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教材分析)(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

教材第64页的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抽象出三个角的基本图形,让学生初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第二层次,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初步明确构成角的基本要素;第三层次,让学生基于已经形成的对角的初步认识,进一步巩固对角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在随后的“试一试”中,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明确角的各部分名称。第65页的例题,教材借助钟面上由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大小不同的角,渗透角的大小是由两条边叉开的程度决定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随后还安排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对新知加以巩固和拓展。

设计思路: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例题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的几何图形打好基础。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学生的直观思维,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

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剪刀、折扇、钟面、红领巾、墨水瓶包装盒、硬币

学具准备:

剪刀、钟面、三角板、小棒、吸管、圆片、长方形纸片、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物体,他们面的形状是不同的,像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墨水瓶包装盒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一元硬币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红领巾的面呢?(三角形)谈话:你能用小棒快速的摆出三角形吗?(学生自主操作)

谈话: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拿掉一根小棒看看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揭示课题:认识角)(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角。

(1)课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实物素材(钟、五角星、三角尺等),欣赏日常生活中的角。

(2)自主合作找角、摸角。

讲述:瞧!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发给你们一些物品,喜欢吗?请每个小组拿出这些物品(剪刀、三角板、钟面)摸一摸、看一看它们上面的角。(学生观察、相互议论、教师参与)

谁愿意指出剪刀上的角?(学生上台指角,教师注意指导正确指角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然后指名依次指出三角板、钟面上的角。

师生共同从三角板中感受角,再次摸一摸,初步感受它尖尖的、直直的。

(3)抽象出“角”。

讲述:如果我们不管这些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也不管它的颜色,只看它的形状,那么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演示从剪刀、三角板和钟面上抽象出角的过程。屏幕上只留下三个不同形状的角)教师指着抽象出来的图形介绍:我们把这些图形就叫做“角”。

老师在这里也画了一个角(在黑板上画角)。(边画边介绍,先画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点出发画出另一条直直的线。)(4)揭示“角”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自学课本,指出黑板上的角的顶点和边。教师在画出的角上标注顶点和边以及角的符号。

谈话:谁能说说桌上小棒摆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吗?(学生相互说给同桌听,教师参与)

提问: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师生讨论总结: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的)

(5)巩固练习。

a、辨角。(“想想做做”第1题)

b、找角。(“想想做做”第2题)

c、找找生活中的角。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下面找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学生观察,找角,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逐步摆脱实物,抓住角的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图形。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让学生

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1)讲述:刚才我们从一些物品上认识了角,你能再说一说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相互说说)你能想办法做一些角吗?

谈话: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想出好办法做“角”。(学生小组内动手做角,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展示。(教师评价、鼓励)

(有用纸折的、有用小棒搭的、有用吸管对折的、有用硬纸条做的活动角)(3)谈话: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

(教师演示:拉动活动角的两边)问:现在的角有什么变化?(大了)

(教师演示:合拢活动角的两边)问:现在的角有什么变化?(小了)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操作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是有大小的)

谈话:那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让学生自己用活动角演示一下,同桌讨论。

引导学生意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比较角的大小。

(1)课件出示65页例题中的三个钟面。

谈话:同学们,你能一眼看出这些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生很容易判断出)

谈话:谁能跟老师比一比谁三角板上的角大呢?(教师选用大的教具三角板,师生比三角板中的直角)

学生都说老师的角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