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
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斩)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政府与社会携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创新。
欧美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BOT(建造一运营一移交)模式,引入私人资本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由消费者支付费用,解决政府资金短缺问题;另一种是PFI(私人融资计划)模式,政府招标私人资本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由政府用公共支出买单,重在提高政府支出效率。
近年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但随着其深入发展,外来理论已经越来越难以解释和指导我国的实践。
为此,我国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复合创新,实现了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实现了实施对象的超越。
基础设施以及相关公共服务可分为三类:一是经济型,如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等;二是社会型,如养老、教育、文化等;三是环境型,如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
西方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常以单个项目为主:BOT模式多见于消费者付费的经济型项目,PFI模式多见于政府付费或补贴的社会型和环境型项目。
与之相比,我国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通常是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项目,如“特色小镇建设”就是经济型项目和社会型项目的结合。
即使是以某一方面为主导的项目,也常与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捆绑起来开展。
我国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多关注经济型项目、忽视社会型和环境型项目;相关的项目评估也已逐步超越单纯的经济考量,要求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现了实施主体的超越。
在西方模式中,社会资本通常是以单一主体的形式与政府开展合作。
而我国参与合作的社会资本常以联合体形式出现。
其中,有的是跨行业跨部门联合,比如园区项目通常包含市政建设、环境保护、文教旅游等多个部门;有的是供应链上下游联合,比如一些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常常包括金融、规划、建设、运营等企业;也有的是不同所有制之间的联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河北武邑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2018年3月命题人曹月峰说明:(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150分。
(2)客观题用2B铅笔,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
(9分)①儒家士大夫的社会身份是由“士”与“大夫”构成的,他们需要承担“士”的文化创造和“大夫”的政治管理两个不同的社会职能。
②儒家士大夫首先是“士”,即从事文化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学者群体。
作为学者文人的士,他们往往要从事价值建构和知识创造。
“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者群体,并不依附于某一种具体的政治集团,故而他们秉持的思想视角、政治倾向有一定的超脱性。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政治观念、思想形态往往体现出超现实的甚至是理想主义的色彩。
③但是,儒家士人还有一个强烈愿望,就是能够有机会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大夫”。
他们意识到,必须参与到“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创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想。
所以,儒家士大夫特别希望与封建君王展开政治合作,参与到封建君王主导下的政治体系与经世治国活动中去。
而士人一旦分享了封建君王的权力成为“大夫”后,就成为朝廷命官,进而在国家政治上承担起相应的政治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
④儒家士大夫拥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就需要承担文化创造和政治治理的不同职能。
因不同的思想视角、社会立场而拥有不同的价值理念,最终又形成了儒学内部的多元思想和不同学派。
儒家士大夫既可能因为坚持“士”的书生气而追求理想主义和价值理性,故而与君王产生矛盾、形成冲突;也可能因追求“大夫”的立功而坚持现实主义和实用理性,并在追求政治功利的过程中与君王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尽管儒家士大夫是思想信仰大体一致的社会群体,但由于这一群体中的每一个体对“士”与“大夫”不同社会身份的认同、不同思想视角的认识偏重,在思想观念、社会职能上的政治实践中往往会有很大差别,从而形成了内部分歧很大的不同思想体系和派别。
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䥱河北武邑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8年4月命题人曹月峰说明:(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150分。
(2)客观题用2B铅笔,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
(9分)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
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进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
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
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湿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戒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这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类,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
近年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壅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老IP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扬。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201805041449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宇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
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
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
而作为文学文本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
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
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
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解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
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
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
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
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
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原因。
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河北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8.5注意事项:(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共150分。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4)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
“标題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
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煤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
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
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現象的泛溢。
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題提供了条件。
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来表达诉求、宣泄情绪。
2018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3)
河北武邑中学2018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宇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
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
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
而作为文学文本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
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
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
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解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
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
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
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
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
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原因。
同时,一些批评与理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题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被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由于中国北方的整片土地无法割裂,中国的发展,是从边陲整合于核心,并不呈现欧洲区域内的地区性差别。
商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包括文字系统、组织力量和工艺水平,都足够使商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对各地地方性的文化发挥出相当程度的同化力量。
周代的封建制度,基本上是以贵族间的婚姻和合作,借着祖先崇拜和“天命”的观念,编织出的一个统治阶层的庞大网络。
这个过程继续进行了数百年,终于形成了周代中国上层文化同构性。
所谓“天下”,并不是真正的“普天之下”,只是不同封国城邑的居民,却还是认同于同一个文化大系统。
相对而言,虽然希腊霸权已经不在了,欧洲的泛希腊文化,也凌驾于各地的城市,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同构性。
不过,泛希腊文化的天下,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崩溃而瓦解,并没有机会继续加强一个大地区的政治统一。
而中国虽然有过春秋战国的列国形态,但由于中国文化同构性,中国自然而然会走向秦汉大一统的帝国。
西周的封建网络,经过春秋战国,逐渐转变成列国体制。
到了战国时代,那一个个国家本身的组织形态,已经非常接近欧洲近代史上的主权国家。
中国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和欧洲类似形态的出现,有将近两千年的落差。
中国列国体制,最后终于发展为秦汉帝国。
我们必须注意,到战国时代,虽然列国纷争,却隐隐中有一个“天下定于一”的观念,标志着中国地区会走向大一统的天下国家的发展方向。
相对而言,欧洲也有过罗马时代的统一。
不过,罗马帝国容许各地区的个别文化特色,它只是用武力凌驾各地的霸主。
欧洲真正的文化统一,还有待于基督教成立的公教秩序出现。
这一个公教秩序,使教权代替了帝国的皇权,也因此保存了欧洲族群林立的封建制度。
因此,在宗教改革以后,公教秩序崩溃,那些封君才得以发展出他们的主权国家。
欧洲内部长期的族群林立,却保留了欧洲文化的多样性。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宇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
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
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
而作为文学文本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
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
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
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解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
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
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
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
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
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说明:(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150分。
(2)客观题用2B铅笔,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
(9分)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
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进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
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
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湿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戒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这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类,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
近年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壅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老IP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扬。
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
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该是亘古常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
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节选自许民彤《谈传统文化,实际是在谈什么》,2017年10月26日《解放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文化是世代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B.昆曲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传统的,但它更代表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
C.传统文化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D.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不曾断裂,就在于它时时求新,融入并内化为人们的时代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以设问的方式,引出“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作为行文的观点。
B.第三段以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具有一种“玄妙”美。
C.最后一段批评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不正确的方式,从反面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D.文章从“是什么,怎么样”两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文化不只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表面,更在于一种思路风度气派,是一种精神呈现。
B.传统艺术的品位是可以和今天的审美趣味合拍的,进而推陈出新,具有时尚的色彩。
C.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文物仿制,而是融入时尚元素,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
D.故官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之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
(二)散文。
(14分)蝉与纺织娘郑振铎虫之乐队,因季候的关系而颇不同,夏天与秋令的虫声,便是截然的两样。
蝉之声是高旷的,享乐的,它迎风而唱,那是生之歌,那是结婚曲。
无论听了那叽——叽——的曼长声,或叽格——叽格——的较短声,都可同样的受到一种轻快的美感。
秋虫的鸣声最复杂。
但无论纺织娘的咭嘎,蟋蟀的唧唧,金铃子之叮令,还有无数无数不可名状的秋虫之鸣声,其声调之凄抑却都是一样的。
秋虫之声,大都在蝉之夏曲已告终之后出现,那正与气候之寒暖相应。
但我却有一次奇异的经验;在无数的纺织娘之鸣声已来了之后,却又听得满耳的蝉声。
我在山中,每天听见的只有蝉声。
那时天气是很热,即在山上,也觉得并不凉爽。
正午时候,躺在廊前的藤榻上,要求一点凉风,却见满山的竹树梢头,一动也不动。
只好不断的用手巾来拭汗,不断的在摇挥那纸扇。
在这时候,往往有几缕的蝉声在槛外鸣奏着。
闭了目,静静的听了它们在忽高忽低,忽断忽续,此唱彼和,仿佛是一大阵绝清幽的乐队在那里奏着绝清幽的曲子,炎热似乎也减少了,然后睡去,什么都不觉得。
良久,清梦醒来时,却又是满耳的蝉声。
山中的蝉真多!绝早的清晨,老妈子们和小孩子们常去抱着竹竿乱摇一阵,而一只二只的蝉便要跟随了朝露而落到地上了。
每一个早晨,在我们滴翠轩的左近,至少是百只以上之蝉是这样的被捉。
但蝉声并不减少。
常常的,一只蝉两只蝉,叽的一声,飞入房内。
这也是必定被人所捉的。
有一天,见有什么东西在槛外倒水的铅斗中咯笃咯笃的作响,俯身到槛外一看,却又是一只蝉,这当然又是一个俘虏了。
还有好几次,在山脊上走时,忽见矮林丛中有什么东西在动,拨开林丛一看,却也是一只蝉。
它是被竹枝竹叶挡阻住了不能飞去。
我把它拾在手中。
同行的心南先生说,“这有什么稀奇,放走了它吧。
要多少还怕没有!”我便顺手把它向风中一送,它悠悠扬扬的飞去,渐渐的不见了。
初到时,颇想把它们捉几个寄上海去送送人。
有一次,便托了老妈子去捉。
她在第二天一早,果然捉了五六只来放在一个大香烟纸盒中,不料给依真一见,她却吵着要去。
我又托那个老妈子去捉。
第二天,又捉了四五只来,依真的纸盒中却只剩下两只活的,其余的都死了。
到了晚上,我的几只,也死了一半。
因此,寄到上海的计划遂打消了。
从此以后,便也不再托人去捉,自己偶然捉来的,也都随手的放了。
不过孩子们却还热心的去捉。
依真每天要捉至少三只以上用细绳子缚在铁杆上。
有一次,曾有一只居然带了红绳子逃去了;很长的一根红绳子,拖在它后面,在风中飘荡着,很有趣味。
半个月过去了;有的时候,似乎蝉声略少,第二天却又多了起来。
虽然是叽——叽——的不息的鸣着,却并不觉喧扰;所以大家都不讨厌它们。
我却特别的爱听它们的歌唱,高旷清远的调子,在什么音乐会中可以听得到?我每以蝉声将绝为虑,时时的干涉孩子们的捕捉。
到了一夜,狂风大作,雨点如从水龙头上喷出似的,向槛内廊上倾倒。
第二天还不放晴。
再过一天,晴了,天气却很凉,蝉声乃不再听见了!全山上在鸣唱着的却换了一种咭嗄——咭嘎——的急促而凄楚的调子,那是纺织娘。
秋天到了,”我这样的说着,颇动了归心。
再一天,纺织娘还是咭嘎咭嘎的唱着。
然而,第三天早晨,当太阳晒得满山时,蝉声却又听见了!且很不少。
我初听不信;叽——叽——叽格——叽格——那确是蝉声!纺织娘之声却又潜踪了。
(蝉回来了,跟它回来的是炎夏。
从箱中取出的棉衣又复入箱中。
下山之计遂又打消了。
谁曾于听了纺织娘歌声之后再听见蝉的夏曲呢?这是我的一个有趣的经验。
)(节选自《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作家出版社)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炎热的夏季,“我”在山中小居时,“闭目”听着蝉鸣,“炎热似乎也减少了”,这是在暗示读者,夏季炎热时可听蝉鸣来避暑。
B.作者描述自己的山居情景,描写大自然不同季节的虫鸣声,特别是描写蝉在不同情状下的神态,表明了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
C.文章开头段运用对比手法,写了对听夏季蝉声和秋季虫声的不同感受,读者能从这种不同感受中体味出作者的情感趣味和态度。
D.文章借助比喻和联想等手法,对“忽高忽低,忽断忽续,此唱彼和”的蝉之曲给予了热情的赞颂,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5.结合全文,分析加括号句子的含意。
(5分)6.本文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从语言和内容角度加以赏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IP是英文“Iintellictual Property”的所写,即知识财产。
一开始IP只是指知识产权中可以被改编为电影、影视剧的“文学财产”。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IP可以是文学作品、漫画、动画、话剧、游戏,甚至只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网络热词,只要有足够的人气,就可以后续衍生为电影、电视、游戏、音乐、动漫、文学、周边创意等各种文化产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领域中,天下霸唱具有非常强的IP营销能力。
他的小说能够赢得很多粉丝的关注,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IP。
基于自己品牌IP的影响力衍生出来的产品会吸引大量粉丝去观看和下载,会给制作方带来不错的收益,这就是借助IP形成的品牌营销。
当IP争夺战迅速升温之时,市场对此的反馈机制迎来了一次次的阵痛和反弹。
作者版权意识薄弱,审核、监管已经无法跟上信息复制、分发的速度,网络平台方难以低成本地鉴别侵权行为,维权成本更高。
(摘编自搜狐财经频道《读懂“IP经济”》材料二: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吴兵认为,IP改编的“井喷”并非是原创动力不够,而是目前的市场判断机制还不能准确提供对原创剧本的判断依据,而IP则能直观地展示一个作品的潜在消费群体和市场价值。
中国影视产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创意短缺是“IP热”出现的首要动力。
随着银幕增长数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中国电影市场依然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蜂拥而入。
目前,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百度影业等互联网影业公司纷纷成立,对整个中国电影行业的影响开始显现,近年来多部IP影视剧都赚得盆满钵满。
“IP热”的出现使得影视制作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可以和受众实现充分互动,提高关注度的过程。
IP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创作者与受众保持互动会不断引起热议,更易得到受众的关注,从而在宣传推广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超级IP《鬼吹灯》改编的电影《寻龙诀》为例看,《鬼吹灯》的IP号召力为影片省掉了上亿元的宣传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