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范文
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尝试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二、实践案例一: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1.案例描述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自行发现二氧化碳的制法及其性质。
2.实践过程(1)实验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二氧化碳的制法及其性质。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化学原理。
3.实践效果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二氧化碳的制法及其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践案例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1.案例描述在讲解溶液的稀释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溶液的稀释会改变其浓度?”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
2.实践过程(1)问题提出: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溶液稀释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理论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溶液稀释的原理。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实践效果通过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稀释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实践案例三:以项目研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1.案例描述在讲解化学与生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项目研究,探究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意义。
2.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是分析镁的含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解释实验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对实验有一
个初步了解。
2.实验操作:
步骤一: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烧杯、试管、滴管、取样器、硫酸、氢氧化钠等。
步骤二:称取一定量的镁粉,加入稀硫酸中反应生成氢气,观察反应过程。
步骤三: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镁离子,并记录所需的滴定滴数。
3.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滴定的滴数计算镁的含量,并与实验前的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原因。
4.总结和探讨: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体会,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化学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心得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
同时要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优秀8篇)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优秀8篇)教学过程篇一一、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及其誓词篇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公益活动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如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等。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篇三实验目的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
石灰水。
实验形式单人单组实验过程[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
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注意]: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鹿泉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绚丽多彩”的太平河鹿泉区实验初级中学范娟珍设计背景:冬天,下午放学,就已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看到太平河两岸霓虹灯绚丽多彩,将城市点缀得流光溢彩,分外迷人。
市政府在治理环境上取得了很大成效,河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可有些企业还偷偷排污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待从根本上治理。
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试图通过该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巩固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掌握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和用PH试纸来测溶液的酸碱度,会用过滤、加明矾、活性炭等几种简易的方法来净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共同探究太平河水质污染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懂得学以致用,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生产服务。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引入: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太平河河水它是多么的清澈美丽,到晚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倒影在水中,宛如人间仙境。
可见我们市委市政府在治理环境上取得了很大成效,河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可是有些企业还在偷偷排污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待从根本治理。
它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学生围绕太平河水质进行讨论,产生异议,阐述看法:学生一:“美不胜收”-----垂柳、鱼儿、小瀑布。
学生二:“细细品味”-----有的位置水浮绿藻,有异味。
学生三:她本该很美,可有时晚上有排污现象。
学生四:我们有义务监督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一、提出问题:政府在大力治理污染,可有些企业还偷偷排污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有待从根本治理。
二、活动与探究:(一)提出实验方案:老师:学生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必须要治理,可是治理首先要清楚水质情况,并分析污染原因,做出相应的措施。
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范文
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摘要:本文以初中化学实践应用为例,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分析、科学素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初中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实例分析1.实例一:生活中的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我们可以以厨房清洁剂为例,来说明酸碱中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厨房清洁剂通常含有碱性物质,可以有效去除油污。
而当清洁剂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油污的积累,清洁剂的碱性会减弱,此时可以加入适量的酸性物质,如食醋,来进行酸碱中和,恢复清洁剂的碱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2.实例二:化学反应原理在制作肥皂中的应用制作肥皂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一个经典项目。
在制作肥皂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
例如,在碱水中加入动物脂肪或植物油,经过皂化反应,生成肥皂和甘油。
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还能掌握肥皂的制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实例三: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初中化学教育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通过分析废电池、废塑料等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进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丰富多彩,通过分析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化学实例,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篇一】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内容与分析(一)内容;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二)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药品取用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方法。
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方法,其核心是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了解药品取用规则。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标及分析(一)目标: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分析: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进行物质的取用、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
三、问题诊断分析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一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无所谓——动手做,不如用脑记;二是有恐惧心理——不敢动手,怕危险。
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为了给学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用”、“块状固体取用”和“液体取用”三个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用规则→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能够:1. 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应用;2. 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巧;3. 培养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4. 培养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将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2. 酸碱中和实验;3. 燃烧实验;4. 溶解实验;5. 物质的性质测试实验。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如佩戴实验服、戴眼镜、洗手等,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二:酸碱中和实验(20分钟)1. 布置实验仪器和试剂;2. 将酸溶液和碱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3. 将酸和碱混合,观察中和反应过程;4. 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
步骤三:燃烧实验(15分钟)1. 准备燃烧实验器材;2. 分别测试不同物质的燃烧性质;3. 记录不同物质的燃烧结果;4. 讨论实验结果。
步骤四:溶解实验(15分钟)1. 准备溶解实验器材;2. 将不同物质溶解于水中;3. 观察并记录溶解过程;4. 讨论实验结果。
步骤五:物质的性质测试实验(20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和待测物质;2. 分别进行物质的酸碱性测试、溶解性测试、燃烧性测试等;3. 记录并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4.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物质的特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2.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合作与沟通: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作业,如化学知识的应用技术、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等。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灯台等。
2. 教具:题册、课件、教案等。
以上为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的基本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表现,加深学生对化学性质的理解。
实验材料:锌片、铜片、铁片、硫磺粉、碘酒、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试管取出放入试管架中,加入少量碘酒,盖上试管塞,摇匀。
2. 在另一根试管中加入少量硫磺粉,然后用火柴将硫磺点燃。
3. 取出一个铜片和一个锌片,分别放入两根试管中并观察。
4. 取出一个铁片并将其加热,直至发红为止,然后放入碘酒试管中观察。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碘酒试验:观察到铜片在碘酒中没有任何变化,而硫磺粉燃烧产生了浅蓝色的火焰。
2. 金属反应:锌片在碘酒中发生了颜色变化,呈现出黑色的锌碘化合物;铁片在加热后放入碘酒试管中也发生了颜色变化,呈现出黑色的铁碘化合物。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物质。
金属通常会与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合物。
思考题目:
1. 你觉得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2. 通过本实验观察到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对硫磺粉和酒精灯要小心使用,以防发生意外。
2. 在进行实验时,请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佩戴护目镜。
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洁,保持实验台整洁。
4. 在实验中如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应立即向老师报告并寻求帮助。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教案课题:化学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实验中注意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常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
4. 合作完成一项化学实验。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讲解化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实验前准备
1. 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分配实验组,每组分配实验材料和器材。
三、实验环节
1. 各小组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 师生共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 师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
1. 学生分组汇总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结果。
2.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准备下节课的实践活动。
教学手段:
1. 课堂讲解。
2. 实验操作。
3. 小组讨论。
4. 实验报告。
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化学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实际操作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氢气的性质,学习氢气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氢气气囊、氢气气球、氢气发生器、点火装置、燃尽器。
实验步骤:
1. 将氢气气囊或气球连接至氢气发生器的出气口,打开氢气发生器,使氢气充满气囊或气球。
2. 用点火装置点燃氢气气囊或气球上的氢气,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
3. 将氢气燃烧的气球放在燃尽器内,观察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水的现象。
4. 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氢气的性质,比如氢气是无色、无味的,能够燃烧等。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氢气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氢气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2. 燃烧氢气时,要确保周围环境通风良好,避免发生火灾。
3. 操作时要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切勿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实验,可以得出氢气是可燃气体,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结论。
实验拓展:可以设计其他与氢气有关的实验,比如氢气的密度测定实验、氢气的制备实验等。
实验设计者:XXX老师
备注:本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操作。
初中化学理论实践结合案例
初中化学理论实践结合案例一、案例背景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第一步。
但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只是单纯地讲解知识点,缺乏实践操作,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本案例旨在通过化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二、实践过程(一)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玻璃棒、热水槽、试管等。
2.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盐酸、硫酸、铁粉、氯化铁等。
3.实验室环境:教师在实验室内设置了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实验操作1.酸碱反应实验教师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要求学生分别用滴管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出现中和点。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好地理解了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和中和反应的原理。
2.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教师将氢氧化铜溶液和铁粉混合,要求学生观察反应过程,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反应结束。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3.沉淀反应实验教师将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要求学生观察反应过程,并用热水槽加热,直至出现沉淀。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了沉淀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沉淀反应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总结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2.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化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增加。
三、案例分析通过化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学习体验。
四、结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实践案例一、课程背景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
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的魅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课程主题:水的组成与净化2.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实验试剂、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水污染现象,引发学生对水净化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介绍水的组成、水的净化原理及常见净水方法。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过滤、吸附等净水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结果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各种净水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5.总结与拓展:总结水的组成与净化知识,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水资源的保护。
五、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2.学生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讨论、发言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品质。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了水的组成和净化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
化学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之迟辟智美创作——食醋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意图】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奇妙也逐渐被揭示.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化学知识,如果在学习初就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化学知识,这样不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能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酸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它的各种性质尤为重要.为了增强学生对酸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以厨房中罕见的食醋为例,展开一系列讨论和探究实验.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对化学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查找并总结食醋的罕见作用,会结合课本知识解释罕见的生活事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实验,揭示食醋与各类物作用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查阅中丰富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化学的奇妙,及知识学以致用后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化学热爱生活.【活动重点和难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用品选取.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种化学现象.【教具】多媒体【学具】食醋两瓶,渍有水垢的热得快,鸡蛋壳若干,烧杯,玻璃皿镊子,小刀【活动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展示一瓶无色液体,请他们观察颜色,状态,并闻气味,判断是厨房中的什么物质.2.食醋是厨房中最经常使用的原料之一,它不单可以作为调味剂添加在酸辣排骨等好吃的菜肴里;而且它还可以帮手消化,增进食欲.除这些它还有很多做用,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呢,谁来分享一下你回家调察访问,或上网查阅的资料?回答一:它可以治病,我妈妈就经常做醋泡花生给奶奶降血脂,它还可以滋润皮肤,有美容作用.回答二:书上说食醋可以擦亮皮鞋,热醋能去油渍,还能清除手上刺鼻的洋葱气味.回答三:我在网上查的食醋能去除水壶的水垢.回答四:它还能杀菌,消毒,治脚气.回答五:网友说煮鸡蛋前放点醋,可以软化蛋壳,有助于剥蛋壳.二、活动与探究:(一)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同学们都有一双擅于发现美的眼睛,食醋在生活中的应用确实很广泛.但网络充满的世界有真、有假、有虚拟.刚才同学们说的它能除水垢,还有助于剥鸡蛋壳,这些究竟是真的吗?学生一:是真的,我见家人这么做过!学生二:我不信能去水垢!学生二:我也不信它能软化蛋壳!教师:究竟是真的吗?今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学生:好!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板书)1.检验食醋除水垢方法是真的吗?2.验证食醋软化蛋壳的是真的吗?(二)学生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选择活动题目.2.设计实验,准备实验用品,进行实验.3.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及时指导.4.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三)各组展示实验功效【活动一】活动名称:醋去水垢活动目的:验证食醋与水反应的真实性活动用品:小烧杯一个、食醋一瓶、渍有水垢的热得快、小刀活动步伐:1.取一只干净的小烧杯,用小刀向里面剐入适量水垢块.2.向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食醋.活动现象:水垢与食醋起反应,水垢块逐渐溶解,有微小气泡发生.活动结论:醋可以祛除水垢教师点评:该组同学实验设计简单明了,把持规范,结论分析正确.教师建议:能否再用一步实验来验证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一:我们猜想是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水垢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它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学生二:我们设计的实验是,在反应的同时往小烧杯上放一块蘸有廓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就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教师:很好的猜想,很不错的想法.学生:将原有实验改进,继续实验.【活动二】活动名称:蛋壳软化活动目的:验证醋助于蛋壳剥皮是真的吗?活动用品:蛋壳两个,烧杯一个,食醋一瓶,镊子一个,玻璃皿两个活动步伐:1.在玻璃皿上放一个鸡蛋壳,作为比较试验.2.往烧杯内注入适量食醋,将另一个蛋壳浸入食醋中.3.等候10—15分钟.4.用镊子把食醋中的蛋壳放到另一个玻璃皿上.5.比较两个玻璃皿中的蛋壳,并用手碰触,感受它们的硬度.活动现象:食醋中的蛋壳上有微小气泡发生,蛋壳部份反应,同时变软.活动结论: 食醋能软化蛋壳.教师点评:该组同学能够想到比较试验,说明他们下了年夜功夫进行探讨研究,实验设计很具有说服力!教师建议:谁能结合书本总结这个反应发生的原因?学生:我们学过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醋能与碳酸钙反应.因为碳酸钙被反应失落了一部份,所以它就变软了.【活动小结】食醋其实还有许多妙用,不单在生活中,工业医药上也常呈现它身影.只要年夜家多留心,多观察,多发现,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奇妙,只要用心去体验,生活自己就是一本化学书!【活举措业】1.回家帮手父母除祛水壶和杯子中的水垢.2.将食醋的妙用告诉你身边的人,传递出你的快乐.。
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实践应用实例第一篇范文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实践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举几个实践应用的实例。
1.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实验: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观察氧气的助燃性。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连接仪器、如何控制反应速率等操作技能。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还能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酸碱盐的知识时,学生可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比如,为什么用醋可以去除水垢,是因为醋酸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空气污染的知识时,学生可以了解到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AQI来判断空气质量。
此外,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净化污染的空气,如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空气。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4. 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在学习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时,学生可以了解到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以及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的化学知识,判断一些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变质,如何识别真假食品等。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生活质量。
5. 化学与科技的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例如,在学习纳米材料的知识时,学生可以了解到纳米材料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与实验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对象:初中化学八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
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中和反应的实验方法;
3. 能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
活动准备:
1. 实验器材:酸、碱溶液、酸碱指示剂、试管、试管架、滴管等;
2. 教师准备:整理实验器材,制作实验操作流程,准备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模板。
活动流程:
第一课时:
1.教师简要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流程,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第二课时:
1.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内容;
2.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报告展示,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提问;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实验方法和实验规律,并写出实验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与实验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中和反应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书写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初中化学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本案例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初中化学实践教学课。
二、实验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实验材料1. 草酸溶液(1mol/L);2. 氢氧化钠溶液(1mol/L);3. 酚酞指示剂;4. 碱式碳酸铜;5. 烧杯、滴管、玻璃棒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纯度;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草酸溶液,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 用滴管向草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4. 当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5. 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碱式碳酸铜,观察现象;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草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2. 实验数据: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与草酸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1;3. 实验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草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H2C2O4 + 2NaOH =Na2C2O4 + 2H2O。
实验结果表明,草酸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与理论值相符。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2. 学生学会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环保意识,认识到了化学实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本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步骤简单易懂,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2.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4.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一、实践目的:
1. 熟悉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操作方法。
2. 锻炼科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进行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实验材料:
酸、碱、指示剂、试管、试管夹、燃烧器等。
四、实验步骤:
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将少量盐酸倒入试管中,加入几滴甲基橙指示剂,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几滴溴甲酚蓝指示剂,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将两个试管中的液体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几滴溴甲酚蓝指示剂,液体颜色变蓝;
将少量亚硫酸铜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将两个试管中的液体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分析:
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中,当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后,液体呈中性颜色。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中,溴甲酚蓝由蓝变为黄,淀粉溶液由白色变为蓝色。
六、总结与讨论:
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探究化学反应中指示剂的作用。
3. 表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注意事项:
1. 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溅洒。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工作台。
以上为本次化学综合实践课的教案,欢迎学生们积极参与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祝实验顺利!。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课题:“美丽”的松花江设计者:同江二中张怀宇 2012、10、18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会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或者酸碱度,会用几种简易的方法来净化水。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合作、讨论、实验为主,共同探究东湖水质污染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生活服务。
同时鼓励学生人人争当保护家乡环境的小使者。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的松花江水曾经它是多么的清澈美丽,可它那曾经的美丽现在却已离我们而去。
它可以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学生:围绕松花江水讨论,发生争议,发表看法:看法一:“美”-----小桥、杨柳垂荫看法二:“丑”-----水太脏,有点臭(水质污染严重)看法三:她本来很美,可惜现在被污染了。
看法三:我们有责任治理家乡的水。
一、提出问题:水质污染严重,有待治理。
二、活动与探究:(一)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击中要害,我们的确要治理,但要治理首先要知道水质情况,分析污染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水质分析的实验方案。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较典型的板书列举)。
1、用石蕊、酚酞试剂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性;2、用PH试纸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度;3、用过滤的方法分析其不溶性杂质;4、用加明矾的方法来除去水中的杂质;5、用加活性炭的方法来吸附水中的杂质;6、用煮沸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7、用蒸发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杂质;8、自制简易净水器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9、加入化学药品分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如:HCl NaOH CuSO4)(二)学生实验操作:1、取水样、准备实验器材。
2、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及时进行指导。
初中化学综合课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综合课案例分析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初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化学,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在初中化学综合课的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本文将以一个化学案例为例,分析其背景、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案例背景小明是初中化学班的一名学生,他在学习化学方面一直表现较好。
最近,他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进行了一次实验,研究了某种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
他观察到金属与酸反应时会产生气体,并观察到了该反应的一些现象和特点。
小明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并想更深入地了解金属与酸的反应。
问题提出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金属与酸反应时会产生气体,并且气体会伴随着一些特殊的现象。
他想知道以下几个问题:1.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2. 不同金属与不同酸反应时会产生不同的气体吗?3. 酸与金属的反应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4. 如何用实验方法来进一步研究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和性质?解决方法为了解答上述问题,小明和他的化学老师一起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 金属:锌、铁、铜等三种- 酸:盐酸、硫酸、稀醋酸等三种- 实验器材:试管、集气瓶、导管等2. 实验步骤:a. 将一小块金属片放入试管中;b. 加入适量的酸;c.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包括气泡产生、颜色变化等;d.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并进行观察和测试。
3. 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记录金属与酸反应的气体类型、反应速度以及可能的产物等相关数据。
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金属与酸反应中的规律和特点。
4. 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a. 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气体类型与金属和酸的性质相关;b. 不同金属与不同酸反应时会产生不同的气体;c. 酸与金属的反应受到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d. 实验是研究金属与酸反应特点和性质的有效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案例简介:本文根据新课程得理念——1、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学习化学为生活服务;2、自主、合作、生动、开放得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化学综合实践得能力,我们取材五原造纸厂、五原化肥厂得污水处理中得“美与丑”引发学生讨论、争辩从中提出问题:七排干水质污染严重,有待治理。
接着开展活动与探究:首先,提出实验方案;其次,学生分组实验;再其次,各小组分别汇报实验情况,展示实验成果,教师适当点评;最后,分析水质污染得原因,提出治理方案。
同时,向课外拓展延伸。
关键字:初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案例【教学设想】根据新课程得理念---教学为生产、生活服务。
为了提高学生化学综合实践得能力,在初三化学逐渐深入学习之际,根据学生已经形成一定得科学探究能力得特点,就地取材以五原造纸厂、五原化肥厂周边得水质变化为题材,从七排干得“美与丑”引发学生讨论、争辩,在争论中达成共识:我们就是五原得主人,就要以主人翁得态度来面对现状,不就是发牢骚,而就是行动起来治理五原水环境,改善用水环境。
为此,同学们展开讨论,合作探究。
提出种种方案,进行实验,分析七排干水质,得到许多有用得科学依据。
找到了七排干水体被污染得原因,提出了比较合理得治理方案。
同学们在学习中增强了合作精神意识;在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与技能,使已有得化学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与提高。
同时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得价值---为生活服务。
(备注:七排干--它位于五原县造纸厂、五原化肥厂附近,原来就是一条排水渠,有鱼虾,有水草,芦苇茂密,但就是由于种种原因,渠水变黑发臭,成了一个散发臭气得污染源。
)教学理念:1、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化学为生活服务;2、自主、合作、生动、开放得课堂教学氛围。
课题:“美丽”得七排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盐得化学性质,会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来检测溶液得酸碱性或者酸碱度,会用几种简易得方法来净化水。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合作、讨论、实验为主,共同探究七排干水质污染得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得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得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得最终目得就是为社会生活服务。
同时鼓励学生人人争当保护家乡水环境得小使者。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河套平原,向日葵得故乡,美在其中,乐在其中。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水”。
大到黄河,小到沟渠、池塘,水无处不在,再瞧我们得五原支柱产业造纸厂、化肥厂与水密切相关。
您们说她“美”吗?学生:围绕造纸厂、化肥厂得排污讨论,发生争议,发表瞧法:瞧法一:“美”-----为五原得经济发展纳税光荣。
瞧法二:“丑”-----水太脏,有点臭(水质污染严重)瞧法三:她本来很美,可惜现在被污染了。
瞧法三:我们就是五原得主人,有责任治理七排干得水环境。
一、提出问题:七排干水质污染严重,有待治理。
二、活动与探究:(一)、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同学们提出得问题击中要害,我们得确要治理七排干,但要治理首先要知道七排干水质情况,分析污染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水质分析得实验方案。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得实验方案(较典型得板书列举)。
1、用石蕊、酚酞试剂测定其水溶液得酸碱性;2、用PH试纸测定其水溶液得酸碱度;3、用过滤得方法分析其不溶性杂质;4、用加明矾得方法来除去水中得杂质;5、用加活性炭得方法来吸附水中得杂质;6、用煮沸得方法来分析水中得可溶性杂质;7、用蒸发得方法来分析水中得杂质;8、自制简易净水器除去水中得不溶性杂质;9、加入化学药品分析水中得可溶性杂质;(如:HCl NaOH CuSO4)(二) 学生实验操作:1、准备实验器材。
2、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及时进行指导。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三) 各小组分别汇报试验情况,展示实验成果,教师适当点评。
报告一:实验名称:测定七排干水溶液得酸碱度实验目得:了解七排干水溶液得酸碱度,为治理七排干水质污染提供依据。
实验用品:烧杯、表面皿、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取一张PH试纸平放在表面皿上,2、用玻璃棒将七排干中得水滴到PH试纸上,3、待PH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点评:第一小组得同学实验做得很成功,实验操作很规范,如:注意到将PH 试纸平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将七排干中得水滴到PH试纸上,等等。
分析结论也正确。
建议:多测两次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仔细观察,假如颜色比8号深一点,比9号浅一点,则说明七排干水溶液得PH为8、5。
报告二:实验名称:分析七排干水中得不溶性杂质实验目得:用过滤得方法分析七排干水中得不溶性杂质,了解七排干水中不溶性杂质得含量,为治理七排干水质污染提供依据。
实验用品:烧杯4只、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胶头滴管、表面皿。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用漏斗、滤纸制过滤器,2、连接装置,3、过滤,4、将滤纸放到表面皿上。
1)、滤纸上有绿色、黑色等固体杂质,2)、滤液澄清,带点绿。
点评:第二小组得同学所做得实验比较复杂,但做得很成功,实验操作也比较规范,特别就是过滤操作中得“一贴、二低、三靠”等需注意得要求,都做得很到位,分析结论正确。
建议:能否再通过进一步实验来测得七排干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得含量?这样会更有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归纳整理:1、量取待过滤液体得体积;2、称量滤纸得质量;3、将过滤后得滤纸烘干,称得其质量。
4、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报告三:实验名称:测定七排干水中杂质得含量实验目得:用定量液体蒸发得方法来分析水中得杂质,了解七排干水中杂质得含量,为治理七排干水质污染提供依据。
实验用品:烧杯、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托盘天平、铁架台、石棉网、坩埚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称量:蒸发皿得质量,2、称量;蒸发皿与所取七排干中水得质量,3、蒸发,4、称量:蒸发皿与所得固体得质量。
点评:第三小组得同学所做实验就是一定量分析得实验,它在生产、科研当中就是一种很常用得探究方法,许多科学数据都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得。
第三小组得同学通过成功得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七排干水中杂质得含量得正确数据,很了不起,她们得实验操作也比较规范,用天平称量物体很熟练,特别就是在蒸发操作时能注意到不断使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分析结论正确。
建议:在最后称量时,一定要待蒸发皿完全冷却以后才可以称量,热得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不能直接放在实验桌上。
另外在蒸发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如:物质得颜色变化,有没有闻到什么样得气味。
报告四:实验名称:七排干水得净化实验目得:用加明矾、活性炭吸附沉淀、过滤等方法综合运用,来净化七排干水,了解净水原理,掌握净水方法。
实验用品:烧杯、表面皿、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明矾、活性炭。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用烧杯取一定量七排干水仔细观察,2、加入少量明矾并用玻璃棒搅拌,3、加入少量活性炭并用玻璃棒搅拌,4、过滤。
点评:第四小组同学所做得实验就是综合净水法,实验效果良好,得到了滤液清澈透明得渠水。
并且分析了明矾、活性炭所起得作用,如:活性炭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得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液体中得可溶性杂质,并除掉臭味。
掌握了净水得原理。
建议:七排干中得水量巨大,需要多少活性炭(活性炭价格较贵),因此,这种方法实用吗?所以从实验室走上生产还要考虑到经济价格、方便实惠等诸多因素。
三、分析水质污染得原因: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分组实验,得出了许多有用得科学数据。
接下来我们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七排干水体污染得原因。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得见解。
教师:归纳、整理。
1、七排干得水质变差,无法生长水草,水体缺乏自净能力。
2、缺少水源,缺少流动得水。
3、污水处理没达标就直接排放,七排干得水变黑发臭。
4、造纸厂废水中含有大量得油墨、短纤维、胶料、颜料、表面活性剂等;化肥厂水质得特点就是COD与氨氮含量很高(采访了相关技术人员了解到得情况)。
四、治理七排干得建议方案:1、工厂要重新修建污水处理站,废水先经初沉池去除悬浮物(纸纤维等),再自流入接触氧化池。
由于废水中N、P含量严重不足,故投加N、P营养源。
通过接触氧化工艺去除废水中得COD及BOD5。
然后自流入二沉池,为了强化处理效果,投加少量混凝剂提高处理效果(参考了吉林造纸厂得治污方案);污水先经过生化处理后通过超滤系统对其进行过滤处理,最后通过RO系统处理,进一步降低COD、氨氮,以达到企业得预期目标。
2、经二级处理后得废水也可以直接回用于生产,减少污染物得排放,节约大量得水资源。
3、改善七排干得水环境。
植树种草。
4、改造七排干,种植水草,增强水体得自净能力;5、放养鱼虾、田螺,减少有机营养物质;6、加入少量得酸中与碱性;7、加入明矾吸附水中杂质,使之下沉。
五、小结:同学们,刚才得学习热情真让人感动,通过您们得实验分析,我们基本上弄清了七排干水体情况,找到了污染得原因,初步确定了治理七排干得方案。
但就是,要进一步分析弄清七排干水质变化原因,如:就是什么物质造成七排干水质呈碱性?池水变黑发臭得原因就是什么?发生了那些化学反应?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目前现有得化学知识还不够。
因此,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更多得化学知识。
同学们课后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去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上网查阅。
目前,有关治理水污染得资料很多。
今天我们刚开了个头,主要得任务还在后面,我们要选出最佳方案,尽快实施使七排干变得美丽。
同学们,我们就是五原得主人,家乡得水环境得改善要靠我们。
今后,社会环境得改善更要靠您们,这就是您们得责任也就是义务。
六、布置课后作业:查阅相关资料,完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