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评课稿

合集下载

合理运用教学资源——《采薇》教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

合理运用教学资源——《采薇》教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

合理运用教学资源——《采薇》教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教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和多元化,教师们越来越能够合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效果。

而针对中学语文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如何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把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运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借助《采薇》教案对教学过程做出评价和反思,并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成效。

一. 《采薇》教案的简介《采薇》是一篇楚辞中的名篇,全篇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人们的心灵交汇,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这篇课文,提高学习的效果。

而这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也需要优秀教师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怎样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来增强文学鉴赏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在设计教案时既考虑了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具体来说,教案包括以下环节:(1)导入环节。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比喻体验来感受《采薇》的真谛。

教师首先利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说法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于《采薇》的思考。

接着,教师慎重读出整篇课文,让学生熟悉全文,打下把握课文情感和写作技法的基础。

(2)课文分析。

这个环节是《采薇》教学的核心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挖掘深层次的意义。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的大意,然后利用图表来展示全文的篇章结构、最受学生关注的语段以及最具有表现力的句子,以便使学生理解全文内容及每个语段的作用。

此外,教师通过举例提醒学生要注意文本中的花卉象征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含义。

(3)语言知识的点拨。

这个环节是针对教学重点中的语言知识,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拼写和词语的含义,对于学生培养阅读理解、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进行适当选择,设计相应的语言点拨,以便让学生掌握基础语言知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积累字词,掌握《诗经》的基础知识。

⑵了解《诗经采薇》的思想内容及重章叠唱等艺术特色。

⑶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反复诵读,感知课文。

⑵小组合作探究,积累相关字词,理清课文大意。

⑶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了解诗歌中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经历。

⑵通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把握戍卒的形象,领会其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2、体会本诗中融情于景、比兴、重章叠唱等手法及其作用。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一、播放《说句心里话》歌曲导入新课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的是和平年代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而思乡的情感在战争年代尤为浓烈。

几千年来,表现战士思乡主题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清代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等等。

在卷帙浩繁的文化长河中,这些优美的诗句涌动着无穷魅力。

饮水思源,当我们追溯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耀着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第一部诗集的《诗经》,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经·小雅·采薇》篇,走进那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感受征人的情感和泪水。

(多媒体展示课题)二、介绍《诗经》知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

下面请第一学习小组介绍《诗经》这部伟大作品。

明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2字形3解释4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三、整体感悟1自主学习《采薇》。

《诗经·采薇》教案与反思

《诗经·采薇》教案与反思

《诗经·采薇》教案与反思《诗经·采薇》教案与反思三、分析诗歌的思想及艺术特点1.中心主旨(学生先概括,老师后补充)这首诗通过一个服役士兵的自述,再现了卫国战士离乡出征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苦痛,表现了战士英勇爱国但又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真实地反映了被压迫者愁苦无奈的思想情绪。

2.艺术特色(1)以小见大的写法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途径,比如:第四、五章中没有对战争中厮打拼杀等场面的描写,而是写了将帅车马服饰、武器装备等细节,却能以小见大,通过此就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

(2)倒叙章叠的结构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

为了抵御猃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

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写解甲归里。

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3)起兴的写作手法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章叠句,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帖。

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

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帖。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

末章以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四、课堂练习题1.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是说出征时是春天。

“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是说归来时是冬天。

采薇优秀评课稿

采薇优秀评课稿

采薇优秀评课稿一、教学目标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学生对《采薇》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不仅明确,而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效地引领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内容充实授课内容丰富、充实,不仅涉及了《采薇》这首诗的背景、作者、主题等方面,还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思想感情、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此外,授课过程中还引入了一些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名人名言,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三、教学方法得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示范等,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四、学生参与度高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

老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堂氛围良好整个授课过程中,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和谐。

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同时,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六、评价方式合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老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也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指导他们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七、教师素质高授课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授课。

同时,老师还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八、教学有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注重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解与描述和极具表现力的肢体语言让课程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奋感和探究欲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提高。

华师大版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采薇》评课稿

华师大版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采薇》评课稿

华师大版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采薇》评课稿引言华师大版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采薇》是一篇具有深意的古代诗歌,通过描绘一位姑娘的欢乐采薇的场景,传达出对人生短暂而美好的思考。

本文将以评课稿的形式对该篇诗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叙事结构、主题意义等方面。

背景介绍《采薇》是中国古代诗人佚名的一首诗,属于《诗经》中的一篇。

华师大版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将其编入教材,旨在通过解读诗歌,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诗歌解读艺术特点《采薇》整体上以叙事的方式展开,通过诗人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田园气息的场景。

诗中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采薇的欢乐和季节的轮回。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采薇与季节的对比,展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例如,“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岁亦忘止”。

通过这种对比,诗歌深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而美好的思考。

叙事结构《采薇》整体结构简洁明了,由四个完整的句子构成。

诗中分别描写了采薇的过程和季节的循环。

诗的开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描写了主人公采薇的过程,通过重复的动作,使诗歌节奏明快。

接着,诗人以“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作为过渡,将采薇与季节联系起来。

在第二部分,“年之或差,或舍”,诗人通过对年龄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

同时,通过“或舍”一词,表达了人生的选择与舍弃。

最后,“亦有儿女,曰我将保”一句,点出了生命的延续与传承。

整个诗歌以轻柔明快的抒情语言叙述,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

主题意义《采薇》通过对采薇过程和季节变迁的描写,传达了对人生短暂而美好的思考。

诗歌中的采薇可以被视为人生的象征,而季节的循环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这种对比和象征使诗歌更富有哲理和审美意义。

诗歌的主题意义在于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通过描写采薇的欢乐和季节的循环,诗人传达了珍惜时间和享受人生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采薇》评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采薇》评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采薇》评课稿引言《采薇》是中国古代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课文,教师如何评课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欣赏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

本文旨在就《采薇》这篇课文进行评课,并提供相应的课堂教学建议。

本文结构•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分析•四、教学步骤和方法建议•五、课堂作业安排•六、教学反思与总结一、教学目标1.了解《采薇》这首古代民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2.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特点,把握诗歌表达技巧;3.提升学生对古代民歌的欣赏和感悟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采薇》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解读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探讨课文中包含的哲理和人生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与感受;–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分析1.课文内容分析:《采薇》描绘了一个少女在田野间采集薇草的情景。

这首民歌通过简单却富有韵律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课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课文的形式特点:–词牌简练,表达简洁明了;–韵脚工整,表达韵律优美;–用意象和隐喻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3.课文的语言特点:–用对仗的方式表达思想,形象生动;–使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简单,结构紧凑。

四、教学步骤和方法建议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采薇》这首民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学生对草野、春天的印象,引发学生的联想。

2.学习重难点:–分析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民歌的创作目的;–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并归纳诗歌传达的哲理和人生观。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分析一段诗句,探究诗意;–学生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采薇》评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采薇》评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采薇》评课稿1. 引言《采薇》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中的一篇课文,本文对该课文进行了深入的评课。

通过对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本文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并给出了教学设计。

2. 课文内容分析《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中的一篇诗歌。

课文以描写春天采集薇草的情景为主线,通过鲜明的形象描写和优美的诗意语言,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绘薇草的生长情景、采摘过程以及与战败的君王的对比,呈现出一种充满诗意的美感。

同时,课文中也蕴含了一些深刻的哲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等等。

3. 教学目标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采薇》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3.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体验。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意情怀。

4.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1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词义结构和修辞手法。

•理解薇草的象征意义。

•分析诗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4.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引导学生连接课文与个人经验的联系。

•启发学生对于诗歌的独立思考以及审美欣赏。

5. 教学设计5.1 教学环节安排•导入:在课堂上放映一段美丽的春天风景短视频,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并引发对《采薇》主题的讨论。

•展示:教师将《采薇》的原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导读: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采薇》的背景、故事情节和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鉴赏:教师逐句解读诗歌,注重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意象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联想、感受薇草的生命力和美感,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采薇》优秀教学设计及点评

《采薇》优秀教学设计及点评

《小雅》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下面是关于《采薇》优秀教学设计及点评的内容,欢迎阅读!
课前全班齐背《采薇》,请五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采薇》的五个诗节,并简单批改指正。

师:古人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在我们这个以诗为经的民族,《小雅采薇》表达的是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表达的是抵御外侮的同仇敌忾和对军旅生活激昂深情的回忆
生:《采薇》的两处比兴,很有深意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薇,是野豌豆苗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师:棠棣之花有什么喻义吗?
生:棠棣之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我查字典了,老师,“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棠棣的花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斗决心
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诗就是《棠棣》,另外郭沫若也有一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生:用采薇起兴的是戍卒生活的艰辛,用棠棣起兴的是将士精诚共御外侮
生:老师,在鉴赏《氓》的时候,你说《氓》的比兴手法有声有色“淇水汤汤”是声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色彩,碧绿金黄构成对比《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色彩的处理“采薇采薇”漫山遍野都是绿色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却是无尽的绚烂这样在表达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能独立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独立研习文本并就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设想:1、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文本研习。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设计。

2、本板块的对话研习的话题是家园之思,所以,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活动情境,是引导展开对话、进行文本研习的关键。

3、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以以至背诵是研习文本、展开对话的前提。

教学内容或情境设计1、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2、阅读和背诵(1)提示字的读音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以便在阅读体会文义时就排除虚词的干扰。

(2)提示比较各段的异同,以体会反复咏唱的效果,并为文本研习,展开对话做准备。

3、对话和文本研习(1)话题和情境设计A) 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B) 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C) 乡愁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者不能随便下结论。

高中语文必修(采薇)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高中语文必修(采薇)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高中语文必修(采薇)说课稿范文讲评稿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法,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绩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表达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肯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根底,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肯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

依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欲拟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感情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言语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言语,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言语,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言语感知上有肯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言语,把握感情。

二、说教法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纳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根底、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要依据感情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会感情。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感情,表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到达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莫”“止”“刚”“疚”“腓”“思”“雨”等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读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初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2、过程目标:诵读,合作学习,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好处。

3、情感目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爱护和平,珍惜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文言实虚词。

2、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战士归途“我心伤悲”的原因及“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和平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然而战争却一直如鬼魅一样,缠绕着和平。

似乎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因而战争是不少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回到中华文学的源头《诗经》,去感受战争给古人带来的百味人生。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采薇》。

二、回顾《诗经》有关知识三、诵读课文1、自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音靡室靡家不遑归聘靡盬牡骙腓弭霏霏2、范读3、齐读4、指名学生诵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优点与不足5、自读,梳理基础知识(找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并解决其意义和用法)(1)古今异议词:止作聘孔路(2)通假字:莫尔棘(3)活用词:日(名词作状语)雨(名词用作动词)(4)一般重要实虚词:靡(无)、遑(闲暇)、牡(雄性鸟兽,与牝相对,如牝鸡司晨)、捷(胜利)、骙骙(熟练的样子)、载……载……(一边一边,如载歌载舞)助词,无实义:维、斯、思、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文本赏析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戍边战士思乡2、是不是一开篇就写思乡呢?不是3、开头没写思乡,写采薇,这是《诗经》中的哪一种手法?还有哪些章用了这种手法?兴,1—4的章都用了兴的手法。

1—3章都是以采薇起兴。

第4章以棠棣之花起兴。

(进一步加深对《诗经》“六义”的理解)4、其实,作者写采薇,不仅有兴的作用,还应该有其它用意,要不,为什么不写采蘑菇?“采菇采菇”不也行吗?暗示了战事的艰苦,战士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才以野菜充饥;另外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采薇》教材分析与教案

《采薇》教材分析与教案

《采薇》教材分析与教案一、教材分析《采薇》是选自《诗经》中的一首古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女子采摘野薇的情景。

这首诗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中,《采薇》作为一首古典诗歌,旨在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采薇》。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歌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句理解。

(2)诗歌的情感把握。

(3)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

2.教学难点:(1)诗歌的情感把握。

(2)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简介《诗经》及《采薇》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作者、创作年代和主题。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采薇》,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检查作业(1)教师检查学生的诗歌背诵情况。

(2)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2.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理解诗歌的内涵。

3.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诗经》中的其他著名诗歌,如《关雎》、《蒹葭》等。

(2)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心得。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检查作业(1)教师检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论文。

(2)学生分享自己的论文创作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2.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回顾《采薇》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诗经采薇节选评课稿

诗经采薇节选评课稿

‎‎‎‎诗经采薇节‎选评课稿‎篇一:‎《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1‎)《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教学反思‎陈喜英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上了一节‎古诗歌,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多,‎因为这节课‎让我学会了‎太多的东西‎,从前一直‎对于古诗课‎是很茫然的‎,如何让孩‎子们在诗的‎意境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呢?今天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因为我处处‎引导孩子们‎在我的思路‎上走,没有‎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自‎由。

我认为‎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如果重新来‎上,我想我‎应该是另外‎一种设计,‎从整体的把‎握,再到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今天孩‎子们是第一‎次上这节课‎,但是他们‎读的非常好‎,很有韵味‎,只是在我‎提问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不是很‎积极,分析‎原因他们不‎敢回答,很‎怕自己说错‎,可能是因‎为有听课的‎原因吧。

还‎有可能就是‎他们是真的‎没懂,后来‎表现的还算‎好。

激励的‎作用就是会‎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我还‎会一直给孩‎子们自信,‎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勇敢的自‎己。

另外更‎重要的是适‎当的问题,‎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不管失败也‎好,成功也‎好,教学就‎是不断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有勇‎气,有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就一定‎会在教学的‎路上走的更‎远。

篇二:‎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1)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教学反‎思陈喜英‎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采薇评课优缺点

采薇评课优缺点

采薇评课优缺点子曰:“不读《诗》,无以言。

”今天,小花老师执教了《诗经·采薇》一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随着时光流转而愈见其情味的诗句,向我们款款走来。

小花这节课,课堂节奏是舒缓的,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

小花的温柔与《诗三百》的动人相得益彰。

《诗经·采薇》课堂伊始,她便引领学生走近《诗经》,走近《采薇》。

她引导学生把诗句先化为美景,又联系《村居》《送元二使安西》等古诗,使学生了解“杨柳”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

然后,她让学生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再化为情景,想象作者与家人、亲友依依惜别之情。

由此,引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解说了诗歌创作的背景以后,让学生通过写作者此刻的心情,感悟诗情。

老师的设计中不乏匠心与闪光之处。

听了这节课以后,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遗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誉为《诗经》最佳诗句之一,她的美,百转千迴,言之不尽。

而这短短十六字独立为一个文本,又有别于《采薇》。

我认为,这十六字作为一个文本的价值,她所承载的,是一种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意象之美、意境之美。

同时,她也是使六年级的学生接触和了解《诗经》,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一个起点。

我想,如果让我来执教,我会这样重新设计一下:第一步,从《诗经》走近《采薇》。

了解《诗经》,熟读《采薇》。

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四言诗独有的韵律之美。

第二步,走进《采薇》,体味诗情。

创设情境,想象“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情态之美。

引入《采薇》全诗及诗意,略读,了解背景,化景语为情语,体味诗人这位返乡士卒“往”与“来”的心情,在“昔”与“今”的对比中,一唱三叹,读出诗人的万千思绪和诗句的情味。

第三步,走进“杨柳”,品味意象。

借《采薇》“杨柳依依”引出后世诗中丰富的“杨柳”意象,感受“杨柳”意象的独特性,引出“依依”之惜别,再反观诗句,入情入境,把“留”的情绪读深,读出“杨柳依依”蕴含之美。

教研《采薇》听课评课稿

教研《采薇》听课评课稿

教研《采薇》听课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聆听了于海娟老师的执教的《采薇》一课,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这节课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在于老师的教学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1、本节课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丰富的联想、探究。

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2、于老师引导学生研习文本。

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点拨得当,培养了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3、层次分明,过度自然,课前准备充分。

于老师能够较好地把握课堂气氛,教学过程层次分明。

教师语言清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活动。

教学环节比较流畅,每个环节过度的也很自然。

4、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教学语言亲切。

教师使用多媒体、自制教具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些老师语言有感染力,对学生的提问有吸引力,对学生的评价有说服力。

善于运用小奖品、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课堂。

5、课堂气氛很活跃。

教学效果特别好,所以这一次我决定依样画葫芦,于老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为了完成第一个写作目标,我让学生结合注释,把《采薇》的翻译变成朗朗上口的美文,并且押上韵。

6、课堂交流形式多样。

本设计重在让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互动交流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及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通过组长介绍,成果展示,调动同学积极参与,真正投入到汉字的研究中来。

在组织形式上很灵活,既有个人活动,也有小组活动,让课堂别有一番情趣。

7、过渡自然恰当,点评恰当。

诗经采薇节选评课稿

诗经采薇节选评课稿

诗经采薇节选评课稿篇一:《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 (1)《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教学反思陈喜英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上了一节古诗歌,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多,因为这节课让我学会了太多的东西,从前一直对于古诗课是很茫然的,如何让孩子们在诗的意境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呢?今天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因为我处处引导孩子们在我的思路上走,没有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自由。

我认为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如果重新来上,我想我应该是另外一种设计,从整体的把握,再到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今天孩子们是第一次上这节课,但是他们读的非常好,很有韵味,只是在我提问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不是很积极,分析原因他们不敢回答,很怕自己说错,可能是因为有听课的原因吧。

还有可能就是他们是真的没懂,后来表现的还算好。

激励的作用就是会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我还会一直给孩子们自信,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勇敢的自己。

另外更重要的是适当的问题,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不管失败也好,成功也好,教学就是不断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有勇气,有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就一定会在教学的路上走的更远。

篇二:《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教学构想: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学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也实在是难为他们。

他们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情感态度等因素限制了对这首诗艺术品位的挖掘。

所以,老师必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对话。

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引导学生自己读诗,自己质疑,自己解惑,自己品诗,自己悟诗,自己背诵,不强求学生能够多么深刻,只要对这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

特别注意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

《采薇》优秀教学设计及点评(4)

《采薇》优秀教学设计及点评(4)

《采薇》优秀教学设计及点评(4)看的出来,董老师的课是力求在这两者关系的处理上臻于至境出于维护学生自尊、激荡学生学习热情的良好愿望,课堂上以鼓励为主是很多优秀教师的共性选择学生的回答只要没有原则性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教师可以毫不吝惜地把“很好”“你回答得真不错”回送给学生而且,学生是学习者,课堂教学是“即时性”的,学生的回答也是“即时性”的,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时理解片面、甚至舛误都是情理之中、很正常的事如果学生在学习上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还要教师做什么呢?所以,对于学生回答、解说中的不妥之处,教师必须有老鹰发现猎物的敏锐并以最佳的方式指出或纠正董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是展示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和思考的结果”,很多学生的回答是“预设”的,有所准备的,但是不是就没有“不妥之处”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学生的回答同样是诗化的、形象的语言,颇有“月”朦胧“鸟”也朦胧的意味;而对比、映衬、景与情(以乐写哀或以哀写乐) 的关系等本可展开的内容,学生的回答只是一带而过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作深入分析,也没有补充作“首席发言”,形成了教学上的一个小小的“漏洞”。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商榷有学生说,若自己是导演,要在镜头的叠加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年少无邪的脸、青年血气方刚的脸、壮年沧桑的脸董老师肯定学生“很有想象力”,紧接着引用了杜甫与柳中庸的对学生的发言予以“佐证”,并表扬学生说“对《采薇》的感情基调把握得很好”。

应该肯定与表扬作为学习者,允许他对作品做这样那样的解读,当然也允许他把“薇”的“作”“柔”“刚”借助比喻联想为抒情主人公人生的几个阶段,把主人公戍边的时间扩大到他人生的大部不能说这样的“想象”没有其合理性,但作为教师不能无原则地对此“一家之言”给予“佐证”与“认同”我宁愿相信,杜甫与柳中庸的诗句绝对是董老师的“现挂”,但董老师对《采薇》与《十五从军征》(应是出自《乐府诗集》而不是《古诗十几首》,董老师口误了)的比较,却分明在说,她对抒情主人公的戍边时间也是持“几十年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采薇》说课稿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语文06号,现在我来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诗经采薇》。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诗经》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主要是鉴赏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鉴于要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

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

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凑。

并大体让学生把握结构内容。

三细读赏析讨论重章叠句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和好处分组讨论主人公对战争的态度及文章的主旨鉴赏最后一章,各抒己见。

老师最后在大屏幕上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和学生们交流四:作业:课后阅读《诗经》里其他经典篇章,把自己喜欢的重章叠句找出来在班里交流。

五: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快,自然流畅。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完毕,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篇二:《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说课稿《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二)、全诗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读、背这首两首诗。

2、学会怎样理解诗意。

3、熟记特殊字眼和句子。

4、了解作者及诗境挖掘中心思想。

5、找出韵脚,欣赏诗的韵律美。

6、欣赏作者的写法,初步学习改写诗的一些技巧。

(三)、全诗教学重点学会有感情地读诗。

(四)、全诗教学难点学会怎样理解诗意。

(五)全诗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根据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读、背这两首诗。

2、学会怎样理解诗意。

3、熟记特殊字眼和句子。

重点:学会有感情地读、背这两首诗。

难点:学会怎样理解诗意。

三、说教学理念1、为了科学地“种好这块田”(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让学生不断地学习“科学技术”,可谓是“学好技术,种好农田”。

教就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合作地学习,把课堂时间教给学生。

学生总要离开老师走向社会,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将来才会不断获得知识。

2、我认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是最好的课,好高骛远、蜻蜓点水那是没有用的。

3、语文课必须上成语文课,让语文课返璞归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

四、说学情本班学生已学会读四言诗的的技巧,但不懂读五言诗的方法。

本班学生初步学习了理解诗意的方法,但还没有达到纯熟。

五、说教法与学法我采用朗读法,读就会读书那种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六、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两幅图片:春天、冬天。

让学生说说春天和冬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千多年的诗歌。

二、讲解新课1、学生读《诗经采薇》,根据注释解释这首诗歌的意思。

2、学生猜测“我”的身份,说说诗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背诵这首诗。

4、欣赏春天的风景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春夜喜雨》5、学生读诗,介绍作者。

6、“春夜喜雨”的含义,说说你们喜欢哪个季节的雨,你们觉得作者喜欢春雨的原因?7、解读重点词语及按节奏读这首诗。

8、翻译这首诗。

9、读完此诗后,作者喜欢这场雨的原因。

10、这首诗好在哪?11、背诵这首诗。

12、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13、学生朗读这两首诗。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两首诗,一起感受到诗的美,品味诗的意境,希望你们有时间多读诗。

作业:抄写这两首诗并背诵板书设计: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春天及时虚耗生命的惋惜好雨喜欢冬天对战争的厌恶默默滋润教学反思:七、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诗、理解诗而设计的。

因为这一课时,我主要是教给学生读诗的技巧、理解诗意的方法。

本板书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看到本板书会自然读出诗的感情来。

西湖学校小学语文组陈喜英篇三:诗经采薇赏析(诗经.小雅.采薇)赏析原文:采薇采薇1,薇亦作止2。

曰归曰归3,岁亦莫止4。

靡室靡家5,玁狁之故6。

不遑启居7,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8,载饥载渴9。

我戍未定10,靡使归聘11。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12。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13。

王事靡盬14,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15,我行不来16!彼尔维何17?维常之华18。

彼路斯何19?君子之车20。

戎车既驾21,四牡业业22。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23。

君子所依24,小人所腓25。

四牡翼翼26,象弭鱼服27。

岂不日戒28?玁狁孔棘2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30。

今我来思31,雨雪霏霏32。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玁狁来侵犯。

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

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

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

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

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

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

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

每天岂能不警戒?玁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注译: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

2.作:生。

止:语助词。

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

4.莫:暮的本字。

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靡:无。

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没空。

遑,闲暇。

启:跪坐。

居:安居。

8.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9.载:语助词。

10.戍:驻守。

定:安定。

11.使:传达消息的人。

聘:探问。

12.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3.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

14.盬(ɡǔ):休止。

15.疚:痛苦。

孔疚,非常痛苦。

16.来:回家。

不来,不归。

17.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

维何:是什么。

18.常:常棣,棠棣。

19.路:同辂,高大的马车。

20.君子:指将帅。

21.戎车:兵车。

22.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

业业:马高大貌。

23.骙(kuí)骙:马强壮貌。

24.依:乘。

25.小人:指士卒。

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

26.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

27.象弭:象牙镶饰的弓。

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

服,箙的假借。

28.日戒:每日警备。

29.棘:同急。

30.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

31.思:语助词。

32.雨(yù):作动词,下雪。

霏霏:雪花纷飞貌。

【赏析一】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

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

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

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

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

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

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

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

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这概括地描写了威篇四:《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 (1)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教学反思陈喜英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上了一节古诗歌,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多,因为这节课让我学会了太多的东西,从前一直对于古诗课是很茫然的,如何让孩子们在诗的意境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呢?今天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因为我处处引导孩子们在我的思路上走,没有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