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宗教改革
高中历史: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学习目标】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重难点: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知识概述】
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3.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化社会创造了条件。
4.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知识延伸】
背景:
1.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
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
思想文化:垄断教育、思想、文化,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2.天主教会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是各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3.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4.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宗教改革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 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 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 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 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 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 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 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 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
IN GOD WE TRUST.
美国总统就职时手按在什么文本上宣誓? 美国总统演讲的最后一句一般是什么?
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 因造成这一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 于当地时间 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 年84岁。 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 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 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 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 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 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 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 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 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 会和人类大家庭。
改革扩展
亨利八世改革
改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 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 的必然反映。” —— 毛泽东
方向: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
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
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方文明史——宗教改革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 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 ——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1)16世纪,罗马教廷控制着教会,不但掌握着英 国大片土地和大量财富,还不断干发展以及文艺复 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 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思考2: 16世纪初的欧洲为何会发生宗教改革运动? 经济根源:
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重商主义思想 VS 教会的轻商思想 资本原始积累 VS 教会的贪婪敲诈
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王权的逐渐强化 VS 教会的独尊地位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 VS 教会的精神桎梏(禁欲主义、蒙昧主义) 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迫害“异端”、贪婪敲诈 贪婪腐朽的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影响:
加尔文宗教改革;
3、主要影响;
1)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 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 人民的精神鸦片; 2)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卡尔 文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 3)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 播,并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新教伦理 欧洲宗教改革
本章结构:
一、宗教改革的缘由 二、各国宗教改革概况 三、改革的特色与影响
思考1:中世纪的天主教在西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阐述)
经济上: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地多,收取什一税 政治上:各国王权屈从于教权,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 的国际中心 思想文化上:人人都是天主教徒,“原罪”与“救赎” 说严密 控制人们的精神,教会还垄断教育 结论:天主教会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统治地位
西欧三次宗教改革文献综述(完整版)
西欧三次宗教改革文献综述国内关于西欧三次宗教改革的研究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乃至建国以前,对于宗教改革方面的著作寥寥无几,只是在一些基督教史中,以及编写的教科书中有所涉及。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党和国家贯彻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视宗教研究工作,我国学者在基督教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各种著作纷纷出现,国内对宗教问题研究展开新的空间。
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益于国家文化政策的变化,国内学者关于对欧洲中世纪史,特别是基督教史的研究,都举得了一些的进步。
在研究基督教史时,宗教改革(德意志马丁·路德、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法国加尔文宗教改革)更是受许多学者青睐。
他们的研究涵盖了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思想及特点、意义、影响、历史地位,及对人物本身及其人物评价,以及从经济伦理层面、思想文化角度、国家政治影响等其他方面。
(下文将会具体阐述)二.正文对于西欧三次宗教改革的相关研究,以下笔者将具体的对宗教改革进行阐述,这样更方便大家了解国内外学者,尤其是国内学者对其研究的状况。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关研究中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马丁·路德的研究,主要从其思想,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内容、特点,影响,以及对马丁·路德的个人评价为研究对象。
下面就从以上几个方面浅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纵观四五百年来,对马丁·路德的评价莫衷一是,但不管对其评价如何,人们都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位“以自己毕生事业深刻改革世界历史进程的寥若晨星的人物之一”【〔美〕威利斯顿·沃尔克《基督教会史》第381页】1994年在中国学者林泽荣发表的《路德的宗教思想及其特点》(《北方论丛》第3期)中曾结合路德宗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着重分析其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从而进一步考察其思想在中世纪的地位和影响。
其宗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慨括为:1.十六世纪初德国特定形势下的产物;2.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高度尖锐复杂;3.德国人文主义思潮蓬勃兴起。
西欧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意义
政治上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王权高于教权) 进一步扩大了人文主义的范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 传播仅仅是知识分子层面,宗教改革则是在全体信众中传 播。而且特别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宗教改革后欧洲主要的教派
王权和教权的斗争的经典 事例---卡诺莎之辱
PK双方代表: 王权代表:年轻有为野心勃 勃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
教皇代表:格里高利七世 亨利四世得罪格里高利七世, 教皇威胁开除亨利的教籍 结果:亨利四世顶风冒雪给 教皇赔罪 得到原谅,后来亨 利四世派兵攻打教皇 ,教皇 逃跑,实质是一场教皇与王 权互相斗争。
文化教育的垄断和思想上的禁锢,
垄断教育:全欧洲95%的老百姓不识字,只有少数贵族, 神职人员认字,文学家,科学家来自贵族,神职人员。不 受教育被我控制,受教育还被我控制。
打击异端:建立宗教裁判所,严刑酷法,你跟我讲理,有 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到地狱里和魔鬼去讲理吧。 (1600年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
英国国教的建立
1、特点:宗教民族化和国家 化 2、国王亨利八世:野心勃勃 ,希望扩张和集权,受到天主 教会的阻碍,因为英国的教会 由罗马天主教会的直接控制 3、直接原因:夫人不能生育 ,亨利要求离婚,教皇不批准 其婚
4、结果:1534年颁布《至尊 法案》,规定国王是教主教皇 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保留 的天主教仪式等,没收天主教 会财产。 5、改革后成立英国国教是民 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 (政教合一),出现新教
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
转换的时代: 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自由平等 要求在政治上更多权利。 2、文化上:教育的进步,印刷术,造纸术传入欧洲,对 思想进行了初步启蒙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西欧宗教改革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西欧宗教改革考点归纳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宗教改革复习建议要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的思想主张,知道亨利八世改革的主要措施,同时要知道宗教改革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高考一般从这些角度出题。
知识清单基督教的发展演变图示考点聚焦考点一、中世纪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天主教的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称教皇。
教皇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的最高权力机构——教廷,并实行严格的教阶制度。
由于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这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是最大的封建主,又以征收“赎罪券”等方式聚敛财富。
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甚至向教皇称臣纳贡。
意识形态领域,教会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方面,从国王到臣民,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以上内容表明进行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典型例题】1、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中世纪的欧洲相关知识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C两项不符合“经济”的限制条件。
D项“重商主义”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很明显,这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2、下面对中世纪德意志诺林根城市平面图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人非工具”的哲学观B.反映了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C.体现了皇权专制和等级的森严D.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异常突出解析:题干提到“中世纪”,而“人非工具”是启蒙运动时期的观点,故A项错误;因为教会教堂位于市中心,这体现出了但是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故B项正确;因为题干凸显的神学世界观是中心,而没有凸显皇权,故C项错误;经济部门都在边缘地带,不足以反映城市经济功能异常突出,故D项错误。
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通常指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为止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
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
宗教改革期间,代表人物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约翰·卫斯理等。
宗教改革运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世界的开始。
伴随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宗教改革运动改变了西方世界的认知。
宗教改革运动最明显的后果是导致西方基督宗教的分裂以及各分裂教派间长期的误解和敌意。
从积极方面来看,宗教改革对教会生活进行了必要的净化,对教义给予了必要的澄清。
宗教信仰变得更加个人化,也更私人化。
天主教和新教两者都进行了灵修的革新,都强调人内在地与上帝相遇。
宗教文化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新教引入了会众的咏唱,天主教灵修在巴洛克艺术和音乐方面得以体现。
世俗文化也受到影响。
路德的《圣经》翻译深刻影响了德语的发展。
他宣讲的每个人直接被上帝召叫,影响到平信徒文化的出现,与神圣领域分离。
教权衰落和教会财产的丧失促成欧洲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加强。
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改变了政教合一的局面。
实行宗教宽容或宗教自由是宗教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自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以来,各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教会对所谓异端一直采取敌对、镇压的政策。
新教的路德宗和归正宗对所谓异端也都不予宽容。
路德本人虽然反对在信仰问题上使用暴力,但后来他实际参与了对再洗礼派的迫害;加尔文甚至走得更远。
宗教改革后期,新教各派的做法有所改变。
多次宗教战争之后缔结的和约均规定天主教、新教以及新教的路德宗和归正宗并存,享受同等的信仰自由和政治权利。
这标志着宗教迫害的旧时代的结束。
16世纪末对异端处以死刑的事例已近绝迹。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占据统治地位, 西欧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
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2、天主教会的专制和堕落引发了各阶层对天主教会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迫害、打击,充分说明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
4、天主教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5、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宗教改革原因)①社会原因: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经济根源(根本因素):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⑤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路德立志改革(主观)2、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的公布罪人所受的惩罚不是炼狱的痛苦,而是人的良心的折磨,而且只是针对活人。
罪人的悔改应该是内心的悔改,而不是外在的行为,是伴随一生的,而不是买赎罪券。
教皇并无赦免罪过的权利,赦免的恩典在上帝。
激起反对教廷风潮,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3、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1)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思想核心、理论基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2)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否定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4)反对赎罪券,简化宗教仪式,建廉价教会——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积累以及获得思想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5)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4、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矛头直指作为欧洲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
西欧的宗教改革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西欧的宗教改革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宗教改革是16世纪初欧洲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它并不是突然发生的。
此前,基督教已经在欧洲传播了近1500年,教义和制度也趋于成熟。
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贪污和剥削,引发了贫民阶层的不满。
这种不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反叛和革命,即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可以说是一场思想启蒙的运动。
在宗教改革的核心中是关于信仰、教义以及教会组织结构等重要问题的争论,因此,它具有极为重要的思想意义。
宗教改革对人类思想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是激进的信仰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群体意识。
可见,这是西欧现代化、个性化的核心思想。
另一方面,宗教改革对教义和教会的质疑,也使得民主、人权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政治、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
宗教改革虽然在西欧爆发,却产生了全球影响,包括了当前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首先,宗教改革的思想指导了基督教教派、新教、浸礼宗等等宗教团体的发展。
其次,宗教改革的精神也影响到了范畴更为宽泛的伦理、政治和社会领域。
比如,它反对教会的专制,主张宗教自由,这一理念对宪政制度、言论自由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最后,宗教改革是西欧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程,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欧洲、西方世界和全球历史的进程。
尤其是在欧洲历史上,它是一次宗教和政治结合的特殊事件,也是西欧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契机之一。
总之,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思想革命,它在思想启蒙、文化交流、制度建设以及社会和人类命运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它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实现它的目标和理想,但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近代西欧历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宗教改革
加尔文
约翰·加尔文(法语:Jean Chauvin,德语:Johannes Calvin,英语:John Calvin, 1509年7月10日-1564年5月 27日) 又译喀尔文、克尔文, 是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 学家、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 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 (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
2.简化宗教仪式,宣布《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 因此在圣事中只施行圣经所记耶稣亲自设立的洗礼和圣 餐礼;
3.取缔演戏和赌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严禁一切 浮华享乐的行为;
4.改组市议会,将日内瓦划分为数教区,各教区均由 长老和教区的牧师团体处理政务,日内瓦市议会由长老、 牧师和上层市民组成,是最高的行政机构,拥有司法权。 政权的形式按照加尔文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模式 建设;
加尔文的教义受到许多工商业者欢迎,成为新教主 流,其中以长老会发展又多又快。长老制是共和式的, 由议会选举产生,独立行使教会司法权;规定市议会负 责世俗事务,教会负责宗教信仰和道德生活,但实际两 者结为一体,加尔文实际成为这一政教合一的政权的领 袖。
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的改革主要为: 1.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长老制;教会圣职只包 括牧师、长老和执事;长老一般由有威信的平信徒担任。 长老会议,由各教区民主选举的代表组成,归市议会直 辖。教会设立由长老会议和6名牧师组成的宗教法庭,在加 尔文的指导下审理各种案件。教会的领导机构是市和地 方教区两级牧师团体,市级牧师团体由各教区首脑组成, 负责统辖各教区牧师团体。加尔文从1542年至逝世前一 直是这个团体的主席;
慈运理在语言上是很有能力的,他可以将无论是希 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翻译成苏黎世的当地语言, 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 策。在 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 餐版本替代。改教的主题是教会内道德的重整,他开始 攻击赎罪券,且是有计划性的攻击。在圣礼上他更有自 己的主张:圣餐是一项纪念主的仪式,仅是象征性;基 督不在圣餐之中。这点与路德有很大的不同。
如何看待欧洲的宗教改革带来的历史影响
如何看待欧洲的宗教改革带来的历史影响在西方历史上,宗教改革运动本身跟其历史社会背景和其中的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的联系,而宗教改革的思潮又反过来对后世的西方历史文化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在16世纪,马丁•路德以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为发端,在欧洲推动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对西方历史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不仅打击了天主教教会势力为主的西欧封建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且,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思想的解放,推进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
在宗教改革以前的中世纪社会,“基督教”就是罗马天主教,而且“真正的大公教会”只此一家,绝无“分店”,“政教”关系错综复杂,宗教在政治生活中似乎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罗马天主教对“教外”的社会基本上是持一种相当“反社会”的态度。
这一点通过“修道主义”明显地体现出来。
对修道主义的信仰来说,敬虔就是远离世俗,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是“客旅”,“寄居”,世界对修士和修女只是一种诱惑和干扰,修道院的重要性正是在于它为那些追求灵性的男女提供了与世界,也与其他人类隔离开来的途径。
修道主义的“世界观”鄙视物质享受和学术追求,强调出离尘世,“修身养性”,以此潜心追求上帝和“灵性”而中世纪的神学观念所带来的宗教观更是注重“圣俗二分”。
一个人如果真的是“属灵”,真的爱上帝,就一定是要“全时间奉献”去当修士修女,然后成为神职人员--“圣品阶级”,才是真正的“动真格”的基督徒。
没有“全时间奉献”的人无论多敬虔多爱主,因为还舍不得这个世界,仍然只是“平信徒”。
换句话说,“圣品阶级”的属灵地位是高人一等,而“非圣品阶级”只可能是“二流基督徒”。
宗教改革课件
二.马丁•路德的伦理思想 马丁•
因信称义” 信仰基督就可得救” 核心内容) ① “因信称义”-“信仰基督就可得救”(核心内容) 。 因信称义 后奥古斯丁的影响,主张原罪说和性恶论。 后奥古斯丁的影响,主张原罪说和性恶论。他十分强 调自由与良心的关系,他认为良心是一种圣灵的启示, 调自由与良心的关系,他认为良心是一种圣灵的启示, 是信仰的结果,也是自由的象征。 是信仰的结果,也是自由的象征。 路德认为, 人具有双重的本性, 一是心灵的本性, ② 路德认为 , 人具有双重的本性 , 一是心灵的本性 , 一是肉体的本性。就前者而言,人被叫做属灵的、 一是肉体的本性。就前者而言,人被叫做属灵的、内 心的、新的人,是自由的。就后者而言, 心的、新的人,是自由的。就后者而言,人被叫做属 血肉的、外在的、旧的人,是受束缚的。 血肉的、外在的、旧的人,是受束缚的。人不可能靠 外在的事功或苦修使灵魂得到拯救, 对于生命, 外在的事功或苦修使灵魂得到拯救,“对于生命,对 于释罪,对于基督徒的自由,有一样东西, 于释罪,对于基督徒的自由,有一样东西,并且只有 一样东西是必需的,那就是上帝的最神圣的话, 一样东西是必需的,那就是上帝的最神圣的话,基督 的福音” 。 因此, 只有信仰才是获救的必要条件。 的福音 ” 因此 , 只有信仰才是获救的必要条件 。
• 马基雅维利(1469-1527)他的伦理思想和 马基雅维利(1469-1527) 政治思想是紧密结合的, 政治思想是紧密结合的,带有极大的现实 性和经验性。 性和经验性。
• 他认为,要建立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必 他认为,要建立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 须要了解人的本性性恶论是其伦理思想的 基础和出发点。 基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空想社会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 作家。1568年 家 ,作家。1568年9月5 日生于意大利南部, 日生于意大利南部, 1639年 21日卒于法国 1639年5月21日卒于法国 巴黎。康帕内拉1602 1602年 巴黎。康帕内拉1602年 在狱中写成的《太阳城》 在狱中写成的《太阳城》 一书, 一书,是具有深远影响 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 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 他的著作还有《 他的著作还有《论最好 的国家》 的国家》、《感官哲 论基督王国》 学》、《论基督王国》、 神学》 诗集》 《神学》、《诗集》及 《形而上学》等。 形而上学》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传播,思想观念上的更新,促进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发生在十六世纪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整个欧洲从西向东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是15、16世纪欧洲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是包括农民战争这一危急时间在内的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它树立起了人的权威与尊严,摧毁了教会这个上帝在人间的最大权威,推翻了神权对人世的统治,促进世俗国家权力的恢复,重新唤醒民族意识,培养了资本主义精神,并且孕育了近代科学。
官方为了社会的统一、团结和安定、长治久安,就必须创造或者抓住某种思想体系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用自己的政治力量,保证政教合一,保证用这一思想体系进行文化统一、思想统一、信仰统一。
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一直保持着一种连贯性,这种思想体系从罗马帝国后期以来,一直是欧洲人民信仰和遵从的思想观念。
但到了中世纪末期,以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教,对传统的基督教做了重大改革,且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上获得了相当多人的支持、赞同和接受。
一直以来,罗马教会都是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
罗马教会从来认为:只有自己才拥有解释《圣经》的权利。
但以路德为代表的新教宣称:这个权利并不专属于罗马教会,它属于每一个基督徒。
全体基督徒都是教士,都有资格站在上帝面前,为自己和别人祈祷,并在宗教的事情上互相开导。
在宗教改革进行当中,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对封建教会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特权、等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近代意义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在运动中已经初步得到表达。
以个人的信仰自由为基础,各国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所需的新教教义。
结果不仅在精神上为信仰方式与信仰仪式的转变提供了论证,而且在实践上为教徒按照平等原则组织廉价教会起到了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政治制度上的变更。
新兴起的专制主义的国王们要求自己在国内的绝对权威,而且,他们希望不再让教皇在自己的领土上征税,希望自己能对教会财产征税,甚至攫取教会的财产。
原创1: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布鲁诺在宗教裁判所
5.“异端”运动观点:
(1)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奢侈腐化; (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没收 教会的财产; (4)《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教权服从 于世俗的权力。
6.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产 生的影响
2.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规模较大而且影响较深远的是法国南部和意大 利北部的阿尔比派。他们以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为中 心开展活动,盛行于12~13世纪。该派教义主张善恶 二元;反对天主教的仪式和组织,不承认教会的权力, 谴责教会聚敛财富。其中又分为两个教派:一为华尔 多派,一为纯洁派。
华尔多派观点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 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 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 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主教的俱乐部油画 主 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 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 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 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 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 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中世纪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 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 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 “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发展过程。
产生-------公元1世纪; 定为国教-------4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的; 分裂------11世纪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确立-------- 13世纪初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 2 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 经济方面: 天主教会的经济思想、经济行为 (2) 政治方面: 天主教会阻碍王权的强化 (3) 思想方面: 迫害“异端”,思想专制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 1 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 2 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丁· 路德正在 钉贴《九十五 条论纲》
• 1因信称义 • 2翻译《圣经》 • 3简化圣礼
1封建天主教会——教皇 利奥十世 路德的学说是异端 2封建世俗政权——德皇 查理五世 路德人是异端分子,限期 捉拿
加尔文的主张
加尔文教和瑞士宗教改革 (1536--)
与路德教 相同
反对盲从天主教会,《圣 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 信仰得救
“先定论” 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
天 主 教 会 的 应 对 措 施
宗 教 宽 容 政 策
---恩格斯
英国的宗教改Leabharlann (1529--1536)罗马 天主教会
实质
旧贵族、教会贵族
矛
矛
盾
专制王权的加强
盾
新贵族、资产阶级
• 亨利八世:1534年《至尊法案》 • 伊丽莎白一世:重申《至尊法案》;并通 过了〈三十九条信纲〉
• • • • 特点: 英国国教标榜信仰得救; 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 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你对基督教了解多少?
创始人 兴起地 教义 教派等
思考:
• ⑴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中扮演 怎样的角色? • ⑵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会反对天主教神学? 反对天主教会的实质是什么? • ⑶西欧哪些阶层要求进行宗教改革,为什 么?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欧洲的宗教改革
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7、用民族语言传教。
作用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
景
向
近
代
过
渡
的
西
欧
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2)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
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时间:16世纪
事件: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影
响
政
治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
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
济
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
宗教改革
利玛窦
汤若望
耶稣会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在一 些国家中逐渐建立了学院体制并获得成功。
1. 耶稣会学校分为低级学院和高级学院两级。低级 学院设6个年级,相当于文科中学。高级学院又称 哲学部,修业3~4年,相当于大学。有些学院还在 哲学部之上设有神学部,学制5~6年。 2. 学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的规章制度,讲授 人文主义学科和宗教知识。 3. 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使用讲演、辩论等方法, 尤其重视复习的作用,还运用竞争来刺激学生的 学习兴趣。 4. 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完善。 5. 重视师资。没有修完高级学院哲学部课程并取得 学位者不能在低级学院任教,大学教授必须修完 哲学部和神学部的课程并取得博士学位。
约翰〃加尔文1509-1564)
加尔文派教育家对欧洲各国影响很大,在加尔文当权时期,日内瓦成为 各国受压迫新教徒的避难所。这些人在日内瓦吸收了加尔文派教义和 教育思想后带回本国,使加尔文派教义风靡法国、德国、荷兰、苏格 兰和美国。 受影响最大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的尼德兰,他们在加尔文新 教的旗帜下成功的进行了尼德兰革命。革命后尼德兰在16-17世纪之间 成为欧洲教育最发达的国家。
马丁〃路德(1483—1546) 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人和教 育家。在西方他首次提出在 全民中普及教育的思想,对 德国学校教育改革和西方教 育思想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二、教育实践 1.梅兰克顿和《萨克森学校计划》 高等教育方面:他按照新教的方针改组了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后来又组建了 马尔堡大学、哥尼斯堡大学、耶拿大学等。 中等教育方面的教育贡献主要在于他在1528年发表的《萨克森学校计划》, 将中学分为初级(学习基本的拉丁语读写知识)、中级(学习拉丁语法规 则和宗教课程)、高级(学习古典拉丁文著作、辩证法和修辞学等,为升 入大学做准备)三级,从而为德国中等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2.斯图谟的古典中学实践 把原有的3所拉丁学校改组为具有大学预科性质的斯图谟文科中学。他把全 校的师生分成10个年级,每个年级由一位教师管理并有特定的课程表,规 定应读的书籍和应采取的教学法等。课程主要是古典文学、逻辑学等,本 族语受到忽视,自然科学的课程也很少。这所中学不仅培养了很多有影响 力的毕业生,而且其办学模式成为后世西方文科中学的范型。 3.布根哈根与初等学校的建立 布根哈根帮助路德改革德意志北部各地的教会和学校。在他的推动下,根 据路德的理想在每个教区建立起教区小学,课程有阅读、习字、宗教,用 德语教学,男女均可入学。在城市则设立拉丁学校,课程主要包括拉丁文、 希腊文、希伯来文、雄辩术、修辞学、数学、教义问答和音乐等。布根哈 根在德国北部主要致力于小学的改组和建立,人们称他为“平民学校之 父。”
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
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社会转型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这场改革不仅仅是宗教领域的变革,更是对整个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挑战和颠覆。
宗教改革是一场跨时代的变革运动,深刻影响着西欧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宗教、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
首先,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的宗教体系和信仰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教会长期垄断了对信仰和教义的解释权,但随着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者的出现,教会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挑战。
宗教改革者的主张和行动使得信仰变得更加个人化和自由化,同时也使得天主教教会的权威受到了动摇。
宗教改革促进了新教教派的兴起,使得西欧的宗教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
值得一提的是,宗教改革对于天主教会内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迫使教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改革,试图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威。
因此,宗教改革对于宗教信仰和体系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教会在政治和社会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影响国家政策和立法过程。
但是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对抗日益激烈,这也使得宗教改革成为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同时,宗教改革者也提出了一系列反对教会统治和专制的政治主张,试图实现政教分离和国家民主化。
这些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西欧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宗教改革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新教徒的工作伦理和个人主义思想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宗教改革对于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也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教会对于社会道德和伦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控制,但是随着宗教改革的兴起,个人的精神追求和自由被重新强调。
宗教改革者强调个人的信仰和敬虔生活,同时也提出了对于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批判。
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
宗教改革对于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
宗教改革是一场从16世纪末开始的宗教运动,又称为基督教改革。
它对整个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宗教改革给西欧带来了文化和思想的变化。
在过去,欧洲
的统一宗教是天主教会,它控制了人们的信仰和教育。
但宗教改革的
发生打破了这种垄断,它开创了自由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空间。
宗教改
革的思想家开始对天主教会的教义提出质疑,他们主张个人自由和自主,这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说是颠覆性的。
其次,宗教改革促使了了新的经济体系的产生。
宗教改革运动实
际上是一场反对罗马教廷财产垄断的运动,新教徒们在宗教领袖和信
徒之间建立了新的信仰关系和经济模式。
他们倡导个人奋斗和职业经验,着眼于实践而非崇拜圣经,倡导节俭和勤劳,这带来了一场经济
上的变革。
新教徒们开始在商业和手工业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他们的信仰激励了一股新的生产力,也催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
最后,宗教改革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了
多个政治领袖,他们开始承担起了改革的使命。
宗教改革运动中,神
权分裂成为主权的体现。
新教徒们不再接受天主教皇的指挥,他们开创了教会当局和政府的分离,并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概念。
这种思想向后扩散,继续促成了普鲁士和美国的建国,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明显的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总之,宗教改革对西欧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在文化、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垄断地位,推动了一种新的市民意识形态和发展经济的方式,为西欧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复习
西欧宗教改革
【重点难点】
1、重点: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认识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知识梳理】
一、中世纪基督教会在西欧的统治
1.政治
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天主教会确立了对西欧的神权统治,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干预各国内部世俗事务。
2.经济
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是最大的封建主,又以征收“赎罪券”等方式聚敛财富。
3.社会生活
教会垄断对《圣经》的解释和文化教育,控制人们的思想,对“异端”思想进行严厉镇压。
二、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①背景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16世纪,德意志仍然四分五裂,教会在当地有强大的力量,不仅建立精神统治,而且掠取大量财富,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成为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②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为反对教皇和教会的倒行逆施,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他认为:
Ⅰ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必须依靠内心的虔诚忏悔;
Ⅱ“因信称义”,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获得上帝的拯救;
Ⅲ《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沟通的中介。
他将《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推动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2.加尔文宗教改革
①背景
加尔文出生于法国,因主张宗教改革遭迫害而流亡瑞士。
1541年,
在日内瓦主持宗教改革。
②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措施:
Ⅰ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盲从天主教会,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信仰得救。
Ⅱ其思想核心为“先定论”,即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
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必定贫穷苦难。
Ⅲ建立新的教会组织,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们过勤奋、节俭的生活。
3.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①背景
16世纪初,英国王权加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教会的情绪不断高涨,英王亨利八世以婚姻问题为导火线,进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
②措施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后来,亨利八世又下令封闭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房屋、土地、贵重物品及其他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进一步打击教会势力。
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
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三、宗教改革的意义
1.波及原天主教统治下欧洲广大地区,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2.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奠定了基础。
3.出现了新的教派,称为新教。
【课后检测】
1、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
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
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2、在韦伯看来,新教之所以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成长提供沃土,是由于新教的理性化,下面路德教的哪些内容能证明上述结论()
A.强调“因信称义”,靠虔诚的信仰得救
B.鼓动教徒购买赎罪券
C.重视用宗教圣礼仪式来“驱邪避灾”
D.宣扬“预选法”,能否救赎是上帝先定的
3、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对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A.人皆僧侣
B.因行称义
C.人皆上帝
D.理性至上
4、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
谁将被毁灭。
”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A.圣经高于一切
B.上帝永恒
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D.信仰得救
5、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
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
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
”为此,加尔文主张()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没收教会的财产
C.反对基督教的权威
D.确定公民的等级
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