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学校是什么-》励志演讲稿

合集下载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李希贵:学校是什么-3篇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李希贵:学校是什么-3篇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李希贵:学校是什么?3篇李希贵:学校是什么? 过去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给学校定义的时候,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学生来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没有问问孩子,我们的学校应是个什么样子,我想展示一个泼水节的照片,从狂欢节到泼水节,我们事实上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课程,来叫学生们能看得见老师真的希望和你们平等,它带来一个最重要的值得我们欣慰的事就是,我们的学生真实了,但是学生真实了以后,他和你交流的问题就不一样了。

去年秋天,我们高一一个男生给我发过一个短信,他说,校长,请你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在初三的时候,曾经暗恋一个女生,但是这个女生呢,中考的时候没有考到第十一中学校,她考到其他学校去了,现在每当我闲下来,大脑里满都是她的形象,问我怎么办?这也是我工作了三十多年了,接到的第一个关于这种问题的短信,所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我们也会真正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去研究怎么教育他们,这是我们为什么苦苦地追求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我还想给大家看第二个照片,这是学校话剧《雷雨》的一个剧照,前几个星期你去听课,你去看他们演戏的时候,一片混乱,因为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剧务,每一个角色,都感觉到自己最重要,一个一个孩子就像大爷一样,特别大,但是经过一个学期,他们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的磨合,他们之间的沟通,最后他们终于发现一个道理,你不合作,就没有办法成功。

所以到最后一个学期,当他们在戏剧节上演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学生全变了,他们从那种大爷变成了孙子,一个一个都像孙子一样。

给别人递个话筒啊,给别人整整服装,给别人化化妆拿拿道具,这就是教育,这点是我们感受到他们在体验当中成长。

当然,这个戏剧课事实上还给我们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就是我们感受到了男生女生在这个青春花季他们有一个正常交往的平台。

你说在数学课上吧,你说男生女生老两个一块接触,是不是不太好,在这个物理课上吧,你两个天天在一块做实验,也不太好。

教育参考李希贵:学校本是孩子们犯错误的地方

教育参考李希贵:学校本是孩子们犯错误的地方

教育参考李希贵:学校本是孩子们犯错误的地方近日,与一位去英国交流学习了一年的中学生交流,请他比较中英教育最大的区别。

这位同学给出的答案令我意外,他说,在英国的学校里,老师特别信任学生。

关于东西方教育的差异,我们听到的已经足够多了,来自专家的推介,来自同行的感悟,还有来自各路社会人士的评说,但一直缺少孩子的眼光。

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汇集的所有差异里大都是课程、教学和管理一类,我们一直没有从孩子们的感受里寻找不同。

这位中学生的回答,省去的下半句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

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却感到有些委屈和冤枉,难道我们真的不信任学生吗?平心而论,我们确实有点不太信任他们。

学校管理的模式都是时间、空间全覆盖的,孩子们在校园里的一举一动全在我们的监视之内,且全部转化为分数,纳入评价。

在我们的内心,隐隐约约地认为,脱离了我们视线的学生似乎就是去干坏事了。

育人模式仍然是“一刀切”的,所有的学生学着相同的课程,全面发展被异化为全科发展,每一位孩子不一样的潜能少有人过问,每一位学生鲜明的个性不被搭理。

我们不容置疑地告诉学生,只有按照学校设定的课程走才是成功的坦途,如果有谁自行其是,后果将不堪设想。

课堂教学模式同样缺乏信任,不讲,放心不下;不做题,更放不下心。

课堂上的许多努力,似乎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放心。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追问一下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的教育确实建立在信任之下,我们的学校形态、课程生态和课堂情态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吗?微信上正疯传着一位家长的反思,她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达不到她和老师的期望,在家里和学校里总是处于被严控之下,以至于孩子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面目狰狞,因为,他时时想着的是辩解,天天想着的是抵抗。

不料去国外参加了三周的夏令营,回来后孩子竟改变了面相,以至于这位妈妈在机场接机时都认不出孩子了。

用孩子的话说,在那个夏令营里,老师太信任他们了。

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北京十一学校贵爷的最新演讲

北京十一学校贵爷的最新演讲

北京十一学校贵爷的最新演讲北京十一学校贵爷的最新演讲本文摘选自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2015年5月9日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研修活动”上的主旨演讲。

真实的问题正是学校改进的起点昨天有人问我:如果把学校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你认为十一学校现在处在什么样的时期。

我说十一学校正处在一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尽管各级领导对我们有很多的鼓励,但是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深入到十一学校的校园里你才会真正的发现在这个学校里面其实是问题遍地,漏洞百出。

我相信大家从我们一天比较原生态的记录片里也能够看到好多问题,这正是我们改进的起点。

刚刚这个片子大家看到这样一种学校的生态,其实从课程开始切入带来了变化。

那么在这样一个有4300个学生的校园里面现在已经有4300张课表,我们通过学生选择200多个学科课程、30多个分科课程、还有70多个考察课程,形成了2062个教学班。

学校的教学体系我们按照四个纬度构架:一个是按难度划分的理科课程,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依据的是学生的基础和他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二个是按照类型来开设的文科课程和技术体育课程,我们感觉到文科课程很难按照一个学科来分难度,就是因为有些学生有可能写作很弱,但是基础知识特别好,语文怎么分呢?有些学生听力和口语很棒,但是填空很差,我们还是感觉学生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和另外一个方面的知识不一样,所以我们没有按照学科分难度;第三个维度是整合性的综合课程,包括我们把音乐、舞蹈、美术整合起来形成戏剧课等等。

再一个就是一对一的特学课程,有的学生要四个月参加国家比赛,他这四个月时间回来怎么办,就是这种一对一的课程。

我想以数学为例来看理科课程,“数学1”就是人文方向学生学的数学,数学2是工程类和经济类学生学的数学。

有些学生未来高考要考文科,大学报的是经济,按说学数学1就可以应对高考了,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这些学生学数学2,为什么?因为仅仅应对了高考没有办法应对未来的大学经济类的学习,那个时候对数学基础的要求变得很高。

李希贵:让每一位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路上

李希贵:让每一位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路上

李希贵:让每一位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路上在我们的印象里,或者说我们经历过的高中,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孩子们不眠不休地在书山题海里拼杀,面容疲惫,双目无神,再加上都架着副眼镜,套在宽松的校服里,简直连长相都一样。

让我们感叹高考的“重压”下,孩子们真苦。

但在这所高中里,孩子们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你会看到年轻人本该有的样子:丰富灵动的表情,有独特的个性,能用平等、坦诚的态度和成年人交流。

会更让你惊讶的是:他们都很有主见,能自己科学管理时间,成绩也毫不逊色于天天刷题的学生。

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十一中学,北京最著名的五所高中之一。

十一中学之所以如此“另类”,是因为有一个牛人校长——李希贵。

校长李希贵,何许人也?他是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先锋。

李校长从山东到北京,当了三十年的校长,一直在实践着他“重新定义学校”的教育改造。

他的改革成绩令全国教育界瞩目,但他的目标从来不是创办名校或者教育集团,而是:“把普通的学校,办成令人尊敬的学校,让每一位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路上”。

他说:中小学的实质,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的社会,目的是让他们“先活一遍”。

那就是教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们听话守规矩吗?也不是,而是要让他们安全地犯错误。

3—18岁的基础教育,真正作用是:在这个教育者守护的边界里,让学生尽情选择,充分试错,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挫败的迷茫,让那些经验促进学生成长,这个成本可比进入社会再犯错小得多。

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这么理想化的教育,在国内高考的重度碾压下,有生存空间?这所学校的高考成绩怎么样?只能用“恐怖”来形容:2019年,清华北大在北京共招了473人,来自十一中学的学生就占了14.8%。

你知道北京2019年高中有304所,考生近60000人。

势头越来越猛,地位不可撼动要是将650分以上的考生平均到每个学校,2019年,十一中学就占了24所校园的名额。

孩子们的表现如此“彪悍”,这所高中做了哪些事?A、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李希贵:当制度与文化相遇

李希贵:当制度与文化相遇

李希贵学校变革沉思录:一切皆有可能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在十一学校校园里有好多好多大杨树和银杏树,这似乎是一种象征。

记得我2007年来十一学校做校长的时候,我的前任校长语重心长地给我一个嘱托,他说:“十一学校经过过去的努力,我们已经把它变成了一棵大杨树,希望你在任期能够把它变成一棵银杏树。

”我知道十一学校那个时候已经不仅是一棵大杨树,我更知道在我的手上,它也很难马上变成一棵银杏树,我想,甚至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嘱托我的后人。

但是,从我内心还是认可十一学校未来能有这样一种转变,就是怎么样把它变成银杏树。

但是,这样一个银杏树的选择,你就必须接受好多好多银杏树的特质,你就不能够期待着它汲取大杨树那种特别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

所以,它的生长一定是慢的,它一定是没有杨树旺盛的生命力,但它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生命周期。

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我们把过去的十年树木,慢慢演化为百年树木,我们希望教育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不要有过高的目标、不要有太多的期待。

我们希望更加注重学校内涵的发展,而真正昭示学校内涵的东西是学生,学生好了、学校才会好。

不是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办好学校,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

我非常感谢2001年我们国家启动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正是这样一种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给我们长期在学校里工作的老师,心中树起了一个宏大的理想。

我也特别幸运,十一学校一贯的价值观、十一学校的使命就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我非常庆幸我自己的选择,但是这样的选择也不简单,现在在十一学校7年的时间里,我在思考我遇到了哪些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当制度和文化相遇。

当我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个纠结就是,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有好多老师批改作业,负责考勤的老师和主管考勤的干部找到我,说这件事怎么办?他们希望制定更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这件事、来杜绝这件事。

但是,在十一学校的价值观里,我们始终是这样说的:“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息之所,教职工的幸福家园。

激情成就梦想(李希贵)

激情成就梦想(李希贵)

激情成就梦想
2007年,我到北京十一学校担任校长时,恰好曾军良同志担任学校的副校长。

一见面,他就激情横溢地与我谈了许多许多。

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他的教学管理和他的学生,而尤其是他在湖南长郡中学的那些辉煌,令他激动而难忘。

后来我慢慢了解了军良。

他是一个不甘平庸、追求梦想的弄潮者,而且他还以他自身的魅力,将这些追求嫁接到他的团队和他的学生心中。

于是,他便和大家有了共同的梦想,甚至也有了同样的激情,因而,在他身边,常常是一个和谐而奋发向上的集体。

尽管在前行的路上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却在他们面前不足挂齿,因为成功总是向着他们招手。

这本《学习方法指引》有着鲜明的特征,我姑且把这一特征称为曾军良特征,因为它与一般的学习方法书籍不同,它站在更高处,从学生的内心起航,它希望唤醒孩子,它立足于建构孩子的内心。

事实上,军良同志在他的教学管理中用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他做学校的管理工作,但始终在教学第一线从事课堂教学,与学生们生活在一起,且有着很好的教学业绩。

从这个意义上,这本书也是一本实战经验的总结。

军良为十一做了很多,十一的老师也很留恋与他一起工作生活的日子。

但是,他需要新的舞台。

我们也衷心祝福军良能在新的学校有更大的发展。

李希贵
2013年教师节。

希贵说: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

希贵说: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

希贵说: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来源:《当代教育家》2014年第1期作者:李希贵曾在刚入校的初一新生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最不适应中学生活的原因调查中,有71%的同学是因为思念过去小学的同伴;在“如何才能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的选项里,有87%的同学选择了希望尽快找到新的朋友。

这个结果引发了我们关于学校本义的讨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追问:何为学校,学校何为?说实在话,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愿意把学校定义为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可是,如果是仅仅为了学习,孩子们其实可以有别的选择,如在家里静静地读书,在网络发达、媒介多样的今天,根本没有必要车马劳顿地来到同一个地方。

但是,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丰富甚至改变学校的内涵。

通过对学校本义的讨论,我们终于明白,对孩子们来说,尤其不能忽略的是,学校应该成为他们寻找同伴的地方。

于是,校园里活跃着的形形色色的学生社团有了新的定位,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理由,打破班级甚至年级的学校选修课也如雨后春笋。

“学长团”“同伴关系日”为孩子们找到更多的新同伴推波助澜,学校的内涵越来越多地朝着孩子们希望的方向去演绎。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因为占据着80%以上时间和内容的必修课并没有去主动诠释孩子寻找同伴的内涵。

在这些日复一日的传统课堂上,孩子们被固定在同一个行政班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只是一个四五十人的小圈子。

虽然有些学校的规模在恶性膨胀,但孩子们的交际圈子却并没有扩大,尽管他们在课堂外,可能和行政班之外的同学有些接触,但由于交际时间的缺失和合作空间的不足,他们很难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曾经与一些去美国中学交换学习的同学交谈,当我要他们对美国高中教育用一个词区别于我们时,他们用到的几乎都是“选择”。

当我再请他们说出这种选择让他们感到最惬意的是什么时,他们绝大多数人说,是因为在充满选择的校园和课程中可以找到更多的同伴,尤其是有着共同爱好的同伴。

读李希贵校长《新学校十讲》

读李希贵校长《新学校十讲》

读李希贵校长《新学校十讲》曾经读过李希贵校长所著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二》。

李校长的书平易近人,文笔通俗流畅又充满教育智慧,读后总是给人启迪,让人振奋。

这本《学生第一》讲述了66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在诠释着李校长的办学思想,每一个小故事都凝聚了北京十一学校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

“学生第二”,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的,应该将教师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校长治校最为重要的策略,也是校长的管理智慧;而“学生第一”则是教育价值的取向,管理中的“学生第二”,从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里的“学生第一”。

读《学生第一》的时候,分明感受到,在李校长的眼里,教师永远是第一位的。

只有教师第一,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第一。

他的心里,装的是学校的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

当校长能这样重视老师的时候,什么会成为老师心中最值得重视的?那当然就是学生。

近日,又重读读了李校长的《新学校十讲》。

该书是李希贵在他领导的“新学校行动研究”的会议上的十次发言汇编。

每一讲读下来,讲讲都是精华。

序中,李校长说:“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过去,我们评判一所学校是否优秀,其标准基本上是外在的:家长关注的升学率,领导和同行眼中的教育质量。

显然,我们忘记了学校里的人——学生和教师。

我始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第一讲从优质学校走向新学校李希贵分析了新学校的行动愿景是通过对相关学校的测量、透视、诊断、追踪和对比、分析、研究,解决学校在课程、学生、制度、文化、教师和校长们的问题。

新学校研究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板块:新学生、新制度、新课程、新文化、新教师和新校长。

从学校存在的困惑、矛盾和问题,也包括经验和探索,来提取学校的基因,破译新学校的密码,构建新学校的模型。

学习李希贵《学生第二》心得

学习李希贵《学生第二》心得

学习李希贵心得体会留村乡牛设一、学生第二。

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名字,也是一个新颖的教育观点。

今天,当人们都在强调学生主体、学生核心、学生上帝、学生第一的时候,李希贵先生却说学生第二。

那么,谁是第一呢?那就是老师。

要让老师有归属感,有幸福感,传递关爱,塑造美好。

如果学校里弥漫着火药味,大家一个个神经都绷得很紧,人人自危,如履薄冰,势必让我们的课堂也变得冷漠,让我们的师生关系也变得紧张,学生无疑成为了消极情绪最终的垃圾桶,“学生第一”也就势必成为了美丽的谎言。

二、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李希贵作为校长,和图书管理员、和书信收发员、和锅炉工都能推心置腹,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价值,对老师们更是尊重、信任。

尊重赢得尊重,信任唤醒潜能。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

每个人,都以校长的心态工作,学校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我记得一句西方谚语,说的是“不要瞧不起土坷垃”,也就是不要瞧不起任何平凡人的意思。

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别人什么都不懂,其实会让自己变得十分浅薄、可笑。

三、学校机制建设要立足班级生活质量。

学校办的像监狱,这是教育者的悲哀。

给老师的压力太大,老师只好把这个压力再施加到学生身上。

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相互猜忌的师生关系如果代替了宽容、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生活,是一种失败。

老师要从急躁、喜怒无常中走出来,变得大度、宽容、自信,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

四、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坚持看望病号、坚持听课必评课、坚持发慰问卡、坚持按时开关灯、坚持见到垃圾捡走、坚持离开时关闭门窗,这就是不简单。

五、降低管理成本。

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各种会议却往往忘记了时间的宝贵。

办公会、支部会、党员会、班主任会、年级会、教师会、学科会、动员会,实际上付出的都是高昂的成本。

李希贵做校长期间,坚持每年只开两次全校性大会,一次是毕业典礼,一次是教师的全员聘任大会。

不开无效的会,实际上就是降低了管理成本。

开讲啦李希贵演讲稿格式参考:学校是什么?

开讲啦李希贵演讲稿格式参考:学校是什么?

开讲啦李希贵演讲稿格式参考:学校是什么?谢讲啦李希贱演讲稿格式参考:教校是甚么?已往咱们的野少,咱们的教师给教校界说的时分,教校是甚么?教校是教熟去教习之处,然而咱们出有答答孩子,咱们的教校应是个甚么样子,尔念展现一个泼火节的照片,从狂悲节到泼火节,咱们事真上是经由过程那样的一个课程,去鸣教熟们能看失睹教师实的愿望战您们仄等,它带去一个最重要的值失咱们快慰的事便是,咱们的教熟实真了,然而教熟实真了当前,他战您交流的答习题便纷歧样了。

来年春地,咱们下逐个个男熟给尔领过一个欠疑,他说,校少,请您帮尔处理一个答习题,尔正在始三的时分,已经暗恋一个父熟,然而那个父熟呢,外考的时分出有考到第十一外教校,她考到其余教校来了,如今每一当尔忙高去,年夜脑面谦皆是她的形象,答尔怎样办?那也是尔事情了三十多年了,接到的第一个闭于那种答习题的欠疑,以是仄等的师熟闭系会让咱们看到孩子实真的心田,咱们也会实邪天理解他们,了解他们,来钻研怎样学育他们,那是咱们为何甜甜天逃供仄等的一个重要起因。

昨天尔借念给各人看第两个照片,那是教校话剧《雷雨》的一个剧照,前几个礼拜您来听课,您来看他们演戏的时分,一片凌乱,果为每个异教,每个剧务,每个脚色,皆觉得到本人最重要,一个一个孩子便像年夜爷同样,出格年夜,然而颠末一个教期,他们之间的抵触,他们之间的磨折,他们之间的沟通,最初他们末于领现一个叙理,您分歧做,便出有规定胜利。

以是到最初一个教期,当他们正在戏剧节上表演的时分,您会领现那些教熟齐变了,他们从这种年夜爷酿成了孙子,一个一个皆像孙子同样。

给他人递个发话器啊,给他人零零服拆,给他人化化装拿拿叙具,那便是学育,那点是咱们感想到他们正在体验傍边生长。

固然,那个戏剧课事真上借给咱们一个十分不测的收成,便是咱们感想到了男熟父熟正在那个芳华花季他们有一个一般来往的仄台。

您说正在数教课上吧,您说男熟父熟嫩二个一块接触,是否是没有太孬,正在那个物理课上吧,您二个地地正在一块作真验,也没有太孬。

李希贵

李希贵

李希贵:当教育成为服务业,师生平等就成为校园生活的基本状态,居高临下的姿态、高高在上的架势、教训的口吻、不屑的眼神全都将无法在这样的校园里藏身,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放下身段、敞开心扉,以长者的责任和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们对话、沟通、合作,共同成长。

——《面向个体的教育》
河北邯郸梁国伟( 2014-3-5 10:07:58
我们尚武的侠义精神什么时候丢失的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也一样正在被外界的一些不实之词蒙蔽。

我们抱怨教育体制不好,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家长对于学生成绩的巨大压力。

其实,我们也要自己管住自己!我们不能被狭隘的教学成绩观限制住自己,我们不能考什么才教什么,我们不能太功利,我们不能眼睛只盯着自己的期末量化考核分。

不要怪大环境,管住自己,做好自己。

每天,除了学校的考核,学生的成绩要关注外,另外还可以做点事情。

额外激发一下学生的兴趣,额外引导一下学生读课外读物,额外发现一点学生的长处,额外发现一点学生的爱心好奇心责任心,额外关注一下学生的养成习惯,额外教育学生的孝心和诚信,额外引导一下家长的正确教育观,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首先是要在孝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其次才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立足这个社会。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做的真正的教育工作,而这些,在我们很多老师的观念里,已经被不实之词所蒙蔽,干巴巴地等待外面大环境的变化。

殊不知,我们每个人都是
大环境的一分子,当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所改变时,让教育来适应学生的大环境就到来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匹夫,只要我们马上行动起来,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利于教育的大环境的人。

我们,就是教育大环境。

教育应该是唤醒、发现与帮助

教育应该是唤醒、发现与帮助

教育应该是唤醒、发现与帮助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与智者谈一场话。

让我说,读一本好书,不如当面聆听智者的箴言。

9月12日上午,我非常荣幸地聆听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校长的主题讲座《教育是什么?》。

讲座中,李希贵校长凭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与对教育活动的深刻见解,剖析了教育教学本质规律,即教育是放大镜——发现学生优点,是显微镜——发展学生个性,是望远镜——培养学生学习力,这对我的启发很大。

教育应该是唤醒每个人的求知欲。

丘吉尔曾说:“我总是愿意学习,但我不喜欢被教导。

”我的大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发现她总爱先做数学作业,然后再去做语文作业。

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她的数学老师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课堂上,她总是先提问学生们身边有什么数学知识吗?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答,回答的好的同学还有小卡片奖励!然后再从身边的数学知识讲起新课内容。

相比较之下,语文老师的课上就是让学生学习书本中的课文、认读生字词和学写汉字!类比两种教学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不是学生不喜欢上学,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没有唤醒他们的求知欲。

当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培养。

教育应该是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今年的5月份,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六年级的学生篮球比赛。

临近毕业,一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在学习方面的信心。

而这部分学生,大多参加了这次篮球比赛。

在此之前,这些学生是没有参加过任何正规的篮球比赛的,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掌握篮球比赛规则。

就是凭着一股兴趣劲儿,他们自发寻求老师的指导,建立队长和队员关系,组织队员投篮训练和球队配合训练,以赛促练,从第一场的不敢出手投篮,到最后总决赛“一打三”的自信上篮,让全校师生看到了这帮孩子身上由内到外散发的自信心。

赛后,一位班主任对我说了一件事,自从他们班赢得了比赛那天起,打球的那几位男生在路过老师身边的时候,都是昂首挺胸的跟老师打招呼!李希贵校长在讲座中也提到一个观点,“不是有了优点才表扬,而是表扬了才有优点!”而这个优点将会成为学生自信心的来源,将会成为他做一切事情的动力。

读李希贵《学校转型:从治理走向引导》

读李希贵《学校转型:从治理走向引导》

读李希贵《学校转型:从治理走向引导》读在《上海教育》上首发的李希贵校长撰写的《学校转型:从管理走向领导》,深有感想。

首先,我敬仰的是他不仕进员甘做校长的行动。

1996年至2006年,他历任山东高密四中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教委主任和潍坊市教育局长。

2006年被任命为教育部基本教育品质检测核心主任,仅仅过了一年,就“辞官”不做,进入北京十一学校,开始新的改革试验。

在中国确当下,考公务员热已经红遍大江南北,连教书育人的学校都呈现了极为重大的热衷于行政化偏向,因而,李校长的做法,无疑是值得敬佩的。

他的辞官不做,应该折射出他二心通过教育改变中国的巨大抱负,我认为。

其次,在在他这篇万言字的新著里,处处彰显着他作为一个教育改造领头雁的远见高见和切履行动,这是更难能宝贵的地方。

比方,他在文中说及“事实一再表明,只有改变自己,才干改变别人;只有引导改变,一个组织才有可能改变。

那种自我感到良好、固步自封,不再改变本人的治理者,任何盼望改变别人转变组织的等待必定落空。

因此,任何一个校长只有从改变自己开端,能力真正找到一所学校的转型之路。

”对他的这点阐述,我高度赞成。

起因是,第一,所有的改变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当落实到举动上;第二,是在实施校长负责制的中国,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只有校长的改变才会有学校的改变。

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校长可能想到先改变自己,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学校,这是思惟观点上的改变。

人类的发展变化,首先发轫于思维的开化。

但是,纵观萧山教育,能领有李校长这样思维的中小学校长还很鲜见,多数的校长都是把学校变革的愿望请托在部下的努力工作上,而自己呢,俨然是一个官员,忙于开会忙于应酬,也就很少有像李校长那样每周抽出一天和学生独特进餐的做法。

我初步的感触是,一个校长不和学生接触和来往,就失去了地气,因为学校是因为学生的存在才有价值的。

虽然他这话是对校长们说的,然而,对一般的教师同样存在启示意思。

教育类文章

教育类文章

素质
----林Leabharlann 玄师范学院英语系 康文洁
教育的使命是发现
过去,很多教育学者会说:没有教不了的孩子。其实,我们错了,教育没有那么大的作 用。教育的使命应该是发现,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个性。 过去,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愿接受这样的理念:教育是服务业,学生是学校的客户。现在,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个性和诉求,学校必须创造多元的产品 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过去,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不一样的孩子教成一个样子,符合统一的标 准。现在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不一样的课程,把看上去差不多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变得越来越像他们自己。因为,未来属于有不同特质的孩子。
也许有人会问,学校推行的这些教育理念,是否会影响成绩?事实上,当学生在校园里 被尊重、有选择的时候,他就也有了责任。假若人生是一枚硬币,正面是“选择”,背 面一定有“责任”二字。当学生有了动力,有了“发动机”,学习就显得很快乐、很放 松、成绩自然不会差。 当然,学校要做到这样的教育,需要营造平等的校园气氛,在我们这个具有浓郁传统文 化的国度里,让学生理解饼承认校园是平等的,特别是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还面临非常 大的挑战性。但是如果学生看不见这种平等,真实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让学生感受平等,让学生发现自己,让教育回到原点!(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 2012世界未来教育论坛发言片段)

李希贵:学校转型-发现和唤醒每一位学生

李希贵:学校转型-发现和唤醒每一位学生

李希贵:学校转型-发现和唤醒每一位学生名师成长大讲堂邀请了做过一线语文教师,当过教育局长、行政官员的李希贵校长。

李希贵校长为我们介绍其学校全方面开放的特色课程及办学理念,一切都如沐春风,涤荡心灵。

他的到来,使我们的课堂更显神圣与恢宏,每一位学习者都以朝圣般的心态期待着这位传奇性人物的出场。

“校园时的指示牌与示意图有何差异?指示图有指定的地点,不经思考可以抵达目标;示意图没有具体的目标,但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必须自己思考行走的路径。

”李校长用这样简单而形象的例子解读了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的区别,讲座也在这种轻松而适宜的节奏中开始了。

艾默生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不是由你来决定他该知道什么和该做什么。

这是上帝所造的,是先天注定的,只有他自己掌握着开启自己秘密的钥匙。

由于你的干涉、阻挠和过多管制,他可能受到阻碍,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CEO——每个孩子得到尊重与满足课程设置,量身定做。

为每个孩子制定不同的课程,分层课程、分类课程、综合课程,特需课程。

人最伟大之处便是可能性。

我想,李校长的十一中学设置这几百种课程,就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可能的营养与沃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让他们走在可以发展的大道上。

试想,北京市第十一中那个数学能力低的小女孩,如果没有话剧课程的体验,或许一辈子都会成长在那个自卑的阴影中;那个画画有特长的学生如果没有十一中的包容与鼓励,怎么有机会将自己的大作传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那个对电脑痴迷的孩子,如果没有学校提供的平台与机会,怎么会废寝忘食地挖掘出信息技术的神奇与奥秘?当父母不理解孩子的特殊爱好时,学校召开了专门的家庭表彰会。

这样的举措使我们明白了李希贵校长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发展,对人的成全,有了最为通透的解读与践行。

中学生是人生的花季,对于朦胧的情感,有太多的好奇与跃跃欲试。

北京市十一中学没有太多的禁止与僵硬,而是搭建异性交往平台,让学生做掌控自我情感的主人。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上)今天在国防大学礼堂听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讲座《一切皆有可能》,结合自己的感悟,以对话体的形式呈现如下:李希贵:十一使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所,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教职工的幸福家园。

梁恕俭:我曾经效力4年的北医附中,校训是尊重、适合、和谐、发展,想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希贵:当一个组织越来越依赖制度,管理容易僵化,导致水泄不通,有些问题永远不可能用制度解决。

梁恕俭:当前的所有教育问题都可归结到体制上来,制度是体制的一部分。

好的制度使好人办好事,使一般人办不成坏事或不敢办坏事,而过多的制度使人好事、坏事都办不成。

李希贵: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梁恕俭: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只有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在笼子里出生的鸟,认为飞翔就是一种病。

梁恕俭:夏虫不可以语冰!中国绝大多数教育管理者都是笼中鸟,都想飞又无法挣脱。

李希贵:竞争关系,永远不会成就团队。

建设拥有自愿分享功能的学习型组织,需要改变以甄别和排队为特征的评价制度。

梁恕俭:文人相轻,教师之间必须打破竞争壁垒,才能彼此欣赏,共同成长。

李希贵:校长要调停管理与文化的冲突,尽量选择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工作,但是,也不要希望文化能解决所有问题。

梁恕俭:教育的终极是文化,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语)。

李希贵: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理学生。

过去的经验解决不了新的问题。

相互倾听,就是对双方关系的最好投资。

梁恕俭: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在教师眼里,学生第一;如此而已。

李希贵:对于人我是没有统治欲的,要是你对人有统治欲,你就不适合做一个校长。

观看《开讲啦!》学校是什么?观后感

观看《开讲啦!》学校是什么?观后感

《开讲啦》学校是什么?观后感学校昨天让老师们观看《开讲啦》李希贵校长讲的学校是什么?老师们都说感触颇深,值得一看。

我因事没有观看,昨晚在家自己在网上看了一次,感受也很大。

李校长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灵活、有效的教育手段对于我们来说可说是受益匪浅。

李校长的演讲,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处处可以感受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学方面,李校长认为“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现实中,“亲其师、信其道”的事例很多,很多时候,我们以此为荣。

但听了李希贵的这段文字后,非常受启发。

我觉得应该让孩子们能听一些多元的声音,能有一些多维的指导,让他们在接触多样性的过程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甚至学会批判。

如果一个班的学生都仅仅从班级和任课老师那里接受和吸收各种信息,甚至让他们一个个都像是班主任老师的儿子、女儿,教育的力量倒是大了,表面上也似乎成功了,但对孩子的未来呢?恐怕是不幸大于幸!我觉得这一点很认同,如果学生只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这是单一、肤浅的,应该让学生多出去走走,拓宽视野,让孩子多见长一些知识。

李校长还认为: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我们应该首先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先退避一边,把“教”暂时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何处山重水复,何时柳喑花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应该是鼓舞者,让学生始终有着不竭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是欣赏者,让学生在欣赏的目光下,自信阳光;教师应该把学生捧在手心,让学生像是躺在妈妈的怀里;教师应该帮学生攀上属于自己的顶峰,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

激励不是教学工作的附庸,更不是课堂里的奢侈品,她应该充溢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她应该洒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

再者是管理学生学习,通过认真阅读,我注意到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决定我们管理学生学习的现实依据。

从李校长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他没有从管理者去看教育,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学校、看教育、看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真正为学生考虑。

开讲啦李希贵演讲稿:学校是什么

开讲啦李希贵演讲稿:学校是什么

开讲啦李希贵演讲稿:学校是什么教育就是一个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所以在我们的校园里,迷恋着孩子们成长,所以我们要把学校变成一个孩子们向往的新学校,这是央视栏目开讲啦中的演讲内容,今天小编给您整理的是开讲啦李希贵:学校是什么?欢迎阅读。

开讲啦李希贵演讲稿:学校是什么?过去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给学校定义的时候,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学生来的地方,但是我们没有问问孩子,我们的学校应是个什么样子,我想展示一个泼水节的照片,从狂欢节到泼水节,我们事实上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课程,来叫学生们能看得见老师真的希望和你们平等,它带来一个最重要的值得我们欣慰的事就是,我们的学生真实了,但是学生真实了以后,他和你交流的问题就不一样了。

去年秋天,我们高一一个男生给我发过一个短信,他说,校长,请你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在初三的时候,曾经暗恋一个女生,但是这个女生呢,中考的时候没有考到第十一中学校,她考到其他学校去了,现在每当我闲下来,大脑里满都是她的形象,问我怎么办?这也是我工作了三十多年了,接到的第一个关于这种问题的短信,所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我们也会真正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去研究怎么教育他们,这是我们为什么苦苦地追求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我还想给大家看第二个照片,这是学校话剧《雷雨》的一个剧照,前几个星期你去听课,你去看他们演戏的时候,一片混乱,因为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剧务,每一个角色,都感觉到自己最重要,一个一个孩子就像大爷一样,特别大,但是经过一个学期,他们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的磨合,他们之间的沟通,最后他们终于发现一个道理,你不合作,就没有办法。

所以到最后一个学期,当他们在戏剧节上演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学生全变了,他们从那种大爷变成了孙子,一个一个都像孙子一样。

给别人递个话筒啊,给别人整整服装,给别人化化妆拿拿道具,这就是教育,这点是我们感受到他们在体验当中成长。

当然,这个戏剧课事实上还给我们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就是我们感受到了男生女生在这个青春花季他们有一个正常交往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希贵《学校是什么?》励志演讲稿
过去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给学校定义的时候,
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学生来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没有问问孩子,我们的学校应是个什么样子,我想展示一个泼
水节的照片,从狂欢节到泼水节,我们事实上是通过这
样的一个课程,来叫学生们能看得见老师真的希望和你
们平等,它带来一个最重要的值得我们欣慰的事就是,
我们的学生真实了,但是学生真实了以后,他和你交流
的问题就不一样了。

去年秋天,我们高一一个男生给我
发过一个短信,他说,校长,请你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我在初三的时候,曾经暗恋一个女生,但是这个女生呢,中考的时候没有考到第十一中学校,她考到其他学校去了,现在每当我闲下来,大脑里满都是她的形象,问我
怎么办?这也是我工作了三十多年了,接到的第一个关于这种问题的短信,所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我们看到孩
子真实的内心,我们也会真正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
去研究怎么教育他们,这是我们为什么苦苦地追求平等
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我还想给大家看第二个照片,这是学校话剧《雷雨》的一个剧照,前几个星期你去听课,你去看他们演戏的时候,一片混乱,因为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剧务,每
一个角色,都感觉到自己最重要,一个一个孩子就像大
爷一样,特别大,但是经过一个学期,他们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的磨合,他们之间的沟通,最后他们终于发现
一个道理,你不合作,就没有办法成功。

所以到最后一
个学期,当他们在戏剧节上演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
学生全变了,他们从那种大爷变成了孙子,一个一个都
像孙子一样。

给别人递个话筒啊,给别人整整服装,给
别人化化妆拿拿道具,这就是教育,这点是我们感受到
他们在体验当中成长。

当然,这个戏剧课事实上还给我
们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就是我们感受到了男生女生在
这个青春花季他们有一个正常交往的平台。

你说在数学
课上吧,你说男生女生老两个一块接触,是不是不太好,在这个物理课上吧,你两个天天在一块做实验,也不太好。

但是我要说,青春花季的学生,如果没有了异性之
间的目光,他们就缺了好多人生的营养,没有他们之间
正常的交往,他们的情商就不会健康。

所以他们必须要
有这么一个舞台,使他们去交流。

我上高中的时候,你要男生女生说话,那马上老师
就跟上了,我记得一个比我高两届的校友,他长得很帅,也特别外向,很喜欢跟女生交往,但在学校里没有机会,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发现他心爱的那位女生,家
里院子里栽了一棵杏树,结满了杏子,他想以这个杏树
为媒介,来和这个女生交往,但是很麻烦,他要去偷杏子,首先遇到一个挑战是,必须在她爸妈不在家的时候,为这事,他暑假里就在她院子门外,溜达了两个星期,
才终于发现一个机会,但当他实施去偷杏的时候,又遇
到第二个挑战,就是他要弄出很大的声音,一定要被这
位女生发现,结果这个女生对这个杏树不太关心,以致
邻居发现了,要出来抓他了,这个女生还没有发现,所
以这个男生只好抓起一把沙子洒向了她的窗户,才终于
把这个女生引出了。

但是接下来他遇到第三个挑战,就
是他要逃跑,但是要控制逃跑的速度,以确保被这个女
生追上,然后发生冲突。

你看,为了说几句话,费多大劲。

我们戏剧课上,男生女生他们之间就有很好的交流,我觉得都是健康的交流,一开始呢也不容易,比如说他
们要有一个拉手的动作,一开始是拉一支铅笔,后来老
师把铅笔没收了,就拉着袖子,经过那么两三个月才开
始拉手,事实上在这个青春花季,让他们健康的情感得
到交流,就解开了人生的那些秘密,就解开了人生的面纱,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我们的学生有一种健康的情感
交流。

这个第三个照片,这是一个签约仪式,左边是学校
一个学生银行圆梦银行的行长和副行长,右边是学校一
个商店文具屋,我记得2010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有5家
学生书店,向学生竞标,其中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中标了一家书店,他们盘算了一下,启动这个书店需要5000块钱的启动费,就去敲我的办公室,我一听,第一我没有那么多钱借,第二我借给你5000块钱,你启动这个书店太容易了,我不能帮你这事。

但是我为了怕打击他们的情绪,还是从稿费里给他们借了400块,但是你必须写下借据,而且要写上归还我的时间,这件事被媒体给炒出去了,学生知道了,这下坏了。

好多学生都去敲我办公室,特别是初中的学生,他们觉得找校长借钱很好玩,仍来敲我办公室要借钱,我一看这事不好。

第一我没有那么多钱借,第二我借出去我怎么去回收,我天天追着学生屁股后面要债,那不合适,所以我想来想去,决定成立学生银行,我从稿费里拿出了2万块,让教导处组织竞标,成立两家银行,那么这是其中一家叫圆梦投资银行,但是有一天突然这个行长来找我,说他看到了另一家银行叫十亿投资银行的一个海报,这个银行他决定贷款的利率可以降到最低,零利率,这个圆梦银行傻了,说这不是恶性竞争吗?所以和校长共进午餐的时候他们就去找我,说校长你能不能管一管他们,不能再这样恶性竞争。

这个时候我就不帮了他们了,为什么?我希望他们能去沟通,我说你们自己研究怎么解决,你们可不可以去商量一下怎么办。

他们这种沟通达到了
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最后他们决定,成立了一个银监会
来监督他们,我相信这样一些调查研究思考,就会帮助
他们来接触社会,来认识世界,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教育和帮助他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大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有帮助,但是我们现在在实际
操作的时候,把它理解窄了,我们认为教育我就要去拼
命影响你,去说教,这才是教育。

教育其实更多的还要
帮助他,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照片,这个孩子是在马术方
面非常有造诣的一个孩子,三年前,我们中考录取学生
的时候,这个孩子报了我们学校,但是他离我们学校的
录取线差很多很多,那个时候我们正好遇到一个情况,
就是刚刚我们的高考的升学率录取到一本的录取率达到
了99%,所以好多老师觉得经过再一年的努力,我们就
会有100%的学生上一本,如果今天我们决定要这个学生,那就预示着三年之后你的一本的录取率绝对不是100%,
因为她连二本能不能考上都是问题,但是我们放弃100%
录取率,但是我们要了另一个100%,就是每个孩子的成功,教育不仅仅是拿学生过来加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去发现孩子的潜能,唤醒孩子的潜能,让每一
个学生最终成为他自己,现在我们4000多个学生,有4000多张不一样的课程表,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课程
表去走班上课。

比如说我们有机械技术,汽车技术,服
装技术,数据库动漫技术,看上去好像对高考啊,对升
学没多大关系,但是对学生的人生非常重要。

我不知道
在座的各位,你们上大学的时候,学的这个专业,你们
跟自己理想的目标差多少,你被大材小用了吗?我相信这是一种感觉,为什么?就是你希望干的行业,你没有干上,你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挥,所以你就感觉到自己被大材小
用了。

我希望我们未来有一天,我们都没有这种被大材小
用的感觉,每个人都发挥最大的潜能,为这个国家,为
这个社会服务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最后我想说,我们为什么这样去做一个学校,就是
因为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校园里,听到孩子们花开果
树的声音,有些人要给教育下一个定义,我特别欣赏一
个教育家,他也叫马克思的一句话,他说,教育就是一
个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所以在我们的校园里,迷恋着
孩子们成长,所以我们要把学校变成一个孩子们向往的
新学校,谢谢各位!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