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6课《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篇目。

本诗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对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年轻夫妇形象,以他们的死对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淋淋的控诉。

学习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诗的艺术特征,分析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做出深层的思考。

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1、个性化语言,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2、人物形象塑造。

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

《孔雀东南飞》距离今天年代久远,篇幅较长,有些较难的文言实虚词,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疏通障碍。

第一课时(一)引入由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谈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刘兰芝与焦仲卿。

他们的故事也被编成故事,不同的剧种都在到处演出。

(二) 新授课内容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乐府和乐府诗:举例:《上邪》《战城南》上邪,我欲与君长相思。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水为竭,冬雷滚滚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

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枯荷听雨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在自主诵读、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欣赏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这是大家发现的第一个美点。

诗歌洋溢着美,同学们有一双双发现的眼睛。

下面请同学接着谈自己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并简单说说欣赏的理由。

[探究]一.本诗主要靠人物对话发展情节,塑造性格,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一般的言行描写,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思考,就能自得其妙。

而研讨探究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学生阅读鉴赏不无裨益。

(一)1.生: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P36)(理由略)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

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

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这一段文字优美,请同学们倾听范读,认真揣摩品味它的妙处。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该段。

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先背会的同学举一下手。

背诵很流畅。

(提问两个同学)我们一齐来背一遍。

声音很宏亮,语速要再慢一点,感情再浓一些就更好了。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人教版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4.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设想]1.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2.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

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授课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整体把握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兰芝被遣——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告诫后人——故事的尾声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乐府”知识的了解,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去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以及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二、预习方案(一)基本任务:1、相关文学知识(1)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

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

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

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情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怀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虚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工夫:两课时一、导语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不得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类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

这样的故现真实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方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地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常常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世的生活”,大家熟习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类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演出着……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归纳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解题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理想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6、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6、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的词语,理清情节和矛盾冲突;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因本诗很长,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分析内容,理清情节和矛盾冲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பைடு நூலகம்点
教学重点:
1、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找出并理解本文的偏义复词及其特点;“相”字的不同用法。
教学难点:
“相”字的不同用法。
提炼的课题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的理解。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新新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教与学生学
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
解读课件中出示的通假字
出示课件,抽学生在黑板完成,并有学生评判。
单元(章节)课题
先秦南北朝诗歌
本节课题
孔雀东南飞
课标要求
1、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
帮助学生完成重点字词的解读、完成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词语的归纳和识记。
课堂检测内容
课件中“相”的解读。
课后作业布置
1、改正《新新学案》阶段一“2、3、4、5、6”的错误。
2、梳理文中的“相”。
预习内容布置
找出诗文中运用“赋、比、兴”的句子,试分析作用。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熟读课文,正确朗读音标和生词。

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课文,熟悉音标和生词。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课文。

2.学生课本、笔、纸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入课文:向学生简单介绍《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孔雀的特点和飞行的方式。

5.2. 阅读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默读。

2.集体朗读:全班带着读音纠正的角色进行课文朗读。

5.3. 课文讲解1.对生词进行解释:学生遇到不懂的生词,老师给予解释,并让学生跟读。

2.解析重点句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5.4. 综合训练1.合作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下课文中孔雀为什么只飞到东南而不飞到其他方向。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就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全班共同讨论。

5.5. 拓展活动1.分角色朗读:将课文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2.创作故事: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个类似的故事情节,并进行口头表达。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努力,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此篇“孔雀东南飞”高一语文教案为秀洲区2014年双高课评比参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三、教学时数:2教时(总第课时)四、教学日期:五、课前预习: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诗歌的赋比兴的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形象。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

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

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刘兰芝是一个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女性。

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

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

刘兰芝还是个温顺善良的妇女。

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

2019-2020年高一语文2.6《孔雀东南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一语文2.6《孔雀东南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019-2020年高一语文2.6《孔雀东南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一些需要掌握的字词知识可安排在课前预习中解决。

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

学习时让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体会其中的情感,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个性。

全诗很长,可指导欣赏关键或精彩的语段。

教法上,让学生读、感悟是重要手段,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关键。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3)理解铺陈、排比、比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咏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运用探究法,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探究故事浪漫主义结尾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通过查字典、看课下注释,读准字音2、特殊词语先掌握古今异义:可怜、守节、自由、教训、驱使、区区、来信、处分、便利、逢迎、纷纭、交通等。

3、偏义复词:作息、公姥、父兄、父母、弟兄。

4、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人教新课标必修2精品教案(6 孔雀东南飞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必修2精品教案(6 孔雀东南飞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结构,了解了课文情节,特别学习了“相”的用法和偏义复词,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课后作业的答案,【生1完成“相”的用法练习,生2完成其他练习;师生共同评点,】[推进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分析人物,我们知道刘兰芝是本文的主人公,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的一个人,透过她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内容,】1.每个小组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刘兰芝性格特征的描写,仔细分析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2.派一名代表来朗读你找到的这段描写,3.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置疑,【学生迅速分组,然后讨论,教师巡堂指导,】【以下为小组汇报内容,】小组1:我们找到的是“十三能织素”这一部分,【小组成员齐读本段,】师:好,读得不错,很整齐,接下来,我就提问了,本段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刘的什么?【学生讨论,】组员1:本段用了排比的手法,组员2:本段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出了刘的聪明、颖慧,组员3:本段还写出了刘的果敢、刚强,这从“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可知道, 【学生置疑: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组员3:我是从资料上得知的,真正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师: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能实事求是,很好,这个问题我来讲, 师:中国古代的女子地位很低,在娘家听父母的,到婆家听丈夫的,自己无真正的自由,出嫁后没有婆家的许可,是不得擅自回娘家的,其二,她们更看重自己的贞节,所以“休”对一个女子意味着什么,大家应当清楚了,而自请“休”,更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所以刘兰芝的这个举动着实可以表现她的刚强、果敢,师:如果从诗歌表现手法上看,本段用了什么手法呢?小组1:赋,师:对,这里是赋,是纵的铺陈,师:(总结)开头,诗歌用了赋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多才多艺、品貌双全的好女孩刘兰芝,小组成员合作得非常成功,我们给点掌声表示祝贺!【学生鼓掌,】小组2:我们组认为“新妇谓府吏……久久莫相忘”这一部分最能体现刘兰芝的性格, 师:(故作怀疑)是么?本段可看出刘兰芝的什么性格特征呢?先请你们来朗读一下, 【组员朗读,声情并茂,】组员1:可看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依恋之情,她要求焦“久久莫相忘”,其实她首先不可能忘记这段情,师:推人及己,好!组员2:可看出刘兰芝的痛苦之情、愤激之情,从“人贱物亦鄙”就可看出,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就应这样从诗句中品出人物的内心,刘兰芝对焦仲卿是那么有情有义,师:再来看看其他小组,小组3【组员代表朗读“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段,】师:读得很精彩,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本段的内容,组员1:“严妆”,师:此时此刻的刘兰芝为何要“严妆”?“严妆”时又为何“事事四五通”?组员:太难了,我们求救!师:好,请其他组同学思考,可以讨论,【学生讨论,回答,】生1:“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生2:我认为这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生3:我认为这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生4: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师:(总结)同学们的讨论发言都很成功,我把你们的讨论综合一下,这段描写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能沉着、镇静,临阵不乱,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这一段的确是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啊!【学生齐读该段,】师:一个那个时代的女子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我们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大家思考,同样可以讨论,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议论,发言,】生5:刘兰芝这里的“严妆”打扮可说明她做事能有始有终,因为她进焦家时一定也是经过精心打扮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她的这种一丝不苟的遇事态度,生6:刘兰芝这里的“严妆”也可以说是为焦仲卿,她的打扮体现了她的自尊,是为了知己而扮,“女为悦己者容”,生7:刘兰芝的举动可以告诉我们,人生难免遇到坎坷,在遇到挫折时应有清醒的头脑,失意但不能失志,生8:刘兰芝的举动告诉我们,涵养对一个人很重要,师:非常精彩的言论!我觉得你们应该将你们刚才的话写下来,肯定是一篇精彩的评论, 师: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个小组的回答,小组4【组员代表朗读“新妇谓府吏……二情同依依”段,】师:本段中的“磐石”“蒲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组员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学生朗读“媒人下床去……郁郁登郡门”段,】师:难道该段对刘兰芝的描写也有作用?组员:(齐声)是啊,师:如何理解?组员2:我想,如果没有作用,那就应当删去,【师生大笑,】师:倒也是真理,你回答得很对,能具体解释一下吗?【学生沉默,】师:哪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没有人回答,】师: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太守家富有吗?生:当然富有,师: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太守家感兴趣吗?生:不感兴趣,她答应嫁给太守的儿子完全是兄长的逼迫,师:那她想干什么呢?生: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因为临别前他们曾有誓言,师:所以这段铺张的场面——生:(恍然大悟)反衬,反衬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师:对,她没有丝毫的贪慕虚荣之意,有的是对仲卿的爱和忠贞,这种爱和忠贞能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师:再问你们一个问题: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你是如何看待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这一情节真实吗?生1:从侧面表现兰芝的才貌,反衬焦母的无理,生2:可能真实吧,我们没有办法解决,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女子的婚姻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展示资料,】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汉魏时期,限制再婚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但再婚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尤其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东汉邓元仪之妻被休后嫁给华仲,华仲做了大官,偕妻过街市,令邓元仪羡慕不已,东汉末蔡琰(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官吏董祀,刘备取了刘琮的遗孀,魏文帝曹丕娶了袁术的儿媳妇甄氏,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诸如此类,不可胜数,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南宋以后,“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东汉建安年间,正是士族制度萌芽时期,门第观念已经存在,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断定刘兰芝是一位出生在无所谓门第的家庭,嫁入焦家已有高攀之嫌,这既可从兰芝的自叙“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中看出,也可从焦母教训儿子的言语“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中找到答案,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礼法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师:(引导)如果县令、太守想为自己的儿子物色妻子,他们的选择空间还是相当辽阔的,他们的地位、所受的文化熏陶以及社会舆论,决定了这些深受儒家学说浸染的封建官员不可能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一个被别家扫地出门的弃妇做妻子,无论她是何等美丽、灵巧、贤惠、善良,既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学生讨论,】生1:我觉得是出于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观照,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课文中对刘兰芝既有善良美丽、贤惠能干的正面描写,又有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刘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除了表现太守对此事的重视外,更是传唱者特意用这个“隆重”场面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遣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她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替刘兰芝鸣不平,使读者从心底长长地出口恶气,从侧面衬托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生2:其次,这个情节的出现也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抛开《孔雀东南飞(并序)》不谈,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遣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大有人在,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孔雀东南飞(并序)》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在传唱过程中加以再创造,融入了人们善良和美好的愿望,师:能不能再举些主要的例子呢?生:(一起回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师: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故事中发生了,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实现了,这既揭露了弱势群体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事实,又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师:我们将刚才的讨论作一个总结,一起来看看刘兰芝的美好品质有哪些,【学生迅速讨论,交流,】生1:才貌双全,生2:重情重义,生3:不慕荣华富贵,生4:坚贞执著于爱情,生5:勇敢、聪明,……师:好了好了,或许我们可以将一切美好的字眼都加给这位美丽动人的姑娘,这位勇敢的女孩子,我们对她的美赞不绝口,对她的不幸遭遇又感到非常难过,从她的身上,我们有多少感悟,多少启发啊,(稍微停顿)那么,同学们,你们读完诗歌后,有没有发现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呢?也就是说,谁是“杀害”刘兰芝的凶手呢?兰芝是那么勤劳、善良、美丽,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安静了一会儿,立刻又议论起来,】生1:我觉得凶手是焦母、刘兰芝的大哥,刘兰芝温柔贤淑、才貌双全,即使是被休回家,依然有许多人登门求亲,其魅力可见一般,只是由于焦母不喜欢她,并且她大哥贪慕荣华,迫使她走上绝路,生2:(激动)我觉得最主要的凶手不是她们,而是懦弱、胆小的焦仲卿,他虽然知道自己的母亲不喜欢兰芝,可是他却不敢反抗,最后,害得刘兰芝死去,生3:可能跟兰芝的性格有关,刘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生4:我觉得应该是刘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古人很重视女子的生育能力,一个女子没有后代,就会被男家看不起,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学生先议论,后报以掌声,】生5: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生6: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学生有赞同、有反对,】师:看来,大家的看法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诚然,刘兰芝的死和焦母、刘兄和焦仲卿脱不了关系,但,还有没有更大的凶手呢?或者说凶手后面的凶手呢?【学生默然,】师:我给大家看一段资料,看完后,大家再来思考,【多媒体课件展示,】《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讨论声,】师:大家结合诗歌看看,刘兰芝被焦母休,最有可能是哪一个借口呢?生1:我觉得是第一个,刘兰芝的性格不被焦母喜欢,因为刘兰芝太有自己的个性了,婆媳关系不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笑,】生2:我觉得是因为刘兰芝没有生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基石,没有孩子必然会导致焦母的不容,而且,古人也说“无后为大”,不生育的女人会很悲惨的,生3:我觉得可能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感情太好了,导致焦母的不悦,女人天生是妒忌心很强的嘛,所以,我觉得肯定是焦母看不惯他们如胶似漆的感情,而且,焦仲卿太沉溺于爱情的话,也许他在其他方面就不那么进取了,譬如功名啊什么的,【学生鼓掌,】……师:大家的发言都很有道理,那么,大家还是没有回答谁是凶手这个问题啊!【学生又沉默,】生1:我觉得很难找出一个真正的凶手,(学生哗然)要说真正的凶手,那就只有一个——封建制度,我觉得这个故事跟陆游的故事很相像,师: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给大家说说,看看怎么相似,生1: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的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婉成婚,陆游和唐婉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的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婉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的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了这对夫妻,唐婉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婉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师:能不能背诵一下这首词呢?生1: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学生鼓掌,】师:真是精彩!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真是“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学生鼓掌,】师:看来真正的凶手就是封建制度了?生2: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点,那就是: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因为他们不能,所以这才是悲剧中的悲剧,【教室里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课堂小结师:千言万语说不尽,古今悲剧刘兰芝,封建制度灭天理,有情眷属命归西,古往今来一缩影,梧桐叶里鸳鸯鸣,幸福爱情自己创,惟有反抗最真理!【教师即席赋诗一首兼作板书,】布置作业师:一是归纳焦母、刘兄、焦仲卿的性格特征;二是背诵文中的名句;三是将这个故事改编成戏剧,板书设计千言万语说不尽,古今悲剧刘兰芝,封建制度灭天理,有情眷属命归西,古往今来一缩影,梧桐叶里鸳鸯鸣,幸福爱情自己创,惟有反抗最真理!拓展阅读1.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2.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鉴赏提示:1.“汉乐府”原本是指汉时设立的采诗配乐的官署,后来就将由其采撷配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官衙名成了诗类名,“乐府”就成了某种诗体风格的称谓,乐府诗的来源,据有关记载和考证,一类生于官场,一类采于民间,那些民间而来的其实也就是当时的民歌,诗中讲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展示出当时兵役制度的残酷、凄凉、悲哀,前六句尽写战争的残酷,后四句尽写悲哀,做好了野谷饭,煮好了野菜汤,除了自己用还能送给谁呢?诗主人又想起了家人,孤零独处,一口饭一口汤也无法咽,只能茫然地空向东望,默默流泪,为什么偏向东望,而不是向别处望?诗中没说,凭想象,或许他原来的家门向东吧,向东望,可能是他从军前每日盼家人回归的习惯望法,而此时的望无疑是绝望之望、悲哀之望,因其家人永远不再归,后人对《十五从军征》评价很高,清代人范大士以其他的离乱诗与之比较,在其所作《历代诗发》中评论说:“后代离乱诗,但能祖述而,未有能过此者,”2.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此诗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习题详解第一题:命题意图:了解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及其思想意义,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参考答案:1.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焦母不由分说,将他俩活生生地拆开;刘兄贪图富贵,迫使妹妹兰芝另嫁他人,正是焦母和刘兄合力将仲卿和兰芝逼上绝路,这个故事表现了具有巨大威力的封建家长制的冷酷与无情,2.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理,头脑清醒,行动坚决,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具体分析见“课文研讨”,3.从课文有关叙述来看,难以断定焦仲卿性格软弱,具体分析见“课文研讨”,学生从诗中能找出的证据是有限的,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只有大致的认识,因此不必在讨论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师也要注意适时引导和纠偏,第二题:命题意图:注意用词的细微之处,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参考答案:府吏(焦仲卿)“举言谓新妇”几句,是在向母亲求情而被严词拒绝之后,回到房中和兰芝说的,兰芝对于他的求情本来还抱有一线希望,因此,仲卿为了避免过于刺激她,尽量缓缓地说明原委,并且及时许下承诺,“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是殷殷叮嘱,温存备至,而“低头共耳语”几句,是焦、刘两人在路口分手时说的,在路口话别,势必不能多说,因此仲卿拣了最紧要的意思讲,加之分别在即,今后双方的处境难以预料,因此,这几句和前面几句相比,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虽然相同,但语气急迫得多,并且出现两个“誓”字,最后一句“誓天不相负”是临别发誓,于是引出下文兰芝的誓言来, 兰芝对母亲的劝嫁是“含泪答”,因为母亲能够体察女儿的心,同意女儿的选择,她内心的痛苦也可以让母亲知道;对兄长的劝嫁是“仰头答”,因为她知道兄长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既然无法抗争,只有假意听从,心意已定,她的内心来不及痛楚,只想快快把眼前的一切事情了结,第三题:命题意图:准确理解词义,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参考答案:1.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2.自由:自作主张,3.要:约定,渠:他,指焦仲卿,4.可怜:可爱,5.却:退出来,6.处分:安排、处理,7.千万:无论如何,第四题:命题意图:拓宽眼界,加深思考,参考答案:类似的例子中国有牛郎织女传说(两人化为天上的星座,一年得以见一次面),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两人合葬,化为蝴蝶),外国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人合葬,他们所在的两个家族消除宿怨),等等,又如中国古代戏曲作品里,《窦娥冤》的结尾写窦娥的鬼魂申冤报仇,最后将一个个坏人绳之以法,《梧桐雨》的结尾写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上团圆等,也算得上是这一类型的结尾,故事从总体上来说是悲剧性的,而结尾处又有一些亮色,这种结尾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虽然它们一时被压制住,但胜利终将是它们的,同时,这种结尾也反映了民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课外练习1.情节曲折是这篇叙事诗的特点,请你按照情节发展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简短的标题,答案:(1)请归(2)求情(3)叙别(4)被遣(5)结誓(6)还家(7)拒媒(8)逼婚(9)死别(10)告母(11)殉情(12)合葬2.这首诗的情节发展有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是交错发展的,请说说这样安排情节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有什么作用,答案:人物性格是在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中充实起来的,如:最初我们只看到刘兰芝不甘心受折磨而自请还家的一面,接着又看到她和仲卿夫妻恩爱的一面,从而进一步认识刘兰芝不但料到再也不能团聚,而且勇敢地承担这种不幸,进而,又从她被遣前的镇定态度看到她在内心里忍受了非常大的痛苦,正因为爱情越深痛苦才越重,这才能更突出她不为威压所屈服的坚强性格,这样写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而深刻地痛恨迫害他们的封建家长制度和伦理道德,3.用比兴开头是民歌中常见的手法,这首诗的开头就是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的,请你说说兴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答案:“兴”的特点是由于对外界事物的接触,引起与之相关的感情,在古诗里,叙夫妇离别之苦的诗,常以“黄鹄”起兴,“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这首诗也是如此,只是把“黄鹄”换成“孔雀”而已,4.这首诗许多地方用了夸张的手法,请你从诗中举出两个例子来说明民间文学的这一特点,答案:这首诗中夸张的例子很多,如对刘兰芝严妆一段的铺叙,突出了兰芝的美貌,太守治装准备迎娶一段的铺叙,作者用重笔渲染,以表现太守之高与切盼,这也正反衬出兰芝不为财势所动,忠于爱情的品格,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加上注释,(1)府吏长跪..()..告()(2)汝岂得自由(3)可怜..体无比()(4)会.不相从许()(5)却.与小姑别()(6)始适.还家门()(7)自可断来信..多令.才()..()(8)便言(9)腰若流.纨素()(10)好自相扶将..()(11)千万..不复全()(12)事事四五通.()答案:(1)直身而跪(2)自作主张(3)可爱(4)一定(5)退出来(6)出嫁(7)来使(8)口才很好美好(9)流动(10)扶持,这里是服侍的意思(11)无论如何(12)遍6.与“否泰如天地”中“否”字读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否,非否是也C.我观其状,果困若否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答案:D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特殊的一项A.相.见常日稀B.儿已薄禄相.C.会不相.从许D.登即相.许和答案:B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组不同的一组是A.便可白公姥..嘶..其日牛马..昼夜勤作息.. B.我有亲父母。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干:熟习汉乐府的文学知识与«孔雀西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白话虚词。

2、进程与方法:掌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开展进程,经过人物对话剖析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诚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掌握作品的深入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颜色。

教学重难点1、疏浚文义,掌握故事开展进程,剖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知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由该课文的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导入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知识1、乐府和乐府诗。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西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孔雀西北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官方叙事诗。

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扫尾小序,交代了故事发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作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掌握情节和人物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缘由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有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但是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商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开头与其它中国官方文学几成千篇一概,充溢浪漫主义的理想颜色: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2019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6课《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篇目。

本诗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对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年轻夫妇形象,以他们的死对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淋淋的控诉。

学习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诗的艺术特征,分析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做出深层的思考。

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1、个性化语言,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2、人物形象塑造。

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

《孔雀东南飞》距离今天年代久远,篇幅较长,有些较难的文言实虚词,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疏通障碍。

第一课时(一)引入由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谈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刘兰芝与焦仲卿。

他们的故事也被编成故事,不同的剧种都在到处演出。

(二) 新授课内容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乐府和乐府诗:举例:《上邪》《战城南》上邪,我欲与君长相思。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水为竭,冬雷滚滚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

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高一语文教案:2.6《孔雀东南飞》2(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教案:2.6《孔雀东南飞》2(新人教版必修2)

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一词多义等重点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概括本文塑造人物的手法。

3、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感受刘兰芝这一悲剧人物在苦难与不幸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美。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速读课文;借助“教材助读”,基本读懂课文,掌握有关知识,注意朗读、背诵。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I、教材助读一、走近作品《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又璧”。

本诗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二、文体知识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

两汉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

三、整体感知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请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简要概括全诗的主要内容。

3、请理清本诗的线索。

II预习自测学习建议: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自测题,如有疑难,请大家及时解决并巩固落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姥.()伶俜.()腰襦.()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泰赍.()钱踯躅..()冥冥.()奄奄.()仕宦.()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终老不复取()(2)箱帘六七十()(3)蒲苇纫如丝()(4)摧藏马悲哀()3、解释下面画线的古今异义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一、导入。

爱情是美好的,但古往今来的爱情悲剧不胜枚举。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你认为本诗中“美好的东西”是什么?谈谈你对诗中人物的直觉情感。

提示:本诗主要靠人物对话发展情节、塑造性格。

分析人物不能脱离语言,但分析语言不能脱离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应透过语言的表层含义,挖掘其动态的鲜活的意义,这样才能触摸人物心灵的脉搏,品味人物语言丰富的内蕴,进入真正意义的文学鉴赏。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重心。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刘兰芝是美丽、聪明、善良、能干的青年女子。

她生活在封建社会受的是封建礼教的教育,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使她对婆母的压迫、辱骂和阿兄的逼嫁,有所忍让,但最本质的是坚强的反抗。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焦仲卿和刘兰芝一样也是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

为了保全与刘兰芝的爱情,他做了很大的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抗争。

当强大的封建势力粉碎了他的一切希望时,他以悲壮的自杀对封建制度进行控诉和反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

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

(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

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对话鉴赏略)
三、了解《孔雀东南飞》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夸张、衬托、互文、反复
作者用民歌传统的夸张手法描写了兰芝被遣前的精细打扮和太守迎亲时的豪华排场。

描写兰芝服饰的华美,容仪的美好,是对“精妙世无双”的程度的夸张;“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郁郁登郡门”是对太守家迎亲的势派的夸张,突出了兰芝不慕权势,忠于爱情的品格。

“隐隐何甸甸”摹声的同时,衬托着仲卿、兰芝烦乱的心情和缠绵的情思,渲染了氛围。

太守家迎聚的排场描写,不仅表现了兰芝的身价,还反衬了兰芝的悲惨命运。

诗中运用了互文手法,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东西”与”“左右”互文,即是“东西左右植松柏,种梧桐”。

诗的开头“十三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也是互文手法。

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诗中用了间隔反复强调了兰芝的良好友善,也反衬出焦母的凶横。

开头为兰芝自诉“十三能织素,……”其后为母述,母述印证了兰芝自述的真实性。

2.比喻、排比
兰芝和仲卿临别时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薄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前两句为暗喻,后两句为借喻。

“蒲苇纫如丝”是借喻兼明喻。

精彩的比喻写出了兰芝和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同样的比喻后来出自仲卿之口却成了“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仲卿责问兰芝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两处比喻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有很大的作用。

还有“泪落连珠子”、“泪落便如泻”、“命如南山石”等比喻都增强了语言的情感因素和形象感。

诗中自述身世“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是纵向的排比意在强调兰芝聪慧、能干、多才多艺,是知书达礼的好媳妇。

“腰如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是横向的排比,着意写兰芝姿态容貌的
美好。

横纵排比的运用使被塑造的人物有一种立体感。

3.联绵词、叠音词
诗中用了不少联绵词表现事物的情状。

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描绘了兰芝孤苦辛勤的形貌。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极言姿容之美,衬托兰芝和仲卿的忠贞。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描写仲卿自缢前心乱如麻,犹疑徬徨的动作神态及心情。

诗中还有不少联绵词,如“藏蕤自生光”、“婀娜随风转”、“络绎如浮云”、“踯躅青骢马”、“勿复重纷纭”、“府吏见丁宁”、“寡妇起徬徨”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中用了不少叠音词,如“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纤纤”突出行步姿态的优美,轻盈。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连用两个叠音词将怅惘若失,别情依依的神情,跃然纸上。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这车声衬托了仲卿夫妇烦乱的心绪,绵绵的情思。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媒人的应诺之声在耳,媒人的喜悦之形可见。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日色无光,情景交融。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连用两个叠音词突出,黄昏后天色渐渐昏暗,渐渐夜深人静,绝命时多么寂寞凄凉!从以上例句中看出运用叠音词来描绘动作、形貌之外,还可用之来摹拟声音,渲染气氛。

四、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含义,另一词作陪衬。

这种用法,沿用至今。

例如口语中“万一有个好歹”(偏在“歹”)、“看看动静”(偏在“动”)等。

本诗中此类词很多,应结合上下文判断。

例: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

勤心养公姥,偏在“姥”。

我有亲父兄:偏在“兄”。

我有亲父母:偏在“母”。

五、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捶床便大怒古义:一种坐具(睡具)。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却与小姑别古义:回头(转折连词)。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六、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相:
(1)副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

例:①吾已失恩义,合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好自相扶将(代“她”)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例:①相见常日稀②六合正相应③叶叶相交通
(3)名词,相貌。

例:儿已薄禄相
(本课中共有十几处出现“相”字,可让学生分类整理,另外“自”“迎”等词也可加以总结,此处不赘述。

参见有关资料与练习。

)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课后练习二三题;
3、《知识与能力训练》
八、教学后记:学生有可能争议的问题:
1?怎么理解二人虽被动但毕竟接受了焦母将兰芝休回家安排的行为?
2其兄逼她另嫁时,她却立即应允了婚事,刘兰芝是否自语相违?
3?有人说他对爱情忠贞与兰芝无二,虽开始屈从了母亲意志,但最后的行为仍表明他是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人物;也有人说他与兰芝相比,反抗性稍有逊色;还有人说他与刘兰芝在反抗家长专制、争取婚姻自由方面没有不同,只是对当时形势的严酷性认识有别。

你对此怎么看?有无更令人信服的见解?
说明:例:刘兰芝被休后反而身价更高的原因要历史地来看。

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汉魏时期,约束妇女的清规戒律相对少一些,对妇女的再嫁并无非议,如西汉卓文君再嫁司马相如、东汉蔡文姬二次再嫁,刘备曾娶刘琮的遗孀、曹丕曾娶袁术的儿媳等等,直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认为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对妇女的禁锢才更严酷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