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诗中运用“梧叶”“秋风”写出了秋 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
写出了秋天的清冷,表达了诗人 孤独、凄凉、思念亲人的感情。
“儿童挑促织”会使诗人想到什 么呢?
会使诗人想起家乡,想起自己的 童年生活。
梧桐叶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
“客”是指谁呢?叶绍翁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 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 感慨!
南宋诗人叶绍翁,一年秋天,独自在外, 触景生情,写下一首诗《夜书所见》。
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 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什么了呢?听 到什么了呢?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老师这也有些,选择最感兴趣的诗句读一读,并 抄写下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 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shēng
七 言
江上秋风动客情。 qíng绝句知有儿童挑促织, 押韵
夜深篱落一灯明。 míng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江上秋风动客情。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知:料想; 挑:捉; 促织:
知有儿童挑促织,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 上了高处,那里插满了茱萸,只是少 了一个人。
关于思乡的诗句:
秋思 (张 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秋夜思念家乡,对童年生活的 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 秋景的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2、你知道九月九日有什么习俗吗

3、“忆”是什么意思?
你了解这些节日吗?
❖ 春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五月初五 八月十五 正月初一 九月九日
吃月饼 赏月 登高、喝菊花酒 放鞭炮、吃水饺 吃粽子、划龙舟
得泊听冷啦 一
更在着起地 个
加外 秋 来 响 一 人有
寒 冷 。
, 诗 人
风 吹 动
。 看 着
, 好 像
天 晚 上
远 在 外
一 年 秋
怎 么 都
树 叶 的
一 江 秋
秋 天 到
, 风 吹
地 。
天 , 叶
睡 不 着
声 音 ,
水 , 满
了 , 连
着 梧 桐
绍 翁 离
, 心 里
想 到 己
天 的 黑
树 叶 都
小知识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叫“老人 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 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 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小知识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 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 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 茱萸等等。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内知识点盘点第三单元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内知识点盘点第三单元

起航教育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

后两句诗描写的图景令诗人倍感亲切,也许他会由此想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所以感情略显舒缓。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2.古诗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那应该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前两句中诗人思乡之情得到了直接抒发,表达了身在异乡孤单寂寞的情怀。

后两句:自己远在异乡,不能和兄弟们一起登高、饮酒,遗憾之余,深感寂寞,倍加思乡。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他乡游居漂泊,每每一到好节日,我对家乡,对亲人,对老友那浓浓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

遥想,兄弟们一定正在登高山吧!一定都插上了茱萸,唯一可惜的就是少了“我”一人。

2.古诗意思:诗人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这时候,诗人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诗人一个人。

一、多音字:1、少 shǎo 很少; shào 少年2、挑 tiāo 挑水; tiǎo 单挑、挑拨二、词语解释:1、萧萧:指风声。

2、客:漂泊在外的人。

3、知:推测,料想。

4、篱落:篱笆。

5、独:单独。

6、异乡:他乡。

异,别的,其他的。

7逢:遇到,碰到。

8、佳节:这里指重阳节。

实际泛指一切。

9、倍思亲:加倍地思念亲人。

9、遥:远。

10、登高:古时习俗,每年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上高处。

11、夜书:晚上写。

书,写。

三、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02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0902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T、优质教学课件
王维王(维17071-岁7时61离)开,
家字乡摩,诘告,别亲蒲人州,(他今的山 兄西弟永送济了县一程)又人一。程通,音 是乐那,么工依书依不画舍。。唐代著
名诗人。
离开了家乡的王维非常思念亲人,在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在繁华的京城长安, 望着那热热闹闹的场面、兴高采烈的人 们,便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
正式录取的 择校生
学生
全体学生
人数
90
38
128
上线人数 84
11
95
上线率
93.3%
28.9%
74.2%
表 1、重点中学正式录取的学生和择校生高考上线率比较
重点中学择校生 普通中学学生
入校平均成绩 494
492
高考平均成绩 554
576
上线率
28.9%
50.1%
表 2、重点中学择校生和普通中学学生成绩比较
山东:指华山以 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 同。
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寂是境哪里表现了”忆”? 独在异乡为异客,
寞陌中诗 。生,人
的看处 ,见于 感的陌 到面生 孤孔的 独也环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极度思念亲人, 想到兄弟们干什么?有 感情朗读。
①从表 1 中你看出什么?
从表 2 中你看出什么?
②根据数据,请对高中择校做一句话的点评。
(2)某初中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 习活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4 分) ①组织者给你的任务是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你提笔欣然
_ _
八、综合练习。
语文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及日积月累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及日积月累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及日积月累李芊孜要求背诵的课文(全篇)1.我们的民族小学9.古诗两首11.秋天的雨13.花钟19.赵州桥21.古诗两首22.富饶的西沙群岛23.美丽的小兴安岭- - 优质资料1 我们的民族小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bà)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dǎi)族的,有景颇(pō)族的,有阿昌(chānɡ)族和德昂(ánɡ)族的,还有汉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jiāo)、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xiāo梧wú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tiǎo促cù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萧萧:风声。

- - 优质资料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俗称蟋(xī)蟀(shuài),有的地区叫蛐(qū)蛐。

篱落:篱笆(bā)。

九月九日忆yì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yì乡为异客,每逢féng佳j iā节倍bèi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c hā茱z hū萸yú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切题。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仔细研究一下作者为做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画出相关的
词语或句子。 3、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 的重要内容。 4、蜜蜂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这说明了什么? 4、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2. 忆:
独: 异: 每: 逢: 茱萸: 3、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4、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夜书所见》
1.读诗文,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2. 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 说说感受。 3. 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4. 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写景部分。 5. 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6. 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7. 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 8.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5、自由想象填空。(20分)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说:“
。”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说:“
。”
七、达标检测结果评价 八、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人签名: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三年级 主备人
13花钟
备课组修 改意见
学习目标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 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 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

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学问点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坪坝:平坦的场地。

穿戴: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装扮:使容貌、样子好看。

绚丽:绚丽美丽。

新颖: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觉得新颖而感爱好。

明丽:显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形容绚丽明丽,色调丰富。

敬爱:敬重酷爱。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

喧闹:〔景象〕繁盛活泼;使场面活泼,精神开心;喧闹的景象。

宁静:没有声音。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摇摆:摇摆,摇动。

第二课金色的草地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坡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盛开:〔花〕开得茂密。

玩耍:做使自己精神开心的活动;嬉戏。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则,很庄重。

绒毛:纤细而松软的短毛。

引人注目:引起的人留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合拢:合到一起。

假装:成心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视察:细致视察〔事物或现象〕。

好玩:能引起人的新颖心或宠爱。

第三课爬开都峰笔陡:像笔杆一样直上直下。

形容坡度很大。

好像:仿佛,好像。

发颤:颤抖。

奋力:努力、尽力,充分鼓起劲来。

志气: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加信念或志气;兴奋,振作。

汲取:汲取的意思。

最终:究竟,表示所意料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了。

尽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第四课槐乡的孩子染料:干脆或经媒染剂作用而能附着在纤维和其他材料上的有色物质,有的可以跟被染物质化合。

种类很多,以有机化合物为主。

低垂:下垂。

觅食:找寻食物。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大。

常用来形容外出办事圆满胜利,成果显著,含褒义。

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郊外:一个城市四周的地区。

、惹人宠爱:引起人们的宠爱和爱护。

、仰视:抬着头向上看。

、寒冷:〔气候〕极冷。

、自言自语:成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可惜。

、确定:成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

、果真:副词,表示事实及所说或所料相符。

三年级上册语文主要内容概括

三年级上册语文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1.《我们的民族小学》本课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美好景象。

2.《金色的草地》本文通过描写生活在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经常在草地上玩耍,从而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的故事,表现了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限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的热爱之情。

3.《爬天都峰》本文叙述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情,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和勇气,在与人相处时要善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道理。

4.《槐乡的孩子》本文通过描写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高贵品质。

第二单元5.《灰雀》本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爱护孩子的高尚情操和男孩城实、天真的美好品质。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爱护小鸟,同时也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6.《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作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而没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心和爱护。

7.《奇怪的大石头》本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兴趣,并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研究,终于明白这块巨石来历的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执着追求的美好品质。

8.《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启发我们要做一个说得出做得到的好孩子。

第三单元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客居外地思念家乡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描写自己独居异乡,在重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用“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怀。

10.《风筝》本文描述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情景和丢风筝时的伤心情景,体现出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
2、指名读诗。(重点指岛“斜”)
3、教师范读。(相机了解“押韵”)
4、学生练读。5、齐读全诗。6、学习生字:径、霜
六、明诗意,深入体会古诗描写的画面。
1、课件出示图画,同桌合作学习:
先齐读一遍古诗,然后结合插图、工具书逐句理解诗句意思,最后全班交流。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品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小结并过渡: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二、回顾古诗五步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三、读诗题,解诗题。
四、知作者:教师简介作者。
五、读诗文,读出节奏感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学生带着感情练习背诵古诗。)
3、总结升华诵读:
这是一首记游诗,也是一幅优美动人的秋景图。它意境优美,富含哲理,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学生齐背诵)
八、拓展延伸
出示古诗: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九、巩固练习。
练习设计:
一、写好汉字。
径霜
二、解释下列诗句加点字意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山行》,理解重点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
2、运用诗画结合,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对诗意的理解。
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每日一诵”经典诵读活动;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生字组词带拼音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生字组词带拼音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生字组词带拼音三班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生字组词带拼音9.古诗两首促(cù) 深(shēn) 忆(yì) 异(yì) 逢(féng) 佳(jiā)倍(bèi) 遥(yáo) 遍(biàn) 插(chā)促促织促销促进促成深深山深水深处深浅深蓝忆回忆记忆忆念追忆异特别异同变异异样逢逢迎相逢难逢适逢重逢佳佳节佳肴佳人佳话佳音倍加倍倍数一倍倍数遥遥远遥望遥看路遥逍遥遍普遍遍布遍及遍地遍体插插花插入插手插座插口10.风筝精(jīng) 希(xī) 却(què) 依(yī) 拼(pīn) 命(mìng)奔(bēn) 村(cūn) 抖(dǒu) 丧(sàng) 磨(mò) 坊(fáng)精细心精神精明精细希盼望稀有稀有稀奇却冷却退却了却却步忘却依依旧依恋照旧依靠依据拼舍命拼音拼搏拼杀命生命命运命令使命奔奔波奔放奔向飞奔村农村村长村庄乡村抖颤抖抖动抖落颤抖丧丧礼丢失奔丧丧事磨磨坊石磨磨炼磨面坊邻居作坊染坊油坊11.秋天的雨扇(shàn) 枚(méi) 邮(yóu) 爽(shuǎng) 柿(shì)仙(xiān) 梨(lí) 菠(bō) 萝(luó) 粮(liáng) 紧(jǐn) 杨(yáng) 扇扇子风扇扇贝扇动枚一枚数枚枚举枚列不胜枚举邮邮票邮局邮件邮政爽凉快爽快直爽爽口柿柿子柿饼西红柿柿霜仙神仙仙人仙女仙境梨梨树梨花雪梨鸭梨菠菠萝菠菜菠菜汤菠萝蜜萝萝卜绿萝云萝松萝粮粮食粮仓粮草干粮紧紧急紧促扎紧松紧抓紧紧追杨杨树杨柳白杨杨木杨梅杨桃三班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问点一、多音字组词磨mò(磨坊)坊fánɡ(磨坊)扇shān(扇风)mó(磨刀)fānɡ(牌坊)shàn(扇子)二、课文理解《9古诗两首》1、《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两首古诗都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萧萧】〖理解〗风声。

【促织】〖理解〗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篱落】〖理解〗篱笆。

【山东】〖理解〗这里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理解〗外乡,外地他乡。

【佳节】〖理解〗美好的节日。

【茱萸】〖理解〗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近义词】寒──冷异乡──他乡【反义词】明──暗寒──热、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课文《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学习指导1、朗读:⑴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⑵同桌互读。

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⑶比赛读,看谁读的好,把读的不准确的地方大家一起来正音。

2、交流:⑴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⑵全班交流,理解诗意:①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②交流不懂的地方:慢慢去体会诗人的心情。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两首》教学札记一、研读文本,开发母线主题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写照,与诗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所反映的主题往往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夜书所见》的作者叶绍翁客居他乡、辗转漂泊,在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中,看到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从而含蓄地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则借助皓月当空的意象,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复习知识点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复习知识点 (苏教版)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

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6、“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变一种说法)答: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第三课《古诗两首》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的意思是向山的远处伸展。

句意: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石子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

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几户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句意:我停下车子,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被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坐是“因为”的意思。

“于”是“比”的意思。

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句意:月亮渐渐地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

只有江边的枫树、晃动的渔火陪伴着我,难以入眠。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到是“送到、传到”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两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两首》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深:深夜篱落:篱笆 灯明:灯火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 夜深篱落一灯明。 所以 知有儿童挑促织,
想像夜深人静, 篱笆下灯光中闪动 儿童的身影,儿童 正在捉蟋蟀的画面, 又会使客游在外的 诗人想些什么?心 情又是怎么样呢?
(他看见) 篱笆旁的灯火 ,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写下了哪些事物?
•梧叶 •秋风、风声 •儿童、促织 •篱落 •灯火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江上秋风动客情。秋风:秋天的风。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寒冷与凄凉的情景使客居他 乡的诗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
比较两首古诗
不同点:写作时代不同,诗人不同, 处境也不同
相同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 人的思念以及热爱之情。
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相聚! 我们身边处处是朋友!处处是欢乐!
关于思乡的诗句: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描写秋景的诗句: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 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 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 正在长安读书求学,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 乡。
重阳节:又称作“登高 节”、“老人节”,每年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
所以就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导语】古体诗是诗歌文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期望帮助到您。

【《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孤寂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趣高昂,奇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该诗以景衬情,消息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安静,还运用了对照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谢,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好像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安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好像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发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幽静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

“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用心情的凄凉。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形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当前后互移。

诗人意绪纷纭,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解缭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教案这是一个关于第9课古诗两首的教案,接下来为大家推荐的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教案,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

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

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

“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颖,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针对学生情况,我追求了这三个字:“新、活、放。

”一初读,二浅思,三深悟,四背诵,五表演。

一、在解题中不经意地出现的小高潮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前两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好吗!生:记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师:《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山行》描写了深秋山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又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呢!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老师赞美的语气回顾已学古诗,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美,也自然地进入了新诗的学习、品味中。

师: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师:看到这个题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吗!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语文三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九课

语文三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九课

9、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前两句写诗人秋夜的孤独寂寞,后两句写夜深偶见篱下灯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乐生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作者王维十七岁时写的诗,一首抒写思亲的千古绝唱。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备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

情之所至,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

二、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策略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王祥光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

这时有的学生一想也开始赞同了他的意见,我舒了口气随即赞同了王祥光的意见,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

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

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学生就马上能理解了,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自学成功。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一生作诗两万余首。

亦能文,有《诚斋集》。

【咏柳】歌颂和赞美瘤树。

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碧玉】绿色的玉石。

本课用绿色的玉石来比喻柳叶。

【绿丝绦】绿色的丝带。

本课用来形容柳条。

【胜日】好日子。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随意。

【潋滟】〖理解〗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理解〗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理解〗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一、补充音节。

xùīfí萧萧促织每逢篱落ūújdb茱萸佳节登高倍思亲(家佳)(节乡)(促捉)(进虫)家乡(山相)(逢峰)(摇遥)(动远)三、写出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萧萧梧叶送寒声,知有儿童挑促织。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1、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一句已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常用来表达之情。

2、默写古诗《夜书所见》:《夜书所见》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读读他的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

五、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品格。

2、给“乾坤”一词注音:3、根据意思写诗句。

这些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自己的颜色美,而是只愿在天地人间留下清香之气。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课时教案备课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课时教案备课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课时教案备课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一、学习《夜书所见》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六、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 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先学后教(理解课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单独、孤单 异:别的、其他的 异:陌生人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翁,字 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 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 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 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 值》最为著名: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
夜书所见
夜晚写下自己 见到的情境。
第三次:先学后教(默写)
当堂检测
默写~
·
比较两首古诗
不同点:写作时代不同,诗人不同, 处境也不同
相同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 人的思念以及热爱之情。
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相聚! 我们身边处处是朋友!处处是欢乐!
关于思乡的诗句: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描写秋景的诗句: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9、古诗两首
古诗学习方法
一、知道诗人(大致知道)

二、理解题意

三、朗读诗歌

四、明白诗意(说出即可)


五、领悟诗情(需要掌握)
六、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3、会默写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我会读)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不在。
好处:从兄弟的角度来写自己不在 亲人身边,通过描写对方的感情来 表现自己的感情,是这种思乡之情 更加深沉,真挚。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道了 儿童在捉蟋蟀

他想到小_时_候自_己_在家_乡_也有_同_样的_经历,
他的心情_惆怅_、_失落_,_思_念亲_人和。家乡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 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 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 蟋蟀。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 种怎样的感情?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起自己的家乡。
想像眼前梧
桐树叶在萧萧秋 风飘落的画面, 面对此情此景, 客游在外的诗人 会想些什么呢? 心情又如何呢?
一阵阵 发出 感觉
吹动

的声音,让人

江上的秋风使 自禁
情不 。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知道 挑:捉 促织:蟋蟀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 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 勾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的思想感情。
第三次:先学后教(默写)
当堂检测
默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3、会默写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我会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 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 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 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 正在长安读书求学,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 乡。
重阳节:又称作“登高 节”、“老人节”,每年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深:深夜篱落:篱笆 灯明:灯火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 夜深篱落一灯明。 所以 知有儿童挑促织,
想像夜深人静, 篱笆下灯光中闪动 儿童的身影,儿童 正在捉蟋蟀的画面, 又会使客游在外的 诗人想些什么?心 情又是怎么样呢?
(他看见) 篱笆旁的灯火 ,
独在他乡为异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
两个“异”字连用,更能表达作者孤独寂寞 的思想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遇到、碰到 佳节:重阳节 倍:加倍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 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恋家乡的亲 人
诗人平时__思_念__亲_人________,
每逢佳节__更_加__的_思__念_亲__人__。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写下了哪些事物?
•梧叶 •秋风、风声 •儿童、促织 •篱落 •灯火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江上秋风动客情。秋风:秋天的风。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寒冷与凄凉的情景使客居他 乡的诗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
所以就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遥:远、遥远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全身 少一人:少了王维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 兄弟们身上插满了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 我一个人。
译文
•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的时候, • 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会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 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 • 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