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本溪水洞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合集下载

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以贵州织金洞为例摘要:溶洞是地质遗迹的结晶、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这项不可再生的风景旅游资源比生态旅游的保护更为艰巨,是危及子孙后代永续利用的大课题。

如何开发?怎样保护?如何管理?怎样利用?给溶洞建设管理者提出了持久的挑战,探索实施贵州织金洞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深远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永不停留的科研项目。

贵州织金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中国最美的地方旅游洞穴第一名、中国自然遗产单位。

织金洞位于贵州西部的织金县境内,景区总面积307平方公里,由一个中心片区和一个独立景区组成,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下溶洞景区是旅游的中心景区。

织金洞已勘察长12.1公里,洞腔最宽跨度175米,相对高差150米,一般高度均在60——100米之间,洞内总面积70余万平方米。

岩溶堆积物的种类达120多种,囊括了世界所有溶洞的的各种形态和类别。

织金洞地质遗迹的构造形成,在两亿多年前三叠系处于潜海环境中,沉积了大量石灰岩。

由于构造运动,地壳不断抬升,海水逐渐退去。

2300万年以来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地壳大面积总体隆升,水流被地表、地下岩石的侵蚀、溶蚀,形成了以织金洞为代表的典型喀斯特溶洞、峡谷、天生桥、地下河、天坑等地质遗迹景观。

织金洞的发育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首先,水流沿石灰岩裂隙层面渗入地下,对岩层不断溶蚀、侵蚀形成织金洞的雏形。

随着洞腔的不断扩大,洞顶发生大面积坍塌。

距今35万年至10万年,进入洞中的水量充沛,沉积了大量粗大石笋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

10万年以来,由于洞顶滴水量减少,沉积了以细长的杆状石笋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

整个洞体分为四层洞道,星罗棋布的景观气象万千,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傲立挺拔的“雪压青松”;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际的“寂静群山”;神妙莫测的“灵霄殿”;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纤细玲珑的“卷曲石”;深奥难穷的“广寒宫”;珠光玑点的“霸王盔”;气势辉煌、延绵起伏长两百余米的“大壁画”;举世无双、豪壮、秀逸、精巧的“银雨树”;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晶莹剔透、亭亭玉立的“姊妹树”、“螺旋树”;波光粼粼的边石坝;琴弦分明的琵琶;群峰巍峨、丛林众生的“十万大山”……。

本溪水洞旅游景区营销策略分析

本溪水洞旅游景区营销策略分析

本溪水洞旅游景区营销策略分析作者:华琳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6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从而使旅游也得到更好发展。

其中的本溪水洞景区虽然拥有罕见的奇观和亚洲最长的地下暗河,但水洞旅游区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本文对本溪水洞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找出了它所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一、本溪水洞现有资源分析(一)本溪水洞是原始的天然景观本溪水洞又称谢家崴子洞,位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内太子河畔。

沉积的石灰岩经喀斯特地貌作用而形成大型的充水型溶洞,洞内深邃宽阔,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

本溪水洞分为水洞和旱洞,通往水洞的码头,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扑朔迷离,洞中景观倒映在水中宛若仙境一般。

坐船游览其中沿途可经过100余处景点,多姿多彩,如临人间仙境。

水洞是迄今为止亚洲发现的最长的地下暗河。

其中旱洞长约300米,洞中有洞各洞有天,洞顶及岩壁钟乳石多沿裂缝发育,不假修通自然和成龙宫仙境。

洞的尽头既是一泓清潭,不见其源头,有水汽缓缓袭来,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人们利用旱洞特有的优势将其改造成古生物馆,再现了古生物演变进化的全过程。

(二)本溪水洞历史悠久1994年国务院将水洞批准为风景名胜区,因有其北方发现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而闻名遐迩。

它不仅有主题景观本溪水洞,而且有温泉、汤沟等众多旅游观光景点。

水洞洞体发育距今约有4亿年的奥陶系地层中。

远在5亿7千万年时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由于气候变暖,动物们顺应自然规律更新换代,受地壳作用便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碳酸盐。

后期由于地壳运动海水褪去,这里慢慢升为陆地。

在不断受外力作用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洗礼,形成了今天的水洞。

(三)水洞优越的地理位置本溪水洞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本溪县境内,与沈阳、鞍山、丹东、等城市相邻沿太子河一带分布,交通便利,客流量大。

市内有铁路、航空及景区专用车。

长途客运西安交通网四面八方,沈丹高速等线路都经由此地。

喀斯特地貌本溪水洞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喀斯特地貌本溪水洞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本溪水洞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今天主要谈谈水洞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水洞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亿五千万年前的古生代。

如果说我们所在水洞它的年龄是一位百岁的老人,那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在它面前只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所谓今天我们应该心存敬畏地去在面对这样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去发现隐藏在他身上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本溪的水洞自1983年开放以来,旅游发展可以说比较成功。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

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本溪水洞如何旅游能更上一个台阶的问题时,需要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1.洞穴是一种普遍性旅游资源。

全世界凡是有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大多有洞穴发育。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世界第一,在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有大量的喀斯特洞穴,就旅游资源类型来说不具有垄断性。

2.其共性大,个性小,游客重游率低。

从地貌学的角度,洞穴的形成有多种成因,可分为多种类型。

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洞穴内不外乎都是石钟乳、石柱、石笋、石曼等构成景观,相差不大,相对比较单调,游客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3.空间竞争替代性强。

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比较短。

在我国东北碳酸盐地区陆续找到许多可供开发的岩溶洞穴,如本溪水洞、通化的鸭园、桓仁的望天洞以及磐石的官马溶洞等。

4.环境脆弱性和敏感性洞穴属封闭或半封闭系统,数万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平衡,可能会由于人的介入变得不平衡,比如如何科学地计算环境容量。

保护整个地质过程不受重大影响。

游客会随身带人的微生物、甚至动植物会对洞穴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都是很可能的,避免自然通风而把苔藓的孢子带洞内,造成钟乳石上滋生苔藓植物破坏洞内景观,这些细节对于洞穴长远的保存都具重要意义。

比如游客喧哗等震动波和声波会改变非重力水的运移路径,有损洞穴特有景观 (小石枝、卷曲石、鹅管及石花等)的形成。

环境脆弱和敏感还表现在连锁性和非逆性,如旅游洞穴的开发.由于工程施工和游客的干扰,易造成洞内CO2增高、温、湿度变化显著及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将导致洞中景物颜色退变,洞穴生物退变甚至灭迹。

2024年辽宁的暑假本溪水洞地下奇观

2024年辽宁的暑假本溪水洞地下奇观

2024年辽宁的暑假本溪水洞地下奇观:洞穴探险,寻幽揽胜“本溪水洞,地下的奇迹。

”这是我踏上辽宁之旅时的第一感受。

2024年的夏天,我来到了这个被誉为“中国地下溶洞王国”的地方,准备在这片地下溶洞的领域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是中国著名的地下溶洞之乡。

这里的地下溶洞系统发达,拥有众多神秘的地下河流和溶洞。

我踏上了本溪的地界,心中充满了对地下溶洞探险的期待。

我开始了本溪水洞的探险之旅。

首先,我参观了本溪水洞风景区,这里是中国最长的地下水溶洞之一。

我沿着景区的路径,进入了地下水洞的入口,仿佛踏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在本溪水洞中,我看到了那些壮观的溶洞景观。

这里的溶洞宽敞高大,洞内石笋、石柱、石花等奇特景观应有尽有。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地下奇观的迷宫之中。

我沿着地下水洞的岸边行走,看着那些清澈的河水,感受着溶洞中独特的湿度与温度。

在探险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本溪水洞的地质形成原因。

本溪水洞是由于地质运动和溶蚀作用形成的,这里的地下水洞系统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

我听着导游的讲解,心中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

除了探险,本溪水洞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了解到,本溪水洞在古代就被人们发现并利用,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我走在地下水洞的古老道路上,想象着那些古代商人和文化交流的场景,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在本溪水洞的探险之旅中,我还有机会品尝到了地道的本溪美食。

我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如烧烤、豆花等,口感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在本溪的夜市中,我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小吃和甜点,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

此外,本溪水洞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

我参加了本溪水洞的漂流,体验了一次刺激的水上冒险。

在漂流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地下水洞的激情与速度,也欣赏到了沿途的壮丽景观。

在这次辽宁本溪水洞地下奇观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洞穴探险,寻幽揽胜的乐趣。

本溪水洞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我。

华夏第一水洞本溪水洞

华夏第一水洞本溪水洞

华夏第一水洞本溪水洞来源:中国矿业网"神州大地,奇景无穷。

除去三山五岳、名山大川、秀美园林、碧海白沙外,还有许多隐藏在高山峡谷中的溶洞。

从早年开发的桂林芦笛岩、七星岩、吴兴的善卷洞,到近年发现的、号称国内第一大奇洞的贵州织金洞,再加之华北京、冀地区的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等,可谓云云大观,不胜枚举。

洞穴是石灰岩经过雨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奇特地貌,属喀斯特地貌的一种。

其大小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涵盖了许多地形地貌。

洞穴分旱洞与水洞,一般的洞内含水量较少,可步行穿越,而水洞则只能乘船探秘或观赏。

在国内外的洞穴中,旱洞较多,水洞颇少,而坐落于辽宁本溪的水洞却是世界上含水量较多的洞穴,被称为“华夏第一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郊外35千米处,由水洞、温泉、汤沟、关门山、铁刹、庙石山6景区组成。

水洞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面积42.2平方千米,整体景区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实为旅游佳境。

2002年3月,水洞被国家旅游部门评为4A级风景区,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

本溪水洞全长5800米,开放处长3000米,平均水深1.5米,最大深度7米。

洞内常年平均温度在10℃~14℃之间,四季均衡,可谓“人间独此一洞天”。

本溪水洞之奇还在于其洞内宽阔,整个面积达36000平方米,空间40多万立方米。

据测定,主洞顶高38米,宽50余米。

宽阔的水面可供几艘游船并行,而且游客可站在船上伸手触摸头顶上那千姿百态的钟乳石,零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奇异,这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本溪水洞最令人陶醉的是洞内四季如春的气温,即使在酷热的三伏天,进得洞来也会感到周身爽快,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据考证,本溪水洞形成于5.7亿年前,那时此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由于当时气候温暖,大量的笋石类、腕足类和腹足类、梯虫类动物繁殖衍生,各家族群体都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自身的更新换代。

它们的躯壳在水动力的淘洗和磨浊下下沉,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碳酸盐和化碳酸盐。

本溪水洞的石灰岩就是在这个时期的奥陶系下统亮山组和中统马家沟组时,经过岩化作用发育而成。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我国喀斯特溶洞是一类特殊的地下自然景观,由于其形成过程特殊、洞穴内部环境独特而受到广泛关注,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地质遗
迹之一。

但是随着喀斯特洞穴资源的逐渐被利用,其所面临的破坏和
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做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喀斯特溶洞的开发利用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地方
旅游业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但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

开发
者在设计喀斯特洞穴游览线路及游览功能点时,需要遵循“先保护、
后开发”的原则,同时还需遵守国家的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合
理的开发模式,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建议,以充分保障喀斯特洞穴资源的环境安全。

另一方面,保护喀斯特溶洞资源,也是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和
生态环境的需要。

保护喀斯特洞穴资源,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上加强。

技术上,需要在开发和利用时采用低影响和可持续的方式,加强地形
勘测和水文地质调查,增强自然修复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管理上,需
要强化文件法规和地方领导主导下的管护机构建立,增强专项资金的
投入,加大对开发者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大力推广宣传,让广大民众
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筑牢保护喀斯特洞穴资源的法治保障。

总之,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宏大的科学价值,它们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须相辅相成,并尽全力保障其资源丰富、
独特和永久存在的价值。

本溪水洞讲解

本溪水洞讲解

本溪水洞讲解摘要:1.本溪水洞简介2.本溪水洞的形成3.本溪水洞的特点4.本溪水洞的旅游价值5.本溪水洞的保护与发展正文:【本溪水洞简介】本溪水洞位于我国辽宁省本溪市,是世界上最长的水洞之一,有着“中国水洞之都”的美誉。

它是一个集水洞、温泉、石林、瀑布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本溪水洞的形成】本溪水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几亿年前,当时本溪地区处于一个海洋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运动使得海洋变为陆地,而原本的海底洞穴也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逐渐露出地表,形成了现今的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的特点】本溪水洞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规模宏大:本溪水洞全长约5.8 公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水洞。

2.钟乳石林立:洞内钟乳石、石笋等奇景繁多,形态各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水质清澈:洞内水质清澈透明,乘船游览时,可见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

4.空气流通:本溪水洞内空气流通,使得洞内气温适中,四季如春。

【本溪水洞的旅游价值】本溪水洞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游客在这里可以乘船游览,欣赏洞内的钟乳石林、石笋等奇特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此外,游客还可以在景区内泡温泉、观赏石林、瀑布等自然景观,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本溪水洞的保护与发展】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展水洞科研等。

同时,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提高本溪水洞的知名度,政府还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总之,本溪水洞作为我国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

本溪水洞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溪水洞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溪水洞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侯溪霞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9期摘要:本溪水洞以其是北方最大的岩溶地下河洞穴远近闻名,是辽宁省非常著名的景点和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旺季吸引各地的旅游者参观游览,为当地的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本文基于本溪水洞的发展现状,剖析本溪水洞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水洞;现状;优势;问题;对策一、本溪水洞风景区的发展现状本溪水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旅游洞穴协会亚洲会员单位,是至今发现的世界第一长地下充水溶洞,被赞誉为“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一此洞天”。

与全国目前各洞穴相比,按洞穴规模划分,本溪水洞长度大于 5000m,当属大型洞穴,为我国北方第二大洞;以洞穴面积划分,本溪水洞属我国北方第一大洞;以洞穴性质划分,本溪水洞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下河洞穴;以洞穴游览划分,本溪水洞是我国最大的水上游览洞穴。

正是由于溶洞的独特性、开发优越、保存完整、环境容量大,它成为本溪的招牌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周边省市的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同时该景区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长期以来,单一的钢铁支柱产业支撑着本溪的发展,然而随着矿产储量的减少和环境资源的制约,这种发展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发展新兴产业对于本溪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本溪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将旅游业确立为接续产业,十届三次全会又将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一致共识。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本溪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处于全市第三产业的核心地位,有力地带动了餐饮住宿、商贸购物、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休闲度假游的逐步兴起,本溪旅游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必须要有相应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进而突破旅游时间上的延续,解决季节变化带来的波动和影响,把当前9个月的旅游时间延长到12个月,最大程度地增加游客滞留时间,培育出更多全年可以消费的旅游产品。

洞穴生态系统保护与旅游开发

洞穴生态系统保护与旅游开发

洞穴生态系统保护与旅游开发洞穴生态系统是地下世界中隐藏的宝藏,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壮观的地质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洞穴生态系统开始面临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洞穴生态系统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二者的利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洞穴生态系统。

洞穴生态系统是由地壳活动、风化侵蚀和水动力过程形成的独特环境。

在洞穴中,有许多特殊的动植物适应了黑暗、潮湿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物群落。

例如,盲鱼是一种生活在洞穴深处、完全失去视力的鱼类。

除了生物多样性,洞穴中的钟乳石和石笋等地质景观也是令人惊叹的。

然而,洞穴生态系统正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洞穴,他们的足迹和废弃物扰乱了洞穴内的生态环境。

一些不负责任的游客还会损坏洞穴中的钟乳石和石笋,破坏了珍稀的地质景观。

此外,洞穴的过度开发也会破坏地下水系统,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为了保护洞穴生态系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洞穴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游客的数量应该受到限制,并且必须由专业的导游带领游览,以减少对洞穴环境的破坏。

此外,洞穴内应设置明确标识,告知游客应遵守的规则和禁止行为,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与此同时,教育和宣传也是保护洞穴生态系统的关键。

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向游客介绍洞穴的独特之处和保护需求,提高公众对洞穴保护的认识。

此外,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对洞穴生态系统的教育,培养下一代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除了洞穴生态系统的保护,旅游开发也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洞穴旅游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收益,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

然而,旅游开发必须与洞穴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

规划合理的旅游路线和设施,以减少对洞穴环境的干扰。

在洞穴内设置观赏区和探险区,限制游客的活动范围,减少对脆弱环境的伤害。

同时,可持续的旅游开发也是关键。

游客应被鼓励选择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如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旅游管理论文--论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旅游管理论文--论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目录摘要 (1)1前言 (1)2研究喀斯特洞穴织金洞景区环境保护的意义 (2)3喀斯特概述 (3)3.1喀斯特的概念 (3)3.2 喀斯特旅游开发特征 (3)3.3喀斯特洞穴中旅游类型的开展 (3)3.3.1孤立的喀斯特洞穴开发 (3)3.3.2组合的喀斯特洞穴开发 (3)4 织金洞景区在旅游开发中的现状 (4)4.1织金洞景区的介绍 (4)4.2织金洞景区的环境现状 (4)5织金洞景区在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5)5.1 研究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5)5.1.1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 (5)5.1.2解决旅游景区环境问题所要采取的措施 (7)5.2织金洞景区的管理者如何看待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8)结论 (8)参考文献 (10)成果申明 (11)致谢 (12)论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以贵州织金洞景区为例摘要:鉴于旅游环境在旅游开发中及旅游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织金洞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进行简单研究,分析景区在开发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有效地制定旅游发展战略,促进织金洞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环境织金洞旅游发展The Discussion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n Karst CaveA Case Study of Guizhou Zhijin CaveAbstract: In view of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in an important role, the paper studies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Zhijin Cave Scenic Spot,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cenic area, to effectively develop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of Zhijin cave Scenic spot.Key words: tourism environment tourism development Zhijin cave1前言旅游业似乎已经成为我国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因是经济快速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第17卷第1期Vol 117No 11辽 宁 地 质LIAONINGGEOLOGY2000年3月March,2000收稿日期:1999-12-231作者简介:杨绍南(1963-),男,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水工环地质工作1①辽宁省地质矿产局1本溪市城市地质系列图说明书119851198~2081 ・旅游地质・文章编号:1000-6273(2000)01-0072-06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杨绍南(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辽宁大连116037)摘 要:本溪市具有丰富多彩的旅游地学资源,本文阐述了已知的旅游地学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加强旅游地学资源重点景观区的开发及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P968;P931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向往旅游的兴致被逐渐带动,尤其是近几年假期的增多和双休日的实行,越发引起人们旅游的兴趣和实践,对旅游的品味也越来越高。

因此,旅游业备受关注,其中旅游地学资源是当今社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旅游地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也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以下结合本溪市旅游地学资源状况介绍其旅游地学及资源的涵义、特点和开发利用建议。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章程第二条表明,“旅游地学”(TourismEarthScience )是运用地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旅游资源调查、研究、规划、开发、改造与保护服务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

从这一概念中延伸其旅游地学资源的内容涵盖了自然景观中的山水名胜,如高山、江河、峡谷、湖泊、岩洞、水库、地热、森林、瀑布、喷泉、草原、海岛、海滨等都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

由于地质因素本身的错综复杂性,才形成了地球上自然景观的千姿百态。

能够观光的风景区是由多种地质、地理、水文气象、人类活动等旅游地学要素构成的,其要素细化为:11地形地貌景观要素;21风景地质要素;31风景天气和气候要素;41风景动植物要素;51人文景观要素;61古人类遗迹。

本溪水洞景区讲解词

本溪水洞景区讲解词

本溪水洞景区讲解词欢迎各位来到本溪水洞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

接下来的时间,我将带领大家领略这个被誉为“亚洲第一大地下长河”的美丽景区。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景区简介。

本溪水洞景区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拥有约三百万平方米的喀斯特地貌区域。

景区以地下河为主线,拥有多个洞穴和瀑布等自然景观。

其中,水洞是景区的核心部分,全长超过3000米,是亚洲最长的地下河。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地质形成。

本溪水洞景区处于辽东山区,地势起伏,岩石类型主要为石灰岩。

大约在四千万年前,这里的地壳发生了沉降,形成了地下河系统。

经过漫长的岁月,河水冲刷和溶蚀作用形成了今天的水洞景观。

现在我们来到了水洞的入口处。

水洞内气温常年保持在10℃左右,清澈见底的水流从洞内流出,形成了壮观的地下瀑布。

由于水的清澈度和渗透作用,这里的河水晶莹剔透,呈现出多种颜色,如翡翠绿、宝石蓝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旅游景点。

除了水洞外,本溪水洞景区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如金石滩、乘船游览、金龙泉等。

其中,金石滩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灰岩石头上有着独特的纹理和色彩。

在这里你可以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金龙泉则是一处自然形成的地下泉水,水量充沛,清冽甘甜。

它从山腰流下,形成一条小溪,景色十分优美。

此外,景区内还有各种娱乐和休闲设施,如漂流、攀岩、野营等,可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景区规划。

本溪水洞景区的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规划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强调保护与开发的协调。

在未来的发展中,景区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景区的知名度。

环境保护是每个旅游景区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溪水洞景区也不例外。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喀斯特地貌,景区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例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开展环保宣传等。

同时,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力求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溪水洞知识

本溪水洞知识

本溪水洞知识1. 介绍本溪水洞是位于中国辽宁省本溪市的一处自然奇观,也是中国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

它是一座地下溶洞,被誉为“地下宫殿”。

水洞内有丰富的钟乳石、石笋等地下沉积物,形成了壮丽的地下景观。

本溪水洞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对于了解地质、地下水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2. 地理特征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明山区,距离市区约20公里。

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

水洞总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洞内最高点约为30米,最深处约为50米。

洞内的地下河流缓缓流淌,形成了独特的地下水景观。

3. 地下景观本溪水洞以其独特的地下景观而闻名。

洞内有各种各样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洞内的地下河流清澈见底,河水从山中涌出,形成了美丽的瀑布和小溪。

洞内的地下湖泊宛如明镜,映照出洞内的壮丽景色。

洞内的钟乳石形状各异,有的像石柱,有的像石幔,还有的像石花。

这些钟乳石是在地壳运动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的,经过数千年的时间积累而成。

洞内的石笋更是壮观,有的高达数十米,形态各异,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4. 生物多样性本溪水洞不仅是地质景观的宝库,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

洞内的地下河流为许多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洞内有许多特殊的生物物种,如地下鱼、螃蟹等。

这些生物适应了洞内特殊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洞内的生物物种丰富多样,研究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多种新的物种。

这些物种对于研究生物进化、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保护本溪水洞的生物多样性也成为了当地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要任务。

5. 保护与开发本溪水洞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保护水洞的地质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限制人类活动对水洞的影响。

另一方面,开发水洞的旅游资源也是必要的,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众对于地质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为了保护本溪水洞,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限制游客的数量和活动范围,建立保护区。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而喀斯特溶洞作为一种自然地质景观,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了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然而,在开发利用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其保护,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本文将就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进行探讨。

一、喀斯特溶洞资源的特点喀斯特溶洞是一种以石灰岩、石膏岩等为主要岩石类型的地下溶洞,其形成是由于长期的化学侵蚀和物理侵蚀所造成的。

喀斯特溶洞因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和地貌特征,具有重要的地质、生态和文化价值。

在喀斯特地区,溶洞的形成和发展与地表水循环、土壤、植被、动物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溶洞内还存在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如地下河流、地下湖泊、地下瀑布等。

此外,喀斯特溶洞还具有文化、历史和科学价值,如壁画、化石、遗址等。

二、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喀斯特溶洞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旅游观光、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等方面。

其中,旅游观光是喀斯特溶洞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喀斯特溶洞的独特地貌和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形成了旅游产业链。

在旅游观光方面,可以开发出游览线路,设置导览牌、标识牌等,为游客提供便利。

同时,也可以开发出一些特色项目,如地下漂流、探险等,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提高旅游的吸引力。

另外,喀斯特溶洞也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场所。

喀斯特溶洞的形成和发展与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

通过对喀斯特溶洞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演化,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喀斯特溶洞还可以进行资源开发。

喀斯特溶洞内存在着丰富的矿藏和地下水资源,如石灰石、石膏、石英等矿产资源,以及地下河、地下湖等水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但也需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喀斯特溶洞资源的保护喀斯特溶洞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逐渐加深,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喀斯特溶洞资源,这些溶洞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还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当开发和利用,这些溶洞资源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护这些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它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喀斯特溶洞资源的特点喀斯特溶洞是地下溶洞的一种,是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地貌类型之一,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尤以贵州、广西、云南等省份为主。

喀斯特溶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质年代较为古老:喀斯特溶洞的形成年代较为古老,大多数是在百万年前形成的。

因此,它们保存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地质遗迹,对于研究地球演化历史和生物进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2.地下水资源丰富:喀斯特溶洞是由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因此它们往往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这些地下水资源可以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水源。

3.观赏价值高:喀斯特溶洞内部景观丰富,包括钟乳石、石柱、石笋、石幔等各种奇特的地下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开发利用潜力大:喀斯特溶洞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可以开发成为旅游景区、水利工程、地下储气库等多种用途。

二、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在开发利用喀斯特溶洞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喀斯特溶洞内部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受到破坏就难以恢复。

因此,在开发利用喀斯特溶洞资源时,一定要保护好原始的生态环境,不要破坏洞内的生物群落和地下水环境。

2.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合理规划,不能盲目开发。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状况,合理规划开发项目,确保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

关于喀斯特洞穴保护与开发的反思综述 (2)

关于喀斯特洞穴保护与开发的反思综述 (2)

贵州师范大学课程论文题目关于喀斯特洞穴保护与开发的反思综述学期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喀斯特地貌与洞穴探秘专业环境科学班级2013级环境科学关于喀斯特洞穴保护与开发的反思综述(***,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摘要: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地貌发育完全,以溶洞为主的地下景观每年更是以其独特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然而,在洞穴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因为开发管理上的不足对这些几十甚至上百万年形成的宝贵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本文针对喀斯特洞穴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喀斯特洞穴;旅游;保护;开发概述:喀斯特洞穴,简称溶洞,指可溶岩区域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

洞穴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部分,截至2000年,全国超过三百个洞穴对公众开放,具有较高的美学科考价值、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洞穴旅游开发管理人员的科学开发、合理管理保护意识淡薄,不重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导致部分洞穴因其开发管理的不合理受到严重破坏,出现如洞穴水文、气候变异、次生化学沉积物风化剥蚀、变色、小形态消失、洞穴生物退变、物种减少及洞穴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1]。

尤其在喀斯特地区,因其系统的脆弱性,受外界影响破坏程度更大,后果更为严重。

为防止洞穴旅游出现资源退化、环境恶劣,应当尽快找到其破坏因子,寻求解决途径,保证喀斯特洞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五大特性:1.1景观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可持续利用性喀斯特洞穴(简称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层是先决条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碳酸钙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

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年、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

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者成分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变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近年来,我国的喀斯特溶洞资源逐渐受到关注。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具有极高的地质、生态、文化价值。

喀斯特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下河流、地下湖泊、石钟乳、石笋等地下景观的集中表现。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我国的喀斯特溶洞资源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对喀斯特溶洞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需要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喀斯特溶洞资源的价值1.地质价值喀斯特溶洞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岩溶地貌类型之一。

喀斯特溶洞内部有各种地质景观,如地下河流、地下湖泊、石钟乳、石笋等。

这些景观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对于认识地球演化历史、理解自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生态价值喀斯特溶洞内部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但也是非常独特的。

喀斯特溶洞内部的生物群落主要由蝙蝠和一些特有的无脊椎动物组成,其中包括了很多珍稀濒危物种。

喀斯特溶洞的生态系统还涉及到地下水的循环,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文化价值喀斯特溶洞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如华山洞等著名的溶洞,曾经是古人祭祀、修行、藏书等活动的场所,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这些文化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

但是,开发利用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旅游开发喀斯特溶洞旅游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喀斯特溶洞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通过开展喀斯特溶洞旅游,不仅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提高人们对喀斯特溶洞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但是,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环保原则,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科研利用喀斯特溶洞资源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溶洞的形成机制、地下水循环等方面都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通过科研利用,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喀斯特溶洞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本溪水洞旅游探究

本溪水洞旅游探究

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10月下半月刊价赋分标准表进行打分,在西藏大学文学院、理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艺术学院、拉萨市文化局的专家中共发放了28份问卷,其中有效的问卷回收28份。

采用均值法,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均值及总分。

2、评价结果由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结果表可见,90分以上为7项,75-89分的有33项,70-74分的有3项。

依照《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相关标准,拉萨市城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集中在三、四、五级,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价值高、潜力大。

(三)定量评价结果及分析拉萨市城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种类很多而且具有较高的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其中藏族唐卡一钦泽派、卫藏勉唐派、前藏嘎玛嘎赤派、藏族天文历算、拉萨萨嘎达瓦节、拉萨藏历年、雪顿节最后平均总分值为90分以上,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标准以上资源均属于特品级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条,在今后的旅游资源开发中重点开发这些旅游资源项目。

藏族唐卡勉唐萨派、拉萨朗玛、拉萨纳入谐钦、打阿嘎、噶尔舞、拉萨风马旗、拉萨婚俗、拉萨服饰、藏青稞酒文化习俗、望果节、藏纸制作技艺、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打“啊嘎”地工序、拉萨雪堆白金属加工技艺、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拉萨文房四宝、拉萨木雕技艺、手捏泥塑佛像技艺、拉萨风筝制作技艺、藏传矿植物绘画颜料、拉萨北郊藏医水银洗炼法、藏医药、藏医药浴治法、藏医药泡浴治法、藏药七十位珍珠药丸配伍技艺、藏药仁青常觉配伍、“门子康”藏医院、藏药珊瑚七十药丸配伍技艺、拉萨喇嘛玛尼说唱、藏族儿歌、藏族骰子游戏最后平均总分值为75-89分,均属于四级旅游资源,为优良旅游资源,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次度开发。

五、结语通过对拉萨市城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分析,传统美术类、民俗类、少数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种类齐全,而且文化内涵丰富、资源评价价值很高,是拉萨市城关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独具具特色的资源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溪水洞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今天主要谈谈水洞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水洞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亿五千万年前的古生代。

如果说我们所在水洞它的年龄是一位百岁的老人,那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在它面前只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所谓今天我们应该心存敬畏地去在面对这样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去发现隐藏在他身上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本溪的水洞自1983年开放以来,旅游发展可以说比较成功。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

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本溪水洞如何旅游能更上一个台阶的问题时,需要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
1.洞穴是一种普遍性旅游资源。

全世界凡是有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大多有洞穴发育。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世界第一,在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有大量的喀斯特洞穴,就旅游资源类型来说不具有垄断性。

2.其共性大,个性小,游客重游率低。

从地貌学的角度,洞穴的形成有多种成因,可分为多种类型。

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洞穴内不外乎都是石钟乳、石柱、石笋、石曼等构成景观,相差不大,相对比较单调,游客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3.空间竞争替代性强。

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比较短。

在我国东北碳酸盐地区陆续找到许多可供开发的岩溶洞穴,如本溪水洞、通化的鸭园、桓仁的望天洞以及磐石的官马溶洞等。

4.环境脆弱性和敏感性
洞穴属封闭或半封闭系统,数万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平衡,可能会由于人的介入变得不平衡,比如如何科学地计算环境容量。

保护整个地质过程不受重大影响。

游客会随身带人的微生物、甚至动植物会对洞穴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都是很可能的,避免自然通风而把苔藓的孢子带洞内,造成钟乳石上滋生苔藓植物破坏洞内景观,这些细节对于洞穴长远的保存都具重要意义。

比如游客喧哗等震动波和声波会改变非重力水的运移路径,有损洞穴特有景观 (小石枝、卷曲石、鹅管及石花等)的形成。

环境脆弱和敏感还表现在连锁性和非逆性,如旅游洞穴的开发.由于工程施工和游客的干扰,易造成洞内CO2增高、温、湿度变化显著及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将导致洞中景物颜色退变,洞穴生物退变甚至灭迹。

洞内的动物主要有蝙蝠,原来它们就是洞中的主人,蝙蝠就逃到没有开发的洞穴和银波洞内。

盲鱼以蝙蝠的粪便为食。

洞中还有水鼠,以捕食盲鱼为生形成了一条生物链。

在洞穴没有开发之前,洞穴里的所有生物群落处在一个稳定的生物链之中,达到一种平衡,而当人类进入这个系统之后,人类成为一个“外星人”,我们都知道,自然界,有一些动植物只能生存在一个黑暗的
世界,旅游开发安装的彩灯对它们而言是一颗颗“原子弹”。

其实可以在可游的2800米的洞穴内,划分出相对比较安全的一段或几段,取消照明,让游客感受在黑暗中游洞的特别体验(可以带一些手电筒),介绍一些富于冒险精神的探洞家的历史故事。

二、洞穴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溪水洞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分析
水洞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区别于其它地区。

吸取云南石林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失败的教训。

南方降水多,但溶洞内水量大多有限,本溪地处相对干旱的北方,但洞内水量充沛,与暗河相连,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高纬度地区充水性洞穴在世界上比较罕见。

本溪水洞的水源问题;本溪水洞洞穴的入口是水流流出的方向;神秘的水洞生物现象,洞内微风来自何方?
2.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
对洞穴内各生态要素的调查评价,并相应编绘这些环境要素的基本系列图件。

建立洞穴环境监测站,定期监测各环境要素,引人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

意大利、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对洞穴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CO2浓度、温度、相对湿度、灰尘、风速水文、生物等进行了监测,希望能了解旅游对洞穴产生的影响,希望能找出一个洞穴生态环境稳定和安全性的预警系统及保护方法。

3.建立大水洞区域、完善产业链条
时间短、有效消费有效、产业链条较短,要知道,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以水洞为中心,包括温泉寺、庙后山、关门山、汤沟、和铁刹山五处重要景点,是集山、水、洞、湖、林等自然景观和寺庙、古人类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景区内的旱洞的龙宫(恐龙、老虎等)似乎与整个主题结合的不太紧密,类似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可以紧贴地质变迁、生物演化这样一个主题来做,一天龙是不是与小白龙的传说结合的再紧密一点,是不是更好一点。

旅游纪念品没有特色。

4.合力打造名牌景区
因溶洞本身景观的雷同性而难以游客向往的唯一溶洞景观,全国还没有一个开放的溶洞能象长江三峡、黄山、泰山、张家界、九寨沟风光那样具全国和世界性的吸引力,当开发的溶洞,只要与别的景区合力推出才能发挥旅游景区群体优势,起锦上添花的“马太效应”。

(其实,可能与其它景区产生正效应与与负效应,目前看我们这一地区不会产生同质性的旅游资源,所以问题不大)。

浙江瑶琳洞即是典型实例,该洞仅距国际旅游名城杭州西湖84公里,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形成到了西湖、必游瑶琳的态势。

近的要与五女山高句丽王城、远的说要与千山、长白山等国家级的旅游资源联合打造国家顶级旅游线路。

5.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J 国家地理把本溪水洞选为“中国最美洞穴之一”,很多人才第一次
听说本溪水洞。

J 向社会公开征集口号。

贵州织金打鸡洞被人誉称“打鸡归来不看洞”类型这种口号本溪水洞换不太响亮。

J 推出、打造形象代言人喀纳斯湖水怪、神农架野人、长白山“天池怪兽”实际上都充当了当地旅游宣传的形象代言人,隔三差五地把它炒热。

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刺激的心理需求。

本溪也有小白龙、小红孩、神秘脚印等。

6. 现代科技应用现在技术的应用
三维体验空间,普通游客的探洞的体验。

电脑模拟,闯关设置,(CS 战地、立体迷宫、加进一些科学知识,野外生存训练,让游戏脱离暴力色情,进行健康积极的游戏,探险精神、对科学的好奇心。

真是探洞的高难度性与小容量性,是不是可以建立大众娱乐性的模拟水下探洞活动,增加游客的有效消费,延长旅游时间,在被动的旅游活动中加入主动参与性项目,增加游客的多样化体验内容。

7.建立良好的解说系统
解说应免雷同化和庸俗化,加强科学知识的讲解,让游客感受到有趣刺激的旅游体验的同时,还能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审美的品位,增加他们对自然界事物本质的认识。

此外再结合历史事迹,会更全面、更形象、更生动。

既然汤河水是本溪水洞水源的最大补给者,为什么水洞内没有河沙和卵石,暗河的底部全是淤泥?这是由于汤河向本溪水洞进行水源补给,不是采用“集中注入式”,本溪水洞发育受到石灰岩的火成岩干扰
与阻隔,形成一道脉岩石墙的过滤网,再加上水洞坡度极缓,仅有千分之一。

一直是一个未受侵扰的原始世界,奇妙的地质构造、生物形态、组成奇妙的声学现象、光学现象。

如洞穴生物靠回声进行定位,没有眼睛,身体透明,没有阳光的世界,皮肤根本不需要色素。

增加科学元素。

温度、适度、光线,整体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等,(如没有日夜之分的单纯世界中,有试验证明如果在里面生活的话,睡眠与清醒的时间间隔变得越来越长)。

有很多类似的现象。

三、探险与旅游的关系
美国最长的猛犸洞经过180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在数百公里以外的地区发现另一个洞,经过数次失败终于成功,在一个洞进去总有在另外一个洞出去。

我们水洞对的真正重视也就二十多年,很难说以后没有惊人的发现,依靠不断的探索努力。

黄石公园,19世纪早中期,美国对西部地区很陌生,西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究竟有没有西海岸,由总统委派了一只探险队沿密苏里河溯流而上,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底了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海岸,沿途发现了很多自然奇观,在返回的路上,有的探险家又毅然决然地重返位于蒙大拿、爱达荷与怀俄明的现在黄石公园地区进行考察,最后景观很多人不断的努力,终于在1872年由美国国会通过形成世界上第一国家公园。

明代大旅行家、大探险家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有一次,当到达湖南衡阳,在准备游览麻叶洞时,当地老百姓告诉他:“麻叶
洞里有神龙虎怪,从来没人敢进去。

”徐霞客没有理睬这套迷信说法,决定做第一个探索者,想找个向导带路,却没人敢冒险。

他出高价找到一个向导,可是正当准备进洞的时候,向导听说徐霞客是个读书人,吓得向导说:“好家伙!我以为你是法师才敢给你领路,我这条命可赔不起”说罢,转身就走了。

他从容地脱下衣服,拿着火把下洞进行探察、亲身感受了岩溶洞穴的大千世界。

在那个时代的认知水平、那么简陋的装备条件下。

对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进行了较为考察和研究,所著《徐霞客游记》,是我国17世纪地理学上最卓越的成就。

他比欧洲描述和考察石灰岩地貌要早一两百年。

我国的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大约130万km2 占全国意面积的14%,是世界上碳酸岩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

但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最长洞穴,最深洞穴都绝大多数世界之最都出现的欧美国家,除了地质条件外,探险家的精神、发现家的眼睛也至关重要。

昨天我们去本溪水洞考察时,碰到了我们本溪水洞探秘第一人朱正青老人的儿子朱正奇,据他说,朱正青老人还健在,这也是我们本溪水洞中国民间的探险家,应该大力宣传。

总之本溪水洞的旅游资源目前看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营销宣传的好完全可以成为享有盛誉的国家级旅游资源,经营策划好了完全有希望成为世界级高品味的旅游资源。

希望经过不断的发掘与探索,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这也是我们的希望和心愿!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北京天人旅游规划设计院-陈志刚,eco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