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课件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PPT、优质教学课件
_ _
八、综合练习。
语文
试
卷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裨.益(bì) 酝酿.(niàng) 广袤.(mào) 称.职(chèng) B.镌.刻(jùn) 褒.贬(bāo) 殉.职(xùn) 聘.请(pìn) C.归省.(shěng) 汲.取(jí) 裸.露(luǒ) 澄.清(chéng)
B.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 .
看.。 C. 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 可能
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 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们脖子上的绞索。
正式录取的 择校生
学生
全体学生
人数
90
38
128
上线人数 84
11
95
上线率
93.3%
28.9%
74.2%
表 1、重点中学正式录取的学生和择校生高考上线率比较
重点中学择校生 普通中学学生
入校平均成绩 494
492
高考平均成绩 554
576
上线率
28.9%
50.1%
表 2、重点中学择校生和普通中学学生成绩比较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8 分) 1《醉 翁 亭 记》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春夏之景的句 子是:
,
。
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 子是:
,
。
3李白《行路难》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 的句子
八、综合练习。
语文
试
卷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裨.益(bì) 酝酿.(niàng) 广袤.(mào) 称.职(chèng) B.镌.刻(jùn) 褒.贬(bāo) 殉.职(xùn) 聘.请(pìn) C.归省.(shěng) 汲.取(jí) 裸.露(luǒ) 澄.清(chéng)
B.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 .
看.。 C. 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 可能
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 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们脖子上的绞索。
正式录取的 择校生
学生
全体学生
人数
90
38
128
上线人数 84
11
95
上线率
93.3%
28.9%
74.2%
表 1、重点中学正式录取的学生和择校生高考上线率比较
重点中学择校生 普通中学学生
入校平均成绩 494
492
高考平均成绩 554
576
上线率
28.9%
50.1%
表 2、重点中学择校生和普通中学学生成绩比较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8 分) 1《醉 翁 亭 记》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春夏之景的句 子是:
,
。
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 子是:
,
。
3李白《行路难》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 的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课件[1]
y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yì 独在异乡为异客, féng jiā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yáo 遥知兄弟登高处, biànchā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 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夜 书 所 见
以文带文课型
色彩
缤纷
声 音
美 妙
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 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 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 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 果实 累累 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南宋有一位诗人叫叶绍翁,一年秋天,他 独自在外,触景生情,写下一首诗《夜书所 见》。
挑促织,
夜深篱落
。
一灯明。
经典诵读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正月初一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 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小知识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叫“老人 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 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 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 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 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 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_夜书所见》ppt课件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 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 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 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 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 然而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 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 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 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 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 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 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 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 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 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 恋、思念。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他看见) 知道 , 。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 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 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 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PPT、优质教学课件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学生反复练读。 7学生自由背诵。 8同位背诵。 3. 练习。 1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齐背三句话。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小组合作,借助 注释、结合图意,说 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捉。 促织:蟋蟀,或蛐蛐。 篱落:篱笆。
子笆
们下
在的他 捉灯忽 蟋火然 蟀,看 。料到
想远 是处 孩篱
送
来
阵萧
乡不
阵萧
。己禁亲
寒秋 意风 。说说吹诗的意思。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
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
)
dao
) 久( )( )(
)
理( )( )(
) 伟( )( )(
)
二.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教师启发学生:这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学生反复练读。 7学生自由背诵。 8同位背诵。 3. 练习。 1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齐背三句话。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小组合作,借助 注释、结合图意,说 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捉。 促织:蟋蟀,或蛐蛐。 篱落:篱笆。
子笆
们下
在的他 捉灯忽 蟋火然 蟀,看 。料到
想远 是处 孩篱
送
来
阵萧
乡不
阵萧
。己禁亲
寒秋 意风 。说说吹诗的意思。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
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
)
dao
) 久( )( )(
)
理( )( )(
) 伟( )( )(
)
二.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2022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组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课件
2022/5/62022/5/6 • 16、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5月2022/5/62022/5/62022/5/65/6/2022 17、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 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 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 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5/62022/5/6May 6, 2022 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小组合作,借助 注释、结合图意,说 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捉。 促织:蟋蟀,或蛐蛐。 篱落:篱笆。
子笆
们下
在的他 捉灯忽 蟋火然 蟀,看 。料到
想远 是处 孩篱
送
来
阵萧
乡不
阵萧
。己禁亲
寒秋 意风 。说说吹诗的意思。
动 梧 叶 ,
的思切客 家念,游这 乡起他在幅 和自由外图 童己此的景 年的想诗令 。家起人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倍
自感
资料库1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 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 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 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 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 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 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 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 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 揄之能事。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夜书所见》PPT课件
这下你了解我了吧?喜欢
我吧?
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一个人远在 外地。一天晚上,风吹着梧桐树哗啦啦地响,好 像,秋天到了,连树叶都怕冷起来。看着一江秋 水,满天的黑暗,听着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想 到自己漂泊在外,诗人怎么都睡不着,心里觉得 更加寒冷。
忽然透过窗户,他看到不远处的篱笆间有盏灯火,仔细 一看,原来是几个孩子用细枝从缝穴中小心翼翼地捉蟋蟀, 尽管已经很晚了,却玩得十分投入。诗人不禁想起自己小时 候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捉蝴蝶、逮小鱼的快乐情景,那 时也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啊!可时光过得飞快,自己早已告别 了那美好的童年,此时此刻一个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于 是,诗人起身坐到书桌前,在寒冷的秋夜里提笔写下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表达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 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 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 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 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 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 单缺少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这天,王维在遥远 的地方,想到自己家乡的兄弟 们此刻一定正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 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 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 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 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我吧?
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一个人远在 外地。一天晚上,风吹着梧桐树哗啦啦地响,好 像,秋天到了,连树叶都怕冷起来。看着一江秋 水,满天的黑暗,听着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想 到自己漂泊在外,诗人怎么都睡不着,心里觉得 更加寒冷。
忽然透过窗户,他看到不远处的篱笆间有盏灯火,仔细 一看,原来是几个孩子用细枝从缝穴中小心翼翼地捉蟋蟀, 尽管已经很晚了,却玩得十分投入。诗人不禁想起自己小时 候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捉蝴蝶、逮小鱼的快乐情景,那 时也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啊!可时光过得飞快,自己早已告别 了那美好的童年,此时此刻一个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于 是,诗人起身坐到书桌前,在寒冷的秋夜里提笔写下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表达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 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 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 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 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 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 单缺少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这天,王维在遥远 的地方,想到自己家乡的兄弟 们此刻一定正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 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 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 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 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两首》名师课件(第一课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四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蟋蟀的 形成了鲜明对比, 突出了诗人的思乡离愁。
拓展延伸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业设计
1、搜集、背诵自己喜欢的思乡古诗,最好 能给古诗配上一幅插图,班级搞一次关于 思乡的古诗展则更好。 2、观察一处秋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看后的 感受记录下来。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推测,料想。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 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本诗以叠字拟声词“萧萧”置于句首,
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上的联想,营造秋 气萧森的意境,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 寂静。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 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 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
古典诗歌有一种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 有板有眼,读出古诗的节奏。
划分节奏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认识生字
cù
sh5n
促织 夜深
理解古诗
借助课文插图是理解古诗的好方 法。一边读古诗的前两句,一边观察 课文插图,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又 听到了什么。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梧:指梧桐。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思念家乡之情。
梧桐叶萧萧的飘落声告诉人们天气 寒冷了,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 不禁想念起自己的家乡。
第二句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萧萧的秋风吹 下梧桐叶,江边寒气逼人,作者孤独一 人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诗人,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PPT、优质教学课件
11.唯一的听众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 信心学会 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 奏的事,赞扬 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 对德高望重的老 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 与人之间
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 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 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 角度来看 ,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 ──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 草的 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板书: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 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 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 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 我的心 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02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T、优质教学课件
着兄外兄 我弟,弟 呢们多们回 !此么一想
时遗起在 此憾登家 刻啊高时 也。,, 一想现重 定必在阳 在家独节 思乡自总 念的在和
亲每 人到 说说诗的意。思佳。 独
节自 时一 就人 更在 加他 思乡 念,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 的一座山相上传,在发东给汉每时人期一,片汝茱河萸有叶个,瘟一魔盅,菊只花要酒它,一做出好现了,降家魔家的就准有备人。病 中闻妖年倒 愈 掉宝午 到剑, 之 瘟时 阵追天 后 魔一分 阵下天 , 。场, 茱山有他恒瘟随萸来人辞景疫着奇,丧别四夺几香几命了处走声和个,心访回了怪菊这 爱 师合青叫 花就一 的 寻年, 酒把带 妻 道恒瘟 气温的 子 ,景魔 ,魔访百 和的冲 便刺遍姓 父父出 戛死各受 老汝 然母剑地尽 乡河 止,下的了 亲,, 步他名瘟 ,从但 ,自此山魔 决是 脸己九高的 心瘟 色也月士蹂 出魔 突因初,躏去刚 变病九终。访扑,差登于仙到点这高打学时山儿避恒听艺疫下丧景到,的,了手风在为突命持俗东民然。降方除病 复有一年一地座流最传古下老来的。山梁,人山吴均上在有他一的个《法续力齐无谐边记的》一仙书长里,曾恒有景此不记畏载艰。险和路途
1. 指名读。 2. 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去掉“慢慢”,体会意思有什么 不同。 3.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号?这里的“……脸” 说的是 什么?“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阳的云染成了黄色、 红色、紫色, 这景象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读。 4. 小结。齐读 。 第四段 1. 默读。
茱萸历代都被作为祭祀、佩饰、药用、辟邪之物。早在周代,茱萸就由于被视
为非凡之物而被当作祭祀不可或缺的八种美果之一;在汉代,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茱萸 的多种药物用途而开始重视培育、栽植茱萸;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国王妃就佩戴着茱 萸做的饰物。因此,人们对它格外钟爱,以致形成了饶有风味的茱萸风俗,即,于重 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 娱之乐。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故古人又把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 萸会。关于这一点,南北朝时的吴均在他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则故事: “东汉时,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 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其言,举 家上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月 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始于此。”茱萸风俗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历史悠久, 只是到民国以后,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茱萸风俗才渐渐衰落,唯登高之俗尚存于民 间。茱萸还可以酿酒,唐代著名隐士寒山曾有“暖暖茱萸酒,空心枸杞羹。终归不免 死,浪自觅长生”的诗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汉中地区茱萸主产县佛坪县利用当 地资源,生产出了茱萸牌系列果酒、饮料,其味醇美,药效显著。茱萸因其本身的价 值以及历代赋予的传奇色彩,使文人们很喜欢用它作诗料,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 的不同心境。历代文人笔下,以茱萸寄言亲友欢娱之情的诗赋很多,其中以唐人为 最。以下是笔者搜录的唐人茱萸诗,与诸位共同品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02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T、优质教学课件
山东:指华山以 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 同。
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寂是境哪里表现了”忆”? 独在异乡为异客,
寞陌中诗 。生,人
的看处 ,见于 感的陌 到面生 孤孔的 独也环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极度思念亲人, 想到兄弟们干什么?有 感情朗读。
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5、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 感悟 爱国情。
四、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 心》 的歌碟 五、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 人,你 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 课文吧!《怀念母亲》。
茱萸历代都被作为祭祀、佩饰、药用、辟邪之物。早在周代,茱萸就由于被视
为非凡之物而被当作祭祀不可或缺的八种美果之一;在汉代,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茱萸 的多种药物用途而开始重视培育、栽植茱萸;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国王妃就佩戴着茱 萸做的饰物。因此,人们对它格外钟爱,以致形成了饶有风味的茱萸风俗,即,于重 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 娱之乐。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故古人又把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 萸会。关于这一点,南北朝时的吴均在他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则故事: “东汉时,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 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其言,举 家上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月 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始于此。”茱萸风俗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历史悠久, 只是到民国以后,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茱萸风俗才渐渐衰落,唯登高之俗尚存于民 间。茱萸还可以酿酒,唐代著名隐士寒山曾有“暖暖茱萸酒,空心枸杞羹。终归不免 死,浪自觅长生”的诗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汉中地区茱萸主产县佛坪县利用当 地资源,生产出了茱萸牌系列果酒、饮料,其味醇美,药效显著。茱萸因其本身的价 值以及历代赋予的传奇色彩,使文人们很喜欢用它作诗料,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 的不同心境。历代文人笔下,以茱萸寄言亲友欢娱之情的诗赋很多,其中以唐人为 最。以下是笔者搜录的唐人茱萸诗,与诸位共同品尝。
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寂是境哪里表现了”忆”? 独在异乡为异客,
寞陌中诗 。生,人
的看处 ,见于 感的陌 到面生 孤孔的 独也环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极度思念亲人, 想到兄弟们干什么?有 感情朗读。
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5、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 感悟 爱国情。
四、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 心》 的歌碟 五、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 人,你 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 课文吧!《怀念母亲》。
茱萸历代都被作为祭祀、佩饰、药用、辟邪之物。早在周代,茱萸就由于被视
为非凡之物而被当作祭祀不可或缺的八种美果之一;在汉代,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茱萸 的多种药物用途而开始重视培育、栽植茱萸;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国王妃就佩戴着茱 萸做的饰物。因此,人们对它格外钟爱,以致形成了饶有风味的茱萸风俗,即,于重 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 娱之乐。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故古人又把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 萸会。关于这一点,南北朝时的吴均在他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则故事: “东汉时,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 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其言,举 家上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月 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始于此。”茱萸风俗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历史悠久, 只是到民国以后,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茱萸风俗才渐渐衰落,唯登高之俗尚存于民 间。茱萸还可以酿酒,唐代著名隐士寒山曾有“暖暖茱萸酒,空心枸杞羹。终归不免 死,浪自觅长生”的诗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汉中地区茱萸主产县佛坪县利用当 地资源,生产出了茱萸牌系列果酒、饮料,其味醇美,药效显著。茱萸因其本身的价 值以及历代赋予的传奇色彩,使文人们很喜欢用它作诗料,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 的不同心境。历代文人笔下,以茱萸寄言亲友欢娱之情的诗赋很多,其中以唐人为 最。以下是笔者搜录的唐人茱萸诗,与诸位共同品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02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T、优质教学课件
器的总功率是多少瓦?若电路中现有 25W 灯泡 8 盏,800W 的电烤箱 一台,还有 500W 的电饭锅一只,这些用电器能否同时使用? 课堂小结 按照投影显示的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重点说明以下几个: 1、本节课的内容较多,知识点较零碎,但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所以 属于有趣又有用的知识。
安全用电教案(配演示文稿) 鄞州区高桥镇望春初中 董静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 1.了解家庭电路室内一般布线原则。 2.认识插座 ,了解接地等安全知识。
3.认识测电笔和学会使用测电笔。 4.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 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 力。
山东:指华山以 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 同。
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寂是境哪里表现了”忆”? 独在异乡为异客,
寞陌中诗 。生,人
的看处 ,见于 感的陌 到面生 孤孔的 独也环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极度思念亲人, 想到兄弟们干什么?有 感情朗读。
六、几种触电类型
了解几种触电类型(看幻灯片 17、18 点击观看 19、20 低压触电的 两种
情况和原因)学生总结返回---幻灯片 18
接着提问怎样来
避 免家庭电路中的触电(看幻灯片 2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除了家庭电路触电还有高压触电(看幻灯片 22 点击观看幻灯片 2 3)-----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王维王(维17071-岁7时61离)开,
家字乡摩,诘告,别亲蒲人州,(他今的山 兄西弟永送济了县一程)又人一。程通,音 是乐那,么工依书依不画舍。。唐代著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_夜书所见》ppt课件(蒋加强)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的强
叶绍翁(南宋)
书:1.写,记录
2.装订成册的书
√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是江湖派诗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夜书所见》就是 诗人离开家乡多年,一年秋天,独自在 外。明月下,他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 了这首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两首》课件易元芬
y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yì乡为异客,
每f逢éng佳jiā节倍bè思i 亲。
遥yáo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biàn ch zhūyú ā
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 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 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地思念 家中的亲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指导书写生字
促 深 忆异 逢 佳 倍 遥遍 插
cù
促织 促进
yì 回忆 追忆
yì 异乡 异地
féng 相逢 重逢
jiā 佳节 佳作
shēn
深夜 深秋
yáo 遥远 遥望
bèi 加倍 百倍
biàn 普遍 遍地
chā 插花 插图
了。
宽带网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南朝梁 代·吴均著《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 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 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 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 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九 日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 喝菊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 亲。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 瘟魔来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 难以接近。桓景挥剑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 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登 高避灾流传至今。
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2、你知道九月九日有什么习俗吗? 3、“忆”是什么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诗人)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两首》课件易元芬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 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 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促:促织 深:很深 忆:回忆 异:异乡 逢:每逢
促进 深夜 记忆 异客 相逢
佳:佳节 倍:加倍 遥:遥远 遍:一遍 插:插花
佳人 倍数 遥望 遍地 插班
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2、你知道九月九日有什么习俗吗? 3、“忆”是什么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诗人)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有个大诗人, 名叫王维。15岁那年, 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 城长安,不知不觉已经 两年了。
知:料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 cù )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 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 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 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 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 自己的家乡。夜深了,他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 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 蟀。
得泊 听 冷 啦 一 更在 着 起 地 个 加外 秋 来 响 一 人 有 寒, 风 。 , 天 远 一 冷诗 吹 看 好 晚 在 年 。人 动 着 像 上 外 秋 怎树一秋,地天 么叶江天风。, 都的秋到吹 叶 睡声水了着 绍 不音,,梧 翁 着,满连桐 离 ,想天树树 开 心到的叶叶 家 里己黑都哗 乡 觉漂云怕啦 , ,
201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板 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孤寂:
异乡—异客—倍思亲 思乡怀亲
想象:
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作业设计: 增长一 一、连一连。 下见识 正月初一 重阳节 吃元宵、闹花灯 吧! 五月初五 中秋节 贴对联、拜年 八月十五 元宵节 吃月饼、赏月 正月十五 端午节 插茱萸、登高 九月九日 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 二、收集与秋天有关的诗句,背一背。 三、书法作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请以它为内容 写一幅书法作品。
夜 书 所 见 板 书
夜书所见
梧叶——送——寒声 郁闷、孤独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亲切之感 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要细心 哦!
作业设计: 一、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_ 促织:_____ 挑: _____ 篱落:_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夜书所见》
篱落:篱笆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方叫蛐蛐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
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王维:
写诗的背景,十七岁的他, 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 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 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 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 思念家乡的亲人。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
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夜 书 所 见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书所见》写的客游在外, 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 由远处 的灯火, 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
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风声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 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独:单独; 异:别的,其他的; 逢:遇到,碰到; 倍:加倍。
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 高处,那里插满了茱萸,只是少一 人。
遥:远;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白 云 红 叶 两 悠 悠 。
隔 断 红 尘 三 十 里 ,
空 水 澄 鲜 一 色 秋 。
清 溪 流 过 碧 山 头 ,
秋
程 颢
月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独 逢在 佳异 节乡 倍为 思异 亲客
叶绍翁: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 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 字句精丽,长于白描。 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具风味; 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涵蓄, 词淡意远,耐人寻味。《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