50km ,故距离额定寿命满足要求。

4.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1)最大工作载荷m F 的计算 如前页所述,在立铣时,工作台受到进给方向的载荷(与丝杠轴线平行)N F x 1609=,受到横向的载荷(与丝杠轴线垂直)N F y 366=,受到垂直方向的载荷(与工作台垂直)N F z 556=。

已知移动部件总重量G=800N ,按矩形导轨进行计算,查表3-29,取颠覆力矩影响系数K=1.1,滚动导轨上的摩擦因数μ=0.005 。

求得滚珠丝杠副的最大工作载荷:N N G F F KF F y z x m 1779)]10005.2074.315(005.09131.1[)(≈++⨯+⨯=+++=μ(2)最大动载荷Q F 的计算 设工作台在承受最大铣削力时的最快进给速度v=400mm/min ,初选丝杠导程mm P h 5=,则此时丝杠转速r/m in 08v/P n h ==。

取滚珠丝杠的使用寿命T=15000h ,代入6010/60nT L =,得丝杠寿命系数720=L .6 (单位为610r) 。

查表3-30,取载荷系数2.1=W f ,滚道硬度为60HRC 时,取硬度系数0.1=H f ,代入式(3-23),求得最大载荷: N F f f L F m H W Q 888130≈=(3)初选型号 根据计算出的最大载荷和初选的丝杠导程,查表3-31,选择博特精密丝杠制造生产的G 系列2005-3型滚珠丝杠副,为循环固定反向器单螺母式,其公称直径为20mm ,导程为5mm 。

循环滚珠为3圈×1列,精度等级取5级,额定动载荷为9309N 。

大于Q F ,满足要求。

(4)传动效率η的计算 将公称直径mm D o 20=,导程mm P h 5=,代入()[]0h /P arctan d πλ=,得丝杠螺旋升角,,334ο=λ。

将摩擦角ϕ=10′代入)/tan(tan ϕλλη+=,得传动效率%4.69=η。

(5)刚度的验算1)X-Y 工作台上下两层滚珠丝杠副的支承均采用“单推—单推”的方式,见书后插页图6-23。

丝杠的两端各采用一对推理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组配,左、右支承的中心距离约为a=500mm ;钢的弹性模量MPa 102.1E 5⨯=;查表3-31,得滚珠直径mm 175.3D w =,丝杠底径mm 2.16d 2=,丝杠截面面积22212.2064/S mm d ==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