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涵义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他人、自身或者其他目标有破坏性行为,故意伤害他人,对他人充满敌意和不满情绪的一种不良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他人欢迎但同时又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是幼儿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主要表现有几个方面:一是在语言方面,对他人造成语言伤害,如讥笑、谩骂、嘲笑,责骂他人等;二是在肢体方面,对他人造成身体伤害,如打架、咬人、踢人等;三是侵害他人的权利,如故意破坏他人的物品,强别人的东西、威胁他人等等。

一般三到六岁比较严重。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成因(一)、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活动空间狭窄(二)、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离不开家庭的影响,离不开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幼儿的成长过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①。

在家庭里面,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几个大人来带一个孩子,把孩子视为“宝”,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孩子提出的要求都会无原则的满足,导致孩子养成任性、放纵、霸道、不讲道理等行为习惯;有的幼儿缺乏家庭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看到别的同伴都很快乐,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有的幼儿生活在一个矛盾重重的家庭里面,父母每天吵闹、打架,幼儿生活在这样不和谐的家庭中,每天耳濡目染,长期的熏陶,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些攻击性行为习惯;还有的家庭,家长对幼儿的要求比较高,在很多方面束缚和限制幼儿。

例如,让孩子一放学回家就看书、学习、做事情、不让幼儿随便说话等,不给幼儿自由时间,限制幼儿,这也不给幼儿动,那也不许幼儿碰,让幼儿参加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培训班,很少让幼儿接触外面的世界等等。

(三)、挫折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挫折是幼儿形成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当一个人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时,一到遇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这样大部分幼儿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②。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幼儿阶段是儿童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探索世界,建立自我身份,并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然而,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在发育,还没有完全掌握情绪和情绪控制的能力。

他们的情绪往往过于强烈,无法有效地发泄或控制。

这种缺乏自我控制的情绪可能导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2.环境因素家庭和周围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如果幼儿经常目睹或经历家暴、暴力或冲突,他们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

此外,缺乏适当的照顾、稳定的环境和亲子关系也可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增加。

3.学习因素幼儿通过模仿和学习来适应社会行为准则。

如果他们在家庭或学校中得到的是侵略性和暴力行为的正面反馈,那么他们可能会将这种行为视为求得关注或解决问题的途径。

缺乏积极的模范和适当的纪律可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二、解决策略1.培养情绪管理技能幼儿需要学习如何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通过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合适的引导,他们可以学会使用语言表达他们的需求,而不是依赖攻击性行为。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感受,参与适龄的沟通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2.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幼儿需要积极的行为模式来取代攻击性行为。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使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教导幼儿正确的行为方式。

通过赞美和奖励幼儿的积极行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并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3.提供适当的社交技能培训幼儿需要学会与他人建立和维护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通过社交技能培训,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合作和以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建支持性环境幼儿需要稳定、支持性和积极的环境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心理和情感支持。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阶段。

然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影响,并提供应对措施、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策略。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的深层次原因1.生物因素幼儿攻击性行为与遗传、基因和生化物质的发展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可能与家族的遗传因素有关,例如父母的攻击行为。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幼儿所接触到的暴力影响和不良经历会引发攻击性行为。

例如,观看过多暴力电视节目、亲身经历暴力事件等,都可能使幼儿习得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的行为模式和教养态度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以攻击的方式处理冲突、过度纵容幼儿攻击性行为,都会增加幼儿的攻击行为。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不良影响1.自身成长与发展幼儿期的攻击行为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和积极性格培养。

攻击心理和行为的表现会影响他们与同伴的互动,阻碍他们与社会的良好关系建立。

2.家庭关系幼儿攻击性行为也会对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攻击行为使家庭成员感到压力和不安,可能加剧夫妻关系的紧张程度,影响父母教育能力,增加家庭冲突和紧张气氛。

三、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措施1.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行为,不能以攻击的方式处理冲突,而是以理智、温暖的方式指导幼儿的行为。

2.学校教育学校是幼儿社交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校应制定一套适合幼儿的行为规范,并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冲突能力。

3.心理干预针对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幼儿,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幼儿改变攻击行为,并提供正面和健康的行为策略。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

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应对措施引言:幼儿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经常发生。

这样的行为包括幼儿之间的身体冲突、打斗、踢脚、咬和推搡等。

这种行为会给幼儿园和家庭环境带来许多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来解决问题。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个体因素:幼儿年龄小,还没有完全发展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他们还没有充分培养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此,当他们面临压力、挫折或竞争时,他们可能会显现出攻击性的行为。

有些幼儿可能存在身体上的不适,如饥饿、疲劳、疼痛等,这些身体因素可能导致情绪失控,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2.环境因素:家庭环境也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起着一定的影响。

家庭的不良关系、冲突和暴力行为可能会被幼儿观察到,并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

此外,幼儿园环境不良、资源争夺和人际关系紧张也可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二、应对措施:1.建立积极的行为引导: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幼儿,鼓励他们采取更积极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沟通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冲突和挫折。

2.提供适当的规则和边界:为了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幼儿园和家庭应该建立明确的规则和边界。

这样做可以帮助幼儿明确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同时,应给予幼儿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增强积极行为,惩罚消极行为。

3.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幼儿攻击性行为有时是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为了帮助他们适应自己的情绪,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提供情感支持,例如,耐心倾听幼儿的抱怨、表达和情感,鼓励幼儿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4.培养他人情感认知能力:幼儿应该培养发展对他人情感的认知能力。

通过教育幼儿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并鼓励他们对他人给予支持和关心,可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5.寻求专业支持:如果幼儿攻击性行为严重,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问题,很多家长和教育者都感到困惑和无助。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寻求解决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幼儿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生理发展。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各个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

这可能导致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足。

当他们面对挫折、冲突或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攻击性行为会成为他们宣泄情绪的方式。

2.社交学习。

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学习。

如果幼儿所处的环境中存在暴力或攻击性行为,他们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形成习惯。

此外,如果幼儿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指导,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也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3.情绪困扰。

幼儿的情绪世界比较丰富,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比较敏感。

当他们感到沮丧、愤怒、焦虑或无助时,攻击性行为可以成为他们发泄情绪的出口。

这是因为幼儿还没有学会更好的应对和表达情绪的方式。

4.自我表达。

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限,他们常常不能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攻击性行为可能成为幼儿尝试表达自己需求或引起他人注意的一种方式。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策略1.理解与沟通。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保持敏感并及时进行干预。

在发生攻击行为时,可以先帮助幼儿冷静下来,然后与他们进行沟通。

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情绪,并以积极的方式引导他们表达出来。

这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引导他们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

提供积极的替代行为选择,例如通过与其他儿童进行合作、分享或用言语表达需求等方式来满足对他们的需求。

同时,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界限,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情绪管理。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策略,例如深呼吸、数到十、分心等。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研(3篇)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

然而,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日益凸显,成为家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本教研活动将围绕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展开,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表现特点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家庭因素可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1)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家庭氛围:家庭氛围紧张、冷漠、缺乏关爱容易使幼儿产生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3)父母行为:父母在幼儿面前的不良行为,如争吵、打骂等,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

2. 社会因素(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紧张、排斥容易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2)媒体影响:暴力、色情等不良媒体内容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潜在的诱导作用。

3. 个体因素(1)生理因素:幼儿的生理发育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心理因素:幼儿的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不强,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特点1. 行为特点(1)突发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往往突然发生,难以预料。

(2)冲动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往往是冲动性的,缺乏深思熟虑。

(3)反复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反复出现。

2. 情感特点(1)愤怒:幼儿在攻击性行为发生时,往往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2)恐惧:幼儿在攻击性行为后,可能会产生恐惧感。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措施1. 家庭干预(1)改变家庭教育方式,采用民主、尊重、关爱的方式教育幼儿。

(2)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

(3)父母在幼儿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争吵、打骂等不良行为。

2. 学校干预(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认识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攻击性心理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①家长过度溺爱幼儿。

有的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幼儿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对在与同伴交往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生了攻击性行为;②家长过度限制幼儿。

如今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气极高。

所以很多方面过度限制和束缚幼儿,这也不许玩,那也不许动;走路不能跑、说话不能笑,假日参加各种兴趣班幼儿,很少让幼儿与自然和社会接触、交流,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加之他们严厉呵斥的表情,幼儿根本没有分辨的机会,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幼儿,其心理受到限制,并产生逆反心理。

到了幼儿园,他们就会像放飞的小鸟,却因太过自由便会以攻击别人来满足自己的社会交流。

③家长过度放任幼儿。

这类家长仅仅把孩子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希望,使其自由发展,不加任何限制和要求,对孩子不关心、不重视。

对孩子的任何行为不分时间、场所、性质,都不加控制,而是让孩子为所欲为。

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表现很松散、不服管教、不遵守常规、随意的攻击别人,与老师顶撞等。

在班级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交往密切,很多活动常常要轮流、谦让、协商等,因为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自我控制水平较差,往往因得不到或者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当受到攻击时,绝大部分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

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攻击性行为。

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受一些充斥着暴力、复仇的镜头的动画片、卡通片影响,而幼儿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所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调查说明,幼儿的攻击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影响幼儿攻击性发生的因素主要指消极的事件:包括身体攻击、言语威胁、物品的剥夺等;情境诱因:幼儿有时会受外在诱因的驱动(玩具、同伴中的领导地位等)为达到某种目的面发生攻击;模样的示范:幼儿模仿力较强,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间接的习得了攻击性行为,或通过直接学习,即幼儿实际参与的打架、争抢玩具等。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生理因素:幼儿处于发展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幼儿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或疼痛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心理因素: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情绪管理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或是因为遭遇不公平待遇而愤怒。

3.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和托幼机构等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爱程度等;托幼机构因素包括师生关系、人员配备等。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应采取以下对策: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安全稳定的托幼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并加强沟通,形成有效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增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教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可以通过情感故事、角色扮演和冲突解决活动来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培养幼儿社交技能:鼓励幼儿参与团体活动,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学习合作与分享的技巧。

同时,要教导幼儿正确区分争执与冲突,并提供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引导幼儿表达情感:教育者和家长应积极引导幼儿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教他们说“我生气了,我需要帮助”等,避免使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情绪。

5.关注幼儿的养育环境:了解幼儿的家庭养育环境,帮助家长改善养育方式,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

同时,托幼机构也需要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提高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度。

在尝试以上对策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应尽量避免将其简单归结为“问题幼儿”,要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2.注意自身言行:幼儿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教育者和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多方面的策略来应对。

在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幼儿社交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攻击、侵犯、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给幼儿自身和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危害。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生理因素:1.健康问题:幼儿可能因为患有其中一种疾病或身体不适,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脑部发育异常:幼儿的大脑还在发育阶段,脑部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困难,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心理因素:1.消极情绪表达:幼儿尚未完全掌握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当面临挫折、不满或怒气时,可能通过攻击来宣泄情绪。

2.自尊心受伤:幼儿在人际交往中,遭受到批评、羞辱或排斥,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转化为攻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3.教育方式问题:家庭或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比如过度纵容、过度批评、体罚等,容易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

三、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中存在暴力、冲突或不幸福的氛围,会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2.社交环境:幼儿在托幼机构或学校中,与其他儿童接触,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可能造成幼儿的不适应和攻击行为。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幼儿情绪管理教育:1.帮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如通过绘画、说话、讲故事等来发泄情绪。

2.指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如通过深呼吸、数数等缓解紧张情绪。

二、提高幼儿自尊心:1.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发现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三、改善家庭和教育方式:1.家长和教师应关注自身教育方式是否合理,采用温和、耐心的方式进行教育。

2.与幼儿进行沟通时,避免过度批评、体罚等负面教育方式,尽量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

四、创造良好的环境:1.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减少家庭和社交环境的不利因素。

2.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我国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我国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我国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故意伤害他人、破坏性行为或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

这种行为会对幼儿园儿童自身、家庭和社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儿童行为发展的重要基础,不良家庭环境可能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父母的冲动行为、家庭暴力和亲子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引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外在因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媒体暴力的普遍存在、仇恨言辞的传播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可能使儿童学习到攻击性行为模式。

3.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是儿童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关键。

对于那些情绪管理能力不强的儿童来说,当他们感到愤怒、沮丧或挫折时,他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以下是改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些措施: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防止和改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关键要素。

家长应该注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的方式,避免过度惩罚和暴力行为。

2.学校教育: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积极的社交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的培训,帮助儿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3.环境改善:针对学校的环境设置,可以增加儿童的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和游戏机会,以缓解儿童的压力和疲劳。

4.媒体教育:应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管,减少暴力场景的呈现,并提供积极健康的儿童节目和游戏,以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5.亲子关系建立:鼓励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沟通和理解。

父母的陪伴和关心有助于儿童塑造积极的行为模式。

总之,针对我国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积极合作,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改善、媒体教育和亲子关系建立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防止和改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出现了攻击性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一、成因分析1.社交化不良社交化的不良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成因之一。

幼儿多在幼儿园中接受集体教育,但有些幼儿依旧存在沉迷于自我游戏中,很少与其他幼儿接触,缺乏学习性的体验,因此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家庭关爱缺失家庭的关爱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成因之一。

大多数幼儿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关注、呵护,有家长作为学习、生活的辅导者。

但是,一些被忽略或被冷落的孩子比较孤单与不自信,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3.不良的自我调节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差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成因之一。

有些幼儿过于焦虑、紧张,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二、矫正策略1. 借助家庭的力量政府、社会的组织应当向家庭传授关于教育管理与幼儿锻炼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如何与幼儿的沟通没有距离,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当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幼儿注重团队精神,锻炼学习和交往的能力,从而避免产生攻击性行为。

3. 引导孩子自我调节针对攻击性行为是由自我调节不当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需要引导孩子了解正确的自我调节方式,包括掌握一技之长、学习放松的方法、更换思维等方法,帮助孩子逐步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4. 辅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情绪幼儿园还应开设情感课程,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及表达能力,加强幼儿对情感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幼儿在处理生活中的情感问题时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5. 通过游戏放松孩子心理学认为,游戏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或老师可以合理地规划孩子的活动时间,加强游戏、旅游、音乐等放松方式的开展,帮助孩子愉快地释放自己。

总之,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对策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对策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对策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
1.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幼儿还没有完全发展出自我控制的能力,容易情绪失控。

2. 不良经历:家庭环境不稳定、暴力冲突、生活压力等不良经
历会引起幼儿攻击行为。

3. 学习成果不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或者受到挑战时,无法获得解决方案,产生愤怒或抵抗情绪。

4. 不适当的激励:有些家长或教师为了控制幼儿,采用了非常
规的激励,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对策:
1. 营造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提供充足的爱和关注,减少幼
儿经历负面环境和不良经历的可能性。

2. 教育幼儿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情绪管理方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 教育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避免攻击性行为。

4. 避免采用打骂惩罚等非常规激励方式,建立正确的教育方式。

采用激励措施时,以正面激励为主,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值
得认可的。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3. 情绪压力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小班幼儿的情绪管理 能力较弱,当他们面 临挫折、失望或焦虑 等情绪压力时,可能 会采取攻击性行为来 宣泄情绪
小某些生理因素如荷尔蒙水平、神经递质等也可能对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例如,研究发现 ,某些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荷尔蒙水平的变化而导致情绪波动和攻击性行为
-
1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2
解决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3
总结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攻击性行为是指对他 人的身体或心理造成
伤害的行为
在幼儿教育中,攻 击性行为是一个不
可忽视的问题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 为产生的原因有很 多,包括环境、家 庭教育、情绪压力
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我们将详细分 析这些原因,并给 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01
02
03
04
1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 环境因素
幼儿生活的环境对他 们的行为塑造起着重 要作用。在幼儿园或 家庭中,如果存在暴 力、攻击或其他不当 行为,幼儿可能会模 仿这些行为,导致攻 击性行为的产生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2. 家庭教育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成长有 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 幼儿过于严厉或纵容,可能会导 致幼儿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问 题。此外,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不 足或不当也会导致幼儿缺乏情感 支持和理解,从而产生攻击性行 为
解决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3. 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故事 讲述等方式,让幼儿 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后 果和受害者的感受, 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 心和合作精神。同时 ,鼓励幼儿与同伴友 好相处,学会用语言 解决冲突

幼儿攻击性行为解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解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解析幼儿阶段是儿童成长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此时的孩子大多数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还比较简单,也往往难以完全掌控情绪和行为。

因此,幼儿时期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比如说攻击性行为。

那么,接下来本文将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成因、类型、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孩子出现的侵犯他人身体或财产的行为,包括推搡、抓挠、打骂、抢夺、毁坏别人的物品等。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1. 生理原因有的孩子天生情绪比较激烈、活跃、好动,容易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较为剧烈的反应。

2. 心理原因有时候,孩子会因为遇到了某些挫折,比如说家长的离异、换学校、换老师等,导致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3. 社会环境原因社会环境也可能是产生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身处的环境比较贫困、吸烟、酗酒、吵架等不良习惯比较多,就容易导致他们形成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类型根据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类型,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1. 物质性攻击行为比如砸坏、打爆、摔坏等。

2. 言语攻击行为比如打骂、辱骂、贴标签(比如说“笨”、“傻”等)等。

3. 身体性攻击行为比如推、拍、打、掐、抓、拉等。

4. 关系攻击行为比如排斥、抢夺、说闲话等。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措施1. 转移注意力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可以尝试把他的注意力导向其他地方,比如可以让他进行一些课外活动,或者尝试与他交流、玩耍等。

2. 认真聆听当孩子因为一些原因而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我们需要认真聆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避免过度严厉的惩罚,因为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忽略、不被关心。

3. 培养孩子的能力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根源往往在于个体的能力问题,因此我们要透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意识、自控力等能力。

4. 保持平和心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和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因为过度紧张和惊恐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加重孩子恐慌心理,增大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最后,环境原因也是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幼儿
所处的环境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不良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社交环境中的暴力行为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在一
个暴力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幼儿,往往会模仿家庭成员的行为,表现出攻
击性行为。

因此,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倡导积极
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首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当幼儿出现
攻击性行为时,应该及时干预,引导幼儿正确处理问题。

其次,建立积极正面的互动模式,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借助奖励
来增强幼儿的积极行为,如亲子共同玩耍、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进步等,可
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此外,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明确
规定和解释适当的行为标准,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引导他
们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情绪。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幼儿期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习社会行为规范与表达情感的阶段。

然而,有些幼儿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这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和与他人的互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生理原因幼儿攻击性行为可能与生理原因有关。

例如,幼儿期的大脑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且新生儿脑部的前额叶皮质发育不完全。

大脑皮质的发育不良可能导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较弱,难以控制情绪和行为。

2. 家庭环境原因家庭环境是幼儿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中的家长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家族史等都可能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家庭中长期暴力、冲突和争吵的存在,以及家长的放任或过度管制,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3.学习环境原因幼儿伴侣关系和学校环境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如果幼儿经常受到其他幼儿的攻击或欺负,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攻击性行为以保护自己。

此外,学校环境中的不公平待遇、竞争激烈等压力也可能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二、解决策略1.多维度的干预措施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应采取多维度的干预措施。

家庭可以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和引导,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冲突解决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社区可以提供相关的专业服务资源,例如心理咨询服务和亲子教育课程等。

2.情绪管理和情商培养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重点应当放在情绪管理和情商培养上。

幼儿需要学会正确地认知和表达情绪,并学会使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冲突。

这可以通过情绪管理技巧教育和情绪情商培养的方法来达成。

例如,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情绪转化为艺术作品或口头表达,让幼儿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3.社会技能培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还需要注重社交技能的培养。

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游戏和团队活动等方式,提供机会让幼儿学习和他人合作、分享、沟通和解决冲突等社会技能。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出现体力或言语的攻击行为。

这种行为的出现给幼儿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矫正策略。

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幼儿的生理因素、性格、心理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例如,某些幼儿天生比较暴躁,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引发攻击性行为。

2. 家庭因素: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所接受的教育、家庭氛围、父母的管教方式等都会对其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

如果幼儿在家庭中经常看到家长以暴制暴、重心情的方式处理问题,那么幼儿很可能模仿这种行为。

3. 人际因素:人际交往是幼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如果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较低,受到同伴的排挤或欺负,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1. 倾听与正面引导:在幼儿表现攻击性行为时,我们需要倾听他们的情绪状况,了解可能引发这种行为的原因。

同时,我们需要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2. 多种方式的领导管理:有些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因为他们缺乏领导和规则意识。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领导管理,例如游戏、画画、跳舞等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3. 引导幼儿掌握情绪管理的技能:情绪管理的技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为幼儿提供学习情绪管理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

4. 以定制行为规则为依据的监督管理: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攻击行为是不被容忍的。

我们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问题。

为了矫正这种行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采取多种方式的教育方法进行幼儿管理。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导言:幼儿阶段是儿童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然而,有些幼儿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对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他们周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以及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帮助幼儿和家庭共同应对这个问题。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 生理原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是生理因素。

例如,某些幼儿可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虚弱或疼痛不适,导致他们情绪上的不稳定和攻击行为的表现。

另外,许多研究发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与有关的脑化学物质和神经递质有关,例如,多巴胺或血清素水平的异常。

2. 心理因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可能与一系列心理因素相关。

例如,幼儿可能因为受到挫折、压力或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有些幼儿可能没有学会应对他们的情绪,或者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 社会因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与家庭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家庭暴力、虐待、婚姻破裂等情况可能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展示出攻击性行为。

此外,不良的同伴关系、家庭冲突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可能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4. 学习因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也与学习因素有关。

如果幼儿在早期生活中常见到他人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他们可能模仿这种行为,并以攻击性的方式来回应问题。

此外,家庭和学校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也可能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策略1. 创建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减少幼儿的不安和情绪波动。

这可以通过提供有规律性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并为幼儿提供稳定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来实现。

2. 帮助幼儿管理情绪由于幼儿通常无法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需要成人的指导和支持来学会适当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成人可以通过模仿和教育的方式帮助幼儿识别情绪,并教导他们适当的 coping 策略,如深呼吸和冷静自己。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幼儿攻击性行为可能是家长和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于许多家长和教师来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能带来困惑和焦虑。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可能表现为打人、咬人、踢人、大声吼叫等,这种行为不仅让家长和教师感到困扰,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和矫正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1. 生理因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可能与其生理因素有关。

孩子可能因为长牙或生病而感到不适,导致情绪不稳定,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活泼,急躁,容易冲动,也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也可能与其心理因素有关。

孩子可能因为自卑、自尊心脆弱、自制能力不足、面对挫折不能正确处理、情感压抑或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家庭环境也可能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家庭中的不良教育方式、家庭冲突和矛盾、家长的情绪失控等,都可能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3. 社会因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也可能与其社会因素有关。

孩子在同伴或家长的引导下学习攻击性行为,或是家庭、学校等环境的社会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1. 理解孩子针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和老师首先要有包容的心态,对孩子进行理解。

可以暂时抛开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客观分析,了解其成因。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避免对孩子过度干涉和批评。

2. 合理引导针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合理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一些体能活动,释放其紧张情绪。

可以引导孩子学会通过表达情感、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化解冲突,避免采取攻击性行为。

3. 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父母和老师要注意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为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友好、尊重的学校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表达自己,解决问题。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问题之一,它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正确的矫正策略,有助于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1. 生理因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之一可能是生理因素。

生理方面的因素包括睡眠不足、饥饿、疼痛等,并且会导致幼儿情绪的不稳定和行为的不受控制。

心理因素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之一。

幼儿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受挫、情绪受到打击等,而通过攻击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情绪。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影响都可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

学校环境中的同伴冲突、老师的教育方式等也可能会成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

4.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些家庭或社会环境中对幼儿的攻击行为过于放任或者过于严厉的处理方式,都会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1. 增强自控力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首先需要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他们的自制力。

2. 建立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幼儿通常是通过攻击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因此需要教育者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通过绘画、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幼儿表达情绪,帮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在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的过程中,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积极配合,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教育,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情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有助于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 建立正确的惩罚机制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在给予惩罚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过于严厉,不仅要告诉幼儿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还要帮助他们理解错误的原因,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家长和幼儿老师的特别关注,同时幼儿攻击性行为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幼儿性格与品德的形成。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很多攻击性行为并非是对对方存在明显的敌意。

本文试着通过对一名中班小朋友为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攻击性行为的控制对策进行了探究。

[Abstract]: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this issue has been of particular concern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of young children, while children attack an important child health issue is sex education, which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 "Kindergarten Guidance Outline" also clearly pointed out to foster children "understand and follow the daily life of social conduct." Child psychology research shows that: Many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is not obvious hostility against each other. This article tries on an Intermediate childr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summed up the causes of early childhood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sexual assault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explored.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对策
[Key words]: Child aggressive behavior Cause Action
目录
导言 (1)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内涵 (2)
(一)攻击性行为内涵 (2)
(二)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消极影响 (2)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3)
(一)攻击性行为表现 (3)
(二)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4)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5)
(一)家庭 (5)
(二)学校 (6)
四、结语 (7)
五、参考文献 (7)
导言
学龄前(0—6岁)幼儿时期的教育是这个人成长的基础,但由于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的阶段,换句话说都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这时候,作为主要教育者的家长和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幼儿最常见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一旦发生,不但会对其他幼儿或者班体造成危害,而且容易使作为攻击者的幼儿得到来自外界周围环境的否定,其他幼儿的排斥,从而不利于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正因为如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意志都是发展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所比较关注的话题,并且通过一直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而这些研究成果也为我们这些作为主要教育者的教师教育这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下攻击性行为究竟是怎样一种行为,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内涵
(一)攻击性行为内涵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被称为幼儿的侵犯性行为,是指欲望得不到满足,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而采取损害他人、破坏物品的行为。

每一位幼儿在发展中都会存在不同的攻击性行为,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很容易影响幼儿正常人际关系、情感、性格的形成。

并且如果幼儿攻击性行为没有阻止,一直放纵幼儿的这种行为的话,到幼儿成年特别容易转化形成犯罪行为。

(二)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消极影响
幼儿出现了攻击性行为,首先表现为身体出现了伤害,然后会波及到同伴,而如果孩子不分时间地点、不问原由的索求,家长又不加以制止,则会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不顾及他人的不良品质,最终他和同伴不能团结协作、友善相处,会失去和同伴成为朋友的机会。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加以制止时又会使孩子出现对抗心理,使父母产生烦恼。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一)攻击性行为表现
1.用抓、打、咬的方式抢玩具:发现别人有自己想要的玩具别人不想给自己时,
就用暴力
的方式解决
2.破坏班里的玩具或物品:被老师批评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就摔玩具或者其他的
东西。

3.说小朋友坏话,污蔑小朋友: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就嘲笑别人,编造谎话
报告老师。

4.给别人起绰号,说脏话:给班里的小朋友起不好听的外号,贬低别人,甚至说
不文明的语言。

(二)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经过对幼儿行为的长期观察,我们发现促使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幼儿本身的生理因素,周围社会的因素以及幼儿的家庭因素。

1.家庭原因
(1)家庭氛围不良:比如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2)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幼儿不听话时就采用打骂的方式,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
方法。

(3)父母过于溺爱:比如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发生争执总是怪别人,甚至要动手打别人的
孩子。

2.学校原因
(1)一日活动安排不合理、不科学:比如总是让幼儿静坐,把幼儿压抑在一个高控的
环境中
(2)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比如个别教师对待不遵守规则的幼儿会使用一些不恰当的暴
力手段。

3.社会原因。

(1)模仿:比如有些儿童电影中充满暴力行为,容易让幼儿看完进行模仿。

(2)同伴的影响:比如一个幼儿有攻击性行为,和他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就容易产生攻
击性行为。

4.自身原因。

(1)生物因素:比如因遗传问题导致的大脑控制能力低下而产生侵犯性行为。

(2)自控能力弱:幼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容易兴奋,在新的刺激下容易产生不恰当
的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对策是通过原因来制定的,我们就根据就上文提到的2个原因,其中天性和遗传我们无能为力,但其他我们都可以用方法和对策来解决。

对于幼儿来说,他存在的地方无外乎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家庭,一个就是学校,所以对策我们就可以依照这个来分类。

(一)家庭
1.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父母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幼儿做好榜样。

2.营造民主的家庭环境,了解幼儿的内心
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告诉幼儿行
为的危害性,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

3.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幼儿遇到问题时尝试着让幼儿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家长再干预,幼儿自己的问题及时指出,不把过错全部归咎到他人身上,适当的满足幼儿的愿望,不能事事都顺着幼儿的想法。

(二)学校
1.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幼儿的一日活动要动静结合,照顾到幼儿生长发育的方方面面,活动要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要减少环境中对攻击性行为产生刺激的因素,为幼儿提供的环境要宽敞,便于活动。

2.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对于幼儿我们应该强调的是爱、温和、平静的教育,培养幼儿谦让、善良、同情、合作等良好品质,当幼儿产生不恰当的行为,不能恶语相向,要多和家长沟通,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教育幼儿。

(三)社会
1.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家长多让孩子阅读一些绘本故事,给孩子多讲故事,让孩子喜欢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少让孩子看电视。

2.树立好榜样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当孩子的同伴有攻击性行为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才能帮助同伴,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告知自身受到侵犯时处理的方法。

四、结语
在大量案例和数据的观察下:在幼儿时期出现攻击性行为是很正常的,但是幼儿的这种攻击性行为是需要通过人为来避免的,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控制的。

关键就在于作为主要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是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和培养幼儿,进而有效地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为将来成为一名符合社会要求、品格高尚的人打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兴.《浅析儿童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姚梅林:《幼儿教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黄锐:《幼儿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
[4]赵喜庆,张海丽:《幼儿心理与行为指导》[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