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去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有父亲,怪可怜的,所以格外疼爱他。皇甫绩的外公叫韦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生活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到家里来,办了个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一起在家里的学堂上学读书。外公是个非常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了规矩,谁要是无故完不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时问,大家都忘记了做老师上午布置的作业了。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狠狠的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家规,每人打了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乖巧,再加上没有了父亲,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的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作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的很好,表兄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表兄都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我自己,应该也按照规矩,挨二十大板才成。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皂甫绩一本正经的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了,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是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们被皇甫绩这种诚心改正错误精神感动丁。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下。后来皇甫绩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下养成的信守诺言、用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巾享有很高的威望。
美德故事(精选23篇)
美德故事(精选23篇)美德故事第1篇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中华美德故事》。
这本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
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
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
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
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
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
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
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
这是做人的根本。
美德故事第2篇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悟很深,从那些感人的故事情节里,反映出了一个个真道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思。
我最喜欢看的是《曾子杀猪》这个故事。
故事主要讲的是: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
”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
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
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整版
《传统美德故事》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得行为来讲,就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得礼貌举止,也就就是此刻所说得礼貌。
而礼貌得本质就是表示对别人得尊重与友善,这种心理需求,就是超越时代得,就是永存得、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得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她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就是谦虚、平等得表现,就是礼貌得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得祖先对自然文化得骄傲与自豪,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得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与她得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她们得政治主张。
一天,她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她们得去路。
孔子说:您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得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瞧这就是什么?孔子一瞧,就是用碎石瓦片摆得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就是城给车让路还就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您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她能够做我得老师啊!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就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得。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她会热爱祖国与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得父母,还就应尊敬别得老人,爱护年幼得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得淳厚民风,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学生得职责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得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得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得父母想吃米饭,但就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就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得这点要求了不?于就是,小小得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瞧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得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就是一个勇敢孝顺得好孩子、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刻苦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传统美德故事(优秀6篇)
传统美德故事(优秀6篇)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诗曰:邓曼谏君,抚民以信,莫敖未刑,楚师败阵。
(完整版)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代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溃退,国家处在存亡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返乡守孝。
1126 年金兵大力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 此刻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 " 精忠报国 " 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久铭刻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 " 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 " 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假如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而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以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此后, " 精忠报国 " 四个字就永不退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激励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英勇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往救援,多次战胜金军,遇到宗泽的欣赏,夸赞他 " 智勇才艺,古良将不可以过 ", 此后成为有名的抗金英豪 ,受历代人民所仰慕。
2.乐天做诗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十二月,白居易从校书郎调任盩厔县县尉。
当时正居住在该县的陈鸿和王质夫,有一天跟白居易结伴旅行仙游寺。
游完寺庙,在一块喝酒的时候,提及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三个人都感触不已。
王质夫站起来,邀白居易干杯,同时对白居易说:“那世上难得一见的故事,假如没有世上难得一见的人材来加以描绘润饰,就会跟着岁月的流逝,消逝得销声匿迹,未来就不再见有人知道了。
乐天兄擅长做诗,又是多情之人,写一写这个爱情故事,怎样?”白居易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就有了这首千古流传的有名诗篇《长恨歌》。
3.宋濂守信勤学宋濂小时侯喜爱念书,但是家里很穷。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
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个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升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中国传统美德故事简短
【导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传统美德故事简短。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传统美德故事简短 杨业是北宋时期的爱国将领,在抗辽⽃争中屡建战功,被⼈们称为“杨⽆敌”。
在杨业镇守北⽅边陲雁门关的时候,辽国派⼤军犯境,宋军探马早已报告杨业,杨业在代州附近(今⼭西代县)设下伏兵。
等敌军⼀到,杨业率数千精骑出其不意进⾏阻击,敌军顿时乱了阵营。
杨业⼀马当先连斩数名辽将,辽军⼤败逃⾛。
公元986年,宋太宗⼤举攻辽。
刚开始,战事还算顺利,不久东路军失利,朝廷命令全军撤退,并命杨业的西路军在后⾯掩护。
在分析敌我形势之后,杨业和其他将领约定,由杨业出兵做诱饵,把辽军引到陈家⾕,宋军在此伏击,合⼒歼敌。
随后,杨业带兵⼊雁门关,半路上遭到辽军伏击。
虽然杨业⼿下的军⼠各个勇敢顽强,但毕竟⼈单⼒薄,只能边战边退,来到陈家⾕。
可是等杨业退到陈家⾕才发现,宋军早已撤⾛。
杨业只好率军与辽军激战,⾎染战袍,最后只剩⼀百多⼈,杨业⾃⼰⾝受⼗⼏处伤。
最后,将⼠们都牺牲了。
杨业的战马中了箭,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被辽兵抓获。
辽军统帅想劝杨业归降,被杨业坚决拒绝。
他紧闭嘴唇,再也不说⼀句话。
三天中,他不吃⼀粒饭,不喝⼀⼝⽔,绝⾷⽽死。
杨业及他的⼦孙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故事流传开来,就是我们熟悉的杨家将的故事。
【篇⼆】中国传统美德故事简短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将领。
他⾃幼胸怀⼤志,聪明好学,特别喜欢骑马射箭。
霍去病的舅舅卫青也是当时英勇善战的将军。
在舅舅的影响下,⼀天天长⼤的霍去病渴望着⾃⼰也有杀敌⽴功的那⼀天。
在霍去病还未满⼗⼋岁的时候,北⽅的匈奴⼈⼜⼀次⼊侵中原,霍去病主动请求领兵出征,汉武帝就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凭着⼀腔热⾎,率领⼋百骑兵,在茫茫⼤漠⾥奔驰数百⾥,杀敌两千余⼈,⾸战告捷。
匈奴单于的两个叔⽗,⼀个毙命,⼀个被活捉,⽽霍去病的队伍却没有⼀点损失。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一、尊老爱幼1. “孔融让梨”- 故事内容: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有一天,家里吃梨,孔融的父亲拿了一盘梨,让孔融先拿。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拿大的。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呢?”孔融回答:“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 体现的美德:这个事例体现了孔融从小就懂得尊敬兄长、爱护幼弟的美德,这种尊老爱幼的品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教育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要尊重长辈,关爱年幼者,以和为贵,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2. “黄香温席”- 故事内容: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
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
”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古代传统美德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演变过程。
从最初的“孝、悌、忠、信、节、义、礼、智”到后来的“仁、义、礼、智、信、廉、勇”,这些美德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
今天,我想要介绍一些关于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一些道理。
故事1:孝顺老人的小故事从古至今,孝顺老人是许多中国人共同的美德。
北京有一位老人,他爱好养鸽子,一天,他出门散步时,不慎摔倒受伤,由于自己不方便动弹,只好躺在地上。
这时,一只鸽子飞到老人身边,朝着他的嘴里衔了一根草,这让老人十分感动。
从此,那位老人每天都会召集鸽子来自己家门口,给它们喂食,并且特地为它们修建了一个温暖的巢。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孝顺不仅是对亲人的关爱,更是对周围所有人的关怀。
这样的孝顺之道无论何时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故事2:忠诚敬业的小故事史料上记载,隋朝时期,汉族苏定方曾做了‘参军妇女统领’的传奇事迹。
当时,隋将节度使秦叔宝为了保卫武威城,急需用人,而苏定方正好生活在附近,她毅然决定入伍参军,随军征战,并展现了出色的战斗能力和高尚的忠诚精神。
最终,她带领着队伍成功防御住了北魏的进攻,赢得了玄武门之变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敬业精神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要尽心尽力,不断完善自己,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故事3:和平友爱的小故事公元961年的夏天,灵州的少年孙某被杨家奴额头顶着一支锐利的匕首,刃尖刚好压住它的眼睛。
杨家奴威逼利诱,要他出卖自己的家族,孙某却义愤填膺地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何况我是中国汉子!”随即,孙某一刀划向了自己的喉咙。
许多人居然因为这桩事件而退出董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正义的追求,不能背离自己内心的真诚。
在和平友爱的环境下,我们不仅是人类社会的主人,更是它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传统美德小故事
传统美德小故事在这个现代社会,传统美德似乎已经渐渐被人们忽视和淡忘。
然而,这些传统美德却是我们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成长的基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关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它们或许不起眼,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故事,重新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个孝顺的小女孩叫小芳,她的父母年事已高,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
小芳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帮父母做家务,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她知道父母养育了她,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来了她的成长。
小芳的孝顺让父母感到非常欣慰,也让她成为了周围人的楷模。
故事二,诚实守信。
有一位小男孩叫小明,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次,他在学校捡到了一部手机,他主动交给了老师,并帮助老师找到了失主。
失主非常感激小明的诚实,送给了他一份礼物。
小明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小明的诚实守信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故事三,友善待人。
小杰是一个非常友善的小男孩,他总是乐于助人,善待他人。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同学被别人欺负,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帮助了他。
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小杰的友善待人让他成为了班级里备受欢迎的同学。
故事四,勤俭节约。
小红家境并不富裕,但她的父母教育她要勤俭节约。
小红每天都会把家里的一些废旧物品收集起来,自己动手做一些小手工艺品,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
她把挣来的钱都存起来,等到了节日的时候,她会用这些钱给父母买一些礼物。
小红的勤俭节约让她懂得了珍惜,也让她在同龄人中树立了榜样。
这些小故事或许平凡,却蕴含着传统美德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传承这些美德,让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
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勤俭节约,这些传统美德不仅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更是我们成长的指南针。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传统美德简短小故事
传统美德简短小故事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2、子路负米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
后遂用“负米、负米百里”等表示奉养父母或为奉养父母在外谋求禄米。
3、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5、黄香温席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2.《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简短写几个【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海瑞惩恶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
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胡宗宪有个无恶不作的儿子,倚仗父势,到处非作胡为。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有一天,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让孔融分给兄弟姐妹。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然后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分。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子;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梨子。
”
二、卧冰求鲤
王祥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他从小就非常孝顺。
然而,他的继母却并不喜欢他,经常虐待他。
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很想吃鲤鱼,但是当时市场上没有卖的。
王祥非常着急,于是就跑到池塘边,脱下衣服,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面,然后亲手捉了一条鲤鱼回来。
继母吃了鲤鱼之后,病很快就好了。
三、曾子杀猪
曾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教育孩子要以诚信为本。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出门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曾子妻子为了安抚孩子,就哄他说:“你要是乖乖的在家待着,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了这话就不哭了。
当妻子回来时,曾子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
妻子觉得曾子是在骗孩子,但曾子说:“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应该以诚信教育孩子。
”
四、见贤思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品德修养。
孔子
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
关于中华的故事传统美德
关于中华的故事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反映了许多美德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孝道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为了让儿子孟子能够专心学习,三次搬家选择邻近好学的地方。
这个故事强调了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友谊故事:《岳飞与精忠报国》
岳飞与精忠交情深厚,精忠甘愿为岳飞献出生命。
这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友谊、忠诚的价值观。
诚信故事:《钟馗嫁妹》
钟馗为了守护百姓,嫁妹之事虽有苦衷但毫不犹豫。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讲信修身、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忍让故事:《荆轲刺秦王》
荆轲为国家大义,忍辱负重,最终奋勇刺杀秦始皇。
这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忍让、舍小谋大的美德。
孟浩然修身养性:《过故人庄》
孟浩然通过修身养性,淡泊名利,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清高淡泊、宁静致远的美德。
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的具体体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
这些美德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那么关于中华古代传统美德的故事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古代传统美德故事篇一:海瑞惩恶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
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胡宗宪有个无恶不作的儿子,倚仗父势,到处非作胡为。
一天,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帮浪荡公子窜到淳安闲逛,并派人叫海瑞安排食宿。
胡公子的恶名海瑞早有所闻。
他想了一下,关照专管接待的驿站官员说:“他们不是奉公而来,照规矩可以不接待。
不过他们既然来了,就让他们住下,一日三顿便餐即可。
若他们胡作非为,及时报我。
” 胡公子一伙在淳安住了一天,便传来消息,说这帮人抢掠东西,调戏妇女,闹得城里鸡犬不宁。
海瑞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生了一计。
晚上,胡公子等人吃饭时,桌上只摆了三菜一汤,而且无酒。
胡公子便破口大骂。
驿站公差辩解了几句,胡公子不由分说便命随从将他捆绑起来,吊打一顿。
海瑞大怒,命衙役将胡公子一帮人捆到公堂受审。
胡公子一见海瑞,不肯下跪,高叫:“我是胡总督的儿子,要让我父知晓,轻则革职,重则性命难保!” 海瑞哈哈大笑说:“总督大人我是知道的,他可是朝中严太师多次夸奖过的廉洁奉公之人。
”“知道就好,赶快松绑,给我赔罪!”胡公子趾高气扬地说。
海瑞忽地沉下脸道:“胡大人是大清官,你是他公子,怎会如此胡作非为?你哪一点像胡大人家的人!你是谁家的恶少,竟敢冒充胡大人的公子,败坏胡大人的名声?”说罢让衙役重打胡公子40大板。
胡公子的一个家奴忙跪下说:“大人息怒,我们出游有老爷的亲笔信,可不是冒充的。
”海瑞狠拍了一下惊堂木:“大胆小贼,竟敢伪造胡大人信件,再打40大板。
”胡公子一伙人,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求饶。
海瑞立即给总督府写了公文,说有一起冒充胡大人亲属的案件,要求严办,接着派人押着犯人连夜赶往总督府。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导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明末的时候,桐城地⽅有⼀个张⽼员外,⼼存慈善,喜欢施舍。
有⼀年,遇到荒收,⽶价上涨,⼀些狡猾*诈的商⼈,看到这个情形,反⽽把⽶粮存积起来,不肯出售,于是,⽼百姓们没⽶吃,就起了⼤恐慌。
政府官员向朝廷报告这个灾情,却⼀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和拨粮。
张⽼员外这个情形,很是忧急。
于是,他就把家⾥的存⽶半价出售,为的是让百姓们有⽶吃。
⼤家听了这个消息,当然是快乐得不得了。
但是,张⽼员外⼜想到⼀般贫苦的⼈,没有钱买⽶,仍然在挨饿,所以,他⼜办了⼀个施粥⼚,受施的⼈隔天领餐券,统计了⼈数,煮着⼤量的粥,按照餐券发送,⼀⽇三餐,每餐⽩粥⼀⼤碗,咸菜⼀⼩碟,许多⼈空着肚⼦来,吃得饱饱的回去,⼤家都称颂张⽼员外是个活菩萨。
⽽员外却很谦虚地说“荒年⽶价⽐较贵,半价出售是为了怕*商乘机赚钱,害得⼤家没有⽶吃,⾄于施粥的费⽤也不多,只要⼤家都有饭吃,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 张⽼员外不断地将⽶半价出售,⼜持续地施粥给穷⼈,家⾥的钱也渐渐⽤完了,但是,荒收的现象不可能马上平复,因此做善事当然不能半途中⽌,⽼员外⼼⾥⼗分焦急,他想“我这时候如果把救济的事业停⽌了,⼀般贫民就会有饿死的可能,那我当初的救济不就等于⽩费了吗?救⼈必须救到底,现在我还有⼀部分家产,我应该把这些产业变卖了,继续救济乡⾥才是!”想定了主意,张⽼员外就去和夫⼈商量,他的夫⼈也是⼗分贤德的,听了他的话,⾮常赞成,并且说“积存产业给⼦孙,如果不是积德,万⼀⼦孙不成才、没出息,就算是⾦⼭银⼭也会⽤尽,如果积德给⼦孙,虽然没有留家产给他们,但是将来如果⼦孙好,还是会富裕起来的!⽥地房屋,就由你作主变卖,我也有许多珠宝⾸饰也⼀起卖了吧!”员外听了,⼀直称赞夫⼈。
于是,两⼈卖了值钱的东西,继续做善事,直到饥荒的现象消除了,他们才停⽌。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篇一: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海瑞惩恶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
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美德小故事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
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
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
头系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
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
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中国很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骨。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
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
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
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
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
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
师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
表现得格外突出。
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
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
远大抱负分不开的。
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稍许
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
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
读,终以说《诗》而扬名;茅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梁
之父”……。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
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
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更加勤奋地学习。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
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
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
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