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2.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图中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了这一地区是()A.炎热干旱的沙漠B.终年严寒的地区C.炎热多雨的地区D.地势高峻的高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西侧秦岭山脉与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是( )A.珠江B.淮河C.长江D.黄河4.该线是我国一月多少度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A.-5C B.0CC.5C D.10C世界最长高铁﹣京广高铁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北京至广州最短运营时间可控制在8小时.读图,回答下题.5.京广高铁自北向南沿线途经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正确的是()A.京、冀、鲁、豫、湘、粤 B.京、晋、皖、武、湘、穗C.京、晋、皖、闽、赣、穗 D.京、冀、豫、鄂、湘、粤6.京广高铁自北向南沿线途经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途经主要的地形区依次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B.途经干湿区依次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C.途经温度带依次是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D.途经地区分别是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7.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地理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 B.乙区植被有温带常绿阔叶林C.丙地区平均海拔最高 D.丁地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8.我国地理分界线较多,其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吻合的分界线是A.黑河—腾冲一线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1月0℃等温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下列关于图A中丁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符合的是()A.喜欢吃米饭B.喜欢滑雪和溜冰C.端午节喜欢赛龙舟D.喜欢吃甜食和辣椒10.图A中乙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气候因素D.地形因素11.图B中的戏种主要流行于我国四大区域的什么地区()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和答案
中国地理差异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描述与下图所示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①B.“青稞美酒锅庄舞”——②C.“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③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④2.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C.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3.读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A.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4.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位置、轮廓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我国地理区域,正确的是A.①表示北方地区B.②表示西北地区C.③表示南方地区D.④表示青藏地区5.《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主要原因是A.市场因素B.气候因素C.土壤因素D.地形因素读中国地理四大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6.关于图中Ⅰ、Ⅱ、Ⅲ三条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确定Ⅰ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B.确定Ⅱ线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C.Ⅲ线与二、三阶梯的界限相一致D.Ⅰ线与Ⅱ线分别于400mm、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上相一致我国地形和气候不同,种植的作物、水果,熟制也不相同。
山脉、河流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7.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丙B.长江中下游平原——乙C.黄土高原——甲D.青藏高原——甲8.下列说法正确是的A.我国将水集中在春夏季节B.山西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C.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D.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9.下列水果产地标注错误的是A.答案A B.答案BC.答案C D.答案D10.该图为甘肃省地理略图,秦岭以南的B地区从干湿地区、热量带划分来看分别属于A.半湿润、热带B.湿润、温带C.半干旱、亚热带D.湿润、亚热带11.读中国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关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多季节性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B.青藏“高寒”的自然特征,多大河发源地C.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长常绿阔叶林D.南方地形复杂,有“聚宝盆”柴达木盆地2.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B.长城C.太行山D.贺兰山4.甲地区与乙地区的地理界线大致是()A.秦岭—淮河B.南岭—长江C.秦岭—黄河D.南岭—珠江5.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大致吻合的是()A.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B.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6.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7.如图为台湾的旅行团6月份在大陆沿着图A—B—C—D四地完成了穿越之旅,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A.甲:我看到了稻田、麦田、沙漠、戈壁、雪域高原B.乙:我看到沙漠之舟骆驼,也看到了高原之舟牦牛C.丙: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D.丁:我看到了热带雨林的美景8.下列地理界线,不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上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 1月0℃等温线C.地势一、二级阶梯的界线D.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9.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山南是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这条山脉是()A.天山B.阴山C.秦岭D.南岭10.四大地理区域中,关于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绿洲农业B.北方地区畜牧业为主C.西北地区河谷农业D.南方地区水田种植为主11.如图为“2008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面积、人口、GDP值百分比统计资料图”(注:不含港、澳、台地区)。
我国四个地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GDP总值最高的分别是()A.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南方地区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12.“人民币上学地理”,依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如图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在()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13.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内,气候干旱B.青藏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内,气候湿润C.南方地区主要位于季风区内,盛行西南季风D.北方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内,气候较湿润15.四大地理区域中关于地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为主C.西北地区以平原和山地为主D.南方地区复杂多样16.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往往是气候在起主导作用,我国有一个地区,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却是地形地势,这个地区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7.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比较,以北的河流显著的特点是()A.水量更丰富B.含沙量小C.汛期更长D.有结冰期18.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域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②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B.①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①区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②以平原、丘陵、山地、高原为主D.①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②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 以上19.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A.民居屋顶坡度更小B.冬季气温更低C.水稻种植面积更小D.河流水量更大20.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水土资源匹配合理B.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C.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不足D.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区位于河西走廊21.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柑橘B.②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C.③地区为半湿润地区D.④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22.下图为“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穿越中国大江南北,拍摄介绍地方特色美食的线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界线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同的是( )①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⑤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2.下列界线与我国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相一致的是(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B.棉花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界线C.农耕区和牧区的界线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意义在于()A.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4.盐城属于哪个地理区域()A.南方地方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与秦岭一淮河线大致吻合的是()A.400毫米年降水量 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C.1月0℃等温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6.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冬季,西沙群岛天气炎热、树木葱郁,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海陆位置 C.经度位置 D.纬度位置7.众所周知,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假如没有秦岭,下列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黄河流量将变得更小B.长江江面一月可能结冰C.抚州地区冬季将会比以前更温暖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将没有差异上海的小梦想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四条游览线路。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判断(左图)中a、b、c与右图中的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A.a为丙地,b为乙地,c为甲地B.a为乙地,b为丙地,c为甲地C.a为甲地,b为丙地,c为乙地D.a为丙地,b为甲地,c为乙地9.四条游览线路(上右图)中,下列景象可能在途中看到的是A.①线“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B.②线“沙漠驼铃映晚霞”C.③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④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0.对游览线路与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连线,正确的是A.①--华北平原--旱地 B.②--东南丘陵--水田C.③--塔里木盆地--牧场 D.④--青藏高原--林地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12.下列关于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的特点是因为年降水量过大B.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优势是毗邻台湾,很多地方是侨乡C.南方地区的食材丰富与地形复杂有关,与气候无关D.内蒙古草原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与游牧生活密切相关某学者将中国划为四大区域:甲为“金色中国”、乙为“银色中国”、丙为“黄色中国”、丁为“绿色中国”。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练习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练习题-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关于其地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C.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D.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丰富多彩,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2~3题。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中“淮”指的是()A.长江B. 淮河C. 黄河D. 汉江3.我国某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树木冬季落叶,山南树木大多常绿。
该山脉是()A.大别山B.贺兰山C.秦岭D.南岭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均有明显差异。
下图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农村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
甲乙4.造成图中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植被5.关于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B.乙地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盛产柑橘、苹果等水果C.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O℃,植被为落叶阔叶林D.乙地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读四大地理区域轮廓图,完成6~7题。
6.图中数字序号与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北方地区 B.②南方地区C.③青藏地区 D.④西北地区7.关于图中各地区分界线及主要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与②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地形因素B.①与③的分界线是昆仑山和祁连山——气候因素C.②与③的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气候因素D.②与④的分界线是巫山和雪峰山——降水因素2021年12月1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
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读图,完成8—10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 《中国地理差异》课后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水稻、小麦杂粮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可见符合条件的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答案】C.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作为重要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线以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繁忙的水运B.该线以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甘蔗、油菜C.东侧的河流为海河D.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大【解析】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自然和人文差异很大.【答案】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北河流冬季结冰,以南不结冰;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以北的屋顶坡度小,墙体厚,以南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大.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C、B不符合题意.故选:D.3.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地理区域则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界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表示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读图可得,①是秦岭、淮河一线,②是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③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东南半壁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西北半壁地处内陆,除少部分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大多数地区严重缺水,或者水热资源配合欠佳,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答案】(1)图中表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界线的是②,该线经过的山脉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故选:B.(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经过:④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它同时也量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故选:D.4.“十一”黄金周期间,东仔同学在珠海街头看到某旅行团乘坐的一辆车牌号为“湘A57681”的旅游大巴车,据此决断下列说法可能性最大的是()A.这辆大巴来自河南B.游客在途中看到成片的稻田一望无际C.该车辆穿越了辽阔的黑土地D.车上旅客沿途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解析】4.选B.由题意可知,该旅行团来自“湘”——湖南,到广东珠海旅游,“十一”黄金周期间,正值秋季,车上旅客沿途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显然是不正确的;黑土地指东北平原,该旅行团没有经过,他们所经过的地区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可以在途中看到成片的稻田.5.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A.湿热地区B.寒冷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解析】依据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解答此题.【答案】民居特点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湿热地区,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有利于散热,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有利于排水.A .一月0°C 等温线B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C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 .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分界线【解析】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 年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答案】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 年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故选:A .7.放暑假时,在广州读书的小明想给北方的妈妈带回点当地的水果,不可能是( ) A .苹果 B .香蕉 C .菠萝 D .芒果【解析】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水果产品为柑橘、菠萝、香蕉等;北方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代表水果为苹果、梨、桃等.【答案】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位于南方地区,该地区的水果有香蕉、菠萝、芒果等. A .南岭 B .秦岭 C .天山山脉 D .阴山山脉【解析】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 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答案】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此线以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冬季河流封冻,植被以落叶林为主;以南地区以旱地为主,冬季河流不封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故选:B.9.下列地理事物与其所在地区匹配错误的是()A.塔里木河--塔里木盆地B.松花江--东北平原C.鄱阳湖--长江中下游平原D.青海湖--黄土高原【解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A.天山是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B.秦岭——淮河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C.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800 mm等降水量线D.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11.造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D.生产技术条件【解析】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答案】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降水较少,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可见造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12.秦淮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线以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内河航运B.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大豆、甜菜C.该线以北河流汛期长,以南河流汛期短D.该线以南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解析】A、秦岭与淮河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以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内河航运.故A正确.B、秦岭与淮河线以南以水田为主,代表作物是水稻、油菜.而大豆、甜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故B错误.C、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故C错误.D、秦岭与淮河线以北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D错误.【答案】A.13.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南北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大B.该线以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繁忙的水运C.该线以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甘蔗、油菜D.东侧的河流为海河【解析】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答案】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以南地区属于南方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属于北方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河流结冰.该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便于排水、散热;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屋顶坡度较小.该线以南地区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甘蔗、油菜等农作物,以北地区以旱地为主,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甜菜等农作物.故选:A.二、综合题14.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有学者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进行概括和提炼,得出图14结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相差约度,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2)写出A、B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邻国A ,岛屿B .(3)图中“金色中国”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银色中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其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4)“绿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界线C 是一线,该线也是暖温带与的分界线.【解析】读图可得,金色中国所示的范围是我国的西北地区,银色中国所示的范围是青藏地区,黄色中国所示的范围是北方地区,绿色中国所示的范围是南方地区.【答案】(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在4°N附近,最北端在53°N附近,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相差约49度,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2)A、B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邻国A 是印度,岛屿B是海南岛;(3)图中“金色中国”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银色中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其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4)“绿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界线C 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也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故答案为:(1)49;北温带;(2)印度;海南岛;(3)西北地区;一;高寒;(4)秦岭、淮河;亚热带.【方法点拨】本题考查我国的领土四端及其我国的区域划分,读图解答有效.15.读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2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分布在图中(填字母)区域,5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分布在图中(填字母)区域;(2)图中B是我国的地区,该区域内的耕地类型属于;(3)C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造成A、D区域自然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素;(4)图中A、B区域的分界线是一线.【解析】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着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答案】(1)2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是桂林山水,该景观应分布在A南方地区;5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是布达拉宫,该景观应分布在D 青藏地区.(2)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看出,B是我国的北方地区,降水较少,耕地类型应属于旱地.(3)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看出,C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因D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所以造成A、D区域自然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地势因素.(4)A南方地区与B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故答案为:(1)A;D;(2)北方;旱地;(3)干旱;地形地势;(4)秦岭-淮河.【方法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一说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6.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B 、C 、D .(2)C与D之间的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在气候方面的地理意义(至少两点).【解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答案】(1)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A西北地区和B青藏地区;(2)D南方地区与C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一线是一月 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也是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又是干湿地区中,半湿润与湿润地区分界线.故答案为:(1)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2)是一月均温0℃的分界线、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方法点拨】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国外某位大学教授在研究了中国自然地理的差异后,将中国四大区域概括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那么“黄色中国”代表,“绿色中国”代表.(2)应该说这位教授对中国领土的分区还缺少一部分,请你给这一部分命名.A.黑色中国;B.白色中国;C.红色中国;D.蓝色中国.(3)该教授手上有两张中国的城市明信片,城市③是全国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城市⑤因日照时间长,被称为“”.(4)该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北京、广州、哈尔滨、武汉四城市气温、降水明显不同.请正确标注图3中城市序号.甲;乙;丙;丁.(5)图1中⑥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分界线是.请从气候方面列举两例加以说明.【解析】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答案】(1)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那么“黄色中国”代表我国以旱地为主,黄土遍地的北方地区,“绿色中国”代表我国水乡泽国,满目绿色的南方地区;(2)我国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等,这位教授对中国领土的分区还缺少一部分,那就是领水,我们可以给这一部分命名蓝色中国;(3)从图中看出,城市③是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城市⑤是西藏的拉萨,该城市因日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4))从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四城市的降水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由于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所以甲为四城市最北的④哈尔滨,同理乙为③北京,丙为②武汉,丁为①广州;(5)从图中看出,⑥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该线是我国1月0℃经过的地方;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方;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答案为:(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2)D;(3)政治、文化;日光城;(4)④;③;②;①;(5)秦岭-淮河;该线是我国1月0℃经过的地方;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方;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方法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东台市位于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2.对四地区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B.乙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二熟或三熟C.丙地区为半干旱地区D.丁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3.确定甲地区和乙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海陆位置D.季风4.读秦岭南北两侧①②两地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月份②地比①地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②地纬度高B.②地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是秦岭等山脉的阻挡作用C.②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①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D.②地比①地降水多的原因是②地海拔较低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甲中确定甲地区与丙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 )A.800mm B.400mmC.200mm D.100mm6.图乙中四位同学的描述与图甲中的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A.小华——丁青藏地区B.小明——乙南方地区C.小龙——甲北方地区D.小玲——丙西北地区7.燕子是一种候鸟,春季往北飞冬季往南飞,在地理学上秦岭—淮河是南方和北方的界限,与该界线基本保持一致的还有()A.一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B.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400mm等降水量线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8.图中①地区受降水的影响地面植被自东向西的分布状况是()A.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B.荒漠﹣草原﹣森林草原C.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9.图中AB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B处可能是()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10.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③区域1月平均气温的是()A.﹣4℃ B.8℃ C.16℃C D.20℃11.下列有关图中③④两区域人文差异叙述正确的是()A.③区域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④区域为水稻、油菜B.③区域农作物一年一熟,④区域一年三熟C.③区域屋顶坡度大,④区域屋顶坡度小D.④区域以陆路运输为主,③区域以水运为主12.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③10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1 月份0 ℃等温线⑤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⑥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A.①②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④13.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一月0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4.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相当于一月0℃等温线 B.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15.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对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描述正确的是()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16.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巫山——长江一线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C.秦岭——淮河一线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1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中与其无关的是()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南方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D.亚热带和中温带分界线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分别位于A.江西、四川、湖北 B.四川、湖北、江西C.江西、湖北、四川 D.湖北、江西、四川2.确定青藏地区和其它三大地理区域界限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夏季风D.降水3.以牧业为主的地区是()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C.西北地区、青藏地区D.青藏地区、南方地区4.下列关于秦岭﹣淮河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B.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一致C.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5.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环境千差万别。
这里的“千差万别”主要体现在A.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 B.自然条件方面C.人文条件方面 D.地理位置方面6.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与图中①②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7.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 B.长城 C.太行山 D.贺兰山8.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三个地理区域交界线上的是()A.秦岭B.昆仑山C.祁连山D.大兴安岭9.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区域可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B.丙区域和丁区域的分界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C.乙区域因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农业,作物熟制一年一熟D.甲丙两区域的分界线的决定性因素是地形和季风10.下列地理界线中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一致的是A.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B.湿润区与干旱区的界线C.大陆性气候区与季风气候区的界线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大致经过秦岭的等降水量线是()A.200mm 等降水量线B.400mm 等降水量线C.800mm 等降水量线D.1600mm 等降水量线12.图中①②③④地,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的是()A.①B.②C.③地D.④地13.图中④地农作物的耕作制度是()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14.下列地理事物的分布,不能反映我国人文方面有明显差异的是()A.传统交通工具──南马北船B.农业分布──东耕西牧C.农作物分布──南稻北麦D.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读下列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回答下面小题:15.诗句“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①区域B.②区域C.③区域D.④区域16.下面对我国四大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区域的自然环境是高寒,主要农业类型是灌溉农业B.②区域耕地面积广,主要发展旱地农业,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布大致以长城为界C.③区域主要位于温带季风区,适合发展水田农业,主要种植水稻D.④区域的自然环境是干旱,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气温、降水数据统计表及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7.根据表格资料判读甲、乙、丙、丁四地所在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甲--- ③ B.乙--- ② C.丙---① D.丁--- ④18.下列描述符合区域①特征的是()A.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C.严重缺水,适于发展河谷农业 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19.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不能反应其南北差异的是A.南船北马B.东辣西酸C.南稻北麦D.南热北寒20.读图,完成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A.热量条件B.地势高低C.气温和降水D.季风影响2.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沿海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这些事例能够说明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区域()A.气候的影响很大B.特产的影响很大C.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很大D.海拔高低的影响很大3.下列①~⑧选项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或者地理事物。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①大漠无垠②鱼米之乡③窑洞④喀斯特地形⑤世界屋脊⑥林海雪原⑦哈密瓜⑧青稞酒A.西北地区—①⑦B.南方地区—②④C.北方地区—③⑥D.青藏地区—⑤⑥⑧4.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条件B.水源条件C.光照条件D.热量条件5.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区域a和区域c的分界线最接近()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B.400 mm年等降水量线C.0℃等温线D.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6.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B.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C. “玉米黄,红高粱,大地笼罩青纱帐”是西北地区风光景色D. 青藏地区“高寒”,热量不足7.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北方地区种植小麦,人们多喜面食B.南方地区河湖众多,人们多擅长游泳C.西北地区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D.青藏地区地势低平,是“鱼米之乡”8.东北平原是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号称中国的“北大仓”,其主要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大豆、棉花B.春小麦、花生、甘蔗C.春小麦、大豆、甜菜D.冬小麦、谷子、甜菜9.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竹楼区域与茶园区域的分界线是我国400mm年均等降水量线B. 布达拉宫区域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C. 收割小麦区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 茶园区域冬季寒冷,溜冰、滑雪是常见的体育活动10.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B.越往北去河流结冰期越短C.河流的汛期较短,含沙量都很大D.与南方的河流相比,水量不大根据自然差异,也可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地理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图为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我国长寿乡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长寿乡大多分布在()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长寿乡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有知名旅游资源()A.布达拉宫B.桂林山水C.平遥古城D.丽江古城3.东北的老年人到海南长寿乡疗养,最可能选择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下表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面积、人口、水资源占全国的百分比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4.表中四个地理区域表示北方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5.表中四个区域的分界线和农业叙述正确的是()A.乙丙两区域划分主导因素是气候B.丁与其他区域分界线大致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乙丁两区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D.甲区域为水田农业,乙区域为灌溉农业6.关于图中四地区的地形和资源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B.乙区域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C.丙区域各类土地资源丰富D.丁区域能源丰富7.下列语句中,符合青藏地区的描述是()A.旱地麦浪大豆香B.山清水秀稻花香C.雪山青稞奶茶香D.椰林婆娑菠萝香读下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秦岭—淮河以南多为水田,以北多为旱地,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水源C.土壤D.热量9.图中①所在的区域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0.图中甲界线确定的依据主要是()A.气温B.降水C.海拔D.政区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祖国锦绣山河。
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
读“驴友”提示的旅行路线图,如图;路线1:阿勒泰—拉萨;路线2:喀喇昆仑山口—连云港;路线3:包头—五指山;路线4:漠河—广州,完成下面小题。
11.四条旅行路线中,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A.路线1B.路线2C.路线3D.路线4 12.“驴友”在沿线旅行过程中,最可能看到的景象是()A.路线1:巍峨高大的昆仑山脉、麦浪滚滚的华北平原B.路线2:风光美丽的阿尔泰山、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C.路线3:沃野千里的东北平原、好客敬酒的藏族人民D.路线4:森林茂密的大兴安岭、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一位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测试题及答案1.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及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1)图中字母对应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B 、C 、D 。
(2)分界线及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①A和B两区域之间,大致以为界,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
②B和C两区域之间,大致以为界,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
③D和其他三个区域的分界线与我国地势第级的边界线基本吻合,经过a 、b 、c (山脉),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
2.自然环境A区域年降水量;B区域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在之间;C 区域年降水量;D区域平均海拔在以上。
3.农业(1)A、B两区域,农业以(种植/畜牧)业为主;C、D两区域,农业以(种植/畜牧)业为主。
(2)A区域主要耕地类型为,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油料作物是,主要糖料作物是。
(3)B区域主要耕地类型为,主要粮食作物是。
参考答案1.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及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1)图中字母对应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南方地区、B 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
(2)分界线及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①A和B两区域之间,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气候。
②B和C两区域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降水。
③D和其他三个区域的分界线与我国地势第一级的边界线基本吻合,经过a 昆仑山脉、b 祁连山脉、c 横断山脉(山脉),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地形。
2.自然环境A区域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B区域1月平均气温0℃以下,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C区域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D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 以上。
3.农业(1)A、B两区域,农业以种植(种植/畜牧)业为主,C、D两区域,农业以畜牧(种植/畜牧)业为主。
(2)A区域主要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3)B区域主要耕地类型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人教版八下地理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含答案)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____________差异显著。
2、秦岭---______________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3、每个大的地理区域都有显著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____________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
4、综合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地理区域。
5、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在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
6、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____________、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题号891011121314151617答案题号18192021222324252627答案8、我国降水各地不同,下列各地区降水最少的是()。
A.东南沿海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D.塔里木盆地9、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D.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10、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淮南、淮北地形不同B..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C.淮南、淮北气候不同D.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11、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该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该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林四季常青。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含答案)1.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说法正确的是()A.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B.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与该线大致重合C.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是我国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2.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差异B.地形差异C.河流差异D.植被差异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是()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省长冬无夏C.秦岭一淮河线以北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东北平原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为两年三熟4.《徐霞客游记》里描述某地建筑为“架竹为巢,下畜牛豕,而上托爨卧(烧火和睡觉的地方)”。
这种建筑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5.下列地理界线与秦岭—淮河线不一致的有()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是我国1月0℃等温线C.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6.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该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该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林四季常青。
该山脉与淮河构成了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A.1月0℃等温线B.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D.亚热带与中温带的界线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与其一致的是()。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③1月0℃等温线④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分界线⑤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⑥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⑤⑥D.⑤④⑥读我国四大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A,B,C是划分四大区域的重要界线,其中C界线的划分依据是()A.地形B.降水C.气候D.人口分布9.下列地理界线没有穿过B界线的是()A.我国1月0℃等温线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C.800mm等降水量线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10.暑期夏令营活动,来自全国各地中学生用一句话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其中谁的家乡与图中序号连接错误()A.①--高粱红、玉米黄,大豆品质很优良B.②--煎饼馒头家常饭,苹果桃子大又甜C.③--一条天路通家乡,青稞美酒藏羚羊D.④--油菜金黄稻花香,江河湖泊淡水鱼11.区域地理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B.区域地形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C.区域农业影响了区域气候D.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12.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北方地区种植小麦为主,人们多食面食B.南方地区河湖众多,人们多擅长游泳C.西北地区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D.青藏地区地势低平,是“鱼米之乡”13.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A.大致是4000米等高线B.大致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大致是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D.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14.不属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的是()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C.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15.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① 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 400㎜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④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1.确定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 B.地势因素 C.季风因素 D.气候因素2.关于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种植业发达 B.乙区域耕地以水田为主C.丙区域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D.丁区域气候温暖湿润,黑土广布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柑橘B.②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C.③地区为半湿润地区D.④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5.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大致吻合的是()A.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6.下列是四大区域的典型景观图,分别与我国自然地理分区对应正确的是()A.甲—南方地区 B.乙—青藏地区C.丙—北方地区 D.丁—西北地区7.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水土资源匹配合理B.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C.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不足D.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区位于河西走廊8.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多D.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广大9.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上海市位于()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0.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选项中不以其为分界的是()A.水田和旱田 B.小麦和水稻 C.工业和农业 D.南方和北方11.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②以种植小麦为主B.雨热同期是①②共同的气候特征C.湖南位于①区域而广东位于②区域D.传统的交通方式①以船为主②以马为主12.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3.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A.民居屋顶坡度更小 B.冬季气温更低C.水稻种植面积更小 D.河流水量更大14.“人民币上学地理”,依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如图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在()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D.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15.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为西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B.乙为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C.丙为青藏地区,“高寒”是其显著特点,没有种植业D.丁为北方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16.下列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7.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A.东南沿海湿润,西北内陆干旱B.海南岛长冬无夏,黑龙江长冬短夏C.地势自东向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势逐渐降低D.水资源具有南缺北丰的特点18.我国的某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的耕作制度是两年三熟,山南是一年两熟,这条山脉是()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19.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各具特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B.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C.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羊、牛、马等牲畜D.青藏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以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20.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依据的主要自然因素有()①气候②地形③人类生产活动④行政区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2.以下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 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 7月2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C.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23.不同地理环境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我国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就大多出生在()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4.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造就了各地服饰、饮食、民居等文化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日温差大,藏族传统服饰是藏袍B.新疆气候寒冷,维吾尔族常喝酥油茶C.云南气候湿热,傣族传统建筑是窑洞D.内蒙古地势平坦,蒙古族擅长赛龙舟25.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单元练习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练习试卷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B.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升高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多D.长江三角洲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2.下列有关我国南、北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B.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C.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D.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3.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沿海人喜食海鲜。
这些事例能够说明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区域()。
A.气候的影响很大B.物产的影响很大C.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很大D.海拔高低的影响很大4.导致我国南、北方农耕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技术C.气候D.土壤★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不经过()。
A.陕西省B.湖北省C.河南省D.江苏省6.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淮南、淮北地形不同B.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C.淮南、淮北气候不同D.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B.土壤和植被C.年降水量的分布D.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下列山脉位于甲、乙两地区分界线上的是()。
A.阴山山脉B.昆仑山脉C.秦岭D.南岭9.丙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B.青藏地区C.西北地区D.北方地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0~11题。
10.下列有关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B.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C.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降水多D.青藏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1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热量条件 B.地势高低
C.气温和降水D.季风影响
2.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沿海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这些事例能够说明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区域()
A.气候的影响很大
B.特产的影响很大
C.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很大
D.海拔高低的影响很大
3.下列①~⑧选项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或者地理事物。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①大漠无垠②鱼米之乡③窑洞④喀斯特地形⑤世界屋脊⑥林海雪原
⑦哈密瓜⑧青稞酒
A.西北地区—①⑦B.南方地区—②④
C.北方地区—③⑥D.青藏地区—⑤⑥⑧
4.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水源条件C.光照条件D.热量条件
5.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区域a和区域c的分界线最接近()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C.0℃等温线
D.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6.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B.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C. “玉米黄,红高粱,大地笼罩青纱帐”是西北地区风光景色
D. 青藏地区“高寒”,热量不足
7.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地区种植小麦,人们多喜面食
B.南方地区河湖众多,人们多擅长游泳
C.西北地区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
D.青藏地区地势低平,是“鱼米之乡”
8.东北平原是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号称中国的“北大仓”,其主要的农作物是()
A.冬小麦、大豆、棉花B.春小麦、花生、甘蔗
C.春小麦、大豆、甜菜D.冬小麦、谷子、甜菜
9.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竹楼区域与茶园区域的分界线是我国400mm年均等降水量线
B. 布达拉宫区域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
C. 收割小麦区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 茶园区域冬季寒冷,溜冰、滑雪是常见的体育活动
10.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
B. 越往北去河流结冰期越短
C. 河流的汛期较短,含沙量都很大
D. 与南方的河流相比,水量不大
根据自然差异,也可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地理区。
读图完成11-12题。
11.区域③与区域①、②划分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势
B. 气温
C. 季风
D. 流域
12.制约区域①、②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土壤、水源
B. 水源、气温
C. 气温、地形
D. 地形
13.如图为台湾的旅行团6月份在大陆沿着图A—B—C—D四地完成了穿越之旅,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甲:我看到了稻田、麦田、沙漠、戈壁、雪域高原
B.乙:我看到沙漠之舟骆驼,也看到了高原之舟牦牛
C.丙: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
D.丁:我看到了热带雨林的美景
14.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如图),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地区的传统主食是白米饭
B. ②地区的特色美食是烤全羊
C. ③地区的传统美食是麻辣火锅
D. ④地区的居民喜爱喝青稞酒
二、综合题
15.读“中国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线大致通过________(山脉)(河流)一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大体一致。
(2)B线以西,农业部门以________业为主。
(3)C地区耕地类型为________(旱地或水田),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
(4)C、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地。
(5)C、D两地中,汉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
E区域的河流以________(内或外)流河为主。
16.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________,B________,其中分布有高山草场,发展山地牧业的是________.(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C地有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塞外江南”________,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河流).该河流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
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由于________严重造成的.
(3)D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分布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河.该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大西部的跨世纪工程是“________”工程.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DBB 6-10、CDCCD 11-14、CBDD
二、综合题
15、(1)秦岭淮河0
(2)畜牧
(3)水田水稻
(4)D C
(5)C 内
16、(1)大兴安岭天山 B
(2)干旱河套平原黄河水土流失
(3)塔里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气东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