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重要理论成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被广泛认同和践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要求人们爱自己的祖国,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发展道路,积极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价值观,它要求个人以集体利益为重,为集体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集体合作和协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机会、权利和待遇。
只有实现了社会公正,才能为每个人提供有尊严、有尊重的生活空间。
四、诚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素质道德的培养和重视信用制度的建立。
在诚信方面,我们应该要求自己诚实守信、恪守承诺,维护社会的公信力和良好发展环境。
五、责任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要素,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承担自己的历史重任,在实现自身价值和贡献社会的同时,也要为维护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出力。
六、友爱友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要素,它要求人们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友爱是促进全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部分。
我们要珍视每一个社会成员,并通过互相帮助和支持,创造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
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秉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倡导中国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以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十二个字: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哪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全部价值观念中的核心观念,其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而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以理论形态存在于党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中,又以实践形态存在于党和人民奋斗的长期历史和当代现实之中,因而也广泛、深入地存在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头脑中。
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认识或发现业已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简明的形式把它概括、表述出来。
这样的工作,是实践和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再认识”。
它作为一种能动的反映,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更加完善的理论形态和更加简洁、明确的表达形式,但决不是另行“发明”观念或编排语词。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去“发现”它,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经受了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衷心赞同的观念中把它们提炼出来,而不是从理论家们的头脑中去“发明”某种观念。
中国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基本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按照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追根溯源,我们应该联系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中,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中去追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建立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源头,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找。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既符合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又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
第一,它是工人阶级的而不是任何其他阶级的世界观。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
它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共同认同、坚守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并强调了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以下12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是指国家的繁荣富强,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民主是指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以及民主法治的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文明是指推崇文明的品质和行为,倡导社会文明进步和道德观念的提升。
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自由是指人民享有的自由权利、自由选择和个人价值的平等实现。
平等是指人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
公正是指社会的公正分配和公正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追求社会公正和正义法治是指依法治国的原则,强调法律的权威和规范性,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爱国是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敬业是指努力工作,追求事业发展,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讲究信义道德,提倡公正透明的社会风尚。
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和互助合作,弘扬友善的态度和行为。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倡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价值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激励人民群众坚定信念、增强凝聚力,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其次,它有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可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秩序的建构,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领导和推动中国伟大事业、维护和发展中国本土文化的一种形成的价值阵地,是指导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它包含共同的人类道德标准,对于我国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堵大社会基本精神共识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从各个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本文主要从概念、内涵、价值和实践四个方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正义、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六个方面的价值观。
科学发展观是基本国策,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立国之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标志;民主法治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制度基础;公正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诚信友善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文明和谐是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二、内涵1、科学发展观——科学是指经过长期验证和论证而发现的真理,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要遵循科学的思想方法,发挥科学的作用;发展是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优化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发展要考虑资源环境、人口等因素。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存在的根本。
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針,它要求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民主法治——民主是人民管理国家的方法,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民主法治的实现需要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和互相重叠,尊重法律,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民主权利。
4、公正义——公正是指平等对待,尊重人权,作为一个自主、公正、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政治制度,必须公正,对待所有人应当如此。
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实现了社会公正,也实现了整个社会的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主要内容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与谐开放包容(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就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得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社会主义最本质、最核心得价值理念。
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与人得自由全面发展得理论,就是对以往一切剥削压迫社会以“神”为本与以“物”为本得颠覆与超越,代表了人类从支配自己命运得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得共产主义理想。
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得根本宗旨与执政理念,就是我们党提出得科学发展观得核心。
随着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得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成为指引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得重要战略思想与价值取向。
(二)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就是把发展作为党与国家得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得科学发展,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得本质特征与根本价值目标。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得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贫穷不就是社会主义,贫富两极分化也不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得优势,根本在于我们建设得社会主义就是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得社会主义,我们追求得发展就是惠及全体人民与子孙后代得发展,我们要走得发展道路就是不同于资本主义得又好又快得发展道路。
就是否把共同富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就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得一个根本标志。
(三)民主法治民主法治,就就是坚持党得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得有机统一,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得统一与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欢迎阅读。
一、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xx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
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
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三个层面据2019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概念内涵党的十ba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2021年05月09日13:59 来源:红旗文稿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有多种概括,可谓见仁见智。
根据个人的研究和思考,汲取学术界某些成果,笔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如下概括,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独立自主、共同富裕。
亦可再简化为求是、人本、自主、共富。
1、实事求是(求是)将“实事求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概念,有以下根据:第一,它是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一词原本讲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将之提取出来,作出全新的解释,用以表达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此后,“实事求是”就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命题被确定下来。
第二,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把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经典演说,上升到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的高度。
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强调“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126页)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事求是”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基本方面,是贯穿这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的最宝贵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富有生命力的关键。
他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一百五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它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理念,一种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道德的统一取向。
它把向共产主义进发的自觉、爱国主义的热情、社会主义的道德以及和谐与保护环境的坚定拉在了一起。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大核心价值,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色。
爱国主义就是忠实崇尚祖国精神、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护社会主义祖国、赞美祖国文化、以及发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凝聚力的新国家精神。
集体主义,指的是坚持走合作共赢的道路,突出“集体精神”,以崇高的集体荣誉感,高尚的奉献本能,以及诚信友爱的原则,培育社会责任感,维护集体的共同利益。
社会主义是指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为目的,坚持以劳动人民创造社会财富主体权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义务教育等政策,在改革开放中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解放思想,科学实践为核心,创新思路,健康生活,科学发展,服务国家,全面发展,完善制度,保护环境,发展民主政治,维护国家的核心价值。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表达十八大会议中强调的“爱国、爱护党、优质服务、上网谋幸福”的口号,把我国历史文化,社会主义道德和新世纪中国民族发展路线汇聚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爱国主义贯穿始终,正是爱国主义情怀,使我们的祖国励精图治,充满发展活力。
爱党是为了把党的历史性使命牢记心间,把党的思想价值与行动做到左右逢源。
优质服务,意在把民主和法治的精髓实践到“以服务为先”的服务中,把“服务为民”的实践抓得牢牢。
上网谋幸福指的是健全发展好社会主义文明,自觉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文化娱乐活动,以此求取幸福快乐。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立共产党主义为根本原则,以一致集体行动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精神;体现了以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创未来,以爱国奉献为己任的主旋律;体现了致力于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奋斗精神;体现了诚信担当,共同创造繁荣辉煌的企业宗旨。
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国核心价值观是指以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经过大量群众的实践和积极探索所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核心价值观念。
这些核心价值观念凝聚了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探讨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应该坚持爱国主义,这是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自豪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动力源泉。
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要追求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谐。
这意味着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不公正行为,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只有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益。
我们还要倡导敬业奉献的精神。
这是我国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敬业奉献是指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热爱,是对社会和他人的无私奉献。
我们要坚持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理念,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诚信守信是我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诚信是一个人的品质,是一个社会的基石。
我们要讲信用,做到言行一致,遵守诚信原则。
只有诚信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我们要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这包括崇尚和平、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敬老爱幼、勤俭节约等。
只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价值观念。
作为一个国家、社会和个人,我们都应该积极践行这些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个人幸福的目标。
通过对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弘扬和传承,我们将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明确并得以宣扬,成为指导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源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也融合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一、理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时代性特征。
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目标。
富强体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民主体现人民的权利和意志,文明体现社会的进步和素质,和谐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自由体现人的权利和个性,平等体现人的尊严和机会,公正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法治体现国家的规范和权威。
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品质。
爱国意味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敬业意味着对事业的专注和奉献,诚信意味着对他人和社会的真实和信任,友善意味着对他人的关怀和友好。
二、实践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理论上的指导,更是实践中的行动准则。
在现代中国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和践行引领着一系列重大变革和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至上。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鼓励互助合作和共同发展。
这使得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为每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社会公正和人的尊严。
在教育、劳动、医疗等领域,强调平等机会和公平待遇,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使得社会发展更具有包容性,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社会文明和个人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现状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现状分析作者:任瑞升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不足,阐释了核心价值观的有关概念并指出“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这是因为,“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价值目标与价值标准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研究现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研究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不断增强,同时我国传统价值观也愈加显示出时代的价值。
与此相对的是长期以来我国注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研究和构建不够。
确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的前途和未来。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国家就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一定成就。
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构建和确立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和原则。
国家及省级社科基金专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列入规划课题给予支持;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得到了广泛宣传和强化培育。
十七大以来,国家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并开展了编写知识读本、征文、宣讲、召开理论研讨会等活动。
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
学术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开展了相关的学术研讨,发表和出版了有关专著和学术论文。
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得到了宣传,知晓率有了很大提高,扩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影响;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取得阶段性成就。
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敬爱的党组织:今年正值建党93周年,回顾和展望中国共产党历经的苦难与辉煌,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应作为首要问题。
我们知道,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此相伴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着巨大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应在当前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与历史洪流中,以前瞻的眼光、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统领,充分认识和践行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把握好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一、政党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基于哲学和政治学的范畴,政党价值观是由核心价值观和派生价值观组成,且政党价值观的最高层次就是核心价值观。
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政党价值观分若干层次。
学术界出于认识角度不同,对政党价值观的层次各有表述但无统一界定,然而能共同认定政党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及其意义。
政党核心价值观体现出一个政党的性质,也是对政党宗旨的哲学抽象化。
从政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核心价值观是指政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经验和文化的积淀形成的,所以政党核心价值观成为政党价值观中最重要、最稳固、最核心的部分。
政党只有在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政党才有可能对政党核心价值观进行变革;此外,从核心价值观与派生价值观的关系来看,核心价值观是派生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它决定和统摄着政党的派生价值观,而派生价值观则是围绕核心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唯物史观与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为理论基础的价值观;是以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利益和需要为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价值标准的价值观;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现实价值目标的价值观。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义务教育以加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作为重要的任务,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我们党的处世准则,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实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目标,以谐调人与自然、求真务实为贯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准字。
一、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本,具体体现为崇尚祖国,热爱民族,尊重历史、推崇传统文化,珍爱家园,拥护国际公平与正义,把维护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生命价值的决定性目标;二、敬业:是中国人自觉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责任和荣誉的特质,以较高的职业操守,崇尚奉献,尊敬工作,自觉遵纪守法,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三、诚信:是中国人有责任心的品格,尊重他人的权利,重视一切相互关系的基础,实现人与人之间健康的互惠互利;四、礼仪:是中华民族崇尚仁义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处友人之间礼让,行人之间礼;五、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要践行以和为贵的各项精神,要坚持和平发展,倡导友好交往,互助互爱,关爱社区和世界和平,反对各种形式的敌对和斗争;六、自强:是中国人勇挑重担,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敢于憧憬未来,实事求是,不断超越自我,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乐观自信地逐步实现自己事业和梦想,在自我服务、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方面做到有章可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人民推动历史进步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人类和平共处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
河南省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河南省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如下:一、为人民为基础,强调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河南省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必须紧密围绕人民的利益,充分体现人民的需求和愿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条件。
它既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借鉴了人类优秀文化的智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追求。
河南省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重要任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重要体现。
河南省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要深入宣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意识形态自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河南省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要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导向。
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河南省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我国法制建设和法治实践的重要力量。
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我国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信仰体系。
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
它是中国人民
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凝聚力。
爱国主义
要求我们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
力奋斗。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贡献力量。
二、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它强调个人利
益服从集体利益,强调团结协作,强调共同进步。
在现代化建设中,
我们要始终坚持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各级组织建设,推动各方面力量
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三、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道德规范,强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建设。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加强道德教育,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实现社会和谐。
总之,我国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信仰体系。
我们要始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初一重要知识归纳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
初一重要知识归纳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初一重要知识归纳: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它通过总结和归纳,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对于培养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民主意识、法治观念和家国情怀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个人品德、民主法治、诚信友善等六个方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归纳和概括。
一、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
我国一直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导向,倡导全体公民要有强烈的爱国心,不忘本土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并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二、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理念,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追求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全体公民要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努力为集体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各个领域推动社会进步。
三、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求,强调每个人都要承担起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全体公民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守法守规,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社会问题,共同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四、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
全体公民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道德规范,提升品德修养,培养和践行社会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五、民主法治民主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民主决策、权利保护和法律约束。
全体公民要加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民主进程,尊重和维护法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社会稳定和公正提供支撑。
六、诚信友善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倡导全体公民要以诚信为本,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友善互助关系。
诚信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友善互助则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个人品德、民主法治和诚信友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作者: 田心铭
出版物刊名: 马克思主义研究
页码: 35-4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1期
主题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实践和亿万人民的头脑中,我们的任务是从实际出发“发现”和概括它,而不是“发明”观念或编排语词。
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信念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并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
独立自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这是我们党和新中国的根本经验,是实现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前提。
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为核心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独立自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独立自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贵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确实是抓住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深表赞同。
现在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1期有专文阐释。
关于“独立自主”问题,现在似乎重视不够,我认为应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为独立自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这一思想在整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独立自主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立自主思想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既表达于党的理论阐述中,又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为党和人民群众所践行。
它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接受了实践检验,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第一,独立自主思想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思想。
独立自主中的“独立”,首先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首先是国家的自主,即维护国家主权。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思想的首要内涵。
1922年召开的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把独立自主的主张变成了中国大地上的现实。
新中国的成立和民族独立的实现并不意味着这层意义上的独立自主思想失去了现实意义。
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始终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决不附庸他人的独立自主精神,贯穿于新中国的全部历史。
第二,独立自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国情自主决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思想。
独立自主意味着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正确处理同无产阶级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依自己的见解行事,走自己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由于这种上下级之间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的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都同共产国际直接相关。
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作者: 段妍;杨晓慧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长春130024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27-3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2期
主题词: 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和谐
摘要:一个政党的价值观,反映出该政党的基本思维方式与价值旨向,是该政党对历史发展方向的重要把握。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救亡图存、翻身解放的“革命”价值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价值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价值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和谐”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演进历程与旨向,深刻揭示出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具备的最核心、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对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引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十二个字: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哪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全部价值观念中的核心观念,其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而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以理论形态存在于党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中,又以实践形态存在于党和人民奋斗的长期历史和当代现实之中,因而也广泛、深入地存在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头脑中。
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认识或发现业已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简明的形式把它概括、表述出来。
这样的工作,是实践和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再认识”。
它作为一种能动的反映,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更加完善的理论形态和更加简洁、明确的表达形式,但决不是另行“发明”观念或编排语词。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去“发现”它,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经受了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衷心赞同的观念中把它们提炼出来,而不是从理论家们的头脑中去“发明”某种观念。
中国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基本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按照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追根溯源,我们应该联系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中,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中去追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建立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源头,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找。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既符合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又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
第一,它是工人阶级的而不是任何其他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表达,其出发点是人民根本利益。
这是它的一个本质特征。
第二,它是科学的即符合客观实际、客观规律的世界观。
它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指明了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道路。
科学性,或客观真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本质特征。
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它的根本利益同历史前进方向完全一致。
所以,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以及意识形态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区分开来。
而“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以及这二者的统一,正是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本质特征。
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活动的产物,又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和社会是在历史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前进的。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分别从对社会客体和历史主体的看法这两个方面集中表现出来,就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分别从这两方面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因而追溯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源头。
三、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的,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所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中国共产党的观念中去寻找,而党的宗旨、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信念。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由它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党的“性质”表明党“是什么”,党的“宗旨”表明党“做什么”。
“是什么”决定了“做什么”。
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①,而是始终代表无产阶级整体的长远的利益。
因此,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庄严申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出发点”。
②62年后的2007年,当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阐述“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时,开头的一句话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不仅规定了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而且指明了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人民群众,体现了党的历史观、价值观和实践观的统一。
而这些基本精神,都已经表达在党的十七大对“以人为本”的阐释中。
如果说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回答了党的一切工作是为了谁和依靠谁去做,那么党的思想路线则从根本上回答了如何去做的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④这条思想路线,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党的总路线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而变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总路线,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是其中一以贯之的活的灵魂。
“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由于集中概括了党的宗旨、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因而在党的思想观念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贯穿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中的宗旨和灵魂。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③《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6页。
四、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由此决定的思想文化中去寻找,应该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反映这种本质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去寻找。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使人民当家作主和自觉认识、运用社会客观规律真正在全社会范围内成为现实,也就是使“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真正得以实现。
“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它们的真实写照,因而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核心理念。
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在价值观念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是以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为本质特征的。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穿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
可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是贯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统一,就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也就是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的统一。
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贯穿在科学发展观的完整体系之中。
五、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简明的概括,应该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又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和践行。
“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正是这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它们都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又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升华,被赋予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实事求是”原本是中国传统的优良学风,它要求做学问注重事实根据,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用它来概括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经典界说,既讲了客观规律性,又讲了人的能动性,既回答了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又回答了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把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浓缩在一个最简短的命题之中。
所以邓小平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①经过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已经在中国人民中深深扎下了根,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78页。
它既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又是当代中华文化的精华,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要素。
“以人为本”原也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命题。
它不失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当我们党在2002年十六大后用“以人为本”来表达自己的执政理念时,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有批判继承的关系,但又作出了全新的界定。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阐述,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历史观依据,既表达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又强调“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
虽然我们党用“以人为本”来表达自己的执政理念时间还不太长。
但是,半个多世纪来,党和毛泽东大力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早已深入到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底。
因此,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迅速普及,在新的形式中包含了这些根本观念的“以人为本”,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要素。
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各种观念中最终决定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本理念。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判断各种思想或行为合理性、正当性的根据,追溯到最后无非是两条。
一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客观规律;二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二者的统一,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统一,就是“真”和“善”的统一。
“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所表达的,正是这两条统一而不可分的根本标准。
这是我们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最后根据,是我们一切理论论证的逻辑起点。
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天经地义。
在思想理论的范围内,我们不可能追溯到比这更远的地方了,因为在它们的背后再没有什么需要追溯的了。
因此,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六、独立自主: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余年来最根本的历史经验,也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独立自主”所表达的,正是这一基本理念。
党中央1981年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指出这就是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事实上,这也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只是我们可以按照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理论成果用“以人为本”代替其中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