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合集下载

第1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第1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第1课时必备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清单[重要概念]①强电解质;②弱电解质;③电离;④电离平衡[基本规律]①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②电离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知识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1)概念(2)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离子化合物及某些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特征①开始时,v(电离)最大,而v(结合)为0。

②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电离)>v(结合)。

③当v(电离)=v(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理论依据: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移动结果不能“消除”或“超越”这种改变。

(2)具体分析:①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其浓度越小,越易电离。

②温度:对于同一弱电解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

④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以CH3COOH CH3COO-+H+为例进行分析: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H+) c(H+) 导电能力加水稀释向右增大减小减弱加入少量向右增大增大增强冰醋酸通入HCl(g) 向左增大增大增强加入NaOH(s) 向右减小减小增强加入镁粉向右减小减小增强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增强4.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的宏观判断方法(1)有颜色的离子: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可用比色计测量离子浓度。

(2)H+或OH-浓度:可用酸碱指示剂或pH计测量H+或OH-浓度的变化。

(3)溶液的导电性:常用溶液的电导率,定量描述溶液的导电性。

【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2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减小
减小
减小
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例 3]H2S 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第一步:H2S 第二步:HS- H+ +HS-;
H++S2-。
)。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故加入 Na2S 不影响平衡 B.加入较浓的稀硫酸,将抑制 H2S 的电离 C.加入氯化铁固体,将促进 H2S 的电离
D.加水稀释溶液,H2S 浓度减小,但电离程度增大
点拨:改变影响电离平衡的一个条件,电离平衡将被破坏, 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判断。 答案:A
三、电离常数 1.概念: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叫做电离常数。 2.表达式:类似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如对于电离方程式: A2B c2A+· cB2- 。 2A++B2-,其电离常数为:K= cA2B 3.意义:表明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一定温度下,电离 常数 K 的值越大,弱电解质越易电离。
故所得混合液中 c(H+)仍增大,C 错;加入 NaA 固体,溶液 c(A-)增大,平衡逆向移动,D 错。
第一步 电离。 强弱时,通常只考虑____________
6.根据下表的电离常数,比较弱酸的酸性。 弱酸电离常数 第一步电离 K1
第二步电离 K2 HA 0.11 - H2B 0.021 HC 1.2 - HD 1.0×10-5 -
1.0×10 -6
H2B >______ 弱酸的酸性:______ HC >______ HA >______ HD 。
是影响电离平衡的决定因素。 2.外因 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外加物质等因素。
可以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处理弱电解质的电
离平衡移动问题。 (1)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故升温可促进电

第一节电离平衡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节电离平衡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溶液的 pH 增大,故 C 错误;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c(H )减小,c(OH )增大, e中的正反应速率。


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5 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则3 mol2.5 mol=1.2 LV,解得V=1 L,则平衡时混
合气体的体积为1 L,506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CH3OH)c(CO)·c2(H2)=0.250.75×1.52≈0.148。由题图1可知,恒压下随着温度的升高,CH3OH的物质的量减小,
3
a
【解析】(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其核外电子共占据1s、
方向 程度 Fe2+和Fe3+数目分别为x和y,则列方程组:x+y=1,0.812 5+2x+3y+5=4×2,解得x=0.812 5,y=0.187 5,则Li1-xFePO4中n(Fe2+)∶n(Fe3+)=0.812 5∶
(6)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0.3NA个氧原子( )
故 D 错误。 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lg K减小,所以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lg K与温度T的关系的曲线是AB。
答案:向试管中加入2 mL NaOH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CuSO4溶液4~6滴,产生Cu(OH)2蓝色絮状沉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中,加热煮沸,观察有无
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的平3衡转化率,b项符合题意;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相当于c(H2)不变,增大c(CO2),3平衡正向移动,但是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项不符
合题意;初始投料比和容器体积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d项符合题意。

弱电解质的电离(含解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含解析)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中频)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主要受温度、浓度的影响。

以弱电解质CH 3COOH 的电离为例: CH 3COOHCH 3COO -+H +⎩⎪⎪⎨⎪⎪⎧平衡右移⎨升高温度加水稀释增大c (CH 3COOH )平衡左移降低温度增大c (H +)或c (CH 3COO -)电离平衡常数 1.表达式(1)对于一元弱酸HA :HA H++A-,平衡常数K=c(H+)·c(A-)c(HA);(2)对于一元弱碱BOH:BOH B++OH-,平衡常数K=c(B+)·c(OH-)c(BOH)。

2.意义相同条件下,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对应的酸性或碱性相对越强。

3.特点(1)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1≫K2……,所以其酸性主要决定于第一步电离。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溶液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2)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3)温度升高,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右移( )(4)0.1 mol/L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3,HA溶液中存在:HA===H++A-( )(5)温度不变,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CH3COONa,平衡左移( )(6)电离平衡常数(K)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 )(7)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平衡常数(K)不同( )(8)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答案】(1)×(2)×(3)√(4)×(5)√(6)√(7)×(8)×2.NH3·H2O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电离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导电性 ____ ___ _ ____ ___ _ ____

二、1.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 浓度 电离 平衡 动态 保持不变 2.吸热 电解质 分子 3.可逆反应 离子浓度 未电离的 分子的浓度 Ka Kb 4.向左 减小 增大 增强 向右 减小 增大 增强 向右 增大 减小 增强 向左 减小 减小 增强 向右 增大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 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1.电解质、电离平衡是整个电离原理体 系的基础和核心。复习时应强化对相关 概念的认识,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并 结合勒夏特列原理,理解电离平衡及平 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掌握实验证明强、 弱电解质的方法与应用。 2.正确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电解 质有强、弱之分,有无电离平衡是区分 强、弱电解质的唯一标志,电解质的强 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无关,常见的弱电





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 度远远大于第二步电离,如碳酸: H2CO3 H++HCO ,HCO H++CO。 (2)多元弱碱电离一步写完,如Mg(OH)2: Mg(OH)2Mg2++2OH-。 特别提醒 NaHSO4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比较特殊, 在水溶液中:NaHSO4(水溶液)===Na ++H++SO ,熔融时: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定义 在水溶液中能________的电解质称为 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 在水溶液中只能________的电解质称 为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高中化学:3.1《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3.1《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一、教学设计本章引言开门见山地指明了即将进一步研究的知识范围——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并简要揭示了应用这类反应的广泛领域,给人以开阔的视野,感受到天地之间的生态平衡、自然奇观、矿产资源以及许多现代科技的应用都与离子的存在、迁移和物质间的转化有着密切联系。

使学生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而离子平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阔思路、完善知识体系是有帮助的。

从具体知识结构来看,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是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各种变化的理论基础,而电离理论又是联系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的纽带。

因此,本节知识对于后续章节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本节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本节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建议如下:1.新课导入。

可以依据引言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画面展示自然奇观和科技时事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为什么说地球上广阔的水域是离子反应广泛存在的先决条件,为什么说离子反应是了解生命过程的基础,以及研究离子反应在现代化工生产和环保建设中有何意义。

2.【实验3-1】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是本课的基本要求,实验中应强调以下知识点:(1)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2)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反应;(3)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只能是溶液中c(H+)的大小,通过对溶液pH的测定也能证实这一点;(4)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向他们说明pH的实际意义是指溶液中c(H+)的负对数,以利于学生对盐酸中HCl的完全电离有更为确切的理解。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3) —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3) —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
A、浓溶液的稀释(如稀释冰醋酸):加水溶解并不断稀释的过程 中,电离程度 增大 __平衡向 电离方向__移动,自由离子浓度先 ___大__后 小 ;
B、稀溶液的稀释(如稀释稀醋酸):电离程度_增_大__,而离子浓 度始终_减__小__。
练习3:冰醋酸加水溶解并不断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 能力与加入水的体积有如下变化关系:试回答: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电离常数的表达式和意义 2 了解电离度的概念。。
定量描述—— 电离平衡常数K
(1)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 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幂之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 度幂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强 不变 减小 增强 不变
加NaOH(s)
向右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强 不变
加入
( CH3COONa)
加入镁粉
向左 向右
减小 减小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强 不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强 增大
课堂练习7
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在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 +H+,要使溶液中
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BD )
A、加入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
课堂练习8下列叙述正确的A是( )
A.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在于电离时是否 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电离程度_变__大__,离子 浓度_不__能___确__定?(填变大、变小、不变或不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把握目标~明确方向】本节要掌握的知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掌握电离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电离常数的意义,理解电离常数在电解质强弱比较中的应用。

4.掌握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结构和组成上加以理解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加以判断,能够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而离子平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难点: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常数的意义。

【自主学习~问题生成】请同学们严格按照“阅读六字诀”进行学习。

“阅读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查:查着工具(本案资料、工具书、你的边的资料等)读划:划着重点(在重点内容上做上标记)读写:写着感想(在相应位置上写上自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读记:记(背)着内容(背诵你所理解的重点知识)读练:练着习题(例题)(通过练习实现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巩固及掌握)读(实现作业前置:简单作业课本化,复杂作业工具(编印)化)思:思(想)着问题(对阅读及练习中产生的新的疑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读人体血液的pH几乎恒定在7.35~7.45,否则人体便不能正常工作。

蚊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常向人体血液内注入一种称之为蚁酸(主要成分为HCOOH)的有机酸。

当人受到蚊叮蚁咬时,皮肤上常起小疱,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酸碱平衡被破坏,若不治疗,过一段时间小疱也会自行痊愈,这是由于血液中又恢复了原先的酸碱平衡,你能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上述现象吗?⒊请同学们用“阅读六字诀”认真阅读课本选修4第三章P39~43“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阅读时注意:【问题1】(A级)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什么是强电解质?什么是弱电解质?【问题2】(B级)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有什么关系?【问题3】(C级)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跟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的分类之间有什么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跟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4】(C 级)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问题5】(A 级)什么叫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什么特征?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问题6】(B 级)以改变0.1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问题7】(B 级)什么是电离常数?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影响电离平衡常数的? 【问题8】(C 级)如何区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如何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问题9】(C 级)多元弱酸及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应如何书写?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之间有什么不同?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上述问题,用“阅读六字诀”认真阅读课本选修4第三章P39~43“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⒋请同学们认真的、不应付的完成:(A 级)课本P40“实验3-1”的表格及P41~42“思考与交流”课本P43~44习题; (B 级)本学案【新知学习~不议不讲】; (C 级)本学案“【点睛示例~当堂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习目标]1、电离平衡的建立2、电离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基础梳理]一、电离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和浓度),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2.建立过程(用v-t图像描述)3.弱电解质的电离或形成过程中体系各粒子浓度的变化(1)一元弱酸HA电离过程中各粒子浓度的变化:浓度比较项目c(A-) c(H+) c(HA)HA初溶于水时最小最小最大达到电离平衡前增大增大减小达到电离平衡时不变不变不变(2)一元弱碱BOH电离过程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浓度比较项目c(OH-) c(B+) c(BOH) 等体积等浓度的B+、OH-溶液相混合时最大最大最小达到电离平衡前减小减小增大达到电离平衡时不变不变不变(3)特征:研究对象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平衡时,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仍在进行,是动态平衡平衡时,各粒子(分子、离子)的浓度保持恒定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二、电离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之积与分子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叫电离常数,用K表示。

2.表示方法对于AB A++B-,K=c(A+)·c(B-)c(AB)。

3.意义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一定温度下,K值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

4.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内因取决于弱电解质的本性――→外因只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电离常数越大[特别提醒]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越大,只能说明其分子发生电离的程度大,但不一定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就大,也不一定溶液的导电性强。

[重点剖析]一、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1)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如CH3COOH:CH3COOH CH3COO-+H+,NH3·H2O:NH3·H2O NH+4+OH-。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CO3:H2CO3H++HCO-3(主),HCO-3H++CO2-3(次)。

(3)多元弱碱分步电离(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一步写出。

如Fe(OH)3:Fe(OH)3Fe3++3OH-。

[特别提醒](1)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书写:①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如:NaHSO4===Na++H++SO2-4。

②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如:NaHCO3===Na++HCO-3,HCO-3H++CO2-3。

注:熔融态时:NaHSO4===Na++HSO-4。

(2)两性氢氧化物电离方程式书写:酸式电离:Al(OH)3H++AlO-2+H2O;碱式电离:Al(OH)3Al3++3OH-。

[典例印证][例题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S2H++S2-B.NaHCO3Na++H++CO2-3C.NaCl===Na++Cl-D.CH3COOH===CH3COO-+H+[解析]H2S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A错误(一般只写第一步:H2S H++HS-);NaHCO3为弱酸式盐,应分为两步电离,B错误,正确的应为NaHCO3===Na++HCO-3,HCO-3可进一步电离:HCO-3H++CO2-3;CH3COOH为弱酸,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应用“”,D错误。

[答案] C【小结】书写电离方程式时易出错的两点(1)多元弱酸电离方程式必须分步书写,可以只写第一步,但不能合并。

(2)强酸酸式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应拆开,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拆开。

[重点剖析]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影响因素电离度原因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结构决定性质外因温度(升温) 增大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浓度(减小) 增大浓度减小,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小外加电解质增大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浓度减小离子(产物)浓度增大,平衡左移消耗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增大离子(产物)浓度减小,平衡右移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为例具体分析平衡移动的情况:CH3COOH CH3COO-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电离程度n(H+) c(H+) 导电能力K a 加水正向增大增大减小减弱不变升温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变大加醋酸铵固体逆向减小减小减小增大不变加盐酸逆向减小增大增大增大不变加氢氧化钠固体正向增大减小减小增大不变加醋酸钠固体逆向减小减小减小增大不变加铁粉正向增大减小减小增大不变[典例印证][例题2]在0.2 mol/L的CH3COOH溶液中分别改变下列条件时,说法正确的是() A.适当升高温度,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弱B.加少量NaOH固体,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加少量0.2 mol/L 的盐酸,溶液中的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A项,CH3COOH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B项,加入NaOH 固体,c(H+)减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项,加入盐酸,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D项,加入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 B【小结】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用化学平衡理论分析,判断有关电离平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右移,但是离子浓度降低,因为体积增大程度大于离子增加程度。

(2)电离平衡向“消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不能“抵消”更不能“超越”这种改变。

【提分速练】题组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及应用1.下列关于电离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离常数(K)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B.电离常数(K)与温度无关C.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K)不同D.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解析:选A电离常数表示电离程度的大小,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电离常数是一个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时电离常数不变;多元弱酸的电离常数关系为K1≫K2≫K3。

2.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 a1=1.2×10-2,K a2=6.3×10-8;H2CO3的电离常数K a1=4.5×10-7,K a2=4.7×10-11。

请比较H2SO3和H2CO3的酸性: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实验验证上述结论的正误,(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仪器自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选择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

解析:由于K a1(H2SO3)>K a1(H2CO3),故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要证明酸性H2SO3>H2CO3,可有以下方案:①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溶液(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②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答案: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方案一: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二: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题组二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3.H+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的氢气的体积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⑤盐酸里有锌剩余⑥醋酸里有锌剩余A.③④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②③⑥解析:选A锌与盐酸和醋酸的反应本质相同:Zn+2H+===Zn2++H2↑。

开始时c(H+)相同,因此开始时反应速率相同;因放出H2的质量相同,所以参加反应的锌相等;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向着电离方向移动,故H+的变化小于盐酸,所以反应过程中醋酸的平均反应速率大于盐酸;锌不可能在醋酸中剩余,因为醋酸能够提供的H+远大于盐酸。

4.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装入形态相同、质量相等的锌粒,然后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醋酸。

填写下列空白:(1)a、b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支试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开始时是V(a)________V(b)(填“<”、“>”或“=”,下同);反应完毕后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是V(a)________V(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相同的锌粒――→盐酸c(H+)――→c(H+)>醋酸盐酸反应速率快随反应进行,盐酸中c(H+)减小,醋酸中不断电离出H+后期醋酸产生H2速率大――→n(HCl)=n(CH3COOH)最终产生H2体积相等答案:(1)都产生无色气泡a中反应速率较快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盐酸溶液中c(H+)大(2)>=开始反应时,盐酸中的H+浓度较大,但两者中H+的总的物质的量相等【小结】1.升高温度或加水稀释均能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而加入含弱电解质离子的强电解质能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2.电离常数可用来衡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K值越大,弱电解质电离程度越大,K只受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与其他外界因素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