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普通逻辑重要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科目《普通逻辑00024》第一到第四章复习资料
内容
概念的内涵
和外延
1.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具有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的集合
集合概念
2.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集有某种属性的概念成为正概念。
4.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成为负概念。
划分后的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
19.划分后的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一划分规则,
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
20.每次的划分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知识点名称
内容
判断及其基础特征
21.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是判断。
56.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特征及真值表:“p←q”的真值特征:
只有p假、q真时,“p←q"才假,其余均真。真值表如下:
p
q
p←q
1
1
1
1
0
1
0
1
0
0
0
1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57.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具有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57.58.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p当且仅当q,写作p↔q,其中p、q分别称为前件和后件,当且仅当表示联结词,↔读作等值。
只有p真、q假时,“p→q才假,其余均真。真值表如下:
p
q
p→q
1
1
1
1
0
0
0
1
1
0
0
1
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54.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具有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资料】自考汉语言专科《普通逻辑》(考点汇总超详细)
【资料】自考汉语言专科《普通逻辑》(考点汇总超详细)本文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先赞+收藏后再学习。
【选择题】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内容各部分的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5、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6、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概念: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内容。
17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1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19、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0、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21、普遍概念:是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22、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23、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24、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原理》考试纲要一
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原理》考试纲要一0024第一章引论考核要求(一)思维1、识记:思维的基本特征。
2、理解:思维一语言的关系。
(二)普通逻辑形容的对象1、识记:(1)普通逻辑的定义。
(2)思维的逻辑形式。
(3)逻辑常项和变项。
2、理解:(1)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2)逻辑常项在逻辑形式中的地位。
3、简单应用:(1)从各种不同的具体判断和推理中,抽象、概括它拉的逻辑形式。
(2)识别各种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变项。
(3)按照判断和推理的不同逻辑形式列举出具体的判断和推理。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和意义1、识记:普通逻辑的性质:工具性和全人类性。
2、理解:(1)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2)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第二章概念考核要求(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识记:(1)概念。
(2)概念的内涵。
(3)概念的外延。
2、理解和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1、识记:(1)对概念进行三种分类的分类按照。
(2)集合概念。
2、理解和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何种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1、识记:(1)概念间的五种基本关系(包罗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2)属种关系。
2、理解和应用:识别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欧拉图1、识记:表示概念间五种基本关系(包罗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欧拉图。
2、理解:判定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欧拉图是否正确。
3、简单应用:用欧拉图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推出指定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五)定义1、识记:(1)定义。
(2)定义的结构。
(3)划分的方法。
2、理解:定义的三条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运用有关定义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定义是否正确。
(六)划分1、识记:(1)划分。
(2)划分的结构。
(3)划分的方法。
2、理解:划分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自考高频考点串讲资料00024普通逻辑学
1.概念的外延 P58: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所组成的 集合(或类)。 2.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分为: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即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的数量不同做的分类);
3 / 19
3.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4.根据概念所反应的是个体、性质还是关系,可分为个体概念、性质概念和关 系概念。 5.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而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对于 A、B 两个概念,其外延之间可能存在如下五种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 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三、图表题(选择、填空) 1.同一关系 P66:A、B 两个概念之间有同一关系,当且仅当它们的外延完全相同, 即所有的 A 都是 B,同时,所有的 B 都是 A。同一关系的欧拉图如下:
5.全异关系 P70:A、B 外延完全不同,即所有的 A 都不是 B,那么 A 与 B 之间的 关系就是全异关系。全异关系又叫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 关系。 (1)矛盾关系 P71:具有全异关系的 A、B 两个概念,它们都包含于另一个概念 C,如果 A 与 B 的外延之和等于 C 的全部外延,那么 A 与 B 之间就是矛盾关系。 外延之间的关系相当于 A+B=C。矛盾关系的欧拉图如下:
第一章 引论
一、选择题 1. “逻辑”在汉语中的用法 P43: (1)思维规律(2)客观规律(3)看问题的特殊方法或视角 (4)逻辑学,一门研究推理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二、填空题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P45:推理的有效性。 (1)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2)推理的形式指的是推理的前提和结论在形式上的联系方式。 (3)推理的形式有效性指的是对于一个推理形式假设其前提是真的,则结论 一定也是真的。 2.逻辑思想的发源地: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作者◆一剑钻神一、判断(一)1.SAP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逻辑方阵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A 1 1 0 0 0E 0 0 0 0 1I 1 1 1 1 0O 0 0 1 1 1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题(A4纸)资料
2013年6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第二学历委考/实践考核课程统一命题考试《普通逻辑》复习题(课程代码00024 )一、填空题1.判断是对思维对象___________的思维形式。
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间接地、__ _反映。
3.联言推理的有效式包括__________和组合式。
4.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是对“国家”这个概念的________。
5.一个论证由、论据和论证方式构成。
6.根据排中律,若“或者甲来或者乙来”为假,则联言判断_ _ ____为真。
7.二难推理是由两个________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作前提构成的演绎推理。
8.同时否定两个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这是违反________律的逻辑错误。
9.类比推理不同于归纳推理,它是_______或从一般到一般。
10.“青年人不但要勇于承认错误,更要勇于改正错误”,该语句表达了_______判断。
11.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
12.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13.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14.当“p ←→q”为假时,“pvq”为。
15.“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
”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16.如果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以否定,则违反的要求。
17.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这个判断的质是__ ____。
18.关系推理“黄河在长江以北,长江在珠江以北;所以,黄河在珠江以北”,属___ ___关系推理。
19.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__ ___性推理。
20.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_ _____,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1.普通逻辑是一门具有_______性和全人类性的科学。
22.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是______和外延。
23.根据思维进程的不同,推理分为___________、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24.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当且仅当它的___________。
自学考试普通逻辑
第三节 不矛盾律 一、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 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也就是说,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 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其中至少必有一个是假的。 不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
“A”与“非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A”与 “非A”不能同真。 二、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1、小方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对了。 2、小刚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错了。 3、小林说对了,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 4、小林说错了,小方的答案是对的。 5、小刚说对了,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
四、逻辑老师到底住在几单元几楼几号?
某大学讲授形式逻辑课的老师都住在一号教 师宿舍楼,这是一座有四个单元门的四层楼房。 由于家庭的熏陶,他们的家属,不论成人、孩子, 对形式逻辑的各种推理规则都非常熟悉,并且常 常运用逻辑问题开玩笑。
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
有十个人,每个人都讲了一句话: 赵:我们十人中只有一人讲假话。 钱:我们十人中只有二人讲假话。 孙:我们十人中只有三人讲假话。 李:我们十人中只有四人讲假话。 周:我们十人中只有五人讲假话。 吴:我们十人中只有六人讲假话。 郑:我们十人中只有七人讲假话。 王:我们十人中只有八人讲假话。 冯:我们十人中只有九人讲假话。 陈:我们十人中没有人讲假话。
第二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是与其 自身保持同一。 “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 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 例1:《韩非子》 例2: 你不如我。
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复习资料普通逻辑复习资料普通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学科,它旨在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逻辑思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职业发展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是一些普通逻辑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本分支,主要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和推理方法。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是指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命题逻辑的主要内容包括命题的联结词、真值表、命题的等价、蕴涵和否定等。
1. 命题的联结词命题的联结词包括“与”、“或”、“非”等。
其中,“与”表示两个命题同时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或”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非”表示对一个命题取反。
2. 真值表真值表是用来表示命题在不同情况下的真假值。
例如,对于一个包含两个命题的复合命题,可以通过列出其所有可能的情况,并根据命题的真值确定整个复合命题的真假。
3. 命题的等价、蕴涵和否定命题的等价表示两个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相同的真假值。
命题的蕴涵表示一个命题的真值决定了另一个命题的真值。
命题的否定表示将一个命题的真值取反。
二、谬误与推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谬误和推理问题。
谬误是指由于错误的推理或错误的论证而导致的错误结论。
推理是指从已知的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一个结论。
1. 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个别事实或经验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例如,通过观察多个苹果都是红色的,可以得出结论“所有苹果都是红色的”。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特殊性的结论。
例如,如果前提是“所有苹果都是红色的”,那么可以推断“这个苹果是红色的”。
2. 谬误的种类谬误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攻击人格等。
偷换概念是指在论证中将概念的含义进行改变。
无中生有是指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以偏概全是指以个别情况来概括全部情况。
自考00024普通逻辑 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笔记
第一章引论第二章概念第三章判断(一)第四章判断(二)第五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第六章演绎推理(一)第七章演绎推理(二)第八章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第九章论证模拟试卷1.1.在“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研究中国革命发展的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C】A.表示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B.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C.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D.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欲获取1.2.在“说话、写文章要讲究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A】A.表示思维的规律、规则B.表示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C.表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D.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2.1.“商品包括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无论何种类型的商品,都是为专门出售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几个判断对“商品”这个概念是【D】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2.2.“思维形式”这一概念属于【D】A.集合概念、正概念、单独概念B.单独概念、负概念、非集合概念c。
普遍概念、正概念、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正概念、普遍概念2.3.“判断”、“推理”、“论证”这三个概念是【B】关系。
A.属种关系B.不相容并列关系C.相容并列关系D.交叉关系2.4.“所谓自行车就是一种不借助于驾车者以外的力量来行驶的车子”这个定义违反了【C】的定义规则。
A.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必须相应相称B.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C.给正概念下定义不得用否定语词D.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2.5.“概念”、“判断”、“推理”这三个概念的外延之问是【C】关系。
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不相容并列关系D.相容的并列关系2.1.如果有的a是b,那么a与b之间可能存在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是【ACDE】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真包含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E.交叉关系2.2.当SEP假而SIP真时,s和P之间可能有的外延关系是【ACDE】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E.真包含于关系2.3.在“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这段话中,第一句话中的“鲁迅的著作”是【ACE】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E.实体概念欲3.1.下列各组判断可以同真的是【BCD】A.SAP与SEP;B.SAP与SIP;C.SEP与SOP;D.SIP与SOP;E.SAP与SOP2.1.下列对概念的限制错误的是【BC】A.把“青年人”限制为“中国的青年人”B.把“河南省”限制为“郑州市”C.把“联合国”限制为“美国”D.把“知识分子”限制为“大学教师”E.把“商品”限制为“电视机”2.2.下列对概念的概括错误的是【AC】A.“结论虚假的推理”概括为“无效推理”B.“假言判断”概括为“复合判断”C.“特称判断”概括为“全称判断”D.“直接推理”概括为“演绎推理”E.“判断”概括为“思维形式”2.3.“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中的“大兴安岭”是【A】与【D】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E.负概念2.4.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或是【D】关系,或是【E】关系。
(完整版)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and作者◆一剑钻神一、判断(一)1.SAP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逻辑方阵3.性质判断真值表: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A11000E00001I11110O00111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普通逻辑》自考重要资料
《普通逻辑》学习笔记第一章引论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基本内容〗1.“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逻辑”是外来词,它是英语“Logic”的译音词,源于古希腊语“λογοs”(逻各斯)。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例:①搞经济建设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事物发展的逻辑。
②写文章必须要合乎逻辑。
③只有制造伪劣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是不法企业家的逻辑。
④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实现科学决策,我们要学点逻辑。
以上各例“逻辑”一词的含义不同:①表示“事物的发展规律”;②表示“思维的规律或规则”;③表示“某种观点”;④表示“逻辑学”。
2.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1)逻辑学逻辑学是庞大的多层次的学科系统,包括传统形式逻辑与现代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辨证逻辑。
(2)普通逻辑的定义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包括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其研究工具,主要是我们日常应用的自然语言。
而现代形式逻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演绎逻辑形式,其工具是人工符号语言和数学方法;辨证逻辑主要研究的是辨证思维的形式。
根据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它的定义是: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要搞清楚这个定义,还必须搞清楚定义中所涉及的概念。
(3)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一般所讲的“思维”属于认识活动中的理性阶段。
它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对它的了解和研究,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通过研究语言来实现的。
这是因为理性思维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通过语言中的语词、句子和句群来表达的,并与它们有对应性。
(4)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指联系思维具体内容的结构。
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三种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虽然与思维的具体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它具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人们能够从不同内容的思维形式中,抽出它们的共同形式来加以研究。
如果我们把反映在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的具体内容抽掉,那么剩下的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逻辑复习资料第一章:引论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
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
穆勒继承 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
第二章:概念1、概念史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内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反映形式,只用来表达概念,2、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4、同一语词在不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7、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9、概念内涵外延的灵活性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1、概念的种类: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3、正概念和负概念。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8、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2、真包含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9、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
这种反变关系只适用于种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
20、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限制概念适用于把一般性概念具体化,使概念更加明确,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21、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22、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特点是用简单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23、定义的方法:1、属加种差定义,2、发生定义,3、关系定义,4、功用定义。
24、属加种差定义:把某一概念放在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然后找出被定义项与其他同级种概念间的差别“种差”,最后把邻近的属概念与种差概念加在一起,组成定义。
公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25、发生定义:通过揭示事物产生或形成过程来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26、关系定义:通过揭示被定义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27、功用定义:通过揭示事物的功用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28、语词定义:只对语词的意义给以解释,而不一定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揭示。
分为:规定的语词定义和说明的语词定义。
29、规定的语词定义:当提出一个新的语词或在某种特殊意义上使用的某些语词时,我们就应当对它作出规定性的解释。
30、说明性语词定义:当别人不了解一个语词的意义时,我们就要对已有确定含义的语词给以说明。
31、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括被定义项,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不得用比喻。
32、定义的作用:1、通过定义,能够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结并巩固下来,2、可以明确概念,要检查所使用的概念是否明确也要通过定义,3、要把一个概念传达给原来不了解这个概念的人,也需要应用定义。
33、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划分的母项,另一部分是划分的子项,把母项分为若干子项的根据,叫划分标准。
34、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35、一次划分:是根据划分标准对母项一次划分完毕。
36、连续划分:是把母项划分为若干子项后,再将子项作为母项继续划分。
37、二分法:以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将一个概念划分为一个正概念和一个负概念,也可一次划分和联系划分。
38、划分的规则:1、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
39、划分的作用:1、通过划分,可以扩展、加深对事物的认识,2、可以明确概念的外延,使人们了解一个概念能适用于哪些对象。
40、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进行的划分,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分为自然分类和辅助分类。
41、自然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把对象排列成各类的分类。
42、辅助分类:根据对象某种显著特征把对象排列成各个类,目的是为了从被分类的其他对象中易于找出某个对象。
43、列举:是划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划分的区别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列举并不要求揭示概念的全部外延,是揭示概念一部分外延的逻辑方法。
必须遵守两条规则,每一次列举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列举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
第三章:判断(一)1、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基本特征:1、判断都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2、判断都有真假。
3、判断和语句的联系:语句就是判断的直接现实,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联系形式,判断只有通过语句才能表达。
4、判断和语句的区别:1、判断作为思维形式,是精神形态的东西,语句作为语言形式,是物质形态的东西,2、任何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3、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语句表达,4、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判断。
5、表达语句的判断,称为命题,普通逻辑不研究具体命题,而主要研究命题形式。
6、S、P等称为词项变项,可用具体的次项(概念)代入,p、q等称为命题变项,可用具体的命题(判断)代入,词项变项和命题变项,统称逻辑变项。
7、给出一个命题,用逻辑变项取代其中的具体词项或命题,就得出该命题的命题形式,这就是命题形式的抽象化,给出一个命题,用具体词项或具体命题分别取代其中的全部逻辑变项,就得到一个命题,这就是命题形式的具体化,用具体的词项或具体的命题分别取代这一命题形式中的全部逻辑变项,称作该命题形式的一个解释。
8、如果一个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真命题,则成永真式,如一个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假命题,则称为矛盾式,如一个命题形式至少有一个解释使它得到真命题,则成为可真式。
9、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中不含有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的命题形式中,逻辑变项是词项,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有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的命题形式中,逻辑变项是命题。
10、简单判断又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又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此外,依据判断中是否出现“必然”、“可能”这两个模态词,判断又可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
11、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传统逻辑称性质判断为直言判断。
12、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主项表示所断定的对象,谓项表示所断定的性质,联项表示性质判断的断定自身,即肯定或否定,联项分两种,肯定联项和否定联项,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的数量或范围,量项也分为两种,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全称量项用“所有的”表示,特称量项用“有的(或有些)”表示。
性质判断的命题形式中,主项和谓项分别用词项变项S和P表示。
量项和联项仍用自然语言表示。
13、性质判断按性质划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肯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某性质的判断,否定判断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否定判断的联项为否定联项,判别一个判断是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联项。
14、性质判断按量划分,分为单称判断、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单称判断是断定单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单称判断的主项是一个单独概念,单称判断一般不出现量项,全称判断是断定主项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全称判断的主项前面带有全称量项,特称判断是断定主项至少有一个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特称判断的主项全面带有特称量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